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2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校园音乐文化的地位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巩固。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艺术比其它学科的审美含量充盈而集中,而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是其它类教育不可比拟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篇1:

关于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手段,构建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研讨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号】【文献标示码】A

在建设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部思政司关于2006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就已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够达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发展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分别定位为:以乐辅德、以乐益智、以乐促体、以乐怡情。现阶段,我国大学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所教授给学生的仅仅是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应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术方法,同时更应具备全面的文化底蕴与个人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乐育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其学习的最终完结。《礼记·乐记》中对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论述:“乐者,通过伦理也。闻宫音,使人温舒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好施;闻羽音,使人齐整。”因此,音乐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校园音乐文化的素质教育既是存在缺陷的,也是缺乏科学性的。那么,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蕴涵着深厚的审美经验。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文化教育,目的在于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国自古就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以乐观德”的论述,审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正在于音乐的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音乐的审美优势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如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唱词、高超的演奏技艺等,能够愉悦人的情感、引起共鸣,高雅的音乐还能够激励人心、振奋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受到洗礼和提高。因此,对高校学生中实施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其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思维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对人的大脑的启发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大脑右半球的刺激来实现,进而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伟大的力量。凡是杰出的科学家,都有很好的空间想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据统计,世界上多个领域的1000多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造诣。1905年,他发明狭义相对论时,正是在弹钢琴时突然灵感来临,便连续工作了两周而完成的。美国两千多所大学中,就有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和音乐系,因此,音乐艺术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再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稳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学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就必须使其生理健康与心理、精神上的健康达到和谐统一。基于以上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不少高校已经明确提出了“崇尚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方向,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坚持“以音乐教育活动为龙头,努力提高师生的音乐素养”的方向,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因此,如何从高校各类学科教育的高度上认识音乐文化建设的独特功能,从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上看待高校在引领社会发展先进方向的作用,是需要我们长期而深入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对加强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必要性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2王志军.试论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的建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

3邓睿卓.论音乐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作者:张 楠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篇2:

论音乐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校园音乐文化的地位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巩固。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艺术比其它学科的审美含量充盈而集中,而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是其它类教育不可比拟的。校园音乐文化恰恰是这些功能的综合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了校园音乐文化在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音乐文化是一种独特鲜明的多样性文化。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深厚丰富的学术理论以及优秀传统的历史积淀,是发展先进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源。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特点,发展出有特色、个性化的先进校园音乐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综合素质,而且对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音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校园音乐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校园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是学校的共同目的,而校园音乐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校园音乐艺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独特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非常重要,具体可从其作用中体现出来: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校园音乐文化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开展什么样的审美活动,倡导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如何使音乐更好地为审美服务,直接涉及到一个学校的风气乃至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音乐在美育中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达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乃至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精神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音乐通过其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调,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听到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伟大时代精神的召唤,是我们自己的觉醒,是我们这整整思考的一代所深深感受到的人生使命,民族使命,时代使命,以及落在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这是对音乐内在美的感知。音乐的审美优势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

我国从古就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以乐观德”的论述,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相通、互融,可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高尚,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其高尚的人格。这正是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的体现,也是审美教育发挥作用的表现方式。

同时,音乐修养高的人还能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美国音乐家雷默教授认为“领会艺术作品这种有意义的审美特性的结果,便是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而“如果艺术的体验对生活有意义,则艺术的体验必然是审美的体验。”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享受到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快乐,这种快乐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的理解了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乐。由于只有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文化教育的任务理所当然是“提高每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审美素质。”

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美育的中心是情感教育,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美妙动听的音乐,能消除、缓解外界及心理因素对人造成的紧张状态,保持愉悦的心境。热情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心胸开阔、精神焕发;安谧宁静的音乐可以使人心平气和、安定沉静;深邃、博大、宏伟的音乐可以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刚毅和坚强;抒情温暖的音乐可以改变人烦躁与孤寂的情绪;气势磅礴的音乐则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产生向上的力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阶段,也是他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对他们紧张学习起到疏缓作用,能够启迪他们的知慧,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净化他们的心灵,生活得更加充实。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性的建设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重要因素。音乐可以激发和强调人的创造冲动。

