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研究论文

2022-04-17

“我喜欢听中文歌曲,也喜欢画中国画。希望能学习到中国的手工艺术和茶艺等课程,很期待。”2011年12月23日,为期5天的“2011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海南营暨第十三届世界海南青少年冬令营”在海口开营以来,6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海口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徽州文化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徽州文化研究论文 篇1:

浸润在江南的徽韵里

“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江淮人文之灵杰”,她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安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安徽师大”)。她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八十余岁的学府与这座半城山半城水的千古名邑相得益彰,恰似皖江上的一对明珠,熠熠生辉。

商贾经行,流连巨埠繁华;游子客居,梦约江南水乡。古称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是徽商的发源地,同时也造就了徽学的繁荣。这所融徽风皖韵于一身,饱受徽文化滋养的安徽名校,风雨兼程84载,学者云集,名师荟萃。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84年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安徽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薪火相继,砥砺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精神品格,传承了徽文化的朴实、博大与坚韧,也孕育着长江水一样的开放、进取与活力,精神所向、心魂所系。

近水楼台先得月,踏着得天独厚的徽文化底蕴,以徽学为代表的文学研究领域在安徽师大这块灵秀之地兴盛开来。徽学研究所、徽州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徽州商帮、徽州学术思想史、徽州教育史三个较为稳定且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方向上又逐步拓展出新的研究领域。

2011年9月,新华社播发的长篇人物通讯《读书人眼中的徽商大义》,讲述了安徽师大王世华教授几十年如一日苦心研究徽学的事迹。由中央文史馆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大纲在全国率先获批通过,王世华教授撰写的样稿《徽商的兴衰》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赞扬,被当做范本向全国推广。王世华教授用徽商精神开辟治学道路,重教兴学。

传承徽文化的品格,语言学家张涤华,词学家宛敏灏,红学家朱彤,国画家王石岑,历史学教授光仁洪、万绳楠、张海鹏等名家之风范,在安徽师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又有一批以古代文学研究为志向的知名教授刘学锴、余恕诚、胡传志等,在这里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年逾古稀的余恕诚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这条“板凳”上一坐就是半个世纪,其在唐宋文学系列研究上的造诣颇高,先生讲课风格极为低调,总是用朴素、平静、细致入微的叙述,营造诗的意境。曾有一位法国留学生,因为极度钦仰余老师,便转学至他的门下,后来甚至向学校要求再延长一年学习时间。

在徽文化的沐浴和熏陶下,安徽师大的学生们也极具文艺气息。这里有与北大五四文学社、复旦诗社、吉林大学赤子心诗社齐名的全国高校四大诗社——江南诗社,还有太阳话剧社、赭麓书画社等。各种弘扬国粹、精彩不断的学生活动也年年上演,如影响力很大的“汉文化魅力巡演暨汉服大典”。

行知楼前光泻地,文思亭畔水连天。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山山水水,山怡情、水养性,安徽师大人骨子里流淌着水的柔和,他们总是很从容,面带微笑迎接人生中的风雨彩虹。

作者:白力民

徽州文化研究论文 篇2:

声音

“我喜欢听中文歌曲,也喜欢画中国画。希望能学习到中国的手工艺术和茶艺等课程,很期待。”

2011年12月23日,为期5天的“2011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海南营暨第十三届世界海南青少年冬令营”在海口开营以来,6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海口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书法、手工、诗词等课程引发了这些华裔青少年浓厚的学习兴趣。祖籍海南文昌的泰国女孩徐宝英参加青少年冬令营时表示。

“老师基本都是一下课就走了,特别是公共课的老师。专业课经常四节连上,两节课中间只有20分钟休息时间,我有问题多半就是趁这个机会问老师。”

同济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小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麦可思数据公司近日发布《2011级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分析》,分析显示,近两成受访学生认为“向老师面对面请教的机会太少”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学习问题。

“我们从学生变成了商人,感谢母校创业基金的资助,希望这种支持能够延续下去,扶持更多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2011年12月25日,在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纪念典礼上,复旦大学毕业生、复展电子科技公司创始人孙洪涛感慨地说。据介绍,复旦分基金会通过整合校内外的创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创业平台、丰富的创业氛围和高效的资源网络,5年来,在校内举办免费创业培训12期,评审通过126个学生创业项目,已资助并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89家。

