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教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0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智慧教育亦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电教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电教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花大力气建设标准化校舍

编者按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表彰了37个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好的先进县(县级市)。山东省新泰市是其中之一。这里岌表新泰市委书记公丕汉同志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新泰市委抓教育是有魄力的,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得到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几年来。我们把振兴新泰的立足点放在了教育事业

加强了农村校舍改造,实现了农村校舍“六配套”。继之,我们又开始了建立以校长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配备合格师资,增添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美化校园为内容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1986年,我市农村中小学校普遍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无网有”、“六配套”标准,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被誉为省内的先进典型。于是一些同志长出一口气,认为农村学校的建设工作完成任务了。针对这种思想情绪,市委及时指出,我们以往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学校建设的初步的基础工作,其大t实质性的工作一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警如,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应正规化教学的管理体制,配备好合格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仪器设备,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建设工作应借势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我们重新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十三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论述。并联系实际对我市的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引导大家从教育所处的地位同我市教育落后现状的对比中,认识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三大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我市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与之形成了相当大的“落差”。调查表明,我市达到“六配套"标准的学校虽然达到了100%,但46%的中小学没有实验室,有的甚至连开展正常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也没有。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更为突出。全市8950名中小学教师中,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民办教师占了70%,大专毕业生在农村初中教师中仅占14%,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据统计、1986年农村初中升学率为21%,小学升入初中的也只有70%。通过分析,大家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建了好学校,不只图好看,而是为了让学生读.好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校建工作的出发点。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标准化学校建设要一年试点,两年全面铺开,三年普及的奋斗目标。

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高、投资大,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实现“六配套”以后急需解决的又一项牵动全局的大工程。在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区别情况,制定标准。我市有山区,有平原,有富庶的工矿城区和郊区,也有尚很贫瘠的偏远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为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我们深入到全市不同地区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参照国家教委、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制定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条件》,对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出了不同要求,特别是对缴学仪器、电教器材的配置,作了具体规定:一类小学用于购置教学仪器、电教器材的投资不少于20000元,二类不少于8500元,三类不少于2500元。初中教学仪器、电教器材的配置投资至少要5倍于此。并应有相应的仪器室、实验室、电教室等。

第二,任用内行,强化教育指挥系统。选贤任能,建立起以校长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岗位责任管理,是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对首批建设的200处标准化中小学校长的学历、教龄等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对37名不符合条件的作了调整。按规定配齐了教导处主任,成立了年级、学科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强有力的教育指挥系统,来实施对教学业务的统一领导。并将教学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到人,按时定量考核。做到人有岗,岗有职,职有责,工作优劣有标准。

第三,多种形式,培训师资。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为了促进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们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教师培训中心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制作、复制教学节目,定期对教师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并充分利用电视师范学院,中、高师函授以及送大专院校代培等形式,对师资有计划地进行正规培训。通过为他们提供时间、资金等方便和给予转正、提级、农转非的优惠,充分调动了教师进修深造的积极性。目前,在校培训和参加电大、函大、中专学习的初中教师达923人,小学教师3250人,分别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45%和62%。其有大、中专毕业学历的教师,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比例已由1986年的45%提高到58%。同时,为配合200处标准化试点学校建设,专门增加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量,标准化的中小学大中专毕业的教师的比例已分别达到了82%和85%。

第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全方位办学。我市经济基础薄弱,要地方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对标准化中小学建设的投资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采取了市财政挤、乡镇投、群众捐、学校勤工俭学出的办法,分级筹集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

在具体做法上,市财政每年增拨部分教育经费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利润6.31%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去年仅此两项共筹集89.1万元,占标准化学校建设总投资的13.3%。地处工矿区、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由乡镇企业负担,不向群众集资。经济条件一般的乡镇由乡、村、村民共同分担。地处山区、经济条件差的乡镇实行捐款、献料、出义务工,市里重点扶持。同时,对工矿区,还鼓励农村与企业联合办学。如市中办事处西南关村与附近13个企业联合,由村里出地,企业出钱,投资40多万元,扩建了一座高标准的中心小学。不仅使380名职工子女能就近入学,而且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全市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的650万元的款项很快得到了落实。

第五,抓好典型,分类指导。标准化学校建设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的新课题。试点是否符合本地实际,能否成功,对于今后大面积推广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根据山区、平原、城镇学校规模、经济条件不同的状况,制定出一二三类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并在每个类型地区选择5处学校作为首批200处校建的试点。专门抽调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同志深入各点,进行组织指导,限期按标准完成。沈家庄乡岙山东村地处山区,经济并不富裕。在抓点同志的指导下,投资15万元,奋战3个月,建起40间新校舍和一处园林小品,购置近两万元的电教器材,3000册图书。8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设备达到部颁一类标准。今年作为山东省唯一村级小学校建先进典型,应邀到上海市作了建校经验介绍。试点取得成功以后,我们组织了观摩,做到建成一个,带动一片。去年以来,全市投資650万元,建设起了200处标准化学校。

