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城市转换医疗保险论文

2022-04-28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需要遵循3种思路:一是让农民工就近参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专门针对农民工的身份特征来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把农民工纳入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民工城市转换医疗保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民工城市转换医疗保险论文 篇1: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依法治国都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农民工的医疗健康问题随着国家医疗改革,在政策上不断完善,但事实上现阶段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并不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實际医疗权益。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的法律问题是法律位阶低,多部门管理以及救济不足,导致农民工不能公平地享受医疗保障权益。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制度执行现状的阐述,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险;法律问题

人社部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数28 836万人,比2017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有17 266万人。农民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城乡分化及户籍限制,使得其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职工同等的权利,特别是医疗保险。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的指导下,为保障农民工能够平等地享受与城市居民职工同等的权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保障农民工的医疗权益。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但农民工医疗权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从制度设计来看,城市实行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而农村则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制度运行来看,各地依据具体经济发展实施适合该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这就造成各地区之间农民工参保、缴费、费用支付、待遇给付、保障的范围的不同,导致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1]。从制度现状与制度实施情况来看,农民工的医疗保险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一、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农民工专项医疗保险[2]。有关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到2010年,该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关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法律政策。由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了保障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需求,2004年人社部出台的《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把与用人单位拥有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并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明确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制度范围,为贯彻该通知,各地政府前后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对此工作进行跟进,如《北京市异地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2010年《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从法律的效力层级上确认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并进一步将覆盖范围扩大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其中,第95条、第96条的明确,聘用农民工的单位,将农民工劳动者与单位职工一道纳入与职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取得基本社会保险的主体资格。为保证不同医保体系的参保人员流动就业时能够连续参保,并且能够顺畅接续,人社部等三部委于2009 年联合下发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2015年 8 月,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办法》。

3.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针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国务院于 2007 年开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此后,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为指导思想,各地方政府对医疗改革工作中的城乡统筹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则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执行现状

依据目前的农民工参保现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情况以及农民工医疗权益救济,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仍不理想。

1.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以正规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3]。所以,农民工只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要使农民工在城镇务工时获得与城镇职工相当的医疗服务,就必须保证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主要从事流动性强的工作(如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大多数属于非正规就业,难以参加正规的医疗保险。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仅为38.2%。而且《中国尘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6)》显示,尘肺病农民劳动合同签订率仅9.5%[4]。并且根据人社部的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得出2017 年外出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36.2%。由此可见,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狭窄,医疗保障覆盖率依然很低。

2.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实践中,基于地方财政独立、操作难、信息网络不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不能移转接续,严重侵犯了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权[5],而阻碍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自由流动。在原告农民工何某诉被告源泰运输(深圳)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中,①由于原告的医疗保险关系未及时被参保地接收,使得原告未享受到深圳市职工医疗保险待遇。尽管国家提出流动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要求,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政策不统一,措施不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依然很困难。即使未正规就业的大多数农民工依据政策参加了新农合,但是由于新农合的统筹层级低,对于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的可操作性弱,并且《社会保险法》第27条规定了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但是,该最低缴费年限规定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实行年度缴费年度享受不同。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制度会导致转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十分困难[6],阻碍参保者流动(就业)意愿,不利于人员流动。加之农民工很可能由于跨省市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手续繁杂,以及在异地生病得不到及时的报销,而不愿参加医疗保障。

三、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较多不可规避的问题。

1.医疗保险制度多元化。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获得社会保障的根本原因[7]。由于我国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是以城镇和农村两条线先后进行试点,形成了以城乡户籍为标准的医疗保障制度。并且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以及国家在城乡医疗保障中承担的责任不同,也导致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二元状态,这也是影响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的主要因素[8]。

2.医疗保险制度位阶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主要是由我国政府和部门出台的法规,多数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更多的是通知,法律位阶低。虽然2010年的《社会保险法》从法律的效力层级对基本医疗保险模式予以确认,但在关于保险待遇内容的确定、政府的财政补贴方式等事关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关键性问题上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意见[9]。加之我国的医疗保险执法主体多元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归属于人社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由卫生部负责。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使得筹资、报销和保障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导致财政投入和管理成本增大。近年来,医疗保险制度一直处于改革试点环节,各省市县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都是依据地方的规章制度,这必然导致运行效果的不同。

