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实时交流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生本化语文课堂的重要保障。新课改所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则要求重构师生关系,调控师生互动模式,既要科学发挥学生主体学习行为,也要通过科学的教师介入来帮助学生建构、内化语文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 篇1:

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生本理念出发,分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未来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 生本理念 高中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厚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本解析权威至上,模式单一。

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多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来源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或是教师自身的总结概括,对学生提出的不一样的答案直接否定。这种情况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不管是阅读内容还是阅读题型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一种思想的培养和启发过程。思想本身是多元化的,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得到的答案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此外,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帮助学生在理解教学思想的同时,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题目和阅读文章的思想的解读依然有非常突出的文本解析权威至上的特点,这种权威至上的思想是对生本教学理念的违背,不利于生本教学理念的全面铺展,甚至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艺术手段。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交流缺失的现象: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不会主动表达观点;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课堂交流呈现单向趋势,等等,这一切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因素,但是课堂的交流因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现如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依然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语文阅读课也一直按照固定的方式进行,从字词到文本到文章主旨,教师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交流是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压制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愿意表达,这对于他们发散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从当前教师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对于课堂交流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的交流沟通机会还需要增加。从教师自身来讲,对于学生交流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在和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

二、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生本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生本教学为指导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调整。当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生本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今后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探索,提升阅读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克服文本解析权威思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

要想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合理界定文本解析权威性答案与学生积极性培养方面的标准,阅读这项教学内容本身存在很大的开放性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对于文本解析的内容要深入透彻地剖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文本角度来讲,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给出的答案解析往往是偏于比较全面的角度,强调突出其合理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对于阅读文章和题目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视角和教师的视角及文本答案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对于阅读题目的理解往往表现出一些独特性。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不一样观点的时候,不应该对其完全否定,而是应该对其表达的意见和思想认识进行客观的评价,只要是正确的、符合教育教学导向的答案和想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提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正确、积极的思想,教师更应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从多角度多层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思维的发散能力,等等,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视课堂沟通交流的运用。

生本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入手,给学生制造更多表达自己思想和认识的机会。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快速成长和成熟的阶段,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而言,学生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不断形成思想,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有了自己的视角,对于思想的表达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思维的发散能力比较强,对于信息和事物的认识有独特见解和表达。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思想表达的机会。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往往是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一项任务,一种教学责任。从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性质层面来看,学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学习和领悟。

综合各层次方面的内容,在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增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沟通的能力,创造出更多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思想的机会,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给了学生更多思想碰撞的机会。例如,讲授《绝版的周庄》一文时,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周庄的渴慕与珍爱之情由来已久,见到周庄后,作者内心的渴慕之情,化成相见恨晚的低声诉说,融成周庄的一景一物。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根据作者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一种主观的因素,不同学生的感情体验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营造感情交流的机会,教师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表达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不同的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表达对作者表达感情的认知,这样的阅读氛围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深刻理解课文的表达思想,也能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开拓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教学,体会学生,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沟通和交流,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霍颖怡.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3:25-26.

[2]张志平.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115.

[3]林达超.生本理念下引导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3,01:87-89.

作者:王碧雷

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 篇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现象浅析

摘 要: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实时交流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生本化语文课堂的重要保障。新课改所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则要求重构师生关系,调控师生互动模式,既要科学发挥学生主体学习行为,也要通过科学的教师介入来帮助学生建构、内化语文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成因与解决办法,以便切实优化教学结构。

关键词:高中语文;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现象汇总;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突出学生的主体诉求,让学生能够始终以主人翁姿态去分析、探究语文知识,自主整合并迁移语文资源,使其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教学改革任务之一,而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放下身段,换位思考,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需求,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师生双方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师生双方既可选择面对面交流方式,也可借助虚拟网络共享信息。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信息却存在不对称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一、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一)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无法面向全体学生

从宏观层面来说,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学法以及师生合作所选择的教学形式,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学方法的选择权却掌握在教师手上,学生很难参与其中。然而,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他们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不同,有的学生能根据高中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实现自主学习,积累有效的语文学习经验,而有的学生却并不能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去学习、内化语文知识,由此便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教師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不管是在课前预设还是课堂生成,都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文发展潜能,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了解却并不准确,无法科学判断学生已经内化了哪些语文知识,还存在哪些知识疑虑。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尖子生“吃不饱”,让一些潜能生“吃不下”,并不利于优化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益。

(三)教师无法确定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

突出学生主体学习行为,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步骤便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且能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却无法实时做到监督学生,更不要说兼顾学生个体需求了。而且,单从表面行为来看,也并不能判断高中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因为部分在上课时走神、开小差的学生善于伪装自己,会误导教师。

除了教师因为对学情不了解而出现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之外,高中生对教师的错误认识也会出现交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将教师的严厉管教看成是累赘、负担,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十分偏心,怀疑教师是否能做到一视同仁,不相信教师会真诚对待自己。凡此种种,都会加剧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不对称问题,而具体成因是什么呢?

