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社团音乐论文

2022-04-19

高中艺术社团音乐论文 篇1: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也逐渐被各个学校所重视。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这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历史和语文古文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且对学生的美育和思想教育均有益处。因此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究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中音乐教学;实施和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展开,学生接触到的音乐也越发的多元化,其中各类流行音乐颇受高中生的喜爱,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则受到了学生的冷落。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便是学校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社会中也没有形成一种利于民族音乐传播的良好氛围,使得民族音乐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高中音乐教育是学生教育阶段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通过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民族音乐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民族音乐中往往会有着较为明显的表现,而民族精神也关系着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和发展,文化的传承和民族信仰也同样与民族音乐密不可分。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系统的民族音乐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效的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增强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青少年可以在自信中成长。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意义

民族音乐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特征和历史状态在民族音乐中均有所展现。如表现古代战争时的音乐名曲《广陵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现场地氛围以及受压迫者反抗暴君的精神,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通过这一艺术的方式,更加全面的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一个认识〔1〕。而在近现代,民族音乐中注入民间歌曲等音乐体裁对历史的描述也是十分详尽。1840年以来,当时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剥削十分严重,如民歌《种大烟》中唱到:“青天(那个)蓝天紫(上)蓝(咂)天,什么人(咂)留下(呀)种上个大烟。咸丰(那个)登基整(了)五(咂)年,外国人(咂)留下(呀)种上个大烟。大烟(那个)本是外国人(咂)留,来到了(咂)中国(呀)害死个黎民。”①从歌曲中可以得见民众被烟草毒害之深,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现状。这无疑是民间歌曲对历史状况鲜明的刻画和书写,这种历史情景不仅仅在历史课本中有所显现,更能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理解。近现代以来,尤其是1940-1910年来,我国对于民族音乐的利用就更加地充分了。由于战争的爆发,人们开始在原有民间歌曲的旋律基础之上填以新词,使之适合当时的战争时期。人们用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带有民间音乐基因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些歌曲直到今天仍在传唱,可以见得民间歌曲旋律之顽强。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作曲家将民族音乐进一步复杂化,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民间音乐器乐化、交响化的作品。如“《王贵和李香香》等以民族音乐风格为基础,把戏剧性唱腔与咏叹性唱腔进行融合,把重唱、合唱等形式与乐队、配器加以整合,形成融合性民族歌剧”。①现当代时期,如林戈尔创作的《乡音乡情》中大量运用了四川本地民间歌曲、戏曲通过和声、配器的处理,深化了音乐形象,使得民间音乐更加生动。②可见,民族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音乐形象,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民族音乐的美学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均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性格,这些形式各异的民间音乐有着丰富的美学意义。如藏传佛教音乐的诵经音乐具有低音美学,僧人们以低于日常音调的音高念诵经文,使得音乐深沉厚重,他们认为这种深沉的音乐可以驱散妖魔;从乐器(响器)的配置来看,藏传佛教音乐中,念诵之声与不同音色的法器结合,他们音色或是灵巧、或是厚重,共同组合成了“不共的和谐之美”。③而在中部地区的凤阳地区民歌则具有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由于凤阳地区位于安徽中部,凤阳民歌兼具了安徽民歌中的粗犷与细腻,一直在述说着淮河儿女的淳朴生活;凤阳民歌风格多样,具有号子、小调等不同性格的音乐,号子常用于劳作、小调多用于抒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凤阳民歌中增加了许多赞美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民间歌曲,这些歌曲无疑给凤阳民歌增添了时代美的特征。④这些民歌中的美学思想可以给高中生带来美的教育,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

