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2024-04-15

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通用7篇)

篇1: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初稿)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

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四、推出古徽州十大乡村精品旅游线

进一步整合古徽州乡村旅游资源,打破区域及行政壁垒,在国内外市场炒热古徽州十大乡村精品旅游线,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盛宴,营造黄山市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的良好形象。

1、徽州文化乡村游

2、新安山水徒步游

3、世界文化遗产探古游

4、祁门生态风情游

5、休宁乡村福地游

6、新安江山水画廊游

7、徽州古民居民俗风情游

8、徽风徽韵,乡音乡情——走进徽州之旅

9、追寻伟人足迹、亲临皖南事变发生地之旅

10领袖祖籍地、徽州千年古村文化寻迹游

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的推出,要注重古村落体验类乡村度假产品开发,满足摄影和绘画等艺术创作者、建筑学者、修学旅游者、背包旅游者、自驾车旅游者等的需求;以西递、宏村等重要古村落的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在古村落中开发徽派建筑游、徽菜美食游、新安医 1

学保健游、徽商寻踪游、徽州名人寻踪游、“徽墨”“歙砚”考察游、保健旅游、黄山名茶之乡游等旅游产品;注重展示“活”的徽州文化传统,包装三雕艺术表演、婚俗表演、叠罗汉、傩舞、抬阁等徽州民俗表演等。

五、黟县乡村旅游考察线路设计

黟县旅游主题定位:中国最艺术的乡村

黟县旅游主题口号:世界文化遗产,桃花源里人家——黟县

辅助口号:徽风清韵今犹在,水村山郭尽桃源——黟县

中国魅力名镇——西递宏村

以黟县政府所在地碧阳镇为旅游中心,设计考察线路(因为是考察,就较多地考虑了地域的关联性,忽略了不同开发主体的操作性):

1、西递—宏村—塔川

2、西递—南屏—关麓—(屏山)

3、宏村—(龙池湾)—卢村木雕楼—塔川

在这三条乡村考察旅游线路中,要体现出:

1、美丽和谐的田园风光

2、古朴神秘的古村落

3、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4、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5、富于特色的工艺品展示

6、体验旅游的情境设计

注:括号里的景点视时间而定。

各参观点特色展现与项目安排:

西递:体现出古朴典雅、“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特色,安排参与抛绣球等民俗表演活动,品尝风味小吃,参观书画艺术展;

宏村:体现中国牛形村落人与环境和谐的布局,安排参观书声琅琅的南湖书院,品尝农家风味;

南屏:体现中国影视村高墙、深巷、迷宫的建筑特色,感受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威严,安排祭祖活动;

关麓:体现中国神奇连体建筑,展示米塑传统工艺;

屏山:体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山乡风韵,上演婚嫁习俗;

龙池湾:体现中国农耕文化,黟县民歌风情表演;

卢村木雕楼:体现徽州木雕艺术的精华,上演凤舞;

塔川:体现皖南美丽的秋色。

篇2: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20120109第一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综述

徽州是宋明以来保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并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丰富的呈现形式。徽商、徽画、徽医、徽剧、器物、宗族、建筑等整体水平较高的文化形式,使徽州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本纪录片正是基于对徽州文化的深入考察,本着视觉第一性的电视传播原则,深入浅出,独到、好看地向世界范围介绍徽州的纪录片。《徽州》(暂定名)按照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的制作要求,面向世界观众进行制作。本片的创作原则是:

1、杜绝纯“形而上”的理论,一切从视觉出发,用视觉(可见的徽州文化元素)带动观众深入思考徽州文化的本源和意义;

2、杜绝“说教化”的主题,在呈现精美视觉画面的基础上,用故事串起素材,让观众理性、自然地形成对徽州的整体认知观点;

3、杜绝“泛专家”现象,权威专家对好的纪录片的真正意义,往往是“工夫在诗外”,本片不乱用专家资源。专家精湛之处,必定与细节相连共衍;

为拍摄本片,制作人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大量的前期工作、丰富的文字资料,以及精干的制作团队,都为本片的成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我们有信心制作一部真正国际水准的徽州纪录片,并希望以本片为首,形成全方位展示徽州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系列。在中国文化传播产业的语境中,本片也就具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背景浅析

1、社会背景:就本片而言,社会背景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世界观众层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渴望看到客观公正的纪录片;第二是海外华人层次,渴望看到徽州文化的“根”和祖国对徽州文化的尊重;第三是国内观众,希望看到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国际水平的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这三个层次的需求都比较强烈;

2、政策背景:作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需要有一档思想深度与情境乐趣兼具,人文教化与专业引领并重的达到国际制作水平的地道的徽州文化纪录片;

3、国际需求:BBC、国家地理等著名世界级纪录片制作厂商一直重视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但是由于中国政策环境的限制,他们往往采用购买中国人制作的纪录片,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他们很难购得满意的作品;

三、企划动机

1、文化内涵深厚:徽州初创、发展了千余年,国内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将近一个世纪。有大量研究成果和考察样本。完全可以保证素材需求;

2、细节表现丰富:除了理论研究,徽州还有大量的实际存在的建筑、书信、书画、器物等,可以反映徽州文化的细节,小中见大,让观众领略徽州文化的美丽,我们可以再运用时尚的拍摄手法,让故事更具看点,画面更具美感;

3、准备工作充分:(暂略);

4、商务运作乐观:(暂略);

第二部分 纪录片设定

一、设定信息

1、基准定位

1)市场定位:

世界15-55岁左右的电视(视频)观众群体,以英语言为主; 2)主题定位:

以徽州文化流传下来的呈现形式,通过细节,视觉展现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成就; 3)风格类型定位:

纪录片,但是可以安排情节(增加可看性); 4)题材定位:

写实、精美、细节展现充分;

2、制作简况

1)故事背景:现代,从某个线索(方向),探寻徽州文化的根; 2)拍摄地点:北京、徽州古地(一府六县,安徽、江西各一部); 3)题材类型:记录片,实拍为主;

4)投资金额:250万元,制作周期1年(详细预算表格后附); 5)策划时间:2012年4月底前; 6)运作时间:2012年5月开始; 7)完成时间:2013年4月底前完成;

3、主题和方向

主题:寻找徽州文化的根(但不一定要在片子中硬性呈现)1)徽剧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剧目、唱词、法度等;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大量徽剧各分支流派演出资料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权威性稍不足;素材可能稍显单一; 总体评估:中上;

2)器物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博物馆资料、考古资料; 视觉素材来源:实拍、后期制作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深度和专业化方面可能稍显不足,但足以满足观众需求; 总体评估:上;

3)建筑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建筑、图片等; 优势:素材充分;

不足:室外拍摄量大,深度和专业化方面可能不足; 总体评估:中上;

4)备选1:书画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暂略)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书画、图片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真迹难于拍摄到; 总体评估:中;

5)备选2:宗族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宗族谱牒、文件、研究资料等;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牌坊、祠堂、文件等;

优势:文字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视觉呈现稍不足; 总体评估:中;

4、纪录片时长

1)国际惯例:1小时以内,一般在50分钟左右; 2)视拍摄情况,可制作为上下集,每集50分钟左右;

二、节目简介

1、类型及风格定位

本片是属于纪录片类型。除了作为纪录片应有的大量纪实类内容外,还从徽州文化的“身份”及文化的基准价值观出发,构筑有机、连贯的情节。就情节本身而言,以一个徽州文化爱好者通过某个文化呈现进行“寻根”,可以串起全片,有种洞彻了然,掩卷遐思的意韵。

