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农业保险论文

2022-04-15

摘要: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是稳定农民收入,从而提高风险厌恶型的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效用。从宏观角度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稳定作用,使用包括农民收入、农业产值、保费收入、受教育水平、生产规模、兼业化程度等省级数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民农业保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农业保险论文 篇1:

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省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乡村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保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一部分。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制度。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关注农业保险,辽宁省积极探索新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铁岭、阜新、辽阳等地区开始实践农业保险。为了探讨农业保险是否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将运用辽宁省农业保险的保费、农民收入数据,通过分析可知,农业保险对农民的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民收入;单位根检验

农业是支撑辽宁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极其特殊,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不稳定性更强,还会被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所影响。辽宁省占地14.8万平方千米,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灾害,农业保险可以有效缓解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已展现优势,成为许多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减少损失具有重大作用,利于农业健康发展。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加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业保险,推进稻谷、小麦等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目前辽宁省农业保险仍然存在农民投保积极性不够高、农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将使用农民收入和农业保险数据,选取合理的变量和模型,探析辽宁省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作用。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1.1 文献综述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强化农户收入保障的重要措施。国外学者Goodwin(2001)表示农业保险可以使农民的赔偿大于支出。Babcock B 和 Hart C(2000)认为农民参保后,会种植更多农作物,农产品增多,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减少。

以下是国内学者的看法。韩旭东等(2020)研究发现,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的收入均明显高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梁平等(2008)使用全国农民收入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等,得出农业保险能提高农民收入。张小东(2015)通过分析得出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了风险保障和灾后补偿保障,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郭军(2021)等通过考察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会加剧农民收入不平衡,受排斥农户与未受排斥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为6%

左右。

从以上可看出,有学者认为农业保险可以及时为农民提供补偿,有助于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还可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增收。还有学者认为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作用较小。虽然农业保险有灾后补偿,但由于保费、农民道德风险、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等问题,使其发展缓慢,难以促进收入。

1.2 研究假说

首先,农民投保后,保险公司会在灾害发生时进行赔偿,保障农民收入。其次,保险公司会帮助农民防灾。最后,农民参保后,会积极进行新型农业种植结构和模式的探索,扩大生产规模,使用先进化的机械设备,促进农业生产科技化,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此,提出假设1:农业保险会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参保缴纳保费后,收入会有部分降低。而且他们认为一旦有损失就会赔偿,产生道德风险。保险公司的赔偿也不会使收益完全达到之前的水平。农民参保后,可能会一味扩大生产规模,但會造成农产品价格下降而使收入减少。

基于此,提出假设2:农业保险会减少农民收入。

2 理论分析

参考柴智慧的框架,假设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有两种情形:存在风险和无风险。假设存在风险的概率为α(0<α<1),则无风险的概率为1-α。农民收入损失的概率服从二项分布,即完全损失和没有损失。假设农民有参保和不参保两种选择,参保记为事件A,不参保记为事件B。保费为N。

在完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参保和未参保的农民可获得的收益均为Y。发生农业风险时,参保农民的收益为M,即农业保险的赔偿,0<M≤Y,未参保农民的收益为0 (表1)。

未参保农民的期望收益为E(B)=(1-α)Y

在E(A)中,αM-N≥0,则E(A)>E(B)。αM是农业保险的期望赔偿金额,政府补贴保费,保费占比小,所以期望赔偿金额大于保费,农民投保后获得的期望收益会更多。

参保农民的期望收益方差为D(A)=E[(A-E(A))2]=[(M-N)-(1-α)Y-αM+N]2+[(Y-N)-(1-α)Y-αM+N]2=α(1-α)(M-Y)2

未参保农民的期望收益方差为D(B)=E[(B-E(B))2]=[0-(1-α)Y]2+[Y-(1-α)Y]2=α(1-α)Y2

经过比较可得,DA

3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

3.1 数据来源

考虑到农业保险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本节使用《中国统计年鉴》中2005—2018年关于辽宁省农业保险的数据。该数据库涵盖调查内容比较丰富,涉及辽宁省农民收入、农业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调查反映问题对农业保险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3.2 变量选择及描述

