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质押法律探讨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票据市场潜力巨大且分散,建立统一的政府信用的全省地方票据结算中心既是一种方向,也具有现实可能性。本文重点从市场竞争、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及风险控制等几方面探讨建立四川省票据结算中心的可能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票据质押法律探讨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票据质押法律探讨管理论文 篇1:

“押箱支票”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行业内所称的“押箱支票”是指提取集装箱之前向船公司提供作为“抵押”的支票,以作为可能发生的污箱、坏箱或超期使用集装箱的担保。实践中,押箱支票一般为空白支票。押箱支票属于押金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法律性质应为票据权利质押,是担保合同义务人履行合同义务的一种手段。厘清空白押箱支票的法律性质以及提箱人与船公司之间就押箱支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航运实务以及海事司法都有重要意义。

〖案情〗

原告:上海韩进货运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锦睿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原告受涉案集装箱的所有人韩进海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韩进海运)的授权,对集装箱进行管理,并以自己的名义收取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等费用。2012年7月,被告持涉案货物的正本提单,向实际承运人韩进海运的代理人上海星瀚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瀚船务)换取提货单,提取了涉案货物,同时向星瀚船务提交金额和日期均为空白的支票一张。星瀚船务向被告出具押箱收据,上面写明“应韩进海运及胜利航运船公司的要求,收货人在我司进口部换取提货单时,要抵押一张支票,支票收款人为上海韩进货运有限公司,日期和金额均为空白”。2012年12月,原告收回涉案集装箱。2013年1月,原告根据自己网站上公布的滞箱费计算费率表,计算出滞箱费以及运输费共计87 817元,遂在被告提供的支票上自行填写了上述金额,向银行要求兑现,但因该支票有支付密码而被退票。

原告诉称,被告逾期还箱,产生滞箱费以及运输费共计87 817元。被告对此并未表示异议,并向原告提供了金额及日期均为空白的支票一张。但因被告并未告知该支票有支付密码,原告向银行请求兑现时遭致退票。原告有权直接行使票据追索权,要求被告支付原告支票票面金额87 817元,即滞箱费和运输费。

被告辩称,对于被告逾期还箱的事实并无异议。应船公司代理人星瀚船务的要求,被告提供了一张押箱支票,否则不能提箱。该支票为空白支票,仅仅是被告就后续可能产生的超期使用费等费用而做的担保,被告并未授权原告直接兑现该支票。被告认可应支付相应滞箱费以及运输费,但对于原告主张的滞箱费费率计算标准不予认可,仅同意支付原告滞箱费2万元。

〖裁判〗

上海海事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收货人超期使用集装箱而引发的纠纷。依据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收货人负有及时提货和提货后及时归还空箱的义务,以便承运人安排其他航次的运输。原告受韩进海运的授权,对集装箱进行管理,并以自己的名义收取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等费用,故原告有权在本案中提出超期使用费等费用主张。被告虽非实际收货人,但其持有涉案货物的正本提单,并换取提货单,实际提取了涉案货物及集装箱,并以自己的名义出具支票一张作为“抵押”,对于应支付集装箱超期使用费以及运输费也无异议,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涉案集装箱的超期使用费以及运输费,并无不当。被告应实际承运人的船务代理人的要求,出具一张金额和日期均为空白的支票。双方就被告逾期还箱的事实并无异议,主要争议焦点在于被告出具的空白支票的法律性质。原告主张其可以直接持该支票向银行兑现,当遭遇银行退票后已经依法取得向出票人的追索权,故主张由被告支付该支票款项。被告则认为原告无权直接持该支票进行兑现。法院认为,根据被告提交的押箱收据中的约定条款,该支票系为了保证被告支付可能发生的相应费用,根据海上货物运输实务,由被告向原告提供的押箱支票。被告提交押箱支票行为的性质应为质押。被告提供的支票既无出票日期,也无金额,并且有支付密码。根据被告提交的押箱收据,约定“凡空头支票或需密码方能开票均不可做抵押”,可知被告提供的质押支票不符合约定。原、被告可以在事后通过协商的方式对于该支票的金额等内容进行补记,也可以协商由被告告知支付密码的形式,使该支票符合质押的要求。但双方并未就此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原告在被告未及时履行债务时,可以与被告协商,也可通过诉讼等形式主张行使质押权,但原告在未与被告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即自行填写金额、出票日期向银行兑现,既无合同约定授权,也缺乏法律依据。在此情况下遭致银行退票,自然也无法以支票追索权为由,直接行使票据权利。但被告超期使用集装箱等事实客观存在,原告可以基于集装箱超期使用费以及运输费,向被告主张权利。据此,判决被告应向原告支付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运输费人民币20 265元。