“胡适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在胡适身上,中华传统道德的‘孝’表现得尤为突出。孝,教人懂敬畏,会感恩,有爱心,能担当。社会越往前发展,越离不开对‘孝’的重新体认和扬弃。中华文化的复兴有赖于中华文化的本位回归。胡适在‘孝’字上的作为,其节慨永传寰宇,其行谊足式人群。纪念胡适诞辰120周年,我们在‘孝’字上,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新的思考?“

安徽省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徽州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方利山为纪念胡适诞辰120周年而发表的言论。

“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之所以设定这个主题,是因为从全世界的商学院最近的一些发展热点来看,世界各国都在关心和关注创新创业。世界各国的商学院也都在特别关注关心创新创业这项工作,像欧洲有不少商学院跟我们谈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反应非常的热烈。”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在2011年12月15日新年论坛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首先是物质化把人生的目标和追求简单化、功利化了,其次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再一个是我们的社会已经从权威的社会走向了民主法制的社会。家庭教育面对这3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家长如果不能很好地回应这种形势,就很难教育今天的孩子。”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陆士桢谈了自己的观点。

“当前教育改革的第一任务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今后10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任务是什么?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教育论坛”上指出。

“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

陕西农民韩培印为了供儿子韩胜利上大学,含辛茹苦进城打工,指望着儿子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当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他似乎终于可以坐下享受的时候,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

“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更不能偏废语文,语文的训练是成为真正学者的第一步。”

2011年12月19日在第二届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上《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丘成桐希望青年学生年轻时务必踏实,将基本学科学好,同时也应研习应用科学,因为这些知识能增长见闻,引发对学问更宽广的认识。

(责任编辑:孙晓菲)

徽州文化研究论文 篇3:

“泥腿子”踏出的“小康路”

他是一个大山里的“泥腿子”,尝尽了农家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也是一个大山里的“实干家”,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他,就是婺源县考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汉龙。今年43岁的程汉龙是土生土长的婺源人,他从“农门”走出去闯荡,挣到了资本和经验后返乡创业,用一双“泥腿子”带领乡亲们踏出“小康路”,带领3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当起了“农业工人”。

他“扑下身子”,让“田园”变“景区”

去年11月,2018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名单,全国仅5地入选,婺源瑶湾成功入选,并且是江西省唯一入选地。作为一个“泥腿子”,让曾经一度荒芜的田园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这是程汉龙“十年磨一剑”的美好回报。

程汉龙出生在一个被一代大儒朱熹赞誉为“诗礼人家”的千年古村——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从小就有“诗与远方”的情怀。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迫于生计,高中毕业后和许多同伴一样外出打工。由于他勤劳肯干,头脑灵活,没出几年就做起了生意。从餐饮到房地产再到商贸,短短十几年时间,程汉龙的生意越做越大,个人资产达到2000万元。十年前的200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程汉龙因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曾勇摘“上饶市青年创业大赛”桂冠。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程汉龙要继续把外面的生意不断做大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放弃外面的事业,回到老家种地。程汉龙的这个举动,外面的人想不到,家里的人也不理解。他父亲程根树认为儿子放弃大城市的老本行回到农村种地,实在太危险,弄不好就是血本无归。虽然家里人极力反对,但是程汉龙却是铁了心。他说,记忆中的老家一直是山青水秀、瓜果飘香。但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田园荒芜,村庄也快成了空心村。对于这些,程汉龙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决心建一个景区,把荒芜的山坡和田地恢复起来,让乡村重新振兴起来。

2012年,带着梦想和资本,当时36岁的程汉龙结束了在外18年的漂流。他“荣归故里”,注册成立婺源县考川实业有限公司,将心中描绘的“乡村振兴图”书写在20平方公里的瑶湾土地上,“十里瑶湾·世外田园”旅游项目随之从理想变为现实。如今,瑶湾跻身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新秀”。

他“开动脑子”,让“山水”变“文化”

去年9月,我国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饶市政府、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文化厅和江西省旅发委在“十里瑶湾·世外田园”联合主办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稻香音乐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一场场丰富多彩的“农业丰收”活动,以音乐、演唱、情景、场景歌舞等表演形式,融入山水田园、贴近农村农民,展现了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农民新精神,赢得广泛赞誉。

