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2024-04-16

游徽州博物馆有感(通用9篇)

篇1: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徽州博物馆以前已经去过一次了,那次是班级活动,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徽文化博物馆,那次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此次,由于思想政治的实践课,我决定再次去拜访徽文化博物馆,让我再次走入历史时代的徽州,去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徽文化的绚丽多彩!

走进徽州

这部分向我展示了新安的大好山水,徽州人和徽州。

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生活在徽州这片大地上,给人一种“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感觉。不然也不会有诗人发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

另外还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演变。

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概念,包括古徽州 “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天下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之一。他们敢为天下先,突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封建藩篱,勇敢地驰骋商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奇迹.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以及辐射力和影响力之大,都是当时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他们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因为徽商崇尚儒学,所以徽商不仅在商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为中国的文化艺术,社会风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支点,是徽文化崛起和繁荣的坚实基础。

徽商的成就离不开一群人——徽州女人。徽州男人漂泊异乡,归无定期,女人们为了他们的成功,默默在站在男人的身后,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她们的勤劳、贤淑、聪慧和牺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岁月,她们的远见卓识孕育了文化大开的风气,她们的克己奉献铸成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看到博物馆里一个个徽州女人的故事,不得不为之叹服,让人敬佩。她们的默默付出成就了徽商,也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义之邦

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享誉海内的礼义之邦和人文望郡。她是宋以来中国理学的重要源头和实践地。以理学大儒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先儒名贤比肩接踵”,老百姓中也是“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众多。受儒家观念和伦理纲常熏陶,徽州社会重视道德教化,人们唯朱子“书”、“教”、“礼”自持,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为准则。社会风气崇文好儒,这里文教昌盛,名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特别是明清时期,更是“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唉”!无论在教育、思想和学术领域,还是文化和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创造和非凡的成就,并影响辐射至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由于受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影响,文教昌盛,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文风的昌盛造就了徽州科举的赫赫成就,明清新科状元数,徽州位列全国前茅,成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英杰辈出之地,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学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可谓群贤荟萃,众星闪烁。如程朱二人,戴震,胡适,詹天佑,等等。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同时也让人记住了徽州这片大地。

说道徽州的文化就不得不说一下徽州的宗族。古徽州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管理制度——宗法制度,旨在让观众获得这样的认识:徽州是我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宗族社会的典型代表,宗族制度和文化对徽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徽州宗族制度对凝聚同宗势力,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化,激励后代发奋图强,以及维护和谋求本宗族的社会地位和特权曾经起到了的重要作用。

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区内一种以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乡土建筑。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及其附属构件砖、石、木雕上。特别是其村落民居,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儒家伦理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建筑、书画和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审美价值。

徽州建筑的勃兴,功在徽商。徽州建筑是徽商“富而显贵”的表达方式,是徽商雄厚实力的象征。

徽州的建筑组成了徽州古村落,徽州的古村落有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及水口等建筑群。

其中西递宏村是徽州村落的典型代表。

从博物馆里出来,又让我看到了徽州的传统工业“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我上前仔细的观看了雕刻艺术,不得不佩服徽派的雕刻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当我走出徽州文化博物馆后,我感觉我就像是翻完和体味一部厚重的历史文化教科书,相信洗去的是铅华,增添的是凝重,蕴蓄的是期待。

11机械卓越班

徐亚周

篇2: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康店宋学号:20906071028

古老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其历史遗存丰富,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汇聚,徽派建筑、徽派雕刻等至今颇受追捧,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位于黄山市潜口民宅博物馆内,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合二为一,主要有徽州木雕、徽州砖雕、徽州制墨等国家级和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展示及活态演示。在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记者见到从一九七四年就投师老胡开文墨厂的吴成林,他说,天下墨业尽出徽州,徽

墨是中国制墨技艺重大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有“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传统徽墨制作过程中,有原材料涉五胆,其中有涉及到国家保护动物,无法采集了。虽然目前有在寻找其替代原料,但是墨香有所欠缺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保护徽州文物,抢救和发扬徽州文化是当务之急,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不能让它草根地活着,并活得生机勃勃。那我们所做的是不是再做另一份文化的标本?我认为,我们得想法子让徽州文化去芜存精、与时俱进,重新回徽州区域的人们的生活中去,而不是让它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去。

篇3: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关键词:黄梅戏,徽州往事,自然,审美

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是安徽省的地方大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历数黄梅戏的经典剧目, 从《天仙配》到《女驸马》, 从《夫妻观灯》到《打猪草》……再到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徽州往事》, 无不剧剧精彩、场场叫座。而在这其中, 《徽州往事》作为可以代表黄梅戏最新创作成果的一部, 不仅继承了老黄梅戏的徽情皖韵, 更是将现代的舞美音效融入其中。可以说, 《徽州往事》的出现将黄梅戏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首次欣赏《徽州往事》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深切领略到这部剧背后所代表的极富特色的黄梅戏文化, 即细腻与昂扬互补、流畅和激烈交汇, 恰如冰与火的融合, 使得观众在观赏《徽州人家》时如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可以说, 黄梅戏以她独特的真切自然之美征服了国内外观众, 使这一传统戏剧形式能够与时俱进、活力无限。