3.农民工医疗权益救济不足。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险救济程序,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主要依据地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医疗保险争议主要通过以下处理模式。第一,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处理,该种救济是依据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为中心的,并非以相对人权利的实现为目标。这意味着相对人不能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诉讼请求提起行政诉讼,只能行使撤销权,并且除行政处罚决定司法机关并无代替行政机关另行做出决定的权力[9]。这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很难通过该行政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第二,通过劳动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程序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情况主要是用于用人单位与参保人员之间的争议解决。但是这种处理争议的方式存在弊端,仲裁前置程序,管辖上采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使得农民工处于弱势的医方,加之程序复杂、环节过多,耗时过长,并不利于农民工医疗保险争议的解决。

四、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

根据目前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以及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农民工医疗保险立法。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10]。《宪法》第45条规定,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能力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明确了公民的基本人權。人权是人应当享有的、不可由他人非法、无理剥夺,也不可由本人转让的权利,是做人的权利[11]。生命健康权作为普遍人权的性质,要求所有人在患病或者受伤时均有权享有医疗照顾的权利。国民基于宪法规定取得抽象的要求保护的权利,与此相应,国家即承担宪法上抽象的保护义务[12]。但是依据宪法特性,国民不能以抽象权利作为请求国家具体履行的基础,而只能依据具体立法形成的制度才取得具体的请求权。所以为了保障农民工医疗权益,必须加快农民工专有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保障农民工基本医疗权益。

2.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转换体制。为了解决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应建立统一的中央医疗保障管理局,统一医疗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的异地转接法律几乎没有,加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在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使各地区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应当协调各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统一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转接法律体系的制定,让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异地转接有法可依。而且由于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参保人员的医疗信息分别存储、封闭运行,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数据共享,不利于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转接,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医疗保险网络服务平台。再者,中国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转接难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无法有效控制基本医疗保险转出地和转入地面临的医疗保险基金风险[13]。所以为了确保各地医疗基金安全,在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发生转移时,其医疗费用的支出可以由转出地和转入地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共同承担。

3.完善农民工医疗权益救济。我国现在的农民工医疗保险救济事实:程序复杂、环节过多、耗时长。由于农民工知识水平以及法律知识的限制,这些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通过司法救济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医疗权益。由于关系到被保险人农民工的生存权的保障,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争议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所以医疗保险争议解决要注重效率性[9],这就要推行特别程序。根据案件的具体需要,在符合司法程序的情况下采取特殊程序,简化程序;在既能够保障公正,保护当事人权益,又能够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率。因为医疗保险纠纷的处理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运用,要求纠纷处理需要有相关知识的人员参与,所以应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制度。因为我国目前主要是以政府规章或者地方性更规范文件作为医疗保险实施的具体依据,使得参保人员获得的救济基本上是由行政机关决定的,所以要完善医疗保险法律中关于司法机关在医疗保险纠纷争议作为有效救济途径的需要。同时由于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由本人去维权难度较大,所以建议成立农民工权益保护协会,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人身安全等提供法律咨询[14],进而将公益诉讼引入,由特定的团体组织去帮助维护弱势的农民工。这样有助于改善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维护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权益。

综上所述,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主体,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数量庞大,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医疗权益。所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将保护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且还要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大松,赵奕钧.我国全民医保的构建逻辑与发展路径[J].求索,2013,(12):242-244.

[2]  秦立建,秦雪征,惠云.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4,(2):104-110.

[3]  代宝珍,周绿林,周建再,詹长春.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与失地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探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11):27-28.

[4]  中国尘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6)[EB/OL].公益时报网,2016-12-13.

[5]  杨宜勇,朱小玉.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为何比养老保险难[J].中国医疗保险,2011,(4):23-25.

[6]  王超群.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7,(6):64-69.

[7]  Roberts K.D.Rural Migrants in Urban China:Willing Workers,Invisible Residents[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2000,(4):141-158.

[8]  劉志军,王宏.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61-174.

[9]  李文静.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37-384.

[10]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7.

[11]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00.

[12]  李文静.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法律关系研究之评析——兼及对大陆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之启示[J].社会法评论,2016,(6):171-188.