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诉。该案判决现已生效。

〖评析〗

根据海上货物运输实务,向船公司提取进口重箱之前通常须“押箱”。因集装箱被提取后可能发生污损或超期使用等情况,船公司为避免自身损失,要求提箱人提箱之前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或提供一张已完成签章,其他为空白的支票。以支票押箱既不实际占用提箱人的现金流,又可提供浮动金额的担保,实务中较多被采用。多数船公司在收取支票之时,会要求提箱人书面确认,保证对于因集装箱而产生的超期使用费等费用,以所提供的支票来进行支付。当船公司因集装箱相关费用催收不着时,一般会根据自行计算出的金额,在空白支票上补记金额后兑现。因押箱支票问题发生争议引起诉讼的,一般以基础的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为由进行诉讼。本案较为特殊,原告在被退票后以票据追索权提起诉讼,主张直接按照票面金额向出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因此,本文将围绕因押箱支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探讨。

一、空白票据及其补记权

探究空白押箱支票的法律性质以及权利义务问题,首先须对空白支票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空白支票的空白补记权有一定了解。

(一)空白票据的概念

空白票据在英美法上被称为“未完成票据”(Incomplete Instrument),系指票据行为人预行签名于票据之格式纸上,而将票据上应记载事项之全部或部分,授权于他人补充完成之未完成票据。【1】空白票据是基于票据实务的需要而产生的。票据为要式证券,出票时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的票据本应无效,但实践中当票据上部分绝对应记载事项一时难以确定,或不想即时确定的,这种情况下就会签发空白票据。我国《票据法》也规定了票据的金额以及收款人可由出票人授权进行补记。

(二)空白票据补记权及其认定标准

空白票据补记权,也称补充权,是空白票据签章人授予补充权人(一般为持票人)享有补记票据空白事项的权利。一般认为,空白票据的补记权基于出票人的授权而产生。但持票人是否享有出票人授予的补记权,即补记权的认定标准问题,立法并无明确规定,理论界也颇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为“明示授权说”,认为应以出票人是否在票据上明确记载授权的意思表示或有无书面授权协议来判定补记权是否成立;其二为“默示授权说”,认为票据预留空白本身即具有授权的外观,是一种默示的授权,仅票据空白本身即可认定存在授权;其三为“折中说”,主张应就个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补记授权。【2】笔者倾向于认可“默示授权说”,即出具空白支票本身,意味着授予持票人以补记的权利。该说有利于发挥票据的流通作用,保护持票人利益,与票据本身的价值取向相契合。

(三)空白票据补记权行使的依据与滥用

空白票据的补记权来源于出票人的授权,主要为对收款人和金额进行补记的授权。收款人空白的,应根据出票人的交付行为,推定接受票据交付的一方为补充权人,也是票据的收款人。而对于金额的空白,并不意味着授权补记人在支票上填写任意金额,而应当以出票人与收款人的独立约定为授权的依据。如在本案中,空白的金额应以实际发生的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运输费的合理金额为依据,未取得出票人明示授权,超出这一金额而进行补记的,构成空白票据补记权的滥用。

二、押箱支票的法律性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是一种支付手段,但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支票等有价证券也可作为权利质押的质物。押箱支票从法律角度看,实为一种质押担保的特殊形式。