一、细腻流畅之美

(一) 人物塑造细腻奇特

在《徽州往事》这部新编黄梅戏中, 观众首先就能够感受到其中人物性格的细腻塑造。以主角“舒香”为例, 由韩再芬扮演的舒香人如其名, 展现给观众一个散发着幽“香”的徽州女人的典型。整部戏从一开始的“读言骅”、“盼言骅”两个桥段, 表现出舒香独守空房盼君归的那份寂寞和收到书信的急切心情, 丝毫没有虚伪与做作;随着剧情展开由“葬言骅”再到“收买官差”, 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舒香”站在了观众的眼前:不仅贤惠有礼, 而且聪明机灵。这样一个美丽聪慧的徽州女人形象, 瞬间俘获了全场观众的心。在第三章的故事中, 化名为“程秋月”的舒香被罗老爷收留, 在罗家以自己的持家能干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也得到了罗老爷的爱慕。从这些侧面烘托之中, 舒香的人物形象渐渐清晰, 全剧通过精细的的塑造, 使舒香这位美丽的徽州女性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另外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舒香的丈夫汪言骅。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徽州往事》整部剧的一大闪光点, 从观剧一开始我们就能够从舒香的口中了解这位“言骅”:徽商、爱妻、急盼归家。由于前三章“言骅”均未出现, 使得所有观众不禁开始在心中幻想、勾画他的形象、性格。因此可以说, 虽然汪言骅出场的时间不多 (末章) , 但是全剧从一开场就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让人始终对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关心的态度。

(二) 剧情安排细腻有心

《徽州往事》的剧情安排流畅紧凑, 环环相扣。

在戏剧一开始通过深夜“竹篮传书”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举动将观众的眼球牢牢抓住, 同时也通过这一个细节设计表现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随着剧情的发展, 在第四章舒、汪二人在罗府以程秋月和潘会嘉的身份十六年后再相遇的时候, 恐怕所有人都会屏息凝神期盼会有什么样的“好戏”上演。这样的剧情安排不仅生发出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 颇具传奇色彩, 也从另一个角度将观众带入了舒香的情感世界, 使观众不由自主的以舒香的身份进行情感体会和思考。

而在全剧的最后一章, 随着程秋月 (舒香) 、潘会嘉 (汪言骅) 和罗老爷三人齐聚罗府、互相倾诉着无奈和痛苦, 全剧达到高潮。原本汪言骅的出场就已经勾起了观众心中的好奇和新鲜感, 此刻当彼此纠葛、互相交叉的三人坐在一起, 他们的痛苦、无奈连同着那份有口难言的歉意, 给观众带来的观剧体验除了震撼、怜悯, 还有或多或少的共鸣和感动。这样的一个剧情安排, 可以说是十分细致用心的:《徽州往事》的三位主人公机缘相会, 但又终不遂人愿, 只能在礼教、世俗的枷锁之下苦苦挣扎, 难以将自己的感情如实诉说。

《徽州往事》所体现出的黄梅戏的细腻有心的剧情安排例子还有很多, 如第二章在舒香被押途中, 两位差役虽然凶, 但是本质不坏, 心地善良、识善辩恶, 最终放了舒香, 这也让现场观众舒了一口气;又如在第三章罗有光派大儿子前去找潘会嘉, 使大家以为舒香和汪言骅终将相见之时, 罗公子只带回一个罗盘……这些剧情的安排看似简单, 实则环环相扣、紧凑流畅。

(三) 唱词质朴柔婉

“床前明月光, 明月是舒香。秋水已望穿, 何时见爹娘……”这是《徽州往事》第一章汪言骅寄给舒香信中的诗句。这句诗是改编李白《静夜思》而来的, 同时也显露出黄梅戏唱词的一大特色——质朴直白。

“两个男人在眼前, 不知是苦还是甜……”在于罗府遇见汪言骅之际, 舒香瘫倒在座椅上, 此前那个坚强倔强的女子终于屈身于命运和造化。从她微颤的唱词中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如果只是丧夫也罢, 再嫁也罢, 但为何造化弄人, 苍天让我进退两难、无从抉择?

黄梅戏的唱词质朴柔婉, 如绵薄的细雨淅淅沥沥, 却又将人物情感唱进观众的心, 并如雨后春笋般在观众心里发芽生长。在唱词方面我们可以听出, 黄梅戏主要以安徽方言 (尤以安庆方言) 为主, 皖韵浓厚。对于总体文化程度不高的黄梅戏观众来说, 官话也好, 普通话也罢, 都是他们陌生的语言, 只有安庆话才是他们熟悉和乐于接受的, 选择安庆方言而不是其它语言样式作为黄梅戏语言基础, 正是适应特定题旨情境的修辞需要。[1]在《徽州往事》全剧的唱词中, 观众可以细细品味出独具安庆方言特色的轻巧与柔婉, 在整场演出中也不会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唱词, 反而会顺着朴实婉转的唱词慢慢走进黄梅戏的世界里。