二、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一)“唯知识论”的错误引导

“唯知识论”理念认为高中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便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全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数量,所以相比较如何与学生实现信息共享,高中语文教师更为关注语文知识是否可以按照教案顺利传递给高中生,也会因此过于依赖“讲解法”,会对学生提出“一刀切”要求,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由此加剧了信息断层问题。久而久之,便使得师生双方互不了解,高中语文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情并据此设计语文教学计划。

(二)“唯考试论”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考试都是评价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教师会因为学生成绩变差去批评学生,也会为学生的成绩进步感到雀跃幸福。虽然高中语文教师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反馈到学生身上,却使其判定教师是偏心的、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高中生并不会主动向教师剖析内心,也拒绝反馈个人学习情况。久而久之,便衍生出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且难以真正构建以生为本的新课堂,难以实现提效减负的改革任务。因此,面对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与实现条件,与学生真诚交往,围绕学情特征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课时任务等等,由此实现紧密合作、实时互动,渐渐消除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 改善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一)设置导学案,丰富课前信息沟通

要想全面改善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在课前做好教学预设,科学分析学情起点,由此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课堂教学计划。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则要利用导学案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去预习语文新知,而教师也要及时丰富课前交流,根据学案反馈去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由此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初步改善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

就如在《长恨歌》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导学案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全面调查《长恨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创作意图,使其自主整理丰富的文言基础知识,翻译诗歌,品鉴诗歌的主旨思想。为此,本班学生便可明确课前学习任务,利用教辅材料、语文教材全面整理文化知识,部分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学生还主动调查了网络资源,全面了解了《长恨歌》的文化背景知识,还整理了其他文学家对《长恨歌》所做出的文学赏析,由此实现了有效预习。根据导学案,本班学生要在预习活动结束之后完成预习作业检测任务,而笔者所设计的预习作业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长恨歌》诗歌的文学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所以只要学生及时整合文化文学信息,认真预习,则可有效完成习题检测任务。接着,笔者就与本班学生尝试进行线上通话,要求学生真实反馈预习成效,使其自主阐述、归纳学习困惑。如此,笔者则可据实确定学情起点,即如何引导学生鉴赏《长恨歌》的文化、文学价值,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落实分层教学指导,做到公平教育

在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中可以判断,最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便是高中语文教师无法把握学情差异,难以客观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发展潜能。同时,这种“同一性”的教学活动也是让高中生自我隔离、拒绝与教师交往的直接原因。对此,改善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第二步便是要及时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坚持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累有效的語文学习经验。

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前期的学生观察与分层依据至关重要,笔者会将本班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考试平均成绩这两项因素结合起来,由此确定学生分层结构:第一层是语言能力发育水平不足、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态度消极敷衍的学生;第二层是语言能力发育水平一般,能够按照课时任务完成语文学习目标,且语文考试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第三层是语言能力发育水平良好,且能够自主进行文学鉴赏、传承传统文化,且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针对这一学生分层结果,笔者便会确定层次化的课时目标。比如,在《一剪梅》诗歌教学中,笔者就确定了层次化的课时任务,并由此选择了具体的教学方法。针对第一层学生,课时目标为:通读诗歌,翻译诗歌,初步积累文学常识。为此,笔者就选择了讲解法,旨在让高中生快速积累基础知识。针对第二层学生,课时目标为:结合李清照的诗人形象去探究《一剪梅》的隐性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为此,笔者则选择了调查法、探究法,旨在通过调查法补充文学常识,同时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全面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针对第三层学生,课时目标为:以个性化的语言鉴赏《一剪梅》,尝试用白话文描绘并扩编《一剪梅》的内容。为此,笔者选择了讨论法、合作法,希望高中生可以自主鉴赏诗歌,通过集体讨论不断发散阅读思维,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丰富课堂教学评价,避免信息断层