建设标准化学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电教设备的作用,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标准化学校建成之后,我们充分利用教学仪器和手段,开展电化教育,教学实验,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是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变,增强了教学效果。由于电教网络的形成,我们编制了“两本一片”,即,四年级语文电教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幻灯投影片及其使用指导意见。利用幻.灯投影进行电化教学,不仅生动形象、直观,便于记忆,而且课堂密度增加,受到省电教馆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们还根据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开展英语语言情景教学。集情、景、形、声于一体,感染力强,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增强了教学效果。去年标准化学校中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语文单科成绩显著提高。二是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过去,由于缺乏实验仪器,学生上理化课感到抽象,枯燥无味。这两门学科一直是农村中学的薄弱环节。即使个别的考分很高,升入高一级学校,但由于缺乏实验操作技能,也是高分低能。实验仪器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一状况有了根本改变。楼德镇中心小学去年投资4万元,建了一处原部颁二类标准的实验室。分组实验课开到95%,演示实验课开到了100”i。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更加巩固。去年升学考试时,这个学校的考生理化实验题失分率只有5°n,升学率列全市之首。三是促进了学科教学配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过去由于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自然、地理等课程开不起来,即使开课也是班主任“一篮子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卫星电视教育的开辟,为大面积利用电化教学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提供了便利,过去一些不被重视的学科,都配备了专任教师,增添了教学器材,促进了各科教学成绩的共同提高。市中办事处一中作为首批标准化学校试点建成后,去年毕业的学生不仅升学考试总分合格率有了大幅度上升,而且单项学科成绩有了很大突破。去年有4名学生获一级运动员称号,两名学生获运动健将称号,初二学生李明才连续两年在省举行的中学生运动会上破5公里和10公里全国少年竞走纪录。四是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促进了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共推出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作品544件,其中获新泰市级以上奖励的45件,新泰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徐义的美术作品《老虎上当了》,获省一等奖后,送日本參展。

作者:公丕汉

化学电教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推进智慧教育 为创建智慧城市助力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智慧教育亦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流。2008年,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国际社会将其定性为推进全球智慧教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事件;2009年,美國中西部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3年,中国也与时俱进地提出要在2017年打造出首批包括沈阳在内的智慧城市战略。可见,智慧教育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化教育发展新模式,通过利用智慧教育构建智慧化环境,培养智慧型人才,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助力。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大力实施智慧教育,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高起点智慧教育谋划,夯实信息化建设根基

近年来,于洪区委、区政府在创建教育强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积极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特色应用创新,使教育现代化资格准入和信息化建设两项阶段性工作走在了沈阳市的前列。2016年11月15日,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于洪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二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督导验收,全体评估组成员和来自全市14个区县(市)教育局领导对于洪区的工作进行了赞扬与肯定——于洪区的智慧教育集中代表了沈阳市智慧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沈阳智慧城市的创建树立了榜样。

为推进沈阳智慧城市建设,于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区建设。区教育局科学规划论证,动员全区校长、教师积极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区电教馆依托沈阳市教育城域网,搭建了“精细管理——桥之脉、教研培训——桥之魂、资源共享——桥之基、教学互动——桥之眼、育人可視——桥之灵、保障服务——桥之堤”的智慧管理、智慧教研、智慧评价、智慧科研体系的智慧教育平台。2016年9月26日,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召开的信息化工作研讨会上,于洪区电教馆馆长石猛代表沈阳市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区电教馆也被授予“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沈阳市的智慧教育走在了东北地区的前面,而于洪区更是沈阳智慧教育的示范基地。

“十二五”以来,于洪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创建教育强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扶持,以点带面;软硬并举,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硬件环境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面向多领域、把握关键点,先行先试、超前布局,逐步夯实教育信息化根基。并依托沈阳教育城域网建立二级站,每年投入36万元租用联通公司裸光纤53个点位,全部实现区内所辖学校“校校通”,这标志着于洪教育又向信息化迈出了一大步。如今,于洪区49所中小学共计998个班级全部实现了“班班通”,投影白板互动教学成为常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全面整合;全区2784名教师全部开通了“人人通”,通过个人网络空间不断提升专业化素养,大大地提高了教书育人质量。截至2015年底,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数字校园全覆盖,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智慧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微课平台系统、远程互动教研系统等平台体系的打造,强有力地支撑了师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评价水平、特长养成水平,为“智慧于洪”的创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人才保障。