二、昂扬激烈之美

(一) 情感昂扬

“最后还要问自己, 女人一生为何忙……”在《徽州往事》的末章结尾处, 舒香夹在汪言骅和罗有光之间难以决断, 此时两位“高风亮节”的男人做出了让舒香难以置信的行为:互相推让舒香, 谁也不肯留下舒香。此时所有焦点似乎都汇聚在了这两个男人的身上, 其实真正内心波澜起伏的是舒香:盼来了十几年朝思暮想的前夫 (汪言骅) , 身已嫁作他人妻室;但这还不是最让舒香痛心的, 当两个她深爱的男人开始互相推让舒香、把舒香当成“物品”一样踢来踢去的时候, 绝望的舒香选择了离开……在这段表演中, 三人的情感波动十分激烈, 也将整出戏的“情绪”推向燃点。可以说, “汪、罗互相推让舒香”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徽州往事》中情感昂扬激烈的特点, 也将那个年代“女人”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血淋淋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此之外, 在第一章舒香“盼言骅”盼来死信的表演, 也充分体现了《徽州往事》剧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原本欢天喜地的汪家在收到言骅死讯的消息时, 将那种由喜到惊、由惊致疑、由疑转悲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层次感十足;此时悲痛欲绝的舒香反而没有嚎啕, 只是口中呢喃, 这一表演更将舒香“突然丧夫”的感受演绎得入木三分, 仿佛拉奥孔那紧要的双唇:真正的心痛, 带来的不是“痛苦”, 而是“麻木”。

虽然黄梅戏讲究的是“平淡婉柔”, 但是《徽州人家》这出戏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黄梅戏的“昂扬激烈”之美, 戏中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其情感也是起伏不定、自如收放的。这一点“激昂”或许正如下饭的小菜, 让观众在细品“黄梅之美”时感到咸淡适宜、味丰料足。

(二) 戏剧矛盾激烈

“矛盾冲突”一直都是文学、戏剧作品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徽州往事》作为传统黄梅戏的创新剧目, 依然承袭了黄梅戏“平民化”、“生活化”的优良传统;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剧目矛盾, 最能够让观众们感受到贴近自己的生活、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和共鸣。

在《徽州往事》中, 激烈的戏剧矛盾无处不在。首先, 在第一章开始, 汪家上下喜气洋洋盼言骅的“归来”与言骅的“迟迟不归”乃至最后的“死信”形成矛盾, 为全剧定下悲凉的基调, 使得舒香的形象更为凄惨和惹人同情;其次, 当舒香逃脱牢狱之灾而被罗老爷收留之后, 由于聪明能干而得到老爷的喜爱, 此时的感情与言骅的夫妻情分又构成了矛盾, 让舒香难以抉择、左右为难;另外, 激烈的矛盾冲突也集中爆发在第四章, 当舒香看到两个男人在互相“礼让”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件“物品”的时候, 她内心的悲痛、愤怒与原先对丈夫的爱又构成了强烈的矛盾:是爱是恨?无从选择。

如果说京剧是庙堂上的艺术形式, 那么黄梅戏则是民间的艺术瑰宝。正是靠着“亲民”的故事背景、“家庭式”的矛盾结构, 平淡又不失激烈、自然中点缀些情感, 黄梅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喜爱、传唱。

三、美在自然

(一) 贴近泥土

黄梅戏是起源于民间的艺术, 主要依托于民间而生存, 所以较少受刻板凝重的庙堂文化和儒雅纤弱的文人文化的影响, 保持了较为纯粹的民间审美文化特质。[2]正是由于这一特点, 黄梅戏的审美角度就偏向于更为民间所重视的“生活”、“自然”。生活是繁琐的, 也是有趣的;自然是客观的, 也是美丽的, 因此在黄梅戏的剧目中, 我们可以感知到她“趋实避虚”的审美特质, 鲜有歌功颂德、大臣宰相的表现成分, 更多的是关注平常百姓的“小日子”, 这对于根源于民间的黄梅戏来说, 更容易汲取民间的养分。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3], 这正是中国这一传统农业大国的真实写照, 而黄梅戏的关注点也正是“土地味”、“泥土味”很重的平头百姓, 演出来的也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所以像《徽州人家》这样的黄梅戏更容易在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获得共鸣和赞同。同时, 黄梅戏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结晶, 它的传承性和无形性决定了对它的保护需要充分依赖人群。[4]

(二) 归于平淡

黄梅戏是我国经典的五大剧种中最为质朴和平实的, 由于她的唱词直白、唱腔琅琅上口, 加上故事情节贴近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多取材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因此, 黄梅戏这壶优美婉转的“香茗”为我们带来的不是京剧的霸气, 不是豫剧的刚毅, 不是越剧的绮丽, 也不是评剧的随性……黄梅戏给人一种自然之美, 让人感觉到亲切, 也许正因如此, 其它戏曲都是称“剧”, 唯独她称“戏”。