(1)被解释变量。本文研究关注的是辽宁省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则将辽宁省农民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表示为FI。

(2)核心解释变量。本文关注的是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此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为农业保险,用农业保险的保费金额来衡量,表示为AI。

(3)控制变量。根据调研数据和已有文献,本文还控制了一些可能影响农民收入的变量,包括农产品价格指数(反映农产品价格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辽宁省农业总产值与辽宁省农业人口的比重,用人均产值反映收入)。两者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所以将两者作为控制变量,用API来表示农产品价格指数,用LP来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

表2列出了2005—2018年辽宁省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8年辽宁省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从3690.21元到14656.30元,增长了3.97倍,实现了11.19%的年均增长率。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率显著,分别为16.70%、16.82%和20.10%;2009年增长率显著下降,只有6.84%。2005—2014年,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极大,2008年到2013年间波动最为显著和剧烈。2014年增长率开始下降,2015年至2018年保持相对稳定,2018年到2019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从6.62%增长到9.91%,实现回升。

这一阶段,农民收入达历史新高。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颁布八个“一号文件”,聚焦于三农问题的发展,实施的“三免两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绝对水平来看,辽宁省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农民收入占比仅有39.25%,农民收入还是偏低。以上数据表明,目前辽宁省农民收入状况仍需改善,应构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机制。

4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4.1 单位根检验

为减少回归的异方差性,本文在计量分析过程中对上述各变量分别取对数,分别为lnFI、lnAI、lnAPI、lnLP。 对对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结果(表3)。

表3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ADF值 P值

lnAI -5.370 0.002

lnAPI -2.095 0.249

lnLP -1.539 0.483

lnFI -2.611 0.116

ADF检验后,只有lnAI序列的 ADF 值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是平稳的,表明该序列中农业保险(lnAI)是一阶平稳的,其他变量的ADF值都没有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是不平稳的(表4)。

一阶差分后,结果如表4所示。lnAPI序列的ADF 统计值小于5%的显著水平值,表明其是一阶平稳的。

二阶差分后,得到检验结果表5。由表5得出lnLP序列和lnFI序列二阶差分后的 ADF 统计值小于5%的显著水平值,即可以拒绝原假设,表明农民收入(lnFI)、农业劳动生产率(lnLP)变量是二阶平稳的。接下来可以使用协整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有没有长期均衡关系。

4.2 协整检验

对变量进行JJ协整关系检验,得出表6和表7。

从检验结果表6和表7中得出JJ协整的两个子检验均拒绝了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At most 1 )的原假設,因此这四个变量直接至少存在3个协整关系。所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

从上述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AI、农业劳动生产率LP、农产品价格指数API与农民收入FI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即农业保险对农民的收入起促进作用,可以稳定农业的生产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JJ协整性检验,对辽宁省2005—2018 年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农产品物价指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表明农业保险促进农民收入。

5.2 建议

(1)政府加大补贴力度,提高保障水平。辽宁省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并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补贴政策。

(2)完善农业保险相关制度和法规。辽宁省可以在《农业保险条例》相关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相关制度,包括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相关政策保护措施。

(3)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和收入,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辽宁省是农业大省,要让广大农民认识并接受农业保险,政府要积极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就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运行机制以及灾后理赔处理等方面进行讲解。政府可以制定主动自愿投保和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模式来促进投保,也应制定一些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的优惠和创新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吸纳农业保险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设基层服务网点,有效满足农民需求。

(4)保险公司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公司要与时俱进,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省内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多发灾害和经济状况制定具体条款和费率,扩大保障范围。

参考文献

GoodwinB.K.Problems with market insurance in a gri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 nomics,2001,83(3).

Babcock B,Hart C.A Second Look at Subsidies and Supply[J].Iowa Ag Review,2000.

韩旭东,刘爽,王若男,等.农业保险对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效果——基于全国三类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2-3.

卢飞,张建清,刘明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J].保险研究,2017(12):67-78.

