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评估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发现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从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备课程体系及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等维度着手,完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设项目评估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设项目评估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关于《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如何加强人才的全面培养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新课程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应用的。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始终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对于加强人才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前言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投资项目评估》就是学生学习经济管理过程中一项必备课程,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我国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估》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提升教学效率,对于促进人才成长及我国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实施改革的必要性

投资过程中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是《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1]。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加强培养投资评估人才的主要原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积极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首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人才需要充分掌握会计、经济管理及运行等多方面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于企业的长期运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人才在对这门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评估技巧,能够帮助企业针对某一投资项目加强效益、融资方案等方面的评估。因此该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明确的教学目标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不仅拥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能够被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过程中,它能够有效评估和判断企业在对某项目进行投资以后即将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能够对相关风险作出正确的决策。它的种种功能是《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我国高校并没有对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忽略了该门课程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2]。这充分说明我国高校教师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明确而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我国在教学活动中,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響,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符,不利于我国人才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而学生作为客体只能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课堂学习气氛在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状况下非常沉闷。学习中学生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和沉闷的课堂学习气氛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上升;其次,缺乏教学案例。《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各个理论都能够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教学案例的引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也就无法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及体系,严重影响教学效;最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引导[3]。企业运行过程中对《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知识内容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阶段我国高校《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师通常没有亲身实践的经历,同时还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的严重影响,无法通过讲解促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新时期,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现阶段,我国高校针对《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设置,每学期最多设置四十八课时的学习时间,然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知识内容丰富,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学生失去了深入探究课程内容的时间,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掌握本门课程的真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师应顺应新课改要求,积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意识到本门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搜集大量资料、掌握大量实际应用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运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推荐国内外的重要书籍,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充分阅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己深入思考来有效完成作业[4]。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充分运用课余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对投资学和会计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面。

这样一来,课堂知识讲解的时间就能够被有效节省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课堂知识,增加对实践知识内容的讲解,并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针对某一投资项目及企业现状,自主进行分析,过程中应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二)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传统的只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投资项目评估》教学课堂当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教师通过将案例引入课堂,能够为学生设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经过思考来对企业投资风险等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引用以下教学情境:在充足的市场分析条件下,公司可以对某产品进行三千万件的年生产量。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能够运用三种不同的设备,小型、中型和大型设备的年产量分别为六百、一千和一千五百万件。根据这种状况,学生通过思考和知识的运用,能够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方案,分别为小型设备五组、中型设备三组和大型设备两组[6]。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以后,对三种方式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第三种方式能够花费最小的成本,因此是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结论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课程,新时期,人才只有在对其进行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够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国经济建设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同时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51-252.

[2]李保婵.基于CDIO理念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12:195-196.

[3]张贵友,董浙云.基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教学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06:42-44.

[4]韓国高.项目评估教学中混合投资项目决策分析方法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1:169-171.

作者简介

周玲(1981年—),女,湖北天门人,汉族,现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作者:周玲

建设项目评估能力培养论文 篇2: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发现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从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备课程体系及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等维度着手,完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能力

0  前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概念。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强调: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1-3]。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法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搭建校内实习培训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进行。由于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专业师资指导,造成学生创新创业技术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本文从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等维度入手,阐述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1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营造良好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虽然公选课覆盖面很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选择,但能真正贯穿并系统掌握创新创业类课程核心要点,并能联系自己专业进行实践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选择了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的学生也仅仅将这类公选课程当作获得学分的一门普通课程[4]。

由于大部分学生未系统接受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启蒙,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涉及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又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对学校、市、省级甚至全国举办的创新创业比赛不关心甚至有畏难心理,致使学生参与的动力不足,在学校难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1.2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措施

1.2.1  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类课程,内化创新创业素养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不能单纯依靠公共选修类课程,还需要通过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课、企业代表及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1.2.2  建立公共实训平台,鼓励人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不仅要在课内通过理论课程树立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概念,还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反过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理论课程的延续,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培训、沙龙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通过打造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战平台,保证人人均有参与创新创业锻炼的机会,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

