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白马镇中心小学校摘要:在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成效,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强化教学目标管理,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评测制度,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规范教学管理,促进中小学校发展

【摘 要】中小学校管理是一个惠及民生、德泽千秋的伟大工程,作为校长,我感觉到,学校管理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制宜。如何使学校管理与时俱进,科学而有效,根据自己做教师、做领导的经历,结合学习、观察和体验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科学要素 伟大工程 课程体系 领导观

学校在确定了科学的办学思想后,要制定发展规划,规划要以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个周期。学校的规划要开列发展目标,在总目标下可以分解为“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服务目标等,然后再把这些目标分解到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中,同时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推进措施和保障措施。

一、以学校管理的质量目标、课程体系为导向

质量目标确定后,学校要制定本校的课程标准,并形成体系,新课程体系中要有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地课程模式。简单地说,新课程基本上有必修课、选修课两种,有学科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要按照国家要求确立体系框架,不得为了提高升学率,随意增减国家要求的课程;二是在建构拓展性和研究性课程前要广泛征求本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要达成共识;三是要充分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办学资源。学校领导应是新课程体系的策划者、组织者,但在实践中要有几个关注点:一是不能有科目歧视和对德育课程的歧视思想;二是要特别为德育课程的建构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支持;三是要建立德育课程和教学课程的协调机制,不要互相拆台,而要形成整合和和谐共赢的局面;四是建立一套新课程考核和监督机制,对于选修课程要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二、形成鲜明的领导观、教师观、学生观

校长的办学观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航标。领导观的建立和发展要具备几个特点:一是领导要紧跟党和国家的育人方向,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思想,并且能够适时切入本校的实际;二是领导要有超前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即观念超前,求真务实,追求领先,办出精品;三是领导要有推动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要有服务于群众的思想;四是领导要以身作则,既是业务骨干,又是实践的领头人。

在各地学校都曾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中,我们也提出了“一切为了教师发展”的观点,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本主义精神。众所周知,学校的发展靠教师,因此,校长要不遗余力地使教师的钱袋、脑袋都富足,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铺路,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基,用对教师的事业激励、待遇的持续改善,感情的刻意营造,内化管理机制。这样,教师的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教师才能为教育事业竭诚奉献,无怨无悔。

学校领导、教师要有超前而健康的学生观,在办学思想的实践中,首先把“立德树人,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思想摆到首位。学校领导要重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尊重个别差异,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合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学校对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以学校、家庭、社会协力行动的大教育观推进学校的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教育的大教育观是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三位一体”,优质互补,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纵观各地“三结合”办学经验,我觉得,一所学校如果离开了合力教育,学校教育只会陷入孤军奋战,就必然会引发三者间相互埋怨、猜忌甚至拆台等现象,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彼此之间由不信任发展到诉诸司法解决的程度。

四、以管理的精细化,促动质量化

不管学校是大是小,管理工作是工作落实、投入和产出最主要的动力环节。学校管理要想富有成效,就要有刚性的制度,精细化的要求和目标,严格的检查和评估的手段,发现问题后持续改进的领导能力,同时,也要有对违规师生的处罚、教育的个性化方法。教育家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粗放,要出好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就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学校制定的教学考评方案,一定要由数量和态度的考核向质量方向整合。

五、以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

学校毕竟不是企业單位,在人际关系上钉铆相齐,来不得半点马虎。学校是育人的圣殿,一个人成长过程充满犯错误的反复,也不断表现出冷热的波动,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也不能用不变的方法去评价。犯错误是人的本性,但犯错误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尽管学校有众多的规章制度,然而,制度是刚性的,制定制度的人还是应该有些柔性,应该给出每个犯错误人纠错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强调,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对未成年人的学生施以“五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决心,也强调学生可以给老师发脾气,更要强调校长要对师生的不规范行为予以极大的宽容。我认为这样做,才能真正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文情怀,用这种态度和方法待人接物,师生正当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师生的幸福指数才能提高。