[13]  秦立建,王学文.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转接:欧盟经验与中国借鉴[J].学术月刊,2015,(11):56-62.

[14]  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5,(5):90-95.

作者:赖仲婷

农民工城市转换医疗保险论文 篇2:

新时期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讨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需要遵循3种思路:一是让农民工就近参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专门针对农民工的身份特征来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把农民工纳入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中。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分类别分层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优先解决工伤保险,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等措施来破解农民工社会保障难题,从而建立完整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3种思路:一是让农民工就近参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专门针对农民工的身份特征来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把农民工纳入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中[1]。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种思路而言,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最佳方案。原因如下:第一,农村人口向城市有序转移,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最终会向市民身份转变,成为常住城市的居民,而不是到城市务工以后再返回农村。因此,我国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勇敢地担负起已經向市民身份转变的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责任,积极应对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给城镇社会保障所带来的挑战,而不应该把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弃之不顾,更不是将广大农民工又重新推回基层农村。第二,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的优势都要比农村地区强,相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更有能力去承担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负担。第三,如果采用第二种思路,专门针对农民工的身份特征来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会给农民工带来新的歧视,这样就有悖于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建立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新社会保障体系需要重新成立相关部门,重新安排从业人员,设立新的有关政策,成本太高。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与有针对性的相关改革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满足农民工的社保需求。而要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进行改革,使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反映农民工的特点,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破解农民工社会保障难题。

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要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就必须对现有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首先要突破两个障碍:制度性障碍和观念障碍[2]。只有突破了制度性障碍和观念障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否则,一切改革或者调整都只能停留在表面,达不到实际效果。

制度性障碍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先,城乡之间存在着户籍壁垒,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暂住证制度以放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暂住证制度虽然削弱了城乡户籍壁垒,但终究只是一个过渡性政策,并没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在资源分配、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国家财政投入存在巨大差异,不少费用需要基层政府甚至是农民自己承担,极大地加重了农村地区和农民的负担。最后,二元结构更会导致农村地区土地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还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影响农民收入,由于农民生产规模有限,二元结构又影响了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由于城乡壁垒的存在,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导致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3]。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不仅加大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人口素质的差距,还导致收入的巨大差距,虽然当前农村人口可以无限制进入城市,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很大差异,农民工虽然可以进城务工,但是却难以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加上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阻碍,使农民工无法完成向城市市民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也因此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之外,面临着养老、就医、住房等各种严峻的问题。因此,要破解农民工社会保障难题,改革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2014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区别,统称为居民户口,这将大大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社会、经济的二元性决定了社会意识的二元性,主要体现在:农民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的缺乏,对土地严重依赖,平静、缓和、与世无争[4]。虽然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但由于对市场的长期排斥,价值规律的作用遭到否定,农民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是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在打破制度性障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改变城乡二元意识,积极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农民的现代思想意识,以消除二元结构,帮助农民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提高个人认识水平。通过现代思想教育,使农民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并内化为个体意识,为了消除二元结构的思想,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必须重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培养求知的意识,提高人口素质。学校教育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对人的意识和观念产生积极影响,通常情况下,教育程度越高,越能够接受新事物,包括新的思路,新的行为模式,无知一直与保守、惰性密切相关;(2)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正视农民工的优势和劣势,培养农民工的开放、竞争、纪律和求知意识,消除自卑、自暴自弃的意识,鼓励农民工参与市场竞争;(3)市场意识。农民的市场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和参与能力上,特别是面对一个开放大市场与分散经营封闭性的冲突,如果没有市场意识,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引导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使他们了解市场经济对农民的要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2 分类别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点,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结合这些特点来进行。在此之前,首先必须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的情况比较复杂,按照我国当前的国情和政策形势来看,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全方位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5]。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应当对农民工进行分类,这里可以借鉴郑功成的分类方法,按照农民工的特点把农民工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进入城市务工比较早,在城市里已经生活和工作多年,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工,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属于完成了市民化转变的农民工。第二种为还是农民的农民工,这一类农民工指大部分时间仍然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农闲时才会来到城市务工,兼顾了农业生产和进城务工。第三种是具有流动性质的农民工,他们以进城务工作为生存途径,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这类农民工所占的比例最大,数量最多。这三种类型的农民工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时不能“一刀切”,应当有针对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种类的农民工分别设置具有层次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有序、差别合理,分类别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第一类农民工由于在城市常年打拼,已经在城市安居乐业,完成了由农民工向市民身份的转变,他们和城市居民之间几乎没有太明顯的差异了。因此,可以将这一类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享受基本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第二类农民工由于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生产,长期居住农村,停留在城市务工的时间很短,可以将其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但是在城市务工期间应当办理工伤保险,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第三类农民工所占比例最大,情况也最复杂,在下文的论述中会专门探讨针对这一类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分层工作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前提,那么分类分层又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呢?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和健全民工登记制度,在开展好城镇常住居民调查登记工作的同时,也要对进城的农民工进行详细登记[6]。对农民工的数量、在城市居住的时间等各种信息进行分类了解,能够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3 优先解决工伤保险问题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其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可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全部费用都由用人单位承担。虽然工伤保险完全是企业对农民工的责任,不需要农民工自己承担保险费用,但对农民工而言却是最重要、最紧迫的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受到伤害就会涉及工伤保险,可以说工伤保险是因工受伤的农民工未来生活的主要保障。因此,必须优先解决工伤保险问题,让所有农民工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聚焦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但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农民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属于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一旦因工受伤导致其丧失劳动能力,工伤保险可以为农民工及其家庭提供最大的生活保障,如果因事故死亡,工伤保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家属的后顾之忧。因此,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和工资拖欠问题同样重要,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根据笔者2014年在遵义市所做的调查显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仅有10.7%,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过工伤的农民工当中,也只有极个别人的单位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2010年,遵义市委、市政府为了保障农民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声明将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并将这一制度提高到构建“和谐遵义”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决心要在两年时间内让在遵义市务工的所有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监管和举报仲裁配套措施。制度中规定: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给农民工参保或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农民工可以向辖区内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如果因工伤保险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农民工可以向辖区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制度还明确了工伤保险的缴费标准:“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合同价额(含追加合同价额)的20%确定缴费基数,根据企业不同类别缴纳工伤保险费。缴费费率分别为:拆除工程1.4%,土木工程、建筑、市政道路桥梁工程1.2%,线路管道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1.0%,综合性建筑工程1.3%。由此可见,遵义市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决心是很大的。然而,这项政策出台离本次农民工调查已经过去了4年,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如下。

