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模式下经济贸易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深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必须重塑教育办学观念,与时俱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业教育模式下经济贸易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创业教育模式下经济贸易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之设想

【摘要】我国的创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尚存在较大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当前,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创业教育形容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成鼎立之势。但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亟待人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努力构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1966年,印度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当时还未有“创业”的提法,“自我就业”的含义大致与目前我们“自主创业”一词相当。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施以创业教育为载体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设置为正式课程且颇具规模。这些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大大缓解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给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如美国的微软、Google等由大学生创业而崛起的企业,为增强国家的科技、经济竞争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逐渐重视创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随着国家对创业教育加以重视,创业教育在相关的法规政策、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课程的开设、创业研究等方面举得不俗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前所述,创业教育是继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但创业教育并不是分离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而是融入其中。融在学术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更多地需要掌握新兴的科学、尖端的技术,属于知识型创业,可以说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融于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则属于技能型创业,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匹配得更密切一些。而目前在进行创业教育的相关探索并形成一定的体系的高校,多属于侧重学术教育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并没有将其融合于教育体系之中。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没有建成系统的学科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创业课程成为学生的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程。教师主要以分析创业者的案例为主,让学生从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得出经验,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实施的创业教育还浮于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并没有形成体系。或者只是针对特定专业如工商管理、经济贸易等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大学生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力不足。创业指导也仅仅停留在对创业团队创业过程的扶植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没有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作为选修课,创业教育还是孤立的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

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讲课的老师多是专职辅导员或只是对创业理论有所研究,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人非常少。而创业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因而,师资力量和整体质量都有待提高。创业大赛的指导工作多是由从事招生就业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承担,具体指导也大多是宣传一些创业政策、创业形势、创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

2.创业竞赛没有融合应有的专业技能

为了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业教育空间,学校建立和开放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以社会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但这些模式偏重于具体操作和技能培养,都未能把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素质的培养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未能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存在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由于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这与市场经济的日益竞争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创业园没有形成“仿真”的社会环境

其特点是商业化(或半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等。有些高校把社会资源引入创业园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创办创业园,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高职院校也纷纷效仿,成为宣传创业教育的典型。但是,很多创业园只是“昙花一现”,莫名失踪。原因莫过于缺乏系统管理、创业资金不足、缺乏制度保障等等。很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空有理论,一旦付诸于实践就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对于大局层面,也缺乏细化的政策法规。近年来,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大力主张鼓励大学生突破就业瓶颈,实行自主创业,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税收、贷款、登记等政策优惠甚至奖励政策。诚然,这类优惠或奖励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但由于许多相关政策缺少具体实施方案,导致在执行中很多优惠难以落到实处,加之创业手续办理程序复杂,往往容易打击年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耐心和信心。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模式构建

创业基本素质主要由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组成,因此,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塑造创业精神、形成创业知识。

1.加强创业启蒙教育,营造创业的浓郁氛围

首先,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如组织社会调查、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讲座等。其次,从学生入校起,就开始对其进行创业引导,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再次,要利用各种学校媒体积极宣传先进经验和成功典型,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开展讲座,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而创业有成的师兄师姐是最好的榜样。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营造出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在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2.打造专业师资力量,提高创业的指导水平

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具备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具有职业指导资格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指导师的认证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基于自己的办学条件,可以采取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当地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到学校讲座或授课,最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来为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这些校外资源,可以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训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与企业运作方法,拓宽行业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和竞争意识。

3.开展相应实践活动,提高创业的必备技能

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学校要为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提供制度保障,某些高校甚至允许大学生进行休学创业,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创业初期的融资,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训练。鼓励学生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大赛等活动,形成“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校与社会力量,甚至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共同合作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师资、经费、实践基地、制度保障等问题。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巨大的资金援助和完善的政策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样,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实践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在创业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的协调努力。为此,中国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对已有的一些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加强可操作性,从而鼓励更多憧憬创业且具有相应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傅志平,杨雨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

[2]周小果.关于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18).

