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电教媒体教学论文

2022-04-18

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语文课堂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电教媒体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电教媒体教学论文 篇1:

语文教学与电教媒体“联姻”

教师、学生和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伴随着教学过程而出现的媒体,是指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通常谓之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于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手段是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以及综合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这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视听结合,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凭借一篇篇课文为范例,以作品欣赏和阅读理解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各项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活动受信息传递媒体的限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现代教学媒体较之传统教学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它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画面以及逼真传神的声音,科学地展现大千世界的宏伟与微观,“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具有设备电子化、教材形声化、教学过程再现化、表现方式多样化、教学形式新颖化的特点,因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的思维,唤起审美愉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现代教学媒体由于信息传播量大,从而增加了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感官刺激的强度,因此使课堂阅读教学的容量增大,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在《化石吟》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先观察水杉、石油的图片,再结合文字作深入了解,最后根据例句,在电脑上完成作业。这样增加了练习量,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当前,交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高性能教学媒体不可缺少的特征指标。在这方面,计算机的交互性及其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交互学习环境,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体现了人格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计算机课件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以指导、提示,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强化,有利于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所以,笔者在讲《化石吟》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化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笔者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化石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了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学生对化石的概念、形成、分类等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特别是恐龙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进一步认识到了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把握时机,点拨关键,优化应用效果

将现代电教媒体引进到中小学课堂中,这对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强调电教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完全摒弃,以及不论什么课题和教学时间,对现代电教媒体作机械式的滥用。为了更好的发挥电教的功能,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充分地把握现代电教媒体应用的时机,做到点拨关键,优化应用效果。

其一,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现代电教媒体的应用巧妙地穿插在语文教学的整个活动之中。

现代电教媒体应用的最大优点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切割组合,联成新的知识板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课堂容量,加大信息传播密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信息传播,其首要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使用电教手段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迁移。如教学《化石吟》时,学生对“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句有疑问,而凭语文教师一般的文字性讲解难释学生心中之疑,若通过有关煤形成的视频及文字介绍,学生就能化难为易,很快理解化石研究的科学意义了。

其二,要选准适合电教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时,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准适合表现教学内容的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得益彰,而不能为电教而电教,一味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新颖,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时,如果能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受到形象、生动、具体的感观材料的刺激,这样不仅便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化石吟》是一篇赞美化石的科学抒情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身边的特殊化石,如水杉、石油,通过图片、视频介绍及文字说明,进一步认识化石,取得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其三,注意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实现电教媒体应用的最佳教学效果。

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用多种电教媒体,组织教学活动,这同样是一门教学艺术。使用电教媒体要以追求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教师在一节语文课上可精心选取一种电教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也可以几种媒体搭配使用,而通常综合使用电教媒体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综合运用录音、录像(或投影片)等电教媒体,通过看录像或投影片画面,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为此在《化石吟》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先投影有关恐龙时期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注意化石与生物、环境及地形地貌的关系,然后投影江汉平原地貌、石油生成时期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还原史前江汉的面貌。如是综合应用录像(投影片)、录音等现代电教媒体,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生就能自如地完成这个口头练习。

综上所述,将现代电教媒体引进中学语文课堂,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电教媒体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服务,这已经成为当前我们语文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与电教媒体有机整合,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蒋丽 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实验初中433124)

作者:蒋 丽

语文电教媒体教学论文 篇2:

语文教学因电教媒体而精彩

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语文课堂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电教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自身体验,谈一下不成熟之见:

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非要通过电教媒体来解决不可,电教媒体毕竟是辅助性的,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媒体,它只不过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电教媒体的使用一定要实事求是、因课制宜,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用合适的现代教学媒体来化难为易、画龙点睛。

电教媒体的选用也要因课制宜,电教媒体多种多样,根据人们接收教学信息的感官划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听觉教学媒体,如录音机、广播机等;另一类是视觉教学媒体,如幻灯机、投影机等;还有一类是集视听于一体的教学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机和计算机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其专长功能各异,选择电教媒体时,要因课制宜。

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遵循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笔者现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电教媒体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的金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叩开学生语文世界的心扉,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

例如,讲授《黄河颂》时,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播放《黄河大合唱》录音,同时教师以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感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但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土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形势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题的《黄河大合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时代的乐章——《黄河颂》。”

由此可见,这样沟通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情绪激昂地走进语文课堂。

二、重难点突破的得力助手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能否突破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有时只靠学生的质疑、探究、教师的点拨,并不能很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如果借助电教媒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如何理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由于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告诉陷入迷惘之中的知识分子,不要被面前的困难所吓倒,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无法深入理解这句话。为此进行设计:从《一日看百年》电影纪录片中节选有关片段,组合成视频文件“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适时地播放,再指导学生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就容易多了。