二、高标准智慧教育创新,

抢占信息化制高点

一是服务一线,为学校发展提供平台。于洪区智慧教育工作依托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突破,三个服务”工作思路高水平创新,以应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数据采集为突破,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依据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全区教师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全部开通了“人人通”空间,通过网络空间随机开展区级、校级、班级三级网络平台互动对接。现已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信息资源16531条,下载资源55389次,教师空间开通率100%,班级空间开通率100%。各学科教研员将本区优质资源上传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共享,校级管理员把校本特色资源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不断丰富区、校资源库,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二是以智慧资源建设为重点,为教师提供教学融合平台。于洪区电教馆积极推进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融入教研培训之中,在保证平台基础数据操作上加大与各学科教研员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名师社区”和“教研社区”的引领、带头与辐射作用,实现线上智慧教研,提高智慧教研效率。智慧教研的本质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研模式,以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成长环境,形成智慧教研培训内容和优质教研资源科学共享机制,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沈阳市一七○中学开通“名师社区”26个,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全部学科,通过教研员带动教师应用好智慧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使用好智慧课堂空间,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共享,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智慧教育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实现了学习者打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利用收集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智慧建构。如东平湖街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平湖一小)校长佟立东利用智慧教室大屏幕为来校调研的国家及省市领导和专家亲自演示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网络办公、提高课堂效率、助力教研科研、畅通家校互动、拓展育人途径、提升培训质量、科学评价师生”八大智慧管理模块,就彰显了“用诚心酿品位、用恒心塑品牌、用爱心铸品行、用信心砺品质”的数字校园建构特色。

三是智能维护,为智慧教育发展筑建桥梁。于洪区以建设“数字校园”助推智慧教育发展,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该区已经实现了“光纤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时空性和效益性,于洪区推出了高端智能维护先进举措。区教育局根据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结合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每年拨款40万元专项经费,依托沈阳市信息技术支持与运营维护平台,对全区信息化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创新了依托支持服务平台、组建专业维护团队、形成维护机制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三项智能维护举措,保证了全区智慧教育体系的高效、畅通、安全运行。于洪区作为沈阳市信息技术支持与维护试点工作的示范区,得到了中央电教馆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接待了来自湖北、江西及省内各市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校长和教师的参观学习。

三、高水平优化智慧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智慧教育水平

于洪区高水平整合优化智慧教育资源,打造出“市教研院专家引領、区教育局行政推进、区电教馆组织落实、各学校实践研究”的智慧教育发展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智慧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更好、更快地推进本区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区域智慧教育环境全面优化。于洪区顺利完成了教育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与监控中心、数字校园运营维护中心和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打造,为全面提升区域智慧教育整体水平提供了保障;实现智慧教育的大数据管理和高效的资源共享服务,科学统筹市、区、校三级交互式教学设备、校园网站、电子备课、电子阅览等资源,实现了无线网络系统无盲点、全覆盖。目前,于洪区以“云服务”理念创新构建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于网络的业务平台和工作模式运行顺畅,基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监测评价系统日臻完善。

二是教师队伍的智慧教育能力不断优化。于洪区与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学习科学委员会共同开展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教师培养”已深入推进,课程以智慧教师养成为目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背景下回归教育本源,关注个体成长与能力获得;基于课程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身心协调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数据思维视角下的学生身心发展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三大智慧能力提升主题,形成了以全区教师智慧教学学科全覆盖为基础,以“交互式教学”“计算机大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大赛”为突破点,以教师“个性化学习”为切入点的教师智慧教育素养发展与提升的新常态。

三是智慧培训方式的不断优化。于洪区依托沈阳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培养一批具有智慧教育理念和智慧教研实践操作经验相结合的省内领先、市内示范的教师队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用线下的实际教学活动资源,丰富线上的网络研讨交流活动,用线上开放性的免费资源补充线下触及不到的知识。这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互动,更有效地保障了智慧培训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于洪区的智慧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智慧教研”被纳入沈阳市“十三五”智慧教研规划课题,于洪区获评辽宁省和沈阳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试点单位。全区有509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信息化教学优秀成果;在沈阳市首届教师空间大赛中,全区有25位教师获奖,其中平罗中心校的戴鑫等四人获得教师个人空间一等奖;宏发学校获得沈阳市首届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沈阳市参加在安徽举办的全国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15年,东平湖一小“数字校园建设”和区电教馆“教师可视化成长社区”两个智慧教育平台作为信息化区域应用先进典型,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在山东青岛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应用巡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于洪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升的可喜成果,为全国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于洪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于洪智慧城区建设,创新發展智慧教育,全面培养智慧人才,继续以“提升智慧教育水平,加快实现于洪教育现代化”为目标,重点启动数字校园应用提升工程,建立完善的教育大数据模式,积极开展智慧教研创新活动和智慧科研应用研究,让于洪人的智慧教育之梦圆满实现。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作者:姜晓光

