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各个环节基本上是个“闭路循环”,学生往往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即使偶尔有话可说,也是搜肠刮肚,拼凑起来的“陈年烂谷”,毫无真情实感,毫无童真、童趣。这就是学生大脑中的材料仓库和语言仓库,得不到及时补充。尽管教师怎样指导,学生不惜笔墨习作,却很难奏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 篇1:

浅谈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声像媒体,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我爱家乡的红杏》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课件。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屏幕上呈现一片红杏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红杏。成筐的红杏搬上汽车,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触景生情,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电教媒体积累材料,丰富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存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记~次体育活动》的作文时,学生虽然事先参加过拔河比赛、袋鼠跳等活动。但由于当时沉浸于赛事中,观察不够仔细。此时教师如果播放当时比赛实况的录像,让学生观看比赛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就能对全程了如指掌,之后再从面的观察切人到点,通过对某一典型人物的特写定格。引导学生对参赛者脸部表情、身体姿势、手脚的动作等方面作重点细致的观察,如此点面结合,学生再写起作文来便能言之有物,重点突出,而且能举一反三,将这种观察方法应用到写其他作文中去。

此外。还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想象写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像刺激感官,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使其认识得到升华。如在描写菊花时,有的学生在品种繁多的菊花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花黄叶绿的金丝菊。想象它的美丽,把它比成一个美丽的姑娘,细细的花瓣就姑娘那细长、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金发,一根一根向下倒垂着,多像那刚刚洗过头的少女,把头发随随便便地披散下来。学生这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文章便生动活泼了。

四、运用电教媒体评改作文,增强反馈实效

以往的作文修改,往往是老帅的一言谈。而且师生间反馈迟缓,等教师批阅完,最快也得一周。当作文本重新回到学生手上,学生的作文热情早就消失殆尽,教师的批改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作文的评析修改;其优势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

首先,多媒体评改加快了速度,评改效果之好、效率之高是任何其他媒体都不可超越的。网络最大的优势便是功能庞大,快捷便利,教师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可通过网络随时将学生的习作呈现在自己面前,并根据教学需要任意切换给网上的任一位学生。当堂指导。当堂评议,事半功倍。

其次,网络评改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在网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可以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评议、自改、互改等形式,在微机上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如遇集体错误。教师还可通过切换将文章显示在每一台学生机上,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学生掌握修改方法。这种人人参与,共同评改的方式扩大了师生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受到启发,不仅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发布学生的优秀习作和教师的批改范例。通过不同字体、不同颜色区别原文与修改后的文字,学生一目了然。教学效果显著。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应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应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优化教学效果。但是。电教媒体的应用绝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媒体的选择绝不能随心所欲:电教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要与教材相对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如果单纯的为“哗众取宠”,则会事与愿违。

作者:孙永霞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 篇2:

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各个环节基本上是个“闭路循环”,学生往往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即使偶尔有话可说,也是搜肠刮肚,拼凑起来的“陈年烂谷”,毫无真情实感,毫无童真、童趣。这就是学生大脑中的材料仓库和语言仓库,得不到及时补充。尽管教师怎样指导,学生不惜笔墨习作,却很难奏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就可摆脱这一现状,使作文教学既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又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地探求知识,积极地研究知识。电教媒体是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地发挥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点,令学生入情入景,激励他们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激发其用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愿望,产生“我要说”、“我要写”的积极心理。如:情境作文指导一课,课题的作文内容是写一种植物。我打开电视台,播放了《夏日荷花》的录像,当“满地碧盘似的荷叶拥着圣洁的荷花迎风舞动”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目不转睛地观看。录像放完了,学生们情绪十分激动,叽叽喳喳说道:“太美了!太美了!简直像仙境一般!”“这么大,这么美的荷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这时,我重新再播放画面,用慢放一边指导学生观看,一边说出荷叶、荷花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画面的转移,学生们说出了动感鲜明的句子:“碧绿碧绿的荷叶扭着细细的腰肢在水中轻盈地跳起了摇摆舞;打着朵儿的花苞害羞地抿着小嘴睡起了懒觉;盛开的荷花犹如一盏盏美丽的莲灯……”色彩鲜丽的画面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学生们说话的劲头很高,说出来的句子不仅准确地抓住了荷叶、荷花的特点,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就连平时害羞、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大胆地、积极地举手发言了。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有条理地把刚才所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成功的短文。

二、指导观察和说话,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虽然言之有物,但却读之无味。这是学生观察事物不到位,没有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的结果。传统的作文教学手段难以消除这一弊端,而凭借电教媒体所显示的声、光、色、形模拟的事物情境,再现生活画面,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引导学生有序地、有重点地观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活跃性。如:我在教学生学习描写美丽的校园时,我事先用摄像机把校园有关景物按顺序拍摄下来,然后利用放像机的重放、慢放、定格等功能,将校园的花坛、旗台、树木等景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了解了写作顺序和描写方法。如:在观察树木时,由于从远、近、上、下不同角度拍摄,再通过屏幕展现出来指导学生观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展开联想。很快在写作文时学生抓住了树木的高大、茂盛等特点。如:学生写出这样的情景:“校园东北角上的那棵大树是我们的‘保护神’。它是那么的高大,那么茂盛,远远望去,就像童话世界中的绿色大蘑菇。炎热的夏天,它为同学遮挡热辣辣的阳光,让我们在它的树荫下安静地休息,消除上课的疲劳;寒冷的冬天,它又为我们遮挡风雪,使我们在它的怀抱中尽情地玩耍,驱走寒冷……”。