(一)押箱支票是押金的特殊形式

押金是民间交易过程中的习惯方式,我国法律既未明确承认也不禁止这种担保方式。押金是金钱质的一种,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一定数额的金钱移交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可以从押金优先受偿,如债务人依约履行,则其所交押金可以抵作价款或收回。押箱主要有现金押箱和支票押箱。押箱支票是押金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与传统押金区别在于,其金额具有浮动性的特点,不占用现金流、债权人以其优先受偿须通过补记金额后至银行兑现来实现。

(二)押箱支票的法律性质为票据质押

一般认为,权利质押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或第三人以转移权利凭证的占有或登记的方式供作担保的担保方式。以汇票、支票、本票为质物的票据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主要组成部分。【3】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在标的、设定方式、行使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其中在质权的行使方式上,动产质权主要是协议折价、拍卖或变卖质物并以价金优先受偿,而实行权利质权,除上述方式外,质权人还可以取代出质人的地位,直接向入质权利的义务人请求给付。

押箱支票,从其设立目的上看,在于担保今后可能发生的与集装箱有关的债务的履行;从设质的标的上看,质物为具有财产价值的票据;从设立方式上看,以转移对支票的占有为表现形式;从质权的行使方式上看,为双方协商由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由债权人直接行使票据权利以抵偿债务。综上,押箱支票完全符合票据质押的法律特性。

(三)押箱支票的自身特点

与普通的票据质押相比,押箱支票也有其自身特点:

1.所押支票为空白支票。我国《票据法》仅规定对于金额以及收款人空白的,可以进行补记。而实践中则有大量仅有出票人签章,其他记载事项均为空白的支票,押箱支票往往就是这类支票。船公司由于业务量大,持有大量空白支票,而因为银行不受理空白支票挂失,一旦遗失将造成严重后果。

2.质物价值无法确定。由于支票金额为空白,质物的价值自始无法确定。理论上船公司可以填写任意金额兑现支票,即出质人以账户内所有资金作为担保。加之部分船公司要求提箱人出具企业基本账户支票,可以说提箱企业的主要资金置于船公司控制之下。

3.体现船公司的强势地位。提箱企业并非自愿与船公司建立票据质押关系,而是基于船公司的垄断地位,非如此则不能提取集装箱。押箱支票体现了船公司与提箱企业之间不对等的关系,无论在设置质权还是质权实现过程中,都体现出船公司的主导和强势地位。

三、押箱支票的质权实现方式

票据设质后,如出质人届期未能履行债务,则质权人可依其所享有的票据质权,通过行使票据权利来满足自己的债权利益,具体表现为直接要求付款人按照票面金额付款,并不限于主债权金额,且无须获得出质人的同意,将兑现款项用于实现债权,并将剩余款项退还出质人。【4】就押箱支票而言,由于金额一项为空白,其实现方式有其特殊性。船公司在行使质权之前首先须补记支票的金额,而该金额原则上需要船公司与以支票押箱的企业协商方能确定。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船公司根据自己确定的收费或者赔偿标准,确定金额后直接在支票上补给金额后兑现该支票。因对补记金额的合理性存在不同理解,容易引发纠纷。

当船公司未成功兑现支票时,根据票据法上的追索权,可转而向票据债务人追索,在押箱支票法律关系中,就是向提供押箱支票者进行追索。此时押箱支票提供者可以船公司滥用空白支票补记权为由而进行抗辩,主张船公司补记的金额超出授权的合理范围,要求法院确定合理的集装箱超期使用费金额。因此本案实质上审理的还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的纠纷。原告主张以自行补记的支票金额来行使追索权,是对票据无因性的夸大理解。票据确为无因证券,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不因票据的基础关系无效或不成立而受影响。但在接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票据债务人仍可基于原因关系而主张抗辩。【5】在原、被告之间,船公司对支票金额的补记仍应以双方的基础法律关系为依据,原告未与被告协商的情况下自行在空白支票上填写的金额,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作者:张健

票据质押法律探讨管理论文 篇2:

