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主要网络行为进行考察,分析其道德失范行为成因,并探究防范其网络行为失范发生的对策。【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行为道德失范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3G手机等上网终端的日益普及,人们生活越来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1:

临界点教育在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摘要】临界点一般用来描述的是物理现象,通常指物体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前,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从教育的层面对该物理名词进行解释,就是学生从原有的学习状态和基础提升到更高的高度的过程中,关键要克服的困难。本文通过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德育教育为主要探讨方向,来对临界点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探讨,以实现高职高专德育教育模式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临界点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 德育教育 意义 实现途径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全国各个高校、院系的教育模式改革顺利展开,而高职高专作为实现全面教育体制转型的重要环节,更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浪潮。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通过不断探索,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定位,提高了学生在技能掌握和运用方面的能力,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培养理念的认知不足、学校和企业不能很好对接、教师队伍的带领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等。临界点教育概念的普及和融入,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实现全方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临界点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性意义

(一)从心理层面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和热情。灌输临界点教育的概念,让他们对自身的条件和未来的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能够帮助他们对现阶段所要付出的努力有一个更好的规划,从而产生更好的行动力,在日常生活中沿着既定规划来付出努力,可以让学生在脚踏实地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心理上起到激励的作用[1]。此外,在跨越临界点之后,学生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因此获得更大的提升。纵观古今,成功之士都散发着因为自信产生的魅力,自信可以激励学生在成功之路上对自身优点的探索和发现,在发扬优点,创造自我价值,肯定自我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人生之路上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

职业生涯的规划是每个学生在学生时期必不可少的课程,在高职高专的德育教育中,进行临界点教育,首先可以摆正学生在心理上的落差。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起本科学生,在学历的问题上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也深受企业的喜爱[2]。

其次,临界点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意识到并且思考职业教育规划的重要性问题。高职高专的学生是技能型人才,决定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和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尤其重要,尽早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面临向工作人士的身份变化的临界点时,制定不同时间段内的奋斗目标,以便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当然也可以一边进行职业规划一边寻找工作机会,在寻找工作机会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理想职业,但是在行业转变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人脉和经验无法转移,时间利用的效率也比较低,因此,普及临界点教育可以让职业目标更明确,从而工作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临界点教育的实现手段和途径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了解,发现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不自信,很多学生选择高职高专院校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在认知上觉得和本科的学生差距较大;另外由于学生在高中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没有培养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对开设课程的适应性不足,探索兴趣也比较低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3]。因此,如果可以帮助高职高专的学生建立起对自身所背负的学习责任的正确认识,就能够对学生跨越临界点,达到更高的学习高度起到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二)明确学生应该实现的道德目标

临界点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普及和实现不应该只依靠教师的力量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制定符合教育规范的道德目标,有利于给学生的行为提供一个标准,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具体应该的道德标准参考如下:

1.要对利益关系进行正确的把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也难免会发生利益冲突。在校园生活中,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要对各方面的利益有一个全方位的考虑,在不侵犯其他人的正常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也一样,获奖证明、各项加分和奖学金的获取都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对利益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減少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摩擦[4]。

2.要坚持自己的,并且尊重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选择,有些人会为了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让自己获得长久提升的学习时间;有些人专注于学习,不善于参与各项社交活动。要学会用宽容的目光看待差异,在坚持自己的同时也尊重他人。

3.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规划。人生的各个阶段,目标和理想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要想实现人生目标,具体的行动规划也必不可少。因此,在明确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辅之以具体的行动规划,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提升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要具备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任何一件事的完成都不是水到渠成的,这中间都要经历一些艰辛和困难,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韧劲,在恶劣的条件下也时刻铭记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从半途而废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才能摆脱挫折和打击,成为自己生活中真正的掌控者,完成自己的梦想。

三、结语

普及临界点教育,能够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仅对于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警醒作用,还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临界点教育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理论上的支撑,还需要我们更多地进行实践,在发现理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改正和革新,实现临界点教育和教育体制更好的融合,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方面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文.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德育教育途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6):97-98.

[2]蔡前锋.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81-85.

[3]贾宇辉.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67-70.

[4]张羽平.改进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J].好家长,2017(33):216-216.

作者:王博

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浅析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成因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主要网络行为进行考察,分析其道德失范行为成因,并探究防范其网络行为失范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 网络行为 道德失范 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3G手机等上网终端的日益普及,人们生活越来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随意性、匿名性,一些辨别能力低、自控力差、道德素质不高的高职高专学生成为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高度重视,将对学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痴迷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部分自控能力差的高职高专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并且将自己同游戏中的角色进行置换,在虚拟世界中宣泄情绪,获得现实生活中渴望的体验。其后果就是荒废了学业。

(二)宣泄情绪失当

由于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怀好意的鼓动,一旦对一些现象心存不满,便在虚拟世界发表不文明言论,以宣泄情绪,往往态度恶劣,甚至侮辱他人人格。而在一些 BBS 中,网络失范的贴子比比皆是,网络暴民横行,这也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浏览并传播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其中存在着不少有害信息,这些有害信息的传播,对道德观念不强且好奇心很强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对于互联网的应用,西方国家具有着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在互联网应用上的优势,大肆向我国宣扬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政治观点。