基本结构:

1)、缘起:徽州文化的一个呈现形式,使主人公产生了“寻根”的情结; 2)、主体:在3-5个不断深化,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小中见大,为观众揭示徽州文化的价值观和悠远的魅力; 3)、高潮:展示徽州文化的神韵——“根”;

4)、结局:用很短的时间来展望一下徽州文化的未来发展;

2、纪录片人物设定(暂定)

1)、第一群体:线索人物——寻根者

考虑到国际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目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这个人物应该是中年以上,老成、持重,富于理想,办事理性;

2)、第二群体:再现人物——参与者

3)、第三群体:专家

研究徽州文化的专家。应该包括国内专家和国际专家至少各一人;

这部分包括徽州地方戏演员、宗族祭拜仪式参与者、生活演员等;

3、观点(示意)

说明:所有观点应在取得充分的材料后提炼总结得到—— 1)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最后避风港; 2)徽州人的生活一直贯穿着儒家的教义;

3)研究、继承、发展徽州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传统;

三、制作预算

(后附表格)

第三部分 比较研究

(暂略)

【附】后续工作

以本片为引领,后续工作包括:

1、徽州文化系列片:面向大陆观众,暂定20集;

2、徽州文化摄影集:暂定分为四个系列出版;

篇3: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在这个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常态, 产业结构大转型的时期, 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进行一次大的转变, 各类资源将进一步统一整合, 区域产业将逐步集群发展, 迈入一体化进程。为了适应经济升级, 消费升级的新型环境, 旅游业也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安徽南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星散在各个市县, 相互独立, 在建设旅游景区的同时, 存在雷同建设, 协作困难, 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问题。长期以往, 将对各方利益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旅游产业的区域化、一体化势在必行。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所形成的初级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 以徽州部分地区的景点进行研究分析, 进而对皖南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贯通化和旅游业新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二、古徽州地区旅游资源概述

徽州地区, 古称歙州, 又名新安, 自唐朝大历以降, 下治一府六县:徽州府、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徽州地区气候温和湿润, 地处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之间, 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独特的气候和地形造就了徽州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1、自然风景旅游资源

徽州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总国土面积达12880 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5 个国家旅游局评定的5A级景区, 30 多个4A级景区, 1 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1 个中国优秀旅游乡镇, 30多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其中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驰名的黄山、牯牛降四大景区之一观音堂景区、道教四大圣地之一休宁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次高峰清凉峰、安徽最大人工湖—太平湖、钱塘江上源新安江、联合国生态示范区绩溪鄣山大峡谷、明清古民居群西递宏村等最为著名。

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随着中原文化逐渐融入徽州土著文化中, 加之吴越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 经过千百年不断地吸收和融合, 徽州地区形成独特的徽文化。徽文化也被后世誉为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

在留存现世的徽派建筑遗迹中, 以七座牌坊组成的歙县棠樾牌坊群、龙川胡氏宗祠、徽杭古道、西递宏村徽州古民居最为著名。这些明清时期建筑是徽州物质文明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 徽州地区还拥有四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黄山市屯溪老街、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万安老街、绩溪县龙川水街。

徽州地区是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徽商的发源地, 徽商崛起后, 将该地区的特色逐渐向世人展示开, 其中徽菜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雕刻的三绝名冠全国, 以徽调起底的四大徽班进京成就京剧。诞生于徽州地区的新安理学, 新安画派, 新安朴学等等各自领域都享有极高的地位。

徽州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殷厚的文化气息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

三、古徽州地区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可行性条件分析

1、共有的徽文化

徽州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虽然这些资源分布在各个地区, 但是这些资源身上都共同体现着独特的徽文化, 徽州地区旅游产业的一体化是利用同一的徽文化串联起这些文化旅游资源, 各个地区根据各自徽文化形成的时期的特点, 形成文化旅游支力点, 相互承接, 层层迭进, 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掘徽文化的内涵, 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防止低水平的零和竞争, 形成徽文化资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文化产业在区域背景之下, 通过调动旅游资源联动性, 多线打造特色文化集群, 整合文化旅游产业, 将一种文化特征物整合成一类文化旅游的路线, 例如利用徽商向外买贩这一文化特征物, 打造成从徽安古道—徽州古城—江南第一关—徽杭古道一条追寻徽商足迹的精点文化旅游路线, 利用新安理学打造一条思想文化旅游路线, 利用新安画派中徽州山水为线索打造一条书画旅游路线等。

2、经济产业相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徽州地区山重水复, 相对于平原地区, 大型的农业和工业难以发展, 所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与之相对的是, 徽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有着扎实的行业基础, 各个地区都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期望, 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相似三次产业结构, 相似的产业政策大为减少区域间的旅游经济融合的阻力。

徽州地区旅游产业一体化旨在优化各个市县旅游产业。徽州地区旅游产业优化主要有两个基本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旨在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高度化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之上, 充分利用创新和技术, 对资源深度发掘和利用, 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目前徽州地区大部分市县旅游形式以文化旅游为主, 山水旅游为辅, 旅游产品重复单一, 利用一体化减少低水平效益的产业部门, 减少旅游交易成本, 优化产业资本利用, 整合全行业资源, 集中精力对相关技术的研究, 发展符合需求新的特色旅游产品, 实现徽州旅游产业集群, 有一定规模的旅游经济。

3、旅游产业的布局模式和功能定位

古徽州地区的一府六县的旅游产业虽作为是一个整体, 但其内部各部门也有着自己的产业定位, 避免单一重复。徽州区域的旅游发展可规划为“一个核心, 一个中心圆, 三个支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 歙县、黟县、休宁县三县构成一个次核心中心圆, 绩溪县、婺源县和祁门县构成分散在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位的三个支点。三个深浅不一的层次来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各个市县根据自身特点来划分在徽州旅游产业中的功能分区:三个外部的支点, 绩溪以自身的山水条件定位于徽州山水, 婺源以诗意乡村定位徽州乡村, 祁门以红茶故乡定位徽茶文化, 位于次核心中心圈的歙县、黟县、休宁县三县以完善旅游链条形式联动共同打造徽文化旅游的经济圈, 黄山风景区作为一个旅游中心对周围产生辐射效应, 整体带动徽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4、交通便利和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

交通情况是衡量区域间各个景点的组合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徽州地区各个景区之间虽相距较远, 但依靠省县乡三个层次的规划, 基本上实现了各个市县之间的快速通达。远距离的市县之间依靠现有的合福铁路、皖赣铁路、京福铁路和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景婺黄常高速之间连接, 近距离的景点依靠省道215、217 线和旅游专线连接。各个景点之间在一个交通时间圈内畅通无阻, 相互通达。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反映了区域旅游系统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经过二十几年来的发展, 徽州区域中心、线、网络和域面组合方式由原来的“点—点”发展成为“点—轴”未来向着“点—轴—面”趋势发展。随着“点—轴”空间效应的发展和扩散, 旅游带之间联系加强, 各个要素间协同发展, 各个实体间相互交错, 最终徽州地区的旅游空间会呈现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

四、古徽州地区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合作模式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预计, 2020 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超过60 亿人次。在现如今中国各项产业结构大转型的时期, 如何吸引和消化掉60 亿人次的市场对于每一个国内景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徽州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法。

1、统一的市场品牌

徽州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首先打破了行政区划分的限制, 改变了各地以各自行政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来制定旅游产业规划, 建立一个横跨区域的组织来统一对区域内的旅游产业进行系统性的规划, 对外共同打造“徽州”品牌。

