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2024-05-04

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精选7篇)

篇1: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大保当小学 苏玉莲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贵阳市白云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3、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篇2: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帽子的作用及特点,学习、掌握折纸帽的基本折法。

2、在欣赏、讨论、制作等学习活动中,尝试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折好的纸帽子,体验制作 立体帽子的乐趣。

3、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动手得到锻炼。

二、重难点重点:

学习、掌握折纸帽的基本折法。

三、课前准备(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6人分为一小组。(教师)多媒体课件、帽子的范作等,安排6 人分为一小组,每小组一名组长。每小组发一个由步骤二折出来起来的帽子。

四、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纸,这是什么?猜猜老师会把这张纸变成什么?示范折帽子

2、同学们喜欢做帽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自己做帽子,揭题-------《自 己做帽子》(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从猜---折这一过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了铺垫作用。)

(二)呈现问题,突出重点、呈现问题,1、帽子的作用及特点

1)、你们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呢?(引导学生得出装饰、保暖等作用。)

2)、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帽子?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出来的呢?学生说 并同步出示相应的图片abc(引导学生回忆、想、说帽子形状、材料加深学生对帽子的认识。)a:草帽(材料:草、线)(形状:上小圆下大圆)

b :太阳帽(材料:纤维、布、线等)(形状:前面是鸭舌形,后面是圆形)c:毛线帽(材料:毛线)(形状:多种多样)

3)、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哪些漂亮的帽子,用什么方法做成?(同步出示书本上的纸帽子范图,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

2、自主学习折立体帽子。1)、你们想拭试吗?出示步骤一,提问:你会吗?每组请一位学生示范。步骤一(板书:贴上由步骤一折好的帽子)

2)、看看、拆拆游戏(游戏规则:每小组发一个帽子由步骤二折出来的帽子,再由每组的小组长将折好的帽子一步一步拆开。)(步骤二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了折的方法,初步解决本课的重点。)3)、我看谁最会看,能把拆开的帽子重新折起来?(小组协作并派代表重新将帽 子折好)

4)、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试试?出示步骤二,全班自主学习,疑难步骤教师示范折纸步骤二图与讲解。(深化本课的重点)步骤二(板书:贴上由步骤二折好的帽子)

(三)设问质疑,突破重难点。

1、“猜猜我是谁你能猜出它是由哪个帽子变过来的呢?(同步出示由步骤

一、步骤二变过来的帽子)美吗?美在哪里?那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装饰帽子呢? ab

2、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教师同步示范 a、b 两幅图装饰的方法

3、欣赏c、d两幅作品,提问: “你们觉的这两个帽子跟a、b 两个帽子的制作方法一样吗?” “它们跟b比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呢?”

(五)帽子秀,讲评。、帽子秀,讲评。

1、播放音乐《帽子秀》,选择几个学生戴着自己的帽子秀秀评评

2、评价要点: 1)、制作方法多样

2)、奖项设置:造型奖、大众奖、趣味奖等。评价步骤: 1)、生自评:叫一个学生自评

2)、生生评:指几个学生来评价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师 评:挑取一个有制造难度的帽子进行评说。

(六)知识拓展:欣赏不同材料、方法制作而成的帽子,开拓学生的视野。1)纸质帽子 2)混合材料的帽子

3)仿生帽子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堂课的缩影,起得图文并貌的作用

18、自己做帽子、步骤一 步骤二 装饰方法:剪、贴、揉、画等方法

评价分析:

《自己做帽子》是一节手工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东西,让他们自主探索,先从简单的折帽子,再从装饰折好的帽子,这样可以体现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目光,挖掘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但是他们不是就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就是随心所欲,乱剪一通,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例如,鼓励学生凭自己的已有的美术基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画自己的帽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地运用不同的材料及方法把自己折好的帽子变得有个性和有创意,教师巡回指导等。然而在本课教学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如学生使用手工工具(剪刀、小刀等)安全问题,还有到帽子秀这一环节,出现了“乱、燥”的现象,有些学生没有做好,在那里喊叫、自主讨论,忽略了安全问题和课堂秩序等,应做好防护措施,促进课堂教学的稳定。

胡玉莲

篇3: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是学生最初接触语文和文学的阶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帮小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名家作品, 许多文学大家所创作的作品, 在语言表述、内容布局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独特性。语文教师必须对名著选篇, 进行准确的定位, 为创设适当的名著教学措施, 才能提高小学生阅读、分析名著的能力。

