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2024-04-18

观徽州博物馆有感(通用10篇)

篇1: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康店宋学号:20906071028

古老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其历史遗存丰富,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汇聚,徽派建筑、徽派雕刻等至今颇受追捧,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位于黄山市潜口民宅博物馆内,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合二为一,主要有徽州木雕、徽州砖雕、徽州制墨等国家级和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展示及活态演示。在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记者见到从一九七四年就投师老胡开文墨厂的吴成林,他说,天下墨业尽出徽州,徽

墨是中国制墨技艺重大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有“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传统徽墨制作过程中,有原材料涉五胆,其中有涉及到国家保护动物,无法采集了。虽然目前有在寻找其替代原料,但是墨香有所欠缺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保护徽州文物,抢救和发扬徽州文化是当务之急,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不能让它草根地活着,并活得生机勃勃。那我们所做的是不是再做另一份文化的标本?我认为,我们得想法子让徽州文化去芜存精、与时俱进,重新回徽州区域的人们的生活中去,而不是让它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去。

许多人说爱徽州,更不如说他(她)们爱的是徽州文化。我想面对徽州这人为割裂的现状,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先用普及的方法来传播徽州文化,使它深入人心,使它成为我们的生活,从软的角度去重塑徽州,然且再让它水到渠成地重现我们的家园--徽州。

篇2: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古老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涵丰富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汇聚,徽派建筑、徽派雕刻等至今颇受追捧,显示旺盛的生命力。经过数千年的蒸育和胚变,自宋代以来开始初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以其丰厚积淀和巨大张力,孕育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徽商。徽州的闻名,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商业发展,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等等,都无处不在的体现着古徽州的诱人魅力。今天我们走进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州糕饼博物馆、黄山市图书馆来穿越一次徽州。

首先是徽州文化博物馆,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部分

走进徽州这部分向我展示了新安的大好山水、徽州人和徽州,另外还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演变。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概念,包括古徽州 “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其风景秀丽,给人一种“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感觉,不禁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天下徽商讲的是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之一。他们敢为天下先,突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封建藩篱,勇敢地驰骋商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奇迹.同时也是徽文化的重要支点,是徽文化崛起和繁荣的坚实基础。徽州女人——与徽商成就密不可分的一群人。当徽商漂泊异乡,归无定期,正是她们默默在站在了徽商的身后,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她们的勤劳、贤淑、聪慧和牺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岁月,她们的远见卓识孕育了文化大开的风气,她们的克己奉献铸成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礼义之邦的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享誉海内的礼义之邦和人文望郡。她是宋以来中国理学的重要源头和实践地。以理学大儒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先儒名贤比肩接踵”,老百姓中也是“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众多。无论在教育、思想和学术领域,还是文化和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创造和非凡的成就,并影响辐射至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受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影响,文教昌盛,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文风的昌盛造就了徽州科举的赫赫成就,明清新科状元数,徽州位列全国前茅,成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英杰辈出之地,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学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可谓群贤荟萃,众星闪烁。如程朱二人,戴震,胡适,詹天佑,等等。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同时也让人记住了徽州这片大地。

徽州的宗族遵循宗法制度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是我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宗族社会的典型代表,宗族制度和文化对徽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凝聚同宗势力,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化,激励后代发奋图强,以及维护和谋求本宗族的社会地位和特权曾经起到了的重要作用。

徽州建筑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区内一种以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乡土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建筑、书画和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审美价值。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及其附属构件砖、石、木雕上。特别是其村落民居,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儒家伦理和地域美饰倾向。其中西递宏村是徽州村落的典型代表。

毗邻徽州文化博物馆是黄山市图书馆,其内设少儿图书部、成人图书部、培训部、采编部、综合办公室5个服务机构。馆舍总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藏书量可达49万册,首批已购置纸质图书15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以及4000多种电子期刊。馆内设有1850个阅读座位,70多台电脑,2台读报机,6台馆员工作站,5部自助借还机,实现借阅、还书、查询全自动。

作为全市的图书文献资源收藏中心、少儿活动中心、情报信息服务中心、学术活动研究中心和教育宣传中心,黄山市图书馆以高标准、高要求、全力服务社会为原则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更好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文脉传承,体现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进一步促进文化提高、文化创造,图书馆着重从建筑形态、功能作用、多元发展入手,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力求以独有的装修风格,创造一种阅读氛围;以一流的设施设备,创新图书馆的阅读体验;以贴心的多元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切实使阅读成为市民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在传承与弘扬徽州文化的同时,多元化发展顺应时代的趋势,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

最后我们来到徽州糕饼博物馆,这是是黄山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整体项目之一。旨在通过这样一个契合市场转型需求的新型业态来演绎徽州人从出生、成长、婚庆、节日到去世各个不同阶段与徽州传统糕点的关系,弘扬、传播和展示徽文化。