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 黄梅戏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主流化、去民间化、歌剧化……这些问题在《徽州人家》中也略有体现, 尤其是“歌剧化”:除了韩再芬等几位主要演员, 其他演员的动作过于整齐划一、简单做作, 这都是偏于西方歌剧的表演。造成这些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逐渐广泛、快餐文化的急速发展……但是, 黄梅戏的传统是丢不得的, 离开“泥土”, 离开“自然”, 黄梅戏终将失去活力和生机, 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那份独一无二的“平淡质朴、缠绵婉柔”之美。

《徽州人家》这出戏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能够唤醒我们的记忆, 将老徽州的气、神、韵展现在所有观众的眼前, 这和黄梅戏“取于自然、归于平淡”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也是和韩再芬等多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对传统黄梅戏的坚持与热爱分不开的, 更是和黄梅戏本身散发出的那份和观众息息相关的感情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鲍红.黄梅戏语言的艺术特征和修辞技巧[J].中国戏剧, 2006 (10) :62-64.

[2]吴春平.黄梅戏改革路在何方[J].文艺争鸣, 2009 (1) :147-150.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3.

篇4: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为走出经营困境,徽州墨家采取了开拓市场和降低成本的方法。部分墨肆为了维持运营,采取老模翻制、以进口洋烟替代传统点烟等方式降低成本,这造成了成墨图案模糊和烟沉胶重等现象,非但没有挽回墨业的颓势,反而损害了徽墨千年的美誉。另一部分墨肆则采用创新墨品和变革销售手段的方法,以文人订制墨针对高端市场,以纪念墨针对中、低端市场,取得了一定效果,维系了徽墨技艺的薪火传承,纪念墨就是在这种变革中应运而生。纪念墨是指以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事迹为制墨主题的墨品。墨式的变化不多,以长方形为主,偶见圆形、舌形和柱形。因题材事件具有一定偶然性和突发性,故商家为了宜于及时制作和销售,所以多作零锭墨。图案纹饰以烘托主题为目的,大多简洁明了;铭文则鲜明地表达出制墨者对事件的看法和立场。位于古徽州这一产墨名区的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定数量该类藏品。从这批墨品来看,可按照事件类型划分为记史、获誉和录事三类,以下便按类别拾其佳者略加介绍。

晚晴至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这给以记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记史类纪念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所以这类墨品制作和传世数量是较多的。较有代表性的是“开国纪念品墨”、“大爱国”和“胜利墨”。

“开国纪念品墨”为胡开文墨店于191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开国所制。墨面上部缕交叉的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施彩,下为楷书阳文“开国纪念品”五字;背面行草阴文“中华民国”四字,填金,四边有栏;边款为楷书阳文。徽州墨商大多都制售过民国开国纪念墨,形制、纹饰大致类似,仅在大小、铭文上有一定区别。

大爱国墨墨面上部缕一隶书阳文“国”字,中隶书阴识填金“大爱国”三字,下缕一少年读书,描金银;背面行书阳文两行“爱国同胞相亲相辅/一德一心共御外辱”;一侧楷书阳文“徽州玉华堂五卅纪念品”。 由于毗邻爆发地上海,所以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徽州的反响巨大。根据《黄山市志》的记载:“徽州各县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斗争,致电、募捐慰问受伤工人,并相继成立‘沪案后援会’。”徽州玉华堂也为此制作了这锭“五卅运动纪念墨”。该墨以少年读书为主图案,体现了徽州民众对教育的一贯重视,并认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胜利墨, 作长方形,面有框背有栏,具填金。墨面上隶书“胜利墨”三字,阴文填金,下缕一龙,凸出于墨面,龙身描银,爪须处描金;背行书三行:“(民国)三十五年夏,奉命修芜屯路以利复员,承/层峰指导暨同仁苦干迅速抢通。以徽为产墨名区,因制胜利墨作八年抗战纪念。”阴文填金,落“易荣度谨志于屯溪”款,填银;一侧“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一侧“徽州屯溪老胡开文监制”,顶部“神品”,具楷书阴文。这锭“胜利墨”品相保存完好。形制规整,款识、铭文、纹饰瑞丽清晰,字口和边栏均无磨损现象,可以认定是初模新制。为油烟墨,色黝黑而光润。烟质细腻,烟胶杵合比较紧密,无败胶现象发生。墨有白霜,盖因可溶性碳酸盐吸附在墨面上所形成。质地坚硬无霉斑和局部松软现象,闻之有清香,说明中药辅材的用量和质量适宜。顶部罕见的“神品”标志,不单说明该墨所用烟料的品级之高,也可以看出胡开文墨业对于制作“胜利墨”的重视,希望借由此墨恢复往日的荣光。“徽州屯溪老胡开文监制”的边款始见于清同治年间,其目的是为了各自体现自身正宗的地位,并区别于各旁系子弟所开墨肆。“监制”则表明了制墨资金的出处。

