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教育企业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单位职工不但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集体福利的权利,还有接受岗位培训、后续教育的权利,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本文分析了我省企业近三年来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的情况,剖析了在提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出了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职工教育企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工教育企业发展论文 篇1:

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人才素质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注重广大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当前不少企业虽然注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但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停留在形式及任务绩效上。本文将分析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职工教育培训 培训效率 培训质量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更多的是人员素质的竞争。作为企业中的一份子,职工的技术素养高,职工的综合能力强,便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便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基于此,企业必须注重职工教育培训,并着力提升培训效率及培训质量。

一、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工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企业网罗人才的必要途径,更是企业应该给予职工的一种教育福利。当前企业虽然认识到了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却凸显着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上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更多当成一种任务,并没有追踪职工在教育培训中所获得的提升,很多教育培训缺乏与岗位的适应性,更多停留在一种理论层面。职工教育培训应该有效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培训效率及质量。其次,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没有科学的培训机制予以约束和规范。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需要将其定期化、规范化、体系化,注重职工的长远进步与个人发展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参与兴趣。最后,企业对于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相对比较少。无论是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还是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都存在着明显的投入不足的情况。

二、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的措施分析

(一)精准分析职工的需求,开展合理的教育培训

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职工的岗位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比如职工的岗位是经营策划岗,那么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所对应的课程就应该是经营理念、策划思路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必须匹配职工的个人发展愿景。职工在企业中的成长方向或者职业规划,是职工结合自身能力及企业发展实际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特点。基于此,企业应该迎合职工的发展诉求或者职业规划来给予针对性的培训,這不仅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能够更加凝聚职工的力量,让职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二)构建科学的检验机制,注重培训效果的抽检

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基于此,企业必须要做到职工教育培训的有效落地,而培训效果得以落实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科学的检验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抽检职工的学习效果。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成立科学的课堂检验机制,当堂解决职工的疑问,鼓励职工在课堂结束后,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做到意见交换,及时总结课堂内容,及时向培训师或者其他职工请教或交流。在下一堂课开始前,培训师应该做好抽检,并鼓励职工积极发言,勤于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来提醒职工认真对待难得的培训机会。

(三)提升培训内容的实践效果,注重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其培训的目的,就在于引导职工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更好地运用在企业的实践生产中,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提升职工对教育培训的重视,鼓励他们珍惜教育培训的机会,尽可能地从培训师那里获得最多的知识,然后全面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同时,在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全面科学地传递给周边的同事,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化地发挥教育培训的效益。实践证明,当职工在实践岗位上,利用教育培训的新知识、新方法,并真正取得进步,获得成效时,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动力会越强,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也同步能够提升。

总结:

职工教育培训是职工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虽然企业注重职工教育培训,但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应该构建科学的培训机制、测试机制及实践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建英.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措施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

[2]张瑾.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基层职工培训的效率[J],工程技术,2016(4).

作者:李璇

职工教育企业发展论文 篇2:

山东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的现状分析

摘要:单位职工不但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集体福利的权利,还有接受岗位培训、后续教育的权利,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本文分析了我省企业近三年来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的情况,剖析了在提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出了对策。

关键词:职工教育 经费 提取 使用

职工教育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一项费用。单位职工不但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集体福利的权利,还有接受岗位培训、后续教育的权利,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为了解和掌握我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更好地发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作用,笔者近期对全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为主,覆盖全省17市,时间跨度为2011、2012、2013年三个年度。调查对象以全省工业企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类型企业;企业规模涵盖了大、中、小型三类,其中:大型企业占44.59%,中型企业占9.55%,小型企业占45.86%;企业性质涵盖了国有、民营及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28.66%,民营企业占66.88%,外资企业占4.46%。

(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情况

1、大部分企业基本上足额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从调查情况看,明确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企业占总调查户数的94.07%;其中按国家1.5%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企业为44.8%,高于1.5%提取比例的企业为32.91%,两者总和占已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调查户数的82.61%。调查表明,全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情况总体向好,职工教育经费政策在大部分企業得到了较好落实或基本落实。

2、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调查情况看,低于1.5%提取比例的企业,2011年占总调查户数的24.2%,2012年占14.01%,2013年占10.83%。三年间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全省上下对职工教育越来越重视,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企业逐步减少。

3、中小型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据统计,中小型企业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按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平均增长了8.62个百分点;超额提取的比例平均增长了6.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中小型企业对职工教育经费政策的落实情况呈现上升趋势。