[3]肖智润: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8(12).

作者简介:张玉英(1982-),安徽桐城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作者:张玉英

创业教育模式下经济贸易论文 篇2: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

摘要: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深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必须重塑教育办学观念,与时俱进。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互联网+;教育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民宗委民族宗教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MY-2016-009):“‘互联网+’视阈下民族地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G717.38

2016年热议的两会闭幕,一些新词如“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经济、大众旅游时代、容错纠错机制、海外仓”等新鲜出炉,一些旧词如“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在今年继续火热,充分显示出国家对此的重视和行业自身蓬勃的生命力。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乃时代的发展

创新创业的号召始于2013年10月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2014年召开的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定位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创新能力强、创业熱情高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流人群,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研究生相比在就业、择业竞争中相对更弱,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作为重实践的、重创新源头之一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关注“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一)就业形势严峻,互联网+优势明显,创新创业教育引起高职院重视

2016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再创新高达756万,各高校就业创业任务更加艰巨。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大学生自身接受新事物快,利用互联网创业资金门槛低,自由支配度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运用电商等专业知识,采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具有绝对优势,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互联网+”已成为创业的“弄潮儿”。“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诸多案例如雨后春笋一一冒出,成功引起高职院的重视。

我国融合“互联网+”之后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正属于起步阶段,在高职教育领域中只有少部分院校重视创新创业教学,多数集中在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创业意识薄弱。当前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湘西职院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转变其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认为受到重视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而是应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从而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创客平台。

(二)打破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初迟,很多高职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认知不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互联网+”创新创业就是网上开店、微商、销售产品、开微店、网络代理、电子商务等;而高职院校则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和使用互联网来营销、运营的能力。随着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热议话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和关注,让高职院校和学生重新认识了互联网创新创业究竟是干什么的:所谓的电子商务专业只是最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之一,高职院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互联网运用能力融合起来,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三)促使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湘西州唯一一所公办高等职业学院,该校突出技能培训,构建“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该院相关系部负责人及专业教师及时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专业办学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需求变化。积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建立和完善项目导向模块化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结果考核。学院为经贸系初期投资20多万打造电子商务运营基地第一期电商实训中心,并与湘西当地创新创业基地和企业孵化中心联合打造第二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同时学校连续3年发起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部分创新创业方案给予扶持。旨在将传统的单项课堂授课的方式转变为项目进课堂,从对项目选择、任务和教学内容确定、授课、实训、考核、应提交成果等各个环节定制相应的质量标准,采用情景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基于校企一体情景教学“校园电商平台”、“教学合一”的实践改革和实践课程改革。极大的推进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高职学生中的培养。

(四)推动了创新创业与“互联网+”的实践融合教育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精神+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经验”缺一不可。目前针对“互联网+”对西部地区经济及教育的影响,近两年来湘西职院首先打造电商校园创业大赛让学生置身创业实战场景,从而提升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活力,为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其次成立电商创业协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再次,学校还与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厦门优优汇联合作办学;最后,鼓励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性的“挑战杯”电商竞赛。

(五)对教师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于当代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则从师资素养、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总结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而言,应避免互联网技术与高职教育简单相加,而是应将“互联网+”视域下涌现出来的诸多新特征、新机遇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本土经济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何红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6.04.