荣誉类的墨品,由于墨家的准备时间相对充分且直接关系到其声誉,所以制作水平在纪念墨中也是相对较高的,代表墨品是“地球墨”和“农商部国货展览一等奖章墨”。

“地球墨”为胡开文第六代孙胡洪椿(1893—1961)所制,该墨分别与1910年和1915年获得“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状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奖项的获得尤其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的获得,使“地球墨”被国人广知,胡洪椿适时推出了根据原模重制的墨品,并请著名刻工刘体泉、墨工曹观禄在原墨模上加刻一圈英文纪念边款,译为“首获民国四年(1915)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优等奖纪念,中国安徽休宁胡开文墨店制”。重制的“地球墨”大小、形制均与原墨相同,呈扁圆形。墨面缕世界地图,一面东半球,一面西半球,标图字体为隶书和楷书。观察这锭未漱金的藏品我们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其精良品质,是墨为油烟制,色黑,质细且坚,压手感沉稳。墨面由于受潮后遇风、热故呈冰裂纹,裂隙处犹显黑润,未发现颗粒状烟粒和剥离现象。这些说明其在用材上保持了传统油烟徽墨的高品质,所用烟、胶及辅材均属上乘,合(和)料、杵料适中,使得其虽历百年但烟和胶的融合依然紧密。该墨纹饰的清晰度和锐丽度不强,应是墨模多次使用后的结果,这说明“地球墨”曾多次重制,也间接说明其深受市场的欢迎。

在巴拿马世博会的同年即1915年底,当时的北洋政府为鼓励国民使用国货,农商部于10月1日在北京召开国货展览会,评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褒奖各173、541、658、750、417名。“农商部国货展览一等奖章墨”就是当时的获奖纪念墨,是墨长方形,面背具有框,墨面隶书阳识“农商部国货展览一等奖章”,背面下缕兰花,上楷书阴识填金“兰香”,一侧楷书阳识“徽州胡子卿监制”。 笔者亦曾见休城胡开文亦有同样墨品传世,尺寸形制具类似,仅背面所缕图案和侧款不同。“胡子卿”是胡天注次子余德之孙胡贞权于清同治年间所创的招牌,作为胡家子孙中未用祖宗老字号开店的唯一一支,“胡子卿”和“胡开文”两家墨肆同获此项殊荣,也是徽州近代制墨史上的一段佳话。

录事类墨品的题材以名人和墨肆本身事迹为主,主要有“休城胡开文一百五十年纪念墨”、李鸿章的封爵铭墨和黄山天都文物社监制的百寿图墨等。

“休城胡开文老店一百五十年纪念墨”,为休寧胡开文老店于1915年所制。面背具有框,填金,面楷书阴识两行“休城胡开文老店一百五十年纪念墨”,下钤篆书阳文“开文”印,背楷书阴识两行“诗篇删定犹逾倍,易数推求竟得三”,一侧为“徽州老胡开文制”,另一侧为“民国四年造”,皆楷书阳文。我们注意到,类似这种传统二两式的长锭墨,对于胡开文这样实力雄厚的墨商制作起来应是十分简易,为什么不在其他时期如百年店庆时制相应墨品呢?笔者分析亦是因“地球墨”获得成功,休城胡开文声名鹊起,而始于清同治年间的休宁、屯溪两店的正名之争,促使胡洪椿制此墨以确立休城胡开文的正宗地位,而后世学者也恰恰是这锭墨作为实物佐证,进而认定胡开文墨业开业时间为乾隆三十年(1765)。

李鸿章的封爵铭墨和黄山天都文物社监制的百寿图墨很多文章都有介绍,本文就不在此浪费笔墨了。但应该注意的是,这类以名人事迹为主题的墨品常被归类到文人自怡墨一系。乾隆三十六年(1771)《歙县志·食货志》按照制墨动机将墨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这里文人自怡指的是文人自制用来珍藏玩赏的墨,和从刻模到制墨均是由墨肆完成的纪念墨品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还是应该归类到录事类纪念墨。

这批纪念墨品,无论从工艺、质量还是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来看,都是极为难得的文物珍品。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徽墨的发展进程,增添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使我们可以窥视到这一时期徽州制墨的工艺水平和发展状况。同时这些墨品往往含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发掘和整理这些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是很有裨益的。

(作者系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员)

篇5:游航天博物馆有感

此次参观航空馆,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让我感受颇多。

战飞行的极限:林白,首次飞越大西洋,揭开了洲际飞行的序幕;埃尔哈特,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女性,虽然最后在飞越太平洋时遇难,却点燃了女性对飞行的热情和信心;耶格尔,驾驶实验机X-1向音速的极限发起冲击,音障从此不再存在。挑战热障、不间断不加油的环球飞行,一次次的飞行探险谱写着勇敢者的诗篇。