4、非国有制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有所增长。据统计,2011、2012、2013年非国有制企业按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平均增长了5.81个百分点,超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平均增长了7.14百分点。调查表明,经过全省上下几年的努力,职工教育经费政策在非国有制企业逐步得到落实。

(二)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1、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覆盖了企业全员培训,更突出了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企业能够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从人员使用情况看,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术工人和生产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其中,2011、2012、2013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生产一线职工的职工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分别达到69.25%、67.86%、67.63%。调查表明,我省企业普遍重视包含技能人员在内的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能够按照国发〔2010〕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的有关规定正确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2、职工教育经费在培训项目使用上表现为结构趋于合理。根据调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覆盖了不同内容的培训项目。从主要用途看,管理培训所占比例为22%左右,专业技术培训为24%左右,岗位技能培训为25%左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10%左右。以上四项所占比例约计81%,构成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项目使用的主体。而学历教育、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他项目的培训所用经费比例不足20%。调查表明,多数企业把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的重点越来越多地投向关系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上来,职工教育经费使用项目更趋合理。

3、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中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调查情况看,在人员经费投入比例上,国有及大型企业更注重一线职工素质的提高。2011年至2013年国有及大型企业仅用于生产一线职工的职工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平均每年都达到了40%,高出民营及中小型企业6.29个百分点。比较而言,民营及中小型企业则相对注重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2011年至2013年用于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职工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平均每年为30%,高出国有及大型企业1.36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上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合理运用职工教育经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员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监督机制建设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大部分企业从制度规范上保障了职工教育经费政策的落实,都有严格的财务审计审批制度,并通过厂务公开的形式告知职工。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合理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同时,也监督企业认真落实职工教育经费政策。还有28.3%的企业未建立独立的教育培训机构,但有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培训工作。这类企业大部分能够执行财务审计审批制度,基本能够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二、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少数企业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企业特别是新企业和民营企业不了解职工教育经费政策及提取使用的渠道。二是有些困难企业,没有能力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三是随着劳动力的市场化,导致少数企业认为需要的技术及人才可以直接到市场上购买,而花钱培训职工不合算,未按要求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2、个别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未按规定列支或使用分配不尽合理。究其原因,从企业内部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从企业外部讲,政府对企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管理手段弱化,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管和约束机制。

3、有关政策规定不明确,造成企业实际执行困难。一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未明确规定可列入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培训项目,导致部分地区在执行企业所得税法等政策法规时存在一定偏差,影响了企业正常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本次调查中,个别企业反映在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时地税部门不让税前列支,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大部分地区仍按财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有关规定执行,但该意见突出强调了职工教育经费的重点运用范围是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而对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费用的列支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国发〔2010〕36号文件及财建〔2006〕317号文件中提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对“一线职工”概念的理解有所分歧。目前“一线职工”的内涵相对宽泛,不仅指“生产工人”,更多的包含了技术研发人员、技能人才、销售人员和一线工人在内;三是财建〔2006〕317号文件中关于“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规定,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给企业具体执行政策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工作的对策

依法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是职工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加强职工教育的根本保证。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工作。

1、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职工教育工作和职工教育经费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是职工教育的主体,负责本企业职工教育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履行职工教育的职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对职工教育工作和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政策的宣传,使企业和职工从根本上提高对职工教育工作和职工教育经费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本企业的职工教育工作,保障对职工教育的经费投入。

2、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我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工作的意见。针对相关政策不一致,建议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范围,明确规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其中;对不开展职工教育和未按规定提取及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企业,由相关部门统一代征职工教育经费并上缴国库,用于全省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3、建议建立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加强管理与监督是保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措施。可由经信、财政、地税、人社等部门联合设立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和检查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及开展职工教育工作的情况,推动全省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和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制度,让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和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作者:李文佳

职工教育企业发展论文 篇3:

2006—2015年我国职工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职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6—2015年有关职工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职工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研究主题、时间分布、热点关键词、作者单位以及论文的基金资助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应从创新研究内容、加强实证研究、加强高等院校研究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投入力度、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研究。

[关键词]职工教育 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刘慧(1980- ),女,辽宁朝阳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广东 广州 5100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放大学(电大)与企业合作培养新型产业工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广州市为例”(课题编号:穗教高教[2015]12号)和2014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新型产业工人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课题编号:穗教高教[2014]34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到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都特别强调职业教育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以及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职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更促进了职工教育的发展。政策的制定与落地、实践的发展与应用也催生了职工教育理论文章的大量出现。职工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如何?实践运用的怎样?能否跟得上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词频分析,用定性和定量等方式方法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6—2015年关于职工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相关职工教育的论文数量、研究主题、时间分布、热点关键词、作者单位、基金资助论文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多视角、全方位、清晰地展示我国职工教育研究现状,并力求给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职工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效依据和借鉴。

