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探索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改革思路,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多年来被中国教育界所推崇,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从始到终出现在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和实际工作之中,这种思想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上,关注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促使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教学价值 小学教学改革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17

教学这个词汇属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关键内容,它利用学校教育理念作为引导,属于学校教书育人取得成果的重要措施。不过,新课改虽然在加大力度深入进行,但教学依然无法从应试教育的理念当中摆脱出来。教师教学依旧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学习也将考试成绩作为重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难免因此而缺少灵活性,学校无法实现育人的目标。以此为前提,本文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为教学的基础,再一次对中小学的教学进行探讨,希望教学工作能够焕发活力,散发魅力。

一、“教学做合一”的深刻内涵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他在很长一个时间段的教育工作当中总结得出的。20世纪初,他所写的《教学合一》这篇文章讲述了其对教和学的理解,除此之外,着重提到了“做”,这也是他从始至终不曾放弃的。不过他对“做”产生的认知在实际教育取得进展的过程当中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按照他的老师给出的实践当中进行学习到最后在劳动中深刻感悟。“教学做合一”这种理念最后不仅发展成生活教育,并且,展现出了全民发展的思想,这是对历史的超越。

1.“教学合一”

对于教学要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首先作为教师最关键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开展教学,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将教和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师进行引导,一方面学生努力学习。也就是出现问题,不只是老师直接将现有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需要巧妙地恰到好处开展教学设计,对问题进行处理需要按照一定的过程进行规划,并且引领学生在相似的情境当中去感受,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且能够把经验运用到对另外的问题的处理上。在这里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和学生需要展开的教和学解释为一个整体,教和学需要进一步融合;除此之外,他对于教和学分别进行了规定。也就是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把握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方式方法的同时,让其掌握方法形成的步骤,这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展开观察、搜索、对问题进行剖析评判,然后加以处理,懂得通过学习获取经验、掌握知识。

其二,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方法要依照学习的方法展开。以前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进行灌输,至于丝毫不曾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之类的,完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太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完全是教学没有合一造成的弊端。如果教师没有按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只是自顾自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当中根本感受不到快乐,教师的讲授也不会体验到成就感。所以,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围绕学生展开,如此一来,教师讲课不再吃力,学生学习也会相对轻松,进一步证明教和学合一很有必要。

其三,陶行知觉得教师应该教学合一,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同时也研究学问。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依靠本身具备的有限的知识进行传授,那么是错误的,这种做法没有与时俱进,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会受到制约。除此之外,就是仅凭借原有的积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点,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更不要说促使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總的来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进步,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把“做”作为重点,他给出的“做”的内涵是在劳动当中感悟。他觉得简简单单的劳动,只不过是蛮干,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做”。而简单的感悟,只是空穴来风,也不能被当作是“做”。真正的“做”需要在劳动当中加深感悟。我们完成一件工作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将这件工作做到极致,也就是怎样利用书本当中给出的知识,怎样凭借别人的成就,怎样通过能够得到的所有方法展开工作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做这件工作的时候,考虑是不是和别的工作有所关联,这项工作对另外的工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在劳动当中感悟提倡的是身体和精神高度一致,目的在于利用实际操作获得更多的智慧,从而促使身心共同成长。

陶行知觉得,“做”是“学”的重点。也是“教”的重点,他认为“教”和“学”都需要以“做”为前提,并且认为“教”和“学”都属于在劳动当中进行感悟的活动。“教学做合一”理念当中“做”属于前提,也属于关键。将着重点放在做,也就是关注个人经验,体现出来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共同之处,属于教师和学生教的方法和学习取得的成效。

除此之外,陶行知还认为,“教”“学”“做”共有一个核心,就是“事”,指的是现实生活。所以,可以理解为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要融入生活当中。如此一来,他给出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方向更为明晰,也就是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生活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重视现阶段的问题、放眼于未来,用心体验生命的魅力。

上面提到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都是在“做”的基础上进行的,好像“做”就是所有,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所有的重点在于“合”,不然就和别人的论断没有了差别。这里的“合”表现在“事”上面,也就是“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为了本身有所提高,更是为了对生活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才能体现出进步。因而“教学做合一”既能促使个人智慧的提升,也能让整个人类都充满智慧。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小学教改的启示