区域旅游一体化, 首先需要统一对外宣传的品牌, 加强信息资源的统合, 减少宣传的信息重叠, 通过用统一的品牌将该区域内所有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以集群的方式组织起来, 化竞争为合作, 突显规模效应, 树立地区旅游形象, 形成区域集体品牌。凭借这种区域名片效应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和高端人才进入, 进一步提高自身品牌发展。

2、旅游市场的新开发

相对单点独立的旅游景区只面对市县的旅游市场来说, 徽州一体化的旅游产业不仅仅可以面对安徽省内, 还可以大力开发针对长三角的旅游客源的新市场, 加大对江浙沪地区的旅游宣传力度。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居民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 该地区居民综合素质较高, 旅游需求旺盛, 旅游目的地质量要求高, 有着很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2) 徽州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有着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徽州地区旅游和长江三角洲旅游的资源、产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可以改善长三角地区居民的旅游疲劳, 为当地的旅游市场提供新的方向, 促进泛长三角地区融合。

3) 在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设施建设, 旅游对外宣传, 旅游规划及旅游项目设计等各个方面长江三角地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徽州地区应加强和上海、杭州、苏州等旅游一线城市的旅游合作, 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体制。

3、遗产保护和开发新资源

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保存本地区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在遗产保护的同时, 不能仅仅保护遗产自身, 还要还原遗产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利用物质遗产来深度展现徽州的文化渊源和蕴涵。尤其是特别注重保护本地区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利用非遗开发旅游产品, 创造工作岗位和收入, 吸引更多人才对非遗的继承、研究和创新。

另外需要将遗产的改造和提升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下, 合理挖掘, 有序开发。结合现代技术将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新时代的产品和旅游资源, 创造旅游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庄、森林野营、红色旅游等旅游形式, 开发当地特色餐点、徽文化汇演和文化纪念徽章等新型旅游产品。还需不断挖掘新的资源, 针对自身文化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会吸引游客多次前来游览, 把旅游做成一个可重复、可持续和新型创新的行业。

4、“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

随着移动端网络的大规模普及, 我国的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世界前列, 一半以上出行的游客会借助网络来选择游玩目的地, 旅游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的旅游产业是利用大数据驱动产业内的各个部门效率和质量双重提高, 开辟新的传播渠道, 开展精准的营销方式, 降低交易成本。利用云技术分析游客的消费特征, 进而改善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种。

徽州的旅游产业互联网化可以直接促进因地域隔离多个景区之间的接触, 加强旅游路线服务点之间的联系, 提升各个景区的智能化服务, 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舒适度, 从而整体提升徽州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扩大上下游企业旅游的盈利空间。另外, 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及技术, 为游客定制线上设计, 线下体验的个性化独立旅游路线, 进而完善徽州区域的旅游结构, 创新徽州区域的旅游模式。

五、结论

我国的旅游管理部门的职权分割、旅游资源区域分割的问题很突出, 这导致旅游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利用难以实现, 通过旅游产业一体化促进重要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是发展旅游业比较有效的做法。具体到徽州旅游模式上, 在于目的景区之间采用复式目的地区域环游模式, 综合考虑各个景区的特色、交通便利, 设计整体的旅游路线。利用这种旅游模式系统性的进行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 迎合不同层次旅游市场需求, 不断拓宽领域, 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最终完成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贯通化和产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伟达.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吴泓, 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 2004. (1) :104-109.

[3]张飞.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徽文化旅游圈构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 (9) :114-116.

[4]武光、张述林.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聂铭, 杨光明, 王旭.旅游发展中“点线带圈面”空间形态发展的逻辑[J].商业经济研究, 2015. (1) :119-122.

篇4: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徽州木雕历史悠久,产生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清末民初,其地域范围是黄山脚下的徽州古邑。它是徽文化土壤下诞生的一朵奇葩,扎根于江南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是儒学与程朱理学相融合、渗透的结晶。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山水与淳朴民风孕育了徽州木雕这样的自然而不造作的艺术产物,作为徽州民间艺术的代表,木雕承载了徽州人民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结合。

“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切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徽州木雕也不例外。徽州民居装饰木雕的发展是融合了木质材料、木雕匠人、加工工具、社会环境、当地民俗、历史条件发展起来的。雕刻上的图形除了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大众审美与形式美的要求外,还反映出时代性、区域性及风格传承的延续性。而在图像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下,包含着艺术匠人创作的情感传达以及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徽州木雕的装饰目的背后,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它的深层意义及指向性。从徽州木雕的类别划分、图像来源、发现和解释图像的传统意义,直至解释木雕作品图像背后的深层涵义———象征意义。通过对徽州木雕图像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木雕———在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展现,从匠人们创作作品里,发现当时徽州的民风民俗,以及徽州人的文化理想和想象力。

一、徽州木雕产生的社会环境及图像类别

徽州古称歙州,地处长江以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植被众多。明代文豪汤显祖有诗赞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条件下诞生了徽州木雕,而它之所以自成一派又极富装饰性,是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依据的。首先,客观原因在于徽州地区多林地和山地,森林覆盖率高,盛产木材,其中不乏有珍贵木材,如: 楠木、紫檀、樟木、青檀和杉木等。原材料的富足和使用的方便,使得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木雕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明初以来,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的文化和艺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富庶的徽商以投资大量公益事业和进行奢侈性消费来谋求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方式则是通过修建祠堂、园第来改变传统思想下的“儒贵商贱,农本商末”的思想。徽州木雕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有了物质发展的基础和建筑装饰的用途。最后,徽商“贾而好儒”,深受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浸染,且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建筑装饰中的个性化审美要求,在装饰中凸显个人的文化涵养。“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是南齐谢赫在《画品》中对于绘画的教导功能的阐述,同样富含教育装饰特点的木雕,迎合了徽商的需求。徽商的心态和行为,直接促成了徽州木雕的蓬勃发展和自身独特风格的形成。就像丹纳所言,艺术的产生不外乎环境、种族和时代,徽州木雕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生、发展及壮大的。

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徽州木雕的应用极其广泛,这是因为徽州民居“外朴内实”的特点。从外表看,房屋多为白墙黑瓦,马头墙装饰,单调朴素。内部却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对称结构,雕梁画栋,从中可以看出徽州人含蓄内敛的审美心理。在建筑媒介上,徽州木雕可依附斗、橼、木柱、梁枋、斗拱以及门坊、门罩、漏窗、栏板、裙板等。在创作方式上,采用圆雕、透雕、镂雕、平圆雕、贴雕、高浅浮雕、线刻等雕刻表现方式,进行美化装饰。在题材上又可划分为: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戏曲人物、儒释道、帝王将相、先贤事迹等。从图像组成元素上可以分为: 人物、器物、花卉蔬果、树木植物、飞禽走兽、文房四宝、几何纹路、山水名胜等。具体到图像上各种元素穿插其中,相互结合。建造民居的主人和工匠都有着十分明确的整体设计方案,他们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在题材、内容、形式上做出选择和安排。徽州工匠不自觉地把徽州文化、先人的梦想及创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实质的图像痕迹,而这些图像“痕迹”,也使得徽州古民居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表现力。

二、徽州古民居木雕的图像来源

美术学界普遍认为,“图像学”这一方法最早由瓦尔堡开始使用,后由潘洛夫斯基将其理论化。简单来说,美术中的图像学研究是对美术作品题材、图像形式、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