不列颠空战,狂妄的德国空军试图用轰炸征服英伦三岛,为生存而战的英国人让德国人第一次尝到了挫败的滋味;珍珠港的不宣而战,日军的空中偷袭虽然让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巨大损失,但也将一个超级大国卷入战争,从此改变了二战格局;中途岛,作为二战的三大转折点之一,让骄横的日本海军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从此元气大伤,失去了太平洋战场的优势;朝鲜战争,刚刚经历过二战练兵的美军在飞机数量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飞行员没有任何空战经验,但他们不仅成功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并且在清川江的上空开辟出一条令对手生畏的米格走廊,志愿军空军凭借什么战胜拥有众多王牌飞行员和先进武器的对手呢

中国的航空业首先是从仿制苏联的米格战机开始,之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许多引入注目的成绩,到最近的先进的飞豹战机和歼-10战机,以及即将开展的大型干线飞机的研发,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向世界航空大国的方向发展迈进。

篇6:游常州博物馆有感

我“看见”——你的过去与未来

今天,带着某种期待,我有幸畅游常州博物馆,一览这个我已生活了两年之多却有些许陌生的地方——常州的古韵风情。那个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曾经的延陵,后来的常州府,如今的常州,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一段段光辉岁月,这里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常州你用独有的延陵文化记录着历史变革的点点滴滴,如一幅唯美优雅的历史画卷缓缓舒展、娓娓道来。也许,当初的你是隐士墨客用一节一枝一梢一叶一笔一画,挥毫将其全都写下,提捺之间已作了文人雅士沉默的表达,千年之后的你依旧等待我们的回答,只有一个诗情画意般境地才能领略曾经的繁华。

毗邻常州博物馆则是常州规划局,从博物馆出来,进入规划局那一刻就如从一种充满唯美气息的古典文化美进入到轻快愉悦的现代美艺术,这种文化跨度让我有些许惊讶,那情理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的惊喜让我对今天的常州感到由衷地赞叹,现在得你依然透着一股如娇羞美玲般江南水乡的柔情,你的却用行动时刻证明着你“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我为你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因为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且现代化建设有着卓越成就的城市难道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短短两个小时,领略了两种文化,我便“看见”了你的过去与未来。

篇7:游余姚博物馆有感

余姚博物馆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泉山西麓,占地面积约5亩,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该馆的建成,为余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余姚博物馆是在“第一山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增建而成的。设计建造者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将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得布局错落有致,风格水乳交融。

余姚博物馆共设5个展厅,包括3个基本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3个基本展厅布置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上下七千年》,由序厅、陶瓷厅和青铜玉杂厅组成,陈列展出了自河姆渡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近300件,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余姚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其中,序厅主要是运用图表、模型、雕塑等手法对余姚历史文化作整体性、概括性反映。陈列有余姚清代双城沙盘模型、“四先贤”全身铜像、先贤手迹等。

刚走进博物馆大门,就看见像个水帘洞似的桥洞,上面挂着五个大字:“烟水万人家”,桥下有个老渔翁正悠闲地划着船,我们沿着这条“水路”走过去,看到了“三白和三毛”,我想:这是什么东西,三白和三毛我听都没听说过。我走近看了下面的详细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三白就是海盐、棉花和稻米,三毛则是当地生产的毛竹、毛笋和毛茶,旁边又有许多用石头做的人在晒盐时翻盐,做得栩栩如生。旁边摆放着很多农具,大都我没见过,有一架风车,爸爸告诉我是用来筛谷子的,上面的口子里倒进含有杂物的稻谷,经过里面风车的猛吹,那些杂物都被吹向杂物出口,而稻谷很重,没有被吹走,都漏进下面的米斗里了。在一楼,我们又看了一台台织布机,古代的衣服和不计其数的青瓷器。

上二楼的楼梯设计得十分巧妙,竟然设计成一座“通济桥”的模样,而且十分逼真,我真想夸夸这儿的设计师。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文房四宝,接着介绍的就是众所周知、闻名中外的四先贤,我真佩服他们!忽然,我们看见一座桥,桥上有许许多多造型逼真的舞龙舞狮演员,桥的两岸是一个古代的集贸市场,有铁匠铺、肉铺、戏台,路边摆放着很多商品,还不时地听到叫卖声,我看到黄澄澄的桔子,真想掏钱买一些。桥下停放着一条船,上面摆放着许多蔬菜水果、柴米油盐,原来这艘船是来运货的。

篇8:慢游博物馆用脚步丈量文化深度

博物馆旅游——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

博物馆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 形成一个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它属于非营利性文化机构, 负有人类生存及其环境见证物的收藏、保管、保护、科研、信息传播、展示、公民教育等神圣的公益性使命。人们通过博物馆, 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历史进行对话, 打破岁月的定义对某个文物或某段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它是一个民族乃至于全球的精神传承。它的存在实现了让过去的历史输送到现代人心中这种伟大的奇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追求这种博物馆文化。

旅游正是为历史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媒介。旅游不外乎两大类:人文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在人文景观游中, 博物馆占据着重要的一席。因为, 大部分的旅游者都希望在游山玩水之间能发思古之幽情, 了解地方文化, 体验异域风情, 进而加深对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博物馆的存在取决于人们传承文化的需要, 而旅游正是为这种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媒介, 任重而道远。

