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金融生态平衡论文

2022-04-22

证券市场金融生态平衡论文 篇1:

绿色金融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摘要】绿色金融是一种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新型金融模式,强调两个有争论的议题“绿色”和“金融”。本文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绿色金融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注重市场机制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通过揭示绿色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矛盾,提出了从本质上实现生态平衡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金融 可再生能源 市场机制 政策

一、引言

绿色金融是一种将金融、商业和环境友好行为融于一体的现象。它的参与者包括个人和商业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和贷款人等。绿色金融可以根据参与者的不同来描述,它可能是由财政激励、保护地球的愿望或两者结合而来的。与传统金融活动相反,绿色金融注重生态环境效益,注重环保产业。

目前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比较简单,缺乏对绿色金融的机制探索、市场研究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绿色金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市场和政策两个方面,探索和揭示绿色金融如何帮助我们实现生态平衡。

二、可再生能源领域绿色金融的现状

目前,有关绿色金融的能源研究在理论上更具解释性,主要是从能源、石油、风能、太阳能等单一能源方面进行的。利用绿色金融手段降低融资风险和成本,完善融资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金融部门对能源的支持从几个方面论述: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融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合理利用资金;金融工具必须与科学技术进步和可再生能源的融资需求相匹配;能源安全法律与能源基金符合政治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能源产业的发展。

但是,对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联动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这两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还没有详细的分析。

三、绿色金融市场机制

绿色金融市场包括市场导向机制和金融产品,前者的代表是排污权交易,后者则有各种类型,如环境基金、天气衍生产品、自然灾害证券和生态期权等。

(一)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

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应具备三个前提:一是该区域排污权交易总量;二是交易许可证初始分配额;三是排污权交易各方共享市场信息。此外,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还包括交易主体、交易程序以及如何管理和规范市场等。

(二)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总结

许多研究涉及绿色金融市场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首先,绿色金融市场是环境保护资本流动的信贷中介,它采取有助于資金筹集和分配的方式,并规定企业和居民资金短缺。此外,绿色金融市场可以提高生产率。通过金融机构处理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流动促进市场需求下的商品交易,迅速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最后,绿色金融市场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资本供给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金融杠杆效应,绿色金融市场可以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四、绿色金融政策探讨

(一)政策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资本且有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因此环保产业必须有独特的融资渠道。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现有的金融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对财政政策类型和绿色金融发展资金的募集可行途径的探索;其次,现有的财政收入的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方向。

(二)绿色债券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金融工具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绿色金融的重要手段。绿色债券结合了“债券”和“绿色”的特点。首先,绿色债券具有普通债券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对发行人而言,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低且利息是税前费用,债券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且投资者对收益的需求较低,从而降低了资本成本。而且债券可以筹集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资金,因此债券非常适合那些需要巨额资金和较长时间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相比于银行存款,债券一般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流动性和稳定性,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同时,债券市场使投资者更容易进入和退出以及调整投资组合,从而在流动性管理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较于普通债券而言,绿色债券多了“绿色”的要求。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的绿色项目。绿色债券可以规避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一些绿色债券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补贴为项目筹集资金,未来政府可能也会推出与绿色债券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较低的投资门槛,更多的税收优惠等等。此外,绿色债券有比普通债券更严格的披露要求,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

(三)政策如何缓解绿色金融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

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需要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金融的矛盾。基本矛盾是绿色金融为环境保护筹集资金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资产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变现的能力。流动性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率,资产变现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好。一般而言,在活跃的平台或市场上与大量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易时,这些资产的变现能力会更强。然而,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直接投资于环保项目,还是环保相关行业,都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特别是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投资初期往往没有资金,回收条件也限制了相关项目的资金吸纳能力。

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绿色金融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首先,政策需要找到符合项目期限结构的资金;其次,相关主体可以发行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产品,改变项目的期限结构;最后,政策应该通过发展生态金融来完善绿色金融市场活动,构建天气衍生品市场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相关的金融市场,来直接提高相关投资的流动性。

五、结论

绿色金融是一种旨在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创新金融模式。如果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是合理的,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流动,实现对环境风险的有效管理以及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规制政策,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解决道德风险。环境保护建设应考虑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协调生态与金融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金融工具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

[1]Devas Hugh.Green Finance[J].Europea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1994,(03):220-222.

[2]王慧,魏圣香.生态金融机制的类型及其法律问题[J].证券市场导报,2010,(03):15-22.

[3]翁智雄,葛察忠,段显明,龙凤.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6):17-22.

[4]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6):67-71.

[5]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01):78-81.