四川省建立统一的票据结算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票据市场潜力巨大且分散,建立统一的政府信用的全省地方票据结算中心既是一种方向,也具有现实可能性。本文重点从市场竞争、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及风险控制等几方面探讨建立四川省票据结算中心的可能性。

关键词:四川统一票据结算可能性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广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扩大银行承兑汇票据业务规模,鼓励银行机构跨省区拓展票据业务,扩大成都票据市场的辐射能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票据市场中心”。由此可见,成立四川统一的票据服务中心乃政策方向和大势所趋。

一、市场潜力及竞争分析

(一)市场潜力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1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5.1万亿元,同比增长23.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18.7%。2011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25.0万亿元,同比下降3.8%;期末贴现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金融机构累计签发商业承兑汇票62.1亿元,同比增长2.4倍;累计办理贴现724.8亿元,同比增长2.5倍。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369.6亿元,同比增长35%;累计办理贴现5547亿元,同比减少9%。从整体来看,整个票据市场规模巨大,并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二)市场现状分析

票据市场的发展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潜藏着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与问题,亟须加强监管。其主要问题如下:

1.政策和监管缺失。目前现有票据法律法规难以适合市场需求,市场不规范操作普遍存在,市场管理和自律组织缺失。

2.市场分割。缺乏集中统一的登记、托管、交易平台,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效率低下。

3.交易品种单一,市场参与者较少,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目前市场主要还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从交易主体来看,市场参与者主要还是各商业银行,导致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4.缺乏合理公认的交易价格。缺乏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统一的票据报价平台,形成合理公认的交易价格。

5.交易机制落后。当前还是采用实物交割柜台交易人工操作模式,交易信息的不集中、不透明,交易范围有限,缺乏统一控制风险手段,为一些不法分子违法票据行为创造了机会。

6.票据经营机构缺乏多元化,缺失具有国家信用性质的专业票据中介机构。当前票据市场参与者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专业票据中介机构亟待加强;同時,由于目前票据市场处于分割状态,票据的跨行、跨地域流转成本高,效率低,由此,产生了一些非法的票据中介机构,代为办理票据的贴现、转贴现业务,但是由于其自身资质有限,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重大票据案件时有发生,因此,一个国家认可的专业票据中介机构代为委托办理票据业务显得尤为必要。

7.缺乏信息技术安全保障。缺乏专业、高效、安全的电子交易平台,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证,远程交易成本提高。

(三)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国内票据市场较为混乱,各种非法票据中介机构充斥市场,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尚无一个国家和政府信用认可的专业票据中介机构提供票据流转服务,四川成立统一的票据服务中心借助其政策优势可以快速抢占市场,形成西部乃至全国性的规模效益。

二、票据中心的的功能与定位

票据中心是独立于监管部门、票据交易双方与交易中介机构的专业第四方服务平台,是带有国家信用性质的权威机构,力争打造成为西部票据信息中心、西部票据服务中心和西部票据检测中心。中心主要功能如下:

(一)公共服务功能方面

票据中心信息系统接入人民银行、银监局、税务部门、法院、商业银行及企业的票据信息管理系统,对票据的票面信息、流转信息、贸易背景信息及法律信息采集,汇聚成信息库,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按要求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为监管部门或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二)市场服务功能方面

票据中心将通过建立“票据池”模式,为广大票据市场参与者提供一系列有偿服务,票据中心将按照票据市场参与者的委托,代办鉴真查询、登记保管、贴现、转贴现、质押融资、托收管理等一揽子服务。

1、代理审查、保管

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保管机构进行合作,票据中心将接受会员委托,为会员提供票面鉴真、真实贸易背景审查和票据的集中存管服务。

2、代理贴现、转贴现、质押融资

票据中心将接受会员委托,对会员入池的票据通过以下四种模式实现票据资产的规范转让:

(1)未贴现票据的贴现:针对“票据池”中的未贴现票据资产,寻找贴现银行,完成转让;

(2)未贴现票据收益权质押融资:针对“票据池”中的未贴现票据资产,寻找合格投资者,通过收益权质押方式,完成转让;

(3)已贴现票据的转贴现:针对“票据池”中的已贴现票据资产,寻找转贴现银行,完成转让;