化学电教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搭上教育信息化列车 追逐教育信息化之光

近几年来,芜湖市三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坚持将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制度为导向,努力促进学校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碧桂园小学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加大投入力度,奠定信息化发展基础

芜湖市碧桂园小学坐落在风景宜人的龙窝湖畔,位于碧桂园小区内,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怡人,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以三山区政府为办学主体,安徽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参与合作的一所小学。自2011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三山区政府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教育投入,用于教育教学功能室配置及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除了上级政府标准化配置外,近两年来,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安排了信息专项资金400000元,用于录播室、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广播室设备、教师办公设备配置,实现了教师人手1台电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学校配有网络机房2间以及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接入互联网宽带20M,教学光盘460课时,教学软件资源120G,计算机共计298台,其中教师办公电脑84台,师机比1∶1,学生机165台,生机比7.82∶1。为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步伐,学校31个班级全部都配置了“班班通”设备,选用了最新的交互式白板屏幕,并且都配备了投影仪器。

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机制

为确保信息化工作順利开展,在信息化教育管理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功能室管理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校长和一名电教员具体负责,并分配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加以协助,学校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信息化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学校经常召开行政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按规范要求工作,确保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打造特色亮点,发挥信息化装备效能

成立3D打印室。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这项技术融于教学中对信息化教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育局的支持下碧桂园小学采购了40台3D打印机,而后选拔了一批对3D打印有兴趣的教师,对他们进行3D打印相关培训,成立了3D打印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可爱的模具模型,不仅加深学生们对信息化的喜爱,也扩大了学校信息化的广度,成为学校一大特色亮点。

建立录播室。2017年,“录播室”建成以后,为了让设备正常使用,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在设备使用前就制定了《碧桂园小学录播教室设备管理规范》《碧桂园小学录播教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使用。2017~2018学年,学校公开课开设了52节,教学比赛9次。“录播室”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第二大特色亮点。

新建智慧教室。2018年得到教育局的资金投入,新建了智慧教室,采购了55台平板电脑,成为三山区首个将平板电脑融入教学的学校。除此之外,智慧教室整体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室装修风格,桌子采用六人式蜂巢状造型,每张桌子都接入了充电插座,可满足各种信息化课程的需求。另外学校还采购了机器人模型、航模等,每周开展各种特色信息化课程教学。

实行教师电子备课。从2012年起,在给每位教师配备人手一台电脑的基础上,学校教师率先参与芜湖教育信息平台第一批电子备课。通过实行电子备课,教学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一是能够让教师优秀课件做到全区资源共享;二是能够及时掌控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进度;三是教师网上集体备课方便快捷;四是促进了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2017学年度,每一位教师上传1篇“一师一优课”作品,在芜湖市评选中,有7位教师获得优秀并推荐省市参加评优。

班班通的投入使用。班班通的存在大大推动了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发展。学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课件将知识更有效率地传递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增加学生的见闻,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更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每个班级的班班通都配备了两名小电教员,对日常班班通的使用和卫生进行管理。

加强培训,促进信息化发展

一是校本培训。学校每学期都对师生开展信息化培训。每学期初会召集各个班级的小电教员开展“小电教员培训会”,对小电教员日常的工作进行布置,加深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并定期对班级的信息化设备进行维护。每个学期,还通过“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对全校教师进行一至两次网络培训,帮助教师们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促进大家对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和研讨。

二是校外培训。2017至2018学年初,学校组织人员参加了由区教育局组织的电教管理及应用高级研修班,去武汉参观了很多信息化发展较成熟的学校,提高了信息化教育理念。在2017至2018学年末学校又组织人员去长春参加了长达七天的信息化培训,见识了北方城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将来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方向。

2017年末,由三山区举办的3D打印比赛在碧桂园小学隆重举行,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几件参赛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7月21日至23日,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总决赛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碧桂园小学的王全和盛倩茹两位教师在比赛中表现突出,全部荣获一等奖。碧桂园小学对本次比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学校分学科多次组织教研组集体研讨,经过数月的打磨,两位教师从区级、市级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全国赛。决赛中,两位教师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结构、教学特色、教学反思等内容展开陈述,精彩地展示了信息技术运用的技巧,真挚地抒发自己的教育情怀,获得现场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分别荣获基于人人端的数字化学习课例组一等奖和基于交互设备的互动教学课例组一等奖。学校一贯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近几年举行的全国NOC决赛中,共有1位教师获特等奖,6位教师获一等奖,1位教师获二等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从抢占制高点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安排有限的办学经费;从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来培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指导激励教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校信息化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者:范光明 吕强国 黄世凤

上一篇: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论文下一篇:语文单元达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