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机制研究论文

2022-04-20

素质教育机制研究论文 篇1: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评价机制研究

[摘 要]音乐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正功能”,减少其“负功能”。

[关键词]评价机制;音乐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科学运用;特长生评价

英国有一所小学, 在给所有毕业生成绩单里附了一封信:这封信告诉我们:任何人的天性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多面的色彩,都值得被善待和挖掘,都可以变得伟大。

亲爱的xxx同学:

你这次小学毕业考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对你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映你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出这些考题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像你在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像你们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已经能熟练演奏音乐,能唱歌,会跳舞。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顾的很周到。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说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经历,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有思想,可信赖的人。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每天都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

豪,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伟大的方式,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可见,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具有多方面意义。

这也是我在本文中要阐述的主要问题-------中小学音乐评价机制

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评价机制?

1.评价机制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运用科学评价手段增强人和事物内在的运行动力并调节各方面的制约关系,确保项目的科学决策,保证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2.教育评价机制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那么,音乐评价机制则是对音乐教学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二、音乐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教师说了算,再就是考试的分数,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声乐成绩,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唱几首歌曲,不必学习其他知识。并且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积极作用。

3. 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也忽略了学生的评价权。在评价学生时,没有让学生了解自身在音乐上的进步,发现、发展其音乐潜能,帮其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审美能力和音乐感受、表现、创造能力的培养,仅仅关注结果,仅凭一次考试定成绩,甚至凭自己的印象随意给学生评等级,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损害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个体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科学的运用评价机制

1.明确评价标准

音乐评价标准是指为了衡量评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价值而制定的标准。音乐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而不是根据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天生五音不全,有的生活环境缺少艺术氛围、得不到音乐熏陶、再加上各人对音乐喜好的程度不同,,单一的评价标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差异,注重个性,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促进音乐素养和个性的形成和提升。

2.确定评价内容

音乐知识与技能实践性很强,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综合演唱、技能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要避免单纯的知识、技能、技巧考核。在总结性评价时,教师以试卷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音乐知识;用学生单个分别演唱、演奏等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音乐技能。这样做,会使得音乐课成为学生的负担,例如,有时候学生看到了某些音乐符号时,能够说得出什么意思,但就是想不出名称。难道仅仅凭一个填空题、问答题就能证明学生不懂音乐吗?

3.尊重评价主体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项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以及自信心,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进行,通过自评,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让学生在有了充分的自我评价后主动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求获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我意识并认识自己,调节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4.对特长生的评价

特长生是指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爱好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评价机制要与全体同学区分开来。设立不同级层的评价平台。例如区级艺术节、特长生比赛平台的创设;校级节日演出、艺术节、庆典活动等平台的运用与创新;社会各种平台的适度、规范参与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总之,音乐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正功能”,减少其“负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推动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李莉莉

素质教育机制研究论文 篇2: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奖励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奖励激励机制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伴随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面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奖励激励机制中不完善的,不合理的部分被凸显出来,新的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奖励激励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学生激励机制现状的前提下,从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奖励体系,创新奖励育人模式三方面探讨了构建素质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奖励激励的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 奖励 激励

0 引言

学生奖励激励机制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有效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从而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倡导并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作者,如何做好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奖励激励工作,精准分析学生内在需求,合理设置激励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得至关重要,而且意义重大。

1 高职学生奖励激励机制的研究背景

1.1 高职学生特点

1.1.1 学生类型呈现多样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两类,学生层次不同,素质差异性较大,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1.2 学生学习呈现盲目性,学习目标不清,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所成绩,有所造诣;

1.1.3 学生心理偏向自卑。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相对较弱,自信心不强,存在自卑心理倾向,但是有很多学生渴望被肯定,渴望有所成就;

1.2 高职学生奖励激励现状

1.2.1 奖励激励覆盖面小,奖励激励范围有限。有些学校各种奖励,各种荣誉只针对少数学生,造成荣誉重叠现象严重,一个同学获得几项,而有的同学一项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奖励,挫伤了学生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对于奖励的冷漠态度,达不到教育奖励激励的效果,同时也打击了一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的信心。

1.2.2 奖励激励制度、方法陈旧。有的高校,尤其是有的职业院校直接将奖励激励简化为“奖励”,注重物质奖励,而对于学生激励教育和思想教育往往被忽略,以致学生对于奖励缺失了荣誉感和自豪感。有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奖励只局限于“奖学金”,忽视了职业院校对于职业技术项目的奖励,重视学生横向比较,忽视了学生个体不同时期表现的纵向比较及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物资奖励,忽视精神鼓励和教育。

1.2.3 学生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都逐步推行学生综合测评制度,但有的高校学生评价标准经年不变,旧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素质教育环境下奖励激励需要,有的评价体系中各种指标所占比例不够协调,不能正确反映各学生群体的特点,有的考察不够全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评价体系在评审环节把关不严,有失公平,总之,高校学生评价体系需要根据教育对象和学生教育目标的变化进一步完善。