它分三层七大展区,“一生一世”、“一年四季”、“一间教室”、“一个车间”、“一次体验”五个展区,糕饼文化、观光工厂、糕饼DIY、糕饼展售、休闲水吧五个区。是集徽州食品历史展示、制作工艺展演、游客参观体验和购物与一体的大型主题文化观览体验中心。整个博物馆借鉴了台湾观光工厂的模式,将生产制造的工厂加入观光旅游的搭配,以求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由观光的形式更加认识多元的文化产业。让人对徽州糕点精致的谗言欲滴的同时,切身体验糕点的制作,不仅能品尝,还能购买回去与他人分享,在徽州美食得以传承的同时加大了宣传。

篇3: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关键词:黄梅戏,徽州往事,自然,审美

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是安徽省的地方大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历数黄梅戏的经典剧目, 从《天仙配》到《女驸马》, 从《夫妻观灯》到《打猪草》……再到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徽州往事》, 无不剧剧精彩、场场叫座。而在这其中, 《徽州往事》作为可以代表黄梅戏最新创作成果的一部, 不仅继承了老黄梅戏的徽情皖韵, 更是将现代的舞美音效融入其中。可以说, 《徽州往事》的出现将黄梅戏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首次欣赏《徽州往事》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深切领略到这部剧背后所代表的极富特色的黄梅戏文化, 即细腻与昂扬互补、流畅和激烈交汇, 恰如冰与火的融合, 使得观众在观赏《徽州人家》时如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可以说, 黄梅戏以她独特的真切自然之美征服了国内外观众, 使这一传统戏剧形式能够与时俱进、活力无限。

一、细腻流畅之美

(一) 人物塑造细腻奇特

在《徽州往事》这部新编黄梅戏中, 观众首先就能够感受到其中人物性格的细腻塑造。以主角“舒香”为例, 由韩再芬扮演的舒香人如其名, 展现给观众一个散发着幽“香”的徽州女人的典型。整部戏从一开始的“读言骅”、“盼言骅”两个桥段, 表现出舒香独守空房盼君归的那份寂寞和收到书信的急切心情, 丝毫没有虚伪与做作;随着剧情展开由“葬言骅”再到“收买官差”, 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舒香”站在了观众的眼前:不仅贤惠有礼, 而且聪明机灵。这样一个美丽聪慧的徽州女人形象, 瞬间俘获了全场观众的心。在第三章的故事中, 化名为“程秋月”的舒香被罗老爷收留, 在罗家以自己的持家能干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也得到了罗老爷的爱慕。从这些侧面烘托之中, 舒香的人物形象渐渐清晰, 全剧通过精细的的塑造, 使舒香这位美丽的徽州女性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另外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舒香的丈夫汪言骅。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徽州往事》整部剧的一大闪光点, 从观剧一开始我们就能够从舒香的口中了解这位“言骅”:徽商、爱妻、急盼归家。由于前三章“言骅”均未出现, 使得所有观众不禁开始在心中幻想、勾画他的形象、性格。因此可以说, 虽然汪言骅出场的时间不多 (末章) , 但是全剧从一开场就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让人始终对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关心的态度。

(二) 剧情安排细腻有心

《徽州往事》的剧情安排流畅紧凑, 环环相扣。

在戏剧一开始通过深夜“竹篮传书”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举动将观众的眼球牢牢抓住, 同时也通过这一个细节设计表现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随着剧情的发展, 在第四章舒、汪二人在罗府以程秋月和潘会嘉的身份十六年后再相遇的时候, 恐怕所有人都会屏息凝神期盼会有什么样的“好戏”上演。这样的剧情安排不仅生发出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 颇具传奇色彩, 也从另一个角度将观众带入了舒香的情感世界, 使观众不由自主的以舒香的身份进行情感体会和思考。

而在全剧的最后一章, 随着程秋月 (舒香) 、潘会嘉 (汪言骅) 和罗老爷三人齐聚罗府、互相倾诉着无奈和痛苦, 全剧达到高潮。原本汪言骅的出场就已经勾起了观众心中的好奇和新鲜感, 此刻当彼此纠葛、互相交叉的三人坐在一起, 他们的痛苦、无奈连同着那份有口难言的歉意, 给观众带来的观剧体验除了震撼、怜悯, 还有或多或少的共鸣和感动。这样的一个剧情安排, 可以说是十分细致用心的:《徽州往事》的三位主人公机缘相会, 但又终不遂人愿, 只能在礼教、世俗的枷锁之下苦苦挣扎, 难以将自己的感情如实诉说。

《徽州往事》所体现出的黄梅戏的细腻有心的剧情安排例子还有很多, 如第二章在舒香被押途中, 两位差役虽然凶, 但是本质不坏, 心地善良、识善辩恶, 最终放了舒香, 这也让现场观众舒了一口气;又如在第三章罗有光派大儿子前去找潘会嘉, 使大家以为舒香和汪言骅终将相见之时, 罗公子只带回一个罗盘……这些剧情的安排看似简单, 实则环环相扣、紧凑流畅。