1.2.3  树立典型榜样,营造积极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不仅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实践活动,还要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得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创新创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大力宣传荣获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创业类大赛奖项的学生的先进事迹,树立一个个典型榜样,从而在学生中间掀起一股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营造积极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2  完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1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状

当前,虽然各高校针对创新创业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实习实践类课程,但创新创业课程偏少,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的学科。通常创新创业类课程以讲座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内容缺乏专业性[5-6]。部分高校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引导和培养,不利于创新创业质量的提升。

2.2  完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措施

2.2.1  完善创新创业学科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双创”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中,从而构建一套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结合通识类课程,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使得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此阶段处于大一年级;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积极参加学科的竞赛,初步接触创新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此阶段处于大二年级;在学习专业课程后,系统掌握了本专业的重点知识,通过申报相关项目,使自己的所学得到综合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实践和模拟创业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此阶段处于大三年级;经过若干项目的锻炼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夯实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水平,在大四至毕业后的前四年中,将优良的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2.2.2  建设“双师型”导师队伍,提高創新创业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指导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质量。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系统的、逻辑的学科体系,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均由辅导员担任,很多教师均是从学校到学校,既没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实践积累,也没有深厚的理论学术背景支撑,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很多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都是通过参与短期培训班或自主学习后直接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指导,而在“双创”背景下,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通过建立一支“双师型”导师队伍,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和综合素质。学校一方面引进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优秀企业家进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选题和指导;另一方面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将优秀的青年教师派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丰富教师的实际项目经验和阅历,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理论和实践兼备的指导教师才能培养符合学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和培养目标的人才。

3  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实现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切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从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成果及应用效果几个方面考虑,建立一套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如图2所示。

3.1  创新创业课程评价

创新创业类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考试,考试采用开放式,内容不固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在完成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后,通过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评价课程设置的结构和质量;通过相应的社会调查,间接反馈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的水平,保证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满足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主要依靠技能评估、导师评估和企业评估三者结合:通过评估学生的基本技能来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为要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必须具有坚实的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导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军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最清楚,即能准确地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进行“把脉”,对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创新创业的情况进行精确指导,快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实施的项目放到企业接受客户的检验,通过企业和客户对项目的适用性和不足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项目。通过三者综合评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3.3  创新创业成果评价

根据各项创新创业成果,找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和能力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向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学习,发现自己的短板并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成果评价的反馈,明确创新创业的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完善措施。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更有利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应用效果评价,使学生的专业能力逐年提高,效果更加显著,解决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结论

本文从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等维度着手,完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弥补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不足,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统一为一体,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断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能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仲生,刘珍,罗筑华.”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9):14-16.

[2]陈良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立足大学生创业园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49.

[3]水梅,常金良,吴艳红,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9(19):48-50.

[4]范征宇.高校實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4-15.

[5]陈彩彦.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10):41-43.

[6]李冉,蒋倩倩,刘欢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模式及推进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83-84.

作者:谢杰

建设项目评估能力培养论文 篇3:

韩国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发展援助的管理体系及其启示

[摘要]韩国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发展援助的进程随着韩国经济发展快速扩展,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转体系。基于此,该文从参与的顶层设计、支持体系和评估体系等方面介绍了韩国的经验。基于对韩国经验的总结,建议从国家层面构建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发展援助的顶层设计和管理制度,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搭建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发展援助的平台。此外,还应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全周期管理体系,实现从项目设定、执行到结项的全过程管理。

[关键词]韩国社会组织 政府发展援助 管理体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经过6年多的发展,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多元化合作局面。其中政府发展援助(以下简称ODA)对于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提高沿线国家间的战略互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开展的政府发展援助主要以政府和企业为主,社会组织(以下简称NGO)参与力度较弱。有学者指出,国家间的有些跨国界问题政府未必能够很好处理[1]。NGO作为全球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也应逐步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NGO参与ODA有其天然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首先,可以有效发挥NGO的亲和力,实现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2]。其次,NGO参与ODA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润滑剂[3]。随着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NGO成为我国企业与当地民众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在援助国履行社会责任。再次,中国NGO参与ODA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家软实力。