二、研究设计

1.统计数据的获取。本研究以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来源,以“职工教育”为题名进行精确检索,屏蔽重复论文,共得到相关文献1101篇,剔除通知、会议纪要、报纸、评论等非学术论文文种,最后得到有效文献1070篇,其中期刊论文1051篇、硕士学位论文19篇。

2.主要研究方法。本文以定性分析为基本出发点,以定量分析作为支撑,运用文献计量结合统计、频谱方法,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综合运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根据样本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文献计量学原理,对选定的样本进行计量,对其外在特征进行鉴别和归类,得出评述性说明。二是内容分析法。按照预定的分析项目进行记录,然后通过定量分析对其进行判断,得出统计结论。三是词频分析法。主要采用“概率统计”和“分布统计”的数学方法来找出关键词出现的规律和频率,从而判断职工教育未来研究的走向以及发展前景。

3.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运用Excel工具对文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反映当前职工教育研究领域的现状及走势。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文献时间分布。从时间轴上看一个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大致可以判断出这一领域发展的基本趋势、研究热度以及发展情况。2006—2015年职工教育研究论文数量增幅为111%,增长速度一直维持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我国职工教育研究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具体来看,2006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91篇,年发文量较少,说明关于职工教育的研究还未形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2007年发表的论文增加到100篇,2010年论文数量增至109篇,这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这些文件的出台,使职工教育研究持续加热,2011年发文总量为121篇。2012年、2013年对职工教育的研究热潮稍有回落,增长速度缓慢。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又掀起了职工教育研究的高潮,当年发文总量为134篇。可见,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策的制定对科学研究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2.近十年职工教育论文总被引频次的统计分析。目前学者公认,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有效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从检索筛选出的1070篇文献中查询统计其被引频次,加以分析判断。统计所示:2006—2015年总被引频次分别为278次、361次、 358次、501次、497次、782次、654次、749次、916次、440次。可见,2006—2015年职工教育论文总被引频次和职工教育论文发文总量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时间轴的年度发文量与该年发文总被引频次成正比,其被引频次与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职工教育论文总被引频次逐年增长,但在比较低的数值上徘徊,无论研究水平、论文质量还是影响力都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上万次甚至十万次的被引频次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与职工教育在我国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有直接联系,说明我国职工教育未来大有可为,职工教育研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3.研究主题。通过对文献主题逐一进行分析,将相同或者相似主题文献进行归类并统计,基本可以了解2006—2015年职工教育研究专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我国职工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职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职工教育国外经验的比较研究、职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职工教育模式研究、职工教育政策和保障制度研究、职工教育综合实践研究、职工教育综合性论述研究、现行教育评估、综合性论述、政策及保障研究、其他研究等11类。研究主题的主流方向为职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有178篇,占比16.6%;职工教育国外经验的比较研究,有152篇,占比14.2%;职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有87篇,占比8.1%;职工教育模式研究,有295篇,占比27.5%,这四类占总研究文献数的66.4%。说明现在的研究主题还停留在对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互相引证上,大部分没有进行深层次和实践性的实证分析。当然,除此之外,职工教育政策和保障制度研究、职工教育综合实践研究、职工教育综合性论述研究主题也呈增长趋势,表明职工教育研究正在由横向研究向纵向研究发展并不断拓展深入。同时,我们从职工教育的实践性研究和教育方法研究成果偏少可以看出,当前职工教育的研究水平与我国职工教育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不适应的尴尬局面。

第一,职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职工教育,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从管理学角度看,职工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力量,更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关注职工技能提升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同时关注职工精神生活的需求。”①从经济学角度看,职工教育既是企业经济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注重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看,职工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自身发展进步的角度看,职工教育是企业现代化经营的需要和参与国内外大市场竞争的前提。也有学者专门选择某一行业来阐述职工教育对该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多集中在铁路、公路、煤炭、邮电、电力、石油等行业。