陶行知认为,开展教育要避免出现两种错误,其中之一就是对教和学的概念不够明晰,没有对教师起到的关键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之二是指对学生片面地进行教育,不关心学生的喜好,不重视学生的提问。前面一种导致的是没有规划,后面一种造成的是对学生进行灌输。所以,陶行知给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这一方法不但可以根除当时教育当中的诟病,对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来说也同样适用。

1.一个中心: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当中大力进行的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新的节奏同样适用于陶行知的理念。现阶段中小学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就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是为了促使所有的学生全面取得进展,朝着个性化的方面发展、终身处于发展中。这一目标正好契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观点。

2.基本点一:现实生活属于教育的根本

教育这个梦想来自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因此我们需要从现实出发,认清教育的关键,为教育改革不断付出努力。针对这方面,陶行知認为“教”“学”“做”共有一个核心,就是“事”,指的是现实生活。所以,可以理解为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要融入生活当中。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着手,陶行知给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教育将着眼点放在生活方面,必然是鲜活的。这是由于生活当中的所有都可以成为对孩子展开教育的内容,不但让孩子感兴趣,还会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从而爱上生活和生命。针对大自然当中的自然现象,支持学生们通过眼睛、心灵去观察和体验,这些感受不是闷在教室里就可以得到的。中小学的教学改革需要从现实生活着手,学生学的内容来源于平时的、当地的、充满活力的生活,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促使学生灵感和创造力迸发,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有利于以后走向社会。

3.基本点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确保教学质量

找准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接下来需要将重点放在教学质量方面。这方面陶行知曾经指出,我们要活学知识,不能死学知识;我们要求真求实,不能局限于虚假;我们要动态的学习,不能死读书;我们要学习有用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为了读书而读书。总体来看,我们需要将生活作为核心展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不过,如何使教材内容变得鲜活、真实、动态,这还需要教师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给我们带来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智慧,同时,要学习其教育思想,促使中小学改革能够更为深入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德友、王发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2] 刘海霞《“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作者:张艳玲

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探索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改革思路,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改革思路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环节中丰富知识储备、积累学习经验等,有效改变教育现状。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情,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序发展。

一、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认清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有效关联[1]。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通过引用生活实例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语文知识的存在,并且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识字教学内容《春夏秋冬》时,可以通过春游、夏季游园、秋收以及冬季滑雪等具体事例引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认识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植物都恢复了生机,形成了一个多彩的春天。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是要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而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2]。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并且通过对话和情境演绎去思考文章内容,主动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情境教学法的灵活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可以以亲身参与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便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比较少,并且教学环境也十分有限,很难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教学硬件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巧妙、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进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蝙蝠与雷达》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飞机在空中飞行是靠什么辨别方向的呢?”“蝙蝠在黑暗中如何躲避障碍物?”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频繁了,使得教师可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文章中,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四、开展实效化的课堂教学

在农村小学开展实效化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状况等,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帮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知识[3]。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小学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做,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另外,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现状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和教学时长,灵活地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适当地调整教学难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学实际,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形成符合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正.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96-98.

[2]尹新喜.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學存在问题与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4(12):288.

[3]谢仲华.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王瑛

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改革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积极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彰显出新的精神面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往往更为注重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吸收程度,进而将大量数学知识灌输给小学生,这样不但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而且会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造成消极影响,致使小学生难以在数学学习中提起兴趣。对此,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变得更为活跃。若想深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应从培养兴趣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与生活存在联系的,让小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观察与思考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一名小学生,了解每一名小学生的兴趣点,寻找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生活因素,并将这一因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课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将本节课内容编写成一个小故事,在课堂中将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数学教学的深层次价值能够得以体现。

二、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思维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针对喜爱模仿、好奇心强以及爱玩等诸多特征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小学生年龄较小,且自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还较为不足,所以教师很少给予小学生自主实践与操作的机会,致使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通常处于较浅显的层次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操作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对小学生的思维予以启迪,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予以思考与探究,以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让学生先通过口算的方式计算40减去5这道数学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果为35。而后教师再将这道数学题改为40减去26,让小学生再次计算。教师可通过摆小棒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每名学生拿出40根小棒,而后从中拿走26根,让小学生查出剩下有多少根小棒,这样小学生就能得出这道题的准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也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效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善于摒弃以往消极落后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获得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直观,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利于燃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也充满趣味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等诸多方式,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对小学生现阶段数学学习极为有利,也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小学生长远发展。(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罗城鎮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作者:陈天喜

上一篇:混业经营趋势论文下一篇:两种储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