博物馆的核心是遗产, 是遗产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见证。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当然就是要把遗产文化精神展示、弘扬和传播出去。而对于旅游来说, 旅游者通过旅游就可以传播文化,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在经历了游山玩水之后, 写下了不少的游记。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 都是传世不朽的著作。这些著作流传至今, 起到了很好的文化精神传播的作用。如今, 人们生活条件好了, 出行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口头传播文化和以文字形式记载文化的人数不胜数。旅游可以传播文化, 如果加入博物馆旅游就能更好地传播文化。

因此, 可以把“博物馆旅游”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 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 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博物馆是重要旅游吸引物

博物馆的存在提升了城市的地位和价值, 它承载和展示了城市的文明。试想一个城市如果博物馆众多, 那这个城市绝对是一个重视文明的城市, 旅游者会很放心地选择这个城市作为自己旅游的目的地。在国外, 很多博物馆就是由于它的名气, 而成为了这个国家或城市的缩影, 进而成为了游客选择这个国家或城市旅游的原因。因为有了卢浮宫, 世界各地游客选择法国旅游;有了大英博物馆, 人们选择了英国旅游;有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人们选择了美国旅游;也因为有了故宫博物院, 世界人民选择了北京。

2008年, 部分博物馆相继对外免费开放后, 引来了博物馆参观热。各地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 不断创新展陈方式, 积极对接市场, 实现了从静态资源展示向更具有吸引力的动态资源的转化。拥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品位的博物馆, 正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曾侯乙编钟复制件的演奏一直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特色项目之一。从2007年开始, 湖北省博物馆将编钟乐团作为培育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大力开拓演出市场,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深度挖掘游客体验性项目。从应邀出访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 到参加建国35周年大典、香港回归庆典等演出;从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演出, 到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的常设演出项目……一组组清脆悠扬的编钟古乐演奏, 不仅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更是将“荆楚文化”发扬光大。

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市场化经营, 湖北省博物馆的游客数量稳步上升。自2007年以来, 湖北省博物馆共接待海内外观众超过400万人次, 年均观众量140万人次, 是之前年观众量的7~10倍。

如今, 类似湖北省博物馆这样以独特的文化特性集聚人气、吸引游客的博物馆已不在少数, 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博物馆旅游尽显魅力。

博物馆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一种旅游资源。如今, 它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的守望者”, 博物馆与旅游的联姻, 打开了博物馆的院门, 丰富了旅游资源, 依托博物馆的特性与功能开发博物馆旅游, 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提升和推动作用。

旅游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

博物馆几乎涵盖了各种文化形态, 如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 是含金量极高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如果没有旅游开发, 这些文化资源恐怕只能被束之高阁。

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 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 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亿年至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 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展馆之一。

虽然自贡恐龙博物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开放了, 但是门票收入无法满足日常运营需要, 每年要靠政府大量的财政支持。

而邻省云南的禄丰世界恐龙谷同样是恐龙博物馆, 且资源远没有自贡恐龙博物馆丰富, 但是却因为在2004年便开始招商引资, 用旅游发展促进资源保护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博物馆“叫好不叫座”的难题。

目前, 禄丰世界恐龙谷靠门票收入已经能够收支平衡, 并有望实现盈利。世界恐龙谷已经从原来的一个博物馆, 发展成了国家4A级景区, 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保护遗址, 还有以恐龙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乐园。

旅游开发也成为很多小型博物馆提升“人气”的方法之一。杭州市刀剪剑博物馆、扇子博物馆、伞博物馆等中小博物馆就是旅游发展的受益者, 原本分散的单体博物馆被旅行社设计成了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不仅为其带来了人气, 也带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旅游的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挖掘。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在馆内开设优雅茶艺馆, 包括自然标本学习室、文物鉴赏厅、歌舞文艺表演厅、茶艺讲座等多项服务功能, 将博物馆打造成社区文化休闲中心, 让观众在参观瓷器的同时啜茶品茗, 在欣赏中得到休闲享受。

此外, 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博物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 自2010年12月正式启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来, 中国航海博物馆进一步加强了服务设施配套, 规范博物馆内外引导标识系统, 设置咨询服务、纪念品经营、讲解导览等多项服务功能, 实现以观众为中心的全方位个性化旅游服务。

相关专家表示,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 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更有效的保护, 旅游业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动力。

博物馆旅游面临新机遇

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遗产旅游的兴起、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等都为博物馆旅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如何让更多的大众百姓走进博物馆, 实现博物馆与旅游的双赢, 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市场经济考验着博物馆搏击市场的魄力和创新的智慧。博物馆需要在社会责任和市场化运营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博物馆正常运作的两大块——行政、业务, 应该转变为三大块——行政、业务、经营, 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并能谋求长久的发展。

湖南博物馆将自己定位为综合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 并特别强调马王堆的重要地位, 将它定位为该馆的核心产品, 吸引了不少观众。2007年该馆的门票收入达到2811万, 为该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 湖南省博物馆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成立了两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下属公司, 如包括这些公司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007年湖南省博物馆的收入达到3740万元。