但是,目前我国NGO参与ODA过程中存在参与度不足,能力建设不够,社会认同度低以及国际经验匮乏等问题。此外,国内尚未对NGO“走出去”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导致NGO“走出去”步履维艰。韩国作为我国的邻国,其NGO参与ODA的历史较为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韩国NGO就开展国际活动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套从政策制定、能力培养、资金援助、项目设计到项目后评估全流程的参与体系。中韩社会文化方面具有相似性,韩国NGO参与ODA的模式,可为我国NGO参与ODA提供借鉴。

一、韩国NGO参与ODA概况

1990年从受援国转变为援助国后,韩国参与国际发展与合作的NGO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91年,韩国成立国际合作署(Korea International Coopertation Agency,KOICA),1995年,韩国国际合作署为致力于国际发展工作的本地NGO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韩国国际声望的提升,致力于国际发展合作的NGO开始涌现。在此过程中,大量专业性很强的NGO开始从事政府发展援助工作。其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人居署也在韩国设立了分支机构。进入21世纪以后,韩国NGO进入可持续发展时期,韩国企业将支持NGO国际化发展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向;NGO之间开展了有组织的协同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NGO联盟,如全球扶贫行动呼吁(GCAP),韩国NGO国际发展联盟(KoFID)以及以国际开发政策倡导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民主参与联盟(PSPD)和ODA Watch组织。

近些年,韩国NGO参与ODA呈现如下特征:

(1)从1990年至今,韩国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NGO数量逐年增加,新成立的海外发展型NGO积极参与ODA。2010年以后,一些关注社会福利、社会发展领域的海外发展型NGO也开展参与ODA,其中非宗教性质的组织数量逐年增加,比例从2011年的44.2%增加到2017年的59%。随着韩国海外发展型NGO参与ODA的步骤逐步加快,韩国对海外发展类NGO的关注逐步增强,见图1。

(2)2013年之前,韩国政府发展援助项目的预算逐年上升,2013年后,增速则逐年下降。为了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海外发展型NGO将注意力逐步转向私人捐赠,通过提高公民的捐赠意识,增加公民捐赠的比重。2017年,私人捐赠占韩国海外发展型NGO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而来自政府的资金仅占13.09%,见图2。

(3)海外在地项目从开展单个项目逐步转变为涵盖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性項目。韩国为了保证NGO参与ODA的效率,逐步将之前分散的单个项目进行整合,以综合性的项目形式开展对外援助。

(4)海外发展型NGO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目前,韩国海外发展型NGO的差异逐步扩大,一些小型NGO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型组织则希望政府更多的战略层面的支持;大型NGO则希望向其他组织分享经验,并与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开展项目。

(5)政府对外援助资金仅有不到2%通过NGO运作。截至2016年,韩国政府通过NGO实施对外援助项目的资金仅占ODA资金的1.7%,远低于DAC会员国的平均值[4]。

二、韩国NGO参与ODA的管理体系

(一)韩国国际发展合作委员会是韩国ODA的政策制定者

韩国ODA的总体负责部门是国际发展合作委员会,其由韩国国务院总理直接管理。国际发展合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ODA政策制定、战略规划以及ODA方案的审议。韩国国际发展合作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开发合作现代化方案》(2010年)和《国际开发合作2011—2015基本计划》(2010年),从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韩国ODA的中长期发展方向。

韩国企业财政部是对外有偿援助的主要负责机关,总管对外经济合作基金(EDCF)。韩国外交部作为对外无偿援助的负责机构,共承担了韩国80%的无偿援助任务。1991年4月,为了避免由于多部门参与所导致的援助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根据《韩国国际合作法》,韩国政府整合了多个部门的力量,成立了韩国国际合作署(KOICA),由韩国外交部领导,主要负责对外无偿援助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评估工作,包括支持NGO对外开展多样化援助事业。具体流程为:NGO于前一年的5~9月先提交项目申请,10月到本年1月完成项目计划书,从本年度2月开始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为2~3年,项目完成1年后进行项目评估[5]。