(三) 唱词质朴柔婉

“床前明月光, 明月是舒香。秋水已望穿, 何时见爹娘……”这是《徽州往事》第一章汪言骅寄给舒香信中的诗句。这句诗是改编李白《静夜思》而来的, 同时也显露出黄梅戏唱词的一大特色——质朴直白。

“两个男人在眼前, 不知是苦还是甜……”在于罗府遇见汪言骅之际, 舒香瘫倒在座椅上, 此前那个坚强倔强的女子终于屈身于命运和造化。从她微颤的唱词中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如果只是丧夫也罢, 再嫁也罢, 但为何造化弄人, 苍天让我进退两难、无从抉择?

黄梅戏的唱词质朴柔婉, 如绵薄的细雨淅淅沥沥, 却又将人物情感唱进观众的心, 并如雨后春笋般在观众心里发芽生长。在唱词方面我们可以听出, 黄梅戏主要以安徽方言 (尤以安庆方言) 为主, 皖韵浓厚。对于总体文化程度不高的黄梅戏观众来说, 官话也好, 普通话也罢, 都是他们陌生的语言, 只有安庆话才是他们熟悉和乐于接受的, 选择安庆方言而不是其它语言样式作为黄梅戏语言基础, 正是适应特定题旨情境的修辞需要。[1]在《徽州往事》全剧的唱词中, 观众可以细细品味出独具安庆方言特色的轻巧与柔婉, 在整场演出中也不会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唱词, 反而会顺着朴实婉转的唱词慢慢走进黄梅戏的世界里。

二、昂扬激烈之美

(一) 情感昂扬

“最后还要问自己, 女人一生为何忙……”在《徽州往事》的末章结尾处, 舒香夹在汪言骅和罗有光之间难以决断, 此时两位“高风亮节”的男人做出了让舒香难以置信的行为:互相推让舒香, 谁也不肯留下舒香。此时所有焦点似乎都汇聚在了这两个男人的身上, 其实真正内心波澜起伏的是舒香:盼来了十几年朝思暮想的前夫 (汪言骅) , 身已嫁作他人妻室;但这还不是最让舒香痛心的, 当两个她深爱的男人开始互相推让舒香、把舒香当成“物品”一样踢来踢去的时候, 绝望的舒香选择了离开……在这段表演中, 三人的情感波动十分激烈, 也将整出戏的“情绪”推向燃点。可以说, “汪、罗互相推让舒香”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徽州往事》中情感昂扬激烈的特点, 也将那个年代“女人”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血淋淋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此之外, 在第一章舒香“盼言骅”盼来死信的表演, 也充分体现了《徽州往事》剧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原本欢天喜地的汪家在收到言骅死讯的消息时, 将那种由喜到惊、由惊致疑、由疑转悲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层次感十足;此时悲痛欲绝的舒香反而没有嚎啕, 只是口中呢喃, 这一表演更将舒香“突然丧夫”的感受演绎得入木三分, 仿佛拉奥孔那紧要的双唇:真正的心痛, 带来的不是“痛苦”, 而是“麻木”。

虽然黄梅戏讲究的是“平淡婉柔”, 但是《徽州人家》这出戏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黄梅戏的“昂扬激烈”之美, 戏中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其情感也是起伏不定、自如收放的。这一点“激昂”或许正如下饭的小菜, 让观众在细品“黄梅之美”时感到咸淡适宜、味丰料足。

(二) 戏剧矛盾激烈

“矛盾冲突”一直都是文学、戏剧作品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徽州往事》作为传统黄梅戏的创新剧目, 依然承袭了黄梅戏“平民化”、“生活化”的优良传统;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剧目矛盾, 最能够让观众们感受到贴近自己的生活、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和共鸣。

在《徽州往事》中, 激烈的戏剧矛盾无处不在。首先, 在第一章开始, 汪家上下喜气洋洋盼言骅的“归来”与言骅的“迟迟不归”乃至最后的“死信”形成矛盾, 为全剧定下悲凉的基调, 使得舒香的形象更为凄惨和惹人同情;其次, 当舒香逃脱牢狱之灾而被罗老爷收留之后, 由于聪明能干而得到老爷的喜爱, 此时的感情与言骅的夫妻情分又构成了矛盾, 让舒香难以抉择、左右为难;另外, 激烈的矛盾冲突也集中爆发在第四章, 当舒香看到两个男人在互相“礼让”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件“物品”的时候, 她内心的悲痛、愤怒与原先对丈夫的爱又构成了强烈的矛盾:是爱是恨?无从选择。

如果说京剧是庙堂上的艺术形式, 那么黄梅戏则是民间的艺术瑰宝。正是靠着“亲民”的故事背景、“家庭式”的矛盾结构, 平淡又不失激烈、自然中点缀些情感, 黄梅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喜爱、传唱。