作者:张杰

证券市场金融生态平衡论文 篇2:

浅析我国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设计的突破与缺陷

Analysis of the Breakthroughs and Defects in the Design of Compulsory Delisting System for Scientific Innovation Board in China

MA Jun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510925, China)

【摘  要】科创板构建了重大违法违规强制退市、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四大体系。相较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创业板及中小板的退市制度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但从实际需要出发,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而言,还存在着诸多的设计缺陷。基于此,论文对我国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设计的突破与缺陷进行了研究。

【關键词】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设计缺陷

1 引言

科创板从2019年6月开板到现在,已经运行了半年多,截至2020年2月,已发行了88家上市公司。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市场运行平稳,企业上市有序。科创板是我国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的试点板块,同时也是强制退市制度改革和创新的“试验田”。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的推出,是对长期诟病的退市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2 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设计的突破之处

科创板的的最大亮点是实行了注册制,并在注册制下实行了相对应的上市和退市制度。相较于我国证券市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退市制度,科创板的退市制度作出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退市标准指标的多元性和科学性

在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方面,采用了净资产、营业收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的组合指标,能够更加全面地判断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遏制住了通过人为操控净利润指标从而规避强制退市的行为。在交易类退市指标方面,加入了成交量、股票价格、市值及股东人数等多维度的考核因素。交易类退市指标的推出,是对财务退市指标的补充,充分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市场,“用脚投票”导致上市公司退市的情形将会大量出现,壳资源的稀缺性得到改善。

2.2 退市程序的精简性和高效性

在退市程序方面,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重新上市环节,退市的时间从四年缩短至两年,同时听证与复议这一环节的层级要比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少,相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其他板块而言,其退市效率大幅度提升,避免了劣质上市公司长期存在于证券市场苟延残喘、想方设法保壳、扰乱市场秩序现象的存在,加快了上市公司“有进有出”,维护了市场的生态平衡,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2.3 执行力度的严格性和威慑性

一是对于存在欺诈发行、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等行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直接采取强制退市,令其不得再提出重新发行上市的申请。体现了监管层对重大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惩罚的态度。二是对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和规范性作出了规定,增加了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等退市指标。这两方面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威慑性,让一些道德水准较低、规范性差、存在侥幸心理的上市公司无漏洞可钻,要想长期保持上市地位,就要合法合规,企业行为要规范的同时,公司自身也必须苦练内功,把业绩做好,把企业质量提高,从而回报广大投资者。

2.4 信息披露规则的创新性和针对性

一是以往IPO实行的是审核制,在此制度下,是通过监管部门的实质性审查来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是真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老三性”,在这种制度的要求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心必然以满足监管部门的需求为准。而在科创板的注册制下,IPO审核权由证监会下放到证券交易所,监管部门只做形式上的审查,重点关注信息披露是否符合充分披露要求,并不对拟上市公司进行价值判断,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充分性、一致性、可理解性的“新三性”,在此制度要求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心就必然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为准。由审核制下信息披露制的“老三性”转变为注册制下的“新三性”,体现了科创板信息披露制度的创新性。二是科创板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市值、科技创新能力和前景,故在共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基础上,科创板强化行业信息、核心技术、经营风险、公司治理、业绩波动等事项的信息披露,同时交易所还在信息披露量化指标、披露时点、披露方式、涉及商业敏感信息等方面,作出更具弹性的制度安排[1]。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科创板在信息披露的内容方面更具有针对性。

3 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的设计缺陷

虽然科创板在强制退市制度的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创新,但是如果将其与欧美成熟市场的强制退市制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退市标准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第一,退市标准跟上市标准没有一一对应。科创板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设计了5套不同的上市标准,但退市制度的安排却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起点和上市标准之间存在差异,但退市标准却是一致的,这对部分实力较弱的上市公司来说是不公平的,“一刀切”的退市标准不利于保护暂时实力较弱,但未来可能具有强大潜力的高成长型科技公司,造成这类公司触发退市指标而退市,形成“错杀”问题。

第二,退市标准的设计缺乏差异化。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行业前景、盈利性等各不相同,而且科创板还允许未盈利的公司上市,这些复杂的情形都只沿用一套退市标准去评判,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而美国拉斯达克市场,却在这方面作出了比较好的经验借鉴,其对场内三个不同板块,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不同板块下的多套退市标准。