(二)构建完善的NGO能力建设和协作交流体系

为协助NGO参与ODA,韩国于1999年成立了专业性的机构KCOC(Korea NGO Council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KCOC主要负责NGO之间信息分享、沟通协作和能力建设工作,是一个NGO组织的联合体。截至2018年,KCOC共有139个NGO会员组织。其中,加强韩国NGO能力建设和构建NGO间沟通协作平台是KCOC的两大使命。KCOC的职责主要体现为:

1.构建韩国NGO全球网络,实现NGO间的信息共享。KCOC以构建NGO合作网络的形式,通过召集会员组织举办会议实现会员组织间信息的共享。

2.负责NGO能力建设以及组织和项目孵化。KCOC为NGO会员组织提供多种多样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国际合作的培训。

3.派遣志愿者协助NGO开展ODA项目。KCOC将志愿者分散于不同的国家和社区中,能够较好地协助NGO开展ODA项目。其中,志愿者包括普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两种。

4.参与NGO相关政策制定并开展科学研究。KCOC随时关注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领域的政策变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和出版,为会员组织开展国际性项目提供借鉴。此外,NGO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KCOC向政府反馈,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增强了NGO的政策倡导能力。

5.搭建与国际NGO的合作平台。KCOC也负责搭建会员组织与政府和其他NGO合作的平台。

6.倡导公众参与NGO项目是KCOC的重要项目之一。KCOC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交流,鼓励公众参与NGO开展的活动。

总之,KCOC在韩国NGO参与ODA项目的能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KCOC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科学的NGO能力培训体系,包括理论指导、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全周期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三)制定科学的孵化机制

为了提高韩国NGO参与ODA的能力,从2012年开始,KCOC和KOICA合作开展了针对NGO的公私合作孵化计划,以扩展中型NGO组织的合作领域并发掘优秀的ODA项目。该项目由KOICA领导,KCOC具体执行。2012—2014年为“NGO项目发掘和支持计划”,2015年后则演变为“公私合作孵化计划”。NGO孵化计划是由组织教育—咨询—开展活动—商业化支持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性支持计划,为NGO开展ODA提供必要的支持。公私合作孵化计划是一项NGO综合能力建设计划,许多韩国NGO通过基础理论教育、再教育、地域调查计划以及单项/试点项目,能力得到了加强,并参与了更多的ODA项目。其中参与孵化计划的NGO,最终形成的项目数量是未参与的2.53倍,项目的持续性是未参与NGO的1.74倍,得到KOICA支持的机会是未参与NGO的6.28倍。公私孵化计划,则为难以组建和运营起符合当地需求项目的中小型NGO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能力建设机会。

2012—2014年,KCOC主持并执行了NGO组织、项目发掘和支持计划,从2015年开始,该计划演变为公私合作孵化计划,项目较之前范围更广。到目前为止,KCOC一直作为公私合作孵化计划的实施机构[6]。

三、韩国NGO参与ODA的评估体系

2008年,经合组织对韩国DAC资格进行评估后,为了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发展援助,韩国在国际发展委员会下成立了一个评估小组委员会,专职负责韩国总理办公室所有对外援助项目的评估工作。2009年11月,评估小组委员会发布了综合评估指南和手册,构建了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半年举行一次会议。年度第一次会议,制定下一年的年度评估计划,并审核年度反馈结果。第二次会议,负责审查本年度的评估结果。KOICA作为负责韩国对外无偿援助工作的机构,需参加小组委员会并汇报开发援助的评估结果和评估计划。