六、以班级文化建设来建构学校文化的小集体,大舞台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发展的电子核,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本位环节。多年来,不少学校领导、教师只注重在班集体中对学生进行管理,忽视了班集体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内涵具有极大潜力的一面。班级文化建设实际潜藏着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发展的教育内涵,也潜藏着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巨大空间,富含着学生快乐成长的活性因子。每个班集体又有着与别的集体不同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内容非常丰富,简单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管理方面有各种规范、规章、守则、职责以及各种管理的组织、机构等;知识与智能方面有各种类型的学习组合、社团等;思想行为方面有帮对活动、文明监督岗位、财产承包责任制。在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个性与智能差异,被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参加适合于自己、适合于集体的活动,学生们只要尽心投入,在这片小天地中,一定会奏出一曲和美的乐章,班级建设好了,学校也就随之建设好了。学校办学特色也会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陈牛则.中小学校长管理机制研究[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6).

[2]陈晨.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

作者:彭荀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白马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成效,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强化教学目标管理,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评测制度,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要想对教和学这两方面实行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效益,就一定要对教和学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关键词:农村学校 教学管理 科学化 教学质量 效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才能确保学校办出特色,创出品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过程。而所谓科学化管理,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证明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那么在中小学校怎样尽可能做到对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呢?本文就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尽可能做到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我区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现状,结合教学过程管理的特点,以教和学两方面為切入点,联系教育管理相关的原理,谈了一些观点和几项措施。

一、农村中小学管理现状

纵观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教学过程管理重老师教学不重学生会学,缺乏全面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相结合.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时效。一些抓教学的领导认为,教学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齐划一,集体备课与教研,强求教学要求、进度、质量、评价整齐划一.忽视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有统一要求,都有固定模式,而且认为这就是科学管理,但他们没发现在这管理过程中老师的工作成效没见提高,为什么?就是忽略了学生会学的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单相思”,在现在的中小学中,这又表现为两个方面:

(1)对老师规定教学任务.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都有规定的课时数,在相应的课时内,老师必须把规定的部分全部讲解完,这就使得老师的口中出现了教学进度这个词,有些老师为了追赶这个教学进度,在某些问题上,简单略过,并不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虽然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弄懂.尤其是在有些课程的课时数被裁短的情况下,一些考试并不作为重点,但学生应该了解的章节,往往对它不做任何介绍.同时,老师为了取得考试应有的效果,为学生留下了大量的家庭作业,和必背的内容,把这些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如若不然,则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育。

(2)对学生要求强制性、片面性的学习,学生每天都会带着大量的家庭作业回家赶,该有的休息时间全部用来了应付作业,有时为了避免因未完成作业而受罚,他们不得不采取抄的方法,而抄的同时,他们根本不会再去理会自己是否已弄明白这个问题.这样,作业即使布置再多,也不能达到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效果.同时,部分学校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了让学生升学顺利,他们把思想教育、劳动、班会等课程统统取消,这样做,即使学生成绩上去了,综合素质却不能得到全面提高,可谓“拆东墙,补西墙”,得不偿失.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制度不规范,我觉得教学管理的制度应该人性化,然而大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细则的完善,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教师及学校的主观性太强,他们并不管学生心里所想.只做自己觉得是对的。对于一个成功的教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必须知学生之所知,想学生之所想。教学思想中的理论“因材施教”是很适用的,对于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同一个规定去对待他们,只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合他的教育,他才会有更多的独立思考,才会成为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我的教育的对象,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

我校教师队伍总体年轻,充满朝气,接受新鲜事物快,这是其优势。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教科研能力弱,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则是劣势。我校制定了教师培养三年规划,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纯熟、技艺精湛、求真务实、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作为培养目标。两年来,我们常抓不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除正常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学校每月一次集中培训,教务处、年级组每周都有小培训;三是严格落实“三化”,即:严格化、个性化、亲情化。引导督促教师自觉实施德育首遇制,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搞好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学期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关爱学生生活,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关心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通过周记、学习周报表、心理健康咨询、个别谈心,架起师生共同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学习教育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了《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案》、《教学常规月检查与考评管理细则》,从计划抓起,从职责抓起,从程序抓起,从制度抓起,从考核抓起,从检查抓起,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实行领导包挂制。副校长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分别包挂一个年级,指导管理年级组工作,增强了年级组管理效能,保证了有效教学课改落到实处。坚持实施学习委员参与教学管理、学生评教制度。在教务处指导下,学生会成立了学习部。学习委员做好每日师生到岗、班班通使用、作业布置与完成、活动开展等情况的检查记载,及时填报周报表,下周一报班主任审批后,交教务处或年级组教学副主任审批。周报表制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参与管理、民主评教的作用,成为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周报表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有效管理,促进了班风、学风的根本好转。实施月检查、月考核制度。年级组结合平时检查及教务处反馈,对教师进行月考核,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细化管理。实行薄弱科目教师、薄弱班级会诊、整改制度。每月针对月检成绩,对排名最后的班级、教师,由教务处带头,年管会成员、班主任参加,采取先跟踪听课,后召开会诊整改会议。整改会先由班主任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再由学科教师自查反思、整改,最后由教务处帮扶。这样以每个年级最后一名班级学科最后一名教师为工作抓手,帮助年级组做好薄弱班级的查、整、促、提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年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罗炽霞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侵权及注意义务探析