上海博物馆将自己定位为现代化大都市中的历史艺术博物馆, 青铜器的收藏形成自己的特色, 种类很多, 在全世界来说都很有影响力。他们非常珍惜并利用好手中的资源, 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 策划很多有影响力的展览和其他活动, 有效地发挥了它的社会价值, 也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上海博物馆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上海的文化品牌。

湖南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都属于近年来博物馆界公认的较为成功的个案。而现阶段我国博物馆的普遍情况是, 由于博物馆的展品大都是静态展示, 旅行社组织的博物馆旅游大多还停留在初级的游览观光阶段, 互动性活动较少, 体验活动不多, 也因此单纯的博物馆路线吸引力较弱, 难以调动普通游客的参与积极性。

的确, 博物馆内的遗产旅游展示类服务毕竟为公益属性, 进行非营利性经营。但餐饮、纪念品销售、休闲娱乐服务等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可以通过转让和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进行营利性经营, 既可以获得效益, 又丰富了博物馆旅游的内容。同时, 可在旅游开发方面整合博物馆资源, 不同特色的博物馆打破隶属关系, 分门别类设立博物馆参观专线, 并与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对接, 整体包装, 打造“博物馆专线参观品牌”。

博物馆还可以和旅游部门联手, 参与国家性、地域性的文化活动或文化节日。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活动, 如端午节、龙舟节、中秋节等, 每个城市对这些节日的庆祝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手法。博物馆和旅游部门联手参与这些活动, 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来活跃节日的气氛, 既能提高节日的品位, 又能给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广东省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 建设“首善之区”和旅游强市, 推进珠江游深度开发, 整合珠江游资源, 致力于把“珠江游”打造成广州城市发展和旅游市场的重要品牌。这当中, 广州市旅游局积极和珠江沿岸的博物馆合作, 设置了不同的线路主题, 其中文化史迹游线路就涉及到多家博物馆。

篇9:《游宁波居家博物馆有感》

宁波鄞州商场/郭淑文

夏末晴光潋滟的某一天,因着团建活动,我跟随着红星同事的脚步踏进了一间青砖黛瓦的老宅里,小桥流水、花草正浓。斑驳墙面旁边的高树上,间或漏出几声鸟鸣,一个老伯悠然坐在门口红木桌前,桌上摆着访客登记的本子,不需要门票,也没有冷冰冰的铁栏,登记即可入内。老伯笑盈盈得问着我们从何处来,身后藏着个胖乎乎水灵灵的娃娃,偷偷地看上我们一眼,又害羞得躲回老伯身后。同来的丁师傅兴致勃勃地跟我介绍,这就是宁波居家博物馆。博物馆是私人的,热爱家具的村民翁林芳自筹资金,花费30余年收集各类居家物品,历时4年选址建立,耗尽积蓄,身负外债,也甘之如饴。3万余件年代久远的家居用品,分门别类得被安置在老宅内,大同堂、退思院、品鉴轩、真隐堂、千金阁、红妆厅,一间间宅院错落有致围拥着,这些从全国各地搬来的古民居,有着自己的岁月痕迹,与各具特色与故事的旧时家居相得益彰,静静等待有缘人欣赏它的故事与传奇。

从照壁转出,芳草依依,小桥流水的胜景映入眼帘,衬得博物馆更加诗情画意。一方池塘上横贯着两座旧时的小桥,一为“戌溪桥”,一为“幻浦桥”。池塘名叫“悦沁塘”,所有的建筑都围绕着这一方小塘,自成格局。正对大门的是真隐堂,是清代的建筑,为纪念北宋学者杨适而取名。杨适是北宋庆历年间鄞县县令王安石为创设鄞县县学而聘请的先生。而真隐堂则被布置成了旧时的私塾和书房,书桌、书橱、多宝格等等旧时家居形成了厚重的书香气息,仿佛仍能听见好学的孩子们摇头晃脑背诵着三字经。印象最深刻的是“雕床馆”,一个小小的庭院,几棵翠竹泄露出一抹翠色。恰如其名,雕床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古时木床,各种高档木材被精雕细刻,有着复杂的雕饰与图案:比如麒麟送子,福星高照,于细枝末节的精致处透露出古人对于生活与未来的美好期许。我想要转身表达自己的感慨时,旁边的同事竟然都已被各色家居吸引着四散,可能这样的岁月静好不想要被打扰,我默默收藏着感动的情绪后走进了旁边的一处院落。院落里端然伫立着一座戏台,顺着斑驳的墙面寻找到通往二楼戏台的楼梯,楼梯的吱呀声让人恍然以为登上台面便可以看到绚丽舞动的彩袖及纷繁锦绣的面容在吟唱,息壤的看客在叫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下了台才发现戏台旁边搭着一处修理台,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伯在默默敲打修理着一个凳子的凳脚,旁边围绕着制作家具后刨下的木花屑。老伯俯身,仔细的看着自己修补的地方,慢慢做着调整,神情里的认真让人不忍打扰。

上一篇:RMVB中招 查杀媒体文件病毒下一篇: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