3.2 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其他板块一样,在配套制度的设计和建设方面显得不足,这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短板”之一。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是走向成熟市场的必然要求,科创板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对恶意或违法上市公司退市责任追究未作明确规定。没有将被市场竞争机制所淘汰的强制退市与实施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制退市区别开来,导致实践中强制退市制度不能对那些意图欺诈、实施违法行为的企业起到应有的惩戒、警示作用。对于诸如“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这样的恶劣行为,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及惩戒措施,造成了监管上的漏洞,给投资者带来了投资上的损害。第二,投资者保护与救济制度的不完善。注册制下实行的严格的退市制度,从长远来看,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短期来看,“宽进严出”会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量的劣质公司被清出市场,这样会出现比其他板块更多的利益风险损失,虽然科创板也设置了退市风险警示期和退市整理期等保护投资者的措施,但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诉讼成本高、相关责任人追责难度大,这些都会导致大批的利益损失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第三,多元化的渐进式退出机制不完善。美国拉斯达克市场在退出机制方面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场内分层市场,分为全球精选市场、全球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市场,这三个层次的市场可以在满足相应条件后进行转板交易;另一块是场外挂牌交易,如场外柜台市场和粉单市场,可以任选其中之一来进行交易[2]。但是,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单一,场内市场没有分层,转板衔接设计有缺陷、不够明确和细化,场外市场的挂牌交易也不够成熟和发达,投资者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按现行交易规则,退市后的上市公司只能进入新三板或其他被认可的市场进行挂牌交易,但新三板存在流动性差、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造成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 结语

总之,基于注册制的科创板试点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科创板的成功开通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奠定良好基础,带来积极的借鉴作用。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不盲目照搬国外模式,但又积极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积极改变存在的问题。科创板将有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推陈纳新的健康成熟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帆.科创板强制退市制度反思与完善路径[J].浙江金融,2019(11):33-40.

【2】张萍.我国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下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海南金融,2019(05):43-50.

作者:马俊

证券市场金融生态平衡论文 篇3:

股市公平问题与制度建设

一、中国股市制度性不公平主要表现

公平性问题其实是对利益相关者处理问题。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在这五个部分中,最主要的冲突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冲突。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管理的天平明显的倾向于上市公司而不是投资者,主要表现为市场侧重于融资功能,轻视向投资者回报。而在对待投资者的态度中,管理的天平明显的倾向于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主要表现为对中小投资者制度性歧视。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功能定位主要侧重于侧重于融资。所以有三个突出现象:一是高益价发行、二是“大跃进”式的扩容,三是低股息回报。这两年尤其严重。新股发行定价过高仍是制约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两套不同的估值标准。新股发行一级市场市盈率29倍至98倍,而二级市场却从98倍市盈率向10倍-15倍拉平,这种残忍的对冲,使大小非股东获得暴利的同时,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承受了惨重损失。正是由于众多机构投资者对某些首发股票定价虚高,并在二级市场肆意炒作,才导致中小投资者的辛苦积蓄被掠夺,中国股市的“三公”理念受到质疑,投资者信心被击碎。融资、圈钱成了中国股市的主基调,而给投资者回报则一直被忽视,上市公司十几年给股民的平均分红还不如银行利息高。中国石油公司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四年海外分红累积高达119亿美元。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个公司四年海外分红就超过1000亿美元。如中石油,多年以来,中石油一直坚持将净利润的45%左右用于派发股息。其中,仅2005年,中石油就向香港、纽约等股民散掉600.12亿元的真金白银。

从投资者角度看,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话语权,在股改时,控股大股东以优势地位和绝对话语权,得到了支付25%-30%的对价便换取日后500%-5000%利润的流通权,这种不对等的利益格局埋下了日后A股市场不断失血的隐患。设计最不公平的还是新老划断后上市的新股,其“大小非”并未支付过对价,持股成本极低,却仅一年就可上市流通,以1元获得的股票与二级市场十几元、几十元、上百元购买的股票硬性拉平,而且数量又特别大,直接造成二级市场股价大幅下滑,形成大小非股东得到大量利益输送,一夜暴富,而二级市场股东严重亏损,利益大量被掠夺的局面。在新股申购制度上,香港和国外均明显倾向于中小投资者,中国的A股却恰恰相反。

二、制度性不公平根源

为什么这种明显不公平状况能够在中国股市中长期存在?本文认为,它反映了中国从长期计划经济价值观,反映中国计划经济下传统经济伦理观,以及各利益相关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证券市场与世界各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区别中国A股是公司(融资者)主导型市场,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市场,都是投资者主导型市场。当时建立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为国有企业募集资金,以此来大大降低公共部门(如国家银行)的贷款压力。按照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自然形成了以牺牲投资者利益为代价的公司主导型市场。其主要特点就是建立了一个单向资金输血机制,把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发展经济,根本未考虑投资者的利益,管理层为了确保每次都能成功地拿到所需要募集的资金,也就是确保新股的发行成功,采用了对二级市场极不公平的高溢价发行制度,把一个刚刚上市的公司原本需要通过若干年的业绩不断递增的经营才能达到的股价,在上市之初就通过新股发行和上市首日的两次涨价提前卖给了二级市场,一只只新股就这样成功地高价登陆了A股市场。当这个过程结束的时候,管理层拿到了想要的钱,一级市场的大资金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管理层通过发行和上市这两次提价,一点不剩地吞噬了新股未来的价格上涨空间,留给二级市场的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架子。剩下的,就只有漫长的价格回归的下跌之路。