对图像来源进行考证,是图像学研究的基础。但正如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徽州木雕在古代并没有系统性的文字资料记载。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传统文人重艺轻匠的思想和中国文献有重物不重人的传统,另一方面,木雕艺人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和出于对自家技艺的保护。所以,徽州木雕技艺的传承,主要以口授形式和图式的继承与延续。从木雕创作的一般性规律来看,大多经由想法构思———立意布局———诉至刀法———应物象形几个过程。因此研究徽州木雕的图像意义,必先从图像的来源开始分析,而在徽州木雕图像的来源上,流传图稿、临摹、借鉴和再创作是其中主要的源头。

流传图稿: 指从前人传承下来的图文样式,其多来自木雕匠师的拓版传承,并由世代积累流传下来。如: 渔樵耕读、竹林七贤、三顾茅庐、姜太公钓鱼等。

临摹与借鉴: 指摹写前人之作品,这一作品包括前人的雕刻作品、绘画作品以及版画作品,其中徽派版画对徽州木雕图像的样式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 黄应泰、黄应道的《程氏墨苑》,黄应祖《环翠堂园景图》中的山水、人物图示。徽州木雕在构图、布局上也吸收了一部分新安画派的图示语言和绘画技法。反映在画面上,就是简括清淡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地方木雕的高雅之处。另外,徽州木雕具有明显的绘画性,格调高雅,讲求写实,这也是在徽派绘画的影响下木雕图像的反映。

创新与创作: 创新指艺匠在习艺过程中,根据接触的图稿、构件以及听闻的典故,经由融合和提炼,按照户主要求创作出的新图像。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大众审美的发展,木雕匠人们在前人的图案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表现。”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从主题、题材、结构、艺术语言相继过渡的由内到外的关系。”反映在徽州木雕上,木雕的题材形象首先是由工匠了解主人的想法,根据内容安排图形样式排列组合,然后工匠画出图像线稿,最后根据线稿雕刻在木质载体上。组成画面形式的元素并不是写实的,而是循木而雕,对象的形象也不是一般见到的自然物象,是工匠在一定的内容的具体要求上进行提炼、概括而成的。虽然徽州木雕的图像元素组成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从作品内容的主题上进行分类。

民俗型图示: 展现徽州当地人文自然、风俗面貌,以商旅题材、文化礼仪题材、生活题材为主。例: 《小康之家》、《禽戏图》、《燃爆竹》、《戏鱼灯》、《百子闹元宵》、《祝寿图》等。

宗教性图示: 多以道家成仙和佛教典故为主。例如: 《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观音像》等。

儒家教义图示: 以儒家教义和程朱理学所推崇的伦理道德为模板。例如: 《二十四孝》、《衣锦还乡》、《忠孝节义》、《五代同堂》、《三顾茅庐》、《状元及第》等。

三、徽州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

“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氏所谓象征意义。”从图像创作的源头上来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对图腾的崇拜,中国人自喻为龙的传人。1971 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文化遗址的C 形玉雕龙,可以看作是龙图腾的始端。雕塑、绘画、诗歌、传说、音乐雕作中所涉及的物象,大多有其特殊之含义,可以引发观者的联想。从创作目的来看,中国传统艺术提倡借景抒情和以物明志,而不是单纯地对物象的写实记录模仿。可以说,赋予图像审美意识和象征含义,是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的内在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内敛的民族性格的反映。在徽州木雕中所呈现的图像亦是如此,用直观的形象来表达非物象本身的意义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思想意识。

徽州木雕由于多依附于装饰居住的意义,图像形式首先体现了主人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看法。木雕图像的深层含义隐藏于画面中,一些物品、人物也并非表面上的物象的组合排列。其次,在创作中,木雕匠人根据主人的要求把对于人生的期望、后代的鞭策、心想和人伦的规劝等寄予其中,而这一表达模式也在创作中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再次,每一个图像组合元素,如人物、花卉蔬果、植物、飞禽走兽、器物和字纹都是按照匠师的表达内容,合理地排列在画面中。例如在西递东园学堂厅中的房门上方的门罩: 不规则的木条固定在木板上,看似杂乱无章却是很有条理,是模仿水流结冰后的冰面纹理,是一幅较写意的图像表达。而在这画面的背后所要传达出的、告诫学堂读书的学童们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十年寒窗苦读不能取得功名的道理。又如,在徽雕中常有鱼的图案出现,描述的大多是鱼在水中摇头摆尾,水纹翻滚起伏,画面动感十足。从形制上我们看不出它的象征意味,但如果我们从读音上认识到“鱼”和“裕”、“余”的谐音相像,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在这些画面中,鱼所指代的是丰收有余,年年富裕,是一种美好、吉祥和富足的象征,具有祝福氏族繁荣昌盛,给人添吉的寓意。再如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前厅中的四扇房门均雕荷花,荷花雕刻精美,为清代雕刻精品,样式取自明代画家徐渭的《画莲图》,故称“荷花厅”。可它并不是一般性的花鸟写意作品,户主人把荷花图式安放在此有它深刻的用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寓主人像荷花一样,有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的思想。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徽雕图像的深层涵义的传达可分为三种模式。

1.“形”的象征

“形”的象征,可以解释为以图像具体形状联想到其象征物。例如: 徽州木雕中的暗八仙图案,就是以神话传说中八仙的各自法宝比喻八仙,传达出八仙护佑,家运长久的美好祝愿。同样,松鼠和葡萄的形象也是以形作为象征手段。鼠的多子和葡萄与藤的绵延不绝、枝叶茂盛来表达多子、丰收和宗族繁盛。

2.“音”的象征

深层内涵是以图像之发音联想其象征物。例如: 蝙蝠和鹿各为飞禽走兽,徽州木雕的图像模式中都是通过两者谐音表达其深层涵义。“蝠”同“福”、“鹿”同“禄”,间接传达出吉祥、福寿、晋禄的祝愿。这样的的方式还有“瓶”同“平”、“冠”同“官”,其内涵层次展现了户主人对于平安和加官进爵的美好愿景。

3.“意”的象征

“意”的象征是指图像模式以图像之本意或代表意联想其象征物。此模式在三种手法中最为普遍。例如: 鸳鸯本为水禽的一种,古人用其表达新婚夫妇和睦美满、福禄双全的祝愿。使用蟾蜍作为图像是由于刘海戏金蟾的典故,意为步步掉金钱,表达对财富和功名的向往。同样,植物中的梅兰竹菊是以其引申义象征户主的高风亮节。其他的还有同心结意为永结同心,方天戟寓意节节高升,琴棋书画意为书香门第,牡丹意为富贵吉祥,石榴意为多子多福,桃子意为吉祥和长寿等。

以上的三种象征模式可以清晰地展现: 观赏者在观看木雕作品时首先看到的是基本物像,其次是透过基本图像了解到它的浅层含义,再结合主人的意愿和当时的社会思想意识,通过“形”“音”“意”的表达手段,最终映射到图像上,完成了从构思———雕刻———成品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件成熟的徽州木雕作品,已经不仅是一件民居装饰品,也是思想意识的载体,木雕图像的背后是徽州人情感的诉求、社会文化民俗的传达。虽然过去了几百年,徽州木雕图像功能的传达依旧延续,图像意义的诠释依旧清晰,图像象征意义依然明朗。但有一个先决条件,是图像的创作者和图像的欣赏者必须有着共同文化背景,这一文化背景所指的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家传统和徽州地区的社会民俗文化习俗,这样图像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才会明确展现。例如徽州木雕的传统题材《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表现的是王祥天寒地冻时节,脱衣卧冰求鲤鱼以供继母的故事,属于“意”的象征模式。欣赏者要有着一定的思想文化深度和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了解,否则理解这些是困难的,这就是作为徽州人的文化使命感———把徽州木雕的图像通过图像学的分析传播给世人,使得今人可以理解图像的深层内涵。