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侵权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称《侵权责任法》)厘清了中小学校(以下一般称学校)对学生受到伤害的相关侵权责任,探析中小学校在对未成年学生侵权行为的责任性质、内容。依据《侵权责任法》明晰中小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注意义务,有利于学校规范自身管理职责和行为,有利于稳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 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侵权的法律关系

1.中小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界定

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侵权行为发生后,认定侵权事实,明确归结责任,认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处理和划分责任的关键所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小学校为非营利性质的教育教学社会公益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也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组织,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这样,民办中小学校与公立中小学校享有同样的法律地位,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并履行法律义务。公立中小学校与民办中小学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组织这一界定确定了中小学校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公法关系,准确理解中小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公法关系是解决相关侵权归责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在民法领域,学者对中小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存在着监护责任说和合同违约责任说。监护责任说细分为法定监护责任说和监护责任转移说,认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状态不应因学生进入学校后而产生未成年学生实际监护状态的空白,对学生的监护责任理应转移至学校一方;合同违约责任说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一种委托合同关系,认为家长将学生委托给学校,学校理应保障学生的各种安全及合法权益,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则是违反了双方合同约定,构成违约,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不论是监护责任说还是合同责任说,都会造成法学理论在指导具体司法实践中的不统一性,人们采用不同的标准,会造成不同的判罚结果,引起社会的抱怨和不满。

2.中小学校及学生主体的特殊性

中小学校主要包含以财政设立的公立事业单位法人和以社会资金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两种学校类型。依据《教育法》第三十一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中小学校拥有法人资格,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立中小学校作为对外承担责任的法人单位,在对学生侵权后承担责任的形式上往往因无独立财产权而出现义务履行难以执行的尴尬局面,而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中小学校因其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而不存在这一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充分利用保险工具处理学校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防范和妥善化解中小学校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风险、减轻学校办学负担,应是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出台的意义之所在。这对于完善中小学校发生侵权事故后的民事责任履行或许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侵权责任法》依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所受侵权归责进行了分别规定,而根据《民法通则》,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共同限定了中小学校学生的主体类型。

二、 中小学校对学生侵权行为的归责及类型

1.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侵权的归责

随着2010年《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中小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侵权责任法》就其责任范围、责任期间、责任区域终以特殊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即中小学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受到学校侵权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受到学校侵权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对第三人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侵权采用过错责任的补充原则规定。

2.中小学校对学生侵权行为的类型

(1)未成年学生之间发生的侵权

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活动性强,探索欲望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弱,对许多行为的后果时常无法预料,导致学生之间常常发生侵权行为。《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规定,有义务服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校以适当的方式教育学生明确校规校纪,并在学生间发生侵权时进行管理和安全防范。据此,学校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必要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在学生相互之间发生各种侵权伤害事故时进行制止和管理。《侵权责任法》也明确了学生之间发生侵权行为时,学校能够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与侵权学生之间构成共同侵权主体,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侵权行为人的监护人也不承担连带责任,而是仅在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校外第三人对学生实施的侵权行为

中小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在校学生与校外存在着方方面面各种联系,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时常发生校外第三人针对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侵权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明确了中小学校在校外第三人对学生的侵权行为承担第二顺序的补充责任,且只有在第三人不能确定或无赔偿能力的情形下有过错时才承担补充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享有在承担了该项赔偿责任后向第三人进行追偿的法律权利。《侵权责任法》中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以正式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小学校在第三人对未成年学生实施的侵权行为上承担有限制的补充责任。