二、结合教材对课本中的名著选篇进行合理定位

1. 名著选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典型性

教育部出台的新课标文件重新诠释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理念, 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要求语文教师在给小学生讲授语文课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 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学的喜爱之情。同时, 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帮助小学生掌握我国的语言和民族文字, 并引导学生使用语文来扩充自己的知识, 增加自己的文化储备, 全面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运用语言的基础能力。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名著选篇, 是最适合用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材料。这是因为, 我国文学家创作的名著, 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是我国语言和文字精华的浓缩。虽然名家写作的篇章具有典型性, 十分适合用来作为阅读教学的资料, 但名篇的内容富含人生哲理, 许多语言表述较为深奥, 因此, 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基础出发, 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

2. 课文名篇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字和语言是承载国家一切文明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品质, 因此课改大纲文件明确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定义为富有人文色彩的教学。在语文课本中, 编著教材的学者对汉字进行了概括性的解说:汉字并非死物, 亦非纯粹的符号, 而是一种体现民族特性、包含国民情感的精灵。在名家创作的文章中集中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文化的民族特点。例如, 在课文《夹竹桃》中, 就描写了大量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情节, 作者在书中通过剧情表现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把我国优秀的语言文化通过文字传达给广大学生。

三、在小学课堂开展名著选篇教学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对名篇进行阅读和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 升上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析文章的基础能力。比如, 许多学生已经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对文章中阐述的主旨进行提炼, 并能准确概括每段的段意, 也能从段落中抽取关键句子。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名篇进行学习,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掌握的文章分析技能对名篇进行阅读和分析。例如, 在讲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泉城》时,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 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 教师可以问“文章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文章时采用怎样的结构进行布局的?”让学生边读边想, 对全文进行把握。

2. 引导小学生认识名篇作家

分析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关,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名家诗词时, 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 并引导学生从名家的生平经历出发, 对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同时, 名家通常会拥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同一个作家写作的文章或诗词通常都可以体现出作者的个人特色。例如, 李白的作品大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充满了想象力, 李白在对场景进行描述时, 会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 诗句的画面感十分强烈。而分析杜甫创作的诗歌要划分为前期和后期。杜甫前期的作品中透出的精神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后期作品的作品主要体现为“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为学生总结名家的创作特点,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名家。

除了古代名家之外, 近现代的小说名家同样也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例如在讲到六年级上册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的作家名片, 让学生了解巴金老师质朴的创作特点, 帮助学生全面地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把握。

3. 采用表演法帮助学生学习名家篇章

课堂表演, 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 采用这种方式给学生开展名篇教学, 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 让小学生可以深入地体会作者透过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例如, 在讲到五年级上册的《伊索寓言》时, 教师可以在班上挑选一些学生, 让学生分成三组, 分别给其他同学表演三则预言故事。学生在表演故事情节时, 要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思考人物在说某句话时心理的真实想法或话外音。比如, 在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中, 狐狸之所以说葡萄不甜时因此自己吃不到葡萄。

四、结束语

篇4: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执教者:昔阳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雾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中入境,读中悟境。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

2.巧设情境,激发情感。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美及其成因。2.能力目标: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了解雾凇景观的奇美及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难点: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出示多媒体)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2.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3.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想不想再来欣赏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的美景呢?

4.图片欣赏。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雾凇的美

过渡: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那课文是怎样将这种美表现出来的呢?请大家自己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体现雾凇美丽的词语或句子。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美?(依照学习情况,相机出示第一、三自然段)

A:第一自然段

(1)交流汇报: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呢?(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3)个性朗读

3.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B:第三自然段

(1)交流汇报。“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相机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第三自然段,配乐)

(3)多美的奇观啊!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吗?(齐读第三节)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了解雾凇的成因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惊叹不已。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1.归纳出示思考题----“我会想”:(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何只有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呢?

2.小组合作。以“四人小小旅行团”的角色定位,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多渠道解决前面发现的两个问题。

3.全班交流。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进行研读:“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A.严寒季节;B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查找地形图、气象资料以及研读课文等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明确:“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出示这段话)

(3)小结:水从丰满水库里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

(4)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奇景吧。(齐读)(5)指导朗读,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

过渡:(难怪看雾凇还讲究“夜看雾,晨看挂”,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

A、交流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a.指读:(评价过渡:松花江上的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

b.谁还想读(评价过渡: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全都笼罩在白雾中)

c.谁还想再读(评价过渡:这蒸腾缭绕的白雾是壮观,是奇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d.齐读。

B、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这蒸腾的雾气——

引读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导朗读:

a、多奇妙呀,谁来读?(指导朗读好“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b、齐读。

过渡:(这宛若白银的雾凇正在慢慢地、轻轻地、不知不觉地形成。多么神奇的变化呀!)