追溯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我们将发现,所谓“三公”这个最基本的伦理观念,对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解读的。个体侵占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当然不对,但是,以国家或集体的名义来侵占个体利益同样是错误的,哪怕是用了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护少数人基本权利,最后也不能保证大多数人基本权利。那种所谓有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政策制度安排也不能被合理化,这不仅在侵犯某些人权利,同时也不见得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股市中,具体表现为国有上市公司。不公平的制度实际上表现为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利益输送。而且,随着产权改革和外资进入,无论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还是炒作股票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私有化和外资化,继续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牺牲投资者利益去维护公司利益,等于是让极少数私人和外国人运用中国国家政权的力量去剥夺中国广大投资者的财产。股市作为面向公众的公开市场,其运行的首要原则就是避免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在此过程中,过分强调运用股市完成国家战略意图,有可能出现由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而损害公众长远利益的情况。实际上,由于国企本身具有特殊的资源优势,以及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国企通过股市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为,往往会使政府难以摆脱“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角色,使股市公平性蒙上阴影。

三、制度性不公平的危害及建议

公平和效率往往被看成是一对矛盾,因此有时为了追求效率而不得不牺牲公平。在股市中牺牲某些公平能够促进效率提高(如经济的发展)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股市最大的功能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来让国家的资产集合级增值。如果能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变成金融资本,让那些不能动的土地和资源、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未来收入变成今天就流动起来的资本,就不但能“以钱生钱”,而且更大程度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要达到资本化能力与效果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可靠的制度架构(特别是制度的执行架构)保证,只有这样,作为金融资本载体的票据才不会背离它所代表的资产或未来收入流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承载资产产权的金融票据跟它所承载的资产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当金融票据与它所承载的资产价值脱钩之后,金融票据的交易就跟赌场无本质区别,围绕这种票据的交易文化也就跟赌博文化是一回事了。中国的新股的高溢价发行制度不仅是剥夺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应该享有的价值增长产生的利润,加快了市场泡沫的形成和扩大,严重扭曲了整个股市的估值体系,使股市的估值混乱不堪。资者在股市并非依赖与上市公司的分红获得投资收益,而是依靠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做差价。于

是基本面让位于消息面,宏观经济发展与股票指数背离,短线交易、趋势交易盛行,导致股票市场大幅度波动,一旦股票跟其上市公司的实际脱离了关系,股市真的只是换了个说法的赌场,股价当然既可在一些时候自由膨胀,在另一些时候无止境地下泻了。

如何解决中国股市公平性问题?

重建以中小投资者为本的价值观。在适者生存的竞争性的环境中,保护狮子和和狼的政策显然回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群体中,略倾向于弱者的政策环境会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正因如此,我们看到香港、美国等股市政策均是以投资者为主体,特别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最要监管原则。重建以中小投资者为本的价值观必须从规则(制度)方面着手。

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征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将不平等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在进入社会参与竞争时的各种条件不平等,和在竞争过程中的主客观条件不平等,前者称为起点不平等,后者称为终点不平等。只要起点公平,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点就一定是不一样的。强调终点的公平实际上是对优秀人物的不公平,吃大锅饭是对优秀人物的剥削,所以承认终点不公平是社会的进步。那如何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做两点假设:第一,除了起点因素以来,还有其他影响公平的重要因素;第二,这种因素是可以被改变的。从世界各国的社会状况分析来看,这个因素就是竞争规则的公平。这种公平性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是很难体现出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条件的越来越充分,规则的公平就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股市是市场经济环境的集中体现。在这个市场中,影响交易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起点的不公平,有巴菲特这样的股神,也有输的很惨的个人投资者,因为他们的先天条件不一样;二是竞争规则和交易制度,如新股发行制度明显不利于缺乏资金优势和银行资金拆借能力的中小投资者、一级市场无风险收益和二级市场巨大风险的制度性按排等。真正的公平,既不是起点的公平,也不是终点的公平,而是竞争规则和交易制度的公平,即参与者本身以外的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作者:顾 剑

上一篇:金融市场金融安全分析论文下一篇: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