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农民需求保险产品论文

2022-04-25

【摘要】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适应传统养老模式变化,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保险行业进步,加快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但从近些年农村养老保险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政府政策规划之后、农民理解认同不足、保险产品供给失衡、营销服务管理不力等一系列问题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发农民需求保险产品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开发农民需求保险产品论文 篇1:

聚焦二:农村保险市场能否走出洼地?

针对农村保险市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保险市场创新的重点是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涉农保险的覆盖面。

业内普遍认为,在新政策的引导下,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人身安全提供“保护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即将走出局部省区的试点局面,进一步加速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一行三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也指出,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保监会将继续落实“低保额、广覆盖”的原则,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领域和试点品种,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试点。

政策性农业保险旧题出新

毋庸讳言,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变幻莫测,保障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生活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7年开始启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但目前实行补贴的品种主要限于大宗农作物、油料作物、重要畜产品。业内认为,这方面农村保险产品存在着很大的创新空间,应该将农林牧渔产品都纳入范围,特别是主要农产品和各地的支柱农产品、当地特色农产品。

记者查看了几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特色农产品险种,品种繁多,还出现了很多未有所闻的新名目,如茶叶种植保险、食用菌保险、蜜桃种植保险、围湖养蟹综合保险、养羊保险、肉食鸡养殖保险等。还有一些针对特殊灾害的保险,比如林木火灾保险、农作物种植雹灾保险、小麦收获期火灾保险等。

涉农保险创新的试验田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复杂的社会现象,为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空间,农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庹国柱分析说。农民人身保险可以推行的是意外伤害险和死亡保险。因为这类保险保费很低,保险金额比较高,对家庭和个人都很有作用。保额限定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年保费在10到100元之间,农民人均交纳不到20元的保费,就能获得万元左右的保险保障。

有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对小额人身保险的简单赔付率不超过65%,实现了保本微利,具有商业意义上的可持续能力;试点地区续保率超过70%,农民续保意愿较好;而农村小额保险的覆盖率不足30%,需求缺口高达5000万人次。不过庹国柱指出,小额人身保险不是政策性保险,在农村做小额保险的客户很分散、成本很高,而商业保险公司是要盈利的,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怎样折中解决还是一个问题。因此这块看似巨大的市场究竟有多大的发展潜力还很难说。 一项主要针对农村的调查显示,农村家庭成员较多,针对家庭的保险产品需求明显,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产品;农村家庭望子成龙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子女教育金保险产品的研发势在必行;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商业养老保险的进入显得尤为迫切。下一步,小额人身保险、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以及针对农村家庭的农房险、家财险、教育险等保险产品应有较大发展。

“信贷+保险”双重保护

《指导意见》同时指出,要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合作,积极探索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信贷+保险”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即农村金融机构在向农民发放生产贷款时,同步提供责任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其作用在于通过在农村信贷活动中引入保险机制,有效转移农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能如期还贷的违约风险,有效解决农民因无担保、无抵押而贷款难的问题。

安徽省于2009年启动了“信贷+保险”试点工作,国元农业保险同时推出了“草莓种植信贷保险”业务。该产品保险费率为6%,各级财政为农民提供80%的保费补贴,农民承担20%。同时银行实行利率优惠,农户贷款成本总体上不高于现有的抵押贷款。

据国元农业保险公司介绍,“信贷+保险”试点帮助安徽省长丰县3个乡镇的5个专业合作社和124个草莓种植户从银行获得了700多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产品创新更需制度创新

专家学者认为,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特别是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亟待建立。

“农业保险的创新空间虽然很大,但并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现有的产品都还没有充分地做好,比产品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庹国柱说。

庹国柱表示,农业保险在游戏规则的统一制定、市场主体的明确、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监管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备的制度,其中巨灾风险管理是当前亟须完善的制度之一。由于巨灾风险管理至今没有任何制度上的安排.导致灾害后保险公司赔不起“赖账”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其他媒体报道,保监会酝酿多年的巨灾保险方案有望在年底推出,农业巨灾保险将采取多种经营,可以是政策性质的。也可以是商业性质的,政府补贴将采取保费补贴的形式。有分析认为,受保险机制、财政等问题的制约,农业险的覆盖面仍然很低,而巨灾险的推出,将有利于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范围。