梁平,梁彭勇,董宇翔.我国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经验研究[J].学者论坛,2008(01):46-48.

张小东,孙蓉.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聚类分析[J].保险研究,2015(06):62-71.

郭军,纪安,彭超.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异质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10.

陈美,谭明月.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

柴智慧.农业保险的农户收入效应、信息不对称风险[D].包头: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作者:冯志清

农民农业保险论文 篇2:

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稳定效应

摘要: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是稳定农民收入,从而提高风险厌恶型的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效用。从宏观角度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稳定作用,使用包括农民收入、农业产值、保费收入、受教育水平、生产规模、兼业化程度等省级数据。将观测期为12年的数据分为前后2期,分别计算前后2期内农民收入的波动性,将农民收入波动性作为因变量,将人均保费水平作为主要自变量,同时考虑产量波动、生产规模、兼业化程度、教育水平等控制变量的影响。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别回归,结果显示,无论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下,农业保费收入对农民收入的波动性都有显著正影响,即农业保险密度的提高会增加农民收入的波动性。这可能是由于保险改变了农民生产决策行为,例如增加已投保的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从而使得未投保的农民收入面临更大的波动,在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可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整体波动。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民收入;波动性;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农业保费

农业保险一直都是各国用以抵御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07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政策,利用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此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快速增长,2013年市场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农业保险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农业保险的主要作用在于抵御各种农业风险,使农业生产者在遭遇各种风险损失时能及时获得经济补偿,从而使收入保持相对稳定,进而保证农业生产持续进行。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稳定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

学者对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的促进作用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是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或产值的促进作用。Orden总结回顾了1998—2000年关于农业保险对作物产出的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有促进作用[1]。Barry等回顾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一部分关于农业保险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认为一般来说农业保险会增加被保险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增加被保险作物的产量,但也提到部分研究发现农业保险会使农民减少化肥、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而减少产量[2]。张跃华等利用对上海农村地区的调查问卷研究了保险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参加农业保险不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3]。Cai等使用试验法研究母猪保险对母猪养殖规模的促进作用[4]。笔者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的480个村庄展开试验,将480个村庄的保险推广人员随机分入3组,给予不同的经济激励,然后将生猪养殖规模对保险覆盖率回归,并且使用不同的激励程度作为工具变量,剔除不同村庄之间异质性的影响,发现保险覆盖率对增加母猪养殖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王向楠使用地级单位的面板数据研究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值的促进作用[5],这项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考虑了地方风险状况与农业保险的交互作用,以及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之间的交互作用,且由于使用了地级单位数据,使得样本量大大增加,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和农业保险与农业风险的交互项都对农业产出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第2类是研究关注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考察农业保险的普及能否促进农民增收。Glaube等也研究了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导致的产量增加会使农产品价格下降,从而抵消产量上升带来的收入增加。并且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农业保险,所以价格下降的结果使得没有参加保险的农民收入受到更大的损失。周稳海等研究了农业保险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将农业保险对收入的作用分为灾前效应和灾后效应[6]。在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回归后,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灾前效应为负而灾后效应为正,但总效应依然为正,说明保险能促进农民增收。祝仲坤等同样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农业保险和保费的财政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负,而保费补贴能够与收入产生正的效应[7]。这与周稳海等关于农业保险灾前效应的研究结论[6]相符,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投保导致农民生产的道德风险。第3类研究关注的是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稳定作用,但这个方向的研究十分有限,目前笔者能夠找到的只有施红等的2篇论文[8-9],2项研究都基于作者在四川省农村所做的关于生猪保险的田野调查数据,在前一项研究中,施红等将样本分为参保农户和未参保农户2组,分别计算2组农户收入的变异系数和均值半方差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参加生猪保险能够减小农户收入的变异系数并增进农户的福利水平,但是这种改进作用总体比较小[8]。在后一项研究中,施红依然使用调查数据,将观测期以2006年为界分为前后2段,分别计算2段时期农户收入的标准差,使用标准差作为因变量,是否参加生猪保险作为自变量,同时考虑养殖规模、养殖形式、兼业化程度等控制变量,使用面板数据回归,发现参与保险能够减小收入的标准差,但是该项系数的t值并不显著,这主要由于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较低所导致[9]。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对农民产量或收入的促进作用上,但是保险作为一种风险防范手段,真正的意义在于减小未来收入的波动性,从而提高生产者的预期效用,因此关注农业保险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更有意义。而目前这方面的少量研究主要利用的是调查问卷所得到的微观数据,微观数据的观测期较短,如果要获得较长时间跨度的数据,除非是长期跟踪调查,否则对于若干年之前的数据往往可靠性较差,而反映收入波动性的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应该在较长的观测期内逐年统计才更加可靠。另外,也没有考虑到产量波动的影响,产量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民收入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考虑将产量的波动作为控制变量之一。最后使用宏观数据更能够反映问题的全貌,尤其是将没有投保的农民与投保农民合并在一起考虑农业保险的宏观效应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2理论假说