一位名人说过:想象是儿童思维的翅膀,是儿童描绘世界的法宝。因此,启发学生想象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趣、让人耳目一新的习作。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利用电教媒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去参与活动,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动机。例如:指导学生写一种喜爱的小动物时,我播放了经营辑录的录像片段《小兔白白》。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展开联想。(1)小兔全身白白的,毛绒绒的,你会怎样想?(2)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你想到了什么?(3)小白兔的耳朵有什么特点?你又会想到什么?(4)小白兔在草地上蹦来蹦去,会让你又想到了什么?由于孩子们看到了生動鲜明的画面,拨动了他们的心弦。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一句句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句子让人感到他们的想象那么神奇而丰富。如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草地上蹦着、跳着,它可能是在月宫里呆腻了,趁着嫦娥姐姐不注意偷跑到人间来的吧!你瞧,它长得多招人喜欢,全身白白的,毛绒绒的,好像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红宝石似的眼睛滴溜滴溜地转,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一对长长的、尖尖的耳朵,可机灵啦,一有响动,它就会机警地逃开……。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愉快地完成习作

通常,由于学生缺乏实践和体验,对习作的重点抓得不准,也很难准确清晰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用录像放映生活情景,可以较好地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如作文训练课,要求以《一个晚上》为题,细致观察发生在某个晚上的事情,确定中心,选择有关要点,有条理地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细节。这次习作的重点是“根据事情内容确写中心,选择要点”。难点是“写出能突出表现中心的细节”。这对于平时不大注意观察和积累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且非常难。为了帮助学生愉快地完成习作,我把学校录制的《校庆联欢晚会》的录像放给学生看,让他们边看边想:(1)晚会中的哪些节目表演得很精彩,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2)校庆联欢晚会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怎样的晚上?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看着录像,迅速准确地确定出习作的中心和要点。关键是怎样才能把表达中心的要点写得更具体、更细节?于是我把晚会中特别精彩的片段一个个地重播,通过慢镜定格的手法让学生细细观察小演员的表情、动作、语言和观众的情绪反应。由于录像具体、形象、逼真地再现了生活的画面,学生们都能一一说出晚会中的节目如何精彩,小演员们表演得认真、投入,观众的入迷程度。从而表达出校庆联欢晚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愉快,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值得回味的夜晚。通过分析,学生逐步明确了围绕中心写细节的方法,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真切细致地描写出来。

在指导学生细致、认真、有目的地观察后,再让学生口述细节片段,教师进行录音。利用录音对照要求及提示进行评议、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去说,师生继续点评,直到达到要求。最后,让学生把所说的内容写成文章,怎样说就怎样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又促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和说话,同时在乐学的气氛中突破了难点,帮助学生愉快地完成了习作。

四、交流信息,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写出语言生动、构思新颖、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还应重视批改和讲评的重要环节。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注意讲究方法。可以选择几篇水平差距较大的文章进行例文评改,教会学生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评改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评批《一个晚上》的习作时,先用视频投影来逐步出示学生习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当优美的乐曲奏响时,爸爸拉起妈妈的手,跳起了缓慢的“华尔兹”。你瞧,他们踩着轻柔的节奏,时而移步,时而转圈,配合得多么默契啊!爸爸脸上荡漾着舒心的笑意,妈妈露出了幸福的神情。和着乐曲翩翩起舞的爸爸、妈妈似乎年轻了许多,往日的操劳和疲惫都不见了,消失在浓浓的夜曲中…….当投影到上面的文段时,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找出优点,围绕中心,选取要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节描写。找毛病时,学生起初找不到,于是我重播了《生日晚会》的录像,通过画面文字对照,学生认识到“缓慢”形容“华尔兹”不恰当,应改为“舒缓”。这样,学生在老师面对面的主动参与评批的有趣活动中,时而看到自己的进步,时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作者:王晋雯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 篇3:

电教媒体下的作文教学

摘 要:小学生不会观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观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来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关键词:观察;现代教育技术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觸,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它是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优化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电化教育优化各科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之路。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尤其在指导学生观察、丰富写作材料方面,电教媒体更有它的独到之处。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直接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勾起学生的观察动机,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观察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感兴趣,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电教媒体一般图、文、声并茂,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写作的材料。

2.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电教媒体提供的素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画面,能帮助学生选择材料,能使瞬间现象长时间固定,典型细节反复呈现,能帮助学生及时将观察到的素材在头脑中加以整理。运用音响、投影、电视、录象等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学生熟悉的与不熟悉的,过去的,未来的或现实的事物生动地展示出来,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定格”、“拉近”、“移动”等操作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而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写作材料。

(1)观察要讲条理,增强学生思维和作文的条理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教给观察的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中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有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

(2)观察要有重点、有目的。

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题目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

(3)观察要细致。

小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学生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才能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才能提高。

3.培养学生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的培养,主要是观察顺序和觀察细致的培养。例如观察大自然的景物,要按照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观察一件事情,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观察。在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图画,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使他们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要从观察中产生联想

联想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因此,我们要提高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作者:王利梅

上一篇:劳动保障煤炭工业论文下一篇:射频技术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