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7

摘要:小学教学条件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限制,教师如何因地制宜,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对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认识。关键词:自然科学;教学;植物;自然课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1: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地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将其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兼顾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培养学生的乡土观念,促使他们了解、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德育功能,进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资源;语文教学;爱国主义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低

大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无意识阶段。自己即使使用过也不知道,所用的资源也是极为简单、最为常见的,诸如,树、小草、花、蓝天、白云等自然课程资源或简单直观的社会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所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只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2.校内外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小学,在课程资源方面,相对城区学校要匮乏得多,一方面,条件性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另一方面,校外课程资源中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就目前我们当地而言几乎没有,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建设。

3.学生的学习相对封闭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而在农村小学,由于课程资源的缺乏以及必须考虑的安全因素等,学生的学习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课本,没有很好地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相联系。

所以我们认为,农村小学课程建设必须发挥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当地的乡土资源优势,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才能弥补资源相对匮乏的状况,才能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工作,乡土资源潜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结合我们当地农村的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乡土资源,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互补,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农业生产,促进不同个性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究竟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目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有多种,其中乡土资源具有分布广、普及度高,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开发乡土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当地实际,我们打算充分利用一些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比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李桥品玉综合养殖基地,带领学生到我们家乡特有的风景旅游区世博故里“焉支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让他们感受劳动的光荣和丰收的喜悦。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

乡土教学资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语文教育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努力充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2.利用乡土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他们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乡土资源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它使爱国斗争离学生更近、爱国人物与学生更亲。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家乡开始的。

3.开发乡土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有效地开展乡土资源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实效。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共同认可的学习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和体验性活动。隐藏在他们身边的乡土资源便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最好素材。生动翔实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这是解决当今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一剂良方。

4.课堂中渗透乡土文化,使学生深深地爱上家乡

通过在课堂上渗透乡土文化,在口语交际、习作课上说写乡土文化后,学生已对乡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已深深地热爱于、自豪于家乡的乡土文化。此时,只要稍稍激励、指导,他们就会在你的带领下愉悦而轻松地完成宽带网、展示台所要求的任务了。如,做风筝、写春联、编传统文化手抄报等。上宽带网:让我们搜集更多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课外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诗词、楹联,也可以是故事、传说,从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我们这里,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植物种子常年不断。这些形态质地各异的自然物,成了我们极好的内容和材料。例如,我们将各种玉米粒、豆子、小麦等运用到装饰中去,通过贴贴、画画、剪纸等形式,将它们做成漂亮的小包和头饰等。将萝卜、土豆、红薯、黄瓜等装饰成各种小动物、小玩具,既好玩,又可以布置教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大自然到处都充满着美妙的声音,我们可以聆听溪水的潺潺声,可以听听小雨的沙沙声,可以听听小鸟的唱歌声……这些丰富的资源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李桥中心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

作者:宋自彬

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初探

摘要:小学教学条件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限制,教师如何因地制宜,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对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认识。

关键词:自然科学;教学;植物;自然课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于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 深入调查,摸清本地自然教学条件

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期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水、空气、金属、土壤、岩石、宇宙、动植物等),学习生理卫生、力学、声学、光学(热)、能源等知识。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每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乏相关知识的联系。而自然知识在各册中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活用教材相当重要。

二 联系实际,探索自然教学改革出路

1.问题的提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宝贵的素质。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作为我们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就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责任来。小学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而自然学科,更是学生大显身手,进行实践和发挥创造才能的一个大舞台。

2.观念的转变。要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方法。鉴于目前学校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必须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从陈旧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转变到“教育是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能力的挖掘”中来。因此,我们组织了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创新教育的讲话及创新教育基本理论,使教师认识到创新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组内教师在校内首先学习了多媒体技术,踊跃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方法。

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教具,虽然经常 出现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东西。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 、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 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为此,我们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教学材料进行了改革。

(1)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 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 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 替代蚕学习“养蚕”等。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 的感知,我们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仪、简易照像机、飞机升力演示器、热胀冷缩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 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 代替。如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自然 物则选取本地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

(2)选择典型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设法把大自然“搬上”课堂。有些自然教师,往往要到上自然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开辟了“自然角”把大自然“搬上”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

(3)利用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人类只有不断创造,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小学自然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故事的素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志向。