[2]于奕.“互聯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

作者简介:刘亚莉(1984-),女,湖南吉首人,湘西职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作者:刘亚莉

创业教育模式下经济贸易论文 篇3:

民办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意义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的发展,创业教育成为热点,而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的形势下,从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出发,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行“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对顺应教育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使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2003年起,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就业压力呈不断上升趋势。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根据本研究之前的分析,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按比例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严峻的现实迫使不少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创业教育在实践层面也因此急速推进,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结果。198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于1999年1月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首次将创业教育纳入本科生必修课程体系。《基本要求》强调,各高校可以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应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从选修到必修,创业教育完成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跨越。

虽然各界对创业教育呼声高涨,但实际的教育却收效甚微。部分高校在开设创业课程、探索教学方法和创业管理研究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直到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仍然是少部分师生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本论文研究了在低就业背景下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意义,以期对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

一、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及该专业特点

1.民办高校特点

民办高校作为新型的社会办学力量,其基本办学设施、财务、管理独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较公办高校更具灵活性。民办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具有应用性、职业性特点,适应社会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立体型、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为目的。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注重与社会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紧密结合,保持动态的衔接,围绕所需的综合素质来培养人才。

2.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特点

市场营销是一门高实践应用性的学科,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也侧重于重视实际运作和创新能力的应用。这就要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把知识整合应用,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要强调市场营销的应用实践型特点。然而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这一特点。

3.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点

我国目前民办高校以三本教育为主,高考录取分数偏低,导致整体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和公立重点大学的学生比较,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现实性功利性比较突出。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会主动倾向那些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领域,参与实践的热情较高,也显示了一定的创新意识;而且,同本校其他专业学生比较,该专业学生显示了比较高的情商水平。营销工作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乐观自信、能够在一定压力下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情商对营销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二、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意义分析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的发展,创业教育成为热点,而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顺应教育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使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专业+创业教育,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合理的知识结构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高素质人才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要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专业+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了解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拓展了知识结构,转换了思维方式,开阔了视界范围。就此而言,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进一步要求,弥补了原有教育中的某些缺失,顺应了社会实践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开展创业教育,是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深化作用。

2.促成新企业诞生,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美国的创业竞赛项目孵化出的新企业成倍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美国每年只有5~6万家公司成立,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每年都有近百万家新公司成立。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统计显示,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创造了110万个岗位,创造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如今,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

3.推动民办高校自身良性发展

据国家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業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招生146.74万人,在校生476.68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8.6%、22%、21.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明确了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方针。民办校高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到多的发展之路,本身就是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每一个民办高校都有其创业的传奇故事,创办者都有极其丰富的创业经历,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创业榜样,增加学生爱校荣校的观念。通过创业教育建设,民办高校更易于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办学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员工,推动学校本身在教学、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改革。因此民办高校应善用创业教育的影响,使之成为民办高校自我思考、自我监督、自我促进、自我改革的督促机制,推动自身的良性发展。

4.专业+创业教育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创业教育除了其狭义上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造精神的启蒙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教授高建认为,“创业精神是创新、进取、执著、学习,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这是所有大学生需要接受的人生教育。”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创立基业、开拓业绩、创建新职业、新行业和新岗位等,其内涵在于协助大学生体验开办、创造成果过程中的困难与艰辛,使其具备开拓性和创造性。而从更大意义出发,是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开创性的个性。民办高校学生虽然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等问题,但是这些学生活动能力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职业意识强,价值取向和就业定位更趋于务实等优点,其中更不乏调皮但大胆、勇于接受挑战的学生。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给民办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自主创业的机会,能使大学生清楚地感知、忧患并懂得克服职业选择中“等、靠、要”等消极思想,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和自身能力提升,最终培养民办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创业观、就业观。

5.专业+创业教育凸显民办高校专业发展特色

民办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主要以经济贸易类、语言类、技术技能类居多,偏重应用。而创业教育以应用和实践为重要特征,所以在民办高校开展专业+创业教育模式,能更好地凸显民办高校高效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专业+创业教育能加快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奇柯.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2]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3]HEFCE(2006).HigherEducationInnovationFundRound3[EB/

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6/06_30/06_30.pdf,2006-6-30/2006-9-14.

[4]缪晨霞,孔悦.民办高校“招研”要走应用型路线[EB/OL].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1-10-31/1416316896.shtml

[5]劉洋.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6]杨宝忠.美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作者:刘银凤

上一篇: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下一篇: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