C、这松针、柳枝都变了,变成──变成──变成──(出示这一句话)让我们凝视这一过程,体会它的变化

课件出示:(配图)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回到句子: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配乐朗读)a.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指读)b.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

过渡:(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让我们请“小小旅行团”的小导游把这雾凇的美毫无保留地向小小旅行家们做个美丽的介绍吧!)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口语交际训练----“我来说”

评价过渡:小导游表现真不错,吉林雾凇会因为你们这些小导游更加闻名于世的。

2.图片欣赏。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奇美的景观吧。

(五)、个性实践,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学生回答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

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

3.“妙笔生花”: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小论文、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探究成果,表现景观独特的美。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

篇5: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总是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 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 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 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 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常常求全责备, 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 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 视作文为烦事、苦事。以至于学生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 东拼西凑, 乱写一通, 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 又不达“意”, 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一) 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强调对学生写作理论的灌输。简单的理论可讲解, 如“开门见山”“前后呼应”“点题”等, 但不应该强调。规律的约束, 将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把文章的一般规律奉为戒条, 从此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应诱导他们想, 鼓励他们写, 不要给他们种种限制, 让他们自由发挥, 待他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后, 再去做作文方法的点拨。当然,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 还是可以讲一些不妨碍他们思维发展的注意事项, 多分一些自然段, 正确使用标点, 检查有无错别字等。

(二) 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 必须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中捕捉作文题材。小学生写作文时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总去写一些自己凭空想象的人和景物, 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东西太平常了, 没什么可写。其实作文题材比比皆是, 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积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的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身边的人和事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美, 在题材中孕育美, 才能在写作中表真情。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就是让学生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 而且还可以避免舍近求远, 浪费资源, 避免猎奇心理, 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三) 合理模仿别人的文章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 没有模仿, 就没有创造。儿童天生喜欢模仿, 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引导儿童模仿范文, 从具体的榜样中了解如何写作, 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和心理水平, 也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但是一定要注意, 模仿不当也会起消极作用, 会导致学生只是停止于模仿, 依赖于模仿, 要引导学生不为范文所拘, 从灵活模仿中得到启发, 唤起文思, 独立创作。模仿多了, 学生可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手段的时候, 也就是他们开始自己创作的时候。

(四) 形成多元化评价模式

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但是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比较单一, 教师往往只是用几句简单的、不带任何色彩的评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概括, 学生从中得不到有效的认知, 以至于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升。因此,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教师就要变以往的单一评价模式为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除了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 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 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外, 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 学生自主、合作修改, 多种评改方式相结合, 使作文评改更加有效。

(五)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在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应该适当地、有层次地加强对他们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除了用课本上的事例启发学生外, 还要注意爱护和鼓励在作文中有创见的学生。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使他们从对句子的想象到对文章的想象, 从而提高总体的想象意识, 再进一步创新。作文的创新, 不仅体现在内容上, 还体现在文体和语言修辞等方面上。学生在欣赏佳作时, 一定会对比自己的文章, 从而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为下一次的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篇6: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 “思维”十分重要, 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 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 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 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 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 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教师要多带领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 以拓展思维领域。一些学生的作文, 往往千人一面, 百景一样, 写不出新意来, 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 不断接受文化熏陶, 主动培养审美情趣, 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 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 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 书本知识贫乏, 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实践告诉我们,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 拓宽知识面, 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提高鉴赏能力, 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 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三、平时积累与作文相结合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篇7: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观察积累法则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说:“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然而小学生的自觉意识模糊,并不懂得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记录,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做一定的经验累积。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某件事物,并让他们记录整个过程,写一点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或感触等。 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为他们后期的作文提供足够的事例。 定量积累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文采自然会有提高。

二、模仿范文法则

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模仿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要多看作文书的原因。 模仿是可以有多种途径的。 如,刚提到的作文书,它分有低、中、高不同的层次,往往里面的文章与同龄学生的语言文体一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三、多写多改法则

很多学生苦恼自己写不出好作文,甚至写不长作文。 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和学生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一心想一蹴而就, 却不知道慢工出细活的道理。 其实学生越是写不好、写不长作文, 越是应该让他多写,此处的多写并非多写几篇文章,而是在一篇文章中放开写,使劲写,写到实在无话可说为止,这时作文的质量有所提高。 其次,哪怕学生写的是流水账,至少要让他学会了如何把想到的全描述出来,此时老师再加以指导和修改,指出其结构和语言的纰漏,谆谆善诱,如此反复多修改几遍,学生理解得快,消化得也快,渐渐地也就懂得如何将作文写精和长了。

四、鼓励互评法则

上一篇:青州烟厂和谐劳动关系论文下一篇:“星级”工会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