(三)民族音乐的思想教育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懵懂期,对高中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必要而又迫切的,我国民族音乐尤其是优秀的民间歌曲和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中包含着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道理,充分利用好民族音乐的这一特点能够更为全面和鲜活的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如黑龙江省呼玛县流传的鄂伦春族民间歌曲《年轻人要有良心》中唱到:“我家都是上年纪的老年人,你家都是年轻轻的青年人,我家无人上山去出围,鄂家规矩你们可要记在心。小伙子打了四平头的鹿,一点也不分给老人们,不懂规矩的年轻人,不分皮不分肉没良心。小伙子们你们能有几年青春,再吃几年你们还不如我们,将来你们老了也一样,年轻人也会抛弃你们。”⑤上述歌词文本可见,歌曲中透露着鄂伦春族尊老的美好品德,从不同的角度表達了行为规范。民族音乐中内含着为人处世的哲理,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蒙古族民间歌曲中同样饱含着哲学道理,如事物客观规律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实践的观点。⑥这些或为人处事的观点、或是哲学层面的观点都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民族音乐的魅力无穷无尽,但是再优秀的资源也需要合适的方法才能发扬光大。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就尤为重要,不仅需要对民族音乐的背景进行分析和综合,而且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积极扩展课外教学活动,使得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呈现立体式教学体系。

(一)增强学生对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

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民族音乐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状态、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造就了特定的民族音乐风格,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分析音乐的本体,更需要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充分考量民族音乐所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从而将音乐知识建构的更为立体和生动。

教师通过有趣的故事作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引线,从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感,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醇厚的中原风》教学中,教师一些在民间老百姓口中耳熟能详的中原民歌开始着手,《孟姜女哭长城》和《王大娘钉缸》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引入方法〔2〕。而《花木兰》等地方优秀作品,作为现代社会被全国广泛认知的优秀作品,常香玉为其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背景故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仅需要会唱还需要学会自行体会并创作音乐,因此教师不仅仅需要对音乐的背景进行讲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资源,给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播放一些民族音乐的经典片段,以及与之相关的风土人情短片。教师应注重“原生态”民族音乐的欣赏和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和音频去近距离、全方位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注重注重民族音乐改编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技法讲解。

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料室,积极联合高校、文化部门或研究机构共享数据库,让数据库不仅仅服务于研究人员,更要服务于基层学生们。教师应积极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使得民族音乐全息式、立体式呈现,增强学生的观看体验。学生们通过长期的有效聆听和感受,可以促使其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有一个明显地提升,同时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创作也起到了一定地启发作用〔3〕。

(三)拓展课外教学活动

音乐地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更应该将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拓展的课外,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学校内开展民族音乐的主题班会,通过各抒己见的方式,表达学生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悟。积极开展民族音乐的小型比赛,诸如民歌演唱比赛、戏剧扮演比赛等等,这样可以活泼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们更为深刻的学习民族音乐。积极组建民族乐团,利用课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民族管弦乐,建立民族管弦乐团,增加学生音乐活动的专业性。积极组建合唱团,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合唱作品如作曲家刘晓耕老师创作的一系列民族母语合唱作品,合唱团的建立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直接体验到民族音乐的表达,更可以提升学生们合作、团结的美好性格。在课外,学校的各个社团中可以通过结合民族音乐来开展各类的艺术社团活动,在节假日期间可以为学生搭建供其展示才艺的舞台,鼓励学生使用民族乐器或者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表演〔4〕。

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周末空闲时间带领学生们开展田野调查。田野调查被誉为人类学的基石,是现代人类学进行知识收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们亲身前往民族音乐的流传地。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实地走访民间艺人家中,体验民间艺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不仅仅可以直接感受民间艺人的表演实况,更能感受到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结束语

民族音乐是我国多种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她集中的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仅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历史知识的增长,还能给予学生对于美的体悟和对思想的教育。然而目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仍存在着如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音乐素质和人文修养。这就不仅仅需要教师以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还需要使用适合学生的多样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去感受民族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实施的成效。此外,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增强社会对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注度,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全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善、全面、立体的教学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德吉美朵.注重发挥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4,(09).

〔2〕金清秀.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浅谈高中音乐中民族音乐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 2016,(5):130-130.

〔3〕杨柳〔1〕.深化民族音乐教学,释放民族音乐魅力——淺谈高中音乐课堂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207.