由于高中语文教师无法实时监督学生,第一不了解高中生的课下学习行为,第二不能准确判断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益,所以教师所设计的语文教学计划经常出现违背学情、超出学生认知负荷强度的现实问题。在这时,高中生会产生繁重的学习压力,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感。对此,高中语文教师便要积极完善课堂观察,且要及时推进课堂教学评价,实时反馈学情变化,准确把握高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益,由此丰富学情资料,确保师生双方可以及时实现有效沟通。如此,则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构建有效课堂。

就如在《桥边的老人》一文阅读课上,为了全面搜集学生的学习效益反馈资料,笔者就在阅读课上使用手机录屏技术全面拍摄了本班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根据这一视频资源判断了本班哪些学生并未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之中,哪些同学积极展现了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还通过视频回放观察了学生针对《桥边的老人》一文所展开的主题讨论活动,确定本班学生基本都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认识。然后,笔者就及时与并未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学生交流,询问他们在语文课上的情绪感受、心理活动,希望学生真诚表达,由此判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如此,则可吸取教学经验,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无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行为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对症下药,由此来调整师生互动方式,以便切实优化师生互动效果,双方互通有无,通过和谐沟通、紧密合作共建有效课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善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旭.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

[2]许色元.以生为本,自主探究:高中语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60-61.

[3]马少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4]李朝霞.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方法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67.

作者简介:

姚冬霞,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一中学。

作者:姚冬霞

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刍议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我们需要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转变为切实的行动,进而在潜移默化间实现教与学的改变,提升专业教学的魅力,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构建个性化的成长空间。语文学科具备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它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的内在得到积极地建设,还能够让学生和外在之间进行优化的衔接。对于正处于质变期的高中学生来说,优化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生成生活适应能力。在推进双减政策时,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主要的切入点,在构建校本与生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也是主要的切入点。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如何才能最大化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专业效能呢?我认为,就需要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背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人才基地,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这一定位并没有发生改变。不过,传统的学校教育空间中切实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进行有效的突破,一线的教育者不断地推进教研科研活动,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作用于专业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家庭教育。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不仅仅可以展现出明显的通用价值,促使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完成生活感知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生成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既感性也理性,在完成语文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极为全面的。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认为在高中学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来规范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而将学科优势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来主导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更为突出。

一、捕捉情感元素

其实阅读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学生刚刚参与识读活动时,就已经展现出极强的兴趣。当然,语文学科的魅力与价值往往也是体现在阅读活动中的。在我们改变教育认知,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时,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进行切入,突出其中的情感元素,从多个方面引发学生的共鸣,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语文《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授课中,需要学生熟读文本,体味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然后品味语言,感受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悲痛与惋惜及两个人的友情。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感悟技巧,通过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对文章的情感走向进行品读。其次,可结合文章含义,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细致指导学生阅读并评论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以便提升学生的语感、思想及情感,为培养核心素养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他与我们中国的历史有怎样的联系?思考你心目中的是马克思怎样一个人,或者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能深入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尚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并感受到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二、培养思维能力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识记”只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借助读万卷书这一活动增强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外界的社会发展进行整合,引发更多的蝴蝶效应。尤其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承载更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如果将思维的调动与应用作为深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就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教育效能。不过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而今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将思维作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思考中记忆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阅读表层。例如,在高中语文《雷雨》的授课过程中,需要学生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深刻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文中的人物性格、行为、语言等,找到现象的本质。并且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自主理解和体会话剧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如周朴园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要揭露什么社会本质?之后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资产阶级的本质,找到文章内核。还可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应用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文化体系建设较为成熟的文明型国家,不仅仅文化内容丰富,并且具有极高的包容性。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学生受到的文化冲击越来越多,我们一味的与学生进行“辩论”,我们的观点并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借助优化的传统文化资源推进阅读教学活动,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建设最优化的“自我”。例如,在高中语文《苏武传》的授课中,学生需要对班固及《汉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之后养成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和习惯,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在学生对文章的故事内容有充分地了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把握,从句子和词语中,品读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其中的传统美德,感悟苏武的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提升爱国情怀,塑造健康的品行,在傳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选择科学化的方向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潜移默化间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影响,让学生既感受人文元素的魅力,也不断地增长见识。在日常化的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方向,借助各种校本与生本化的语文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优化的学习空间,让高中学生积极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仁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8(30):49-50.

[2]刘千秋,董小玉.国际视野下高中语文课标的新变化:基于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的解析[J].语文建设,2018(19):19-24.

作者:郑义冰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词汇积累探究论文下一篇:科技创新型人才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