三、美在自然

(一) 贴近泥土

黄梅戏是起源于民间的艺术, 主要依托于民间而生存, 所以较少受刻板凝重的庙堂文化和儒雅纤弱的文人文化的影响, 保持了较为纯粹的民间审美文化特质。[2]正是由于这一特点, 黄梅戏的审美角度就偏向于更为民间所重视的“生活”、“自然”。生活是繁琐的, 也是有趣的;自然是客观的, 也是美丽的, 因此在黄梅戏的剧目中, 我们可以感知到她“趋实避虚”的审美特质, 鲜有歌功颂德、大臣宰相的表现成分, 更多的是关注平常百姓的“小日子”, 这对于根源于民间的黄梅戏来说, 更容易汲取民间的养分。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3], 这正是中国这一传统农业大国的真实写照, 而黄梅戏的关注点也正是“土地味”、“泥土味”很重的平头百姓, 演出来的也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所以像《徽州人家》这样的黄梅戏更容易在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获得共鸣和赞同。同时, 黄梅戏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结晶, 它的传承性和无形性决定了对它的保护需要充分依赖人群。[4]

(二) 归于平淡

黄梅戏是我国经典的五大剧种中最为质朴和平实的, 由于她的唱词直白、唱腔琅琅上口, 加上故事情节贴近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多取材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因此, 黄梅戏这壶优美婉转的“香茗”为我们带来的不是京剧的霸气, 不是豫剧的刚毅, 不是越剧的绮丽, 也不是评剧的随性……黄梅戏给人一种自然之美, 让人感觉到亲切, 也许正因如此, 其它戏曲都是称“剧”, 唯独她称“戏”。

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 黄梅戏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主流化、去民间化、歌剧化……这些问题在《徽州人家》中也略有体现, 尤其是“歌剧化”:除了韩再芬等几位主要演员, 其他演员的动作过于整齐划一、简单做作, 这都是偏于西方歌剧的表演。造成这些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逐渐广泛、快餐文化的急速发展……但是, 黄梅戏的传统是丢不得的, 离开“泥土”, 离开“自然”, 黄梅戏终将失去活力和生机, 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那份独一无二的“平淡质朴、缠绵婉柔”之美。

《徽州人家》这出戏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能够唤醒我们的记忆, 将老徽州的气、神、韵展现在所有观众的眼前, 这和黄梅戏“取于自然、归于平淡”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也是和韩再芬等多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对传统黄梅戏的坚持与热爱分不开的, 更是和黄梅戏本身散发出的那份和观众息息相关的感情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鲍红.黄梅戏语言的艺术特征和修辞技巧[J].中国戏剧, 2006 (10) :62-64.

[2]吴春平.黄梅戏改革路在何方[J].文艺争鸣, 2009 (1) :147-150.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3.

篇4: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为走出经营困境,徽州墨家采取了开拓市场和降低成本的方法。部分墨肆为了维持运营,采取老模翻制、以进口洋烟替代传统点烟等方式降低成本,这造成了成墨图案模糊和烟沉胶重等现象,非但没有挽回墨业的颓势,反而损害了徽墨千年的美誉。另一部分墨肆则采用创新墨品和变革销售手段的方法,以文人订制墨针对高端市场,以纪念墨针对中、低端市场,取得了一定效果,维系了徽墨技艺的薪火传承,纪念墨就是在这种变革中应运而生。纪念墨是指以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事迹为制墨主题的墨品。墨式的变化不多,以长方形为主,偶见圆形、舌形和柱形。因题材事件具有一定偶然性和突发性,故商家为了宜于及时制作和销售,所以多作零锭墨。图案纹饰以烘托主题为目的,大多简洁明了;铭文则鲜明地表达出制墨者对事件的看法和立场。位于古徽州这一产墨名区的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定数量该类藏品。从这批墨品来看,可按照事件类型划分为记史、获誉和录事三类,以下便按类别拾其佳者略加介绍。

晚晴至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这给以记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记史类纪念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所以这类墨品制作和传世数量是较多的。较有代表性的是“开国纪念品墨”、“大爱国”和“胜利墨”。

“开国纪念品墨”为胡开文墨店于191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开国所制。墨面上部缕交叉的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施彩,下为楷书阳文“开国纪念品”五字;背面行草阴文“中华民国”四字,填金,四边有栏;边款为楷书阳文。徽州墨商大多都制售过民国开国纪念墨,形制、纹饰大致类似,仅在大小、铭文上有一定区别。