(3)中小学校设施对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

学校设施包含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生活生产设施等。《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指明了学校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生产生活设施的管理人和保管人,有管理和保证学校设施安全的义务。当然,管理和保证义务中教育学生知晓学校各种设施的正确使用及安全也应是其应有之义。对于学校设施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在《侵权责任法》中也进一步明确由所在学校承担过错责任,但对于学校在设施设备的管理及对学生安全教育上学校需证明自己尽到了相应的义务才可免于承担责任。

(4)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对未成年人的侵权

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妥的言行会对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如何界定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合法性是一个综合性社会课题,但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行为导致学生人身受损害,必然涉及该行为法律责任的划分和担责。《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关于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的规定,是学校和教师的应尽义务;未依法履行相应义务而造成对学生的侵权,从而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是法制的基本精神。从《侵权责任法》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遭受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看,学校是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不当行为,是否履行了相应职责是学校担责的关键因素,也可以说,学校在该类侵权行为中承担的是有条件的侵权责任。

三、 中小学校对学生侵权的注意义务

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对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预见。学生在校期间,脱离了监护人的监督和保护,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法律赋予了其更多的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兼顾学生、家长、学校各方利益,防患于未然,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的学习场所也是制定法律的初衷。因此,厘清法律关于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侵权的行为归责,服务于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注意义务。

1.中小学校园建筑设施的注意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明确了中小学校作为校园内建筑物如楼房、操场、实验实训室等的管理人,负有更为谨慎的注意义务。中小学生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并且难以预料。学校对自身建筑物质量、照明、防滑等各个方面应作为学校管理规范的必要方面加以考虑。未成年学生之间借助学校建筑设施造成学生之间的侵权,学校同样承担责任,除非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因此,中小学校在学生可以涉及的建筑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醒目地标示张贴进行积极的履行注意义务尤为重要。

2.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备上的注意义务

中小学生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未成年学生充沛的精力保证了他们可以长久关注学校的各种事物,特别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娱乐器械,音乐、美术教学用品,物理、化学实验器材,并习惯性地动手触摸玩耍,常常引发安全事故。明晰《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的学校职责、义务后,履行好对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看管、教育义务,并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区别对待,加强自身注意义务,降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风险,防范事故发生,是中小学校在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计划制定中考虑的必要因素。

3.中小学校生活服务的注意义务

学校的餐饮安全、住宿安全、用电安全等是学校对学生侵权的重要方面。学校不论是将学生生活服务委托给社会服务公司还是自己管理,都不影响其在生活服务方面对学生发生侵权时责任的承担。加强学校自身对学生生活安全防范注意义务,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才是根本。法律无法细化到中小学管理的各个层面,但学校自身必须依据法律的责任归责原则细化自身管理,以免自己在责任事故中处于被动地位。

4.中小学校对管理的注意义务

中小学校的管理是由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无论工作如何分工,在发现未成年学生于校内有不当行为时,都有上前制止的义务。学校对教职工的管理也应明确他们的校内各项管理、教学行为均是学校行为的延伸。教职工在管理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隐性或显性的行为引导,从而间接影响或诱发各类事件。中小学校学生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学校除享有管理、教育职责外,法律未赋予其他涉及学生人身、财产的管理、限制权利,在学生发生非教育性关注以外的行为时,可以由社会、家庭进行调整,而不是学校包办学生的一切。

中小学校全方位履行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义务,帮助教师建立法律意识体系,建立学校应急事故处理预案,把防患于未然放在法律前沿,积极完善学生伤害事故保险机制,降低办学风险,明确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的核心纽带,共同做好未成年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进而提高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应是法律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劳凯声,陈希.侵权责任法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教学与管理,2010(9).

[2] 田虎.采用过错原则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源、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9(9).

[3] 张琳.论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认定学校责任应适用的归责原则.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 杨秀朝.中小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抗辩.教学与管理,2009(13).

【责任编辑:白文军】

作者:阮春新

上一篇:展示评价美术教学论文下一篇: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