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2022-04-17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篇1: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完善独立人格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列于学习任务之首,正是肯定了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而整本书阅读,则是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一项重要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教育模式;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进行的学习活动。高中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很难沉下心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同时对于一些情节较为平淡,内涵过于深刻的书籍,也缺乏一定的耐心和动力,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进行调动和激发。

一、腹有诗书,做好阅读准备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本身应当具备丰富的阅读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自然而然也能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由内而外散发出阅读的魅力。在于学生日常交流的时候,教师所阅读的书籍和知识,都能够对其语言能力和谈吐仪态有所帮助。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和带动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习,往往能够获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成果。此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本人应当对书籍本身有一个彻底的阅读和理解,从而在教育教学中更有能力应对学生们在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应当明确的了解这本书讲述的是什么,其中有什么详细内容,从而更加从容的面对学生的疑问。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对《论语》展开阅读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保证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更多的对《论语》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琢磨。《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的日常交谈内容,从简单的语言中传递人生哲理。阅读《论语》并非仅仅是学习其中的语言,增加相应的古汉语文化,同时也要通过阅读和学习增长人们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思维,提升见解,增强能力。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开展之前,自身应当对《论语》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论语》中有很多有关联的道理和内容,其中也有适合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学习不同内容,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的理解水平,更多的将《论语》变成一种融入自身的知识内容,确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带给学生更加详细的引导和帮助。

二、设置悬念,调动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教学中设置相应的阅读悬念,教师可以根据书本中的一些内容,有方法的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们自身对书籍产生相应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动力。设置悬念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积极性非常小,很多学生觉得读整本书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说,对自身的帮助也并不明显,因此,教师更应当注重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让学生们理解到整本书阅读的好处和作用。

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时候,教师恰恰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内的一些知识内容,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课内知识,认识到林教头在山神庙事件中的转变,以及了解到自己好友的背叛,亲人的不幸,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几个小问题,鼓励学生们了解林冲在山神庙之前的遭遇,以及在被逼上梁山之后又有什么样的际遇。学生们在问题中进行阅读和思考,自然而然对《水浒传》全书也有相应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三、多元评价,强化阅读效果

在高中语文閱读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强化阅读效果,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重要方式。很多高中生在日常的阅读和学习中难免被动,更多的时候以教师的交代和引导为主,自身却很难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综合当前的教育情况和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强化阅读效果,让学生们在当前的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阅读的意义和特点,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梳理良好的信心,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有成就感。

例如在阅读名著《红楼梦》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本书的意义和奥妙在哪里,只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无聊乏味,感觉只是写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就写满了厚厚一本书,实在是读不下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们的阅读思维,让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以及在阅读中思考,领悟到《红楼梦》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根据一些阅读起来比较有兴趣,没有什么障碍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讨论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一些没有阅读动力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观看相应的片段,来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项十分适合当前高中生们进行的学习方式,整本书形式的阅读,能够让高中生们以更加宏观的目光看待事物,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的真实情况,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们在整本书阅读学习模式下,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和更为丰富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颜建安.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28-229.

[2]王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4):34-37.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

作者:程蕾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篇2:

群文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摘要】在国家语文教育的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正在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群文阅读是近两年比较受欢迎的阅读方式,受到多方学校的积极号召与实施,群文阅读和单篇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群文阅读是更加系统的,结构性的学习,单篇的语文阅读已经不能让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的祖国需要被注入新的活力的人才,群文阅读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模式,打开他们的眼界,可以让学生们不拘泥于书本, 可以看的更远,学的更丰富。

【关键词】核心素养;群文;语文阅读;构建

高中语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所有学科中,只有学好语文,其他学科才能读懂题,所以语文是基础铺垫,高中群文阅读要求学生们对多篇文本之间进行结构化的分析,这样看来,学生们真的百利无一害,他们可以锻炼语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思辨模式得到良好的发展,还有就是会学习到众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然后他们的审美也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我们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带有核心素养的传承,群文阅读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好的了解阅读中的某目标而选择众多阅读文集进行合并分析,适用于提升语文阅读素养,让教学目标更加系统结构化。

一、传统单篇阅读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高中单篇语文阅读的不利方面

传统的语文单篇阅读不适用于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要素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会以课本为教学的主体,按照课本的顺序来,有一定的顺序为学生们讲解,学生们只管接受教师所传达的考试知识点,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学生们自己却没有独特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想法,教师把这篇文章讲好多遍,是讲的非常细致,把文章的作者背景时代变化等等讲的都非常清楚,但是学生们都是被动的去吸收吸取,学生们也需要一些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二)教师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没有构建

语文课堂上教师自身文学素养对能否实施群文阅读也是起到很大的影响的,我们的课堂要求群文阅读 那么教师必须对以前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改变,举个例子,教师再备课时,要根据所要讲的内容文章去找寻相关的文章文集,运用自己的知识涵养和文化素养去把这些很好的结构化整合,把一些知识点能够较好地运用挖掘,在选文章是也要有择有取,哪些适用于高中生去学习的,哪些可以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哪些还可以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群文阅读后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反应,他们是不是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

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施利用

(一)学生主导 教师引导的语文课堂

群文阅读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他们活跃的思维方式为目的,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要让学生们有一定的思维发挥,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探索知识.这样学到的就会更多,例如教师讲完一篇文章之后会给较多的与之相类似的文章,然后把大家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其中的众多文集中选取四个自己较喜欢的,然后小组成员们一起研究探讨,教师给与一定的时间和充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或课下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探讨,每个人都会有思考都会参与进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每小组选择的文集都会有不同,这样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学到其他人的有点与想法,还可以了解众多文集,这种方法可以值得得到教师们的重视与思考。