大爱国墨墨面上部缕一隶书阳文“国”字,中隶书阴识填金“大爱国”三字,下缕一少年读书,描金银;背面行书阳文两行“爱国同胞相亲相辅/一德一心共御外辱”;一侧楷书阳文“徽州玉华堂五卅纪念品”。 由于毗邻爆发地上海,所以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徽州的反响巨大。根据《黄山市志》的记载:“徽州各县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斗争,致电、募捐慰问受伤工人,并相继成立‘沪案后援会’。”徽州玉华堂也为此制作了这锭“五卅运动纪念墨”。该墨以少年读书为主图案,体现了徽州民众对教育的一贯重视,并认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胜利墨, 作长方形,面有框背有栏,具填金。墨面上隶书“胜利墨”三字,阴文填金,下缕一龙,凸出于墨面,龙身描银,爪须处描金;背行书三行:“(民国)三十五年夏,奉命修芜屯路以利复员,承/层峰指导暨同仁苦干迅速抢通。以徽为产墨名区,因制胜利墨作八年抗战纪念。”阴文填金,落“易荣度谨志于屯溪”款,填银;一侧“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一侧“徽州屯溪老胡开文监制”,顶部“神品”,具楷书阴文。这锭“胜利墨”品相保存完好。形制规整,款识、铭文、纹饰瑞丽清晰,字口和边栏均无磨损现象,可以认定是初模新制。为油烟墨,色黝黑而光润。烟质细腻,烟胶杵合比较紧密,无败胶现象发生。墨有白霜,盖因可溶性碳酸盐吸附在墨面上所形成。质地坚硬无霉斑和局部松软现象,闻之有清香,说明中药辅材的用量和质量适宜。顶部罕见的“神品”标志,不单说明该墨所用烟料的品级之高,也可以看出胡开文墨业对于制作“胜利墨”的重视,希望借由此墨恢复往日的荣光。“徽州屯溪老胡开文监制”的边款始见于清同治年间,其目的是为了各自体现自身正宗的地位,并区别于各旁系子弟所开墨肆。“监制”则表明了制墨资金的出处。

荣誉类的墨品,由于墨家的准备时间相对充分且直接关系到其声誉,所以制作水平在纪念墨中也是相对较高的,代表墨品是“地球墨”和“农商部国货展览一等奖章墨”。

“地球墨”为胡开文第六代孙胡洪椿(1893—1961)所制,该墨分别与1910年和1915年获得“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状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奖项的获得尤其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的获得,使“地球墨”被国人广知,胡洪椿适时推出了根据原模重制的墨品,并请著名刻工刘体泉、墨工曹观禄在原墨模上加刻一圈英文纪念边款,译为“首获民国四年(1915)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优等奖纪念,中国安徽休宁胡开文墨店制”。重制的“地球墨”大小、形制均与原墨相同,呈扁圆形。墨面缕世界地图,一面东半球,一面西半球,标图字体为隶书和楷书。观察这锭未漱金的藏品我们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其精良品质,是墨为油烟制,色黑,质细且坚,压手感沉稳。墨面由于受潮后遇风、热故呈冰裂纹,裂隙处犹显黑润,未发现颗粒状烟粒和剥离现象。这些说明其在用材上保持了传统油烟徽墨的高品质,所用烟、胶及辅材均属上乘,合(和)料、杵料适中,使得其虽历百年但烟和胶的融合依然紧密。该墨纹饰的清晰度和锐丽度不强,应是墨模多次使用后的结果,这说明“地球墨”曾多次重制,也间接说明其深受市场的欢迎。

在巴拿马世博会的同年即1915年底,当时的北洋政府为鼓励国民使用国货,农商部于10月1日在北京召开国货展览会,评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褒奖各173、541、658、750、417名。“农商部国货展览一等奖章墨”就是当时的获奖纪念墨,是墨长方形,面背具有框,墨面隶书阳识“农商部国货展览一等奖章”,背面下缕兰花,上楷书阴识填金“兰香”,一侧楷书阳识“徽州胡子卿监制”。 笔者亦曾见休城胡开文亦有同样墨品传世,尺寸形制具类似,仅背面所缕图案和侧款不同。“胡子卿”是胡天注次子余德之孙胡贞权于清同治年间所创的招牌,作为胡家子孙中未用祖宗老字号开店的唯一一支,“胡子卿”和“胡开文”两家墨肆同获此项殊荣,也是徽州近代制墨史上的一段佳话。

录事类墨品的题材以名人和墨肆本身事迹为主,主要有“休城胡开文一百五十年纪念墨”、李鸿章的封爵铭墨和黄山天都文物社监制的百寿图墨等。

“休城胡开文老店一百五十年纪念墨”,为休寧胡开文老店于1915年所制。面背具有框,填金,面楷书阴识两行“休城胡开文老店一百五十年纪念墨”,下钤篆书阳文“开文”印,背楷书阴识两行“诗篇删定犹逾倍,易数推求竟得三”,一侧为“徽州老胡开文制”,另一侧为“民国四年造”,皆楷书阳文。我们注意到,类似这种传统二两式的长锭墨,对于胡开文这样实力雄厚的墨商制作起来应是十分简易,为什么不在其他时期如百年店庆时制相应墨品呢?笔者分析亦是因“地球墨”获得成功,休城胡开文声名鹊起,而始于清同治年间的休宁、屯溪两店的正名之争,促使胡洪椿制此墨以确立休城胡开文的正宗地位,而后世学者也恰恰是这锭墨作为实物佐证,进而认定胡开文墨业开业时间为乾隆三十年(1765)。