江泰保险经纪公司农业保险专家郭永利同样认为制度建设更为重要。他认为农业保险创新的方向应该是走互助保险的道路,基于互助共济、风险分担的原理,通过互助保险组织来维护农民的利益,不以盈利为目的。

郭永利认为,农业和农民的风险特点决定了农业保险不能像商业保险一样.由投保人买保险来向保险公司转嫁风险.而应当在政府领导推动下,与商业保险分开,由农民参加互助保险组织,将农户个体无力承担的风险变为群体分担风险,让农民互助共济抗灾。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形成“互助、保险、再保险”的组织制度体系。

据了解,目前开展的有渔业、果树、谷物、农机等互助保险。截至2009年底,我国第一家全国性农业互助保险组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已经累计为渔民提供了1400亿元风险保障。

此番《指导意见》的出台激起千层浪,有开拓性的前进脚步。也有很多现阶段尚未解决的掣肘问题。但可以预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大改革农村金融的力度和不断探索,必将使我国农村金融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雷萌综合报道)

开发农民需求保险产品论文 篇2:

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困境与经营策略分析

【摘要】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适应传统养老模式变化,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保险行业进步,加快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但从近些年农村养老保险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政府政策规划之后、农民理解认同不足、保险产品供给失衡、营销服务管理不力等一系列问题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针对这些困难,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从产品开发、宣传营销、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的策略调整,加快适应农村保险市场,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农村 商业养老保险 经营策略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养老保障问题,特别是农村的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提高保险业整体发展实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1]。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加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保险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应对老龄化趋势的有力举措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2010年~2020年的十年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年均增长3.28%,至2050年将达4亿老人。目前,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为1.25亿,占全国老年人的64.4%;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2.5亿[2]。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老龄化形势,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多种养老保障手段之一,具有效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参与农村社会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有效减轻老龄化对政府管理和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积极改革

我国农村地区农民传统的养老,以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两种模式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导致农村家庭日益趋向“4-2-1”的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养儿防老机制[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不断集中,严重地削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功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提升,生产成本提高,农民从土地中得到的收益越来越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耕地在不断的减少,依托土地作为单一的生存来源已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土地保障已不能担当起农民养老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农村大量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已直接面临老无所养、病无钱医的危险局面,迫切需要商业养老保险替代传统养老保障方式。

(三)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目的是保障广大农民的晚年基本生活需求,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体现了“广覆盖”“低保障”和“社会公平”的原则,但同时也表现出养老金数额低、保障能力有限等不足[4]。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别、不同性别、不同收入、不同地域农民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随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扩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投保多层次、多样性的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自身的保障需求。商业养老保险恰好是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保险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使农村潜在着广阔的保险市场,为商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如今大部分的保险公司的目标市场仍然集中在城市,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在农村地区开展保险业务[5],农村保险则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其市场潜力巨大。在技术层面来讲,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促进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过准确的精算技术确定缴费标准和给付水平将风险共担,不仅缓解了财政紧张的状况,也促进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因此农村市场是商业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村人身保险,提高其养老保障功能迫在眉睫。当前各家保险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创新经营理念开拓农村养老保险市场,也是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式,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困境

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经过多年发展,其社会接受程度、产业覆盖率和业务量都有显著提升,商业养老保险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情况,同我国农村庞大的潜在需求相比,还十分不对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

(一)政府总体规划不够,政策支持不明显

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规划,整体思路没有向社会明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对补充养老保险介入过深,限制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在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提供与财政支持等方面承担的责任不足,关注点偏重于经营业绩;相关立法滞后,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行业的不规范行为缺乏有效约束;缺乏支持、补充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配套的政策,限制了体系的健全;县、村一级缺乏商业养老保险监管职能部门,市场监管不力,农民权益容易受到侵害。[6]种种因素导致商业养老保险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农村保险体系中定位不准,发展受限。

(二)农民理解认同度不强,购买意识淡薄

我国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当新事物和新信息进入农村时,农民理解和接受相对困难,农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同度有限;农村以家庭家族为核心,养儿防老、风险自御,对天灾人祸“宿命论”等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通过保险来抵御风险的意识淡薄[3];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可支配收入较少,少量闲余资金往往存入银行,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储蓄和投资认识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接受和理解更加困难,购买更为谨慎。