〔4〕张明,刘明.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课歌唱模块中的民族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5,(17).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刘冰

高中艺术社团音乐论文 篇2:

黎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中提出须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而黎族音乐作为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装点着海南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将优秀的黎族音乐作品引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是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增加新的教学素材与学习范围,对提升高中生在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审美感知等核心素养扩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构建科学、和谐的美育校园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美育教育;黎族音乐;高中音乐;校园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一)高中音乐教学对于美育教育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紧贴学生日益增长的美育教育的需求,要求艺术教师在致力于开足、开齐、开好艺术课程的过程中,要切实地抓好学校美育教育工作,文件指出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高中生的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高中音乐教育就是以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为三维目标,通过课程的不断渗透与讲授来提升学生美育的核心素养能力,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占据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当今高中生审美方向的改变

当今流行音乐文化已经充斥着整个中学校园,缠绵的爱情歌、狂野的摇滚和动感的说唱音乐成了学生们追捧的对象。近期,我对高中年级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坦言:“谁最红我就追谁。”比如TFboy、肖战、王一博等顶流娱乐圈团体与明星,不管发什么音乐他们都会狂热追捧;25%的学生对摇滚乐痴迷,那种放荡不羁的状态、撕裂的嗓音和酷炫的装扮深受学生喜爱并竞相模仿;剩下的15%就是喜欢泡沫爱情歌曲;关注主旋律音乐文化的学生占7%,而关注海南音乐文化只占不到3%。

由此看来,流行音乐对高中生的健康心理、审美标准、价值观等都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教育隐患,容易让正在成长的高中生对自身和社会认识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创设健康、和谐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辨别音乐艺术价值、提升审美品质,就成为当下高中音乐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黎族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黎族音乐作为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装点着海南文化艺术的发展,成为了海南音乐版图中耀眼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教育推进“双新”理念的改革步伐中,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大潮中,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的指导下,作为一名海南音乐教师,就应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为自贸岛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将优秀的海南音乐作品引入到高中音乐模块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弘扬海南优秀音乐传统文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肩负起传承海南音樂文化的使命。黎族音乐文化根植于海南五指山、东方、乐东、琼中等多个西部市县,其丰富的音乐曲调、独特的语言及特色的歌舞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艺术工作者和观光游客到此探寻,成为海南音乐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黎族音乐文化是首选引入高中音乐教学资源的最好素材,它是高中音乐模块教学的有效渗透与补充,对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实施必要性和长远的发展意义,它能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打通了学生在美育审美探知中的光明大道。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黎族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的渗透与提升

音乐课堂教育的提升与渗透是对黎族音乐文化融入的有力保证和不断传承的基础,因为课堂教育是学生最主要、最直接能接触到音乐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精心地备课,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单元教学与黎族音乐素材形成有机的结合,通过不断的教授、教育和渗透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音乐审美能力。比如:通过多方面、多角度鼓励学生鉴赏好的黎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黎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如何鉴赏、鉴别黎族音乐作品的精髓之处,把黎族音乐文化价值与学生的情感认识提升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黎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此不断地提高学生理解其他音乐作品的分辨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依托笔者参与的课题《普通高中黎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资源,将优秀黎族音乐作品引入到音乐鉴赏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当中,比如第一单元《不忘初心》,在拓展环节中设计引入海南民歌《久久不见》,将歌曲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发言说到的名句:“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进行遥相呼应,让学生认识到在国家蓬勃发展中,有一份初心就包涵着对热爱家乡音乐的责任和情怀,再比如第三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将黎族民歌《赶鸟歌》与《澧水船工号子》进行对比、聆听与分析,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出汉族民歌与黎族民歌在歌唱、语言及创作手法上的不同,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民歌的同时更好地了解黎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同样是在辛勤劳动、抒发情志和传情达意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深刻感受黎族人民用歌声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用歌声书写着海南音乐文化的诗篇,是中国民歌最绮丽的花朵之一。

(二)以第二课堂来推进黎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与实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2004版)提出学校要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在主课堂授课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因为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它的普及性,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学习和喜欢音乐。所以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教学,是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因此,第二课堂的铺开对黎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与实践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第二课堂中设置声乐、合唱、戏剧等选择性必修课程,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及方法,启发和锻炼学生唱、弹、跳、演的各项能力,我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选取符合时代与学生喜欢的黎族音乐教学内容,把握第二课堂这一阵地,进一步渗透黎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与实践。如声乐课中,选择《赶鸟歌》《噢噢调》《捡螺歌》等黎族作品作为学生声乐曲目的辅助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歌唱训练和作品认知的学习,不仅提高声乐的各项技能,而且还加深了对黎族作品的理解和熏陶;又如在《合唱》课中教唱《舂米谣》时,结合舂米的劳动方式及方言的教授来促进学生学习黎族合唱作品和团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黎族人民在舂米劳动中收获的喜悦之情。