李鸿章的封爵铭墨和黄山天都文物社监制的百寿图墨很多文章都有介绍,本文就不在此浪费笔墨了。但应该注意的是,这类以名人事迹为主题的墨品常被归类到文人自怡墨一系。乾隆三十六年(1771)《歙县志·食货志》按照制墨动机将墨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这里文人自怡指的是文人自制用来珍藏玩赏的墨,和从刻模到制墨均是由墨肆完成的纪念墨品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还是应该归类到录事类纪念墨。

这批纪念墨品,无论从工艺、质量还是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来看,都是极为难得的文物珍品。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徽墨的发展进程,增添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使我们可以窥视到这一时期徽州制墨的工艺水平和发展状况。同时这些墨品往往含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发掘和整理这些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是很有裨益的。

(作者系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员)

篇5: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虽然路途中有些晕车,但当我下车第一眼看到博物馆时就被它所吸引: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故事,正等着我去倾听。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一部分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展出的瓷器中,最吸引我的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脍炙人口。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不愧为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则是十二件一套的青花压手杯,以十二月份的当令花卉为题。分别以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配合花卉书写咏赞诗句。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这套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将诗、画、书法、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可谓是清朝官窑瓷器的珍品,我不禁陶醉在这优雅的瓷器之中。

一阵悠扬的钟声将我从幻想中惊醒,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编钟的演奏大厅,微弱的灯光渐明,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古装,编钟演了一曲曲动人的乐曲,有渲染上朝时庄严凝重的氛围的《朝乐》;展现梅花迎风摇曳,高洁安详的姿态的《梅花三弄》;表现高山流水的自然风光的《流水》。一曲《楚骚》更是将楚人长袖细腰三道弯的舞风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敲击所发出的自然的清脆的响声,那碰撞所震动出的美妙的音符,在演出厅特殊的结构下,形成的忽长忽短的回声,是哪个现代技术也模仿不出来的,就算是录音,也没有这种震撼。演员们的精彩的演奏博得了我们的阵阵惊叹和热烈掌声。

曾侯乙编钟,它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立即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6:观博物馆有感

前一段时间形势与政策老师在课堂上讲我们安徽省新建了博物馆,我当时一阵吃惊,因为我之前还没听说这件事,之后老师又说要带我们去看看,我心里当时那个喜啊!终于在两个星期后的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和老师辅导员一起座校车博物馆前往博物馆。在校车上我就想:新建的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开始幻想着,可不一会儿车停了,我一看原来是到了。呈现在我面前的博物馆分两部分,一边是古文物馆,另一边是生物馆。

刚进博物馆的大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古文物馆,在他的面前有一座桥,连接场馆的第二层,顺着这座桥我们走进了古文物馆,里面大厅非常宽大,给人一种非常宏大的感觉。第二层是从原始文化开始展示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举世闻名的和县古人类的头盖骨,各种线条丰富的陶器,还有大量的玉器和古人类生产用的工具,我们仿佛回到了大概七千年以前。

带着惊喜我们来到了第三层,第三层可以说是第二层的延续,展现的是安徽文明史中青铜礼乐文化,天下徽商,清明流芳文明等。分别展示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晋时期及其以后各个朝代的历史概况。里面铸客大鼎等几件国宝级文物让我们大开眼界,还有其它许多文物也值得一看,例如新时期时期的玉鹰,还有汉代的银错铜壶等。

看完第三层以后我们继而来到了第四层,我们看到了各种高超的徽雕技艺。展现了我们安徽人在雕刻上的辉煌成就。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五层,里面的金边玛瑙碗一下就许多吸引了我的眼球,还有金银器也是难得一见的,当然还有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笔墨纸砚文化也不能不说。

篇7:观博物馆有感

我们先来到的是二层的植物园,植物园里有许多植物,而且还有一条小路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二层另一边是介绍马赛人的,马赛人是在非洲生活的,他们住的房子很小,而且门很窄,一次只能将将过一个人。你知道马赛人认为吃什么最健康吗?是牛血。而且人死后,尸体上也要涂满牛血招引秃鹫等飞禽来吃,吃得越干净说明死者的品质越好。这是让我觉得很神奇的地方。

之后,我们去走进人体、恐龙公园和水族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恐龙公园里有许多恐龙的骨骼,而且往里走就是人造的恐龙了。我一看到它会动吓我一跳,越看越觉得有趣。

我喜欢看的是水族馆里有五颜六色的小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在经过一个通道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大鱼、小鱼,还有海龟在我们头顶游来游去,仿佛我们置身在海洋里一样!