(一)韩国NGO参与ODA评估体系建设历程

KOICA负责对NGO对外援助项目进行评估。通过客观、科学和公正的项目评估,有助于改善绩效管理和完善项目体系,推动项目的进一步深化。KOICA的评估体系中除了经合组织开发援助委员会(DAC)制定的相关性、有效性、经济性、可持续性和影响力评估指标外,还加入了跨领域的诸如性别主流化、环境保護等因素,有助于全面评估项目对社会的贡献。

为了应对国内外对韩国ODA项目有效性的质疑,KOICA于1996年成立了项目评估团队。项目评估团队将经合组织开发援助委员会制定的开发援助的评估准则与其他机构的评估政策相结合,构建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评估体系。2006年,项目评估团队改组为项目评估办公室,项目评估由单一项目扩展为综合的政策评估和战略评估。为了响应KOICA(2010—2015年)开发援助现代化计划,2011年,项目评估办公室升格为评估办公室,成为可直接向KOICA总裁汇报的独立部门。2013年,评估办公室改名为ODA评估办公室,并开始负责评估韩国所有ODA项目。2014年,在KOICA的重组过程中,办公室又改名为KOICA评估办公室,开始对KOICA所开展的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4] 。

KOICA评估办公室负责对韩国所有ODA项目进行评估,努力构建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ODA评价体系,并将其用于不同类型的发展合作项目,以便于将开发援助的成效与项目执行机构的业绩纳入统一的评估体系。

(二)制定科学的评估类型和标准

根据评估目标,KOICA将ODA评估体系细分为以政策、战略、项目、计划、部门、国家、主题和模式等为导向的评估。其中项目和计划评估按照阶段进一步细分为项目完结评估、项目完成一年后的评估、项目后评估,以及项目完成2~4年内随机抽查评估。

此外,KOICA还会根据评估类型为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估周期,主要原因在于免受政策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的政策实施阶段,项目开展效果会存在差异,因此需在政策执行的不同阶段开展阶段性评估。主题评估则是因需开展,只有当ODA项目出现关键问题后才开展。每3~5年,将对项目所在的国家、执行部门和项目采取方式进行评估。由于项目评估是KOICA的主要任务,因此KOICA每年都会随机对ODA项目进行后评估。

其中后评估是KOICA评估办公室每年都要开展的项目,其一般于上一年的下半年选择后评估目标。为了选取评估目标,KOICA首先会对结项后2~4年的项目进行可评价性评估,根据《KOICA评估指南》和选择标准,在政策相关性、可扩散性、适用性、可评估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进行可评价性评估。全面考虑评估环境后,结合KOICA评估办公室的人力情况,最终确定评估目标。

(三)加强评估执行能力建设

根据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的评估准则,KOICA也制定了五项评估准则。为发展评估合作伙伴,KOICA评估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加强与捐赠者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评估行动,与伙伴国家举办评估研讨会并开展联合评估行动,对伙伴国家开设评估结论讲习课。在评估过程中,KOICA评估办公室会组织外部专家与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协同评估,其中以外部专家为主。为了保证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办公室还公开发布每个评估任务的期初、期中和期末报告。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性,KOICA评估办公室还会组织内外部评估顾问专家对整个评估过程和最终评估报告进行再评估。

评估过程包括评估方案设计、评估执行、完成评估、政策战略制定、项目计划与实施和评估结果反馈。评估方案设计阶段,KOICA通过采集评估目标的信息,确定评估方法和目标,基于此组织评估团队。在评估执行阶段,评估团队通过查找文献和对相关方进行访谈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团队根据搜集的信息,结合DAC的五项标准和交叉事项,制定好与评估方法相匹配的项目设计矩阵(project design matrix),必要时还需进行实地调研。在评估完成阶段,KOICA生成评估报告并最终确定评估结果,经过独立于评估小组的评估委员会审核后方可对外发布。报告主要印发给有需要的部门,包括KOICA的海外分支、合作伙伴国家以及主要政府机构。

2009年,KOICA成为韩国第一个构建反馈系统的资助机构,可以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情况改进ODA项目。KOICA的反馈过程主要包括:(1)评估办公室搜集评估报告建议。(2)与相关部门协商,审查建议的可行性,并选取一些建议用于改进未来项目。(3)每个项目部门制订自己的反馈计划。(4)评估办公室定期审查反馈意见的执行情况。