(四)网络欺诈行为

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匿名登录比较普遍,这为网络欺诈提供了可能。有些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发布虚假消息进行网络欺诈;更有甚者为了排解寂寞,开展扭曲和不负责任的网恋;有的高职高专学生出于自身扭曲的心理,为了达到玷污他人名誉的目的,在虚拟社会中散布谣言,通过电子信箱、BBS 等发送或发布具有人身攻击的信息。我国高校中曾经出现过把他人照片处理成色情图片在网上传播,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诽谤教授征求性伴侣的恶性事件。

(五)网络黑客和病毒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高速普及,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高职高专院校是网络信息犯罪高发区。高职高专学生网络信息犯罪主要有黑客侵入计算机网站盗取资料,盗取电子邮件地址,窃取隐私。

二、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

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考察,我们认为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行为中的主体性缺位

所谓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的“主体性缺位”,即指高职高专学生作为网络行为的活动主体,在其网络行为中,未能充分有效的将自身主体地位凸显和张扬出来,网络规范和法制意识淡薄,对自身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调适,从而在应承担自身社会责任时行动不力。具体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网络行为活动中呈现出的“主体性缺位”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主体身份遮蔽。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初涉网络生活的人都可以从网络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恰恰在于人们实现了网络行为活动中真实身份的虚拟。他们隐身于虚拟的电子空间,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了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即出现了现今广泛存在的网络失范行为。

其次是自我约束的放松。互联网络的去中心化的特殊结构方式,虚拟化存在的外显形态,网络行为活动主体的匿名性展开,或许还受到某种对于现实约束力量的刻意背叛等,此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容易使人们的网络行为失去理性的自我约束和有效调适。同样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一旦进入电子网络空间,进入网络社会以后,就极有可能放松对自己行为的克己内省和严格约束。这种自律的放松,会使相关个体表现出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的偏离,即网络行为失范。而对于高职高专这样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群体,他们相应的认识水平、心智成熟度和行为自控能力等受到更大的限制,因此他们很可能会比其他群体偏离的更远,表现出了更为严重的网络行为失范。

最后是社会责任的消解。对于社会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来说,规范与秩序是必备的要素和条件。互联网络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行动的平台,这是对以往人类社会交往方式的革命与颠覆。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而认为,网络空间里的自由有了绝对的意义。种种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与他们本身放松甚至是放弃自身的责任担当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对于绝对自由的行使,必定会对他人的自由构成伤害和侵犯,必然带来他本人之外其他人的不自由。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无视道德规范的网络社会,还能留存多少真正的自由。这应当是我们对网络行为自由的前提性理解。

(二)网络环境的失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实生活空间也被拓展到了网络空间,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更为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们只要轻轻的敲击键盘,就可以和身处地球任何一处同样在敲击着键盘的人取得联系。在此背景下,公共生活的空间也得到拓展,聊天室、贴吧、论坛等场所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广场”“会议室”,人们在这些网络空间交流思想和感情,丰富工作和学习之余的生活。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的同时,我们的秩序保障条件并未及时的跟进到网络空间,如此一来,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会由于缺乏道德制约而呈现失范状态。

(三)高校德育不到位

高职高专学生在网络行为上的失范表现,与相关院校对学生关于网络道德的教育缺失有着莫大的关系。高职高专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大多数学生本身就存在诸多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伴随他们到了高职高专院校之后,随着他们自由时间的增加而得到了扩大。而这些不良习惯在网络行为失范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给相关院校在此方面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在网络行为的道德教育工作做得并不好,甚至是放羊式的管理方式,这样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状况更加泛滥。

三、引导高职高专学生网络道德正确取向的方法路径

(一)培养学生网络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人格

为避免网络行为中因为主体身份的隐蔽性所导致的自我约束的弱化和社会责任的消解,我们必须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提升其道德人格。在现阶段,正是网络行为中主体性的缺位,以及人们活动空间向网络世界扩展过程中道德规制的空白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网络行为失范。因此,通过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人格的提升,使其对道德自律性得到加强,学生在从传统生活空间扩展到网络空间的过渡时期,就可以健康的度过道德规制的“空白期”。

(二)强化学校网络监管,注重舆论导向

制度和管理是有效防范和控制不规范上网行为的有效手段。学校要完善大学生网络信息监测制度。第一,采取切实措施对逃课上网吧和通宵上网的学生进行有效监管,加强对大学生公寓个人电脑和网络的管理,如采取限电、限拉网线等措施,防止其无节制上网,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第二,对于学校公共场所网络,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道德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为创建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起到过滤器、净化器的作用。第三,针对性别、年级和专业类别导致的差异,有侧重点地进行管理和检查。

当然,在学校对网络监管进行强化的同时,仍然需要注意舆论导向,让广大学生在合适的时间上网做合适的事情。

(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重视文化引领

首先,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过程中应自我遵守一定的网络规范。这种网络规范需要大学生有自我认同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力不仅是公认的社会力量,而且也是价值观念的产物。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

其次,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更为全面地认识世界;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缺乏足够的辨别力与抵御力,很容易沉溺其中,对自身良好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责任感的养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网络价值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个人的言行具有自我约束力,有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网络行为的能力。

最后,加强高职高专学生自律意识教育。网络带给大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冲击,使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存在的弊端就是高校道德教育的他律性与学生自律意识存在着相互矛盾。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在于要加强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自律心理机制,从而建立起学生自我独立的道德意识规范。总之,通过对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网络责任教育和学生自律意识教育,达到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从而引领健康规范的网络文化,一改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莹莹. 对90后高职学生的管理探析. 教职探索与研究,2011(3).