(1)工伤保险虽然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参保险种,但是与工伤保险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健全,尤其是强制实行的力度和惩罚力度都不够。

(2)工伤认定程序和待遇领取程序复杂。《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从发生工伤到领取工伤保险待遇至少要经过3个阶段:①申请工伤认定;②对劳动能力进行鉴定;③通过审核后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通常需要1~3年的时间来完成这3个程序,赔付周期过长,程序比较复杂,再加上有的用人单位从中作梗,很多农民工得不到赔付或自己放弃申请赔付。

(3)对于企业而言,为施工人员投保工伤保险会提高成本,并且如果未缴纳工伤保险被公之于众,这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有所损害。在追求利润、声誉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逃避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如果发生事故,就采取私了的方法,赔点钱息事宁人。在对受过工伤的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只有10.4%的人是通过正规的工伤认定和赔付解决的,其他都是私了。

(4)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不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知道我干活,你给钱,不知道工伤保险的重要性,所以没有督促用人单位参保的意识。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态度应强硬,必要时采取诸如不予年审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等强制措施,并追究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总体而言,政府相关部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致使企业违法成本降低,这是目前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养老保险的改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最重要的险种,更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或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7]。《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养老保险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即使參保人员跨省流动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也能够顺畅转移接续,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该办法适用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对农民工而言,该办法同时解决了养老保险缴纳费用全国不统一、缴费年限续接和养老保险异地转移3个问题,正好解决了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强而产生的养老保险困境。同时,“金保工程”将统一全国的养老保险缴纳和支付的网络系统。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号码为个人身份证号码,终身不变,配合密码便可在全国各地社保经办机构随时查询、缴纳、领取养老保险,这些政策的实施,对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无疑会起到很大作用。