篇8:观舞蹈作品《海子》有感

艺术是一门由心而生的创作, 无论是舞蹈、绘画、音乐还是戏剧戏曲, 每一个艺术的创作都会有心灵的感染, 总有那么一部分会触动你的心弦。但是在现在的社会, 看看我们的艺术, 大多都是商业化的操作, 再看看我们的艺术作品大多也都成了商业品。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门艺术, 当我们人类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 我们已经学会了舞动自己的四肢和身体, 这是多么真实的舞蹈。但是, 再看看现在我们的周围, 社会上所谓的舞蹈已经慢慢在变化。真正的舞蹈去了哪里?它诞生以后怎么就可以不夭折。

又想起2012年7月的下旬, 我们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海子》这场演出。它把诗歌、戏剧和舞蹈很自然的结合起来。让我们走进海子, 了解、猜测他的内心, 这也体现了艺术的创作来自于对生活的好奇。大家都在疑惑像海子这样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怎么就会选择了不归之路, 答案也许就在《海子》。

在这里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 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用海子的诗歌, 演绎海子的故事, 体会着海子的忧伤。都说一个好的舞蹈要具备三个条件:伤感的, 敏感的, 性感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刺到人的内心, 体会人生的真谛。我想《海子》是忧伤的。

但是在当代社会现在的舞蹈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 唱歌的时候来个歌伴舞。在我们周围也不难看到, 某些庆典的时候来个劲舞热闹一番。中国近几十年的舞蹈虽然有抒情舞, 特别是民族民间舞, 但创作舞蹈从来都是或明或暗的强调思想内容, 造成舞蹈作品的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走向公式化, 概念化。

那种体现人最质朴的舞蹈越来越少, 我认为《海子》带来了诗歌, 同时也带来了最质朴的舞蹈表现, 以及中国的舞蹈究竟要回归到什么地方去?在《海子》中, 导演大胆的运用了偌大的充气体, 表现大石头。这在舞蹈现场是很少见的, 一般庞大的道具是很阻挡舞蹈的发挥的, 但是在这里, “石头”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 导演大胆的尝试, 还原了当时海边真实的情景, 少年们绕着石头的嬉戏, 还原生活的真实。这和我们一般的歌伴舞、舞蹈表演有着性质的不同, 是人生真实情感的再现。

在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 在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 张继钢老师编创的舞蹈《牵手观音》, 你会发现整个舞蹈唯美无比, 灯光、音响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使人“看到”一个活灵活现的牵手观音。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这个舞蹈主要是在一条竖线上发展的, 一个人举手摆手, 很普通, 但是几十个人在竖线上一起或依次举手摆手却大有不同, 出现了让人震惊的画面。一个正真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 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 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只要用心去创造, 真正的艺术就会产生, 就会让人感悟和过目不忘。它和《海子》是不一样的舞风舞派, 但共同组成了中国现在的舞蹈。

舞蹈作品《海子》让我想到, 也许中国舞蹈前60年是共性风格大建设, 那么后60年应是个性风格得到张扬。中国需要更多的个体舞风。大舞风的丰硕, 需要更多个人舞风舞派的构成, 有古典的, 现代的, 有民族的, 国际的, 有抒情的, 有唯美的, 有体现人间的千千万万的。就像《海子》, 虽然它不能称之完美, 但是它可以说是一种回归, 是舞派舞风的个性张扬。如果说中国舞蹈前60年舞风是混杂的, 那么后60年应有更广阔的包容性。只有最大的包容才有多样性, 真正的多样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作为在一线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 对于学科的方向, 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即便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在艺术商业化的局面, 但我们依然要坚守艺术的真谛, 把这种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感染他们, 真正的艺术会产生美和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 作为一个艺术学生的迷茫, 你问她们, 为什么要学习艺术?真正的喜欢艺术吗?至少一半同学的回答是否定的, 毕业后她们首先得为自己的生计打算, 有些不得不进入各种各样的演艺团体, 不得不暂时的随波逐流, 社会需要看什么样的演出, 我就跳什么,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之后再说什么心中的艺术创作吧。这就是社会的残酷, 我只能说, 孩子们你们这样做没有错, 我们不能要求你们饿着肚子去创作, 但是要记住, 在生计问题不是问题的时候, 重新找回真正的艺术, 多元的发展舞蹈艺术, 提高自己的审美。

舞蹈作品《海子》作为新的舞蹈艺术, 带来舞蹈审美的多元性, 舞蹈审美的多元, 必须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

摘要:现在舞蹈作品越来越多, 但是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一个正真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 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 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舞蹈作品《海子》, 使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 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 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舞蹈体会。

关键词:舞蹈作品,《海子》,观后感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9.

[3]钱亚梅.从社会阶层分化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J].探索, 2005, 01.