(4)已贴现票据收益权质押融资:针对“票据池”中的已贴现票据资产,寻找合格投资者,通过收益权质押方式,完成转让;同时,票据中心设立专用结算账户,所有票据委托代理过程中的价款全部通过该账户进行集中结算,充分保障资金安全。

3、代理托收

票据中心将根据会员要求,对池内到期票据统一集中托收,使得会员专注主业经营。

三、盈利模式及经营策略

(一)盈利模式

中心收入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一、信息查询服务收入;二、分佣收入;三、委托代理服务收入;四、其他增值服务收入。

(二)经营策略

票据中心未来发展将采取“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策略,以政策支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功能和市场服务功能的有效结合,成为西部票据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稳步推进基本原则,票据中心总体思路如下:

1.通过政策引导,将票据中心系统连接人民银行、税务部门、法院、各大商业银行等相关部门采集票据信息;同时市场驱动,针对性营销将省内外票据市场的众多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信托、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众多的票据公司等中介机构及企业发展成为中心会员。

2.先期以纸质票据信息采集为主,不断创新品种,吸引更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完善制度,满足市场需求,大力推动电子票据交易,最终实现票据无纸化交易。

3.稳步推进,分步实施,按照“以成都为总中心、核心城市以点带面”的操作思路,分层次推进四川统一票据中心建设。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覆盖整个四川省的票据信息网络;其次,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重要的票据集散地的核心城市建设分中心,如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深圳、环渤海的北京、中部武汉等,通过区域联动,利用信息系统,配备专业配送人员,进行票据信息集中管理,打破票据市场地域割裂,形成全国范围内重要的票据统一信息平台。与此同时,在人民银行直接领导下,成为票据电子化试点,推动票据电子化进程;最后,再利用3年时间,通过核心城市以点带面,将交易扩充到全国,成为全国性的票据中心,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的登记、托管、交易、结算、兑付中心。同时,大力进行票据品种创新,吸引更广泛的票据参与者,促进中国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四、建设和推进路径

1.信息汇集查询:主要采用以下措施实现票据信息的汇集,把票据中心打造成为票据的信息中心——(1)连通人民银行、税务部门、法院、商业银行及企业的票据信息管理系统,对票据的票面信息、流转信息、贸易背景信息及法律信息采集;(2)连入各银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政策性驱动将行内所有票据信息传入票据中心信息系统,从源头上完成对票据信息的采集;(3)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完备的票据信息管理系统,广泛宣传,吸引票据市场最广泛的参与者使用,豐富信息来源;(4)大力发展会员,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发展省内外的各银行类金融机构、信托、财务公司、票据经纪公司、票据公司以及各类企业等票据市场参与者为票据中心会员,为会员提供票据查询全方位服务。

2.票据委托代理:票据中心将通过建设“票据池”模式,统一对接受会员委托的票据进行集中管理。初期,将委托国有大型银行代为鉴真、保管,后期时机成熟,票据中心将按照国家金融安全标准自己建设票据存管库,对接信息系统,对入库票据集中管理。针对票据流转,对于川内及周边省市的票据流转,票据中心将以成都为中心派遣专门内部员工与企业或银行相关经办人员一起负责整个票据的运输、流转;对于其他地区的票据流转,票据中心将通过在核心地区建设分中心,以点带面,并在各个分中心也建设“票据池”的模式,实现票据集中存管,同时在当地招聘员工与企业或银行相关经办人员一起负责整个票据的运输、流转。

为保证资金安全,票据中心采用资金第三方存管、统一结算制度。票据中心在各结算银行开设专用结算账户,用于清算委托代理票据行为产生的相关款项。在现行操作模式中,贴现与转贴现业务由于尚无类似于票据中心此类第三方平台参与,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一般将资金直接划转给企业或者银行机构,并且需要企业与银行在当地银行机构开户,因此人为割裂票据市场,造成交易效率低下,票据中心资金结算和委托办理票据的功能可解决这一问题。