三 教改实践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根据实际,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搞好自然教学。对于自然教学来说,学校可供利用的优势是绝对的,面临的劣势是相对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学科的特点,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扬长补短,真正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真刀真枪搞科学”,自然教学是大有作为的。

2.因地制宜开展自然课外研究活动是提高农村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结合自然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放手让他们去采集、种植、饲养、考察、实验,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社会,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提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元礼;小学自然教材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1,11

[2] 洪长安;论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广西大学, 2004,8

作者:白金

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浅谈小学自然课教学

摘 要:自然学科也是小学教学里面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从这门学科的内容及性质方面来看,自然学科其主要研究的还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见的常见自然事物,因此也被称为自然界当中的客观实体的存在。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向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性的教育,其所研究的对象和其他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这就直接要求自然学科必须要具有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本文主要针对浅谈小学自然课教学进行浅析,并为此进行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教学;教学特点;自然科学

近年来,从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整体教学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能够正确有效的把握自然课教学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正确的把握好其中学与教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自然课教学的整体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农村小学当中,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的突出。由于小学自然学科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所以就必须要想办法提升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质量,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小学自然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还是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这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好教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主要目的加以明确,深入发掘教科书当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图和基础性知识,以此来实现掌握其中各种重难点知识点的目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1]。这就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以此来促使学生们进行主要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渴望学习。这就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进行学习的兴趣,由于好奇是儿童们的主要天性,所以小学生通常都会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有趣,在这种好奇心之下小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教习《浮力》这一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们鸡蛋在水底缓缓浮起的现象和原理,这一就能直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教师就能在一旁加以引导,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也将明显提高。

二、强化实践,进行实验观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小学自然当中的基本途径,假如没有做好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就必然无法真正满足和完成自然课程当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在自然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要强化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们都必须要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操作和做法当中,不但让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们必须要亲身参与到实际的操作当中,从而充分的感受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感觉,有效的體验到着其中的全部过程。例如:在教习《摩擦起电》的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举出那些东西会真正产生摩擦,产生静电等,比如头发和木梳、塑料棒和纸屑等,同时也应当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笔进行摩擦,以此来吸起小纸屑,这样学生们在这整个实验的过程当中就充分的感受到了者们学科的乐趣,同时也收获了各种科学知识,锻炼了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切合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自然课这一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教学目的、内容及研究对象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所需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和和其他的学科大不相同。自然课程其主要研究的对象还是学生们四周最常见的一些自然性事物,虽然这其中所蕴含的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但是其所具有的深度却非常的浅薄。正是由于这一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特点,因此就直接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们直接认识对象是一项客观具体性的自然发展事物,而并不是单纯的书本教材。这种课本教材的主要作用和能力还是对教学内容加以确定,并以此来帮助和启迪学生们对自然事物起到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自然课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切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交给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学习自我探索和应用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习《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就可以在真正讲解完课程的内容之后,直接要求学生们回家都种植一颗植物,并以此来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观察工作,以此来对其真正成长的过程加以记录和引导,再通过最后的观察和学习来促使学生们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样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对事物进行感知和学习的能力,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们真正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游戏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们真正学会了观察和学习的能力及方法。

四、强化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方式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都强调必须要全面的提升学生们的素质,督促各地的教育教学事业必须要持续的开展学生们的素质教学,但是在一部分的地区却并没有将这一教学的要求和理念真正的落实下去。因此,针对当前自然课程的考查工作来看,仍然有大多数的地方还在沿袭着以往这种百分制的考试制度,这就直接促使这些地区内的学生们依然保持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师方面也并不重视对技能培训活动的培养和开展,直接忽视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3]。所以,为了能够真正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对素质教育方面的考核和要求,就必须要针对性的对自然课程加以改革,并对相应的考察方式加以完善。要切合自然课程方面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来进行实验性的操作,在机械能课本内容知识学习和考试的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实验方面的操作考核,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理论知识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技能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相关的教育部门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督促工作,这样小学自然课教学的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具桂玉.如何让学生喜欢科学课[J]. 科技视界. 2015(02)

[2] 林 芹.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概念重建的融合——以《观察树叶》一课为例[J]. 华夏教师. 2015(01)

[3] 陶积慧.初探小学自然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特点与原则[J].现代教学.2010(Z1)

作者:汪莲

上一篇:兴趣教学法的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英语口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