在程汉龙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旅游就要做足文化特色、写好文化篇章。为了让“山水”变“文化”,他把婺源传统小吃,如汽糕、清明果、油煎灯等逐一搬进瑶湾;把婺源古法打铁、古法榨油、弹棉花、布鞋制作等传统技艺在瑶湾进行展示。为了让瑶湾百姓铭记“诗礼人家”的村训,他还成立徽州文化研究会,实现乡村振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步走”。如今,“十里瑶湾·世外田园”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打铁铺、酿酒坊、弹棉花、造纸、研墨、榨油、制茶、制称、制伞……各种民间手艺令人目不暇接;打麻糍、裹粽子、蒸气糕、飨粿汤、搅米糊、煮粉皮、炒米脆、印米糕、灰汁粿、清明粿、乌勒粿……各种山中美食令人流连忘返。还有古村寻梦、民宿体验、特色活动等旅游业态,让瑶湾成了都市人的“新宠”,一辆辆旅游大巴蜂拥而至。

如今,瑶湾“春观花海、夏赏莲池、秋看田野、冬享年俗”,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水碓、油榨坊、古法打铁、弹棉花等民俗记忆,品味到清明果、油煎灯、农家菜等特色美食。就这样,瑶湾在程汉龙的手里做热了起来,还被赞誉为“婺源最有味道的地方”,是乡村慢生活的典范、休闲养生的圣地,也是央视等新闻媒体、摄影界的影视基地。同时,瑶湾被授予“上饶市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徽文化传承基地”“中外摄影联盟基地”等。程汉龙因此也成了婺源旅游的创业“IP”,频频出现在上饶市“村长喊你过大年”等旅游推介场合,为家乡旅游吆喝。

他“甩开膀子”,让“青山”变“金山”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古代诗人陶渊明笔下描绘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而一头长发的程汉龙,其骨子里就是像陶渊明一样的诗人。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程汉龙可谓“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炎炎夏日,他带着家人、发小和伙伴清理河床、修复驿道、种花栽树,天气热就脱掉外衣光着膀子干,中午也不回家休息。在开垦完荒山野地后,他又请来村民种上果树、栽植果蔬。他还把村里濒临倒塌的古建筑修复起来,并到其他地方收购废弃的古建筑异地安置在瑶湾景区里,不仅保护古建筑,还能让游客住老屋、采鲜菜、体验农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世外田园· 十里瑶湾”形成了以田园文化、养生文化、驿道文化为主题的“瑶湾”旅游品牌。这里群山围绕,溪水长流,酿酒坊、小手工、制茶、小吃、私塾构建成祖辈们曾经的生存方式和繁衍生息的印迹;进士第、文昌阁、郡马楼,清一色官邸人家及宗祠古院、琴房书院、舞榭歌台影射出考水千年的大唐遗风。好山好水好风景的“世外田园· 十里瑶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想要寻找乡村田园生活的人们。

自2016年3月瑶湾景区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游客逾230万人次。景区发展走上正轨后,程汉龙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我回到家乡创业,就是要回报家乡父老。”程汉龙说。

旅游业是“一业兴、百业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可以带动建筑、通信、住宿、娱乐、餐饮等30多个行业发展。如今,程汉龙聘请当地百姓在景区上班,每月发放工资。不少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村民从第一产业人员,一跃成为第三产业人员,当地有300多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如今,就在口口相传中,瑶湾还吸引了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客商前来洽谈旅游合作事宜。

回首往事,程汉龙有道不完的酸甜苦辣。“每当遇到困难,我就摘录励志话语,配上图片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发。看到无数好友点赞,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程汉龙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的“初心”就是推动乡村振兴,他的“始终”就是带领村民致富。下一步,程汉龙努力把瑶湾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瑶湾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雄關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程汉龙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从今年4月29日开始,他远赴西宁,再到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和海拔4200米的西大滩进行适应性训练,后进驻海拔5050米的大本营,为准备攀登玉珠峰储备能量和深入训练。今年5月7日,程汉龙和另外3名队员在9时52分成功登上玉珠峰顶峰,成为登上玉珠峰的上饶市第一人。

“带领乡亲们吃上‘旅游饭’,走上‘小康路’是一座高峰。”程汉龙说,他将朝着心中的梦想奋勇前进、再攀高峰,争当旅游扶贫“第一人”。

作者简介:吕富来,江西婺源县委宣传部。

作者:吕富来

上一篇:音乐文化产业论文下一篇:杜国庠逻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