因此,黎族音乐文化课程在第二课堂的开设与主课堂形成了有效的贯穿,使学生对黎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与提升,从主课堂的聆听、鉴赏和陶冶到第二课堂的探究与实践,让黎族音乐文化的音符在学生的心灵中发芽滋长,让美育之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大放异彩。

(三) 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在黎族音乐文化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已经重视采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我们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的资源,加强黎族音乐文化育人环境的陶冶与实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平台,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号等传播媒体来发挥黎族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同学们在浓厚的黎族音乐文化氛围中有更多陶冶与实践的途径。由于学生在校对手机禁止使用等原因,我们更多以“校园之声广播站”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在《每周一歌》栏目中大力展开宣传,以“黎歌·乐海”为主题,选择经典、流行和高雅的黎族歌唱作品,如《摇篮曲》《黎家心花开》《木棉花下绣黎锦》《斗牛调》等歌曲,这种新老歌曲搭配播放的形式,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喜欢,也由此掀起了学校师生学习黎族歌曲的潮流。此外,我们还增设了《黎族器乐品鉴》的音乐栏目,选择的曲目包含鼻萧、叮咚、唎咧等器乐作品,比如:《欢乐的黎寨》《叮咚舞曲》《鼻箫恋》《胶园晨曲》等作品。因此,在推进黎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校园广播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阵地。它不仅体现了现代化教育设施对黎族音乐文化传播的辅助作用,同时,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黎族音乐文化美的本质,为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多解压和放松的娱乐方式。

(四) 创设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在黎族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音乐是提升上层建筑的一种艺术,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挖掘出音乐蕴藏的内涵及品质。因此,我们努力培养、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以黎族音乐文化为载体,开展更多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阵地。例如 “校园歌手比赛”“社团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等常规活动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同时,还可以开创一些积极、健康的中小型文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比如:我校举办的年级文艺月、校园音乐沙龙、音乐汇报会等以年级、班级和社团为单位的展示活动,以这些平台为契机,创办、编排和指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黎族歌曲、舞蹈和器乐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表现和表演的过程中得到更专业的提升,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是有效优化高中学生审美意识,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展示了风采、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艺术的综合素质,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黎族音乐艺术的喜爱,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展望与理想

面对当今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黎族音乐文化引入高中音乐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它的引入对学校美育教育、办学特色、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仅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创新和带动作用,还促使学生养成对本地区民族文化正确的审美观念。笔者以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为题,致力于打造出具有本校高中特色的黎族音乐文化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课题组及本人的共同努力能达到以下几点理想效果:1、预计在两到三年内,把黎族音乐文化建设成为学校高中音乐特色教学课程。2、编订《黎歌·乐海》音乐教材,深化黎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陶冶与实践,使其形成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3、收集、引入更多优秀的黎族音乐作品,把广播站《黎歌·乐海》打造成为我校特色品牌栏目。 4、创编《黎族优秀歌曲集》,让我校学子将黎族音乐代代相传。

黎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陶冶与实践,就是把美的、正确的、优秀的音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相信在国家与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的引领下,将本地区音乐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将会成为海南各学段音乐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创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是,黎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课堂的陶冶与实践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其素材的应用與阵地的建设,如建立黎族音乐社团、开展中学黎族民歌文化节、黎族器乐进课堂等项目的推广工作,这并非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在此,呼吁更多的音乐教师能加入到黎族音乐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当中,让你我携手为传承黎族音乐文化倾尽一份绵薄之力。
四、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的结论

综上所述,黎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这一举措是切实可行的,黎族音乐文化作为海南独有的音乐印记,不仅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陶冶与实践的探寻,进一步让学生认知音乐育人的重要价值和对自我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作用,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肩负起传承海南音乐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将黎族音乐文化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是美育教学对培养高中生在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审美感知等学科素养养成的有效支持和重要保障。