综上,本研究尝试使用宏观数据检验农业保险的收入稳定作用,通过使用省级农业保险数据及其他省级农业生产数据,并使用面板数据方法进行回归以避免各省(市、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异质性的影响。检验结果对反映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具有参考意义。

保险机制设计的目的在于稳定投保者或被保险人的收入,使被保险人在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经济补偿,从而使收入的波动性减小。国外较早对农业保险的收入稳定作用进行研究的包括Yamauchi。

但是将所有生产者作为总体考虑时,情况则变得较为复杂,农业保险会影响农民的生产决策,使得农业产量增加,在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常常造成农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如黄如金等的研究都提了到这一点[10-11]。对于那些没有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更严重。目前从省级数据来看,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并不高,冯文丽等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作为农业保险主要品种的农作物保险在大部分省份的覆盖率还不到50%,有超过一半省份的覆盖率在10%~40%,有大量农户并未投保农业保险[12],因此将农业生产者作为整体来看,农业保险目前的发展是否起到稳定收入的作用还有待检验。

3模型及指标选取

近年来对于农业保险的效率研究大多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面板数据的好处在于可以剔除截面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从而得到无偏估计量。本研究也使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考虑构建的计量模型是使用宏观变量解释农民收入的波动性,因此,因变量为收入的波动风险主要研究的自变量是农业保险发展程度,另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是农业产量的波动性,产量波动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将其作为控制变量。此外,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能够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变量还包括:(1)生产规模,一般来说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由于生产资料投入较多,抵御风险能力应该较强;(2)人力资本,生产者人力资本的积累意味着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完善的风险控制手段,会减小收入风险;(3)兼业化程度,兼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者收入中农业收入的比重越小,因此可能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管理精力越少,从而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4)城镇化率,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更多的劳动力流向非农业生产领域,使得劳动力资源配置更有效率,高城镇化率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可能减小收入风险。因此,本研究构建的基本模型如下:

V1it=c+insuranceit+VYit+scaleit+humcaptialit+mutipleit+urbanit+Dit。

式中:V1表示收入波动性;insurance表示农业保险发展程度;VY表示产量波动性;scale表示生产规模;humcaptial表示人力资本;mutiple表示兼业化程度;urban表示城镇化率;D表示时间效应的虚拟变量;角标i、t分别表示不同的截面单位、观测期。

最后关于波动性指标的选取,常用的此类指标包括标准差、变异系数、风险价值(VaR)。其中,风险价值的计算需要比较长的历史数据用于估算收入或产量的分布函数,而中国农业保险的开展年限有限,因此无法获得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异系数主要用于衡量单位不同或均值有较大差异的数据,本研究所使用的收入和产量数据比不存在这种情况,且由于下文将要提到的去趋势操作,使得变量的均值与0十分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变异系数会变得很大,且对均值十分敏感,因此本研究最终选择使用标准差作为衡量波动性的指标。

本研究共使用7个变量,其中收入变量使用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代表;农业保险发展程度使用人均保费代表,即使用农业保险总保费收入除以该省(市、区)农业人口;产量数据使用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生产规模变量使用农村家庭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表示,即农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人力资本存量使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加权平均值;兼业化程度使用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占总纯收入的比重表示;城镇化率使用该省(市、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市、区)GDP比重表示。其中,收入和产量数据需要在多年数据的基础上计算标准差以反映波动性。