徽州木雕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和精湛的技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物质实体的徽州木雕,是思想意识、象征图示和艺术品的结合体。思想意识引领着匠人们选取艺术题材、艺术风格、艺术图案,以创作对象为基础,运用雕刻的手法和技巧,提炼、修改、创新直至塑造出满意的木雕作品。象征图示是雕刻者语言输出的途径,把徽州人思想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民俗风情转化为由一系列物象组成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运用表层涵义与深层涵义的象征图示,建立起创作者与欣赏者从输出到接收的对话模式。

篇5: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重庆·万州

2014乡村旅游推介之

品牌乡村游 多彩甘宁镇

《策划草案》

策划时间:二○一四年二月

策划公司:重庆途牛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途牛国旅)

品牌乡村游 多彩甘宁镇

重庆·万州 2014乡村旅游推介

一. 活动策划的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万州区结合全区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景区/“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城区周边10余个镇乡初具规模,形成特色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乡村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快速。

甘宁镇:距万州主城28公里,因三国东吴大将甘宁故里而得名,2013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授予的第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甘宁镇以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为中心,东有白云洞,西有何其芳故居(筹备复建),贯峰书院、玫瑰香橙园、桑葚园,南有油菜花基地、万亩绿色大棚蔬菜基地,北有观赏水产养殖基地、古民居群等。近年来,甘宁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开展了饶有情趣的“黑马油菜花节”、“桑葚采摘节”、“甘宁鼓乐文化节”等旅游活动,吸引远郊众多游客积极参与。

//现状分析:甘宁镇依托自身生态农业优势,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但单一活动缺乏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影响范围有限,仅限万州及较近周边区县客源,没有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乡村品牌效力。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位于甘宁镇境内,原名青龙瀑布景区,万州金牌旅游名片。2009年浙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重新定位重点打造,力争创建“一链多珠的国家AAAAA级瀑布类标杆旅游区”,已于2012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目前正进行国家AAAAA级景区的升级改造。核心景区万州大瀑布宽115米,高64.5米,面积7417.5平方米,是亚洲已知面积最大的单挂瀑布,被誉为“亚洲第一瀑”,聚焦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品牌乡村游 多彩甘宁镇 重庆·万州 2014乡村旅游推介

//现状分析: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注重对外品牌形象塑立及宣传,客源地遍布全国,在成渝两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万州本土及周边区县缺乏沟通形象,大多市民局限过去认知,“瀑布无水/放水”,“基础设施落后”等等,没有体验大瀑布升级后的品质享受。

二.活动策划目的及意义:

1.策划目的:

1.1提档升级,品牌促销:甘宁镇打造万州乡村第一品牌游,有高品质的万州大瀑布景区作为品牌支撑主体,使得原本普通的生态农业观光活动提档升级,变成更具商业推广价值的品牌乡村旅游;同时,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也使得万州大瀑布景区更具民俗文化价值,可以在万州本地大打“乡村亲民牌”,让更多人体验瀑布升级后的各种惊喜。

1.2提高知名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甘宁镇联合万州大瀑布景区,开展整体系列乡村旅游季活动,可以丰富自身内涵,增加亮点,提高在公众知名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3服务旅游,带动经济:真正为市民提供更新更优更快的旅游服务,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2.策划意义:策划品牌乡村游,打造多彩甘宁镇。通过开展整体系列乡村旅游季活动,使得甘宁镇成为万州乡村旅游的龙头镇。

三. 活动策划的宗旨及宣传口号

1.宗旨:服务市民,丰富活动。

2.宣传口号:品牌乡村游,多彩甘宁镇!

品牌乡村游 多彩甘宁镇 重庆·万州 2014乡村旅游推介

四. 活动策划的主题及内容

1.主题:多彩甘宁镇·瀑布体验季~ 2.主要内容:

/第一季:多彩甘宁镇·瀑布体验季:黑马油菜花节~ /第二季:多彩甘宁镇·瀑布体验季:桑葚采摘节~ /第三季:多彩甘宁镇·瀑布体验季:烤鱼美食节~ /第四季:多彩甘宁镇·瀑布体验季:民俗文化节~ /第五季:多彩甘宁镇·瀑布体验季:玫瑰香橙节~(将过去单一的,各自为主的乡村旅游活动组合系列,重新升级,打造成品牌主题活动)。

五. 活动策划的时间及实施

1.活动时间:

1.1第一季:黑马油菜花节 2014年3月8日—2014年4月8日 1.2第二季:桑葚采摘节 2014年5月1日—2014年6月1日 1.3第三季:烤鱼美食节~ 2014年7月8日—2014年8月31日 1.4第四季:民俗文化节 2014年9月8日—2014年10月8日 1.5第五季:玫瑰香橙节~ 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1日 2.活动主体:

主办单位:万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万州区旅游局

甘宁镇人民政府

浙旅(重庆)大瀑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品牌乡村游 多彩甘宁镇 重庆·万州 2014乡村旅游推介

协办单位:重庆途牛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3.活动实施:采用旅行社销售渠道,将活动内容细化成1日游产品,进行促销!(促销方案待定:根据万州大瀑布景区不同的优惠政策。)

六. 宣传及费用合计:

1.宣传方案:(简单版)1.1媒体宣传

/平面媒体新闻+广告:邀请三峡都市报旅游版记者进行新闻报道;邀请万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实地采访;《三峡都市报》发布旅游产品线路广告等等;

/户外媒体:暂定户外横幅。(沿双河口高速路口开始,经高峰,凉风,至甘宁)。

/视听媒体:万州电台+万州团购网

1.2渠道宣传:旅行社统一店面广告,宣传册/页,张贴画等等。

2.费用合计:约13万元

媒体宣传费用:10万元

旅行社渠道费用:2万元

其他费用:1万元

七. 效果预测:

1.提升知名度,突显乡村品牌旅游效益; 2.服务旅游,带动经济; 3.丰富万州1日游产品。

八. 其他不尽事宜

品牌乡村游 多彩甘宁镇 重庆·万州 2014乡村旅游推介

1.活动启动仪式一切从简,以旅行社联动宣传的模式,代替现场新闻发布会,可行否?

篇6:古徽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一、规划主题

1、黑衣壮活态文化大全“黑衣壮”已经成为广西旅游文化的品牌,是吸引游客云集那坡的宣传亮点。迎合文化旅游的时尚,借势造势,也必然作为本项目最为突出的卖点。到了处处都有黑衣壮的那坡,唯有集聚“文化大全”,才具有吸引游客光临的诱惑力。

2、壮族医药大全壮医药作为传统文化,近年有渐成保健诊疗文化热点之势。本项目建于壮医药材 GAP 种植基地,与黑衣壮文化互为支撑,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壮族医药展示中心,集种植、观赏、保健、诊疗和购药之大全,追求天然、生态的健身疗养的消费新潮流,对区内外和国内外游客均有独特而巨大的吸引力;也唯有天然、生态的“大全”,才能区别于植物园和壮医院而独具魅力。

3、桂西风光、天籁神韵依托于秀丽、典型的桂西自然风貌,山环水涌,与狮山相对,有龙山相拥,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极其奇丽神秘,也是山水观光的佳境。

二、开发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开发上劳山旅游资源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突出黑衣壮和壮药的特色。

(二)特色原则

利用上劳山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独具个性的黑衣壮民俗旅游产品和壮药特色,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与壮药内容。

