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下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前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是具有丰富创新意识和思维,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高校则是强化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场所,以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逐渐成为融合教育模式的新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想政治教育下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新的载体。创业教育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也是响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和时代呼唤。基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契合的有效途径,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至关重要,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创业教育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浅析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家和社会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实效。因此,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打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对于提高创业就业教育成果和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得以进一步完善的前提和基础,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正与我们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教育本质相契合,在创业教育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的转型必然伴随着不同利益主体思想观念的密集交织和激烈碰撞,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过程中,面对大量的西方社会思潮、文化扩张、思想渗透的强大侵蚀,如贫富分化、社会失衡、信仰危机、政治腐败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利益观,使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诸多问题,出现了违背社会主体原则、违背社会规范的趋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也会产生偏差和错误认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勇于创新、诚实守信、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创业价值观正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责任担当精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

(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的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每个年级,特别是医科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开展校内创业实践,建设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创业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主要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不断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如此,实践的效果会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科学的创业观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创业观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实践是人探索现实生活中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人类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人具有选择性,并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改造,只有人类这种客观性和能动性才具有真正实践的意义。”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当中,明确大学生是否需要创业、怎样创业等相关的基础教育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正确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地不断创造社会价值,才能在实践中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其自觉形成创业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业大学生教育的首要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强化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它可使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学会从不同的高度和层次分析问题,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实践过程中,能够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创新创业的最优目标。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建立的基础是辩证思维能力,而辩证思维能力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医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针对医学专业特点和需要对创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因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专业知识水平的增加,也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创业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而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又与辩证思维能力紧密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思政政治教育的提升是首要任务。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契合的有效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論课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具体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这些基本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制观等。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挖掘创业教育的资源,通过《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课程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相结合,采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课程传授学科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理想信念、创新创业心理等多方面的素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开展校内创业实践,建设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创业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为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基础。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在价值观的传递、接受、认同以及对信仰的追求上没有哪一种方式比教育更有效、更恰当。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使大学生产生深层感受和深刻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展现风采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整个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舞台。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同时需要合理并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能够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内容为引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思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导,以创业教育为主线开展活动,特别是要突出创业主题,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创业报告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团体活动,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利用和发挥校园广播、新闻、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校园媒体途径,营造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的浓厚氛围,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完美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三)强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创业教育素质

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和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下,创业教育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但是能够有效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同时又能够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是很匮乏的,而且还存在大部分高校教师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创新创业经验的实际情况。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必须要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同时又热衷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构建既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又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培训、创业相关活动、企业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多渠道增加教师的创业理论。在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工作的教师能从理论、实践、政策、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指导,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创业教育素质,更好地为指导创业学生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与我们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一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以其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观念、新形式、新渠道、新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04.

[2]洪远朋,卢志强.陈池.社会利益关系演进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轨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92-332.

[3]王占仁,吴晓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逄锦聚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67.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10]王占仁,吴晓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5.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作者:赵飞 马华

思想政治教育下创业教育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 要:目前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是具有丰富创新意识和思维,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高校则是强化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场所,以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逐渐成为融合教育模式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观察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思政教育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途径,希望能够为高校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思考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02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补充和延伸,而是面向大学生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通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可作为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载体。在思政教育视角下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生态构建、意识和能力培养,实现共通共融,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发展。而高校教育实践中对“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应该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命题存在认知模糊和混淆,且开展教育时有一定功利性思想,限制了向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的靠拢[1]。基于思政教育视角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模式进行探讨,有利于明确“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命题,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

(一)思政教育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服务

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目前国家和社会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变创新创业观念的背景下,思政教育应体现出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功能。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一目标符合思政教育的宗旨,自然也蕴含着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服务的功能。此外,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勇于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

(二)思政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

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勇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单纯依靠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而是要具有完善的全流程人才培养体系,例如科学性、系统性的教材,充足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方法、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但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短时间内并不具备以上全部条件,因此必须依托校内现有资源进行拓展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时间较长,且硬软件条件完备,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经验、资源和保障。此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本身也是思政教育过程,不应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离不开思政教育的支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并未形成,其原因与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实践等因素有关[2],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从根源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社会文化氛围。思政教育对这一任务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教育内容不仅具备与时俱进的革新理念,而且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调节学生、家庭、社会的思想认知,对人们的思想行為进行引导,有利于营造开放、活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思想行为,对思政教育不屑一顾,少数高校教师对思政教育也缺乏重视。受利益追逐的影响,部分高校追求短期效益,将针对性、实效性的专业课程作为教学重点,而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则作为选修课。此外,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存在教学方式落后、教育内容重复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忽视思政教育的体现。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思政教育脱节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发展,实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融合可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对实现两大教育跨越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需要思政理论进行方向引导,我国思政理论课程开设时间久且涵盖范围广,创新创业则是十九大以后兴起的话题,目前仍处于低水平教育阶段,未能与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受挫。