(三)保险公司供给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经营主体匮乏,产业规模较小,有限的保险机构在农村的数量、分布和工作人员数量更显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服务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投保的有效需求;农村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布局不合理,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业务发展差异过大,尤其是西北、西南等落后地区农牧民商业保险几乎没有涉足。

(四)营销模式不合理、服务管理相对滞后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在设计上与农民的需求不协调,农民大多数既没有较高的储蓄资金来支付过高保费,也无需很高的保险赔付额,而保险公司产品设计主要定位于城镇市场,少有推出适合农村市场的养老保险新品种,保险费率偏高,往往超出了农民的可接受范围,难以有效响应农民的保险需求。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农村市场上的营销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其营销、服务、培训体系均未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进行制定,导致养老保险业务难以在农村推广,相关售后服务、理赔服务跟进不及时,成为制约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7]

三、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经营策略分析

面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保险公司可以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加快适应农村保险市场,不断拓展业务,以期改变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的局面,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一)产品开发策略

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上,应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口结构、传统风俗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于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保障产品。在产品的定位上,可根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情况,开发缴费期限灵活、保障范围较广的保险产品。在条款设计上,通俗化的条款设计便于广大农村居民的理解,灵活的缴费方式有利于农村居民根据自身收入的情况对缴费的时间和缴费期限进行调整,保单贷款的实现可以帮助农村居民进行短期的资金借贷和拆借,多层级的保险金给付可以为农村居民实现养老保障需求方面提供多层级的服务。

(二)宣传和营销策略

在宣传和营销方面,要注重创新方法手段,不断适应农村市场,拓展营销网点,建立以乡镇为中心、辐射村户的营销服务体系,降低逐户上门销售的成本,提高业务覆盖率。同时要加大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和宣传栏、标语等更容易农民接受的手段,在农村栏目、老年栏目广泛宣传;注重在农村中培养良好口碑,通过农民口口相传提高认知和接受程度;加强针对城市中农村务工人员的宣传,培养其为家中老人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的意识。

(三)管理策略

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营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有必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加强营销队伍管理、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于农村保险业务营销的教育培训方法。针对农村营销人员理论知识薄弱的现状,建立体系化的培训管理系统,不断提高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要注重强化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诚信意识,防止因个别业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对养老保险业务不信任的区域化影响。要提高营销人才的本地化水平,说方言、唠家常,从心理上更为亲近,也更能够依据营销对象的实际需求推荐所需业务。在销售过程中保险销售服务人员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经济水平,帮助他们选择相适应的保险保障产品,设计合适的保单缴费水平和缴费期限,同时将保险条款以通俗化的方式准确的为客户解说,并简化单证的流程,帮助农民完成整个保单的投保。

(四)服务策略

商业保险公司要在保全、咨询、投诉等方面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建立简单、完善、易接受和理解的服务体系。建立知识普及培训体系,通过为农民开设保险知识、健康知识宣传讲座服务。加强保险营销人员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民对保险业务的了解和信任。建设有农村特色的标准化、专业化的理赔服务体系,建立专业的理赔服务队伍,确保在理赔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快速、合理和人性化的服务。优化核赔、理赔的流程,扩大各层级营销服务网点的权限,确保保险理赔程序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张建伟,胡隽.发展商业荠老保睑构筇萋层次农民荠老保障体系[J],2007(6):53-55.

[2]赵楠.保定市农村商业养老保险调查研究.河北大学[D],2013.

[3]赵延君.论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勋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8(2):104-107.

[4]张兰萍.新时期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2011(7):18-20.

[5]张宇.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与需求研究.附件农林大学[D],2013.

[6]胡豹.商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J],2009(7):8-9.

[7]樊姝.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作用有待强化,保险理论[J],2011(3):58-59.