2 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的措施

2.1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定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更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立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改革以评价标准、评价模式为改革重点。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突破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旧体系,在学生评价体系中,通过多途径、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体现素质教育成果,要用评价方式合理引导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又具有自身的职业特殊性,所以,在职业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可以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评价体系中给予各专业的职业技能一定的权重,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扎实专研职业技能,体现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下的人才培养特色。

2.2 科学设定奖励项目,完善高校学生奖励体系

奖励项目,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的表现途径,而针对目前高校奖励项目单调、陈旧、没有特色的弊端,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详实的数据基础上,科学设定奖励项目,进而不断完善学生奖励体系。王丽萍在《高校学生荣誉奖励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一文中,就对荣誉种类进行了调研,结论显示高校师生希望在原有体系中计划加入一些体现学生专长、鼓励学生个性的项目,如:专利奖、创作奖、实践奖、学习进步奖、創业团队奖,建言献策奖、学生干部创新思维奖,体育精神奖等,这些奖项的设置,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豪感。高等职业在设置奖项的时候可以考虑设置最佳技术熟练奖,最佳技术创新奖,最佳技术成果奖等,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强的特点,可以设立学习进步奖,校园文明奖等,这样在奖励体系中可以充分突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拓展激励途径,创新奖励育人模式

奖励的最终目的是激励,高校教育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奖励育人模式,多途径拓展学生激励方法。

2.3.1 树立标杆,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榜样的激励作用,要善于发现典型,有目的、有层次地树立典型,如: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优秀人才,可以是专家、教授或是创业企业家;校友中突出、成功的典型;通过学校评奖评优、各级竞赛选拔出来的的三好学生、校园之星、优秀毕业生等优秀学生。要运用班会、展板、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典型。

2.3.2 构建积极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当前,各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奖励激励机制只注重奖而忽略“励”,没有良好的校园气氛和健康的集体舆论,无法达到激励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应重视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加强舆论宣传、文化引导,塑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超越先进的校园氛围,将学生奖励表彰和激励育人相结合,将学生素质教育和激励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学生文化学习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在校园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使受奖者珍惜荣誉、加倍努力,未受奖者树立榜样,比学赶超。

2.3.3 情感与激励相结合,开展感恩教育。奖励激励对象有限,但影响范围不可估量,高校在开展奖励育人的工作中,将情感和激励相结合,强化感恩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奖励的同时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国家、社会、学校,并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影响他人,奉献他人,促成学生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思想的养成,同时以点带面、以个别带动全体,学校将会形成以获奖学生为代表的懂感恩、知回报、关爱他人、受助助人的良好气氛,带动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校整体风气的改善。

2.3.4 奖励助困,实践育人。获得奖励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奖学金是对于贫困学生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肯定,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这样可以从物质和精神双向给予困难学生帮助和激励,既解决了困难学生生活问题,也解决了学生自卑心理问题;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通过顶岗实习,发挥获奖者的模范作用,既激发了获奖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实习单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3 总结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激励机制,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作者,要正确认识高校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订,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奖励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和奖励体系,创新奖励激励育人模式,切实发挥奖励激励作用,培养大学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校学生荣誉奖励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米欣.高職高专学生激励机制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16卷第2期.

[3]王晓初.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的社会成果与现实意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4]潘淳.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1期.

[5]赵洪章.对创新大学生奖励机制的思考.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第1期,第29卷.

作者:魏丹

素质教育机制研究论文 篇3: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公平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义务教育的普及,使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那么对于高等教育,如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毕业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和各大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从2007年,国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逐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多元化混合资助体系,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一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社会作用,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通过资助得以实现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对于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传统资助体系从2007年开始,虽然经历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差异明显,每个省从资助的经费划拨和出台的政策都各有不同,具体到每个高校制度更是有差异明显。另外各个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方式方法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相关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以及观念和工作方式陈旧、工作监督不到位等等,所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一、完善资助制度,重视队伍建设

沿袭每年的基本制度,稳步开展工作,对于资助工作应当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保证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至于导致工作的脱节。对于整个的资助工作我校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出台了《湖南科技大学资助管理办法》,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学校在重视资助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资助队伍的建设。每个二级学院都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任组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为圆满完成学校的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人员上的保障;并且每个学院都设立有勤工助学服务部,勤工资助服务的学生来自各个学院,经过学校资助办统一培训并熟悉相关业务,他们的工作是协助本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本学院大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和每个二级学院都开通了专门的资助服务热线,为广大学生就贫困生申请、奖学金评定、勤工助学岗位等一系列问题提供咨询。