(三)文化原则

深度挖掘黑衣壮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多学科,如民俗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黑衣壮,发掘民俗内容,丰富民俗旅游项目的文化意蕴,让游客无论是观赏民居、观看歌舞表演、品尝风味小吃,还是参与工艺活动,都感觉到是在享受文化。

(四)多样化原则

文化村的开发针对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仅有观光型,还有参与型、娱乐型、健身型、生态型等旅游产品。

(五)生产性原则

文化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以生产为基础,旅游的开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活动,同时也是满足游客对农业观光、生产民俗旅游的需求,壮药的生产、研究与旅游开发相协调。

三、性质与定位

(一)项目性质

文化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黑衣壮和壮药为特色,突出黑衣壮民俗风情和壮药健身保健,以黑衣壮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

(二)形象定位

黑衣壮民俗风情、壮药大观。

(三)功能定位

民俗体验、休闲健身、游览观光。

四、产品开发思路

1、建设必须以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协调发展为基础,在生态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生态保护。

2、观光、参与、购物、饮食、保健医疗、住宿、娱乐等多功能结合。

3、景区相对集中,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分布错落有致;

4、中心功能区的联结,贯彻心理诱导曲径通幽,渐入佳境,高潮迭起。

五、景区划分和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构成

文化村划分为一园、一区、一村、一庄,即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壮医药种植保健诊疗区、黑衣壮民俗生态村和黑衣壮民俗文化山庄。

(二)项目策划

1、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

·景区示意门——上劳山公路与南宁—那坡公路连接处,内收 5 米,简易示意性建筑,壮族文化特色,石结构或竹木结构,无顶盖。占地面积 15平方米。

·壮族特色景区大门、停车场——中心景区入口处,永久性砖石(仿竹木)结构或竹木性过渡建筑,壮族文化特色,设有售票处、小商品零售店。附近设停车场,占地面积 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5平方米。

·多情山歌迎宾门——大门与中心区之间,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建筑面积 15平方米。表演山歌迎客。黑衣婆娑的村姑,声名远扬、极具文化个性和民族亲和力的多声部黑衣壮山歌,令游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图腾神话传说文化园——中心区第一景观,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占地 3200平方米。建立图腾门楼一座,在路面、两边,设置壮族图腾崇拜符号建筑物,如铜鼓、青蛙、凤鸟、花山壁画神像、古壮字以及在那坡发现的各种图形、景象,设一个亭子表演壮族师公信仰礼仪。目的是以神圣、神奇、神秘的文化底蕴,将游客带入肃穆、崇敬的文化圣殿。

·人生礼仪园——中心区重点景观和活动项目。占地 15000平方米。由一组壮族干栏式建筑环绕着一个中心广场构成。主要展示黑衣壮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人生礼仪,给游客带来一次人生文化的巡礼。

①花婆送子礼——干栏式民居内,建筑面积 200平方米。婆婆、小姑等人。表现生育礼俗和取名习俗等门插艾草、红蛋相贺、甜茶敬客等。

②欢腾的歌坡——中心广场,总面积 6500平方米,可容纳 5000 多人。设有中心歌台、周边为草坡、树林、树丛。表演以歌交友、以歌择偶的礼仪山歌对唱、抛绣球、歌舞表演、狮子舞等。

③热闹的婚礼——一干栏式民居内,表演黑衣壮婚俗族内婚、入赘的习俗,喝喜酒、背新娘。表演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④祥和的日子——另外一组干栏式民居群、间间相通,曲折有致。每一间展示一项内容。服饰展览表演、黑衣壮锦织染示范、壮族特色饮食品尝、壮族信仰文化体验、古壮字碑林(壮族经书)知识简介等项目。展示、表演为主,可以适当参与。

⑤另外的世界——民居群后山处,建筑几处黑衣壮小瓦屋墓地,展示黑衣壮人性化的丧葬民俗和墓区景观。由于有心理禁忌,只作简单介绍,不宜重点导游。

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

1、概况

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城而名浏阳河。全长 238 公里,流域面积 4665平方公里。

2、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

浏阳河十曲九弯,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

浏阳河漂流浏阳河第一湾(浏阳市高坪乡境内)。

特产浏阳花炮闻名中外,还有菊花石、夏布、湘绣、豆豉、茴饼、纸伞、竹编。

(2)人文资源

开福寺、马王堆汉墓、陶公庙、许光达故居、黄兴故居、徐特立故居、谭嗣同故居、浏阳文庙、浏阳算学馆、孙隐山等文物。

(3)红色旅游

走出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家副主席王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中顾委主任王首道等。走出了中国第一个为戊戌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志士谭嗣同,走出了民国先驱唐才常、焦达峰。还走出了数十位挽民族之危亡、救生灵于水火的铁血将军和数万名革命烈士。可见,浏阳的“红色旅游”氛围浓厚,发展潜力不言而喩。

二、区域优势/劣势

1、优势

(1)浏阳市社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浏阳市的道路状况良好,区位条件比较好,可进入性较强。

(3)浏阳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强劲。

(4)优美动听的《浏阳河》,掠云越波,传遍了五湖四海,浏阳河的知名度较高。

(5)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将“红色旅游”提上日程,可以使浏阳河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劣势

(1)浏阳市整体形象缺乏明确定位,对外宣传不够。

(2)浏阳河景区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服务水平较低。

(3)浏阳河的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开发不足。

三、策划目的

1、市场分析一句“浏阳河。。。。”,伴随着中国的一代伟人响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传遍了世界各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对“浏阳河”都有一份额外的亲切和敬仰。因此,“浏阳河”的目标消费者群非常庞大。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浏阳河”的目标消费者。港澳台喜欢文化交流的年轻人以及老一辈革命老人,亚洲甚至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喜欢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消费者。

2、最终目的提高浏阳河的知名度,使浏阳河走出湖南省,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四、策划原则

1、目的性原则

(1)把浏阳河打造成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景点。

(2)将浏阳“红色旅游”资源和其它“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为经典“红色旅游”线路。

2、可行性原则

(1)浏阳市的道路状况比较好,交通便利,旅游者可进入性比较好。

(2)浏阳河经过多年发展,有良好的口啤,现在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其发展潜力较大。

(3)浏阳市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信心把浏阳河“推出去”,走出省门。

3、特色化原则

《浏阳河》唱响了全中国,它特有的“诗歌”情怀是其它旅游资源缺乏的。因此,加强《浏阳河》的宣传和推广,让人们产生去浏阳河旅游的动机,4、政府主导和市场结合的原则

(1)政府主导,依靠浏阳市政府,甚至湖南省政府的强烈支持和推广。

(2)提高浏阳河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五、主题口号

唱响古今,璀璨浏阳!