第二,国外经验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②我国学者比较注重对国外职工教育的借鉴,主要对国外职工教育的观念、做法、政策、法规、教育机构的设立以及职工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取得的成绩进行综论,并提出国外职工教育对我国职工教育的启示。对国外职工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职工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美国摩托罗拉创建的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迅速影响到北欧、澳洲、东南亚大型企业。日本允许企业内部开设“企业内职业培训短期大学”,先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部门需求而设置课程内容,而后逐渐演进为根据新环境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特点是既全面又有基础性,便于职工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拥有更多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欧盟重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德国、瑞典、挪威、奥地利、荷兰等国的企业成立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工厂委员会、工人自治小组等,通过立法保护职工参与管理的权利。我国职工教育应借鉴这些经验,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的优势。

第三,职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关于职工教育的内涵、特征、历史演进等基本理论的研究接近研究文献总量的1/10。学界对职工教育内涵的表述不一,但普遍认同《成人教育大辞典》中对职工教育的解释,即“职工教育是对工厂、矿山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和一般职员进行的培养训练活动,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可靠保证,与现代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我国职工教育发展的历程,分为职工教育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5年)、职工教育艰难发展阶段(1966—1977年)、职工教育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年)、职工教育调整改革阶段(1992—2001年)、职工教育蓬勃发展阶段(2002至今)。

第四,职工教育模式研究。关于职工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篇数较多。在教学模式上,有学者探讨了“工作室制”工学结合制教学模式的建立,开展了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职工培训服务体系、职工培训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在课程资源建立模式上,提出施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应形成立体化、实用性课程资源,增设校企融合继续教育中有关“企业德育” 的课程内容。在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方面,建议建立需求分析与反馈制度。在业务管理模式上,提出充分发挥工会的主导优势,建立“工会、市电大、远教中心、基层电大和企业学习中心”多方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责任分担、合作共赢的“四维”管理体制与多元化运行机制,保证了面向企业的远程教育的正常开展。

4.热点词汇分析。热点词汇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表征,同时揭示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某一时间段内出现频次的多少,代表这一特定阶段内该问题受关注的多少及研究重心的变化。因此,对职工教育热点词汇进行分析可以基本掌握其研究阶段与研究趋势。本研究运用词频分析法在对文献进行计量统计的同时对其中所有样本中共同出现的高频词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排除无意义的助词和描述性形容词等词汇,筛选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组词汇,从而准确判断这些高频词汇所反映出来的“学术信息”,更细致、具体地展现其研究结构和关注点。同时,这些高频词汇也可以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专题研究提供启示。统计发现,出现频次50次以上的高频词汇分别是:职业教育,有176次;成人教育,有155次;继续教育,有132次;终身教育,有113次;人才培养模式,有68次;企业发展,有64次;双师型教师,有51次。通过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4个频率过百的共词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我国职工教育是从4 类教育模式上衍生而来,现仍处于初级阶段或萌芽阶段。从出现68次的“人才培养模式”、64次的“企业发展”、51次的“双师型教师”来看,我国职工教育的研究正在向着横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出现176次的“职业教育”、155次的“成人教育”、132频次“继续教育”、113频次“终身教育”来看,我国的职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以及终身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这四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既具有独立的特点,又兼具其他教育的部分属性。这一方面说明在职工教育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其他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成功、成熟经验;另一方面说明在现行的职工教育研究中始终能找到职业教育以及其他三种教育研究的影子,过多利用发展这几类教育的特点和研究教育的方法来看待职工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职工教育研究的发展。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平衡点,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5.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文章有57篇,占比5.3%;运用实地调研的文章有20篇,占比1.8%;运用分析法的文章有745篇,占比69.6%;运用比较法的文章有152篇,占比14.2%;运用文献研究法的文章有96篇,占比8.8%,说明解释性、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是当前职工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随着对职工教育研究的重视,比较研究方法也受到重视,但统计实证类、调研类研究方法运用较少。