5 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改革

医疗保险是补偿因疾病而产生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包括职工因疾病、受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目前,中国医疗保险脱离了农民工的实际需求[8]。由于农民工流动频繁,账户转接不便利,农民工在整个医疗保险计划中处于“不建立个人账户,只有统筹基金”的尴尬局面,农民工在医疗保险计划中仅限于住院和特殊门诊。由于医保项目的计划和实施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即项目与需求脱节;导致农民工医疗保险状况和政策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民工必须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保费,资金积累也难以转移到个人账户而成为资金划拨的来源,因而农民工的这些个人账户相当于私人储蓄,风险分担的意义不复存在。由于目前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不论是全部还是部分地承担投保费用,都难以调动农民工的投保积极性。此外,农民工频繁流动,雇主只保当前的重大疾病,这意味着任何农民工的频繁流动可能会导致医疗保险的终止,重新被排斥在医疗保险之外。因此,城市医疗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农民工的现实需求。自从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是为满足城镇居民医疗需求而存在的,在农民工跨区域流动性强、收入低、医疗费用高的现状下,这种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缺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服务的提供上,必须作出改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一,有针对性地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工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应当根据他们的就业特点和医疗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健康医疗保险制度[9]。这里仍然要根据上面对于农民工的3个分类来分层制定医疗保险政策。对第一类,即在城市务工多年、有稳定职业和住所、完成市民化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第二类农闲出门打工的农民工,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其积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第三类流动频繁、收入低下的农民工所占比例最大,针对这类农民工,可重点保当期住院医疗,有条件的城市可将其纳入大额医疗救助。在制度转换时,可以参考《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延续暂行办法》,以前投保的城镇医疗保险时间折算为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照城市医疗保险享受相关待遇,也可以对医疗保险设定补交机制,而且可以进行累计。针对农民工流动频繁的特点,可以建立相应的账户暂停恢复系统,由于失业,返回家乡或在短期内未缴保费的农民工进行适当转移和补交并保留医疗关系。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可以促进目前的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暂时不用建立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只需要改变个人账户的存续状态,然后慢慢实行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健全农民工医疗服务体系。要让农民工得到公平的医疗保险,城市医疗机构必须充分承担责任。仍然要以社区为基础提供卫生服务,以中型和大型综合医院为中心,两者相辅相成,使医疗费用降至最低。对于农民工传染的疾病也要采取应对措施,以预防保健为主,以最低廉的费用提供定期的医疗服务,做到有了疾病及时治疗,合理检查低成本的药品,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对药物、医疗咨询和服务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

第三,为农民工制定医疗保险退休延续期间的最低缴费年限。社会保险法规定需要连续缴费20~30年,医疗保险基金才能为退休后的医疗保险提供保障。因此,从法律角度而言,退休农民工的医疗费用与支付要和缴费年限挂钩,做到权责相统一。鉴于在不同情况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同,医疗保险所要支付的费用也应当在不同的模式下有所差异,进行科学规划,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当出现农民工将大病医疗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情况时,其医疗保险金支付期可以被转换为城镇医疗保险缴费的时间,当缴费年数达不到所规定的年限时,可以一次性补交所需要的费用,但不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可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对于已经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退休后,可以自由选择医疗保险模式。当农民工回到乡下养老时,医疗保险机构应当帮助他们将保险金及时转移到其所在的农村,或者是一次性支付个人账户上的余额。对于选择永久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则可以继续他们的医疗保险关系,退休后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纳期限享受同等待遇。此外,应考虑在15年间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期限。

参考文献:

[1] 张理甫.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 孙雪,孙瑜.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需求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4(18):64-66.

[3] 李玥莹.西部地区城乡统筹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J].湖北农业科学,2014(24):6 173-6 178.

[4] 梁玉泉.农村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需求[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4):68-71.

[5] 谢垚凡,申鹏.基于流动视角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01-205.

[6] 杨强,黄静静.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保问题的实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52-56.

[7] 郑泰安,黄泽勇.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2(3):66-69.

[8] 杭慧,王文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的制度性构建问题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11):436-439.

[9] 李劲松,李雪梅.贵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认知及满意度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76-78.