4数据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其中,人均农业产值、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农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省(市、区)农村人口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分别查阅不同年限数据得到;各省(市、区)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来自《中国保险年鉴》。由于须要计算标准差作为波动性指标,本研究尽量选取较长的时间跨度,数据的观测期为2001—2012年,共12年数据。又由于西藏自治区存在部分数据缺失,因此将西藏自治区的数据剔除,整个原始数据集包括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市、区)12年的数据。

参考施红的方法[9],将整个观测期数据分为前后2段,分别计算2段时间内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农业产值的标准差用以表示2段时期内的波动性。其余数据分别使用各自观测期内的平均值。考慮到我国中央财政从2007年开始对农业保险提供补贴,从2007年开始各省(市、区)的农业保费收入都明显快速上升,因此本研究以2007年为界限,将观测期平分为2段,即2001—2006年为第1段,2007—2012年为第2段,分别考虑2段观测期内的标准差和平均值。由图1可知,从2007年开始所有省(市、区)的人均保费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增长率上都较2001—2006年有显著增加,其他绝大多数省(市、区)的变化也符合这种模式,因此,本研究所考虑的以2007年作为分界有其合理性。经过处理,最后得到30个省(市、区)分为前后2个观测期的面板数据。

此外,本研究还对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第一,考虑到使用农林牧渔业产值作为农业产量的代表,但由于产值数据包含了农产品价格变动因素,因此并不完全反映产量变化,须要将产值数据平减致使用同一年的不变价格数据。本研究使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农业产值指数(上年=100)分别将前后2个观测期的数据平减致使用同一基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值,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农业产量的变化情况。第二,须要通过年度数据计算标准差,但是绝大部分省(市、区)的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和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数据都有明显随时间上升的趋势,因此,直接计算标准差可能高估数据波动性,须要进行去趋势处理,本研究使用人均纯收入和人均产值的对数值对时间趋势项和截距项回归,将得到的回归残差作为计算标准差的基础。同时,由于回归残差的均值十分接近0,如果使用变异系数,其结果将变得很大且对残差均值十分敏感,这也是本研究使用标准差作为波动性指标的原因之一。第三,所使用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数据是根据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的。参考周稳海等的方法[6],对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口赋予教育年限,即不识字或识字很少3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和中专12年、大专及以上15年;再对教育年限进行加权平均,其权重是各个教育层次的人口在农村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得到的加权平均数反映各省(市、区)的人力资本状况。

5实证结果

本研究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由于Hausman检验显示2种模型估计的结果在一致性上并没有显著差别,因此将2类模型的估计结果同时报告。表1、表2分别为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的结果,估计系数后面括号内的是系数估计的标准差,使用的是考虑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稳健统计量。从结果来看,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结果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現在生产规模和兼业化程度2个变量上,在固定效应模型下生产规模对收入波动性有显著影响,而兼业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在随机效应模型下则相反,生产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兼业化程度却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农业保险发展在2种模型下都是显著的,且2种模型的系数估计值较为接近,但是其对收入波动性的影响系数为正,表明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以省(市、区)为单位的农民人均收入波动性反而在增加。这种情况可以用前面的理论假说来解释,投保农民的决策行为会因为保险而改变,投保产品的产量可能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产量可能会相应减少,这种生产决策的改变可能使未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民面临更大的收入波动风险,因此,在农业保险只是部分覆盖的情况下,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增加可能使全省(市、区)农民的平均收入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最后,作为控制变量的产量波动性对收入的波动性的系数始终为正,且在2种模型下都显著,这与预期相符合。