作者简介:高乐(1987-),女,现为新疆财经大学金融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作者:高乐 钟星星 郭凯

开发农民需求保险产品论文 篇3:

农村保险市场创新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我国目前发展实践来看,我国大部分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保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实践,寻求有效的创新路径,旨在进一步拓展我国保险市场,推动保险产业提档升级,助力我国新农村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关键词:保险市场 农村保险 保险业务 理财市场

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保险占据着重要地位。创新发展农村保险类型,为农民提供更多元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是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创新农村保险,开拓农村保险市场,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通过优化产业格局,可以构建多层次的农村保险体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创新农村保险市场的重要价值

1.进一步强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我国农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而且很容易受天气影响。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农村保险产品,可以提升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发展实践中,农业生产保险体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如果构建现代商业保障体系,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方向。进一步了解社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是保险产业和农业生产亟需关注的问题。通过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可以进一步强化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夯实我国农业生产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2.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业融入市场经济体系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民属于弱势群体,通过创新保险模式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强化政策制度的基础保障作用,同时也要引入市场要素,提升农业和农民保障的多元性,通过引入现代保险产品和保险模式,满足农民的不同保险需求,夯实我国农业基础,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尤其需要我国农业的支撑和保障。创新农村保险市场,可以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金融支撑,通过优化保险金融体系,可以实现多元发展目标,抵御农村发展中的潜在风险,为农民提供更多样的保险投资渠道,切实提升农业总体水平。

4.契合现代保险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开拓农村保险市场,不断创新农村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契合我国现代保险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深入,保险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保险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是保险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保险金融不同于其他金融形式,一方面具有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投资特性,而且进入门槛较低,比较契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发展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保险市场的格局与路径,提升保险产品的针对性,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提供适合农业发展需求的产品,进而实现自身业务的拓展,推动我国保险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二、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在传统的保险发展模式下,众多保险公司都将业务焦点投放在城市上,对于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在这样的竞争模式下,城市保险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拓展,但是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则较为滞后。此外,我国农村保险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现有的农村保险市场无法满足我国农村多元化的需求。在发展实践中,要进一步创新理念,优化产品结构,寻找契合我国农村市场的保险发展路径。

2.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从保险的本质来看,一方面具有经济特性,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属性。在开拓农村保险市场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撑与保障,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可以鼓励保险公司进一步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的保险知识相对较为匮乏,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政府介入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保险发展目标。

3.农民重视程度不足。在美国,由于理念比較先进,农业保险早已成为众多农场主的必然选择,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场主利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现有农业发展背景下,很多农民还认识不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对于农业保险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宣传体系,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农业保险活动中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安全系数,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基于此,政府机关和保险公司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主动推广农村保险市场改革。

三、防范中国房地产风险的有效策略

1.加快推动农村保险转型升级。在我国现代农村保险市场环境下,很多保险企业经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单纯通过传统农村保险的盈利模式并不具有持久性。从本质来看,保险既具有商品属性,同时也具有服务属性。保险企业要想实现健康快速发展,首先要转变自身野蛮、粗放的发展模式,通过优化服务体系,转变经营模式,开展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农村保险经营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保险企业要进一步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个性化定制等方式,为农村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产品,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将农业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2.优化农业保险管理体系。农村保险行业具有一般的市场属性,同时又不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由于农村保险市场事关百姓民生,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强化作用,通过优化财税政策等方式,实现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农村保险市场而言,保费管理和利率调控是有力的调控手段,在农村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宏观调控还是微观管理层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农村保险市场的社会属性,尽可能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市场过热或者市场过冷等情况出现,如果市场过热,保险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不利于社会稳定,如果农村保险市场过冷,则会影响到上下游产业发展,制约国民经济的提升。

3.重点关注农村保险投融资领域。从行业本质来看,农村保险既是服务型产业,更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农村保险项目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因此,农村保险市场与投融资市场联系紧密,也容易产生系统性的风险。基于此,不管是保险经营企业还是宏观管理者,都要密切关注投融资市场变化,充分抑制金融欺诈等活动,同时对于高风险保险资金进行严格监控,尽可能将农村保险行业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要关注农业行情方面的变化,这也和农村保险市场风险直接相关,会通过资金链条传导给多个市场,进而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基于此,要对农村市场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规避,既要从保险市场自身入手,同时要抓住投融资市场这个“牛鼻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保险业发展实践来看,农村市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在农村保险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需要保险从业者创新工作理念,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在推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同时,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思远.保康农村保险市场供求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14(6):473-474.

[2]钟兆平.新华保险河源龙川支公司农村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3]葛辰.浅析中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

126-127,137.

作者: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