再如,教授《土地的誓言》时,突破“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了两道探究题:(1)作者为什么把土地比作母亲?试作简要赏析。(2)作者由怀念故乡到发誓为故乡而战斗牺牲的激情倾诉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于是笔者设计:先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形象直观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震撼,然后再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三、精彩语段赏析的新视角

在精彩语段赏析的教学环节中,根据文本内容配以相应的动画、视频文件,图文并茂的效果为学生进一步赏析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讲授《失根的兰花》引导学生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把握作品的意象,深入作品的意境时,先让学生欣赏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然后再进行品读语言,学生能深刻理解美籍华人陈之藩深沉的、真挚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恋。从而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的桥梁

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课内需向课外延伸拓展。电教媒体巧妙灵活的运用成为沟通课内外的桥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语文世界。

如,讲授《最后一课》课外拓展部分,设计为:“推荐网站,自由浏览”文通网、中华爱国网等,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整合与对比,深刻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的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以及他们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再如,讲授《绿色蝈蝈》课外拓展部分,设计为:“浏览有关昆虫知识的网站”,这样,让学生自由地涉猎知识,去聆听大自然的吟唱。

总之,电教媒体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进一步探索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编辑 王梦玉

作者:凌四强

语文电教媒体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应用

摘 要: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一些教师只为了追求课堂的有趣性、活泼性,而违背了多媒体的选用原则,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针对语文教学出现的各种弊端,谈谈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选用原则。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选用原则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媒体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走入语文课堂已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但有些语文教师违背了多媒体的选用原则,过于重视课件效果,盲目扩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走进了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于是,出现了许多不从实际教学出发,误用、滥用多媒体的现象。

一、音频、视频朗读代替教师范读

随着电教设备在学校的普及,许多教师喜欢在语文教学中播放音频或视频朗读,这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教师范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音频、视频朗读是不能完全替代的。

有一次笔者在教授《琵琶行》时,为了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选择了视频朗读。那浔阳江头悠悠的江水,瑟瑟的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芦花,让学生在一个荒凉冷落、寂寞凄清的意境中,聆听琵琶曲的同时,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可是,当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朗读时,他们却表示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个结果让我很快想到播放的视频把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看”画面上。于是,在下一次教学时,用教师范读代替了视频朗读。随着“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由高到低的起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很显然,学生“听”和“看”教师范读时,已经与老师一起融进了这瑟瑟的秋风里,忧伤的音乐中。接下来,学生们争相选择段落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这节课便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结束。

古人云:“以吾身入其文中,方能识其真味。”可见,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融情入境至关重要。委婉悦耳、绘声绘色的示范朗读可以沟通师生与文本的感情,形成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范读是学生兴趣的“激发器”。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这是缺少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视频朗读所无法做到的。

二、花哨、繁多的画面代替语言品味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教师“说”的引导。 同时,文字描写的意境,不可能全部由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更多是通过人的想象、联想体会到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是传统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一种要求。可当前一些语文教师脱离课本,讲究视觉冲击,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多媒体手段只是發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语言自然新颖,夜色诗情画意。读着这篇文章,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那里有诗、有画、有情、有意境。因此,许多教师从网上搜索大量精美的图片,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就将各种荷塘美景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马上对荷塘月色有直观的认识。笔者认为,这种教法偏离了语文课的根本,舍弃文本,去欣赏大量图片,便演义成了一堂美术鉴赏课,品味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想象、感受情感等语文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起沉醉于语言的感性世界,欣赏语言的色彩,呼吸语言的芬芳,触摸语言的温度,咀嚼语言的滋味,聆听语言的心声,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与作者同悲共喜。

三、机械的“人机对话”代替了“人人对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本应是师生情感交流调控者的教师,成了课件“放映员”,师生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随课件进程机械运作,教师和学生都围着课件转。多媒体已经充当了“第三者”,插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机对话”取代了“人人对话”。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影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可见,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介入,以音频代替范读,以画面代替品味,以课件代替交流等毛病浮出了水面,多媒体俨然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成了束缚师生思维、限制师生互动的桎梏。如何更大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呢?

笔者认为应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1.认清辅助作用,可不用时绝不用

无论哪一种多媒体,都存在性能上的优与劣、利与弊。因此,可用可不用电教媒体的,就不用,以免画蛇添足。

2.明确文本特点,适时适度选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高水平地设计媒体数量,使用的时机等,发挥电教媒体的教育功能。

3.把握媒体特性,现代与传统兼用

毕竟电教媒体所展现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文字的感知,语言的品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4.理解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活动的中心。精心设计,让电教媒体充满弹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够主动利用媒体自学,以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如果因为电教媒体的使用有很多弊端,就因噎废食,放弃使用;因其发挥很多作用就多用、滥用,都是不对的。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该出手时才出手”,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2]林小苹.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珠海出版社,2005-04.

(作者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森村中心学校)

作者:徐银瑞

上一篇:独资保险公司研究论文下一篇:微信营销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