[2]刘运山.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与对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1(9).

[3]李一. 主体性缺位与建构-解析和应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

[4]刘杰文. 论信息化时代公民网络道德素质的培养. 法制与社会,2011.

[5]张素姗,李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网络行为调查研究.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6]白雪燕,魏寒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

作者:张有闻 尧必文 付小清

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摘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根据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信息素养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素养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其高等教育的特征也要求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智能型的高级技术人才,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技术工人。这种智能型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除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

首先,信息素养是知识经济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迫切需求。信息社会中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利用。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形态全面变革和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素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知识经济需要的知识技能型劳动者,应具有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其次,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学生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定义为现代文盲。所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的“通行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终身的。高职学生要掌握学习化社会的学习方法,不断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成为不被社会淘汰的新型人才。

再次,加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代社会,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较高的信息能力,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实现主动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能够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先天素质自由地发展。

作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积极探索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信息意识有待增强。高职学生入学后只是注重如何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而对信息素养方面的知识不太关注。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看电影、网络购物等活动。学生很少利用上网时间及时了解相关学习信息,通过下载学习资料、进入网络学习来积累知识。学生不具备信息捕捉、分析、判断、吸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有待改进。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停留在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上网浏览方法,对于各种文献检索工具使用等并没有讲述。据调查,只有一小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选修或必修课程。同时,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少高职院校教师不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第三,軟、硬件配套设施有待加强。大多数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上逐步实现了教学手段多样化和教学过程个体化,如多媒体教学、电子作业、网上考试等。但是,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软、硬件配套设施不能跟上信息化需求。如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数量有限,校园网络速度受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资源建设不够,学生在网上不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条件。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转变观念

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都需要转变观念,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管理部门提高认识 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各方面并没有将信息素养当作学生的关键能力。学校需要大力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信息意识,把信息素养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志,让学生自觉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教师变换角色 以往的教育强调教师授业、解惑的作用。在信息时代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及学生间的协作;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学生寻找获得帮助的途径;是一个帮助者,帮助学生正确寻找、使用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最重要的是一个评价督促者,通过考核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学生转变意识 信息时代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角色转变的新要求。传统的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信息技术支持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信息时代的学习追求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它具有建构的、交流的、阐释的、协作的和反思的特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与就业。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校有义务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二)创造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离不开信息化环境的创造。在信息化环境里,高职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电脑终端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电子邮件发送、下载软件、网络学习、获取有用信息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选择。要创造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重视硬件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很多是来自较贫困的家庭,自己没有能力购买电脑,只有去学校对学生开放的公共机房上网学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方便,重视多媒体环境建设,如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尤其须保证计算机媒体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学习与使用。

网络保障要做到位 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离不开网络。学校要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加高效和安全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只要网络系统具有较理想的带宽,学生和教师就能够在网络和资源库中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传递呈现方式的限制,通过多种设备,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的课程相关信息,实现随意的信息传送、接收、共享、组织和储存。

学校要加强软件资源建设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方便学生上网查找。如教学案例、课件开发实例与教程、精品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音像资源。学校要向学生展现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目前,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有BlackBoard、WebCT、Claroline(课廊)、moodle(魔灯学)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平台,方便师生之间交流互动。

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高职院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也是典型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图书馆需提供丰富的期刊、优秀毕业论文及电子书籍,使得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浏览和下载。

(三)课程培养

开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定的信息基础理论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应为入学的每位新生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图书分类知识、如何使用Web 浏览器和检索引擎工具等。高职教育不同高中教育,更多的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资源。首先,可以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对信息的获取、检索、分析、处理、整合、组织、开发、利用的能力。其次,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除了讲授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职学生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立体学习观、开放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因此,要真正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在网络环境下,除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最好的形式就是网络教学,可以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咨询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平台进行网络解答,然后再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交互式学习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互动,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贯穿于学科课程教学的始终。(2)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门课程之中,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到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信息素養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技术、人文三个要素,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教育管理中。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气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这种信息素养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能有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创造性地处理加工信息和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重视数学课程 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能够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能够养成冷静、客观、公正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开设此类课程,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道德教育

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对信息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习并遵守与信息文化相关的法规,杜绝计算机犯罪,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诱惑。要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促使学生遵循一定的信息理论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活动,包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对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祎晟.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2]许运华,张洪星.探析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535).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敬贤.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5]莫铄.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6]王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杨在良)

作者:王方

上一篇: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