(三)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偏离,缺乏准确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追求和理论基石。创新创业教育分为技能类和素质类教育两部分,从大部分高校开展情况来看,技能类教育权重较高,但要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发挥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作用,必须厘清是要创新还是要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问题。虽然各高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实训课、模拟创业活动,但忽视了对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以及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将教育作为核心目标,才能传承文化教育的使命,这也是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条件。

(四)缺乏复合型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仍是关于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高校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能担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较少,而具备思政教育理论经验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复合型教师”和“双创教师”已迫在眉睫。

三、思政教育视角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开设的综合类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思政理论和创新创业大环境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中央出台的政策方针,从而坚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思想信念,只有思想坚定才能付诸行动[3]。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中穿插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包括:(1)文件学习。例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以及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2)中国经济新常态、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大学生就业前景、就业形势分析。(4)全球化视域下中国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5)创业需考虑的市场、能力与条件。通过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纠正忽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维误区。

(二)科学设置课程,促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首先,从思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出发,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拓展边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其次,在创业教育环节纳入思政教育内容,并通过“扶贫项目”“绿色经济项目”等活动增加有效的实践载体,提高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最后,依托思政教育体系搭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4]。

(三)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促进育人与育技相结合

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的两大内容,只有立足“育人”之根,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才能让学生付出真实行动去学习创业知识,达到“育技”效果。

为了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需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优化。一方面是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强度。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孵化项目或在互联网上自寻项目,并提出具备可行性的创业计划。例如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得知开一家“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采取集资众筹、校方赞助等途径购置设备和原料,要求阳光操作,并在学校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另一方面是促进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整合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各类资源,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平台。

(四)做好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创新创业教师需恪守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提升思政素养,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穿插思政理论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創业精神。其次,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一项事业,并甘心为之奋斗,不断吸收创新创业领域新知识技能,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经验。最后,创新创业教师需明确自身重任和职责,积极参与思政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完善自我,做好各项教学工作。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从思政教育视角来看,未来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需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发挥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与保障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思政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结合,促进育人与育技相结合,并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促进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创新创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周边关系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1.

[2]王宇,李成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38.

[3]张明瑶.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1.

[4]李新仓,徐丽丽.“双创”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路径[J].福建茶叶,2019(4):151.

作者:尹丽

思想政治教育下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窗口之一,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战略,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入新征程,两者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是展示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二者有机融合、同向发力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融合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从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各自的发展历程来看,两者的融合度并不高,所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的实效性,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增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要向内涵式发展,就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做好工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都需要统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就是對大学生就业和创新意识的提升重要举措。因此,不管是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层面,还是从强化高校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应主动与创新创业这一时代主题相融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助理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创新创业教育正确方向。

二是增强高校协同育人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激发在校大学生双创积极性,提升双创的良好氛围,树立叫较为正确和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以及创业观,提高“双创”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能力”。

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的崭新途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当前大学生们“关心什么、思考什么、需要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关注什么、研究什么、精通什么”,同时要注重大学生思维、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特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创新创业行为和理念信仰相结合的方式,使当代大学生内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还创新了思政工作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辩证关系

一是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肩负为党育人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正确方向的基础,在高校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托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观点,充分发挥它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理念教育等典型教育方式,培养满足我国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转型升级需要、提升“双创”大学生能力素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自主创业教育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后天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培养以及引导才逐渐形成的。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这条高校做好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方式和方法,将大学生的“双创”素养所需的各种因素内化为大学生思想意识,予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双创”素养。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站在理论与实践前沿,充分把握时代特征、解决国家社会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以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特征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这一特征,紧跟时代步伐,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载体。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一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双创”信念,在初期就给予他们坚定的信念与坚强的毅力作为撑持与保障。与此同时也要告诉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初期的艰难与困苦,让创业大学生充分了解创业形势。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引人理想信念教育及其内外激励感染法,在内部教育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加强对自我要求和激励,激发他们将自己理想设定清晰的目标,不断内化为自我信念,进一步强化“双创意识”,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

二是通过核心价值教育,确立创业价值取向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是高校培育大学生“双创意识”的重要理论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开展征文、演讲、朗诵等活动,教育与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大局观念与社会责任感。确保他们的自主创业实践活动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持 续健康发展。

三是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强化“双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创新品质和创业诚信道德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深化大学生诚信道德认识,培养诚信道德情感,养成“诚信第一”意识与行为习惯。积极运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讲商业道德、诚信创业等理念和底线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成为全体大学生的道德共识。帮助创业大学生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诚实做人、诚信创业。

与此同时,对于“双创”大学生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强化也至关重要,鼓励“双创”大学生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祖国前进方向统一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晓红,李沐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3) :55-59.

[2] 凌俊,韦联桂 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及其培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 :6-8.

作者简介:杨宁,男1991年6月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天津理工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三。

作者:杨宁

上一篇:土石方机械维修技术研究论文下一篇: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