五、风险因素及控制

(一)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对于票据制度的调整及对票据中心业务监管政策的变动等对票据中心业务造成的影响。

2.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为犯罪或违规经营留下漏洞或机会导致中心蒙受损失的风险。

3.竞争风险

所谓竞争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票据中心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机制下,竞争的基本动机和目标是实现预期收入最大化。但是,竞争本身也会使竞争者面临不能实现其预期利益目标的危险,甚至在经济利益上受到损失。这种实际实现的利益与预期利益目标发生背离的可能性,就是竞争者面对的风险。对于票据中心而言,受到类似于上海普兰投资有限公司等民间票据中介竞争,同时也受到中国票据网、金融一网等等网络融资服务公司的竞争。

4.法律风险

所谓法律风险,是指由于票据中心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票据中心自身在内的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公司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5.信用风险

票据中心的信用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于信用事件的发生(一般是有公司的运营风险和存在法律风险)而导致的各种业务造成影响。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根据上面分析的票据中心存在的风险因素,对该中心风险进行控制,这里对政策风险和竞争风险不做详细风险控制分析,主要对其中的法律风险和运营风险进行剖析并做好风险管理。

1.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

1)规避票据买卖风险

票据中心在履行委托代理职能过程中只为拥有真实贸易背景和增值税发票的票据资产提供委托代理服务,严格执行审查入池制。同时建立会员的资质审核机制,对会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

2)规避资金纠纷风险

票据中心实行统一结算制度,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纠纷。

2.运营风险的控制管理

票据中心将通过大型商业银行完成票据鉴真、查询,规避假票风险。

票据中心在协助或委托代理业务过程中,要恪尽职守、不越职、不违规。

票据中心将依托中心配套服务体系,尽量降低参与各方的风险和自身经营风险。

票据中心建设内部会员信用体系,及时公布信用不良会员单位名单。

建立信息系统维护机制,并且采用安全性及保密性极强的信息系统维护措施,保证该票据中心安全有效地进行。(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作者:李挺

票据质押法律探讨管理论文 篇3:

企业集团票据集中管理研究

【摘要】企业集团资金的有效运作是其生存发展的保证,而大量的应收票据将增加集团公司资金占用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以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以其持有的商业票据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在传统的票据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错配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以财务公司为平台,建立“票据池”的管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对进一步优化企业集团的票据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企业集团 票据 集中管理

票据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之一,在资金配置、流动性管理、风险分散和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金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企业集团业务和规模的拓展,票据结算已是企业集团资金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结算方式。

票據结算量在企业集团业务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大中型企业集团中,普遍存在着成员单位的票据各自保管、信息分散等问题,集团公司不但不能集中票据资源,无法充分发挥票据使用效益,还可能由此引发各种风险。实现票据的集中管理,有利于企业集团对成员单位票据情况的统一管控,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也有利于集团内票据头寸的统一归集和灵活分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企业集团的运营效率。

一、企业集团票据分散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集团对票据管理的集中程度相差较大,由于管理成本、人员、地域等因素限制,企业集团多采取“谁收票,谁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

(一)管理成本高

票据分散管理中,票据的保管和使用风险较大。成员单位一般将其存放在保险柜中,一旦被盗或污损,将会给企业造成麻烦甚至损失。同时,很多成员单位由于信息化水平所限,票据信息通过手工记录或用电子表格登记,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容易出现信息缺失甚至错误。

(二)利用效率低

在分散管理的情况下,票据一般持有到期,或者背书转让、贴现,没有充分发挥作为准现金的灵活流转功能。另外,如果企业拟背书转让票据,由于票据金额一般不是正好购买原材料或其他商品的价格,有时需要拆分,很不方便。

(三)资金成本高

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成员单位面临着票据保证金和贴现利息支出双高的局面,如果选择商业承兑汇票,则流通度低;选择银行承兑汇票,则保证金要求高。同时,由于票据业务形不成规模,也很难得到商业银行更大力度的服务支持和价格的优惠。