(四)严格的评估质量管理标准

为了改善评估报告的质量,KOICA评估办公室还针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分别为评估项目设计阶段的相关性标准、评估实施阶段的连续性和透明性标准以及评估报告生成的可信度标准。 表6KOICA评估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标准评估阶段管理项目评估设计的相关性设计阶段确定评估利益相关者分析评估目标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介绍评估方法评估的连续性和透明性实施阶段查找国内文献和数据实地考察并执行评估实地研究分析评估者的态度和道德合规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报告阶段表明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审查评估建议的可行性诚信报告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评估质量,KOICA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评估体系现代化战略,希望构建一套客观、公正、数字化程度高的现代化评估体系。

1.改进评估体系。KOICA为了改进现有评估体系,首先对现有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在项目申请和实施阶段均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其社会经济影响。其次,在项目计划阶段设立专项评估资金。再次,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组织范围评估(organization-wide evaluation )。最后,构建预评估系统,即在项目完成前6~12个月内,与评估办公室协同审查项目的产出、必要性、规模以及后续管理的必要性。

2.建立数据導向的评估系统。首先KOICA评估办公室要对项目进行基线调查,并构建相应指标,在项目计划阶段就对项目的未来影响和有效性进行测度。其次,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价监督,并对项目开展数字化评价。再次,加强评估办公室的能力建设,邀请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在项目设计阶段开展本地导向的项目管理设计(Field-Oriented English PDM Design )。

3.加强评估伙伴建设。KOICA加强与伙伴国联合开展项目基线调查,并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实现项目全流程的评估覆盖。此外,KOICA还加强与OECD EvalNet、法国评估署(AFD)和德国国际合作署(GIZ)的合作,分享项目评估的国际先进理念。当项目需要开展战略评估时,KOICA还将组建由评估办公室、区域办公室和行业办公室组成的第三方咨询团队,其权力将高于之前的技术咨询团队。

四、韩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NGO参与ODA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韩国NGO参与ODA的管理体系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参与ODA管理机制提供借鉴。

(一)将NGO参与ODA纳入顶层设计

目前,我国NGO参与ODA还缺乏制度化的渠道,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将NGO的参与纳入制度体系,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对NGO参与ODA给予支持。

(二)构建严格的评估体系

项目未动,评估先行,完善的评估体系能够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制定标准化的评估指标,构建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估流程以及严谨的评估机制。其中评估标准是评估体系的核心所在,其合理与否对评估结果起决定性作用。评估体系的制定,应坚持博采众长的原则,结合OECD和发达国家的评价标准、评估范围以及评估机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流程评估体系。

(三)加强NGO参与ODA的平台建设

平台搭建是NGO参与ODA的重要保证,有助于加强NGO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统一管理、抱团援助的局面。目前,我国NGO“走出去”呈现单打独斗的局面,NGO之间的协作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搭建NGO协作平台,有助于增强我国NGO的协作水平,提高影响力。

(四)加強NGO参与ODA的能力建设和孵化工作

我国目前NGO参与对外援助的能力总体较弱,参与ODA过程中无法适应国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且本地融入度较低。因此,应构建一套科学的NGO能力培养体系和孵化机制,不断提升我国NGO参与ODA的能力和实施ODA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俊汉,范丽珠.全球治理下非政府组织跨国效应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9-93.

[2]赵宇新.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使命、渠道、挑战与对策[J].中国社会组织,2017(19):47-48.

[3]景朝阳.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及挑战[J].中国产经,2018(9):77-79.

[4][R].KCOC,2017.

[5]http://www.koica.go.kr/koica_en/3451/subview.do[EB/OL].

[6][R].KCOC,2018.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South Korean NGO Participation in ODA

Chen Zizhen

(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Management,Beijing 100084,China)

[Key words]South Korean NGO;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陈子真

上一篇: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下一篇: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