[4]资华筠.中国舞蹈.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篇9:观博物馆有感

领略过了陕西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又观摩过上海博物馆的西周晋侯稣钟,但是唯独没有来到近在咫尺的郑州市河南博物馆,不免令人惋惜,今日,趁国庆假期我和妈妈便去往河南博物馆来一赏我们河南的文物!

可能是国庆无事,博物馆的门口站满了人群。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半条街都是焦躁的人群,景色好不壮观。进了博物馆园内,有三处像是灰色金字塔的建筑,但开放的只有左右两处,不过也够了。

进入了大象中原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陶院落。这个迷你建筑群由一座牌坊和三进院落组成。五脊歇山式牌坊与大门之间分列骑兵俑二排。元门外有八字墙,门内有影壁。一座堂楼,四个前后串通的门和围墙。院内分立男佣17人,女佣10人,这套宅院便是中国古代北方居民的真实写照。

云纹铜禁,是春秋时期出土的一件文物。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之所以称之为禁,是因周人总结夏,商灭亡之因,均为嗜酒无度。酒禁所见略少,约略3件。一件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一件在美国纽约博物馆,另一件便在这里。这禁整体用失蜡法铸造。在此之前,学界一般认为失蜡法来自印度。直到云纹铜禁的问世,才向世人宣告,失蜡发不是舶来品!

这件汝宫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它是1987年汝官窑遗址挖掘里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天蓝釉器物。汝宫窑系御用窑,烧制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时期烧制了大约烧制时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文献中记载“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到好处,因此成功率极低,传世极少。

贾湖骨笛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河南贾湖,不仅是我国出土最早的乐器类,还被专家认为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不仅能演奏传统的五声调和七声调式的乐曲,还可以演奏少数民族的变化音他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且中国整本音乐史,为我国音乐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篇10:观自然博物馆有感

走进大连自然博物馆,就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气息,馆内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辽西古生物化石等12个展厅。走进序厅,一幅长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将“自然与人”艺术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壮观;恐龙展厅内40米长的巨幅半景画和栩栩如生的恐龙生态模型,演示了恐龙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观众可直观地了解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十分珍稀精美的辽西古生物化石,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亿万年前的神奇故事,使我们对生命的进化产生无限遐想和对未来的深思;在物种多样性展厅内,观众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听到来自自然界近30种鸟类的鸣叫;走进东北森林动物展厅,犹如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种动物集聚在你的身边,使人不禁发出要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感叹。此外还有供学述研讨等文化活动的多植物标本数量种类最多占50%,其中模式标本十几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人参、水杉、珙垌等,二级保护植物水松、银杏、鹅掌楸、刺参等,还有藻类标本1000多份,真菌标本200多份,苔藓植物2000多份,鸟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5000多件,海兽是本馆特色标本:六十多吨重的黑露脊鲸、五十多吨重的抹香鲸、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十几吨重的灰鲸,还有虎鲸、海狮、海豚、海豹、海狗及有“美人鱼”之称的儒艮,家族之庞大堪称亚洲第一;陆生兽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等及来自国外的北极熊、斑马、犀牛等,还有国家一级保护爬行动物扬子鳄、蟒蛇,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鹳、黑鹳、丹顶鹤等,以及许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标本。

鱼类标本有中华鲟、文昌鱼、蓝枪鱼,鲨鱼等,一、二级保护鱼类3000多件美丽漂亮的各种贝壳及五光十色的蝴蝶标本也点缀着我馆丰富的馆藏。岩矿标本有重100多公斤的珍贵水晶晶族、五彩缤纷的各种宝石、稀有的自然金块,及大陨石、精美的晶族岩矿标本等。古生物标本有产于大连地区的大连马、普氏野马中国亚种、大连棒鸡、原东北鼢鼠等模式标本。以及大量产于辽西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群落。仅大连地区晚更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就有上万件。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藏很丰富,而且海兽家族标本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恐龙蛋化石,各式各样的恐龙蛋化石映入我们的眼帘,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都有.四周的墙壁上是科学家假想的恐龙的样子,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张图上还有一段小故事,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恐龙的知识.在每个玻璃器皿里陈列的是恐龙蛋化石,解说员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玻璃器皿旁,里面是接个扁形的恐龙蛋化石,大家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恐龙蛋化石上,这些化石就像石头一样,有的蛋壳都碎了.我来到一个木凳旁,上面放着的是几块大石头,我想:他们为什么要把石头放在这展览呢?后来我有仔细的看了看才发现上面印着恐龙的留下的痕迹,又好像是叶子.解说员让我们过来,指着图跟我们说了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

来到大连自然博物馆参观,不仅增长了自然科学知识,还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独特风光,在成片的黑色礁石和小石林的环抱中,聆听大海与礁石的“对话”。

自然博物馆让我们认识了自然、了解了自然,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家怀着依恋之情,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上一篇:CCTV开学第一课主题作文:先辈的旗帜下一篇:(主题党课讲稿)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