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音乐教育定对人的智力的开发,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从中外历史来看,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等无不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据统计,世界上多个领域的1000多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造诣。1905年,他发明狭义相对论时.正是在弹钢琴时突然灵感来临,便一气工作了两周而完成的。所以他后来曾说:“没有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他甚至认为“艺术使他比从物理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而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如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是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的发展。”可见,音乐艺术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崔银珠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篇3:

内地高职西藏生音乐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摘要:内地高职院校西藏生所处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是由校园职业教育文化、族群传统文化以及交融性的生活文化交织组合的统一体,音乐教育作为内地西藏生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对塑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景观起到关键的作用,从文化生态角度分析其教育环境对全面系统的认识藏族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引领校园特色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内地西藏生   音乐教育   文化生态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有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内地西藏幼师生,这些从青海地区来到内地求学的西藏生群体给这所院校的校园文化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经意间他们已经将璀璨的藏民族文化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融入各项艺术活动及舞台实践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生活中大放异彩。在民族文化和高职教育文化相遇的瞬间,校园音乐文化的景观便产生了变化,同时,教育文化主导下的校园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也更为多元。

一、职业教育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文化特点

高职院校的校园教育文化带有浓烈的职业导向特征,专业方向便是教育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笔者所在的院校的专业方向是以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因此与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音乐教育文化是校园中主流的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教育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由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职业性,音乐教育多围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目标开展教学,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课程多通过选修课或学生群体通过个人兴趣层面的知识汲取获得。二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结合。在职业性的导向性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文化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为教育传输内容的相对稳定,尽管随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接纳应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在课程教学中不断体现,一定程度上引领塑造出带有特色性的校园音乐文化,但是这种可塑性仅仅只是平静湖面的一丝清风。三是思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课程内容安排遵循一定的科学性,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蕴藏其中,为校园文化营造出促使学生成长的人文氛围,起到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文化也不会完全呈现出“经院文化”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学生群体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文化渗透式的开放性音乐教育正悄悄的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非主流”文化。

二、高职音乐教育文化环境中的西藏生音乐文化环境

虽然高职音乐教育文化作为主流的音乐文化对内地西藏生的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教育影响作用,但是内地西藏生群体的校园音乐生活总是与其民族热爱音乐的天性相吻合,民族风格的业余音乐活动有规律、自发的、持续性的在校园中开展便是这种天性的显性表现,笔者认为这种音乐活动呈现出一定的“飞地性”和“融合性”特点。通过笔者对所在院校内地藏族生校园音乐活动的调研,将其群体性音乐活动归纳为三类:一是节庆/宗教性群体音乐活动;二是休闲性群体音乐活动;三是汇报表演性群体音乐活动,前两类群体音乐活动具有典型的“飞地”特征,是空降来的藏族民族音乐文化的缩写,具有典型的符号意义,因此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典型的风景线。

(一)节庆/宗教性群体音乐活动

内地藏族生群体性音乐活动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便是节庆日的载歌载舞,这种场合下演唱的藏族歌曲,表演的藏族舞蹈往往更为原汁原味,内地藏族生在校园中会挑选空旷的广场、操場或颇为宽阔的场所作为群体活动的集散地,身着民族服装,用藏语演唱节日歌曲,跳着欢乐的“锅庄”舞,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节日庆典后就近找到寺庙对熟识的经文歌进行念唱。他们所塑造的声音景观在特定场域内呈现出神圣的色彩,这种声音将来自不同地域信仰相同的人聚集在心灵的特定空间内,传达出爱的和谐。从局内人的角度看,这项活动为西藏生大范围集聚起来寄托乡情、展示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场所,虽然这种文化场景有别于藏区,但其体现了教育化与情感性。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民族文化具有神圣的吸引力,在多元校园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色彩,这种声音场域所营造的文化景观独立存在却又具备融合力,让他者不知不觉想要了解仪式所蕴含的文化。

