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课堂有效教学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高效教学更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提出,是符合时代发展,学生需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效益是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通过参加我校有效教学活动,我校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本人也有自己的点滴拙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作者简介:邹春(1977-),女,本科,曾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更是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结合我校语文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想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目的是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所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2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六个。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因素,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资源、教案设计。其中,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教案设计是教与学的结合点。二是课堂教学环节因素,包括教学导入、新知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提高。其中,教学导入沟通联系,新知探究质疑创新,强化巩固由浅入深、总结提高画龙点睛。三是课堂教学行为因素,包括讲授、对话、演示、指导。讲授不越位,学要到位;对话轻松,思维积极;演示重视感知。建立表象;指导关注差异,合理有效。四是课堂管理行为因素,包括小组合作、个别教学、课堂评价。小组合作要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个别教学要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课堂评价要真诚尊重,促进发展。五是课堂教学类型因素,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新授课导放结合,授人以渔;练习课主体参与,个性张扬;复习课沟通联系,编织网络:活动课应用教学,走进生活。六是课堂教学策略因素。包括任务驱动、问题切入、最近发展区。其中,任务驱动是学习的“催化剂”,问题切入要顺其自然,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3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我认为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点,以“教师有效地教”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

3.1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心里有学生;二是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要给学生创设表现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

3.2 课前认真准备:一是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二是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差,畏难情绪重,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不到位,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不能适应老师上课的正常节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从而导致听课效果差。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听课难度,增加课堂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3.3 有效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用好教材,在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应迈向更广阔的课外课程资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不要走教案。要立足课程的主教材,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生成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学习。

3.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和谐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最理想。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玩中学;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要以权威自居;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要自觉改进教法、学法,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3.5 加强课堂管理: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机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化,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在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人的大脑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兴奋——抑制——兴奋相交替的。因此,课堂的节奏也应该是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平缓中偶有高潮,准确定位教学各环节,把握好活动的“度”。教学中,务实、务本的东西要多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要少一些。

3.6 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灵活变动,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学生讨论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要突出知识重点,增强学生的感知。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感知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反复强调、重复这些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防止感知对象淹没在背景之中被淡化,这样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7 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8 及时评价反思: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做不同的理解和解答。要把反馈集中于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课始反馈、整体反馈、感悟反馈、总结反馈等。教师要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系统地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努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心红.农村有效教学策略[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9

[2] 黄小莲.语文课,怎么上?[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3] 窦桂梅.有效语文课堂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邹春

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浅析

摘 要:课堂有效教学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高效教学更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有效教学的提出,是符合时代发展,学生需要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切都在讲究效率,那么课堂教学中讲质量、讲效率不但是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学的需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途径,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在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的作用,了解学生的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本文就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阐述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计划,随性而为,不但让老师的教学没有章法、没有方向感,而且老师也不能应付课堂上随时出现的一些变化。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老师首先就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有方向,学习有目标。比如,我们在给学生教一篇课文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熟悉、掌握本课文的一些生字、生词,还有一些难懂的句子。那么,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甚至课间练习的设计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给学生讲解这些生字、生词以及句子,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以及对生词的掌握,老师可以让学生用生词口头造句,或者说说自己对某句难懂的句子的理解。如此,既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围绕目标,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

小学生正在成长和发展期,他们的学习也就是一个认识世界,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太了解或者感觉疑惑的问题提出疑问,在老师的解答下深入学习,明确掌握,积累自己的知识。比如,我在一段语文教学视频上看到一个老师在讲解《火烧邱少云》时,他就先给学生提出了几个疑问:“第一,你们在生活中肯定能见到火,火烧到手疼吗?假如不小心被火烧到你们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一个英雄人物如何为了完成任务,在熊熊大火中坚持不动,直至牺牲,换成是你们,会怎么做?他在这些问题的契机下,自然地引入课文。通过样的提问、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有意识地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和质疑的勇气,使学生为了疑问更专心听讲,寻找答案,或者与老师交流,解决疑惑,从而大大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喜欢热闹,他们对于严肃的、死板的课堂天性是排斥的。针对学生的这种天性,老师在教学中要把营造课堂气氛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同等对待。因为积极、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接触新知识,吸收新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给学生教学《荷花》这篇课的时候,我就给学生展示了几张荷花的图片,有整体的荷花池,有一朵一朵的特色荷花,还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动态中的荷花。这样借助多媒体的色彩、图象、视频,不但让学生看到了姿态各不相同的荷花,还让学生看到了满池挨挨挤挤的荷花,无风静态美,有风动态更美,再加上蜻蜓上下翻飞,鱼儿莲叶下游动,那意境真如一首诗。既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荷花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就显得顺理成章、顺其自然了,这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小学语文教学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有效完成小学教学任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更新观念,在课堂中引入有效教学方法和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产生自觉、自愿、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和行机,再结合老师巧妙引导,就能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小学生语文的教学意义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东龙.小学教育多媒体导向性研究[M].北京:中國经济出版社,2009:84-98.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语文建设,2009(7):93-110.