总之,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是学校打造特色校本音乐文化课程中的创新之举,它不仅提升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还满足了中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应当紧跟国家教育发展的工作步伐,大力发展校园音乐文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为学生美育教育、核心素养和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艺术环境,为贯彻国家美育教育方针、为响应自贸港建设的大潮,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课程体系而昂首阔步前进。

参考资料:

[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M], 2004:7-8

[2] 《普通高中音乐课标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M],2017:9-10

[3] 《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9(7):178-184

[4] 张 睿 王曌宇《论黎族音乐文化高中课程开发及教学实践的意义与价值》[J] 当代音乐 2021 年第12期

[5]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文字号:教体艺〔2014〕1号

作者:谢于婧

高中艺术社团音乐论文 篇3:

高中音乐社团活动与实践研究

【摘要】  在高中组织社团是实现高中生的共同意愿,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重要举措。高中音乐课程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高中音乐社团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涉及更宽领域的第二教师。但是高中又是高中生学习时间最为紧张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类社团的指导时,就要充分协调好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在保障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建设好音乐社团。

【关键词】  高中 音乐类社团 活动实践

0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推行和发展,现代高中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特长和全面发展,创建音乐类社团则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教师积极建设和指导高中音乐社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性和责任感,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升,为了使音乐社团能够促进师生发展、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对高中音乐社团活动与实践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

一、高中音乐社团运行的意义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并且对外界环境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高中阶段恰恰又是学生学习最为繁忙的时期,因此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压措施和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因此学校成立音乐社团,能夠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氛围,这个特殊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表现自我、绽放活力,这是高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指导高中音乐社团活动的具体策略探究

(一)分段指导,开展差异化管理

兴趣阶段管理。该阶段的学生为高一、高二的学生,该层次的学生虽然很热爱音乐,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音乐,但是他们的专业技能却不够扎实,因此,指导教师在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明确自身参与社团相关工作的责任,从而确保该阶段的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浓烈学习热情,同时确保社团管理工作的能够有序进行。该阶段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大多数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自觉地学习新知识。因此指导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特性。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平衡,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即“普遍训练,关键发展”,使学生全面进步。

比如,针对该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开展音乐乐理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对五线谱、谱号、音符书写方法、音名与唱名等等基础乐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

此外,该阶段的学生在不断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简单歌曲训练。在挑选歌曲时,指导老师要从学生学习需求角度出发,选取符合现代高中生喜好的、具有针对性的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生动、灵活、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氛围中,进而稳扎稳打地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

高考准备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因此,指导老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求学生在呼吸的控制下实现声音位置的统一,引导学会用力量和速度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演唱时的表达能力,通过示范演唱和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思考,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音乐知识,对各种节拍的定义、强弱的规律以及各种类型的音符都有了较为基本的了解,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创编节奏和歌词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专业性大大增强了。除此之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意愿也得到了明显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机会逐渐增加,对乐器的学习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这个时候,指导教师就要需要按照高考的考核标准开展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帮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

(二)丰富高中音乐社团活动

制度和管理是社团活动有序发展的前提,而社团也应在此基础上持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层次,从而保障高中音乐社团活动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音乐社团活动时,要采取积极、正面的鼓励态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首先,指导教师要为社团提供更丰富的展示舞台。音乐类社团的活动是需要面向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学生也需要在丰富的舞台中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特长。因此,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展示舞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在以上两个阶段的社团成员中表现优异的学员参加学校每个学期举办的歌手大赛,引导学生以独唱、对唱以及表演唱等表演形式参与到歌手大赛中去。这样一来,学员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现,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社团内部的成员排练小合唱、大合唱以及器乐合奏等表演形式共同参与到艺术节晚会上来。当然,运动会、艺术节等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给也能够作为社团成员展示自我,提高社团凝聚力的契机。总之,音乐社团在我校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娄底市特色教育学校的申报增光添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艺术社团的健康、繁荣的发展。教师作为高中音乐社团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就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有效的建设指导方式,从而使高中音乐社团成为提升学生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更正确、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沈春静.建设和完善高中音乐社团的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9(08).

[2]吕小步.浅析高中音乐社团的运行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7(04).

作者: 欧阳爱良

上一篇:计算科学导论学科论文下一篇:网上广播技术实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