作者:张理甫 刘俊

农民工城市转换医疗保险论文 篇3: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问题研究

摘 要:农民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其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文本通过对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对策

一、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主要表现在总体参保率低,差异大,水平低。我国当前有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并没有将大量农民工包括在内,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提供的数据,2011年在外出农民工中,参加各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只占16. 7%,超过83%的外出农民工没有被医保覆盖。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农民工参保率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参保困难

农民工难以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表现在:城市不愿意接受已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再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了解较少,不愿意参加自己不熟悉的医疗保险;另外,制度设计对农民工参保的适用性范围及大病风险预防方面不到位。而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特点是高保费、低保障,所以很难起到替代作用。

2.异地衔接和报销困难

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不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农民工受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相当有限,这就使得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报销相当困难。

3.医疗保障项目与实际需求不符

各地实行的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大体遵循“不建立个人账户 ,只建统筹基金”原则,实行“建社会统筹、用人单位缴费、保当期大病”办法,基金支付范围只涵盖大病医疗和特殊门诊。而农民工实际需要的并不是大病住院和特殊门诊,而是常见门诊的医疗保障。

4.农民工医疗保险法律法规相对缺乏

在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已有涉及,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医疗保险法,医疗保险事业一直处于社会政策层面,有关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就更加缺乏。

二、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问题的原因

1.制度方面

缺乏健全的立法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工实际需求不符;农民工缺乏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务工时间短难以参加医疗保险;同一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地区衔接基础等等。

2.农民工自身

对医疗保险政策缺乏了解,参保意识淡薄;收入水平低,不愿意从微薄的收入中再拿出资金参加医疗保险;流动性非常强,管理困难;风险意识差,只考虑眼前利益。

3.用人单位

将为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视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部分单位选择不办理或者拖延办理的办法,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即使选择的目标也是能长期工作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群体,大部分从事短期工作的农民工往往排除在外。

4.管理部门

目前医保政策宣传不到位,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影响医疗保险在农民工群体的覆盖。

三、解决对策

1.制定灵活的参保办法

我们可以把农民工群体分为市民化了的农民工、季节性的农民工和流动频繁的农民工三大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征,为他们制定灵活的参保办法。对第一类来说,应该排除户籍上约束的因素,要求或者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城镇医疗保险中来;对第二类,将他们纳入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体系中去,鼓励他们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第三类,要根据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经济条件来确定选择哪种医疗保险制度,在商业医疗保险比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可以支持和鼓励农民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的办法解决医疗保险问题。

2.探索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方法

保证农民工在不同地域都能被纳入相关的医疗保险范畴,不同医保制度之间可顺利衔接。因此,应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从县市一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并逐步实现全国统筹;转移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设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专户,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账户信息库,对医疗保险体系实现网络化管理,个人账户余额通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全额一记入农民工个人账户,农民工异地转移医保关系时,统筹部分账户部分资金也应随之转移,对不同年龄段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精算,据此确定参保人员统筹账户墓金的地区分布比例,统筹基金按一定比例列入转入地的医保统筹;制定不同医疗保险制度转换的缴费比率。

3.扩大保障范围

充分考虑农民工年龄结构、工作环境等特殊性要求,把“保基本"、“保小病”纳入制度设计之中。不仅能够满足农民工对医疗保障的实际需要,还有利于农民工医疗保险与其他医疗保险的接轨。

4.拓宽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融资渠道,加大农民工医保的财政投入力度

应该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和提高事业单位参加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可以为农民工医疗保险提供财政补贴,各地财政可以按照入保农民工数量每年给与一定数额的补贴。

5.做好农民工医保的政策宣传工作

要采取工作透明化的方式,不断提高农民工对医疗保险制度的信任。可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开展医療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此外,社会保障部门也要通过讲座、培训和座谈等多样化的形式,做好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工作,让他们在农民工医疗保险方面真正负起责任来。要有针对性典型宣传,使农民工群体能够切实感受到参加医疗保险的好处和意义。

6.强化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法律支持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对农民工医保问题的援助,切实保证农民工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傅利.农民工医疗保险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宄[D].湖南大学,2012.

[2]龚万琼.浅议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08-25

[3] 邹超.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

[4] 李朝辉.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J].经济纵横,2008,(5):25-28

作者简介:

武效帆(1991~ ),女,山西忻州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就读,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作者:武效帆

上一篇:情绪智力学校人性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基于施工安全的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