(四)信息共享程度低

由于分散管理,票据信息分散于企业集团的各个成员单位,成为信息孤岛,一方面,集团总部很难全面、深入地掌握整个集团的票据信息;另一方面,企业集团也无法对成员单位的票据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和风险监控。

二、票据集中管理模式分析

鉴于分散的票据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出于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效应的需要,票据管理方式已经由最初的分散管理方式向集中管理方式过渡。具体来看,目前企业集团票据集中管理模式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实物集中管理、虚拟集中管理、内部贴现管理和票据池综合管理四种模式。

(一)实物集中管理模式

票据实物集中管理模式是指由集团公司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将本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商业票据全部集中于集团总部,由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负责票据收入和支出计划的编制、票据保管和会计记录。成员单位收到的所有商业票据均须按照规定的周期,送交资金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保管,票据支出、使用时,按照集团公司审批流程,到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领取。

通过这一管理方式,集团公司可以全面了解各成员单位票据的收支情况,监测票据存量及其增减变化,有效监督票据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有效降低票据遗失或者被盗等管理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是,一方面,实物管理模式管理成本仍较高,票据在总部和成员单位之间流转将产生较大的管理成本,对于存在大量异地成员单位的企业集团来说,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实物票据忽视了各成员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缺乏相关理论和法律的支撑,容易产生集团总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发挥成员单位的管理积极性。

(二)虚拟集中管理模式

票据虚拟集中管理模式实质就是票据信息的集中管理,主要内容是对票据收支信息进行统一归集,以票据信息为手段对成员单位的票据实物收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成员单位发生的每笔票据收支,实物仍然由其自行保管,但要将收支信息及时传递给集团公司的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

这一管理方式吸收了票据实物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集团公司总部既可以全面地了解票据信息,同时还降低了管理成本,也尊重了成员单位的独立法人地位,避免了计划管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一方面,与实物管理方式相比,信息集中管理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上和财务制度上的保障,可能造成管理信息迟报、漏报,甚至失控;另一方面,虚拟集中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缺乏全面联网的集团来说,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及时传递,存在一定困难。

(三)内部贴现管理模式

票据内部贴现管理模式是指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需要融入资金时,将持有的票据贴现给所在集团的财务公司。与上述两种模式相比,由于充分尊重了成员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独立的经济利益,采用的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更易于推广。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是基于成员单位向财务公司的融资成本低于商业银行,可以实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但是,这一方式仍无法突破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成员单位手中的票据无论是持有至到期、背书转让,还是向财务公司申请贴现,或者是在票据到期之前将其给供应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错配风险”,出现时间、金额或利率上的错配问题,使交易无法达成,从而使成员单位持有大量的应收票据,造成票据资源大量沉淀而无法充分发挥流转功能。

(四)票据池管理模式

与以上模式相比,“票据池”管理模式是指,以未到期商业票据的代保管功能为依托,集票据托管、质押融资功能于一体,是对传统的票据代保管业务的拓展和延伸,它通过对票据资源的灵活运用,盘活流动资金,充分实现了票据资源应有的价值。目前,商业银行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票据池”管理功能。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完全外包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提供对商业汇票的鉴别、查询、保管、托收、贴现及质押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以降低企业票据管理成本、控制票据保管风险。

“票据池”为企业集团加强票据集中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一方面,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商业银行后,就可以绕开票据贴现利率的限制,直接换取银行信贷额度,而无需选择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从而避免高额的贴现利息支;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点和信息系统以及专业化管理优势,解决票据集中管理中面临的高额管理成本,降低企业集团的票据业务工作量,更加科学高效管理票据资源,从而使企业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主业,并有效地锁定经营风险。

三、财务公司“票据池”模式的探讨

结合部分银行推出的“票据池”业务,财务公司应当充分发挥作为集团公司金融平台的职能,将集团成员企业拿在手中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大量票据集中管理起来,实现票据的内部流通,在对外支付时,促进整个集团最大限度地使用票据,将现金流尽量在集团内部流转,降低资金短缺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整个集团对外部融资渠道的依赖,提高整个集团的资产质量。