编辑 高 琼

作者:刘应智

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3:

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阅读与写作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内容,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本文将从学生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入手,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形成的能够适应其自身发展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同时还应当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的人才培养工作相比,核心素养更加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个人品德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出基础性特征,语文学科在小学教学阶段属于基础性科目,只有完成语文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他课程,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其次,语文的核心素养还体现出动态性的特征,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够实现知识内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积累性和变化性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特征,而在小学不同的语文教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同的。最后,语文核心素养还体现出终身性特点,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通过文學作品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而这样的素养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将这样的理解应用在实践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

2.表达能力

除了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时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能够在写作时灵活应用好词佳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通过提问以及讨论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刻思考,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阅读理解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重视差异性,给予学生不同的引导,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文化感受力

感受指的是通过外界刺激产生特定心理活动的现象,感受力指的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感受力。学生感受力越强,吸收消化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感受力的提升,创建高效阅读课堂。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学生看来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管我国素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运用于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部分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并没有落实创新性教育,再加上自身专业技能的限制,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教师在很多文章教学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文章生词进行熟悉与记忆,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但是面对文章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部分语文教师却抱着不重要的观点,忽略了对学生生活常识的引导教学,也不会把握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还是存在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更别说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了。没有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这样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降低。其次,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认为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都是理科的教学任务,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关注学生思维的锻炼与提高,也没有多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就只能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也无法实现与学生的共鸣,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创造开放课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意识到不同思维的存在,这样才能从不同的思维中汲取有用的内容,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另外,求异思维强调突破常规思维与惯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思维的友好态度,并且能够接受不同的见解,利用他人的思维补充自己的思维。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开放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求异解读。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理解同样的文本内容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调理解的唯一性,避免学生形成趋同的恶习。反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解读文本内容,得到多样化的见解,为其他学生提供多角度思维,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路,形成个性化阅读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实现开放互动,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也学会理性分析不同的观点。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时,对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该句描写了稻田花香的场景,农民在讨论今年是个丰收年,旁边是田间的青蛙在呱呱叫,一片静谧祥和的场景。”也有学生提出质疑,他认为“清风半夜鸣蝉”一句就说明此时已经是夜晚,因此农民应该已经休息入睡了,不会是农民在谈论。在表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能够关注到不同的地方,进而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够自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具体情境,丰富文化体验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全面的视听氛围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还能够给予学生全新的情感体验,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伯牙鼓琴》课文教学时,考虑到文言文的特殊形式,如果教师还是以灌输形式开展单一的教学活动,就会导致整堂课呈现出无聊、枯燥的氛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降低。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融合开展教学,利用动态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向学生展示“人生难得一知己,琴声只为酬知音”的主题与内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名曲,为学生创建一个具体意境,之后再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开展自主閱读探究与学习活动,学生就能够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还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三)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语文学习思维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并通过这样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知识体系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能够赋予学生充足的思想自由,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以《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为例,其群文阅读的主题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面对后续《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文章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采取思维导图的半开放式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播放以上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为学生设计半开放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进行填写。学生在思考填写的过程中就能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而改写结局的环节更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优化课堂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才能正常开展阅读活动,因此,教师也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针对小说内容优化提问情境,扩大问题的涉及面,启发学生的阅读理解,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文章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形成信息重组以及阅读材料延伸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完成课堂阅读之后,学生会初步形成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鲁滨逊,在意识到自己处于漂流险境时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开放性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小说人物的内心,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认知。

(五)引导批注阅读,促进自主学习

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批注式阅读方法就是鼓励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希望通过自主阅读以及批注的方法,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和记录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知。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推行还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文本内容,进而体现自己的个性,对阅读内容形成更加丰富的认知。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宿建德江》诗歌内容教学时,要想加深学生对诗歌审美特点的理解,感知诗歌中意象以及语言的魅力,就可以通过批注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采用文字批注的方法将自己喜爱的字词标注出来,并写明自己喜爱的原因。完成自主阅读与批注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在增进学生互动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诗词审美的认知。批注式的阅读模式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而小组合作讨论的模式则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小组内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从他人想法中得到启发,并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开放课堂、鼓励求异思维、构建思维导图、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红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2019(21).

[2]钱婧倩.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杠杆——发展性的课堂提问[J].学苑教育,2018(1).

[3]李湘.借助童话阅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35).

作者简介:李春香,女,1982年生,江苏昆山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李春香

上一篇:高中美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误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