二、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工作效果

(一)重视基础工作的落实。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尤其是当大一的新生刚入校的时候。学院的班主任老师以及分管资助工作的老师会第一时间走进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访谈,对所有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为资助的准确性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更好的開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每个学院会在暑假前组织召开本院本年度资助工作会议。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把会议精神,文件内容以及贫困生评定的所需材料,学生需要关注的主要事项组织所有贫困生进行学习。让贫困生知悉并参与进来有利于提高工作实效。

(二)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对于政策的不了解会阻碍学生获得资助,不利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校制定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资助政策宣传。首先学校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资助宣讲老师,在每年6月份到所有二级学院进行我校资助工作开展的专题讲座。其次由学生组织的资助宣传委员会的学生代表会每年9月份到每一个学生宿舍进行宣传,使资助宣传达到100%的覆盖率。

利用各种新媒体大力宣传资助政策,各学院建立专门的官方资助QQ以及微信平台。我校制作有专门的资助宣传短片以及“资助微课堂”在学校或学院的平台上进行不间断播放。为加大宣传力度,将资助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在官方QQ上做好学校以及学院各项资助政策及信息的宣传。学院的官方QQ涵盖了各个学院所有的贫困生。此外还建立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学生的奖助学金从申请到发放都可以进行查询。与资助相关的所有政策文件以及开展的活动都在线上进行推送,以便学生实时了解我校资助工作的所有动态。

三、积极落实政策,帮扶工作到位

及时准确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确保材料规范。要求各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成立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以班主任为组长),对申请贫困生的学生进行初步的审核,经民主评议认定程序,及时向学院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在此过程中评议小组必须认真核实由学生本人填写并经学生所在地基本民政部门(村民委员会或居委会)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确保学生所提供的材料属实。对于学生所提供的材料有疑问的应当有评议小组组长电话联系学生所在地的基层组织进行核实,并将情况反馈给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再由资助工作小组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研究处理。在贫困生工作中,形成了“班级—班主任—院资助工作小组—校资助办”四级信息反馈机制以及“班级评议小组—班主任—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三级复核机制,这种措施保证了贫困生信息的准确性。

认真做好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岗位管理,要积极推荐贫困学生上岗,严格督查勤工助学岗位。我校共设立850个勤工助学岗位。我校对勤工助学岗位出台了详细的管理办法,为方便全校学生勤工助学我校设立了勤工助学服务平台,学生从上岗到工资的发放,包括学生的申诉意见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处理,确保了勤工助学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在实践中获得了学生较高的满意度。总体上对于勤工助学的管理学校采取由各学院为主管单位,各个学院都有适合本学院的勤工助学服务办法。由学校资助办为全校勤工助学服务工作的上级监督管理部门。

四、开拓资助新手段,从”资助助人”到”资助育人”的转变

(一)加强校企联合,提高贫困生核心竞争力。

贫困生的问题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的单方力量,应当整合学校、贫困生个人、社会企业三方力量形成合力并良性互动。学校的目的是培养适用社会需求的人才,贫困生最终是要就业并走向社会。而贫困生在得到资助的同时更应自立自强,努力提升自我能力。企业作为经济实体简单的技术工作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基于此我校积极加强“校企联合” 作为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一种补充。积极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短期工作岗位。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到企业中去做见习工,学生能有一定收入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锻炼,所学所用的同时提升了自我的专业能力。

(二)“扶贫先扶志”,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由经济问题而引发的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校资助办联合校心理健康中心举办了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的专题活动。据统计每年针对贫困生的个体辅导达2000人次以上,基本实现了对全校贫困生的全覆盖,对于贫困生中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负责心理健康和资助工作的老师会定期与这些贫困生交流回访进行长期的成长辅导,指导他们自我调适、打开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五、创新贫困生励志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我校重视树立贫困生中的榜样。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从小接受的教育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差距明显。这种差距经过时间的积累容易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如何有效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綜合素质,提高贫困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难点所在。我校大力推行的“三助”系列活动就是为了增强贫困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贫困生励志教育的时候,我校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突破以往乏味的说教,开创了多种充满感情贫困生励志教育活动。比如为了树立我校贫困生的榜样,我校每年针对贫困生评出“勤工助学之星”,“学习之星”,“创新创业之星”,“科研之星”等优秀贫困生代表,并将他们的事迹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同时我校每年都会开展“青春之歌”优秀贫困生报告会,以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所有贫困生努力上进。实践表明通过各种形式的励志教育,使贫困生增强了信心,树立了大学的目标,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资助工作”的涵义早已不仅仅是“物质帮助”,资助工作应当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如何从多方面多渠道去体现资助工作的价值,如何创新资助工作新机制和新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课题(I31816):微课堂-基于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提升新途径探索;湖南科技大学党建重点课题: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刘德碧 向婷

上一篇:公证下的电子商务论文下一篇:农药安全使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