6结论和展望

本研究使用省级数据检验农业保险对农民人均收入的稳定作用,将观测期分为前后2期,每期分别为6年。分别计算前后2期农民人均收入的标准差和产量波动的标准差,在考虑人均保费收入影响的同时加入生产规模、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使用面板数据检验的结果显示,人均保费收入对人均收入波动性有正向影响,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在只有部分农民投保的情况下,农业保险改变了农民的生产决策,使得不同农产品的产量发生波动,从而使得没有投保的农民收入面临更大的波动性。而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农业保险的覆盖率依然比较低,因此要使农业保险成为稳定农民收入的有效工

具,须要加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如果大部分农民都投保了农业保险,那么由于保险本身的制度设计,其必然能够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稳定保障。而要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一方面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保险公司提供更多新型保险产品,改变目前主要农业保险产品,只保障产量和生产成本的局面,推广收入保险、价格保险等新险种,才能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朝2个方向努力:第一,可以考虑使用更加细致的数据作进一步研究,如使用地级甚至县级数据以增加实证研究的样本容量,这有助于得到更加可靠的结论。第二,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决策的具体影响,如研究具体险种对某种农产品产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Orden D. Should there be a federal income safety net?[C]. The Agricultural Outlook Forum 2001,Washington D C,2001.

[2]Barry P J,Collins K J,Glauber J W.Crop insurance,disaster assistance,and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providing catastrophic risk protection[J].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2,62(2):81-101.

[3]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 农业保险对农民、国家的福利影响及实证研究——来自上海农业保险的证据[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2):1-23.

[4]Cai H,Chen Y,Fang H,et al. Microinsurance,trus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9:15396.

[5]王向楠. 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来自2004—2009中国地级单位的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1(10):44-51.

[6]周稳海,赵桂玲,尹成远. 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研究——基于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 保险研究,2014(5):21-30.

[7]祝仲坤,陶建平.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及经验研究[J]. 农村经济,2015(2):67-71.

[8]施红,金玉珠. 农业保险稳定农户农业收入风险的效应研究[M]//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96-108.

[9]施红. 生猪保险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效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2):126-135.

[10]黄如金. 论把农业保险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J]. 人口与发展,1999(1):44-48.

[11]冯文丽.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 金融研究,2004(4):124-129.

[12]冯文丽,杨雪美,薄悦. 基于Tobit模型的我国农业保险覆盖率实证分析[J]. 金融与经济,2014(4):77-80.

作者:樊丰 刘小春

农民农业保险论文 篇3: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农业风险,也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

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种植大户吴国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受益者之一。“我从开始种温棚就参保,已有好几年了。去年冬天,我为17 个温棚作物参了保,由于2014年4月30日夜间天气突然降温,导致1 个棚内的香瓜受冻受损。我当时很着急,赶紧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人保财险工作人员立即到温棚查看受灾情况,统计后跟农业专家核算损失,张榜公示后,把赔款打到了我的账户上。”“受灾确实不好受,但能拿到1700 元的保险赔付金,我心里舒服了一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件好事儿,每棚自己掏80 元保险费,这个价钱能接受。”吴国善说。

“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今年,我们乡上的农民参保积极性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减少了村民的损失,大伙没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搞好生产。2014年,我们乡上5月份就开始了投保业务,到现在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农业保险。”沙坡头区香山乡农技站站长郭向洪说。

中卫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最大。农民一旦遇上重大自然灾害,往往血本无归、一蹶不振。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政府补贴、农民参与的方式,将市场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014年中卫市农户的参保主动性大大提高,已有7.1万户农民投保,其中,沙坡头区2.8万户、中宁县3.1万户、海原县1.2万户。其中,全市已承保种植业10 个险种186 万亩、承保林果业4 个险种7.2 万亩、承保养殖业4 个险种,18 个险种共计保费3610.6 万元。同时,我市还初步建立了农业巨灾保险制度、肉牛奶牛养殖保险制度和肉牛奶牛养殖保单抵押贷款办法。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卫城区支公司三农保险服务部经理刘永宏说,像吴国善这样办理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中央、自治区、市县补贴的,农户只需承担一小部分。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为农户灾后生产提供的一个惠民政策,政府买单、农户受益,真正体现了政府的关怀,是一项阳光、惠民工程。

■来源:新农网

上一篇:能动司法法律论文下一篇:国内农村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