(一)财务公司“票据池”主要功能

通过以财务公司为主导的整个集团的票据池的建设,成员单位除了可提高票据管理水平、增加票据安全、减少劳动量、按需对票据进行拆分和合并外以外,还可以借助财务公司的金融平台,派生出许多经济效益。目前来看,财务公司票据池可以实现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1.票据查验和保管。财务公司委托提供银行承兑汇票鉴别服务,查验汇票真伪,并向汇票承兑行查询,成员单位在收到银行查验通知后,办理发货,对查验真实的票据,银行代为保管票据,减少了票据被盗抢的风险。

2.票据到期托收。银行定期清点票据、及时安排向承兑行办理到期托收。

3.质押融资承诺。利用财务公司信用,向银行申请授信支持,成员单位可以随时提出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的申请。

4.理财服务。财务公司将银行票据托收回来的资金,转为定期存款等,为客户提供精细化的理财服务。

5.信息集中管理和查询。财务公司和成员单位在网上可查询票据状态和信息,集团总部可利用票据池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二)财务公司“票据池”的建设模式

综合来看,建立财务公司主导,依托外部商业银行的模式,最符合目前企业集团票据管理需求和外部条件。主要操作思路是:整个集团由财务公司牵头选择一家服务好、条件优惠的银行进行合作;各家成员企业就近在该银行的分支机构开设保证金账户并将收到承兑汇票质押给该银行;该银行负责承兑汇票真伪的查询、登记、保管和到期兑付(有的银行甚至可以提供上门取票的服务)。

其中,成员单位将本单位持有的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托管到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将票据集中托管到财务公司在商业银行设立的票据池中;票据到期后,财务公司将托管的票据通过银行进行解付,并将解付的票据金额自动转到成员单位活期账户。成员单位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查询本单位票据信息,也可将存入池中的承兑汇票作质押开出新票用于支付;财务公司参与“票据池”的管理和对票据余缺的调剂,发挥类似现金余缺调剂的功能,进而节约整个集团的财务成本。

(三)需关注的风险和对策

1.及时建立集中规则,优化管理流程。财务公司“票据池”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及时建立集中规则,保证集中效果。例如,当成员单位需要资金时,不能自行将票据进行贴现、抵押,必须优先向财务公司提出申请。财务公司通过现金资源、票据资源的统筹运用,满足成员单位的资金需求。

财务公司应建立“票据池”管理流程,明确成员单位需要资金对外支付时的统筹分配策略。例如,首先明确是否有其他成员单位的到期票据,可以提示承兑人付款,通过贷款形式满足其用资需求;其次,如果有其他成员单位的已承兑未到期票据,可以根据票面金额、到期日等的比较,选择合适的票据进行提前贴现或抵押贷款,满足其用资需求;再次,若池内无适合票据,可以在对成员单位的相关业务进行审查后,根据实际支付需要为其签发新的票据。

2.持续完善票据集中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已经实行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账户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资金池”。部分的企业集团以信息技术为支点,已经建立了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对成员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同样的,票据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票据池”同样需要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集团可以在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中增加票据管理模块,通过对票据收取、背书、抵押、贴现和退票等的在线管理,统一规范票据的相关操作,并及时获取成员企业的票据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集中各类不同金额、不同期限的票据头寸,及时进行统筹分配,实现整个集团票据资源高效共享。

3.加强预算管控和风险管理。通过票据池,集团总部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各地成员单位应收、应付票据信息以及票据收付结算的明细信息。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统筹功能,集团需及时调整和控制成员单位既定的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监督成员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加强对票据业务的实时审查,防范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祖亮.基于票据池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05).

[2]林伟新.基于企业票据池的信用承兑业务[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2(03).

[3]洪立陽.浅析企业集团的票据集中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34).

[4]王玉明.财务公司对集团票据管理的模式[J].选择财经界,2010(23).

[5]盛中华.海尔全球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07).

作者简介:陈静(1970-)女,北京人,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资深经理。

作者:陈静

上一篇:地方戏的艺术特征分析论文下一篇:汉学论著翻译规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