6.作者单位。本研究在对文献进行计量统计的同时对发表论文的作者单位进行了统计,以“职工教育”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列出了发表论文数量靠前的单位及其发文数量,旨在分析我国职工教育的研究主体以及更深层次的研究发展情况。我国职工教育研究的主力主要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统计显示,2006—2015年对职工教育研究名列前5位的单位分别是:中国职工教育杂志社,15篇;中华全国总工会,8篇;太原铁路局,7篇;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7篇;南宁市江南公路局,6篇。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成果占据绝对优势,而高等院校寥寥无几,只有浙江工业大学的4篇文章、华东师范大学的3篇文章、苏州市职业大学的2篇文章。高等院校是人才汇集和学科齐全的集中地,在科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职工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名列前茅,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这说明高等院校对职工教育这一领域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企业成为职工教育研究的主力这一角度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企业已经意识到职工素质是决定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和保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提高职工素质与加强职工教育联系起来,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7.基金资助论文情况。国家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基金组织、协会提供科研经费资助进行研究产生的论文称为基金资助论文。基金资助论文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社会力量对某一方面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反映社会对这一学科研究的动态和方向抑或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需求情况。以“职工教育”为精确检索基金资助情况,十年时间仅仅有4篇基金资助论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以及企业对职工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不足,这既与我国职工教育以及职工教育研究刚刚起步有关,也与职工教育研究的水平、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力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有差距有关。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思维的转变,国家对职工教育以及研究投入的力度会继续加强,这也会使基金资助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这与职工教育研究相关文献数量的增长趋势相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职工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1.职工教育研究成果逐年增长,但总体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教育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如职工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面越来越开阔,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但是,有价值、高水平的成果较少,指导性强的理论性文章也不多,可供参照的实践性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这些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2.职工教育研究方向日益多元,但需进一步深化创新研究。我国职工教育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正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新阶段,但我国职工教育的原创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关于职工教育模式研究或代表新的职工教育研究方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较少,很多研究成果仍处于跟踪、模仿、重复的低水平状态。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职工教育的实践经验先天不足,导致研究基础不牢。职工教育研究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新课题,必将对职工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要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揭示发展规律,加快职工教育研究理论为职工教育实践服务、反馈的时间进程,快速摆脱巨大的职工群体与当前有限、单一的职工教育研究不匹配的客观矛盾。

3.职工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强化。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职工教育多使用分析法和比较法,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这种分析推理对职工教育所反映的问题也只是提出一般性的对策及建议。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方法运用较少,缺少对具体职工教育现象的经验总结和更深层次问题的反思与分析。实证研究中应选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并应关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证调研。要注意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使职工教育的各种研究方法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结合,让研究者切身体会到研究的进展及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只有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实效性、前瞻性和现实的针对性,才能具备较高的可信度,进而对实践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4.政府、企业高度重视职工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职工教育研究的水平高低以及职工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否指导职工教育实践,是影响职工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真正提高职工素质,必须重视和加强职工教育研究。企业应当从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大力量开展职工教育研究工作,摒除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做出长效、战略性的规划部署,改善职工教育研究环境。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千方百计地加大对职工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在宏观政策导向、设施完善、设计规划、机构设置等方面为企业的职工教育研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

5.职工教育研究机构不断壮大,但高等院校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人才是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核心要素。高等院校是人才汇集和学科齐全的集中地,在科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应在科学研究中起主导作用。但从研究结果来看,高等院校对职工教育的研究相当薄弱。因此,必须加大高等院校对职工教育研究的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科研项目规划中重视职工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职工教育研究队伍,推动职工教育研究工作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6.职工教育研究发展不断进步,但学科建设需进一步努力。职工教育因其教育对象是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所以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更直接、显著。随着职工教育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国已经有许多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成功案例。从职工教育的巨大前景和职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来讲,职工教育应脱离职业教育学,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但从目前职工教育的研究水平看,其远远不足以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仍然依附于职业教育学或其他学科。因此,要坚持“合理定位、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的原则,注重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凝练学科方向,结合发展职工教育搭建平台,联合各种办学、研究力量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科研团队,努力形成以服务职工为特色、以服务社会工业化发展为重点、以教为主、教工交融、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

[注释]

①王惠云.职工教育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力量[J].中国职工教育,2013(6):85.

②吴文侃,杨汉青.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

[参考文献]

[1]郑奕耀,张晓华,谢东贵.数字化教育推进服务型工会的建设——广州市总工会开展职工与工会干部素质数字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2]王廷弼.终身教育视野下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程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0(2).

[3]高翀.企业职工教育现状的分析及策略[J].中国职工教育,2014(8).

[4]邓瑞芳,武夷山.国外企业大学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

[5]方建威.简论发达国家职工“参与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工会论坛,2013(5).

[6]夏鹏翔.日本企业的雇佣及企业内职工教育的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5(5).

[7]庞利.建国以来我国职工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8]孙晓男.“工作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9]马延伟.当前我国职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5(11).

[10]朱旭光.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融合行业企业职工教育的目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5(2).

[11]李文斐.面向企业的远程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

[12]殷永兴.关于做好新入职工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5(5).

作者:刘慧

上一篇:情境导入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