(二)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作为课堂主体的高中生们,想要更好的实施群文阅读,学生必须要主动接受这种学习方法,喜欢去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阅读想法,不被一些固定的思维带偏,要敢于构建 敢于批判,为自己能够得到全面有益的发展而考虑。

三、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优点

(一)有利于学生们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审美感

学生们在课堂群文阅读过程中,通过学习群文知识,阅读其中的精华,了解其中较好的段落和文字,对好的文章进行积累,喜欢的可以朗诵然后背下来,对以后的写作也是有帮助的,读多了一些好的文章,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语感,同时审美也会随之提高,会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

(二)有利于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

一旦进入了一定的圈子,思维会变得固化,但是阅读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群文阅读打破了单篇阅读的僵硬感,让思维可以更加灵活思辨,学生的逻辑能力也会很好地发展,这对于其他理科教学也有一定的益处,为其学习其他科目做了充足的准备和铺垫,为他们成为有素质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也是需要引导的,有的学生不愿意阅读,感觉好枯燥,但是群文阅读这种方法往往会得到学生们的大大欢迎,因为很多文章集合在一起可能变得非常有趣,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古人书中的励志故事往往会激励他们走的更远,学生们在群文阅读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阅读接受阅读了。

四、結束语

当代的核心素质人才是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们共同培育的,要对他们积极引导,把最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法实施进课堂中,群文阅读是值得大家学习利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们在雨露的滋润下温馨成长。

参考文献:;

【1】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4.

【2】李祖鸿.主问题设计法让语文教学有效有序——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艺术【J】.名师在线,2019(23)∶28-29.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中学

作者:余传刚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篇3:

主题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详细阐述主题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尝试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通过发挥主题阅读强大的教学功能,使语文教学的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主题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主题”特指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主题”,即从哲学的角度看,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具体来讲指那些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兴奋点”、“共振点”。

在这个阅读主题的指引下,我们首先要详尽透彻地了解教材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关注文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紧密联系时代背景或历史背景去解读文本的时代意义,由浅入深,由个别延伸到整体,由彼及此,由个性拓展到共性,实现立体化直观化的主题教学效果。

笔者现以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九专题中苏轼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为例,围绕“传中变调”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刘向编写的《晏子春秋》)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篇人物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篇纯文学的人物传记,而《史记·游侠列传》又是第一篇写侠客的传记。宋代的人物传记挣脱了史传“史”的束缚,更注重人物传记“文”的一面,注重传主“隐”的一面,这一变化让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散发着个性化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人苏轼的《方山子传》,去认识与众不同的方山子。

二、整体感知

1.疏通文意。

(1)自由默读全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过好字词关。

(2)学生小组内讨论字词句不明之处,并总结概括。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语境,朗读品味,扫清阅读障碍。

(4)投影相关练习题,检查巩固。

三、走进文本

1.你觉得传主方山子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对于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请谈谈自己对苏轼的看法?

3.投影出学案对方山子人物理解出现的典型错误,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错误原因。

四、文本研读,抓文中隐含的主题

1.学生大声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和方山子有关的语句来,仔细剖析写出阅读感受。

2.小组内交流展示阅读感受。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反驳或者质疑。

4.教师总结学生发现的“亮点问题”:

(1)本文在叙述顺序上有独到之处,跳出了传统传记先述传主姓名、籍贯、世系然后生平事迹的框架,同时顺叙,倒叙,插叙转换自如。

(2)文中为什么着重描写方山子年少时豪侠之气和隐居山中生活状况,而对其隐居前的家境介绍只是一笔带过。

(3)为什么不像传统传记那样以人名为题?

(4)整篇文章读起来感觉有些模糊,文中对于传主的生平介绍的不够详细。

(5)苏轼为什么要写方山子?苏轼为什么这样写好友陈季常?

5.总结归纳本文的阅读主题

师生对以上问题进行筛选整合,最后引用沈德潜的话“此传中变调也”来进行小结,进而明确本文的主题——传中变调意何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方山子的许多独特之处,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文本。

2.点出本文的主题是“传中变调意何在”。

二、合作探究

1.从文中筛选信息,按时间顺序概括方山子的人生历程,板书并补充修改。

明确:少年——侠客 壮年——书生 晚年——山中居士

2.试着从文中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字或词语,总结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并谈谈自己的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明确:“隐”、“异”、“得”(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这一环节设置,主要是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1.阅读学案上拓展延伸中的苏轼的《陈公弼传》(有删减),比较两篇传记在思想上和内容上的异同点(小组合作探究)。

目的:通过比较让学生更直观的加深对“传中变调”的认识。

2.自读学案中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思考其中描写的陈季常与《方山子傳》中的方山子形象有无不同?(结合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明确: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在《方山子传》中,苏轼加入了更多自己的主观情感,是有为而作。而在《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这首

诗中更多表现的是好朋友好兄弟之间的调侃,更多地再现了苏陈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3.苏轼为何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来写自己的好友陈季常呢?目的是什么?(提示学生联系本文写作背景)

明确: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抒怀之作,是借方山子之口委婉宣泄自己愤懑情感的人物传记。

四、课外作业

1.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归有光的《筠溪翁传》,并搜集整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所写的其他诗词。做好摘抄,做好短评。

2.完成阅读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苏东坡传》。

总之,把主题阅读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能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突显和强化。因此,大多数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使课堂真正变成自我的“秀场”,这样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教坛的“传奇”,学生心中的“神话”。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周密精心地运用主题阅读教学,借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变得更加地富有活力,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窦桂梅.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05).

[2]刘宪华.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主题阅读的研究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3(13 14).

[3]陆恕.让阅读舒展开来——记“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J].人民教育,2010(20).

作者:王玉轩

上一篇:实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电视体制变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