六、组织形式

主办浏阳市政府

承办浏阳市旅游局

协办湖南卫视电视台

七、主要活动

1、音乐晚会其中有大合唱《浏阳河》版,以及抒情版的《浏阳河》,小品等。

2、放烟花音乐晚会结束后放烟花。

3、征文比赛要求参赛者围绕浏阳河这个主题写文章。通过这个征文比赛,来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浏阳河的认知。在音乐晚会当晚会给优秀作品的参赛者颁奖。

4、举行音乐晚会当天浏阳市旅游局以 6 折的价格出学生票,以 8 折的价格给其它消费者。

5、以浏阳河的名义捐款 20 万给当地的慈善公益机构,在当天中午举办新闻发布会。并且把这一信息刊登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媒体。同时,在湖南卫视播放这则新闻。

八、具体操作

1、进行音乐晚会的前题宣传,在湖南卫视《娱乐天天报》播放音乐晚会的宣传片,以及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做音乐晚会的平面广告宣传,为期一周。

2、音乐晚会于 XX 年 12 月 31 号在浏阳河广场举行,从晚上 8 点开始到晚上 10 点结束,采用直播形式。请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湘、汪涵联手担任主持。由湖南卫视摄制组担任整个晚会的制作以及后期编辑。

3、节目开始,首先以 vcr 的形式回顾浏阳河,画面重点突出浏阳河的时代性,以达到引发观众的共鸣,促使观众尽快进入晚会的主题。

4、接着,何炅和李湘进入电视屏幕,并发表开幕词和介绍特别嘉宾,以及介绍晚会的流程。

5、接着,主持人李湘介绍浏阳河的旅游资源以及浏阳市其它的“红色旅游资源”,强化观众对浏阳河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认知。

6、接着,超级女声冠军尚文捷作为表演嘉宾,演唱其参赛成名曲《爱》以及演绎《浏阳河》。

7、接着,现场举行“浏阳河征文比赛”的颁奖仪式,并且简单介绍这个征文比赛的情况。

8、接着,汪涵访问浏阳市旅游局局长,以其权威的观点来诠释浏阳河的定位以及发展战略。

9、接着,由在浏阳河工作的员工表演小品――《浏阳河的爱》。

10、接着,汪涵现场访问游览过浏阳河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者的口叙提高浏阳河的品牌价值。

11、接着,大合唱《浏阳河》―――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合唱团。让观众重温经典,以此刺激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12、接着,主持人总结,发表感谢词以及提出新的希望。

13、最后,放烟花庆祝晚会完满成功。

九、宣传推广

1、电视广告找专业人士拍一则浏阳河的广告。分别在湖南卫视每周的《快乐大本营》以及每天晚上的黄金剧场的广告时段播放;在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的广告时段播放。每次十五秒,为期两周。

2、报纸广告在湖南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投放平面广告。为期一周。

3、公关宣传以浏阳河的名义赞助各种喜庆活动。如赞助 XX 年 1 月举行的《湖南超女跨年演唱会》,积极参与当地慈善活动。

4、网络宣传在新浪网、携程网的首页播放浏阳河的网络广告。为期一周。

十、资金支出/收入`

1、支出

(1)音乐晚会约 300 万人民币。

(2)其它活动及播放广告约 150 万人民币。

(3)总计约 450 万人民币。

2、收入

(1)广告约 250 万人民币。(音乐晚会找商家赞助,包括冠名赞助和其它赞助)。

(2)门票约 300 万人民币。

(3)总计约 550 万人民币。

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

1、概况

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城而名浏阳河。全长 238 公里,流域面积 4665平方公里。

2、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

浏阳河十曲九弯,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

浏阳河漂流浏阳河第一湾(浏阳市高坪乡境内)。

特产浏阳花炮闻名中外,还有菊花石、夏布、湘绣、豆豉、茴饼、纸伞、竹编。

(2)人文资源

开福寺、马王堆汉墓、陶公庙、许光达故居、黄兴故居、徐特立故居、谭嗣同故居、浏阳文庙、浏阳算学馆、孙隐山等文物。

(3)红色旅游

走出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家副主席王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中顾委主任王首道等。走出了中国第一个为戊戌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志士谭嗣同,走出了民国先驱唐才常、焦达峰。还走出了数十位挽民族之危亡、救生灵于水火的铁血将军和数万名革命烈士。可见,浏阳的“红色旅游”氛围浓厚,发展潜力不言而喩。

二、区域优势/劣势

1、优势

(1)浏阳市社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浏阳市的道路状况良好,区位条件比较好,可进入性较强。

(3)浏阳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强劲。

(4)优美动听的《浏阳河》,掠云越波,传遍了五湖四海,浏阳河的知名度较高。

(5)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将“红色旅游”提上日程,可以使浏阳河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劣势

(1)浏阳市整体形象缺乏明确定位,对外宣传不够。

(2)浏阳河景区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服务水平较低。

(3)浏阳河的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开发不足。

三、策划目的

1、市场分析一句“浏阳河。。。。”,伴随着中国的一代伟人响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传遍了世界各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对“浏阳河”都有一份额外的亲切和敬仰。因此,“浏阳河”的目标消费者群非常庞大。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浏阳河”的目标消费者。港澳台喜欢文化交流的年轻人以及老一辈革命老人,亚洲甚至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喜欢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消费者。

2、最终目的提高浏阳河的知名度,使浏阳河走出湖南省,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四、策划原则

1、目的性原则

(1)把浏阳河打造成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景点。

(2)将浏阳“红色旅游”资源和其它“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为经典“红色旅游”线路。

2、可行性原则

(1)浏阳市的道路状况比较好,交通便利,旅游者可进入性比较好。

(2)浏阳河经过多年发展,有良好的口啤,现在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其发展潜力较大。

(3)浏阳市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信心把浏阳河“推出去”,走出省门。

3、特色化原则

《浏阳河》唱响了全中国,它特有的“诗歌”情怀是其它旅游资源缺乏的。因此,加强《浏阳河》的宣传和推广,让人们产生去浏阳河旅游的动机,4、政府主导和市场结合的原则

(1)政府主导,依靠浏阳市政府,甚至湖南省政府的强烈支持和推广。

(2)提高浏阳河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五、主题口号

唱响古今,璀璨浏阳!

六、组织形式

主办浏阳市政府

承办浏阳市旅游局

协办湖南卫视电视台

七、主要活动

1、音乐晚会其中有大合唱《浏阳河》版,以及抒情版的《浏阳河》,小品等。

2、放烟花音乐晚会结束后放烟花。

3、征文比赛要求参赛者围绕浏阳河这个主题写文章。通过这个征文比赛,来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浏阳河的认知。在音乐晚会当晚会给优秀作品的参赛者颁奖。

4、举行音乐晚会当天浏阳市旅游局以 6 折的价格出学生票,以 8 折的价格给其它消费者。

5、以浏阳河的名义捐款 20 万给当地的慈善公益机构,在当天中午举办新闻发布会。并且把这一信息刊登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媒体。同时,在湖南卫视播放这则新闻。

八、具体操作

1、进行音乐晚会的前题宣传,在湖南卫视《娱乐天天报》播放音乐晚会的宣传片,以及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做音乐晚会的平面广告宣传,为期一周。

2、音乐晚会于 xx 年 12 月 31 号在浏阳河广场举行,从晚上 8 点开始到晚上 10 点结束,采用直播形式。请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湘、汪涵联手担任主持。由湖南卫视摄制组担任整个晚会的制作以及后期编辑。

3、节目开始,首先以 vcr 的形式回顾浏阳河,画面重点突出浏阳河的时代性,以达到引发观众的共鸣,促使观众尽快进入晚会的主题。

4、接着,何炅和李湘进入电视屏幕,并发表开幕词和介绍特别嘉宾,以及介绍晚会的流

程。

5、接着,主持人李湘介绍浏阳河的旅游资源以及浏阳市其它的“红色旅游资源”,强化观众对浏阳河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认知。

6、接着,超级女声冠军尚文捷作为表演嘉宾,演唱其参赛成名曲《爱》以及演绎《浏阳河》。

7、接着,现场举行“浏阳河征文比赛”的颁奖仪式,并且简单介绍这个征文比赛的情况。

8、接着,汪涵访问浏阳市旅游局局长,以其权威的观点来诠释浏阳河的定位以及发展战略。

9、接着,由在浏阳河工作的员工表演小品――《浏阳河的爱》。

10、接着,汪涵现场访问游览过浏阳河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者的口叙提高浏阳河的品牌价值。