(二)休闲性群体音乐活动

笔者所在院校的藏族生除了自发性的在每天的傍晚时分聚集跳舞之外,还通过QQ群及微信群的方式发出聚舞通知,基本固定在每周的周末,会有1-2次全校范围的聚集舞蹈活动,参与这种活动时大部分藏族生会自发性的身着藏族传统服装表演“锅庄”舞蹈,这种表演和传统的“歌舞”一体的锅庄舞蹈有所区别,更多的呈现出广场舞健身的特性。从文化局内人的身份来看,校园藏族生聚集性的群体音乐活动呈现出更多的健身、娱乐、交流等文化功能,这种活动中使得“离散”群体在精神上暂时形成一种依托的空间,因为这种文化空间的存在,他们思念家乡的情感得到寄托,他们作为文化局内人的身份得以彰显,回到了自己的母语语境中,暂时告别“被现代化,被教育化”的身份,他们的心灵会充满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希望带给局外人同样审美感受的渴望。

与此同时,这种活动激发了校园中的非藏族的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他们作为文化局外人,在观看藏族生的群体活动中欣赏藏族音乐、感受藏族文化,他们的文化态度与文化需求对于内地藏族生音乐活动中的音乐类型及样态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藏族生的歌舞表演需要兼顾局外者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局内人在寻求的更多的是族群外部的文化认同,文化局外人所表现出的对藏族音乐文化的神往正是多民族的校园音乐生活吸引力的源泉。

(三)汇报表演性群体音乐活动

高职校园是一个教育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化场域,内地藏族生需要从母语文化中适应以汉语为主流的文化,音乐文化因其直观易理解性在这种适应和融合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在校园音乐活动中,内地西藏生对教育层面上提出的汇报表演热情度最高,舞台上的藏族生,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和所接受的教育文化相融合,创作表演出职业性和民族性融合的音乐文化氛围。

三、高职生态文化音乐教育观的构建将塑造更好的校园文化

各项音乐活动客观上折射了内地藏族生的校园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和校园其他音乐文化相比,具有典型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传播、发展也佐证了中华民族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文化的多元性理念自古便存在,各民族璀璨的音乐文化不因时间、地域、空间、传播等原因而湮没个性,而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在融合中得以发展,在交流中得以创新,在依附中得以传承。内地西藏生群体,由于生活区域的变迁、音乐认知空间的扩大、地域教育文化的影响,藏族生休闲性的群体音乐活动在音乐音响层面保留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符号,舞蹈表演呈现出“非原生”的创作性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文化景观中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诱发了非藏族学生的好奇心,也引导其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启发了课题组教师通过研究藏族生娱乐休闲性群体活动对建立有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的引导,让这种自娱自乐的群体音乐活动能够在多元风格呈现的同时更多的保留藏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能够让更多的非藏族学生加入这种活动进而感知丰富多彩的藏族音乐文化。

总之,随着内地藏族生不断接受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行程的叠加,通过空间地域传播来的民族音乐文化和教育影响下的音乐文化在各项活动中不断的交流、融合,伴随群体中個体交流的逐渐增多以及媒体影响下藏族生接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影响,校园藏族生音乐文化已经不再是单一、稳定的文化语境,更多的呈现出斑斓多元的色彩,在这个过程中,对原汁原味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课题组成员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语境下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思考,旨在通过教育介入实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及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琪慧.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作用分析[J].科教文汇,2017,(01).

[2]孙梦洁.浅析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5).

[3]张教华.高等职业教育在传承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优势和特色[J].艺术百家,2011,(S2).

[4]韦华峰.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J].学术论坛, 2010,(10).

作者:万媛媛

上一篇:媒介技术角度留守儿童论文下一篇:学校艺术欣赏教育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