11、接着,大合唱《浏阳河》―――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合唱团。让观众重温经典,以此刺激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12、接着,主持人总结,发表感谢词以及提出新的希望。

13、最后,放烟花庆祝晚会完满成功。

九、宣传推广

1、电视广告找专业人士拍一则浏阳河的广告。分别在湖南卫视每周的《快乐大本营》以及每天晚上的黄金剧场的广告时段播放;在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的广告时段播放。每次十五秒,为期两周。

2、报纸广告在湖南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投放平面广告。为期一周。

3、公关宣传以浏阳河的名义赞助各种喜庆活动。如赞助 xx 年 1 月举行的《湖南超女跨年演唱会》,积极参与当地慈善活动。

4、网络宣传在新浪网、携程网的首页播放浏阳河的网络广告。为期一周。

十、资金支出/收入`

1、支出

(1)音乐晚会约 300 万人民币。

(2)其它活动及播放广告约 150 万人民币。

(3)总计约 450 万人民币。

2、收入

(1)广告约 250 万人民币。(音乐晚会找商家赞助,包括冠名赞助和其它赞助)。

(2)门票约 300 万人民币。

篇7:谈徽州古民居建筑特色

关键词:民居,建筑特色,艺术风格

1 徽派建筑的形成

1.1 自然地理环境

位于皖南山区腹地的古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 相对封闭独立, 具有优良人文景观和山水景观的区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使得到处山清水秀, 四季分明。徽州民居也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的一支。

1.2 中原氏族的迁入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 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 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随着中原氏族的大规模迁入,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 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皖南山区潮湿, 为了防止瘴疠之气, 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依山就势而建。为了解决通风采光问题, 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 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 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 便又产生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 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居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1.3“贾而好儒”的徽商的崛起

明朝中叶以后, 徽商崛起, “雄踞中国商界”, 形成“无徽不成镇”的局面。富而好儒, 仕而护贾, 形成一种官商学一体的文化形态, 依旧时风格, 入仕荣归故里, 经商致富返乡。他们修祠堂, 建宅第, 造园林, 竖牌坊, 架桥梁, 盖路亭, 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 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 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2 以云溪别墅为例浅谈徽州民居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整, 屋舍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简直就是今日大理坑村的写照。理坑原名理源, 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北部。这里四面环山, 呈“S”形的理源溪, 将村落分成东西两大区域。

云溪别墅位于大理坑村背靠的驼峰山脚下, 是一座花园式别墅, 是理坑村中鲜有的一栋别墅。历史上, 理坑村最早称“别墅”的房屋是“玉泉别墅”, 随着岁月的推移, 这座玉泉别墅早已在社会的变动中被破坏了。后继者, 则是现存的“云溪别墅”。云溪别墅由村人邑痒生余启官 (字佐卿, 号云溪先生) 建于清道光年间, 距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 是其“舌耕以供甘旨”之所。

2.1 从平面形制上看

徽州民宅的外观明朗, 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 入宅则依天井的位置和布局的形状可以分为4种类型:凹形、口形、H形、曰形。从平面布局上看, 院落组合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 总体形态方正。徽州民居将位于正中的厅堂做成半开敞空间, 是徽州民居区别于其他地区类似民居的主要特征之一, 也是徽州民居的重要特色所在。云溪别墅平面形制仍属于三合院, 从云溪别墅的一层平面图可以看出, 建筑内部并没有天井,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内院, 不像天井那么狭小, 更加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但又维持了徽州民居的总体特征。在徽州民居中, 厅堂一般较为宽敞明亮, 而两侧的卧房则一般较狭小阴暗。以云溪别墅为例:其厅堂的面宽达13.6 m, 面积约为80 m2, 而两侧的卧房面宽只有2.5 m, 面积约12 m2, 十分悬殊。

2.2 从建筑工艺上看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 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 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 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 两端雕出扁圆形 (明代) 或圆形 (清代) 花纹, 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 通体显得恢弘、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 上部稍细。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 (明代为丁头拱) 、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 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 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 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云溪别墅大门建得简朴, 石库门枋上为垂花柱式门头, 额枋上刻有“云溪别墅”四个大字, 门罩飞檐翘角。大门倒座, 却建得非常华丽, 为木结构重檐门楼, 八组斗拱挑出两对戗角。门楼的额枋上雕有一组“仙鹤荷花”图, 图中仙鹤神形兼备, 有呼之欲出之感。左右两边为“蝴蝶戏瓜”图饰, 也十分精美。门楼内两侧, 各置有一排供人歇息的美人靠。进门后是一个宽大的庭院, 庭院内花木扶疏。房厅设在门楼右方, 面南。一进五开间, 宽敞明亮;厅左右两边设有厢房;整个房厅前檐下用木板卷棚 (鹅颈轩) 。房厅的额枋上, 雕刻着一幅“双凤朝阳”图, 精致而华丽。楼上正中三间通间用隔扇, 边侧两间亦设隔扇窗;疏木灵细细, 轻盈素净, 轮廓线十分柔和。

2.3 从建筑色彩上看

徽州民居的色彩特征总体上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 灰色丰富, 木色天然, 局部施彩。其中黑色主要由瓦来体现, 白色主要由墙来表达。瓦覆盖于民居的屋顶, 屋顶单坡向内, 形成天井, 从高处俯视村落, 天井错落有致, 大面积的黑色深沉而厚重。在平视时, 徽州民居建筑呈现出的是大面积的白墙, 层层叠叠, 马头墙上的重色使白墙边缘不致弥散, 层次感很强。

云溪别墅属于徽派建筑, 整体特征不外如此。层层粉壁, 黑色的瓦片将其轮廓悄然勾出, 在满目苍翠的群山背景下, 耀眼而淡雅。历久的墙面在自然风雨造化下, 不再一尘不染, 而是斑斑驳驳、如水墨般氤氲。徽州民居为砖木构造, 外观以瓦作为主, 室内则是木作的天下, 大多不施彩饰, 仅髹以桐油, 或干脆素面朝天, 保持了原来的柔和色彩和木纹的自然肌理。

2.4 从空间布局上看

另从云溪别墅的空间布局可以看出, 因为理坑山多田少, 地狭人稠, 大规模的园林建设用地条件不允许, 所以众多的民居只能在房前屋后或侧旁的有限环境里, 精心进行构园设计。园内植花木、叠假山引水掘池, 置石桌石凳, 造出“绝迹天机, 雅淡自然”之趣, 使之“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充满诗情画意, 即步可吟;另外通过园墙景洞、花窗透隔、厅堂连廊径畅相通, 彼此依托相辅相成, 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郊”之天人合一的意境。由此使人联想到, 在房屋密集, 巷道幽深的理坑村落内, 各家庭院能因意立筑融个体于群体之中, 关键就在于其采用了“邻借”手法。除了邻借之外, 还围绕庭院采用“远借”“仰借”“因时而借”的手法。又以雨雪晨昏各有佳景而“景借四时”, 将时、景、情互借互生, 描绘出意趣盎然的庭院风情。

3 结语

建筑是人类的纪念碑。徽派建筑反映了中国明清时代皖南民间建筑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徽州古建筑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怎样继承, 如何发展, 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永恒的课题, 也是我们研究徽派建筑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安徽文化史编委会.安徽文化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姚邦藻.徽州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暮归六年级作文下一篇:马俊相思病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