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从产业转移角度,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示范区内承接产业转移的1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揭示了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品质的差异分布状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论文 篇1:

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对2006-2014年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可以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与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负相关,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且金融生态环境会减弱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这四个分项指标与关联贷款负相关,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这两个分项指标显著削弱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绩效

一、引言

众所周知,现实中的金融业是依托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制度条件来运行的,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更是如此。政府依旧处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首要地位,地区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受当地政府的影响和管控较大,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独立运作资金。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会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产生直接影响,并继而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虽然一直以来对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都不在少数,但现有的研究大都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来分析银行绩效或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然而,银行绩效的提升不仅需要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同时还依赖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目前尚无人从金融生态环境这一角度来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以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文为弥补前人研究中的不足,拟探讨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明确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关系,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金融生态环境,重视外部环境对我国银行业关联贷款和银行绩效关系的影响,通过改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来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获得了2006-2014年间266个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以此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文章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这七个区域,因为有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全国都有分支机构,不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限制,本文选取的每个银行样本的所有分支机构均位于同一个区域内,这样就保证了变量的有效性,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负相关,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且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随着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变好,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负相关关系会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分项指标均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占比负相关,同时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制度与诚信文化这两个分项指标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负相关关系会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金融生态环境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

从理论视角分析,金融体系受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治等基本要素的影响较大,而并非独立地创造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中政治、经济、信用、法律等的总和,还包括金融体系内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等自身内部因素。

自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开展评价,先后出版了四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在报告中,李扬教授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解说,为解释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搭建了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形成了一套评估地区金融生态的指标体系(见表1),该体系从政府债务与政府治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要优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与其内部自身治理结构有关,还与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方,银行的资本收益率、盈利能力等指标均优于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外生变量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银行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地区经济实体的基础更为发达,金融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制度与诚信文化建设也更加完善,银行的各项内、外部治理机制能更加有效地运行,从而提高银行绩效。汪来喜通过河南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了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同样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直接效应,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并提高金融效率。

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意味着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政府治理,当地政府较少干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机制作出贷款决策和管理决策,从而更好地促进银行发展。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意味着该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主体存在的根据、服务对象和生存空间。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越高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完善,该地区金融资产的风险就越低,越有利于该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提高。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意味着该地区具有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即是说金融深化程度越深、金融效率越高、私人部门获得的金融支持越多、金融市场的发育越成熟,更有利于对该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管理,促进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意味着较高的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缔造市场主体、确立交易规则、维护交易秩序,这些都需要法治规则的规范;同时,市场经济还是契约经济,需要缔约双方对契约的信守和承诺,较完善的制度规划和较高的诚信文化水平将有助于减少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就越高。

(二)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的关系

目前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促进观、掠夺观和中性观。首先,持促进观的学者认为,对银行来说关联贷款是有“效率”的,对实施关联贷款的关联方内部经营状况、商业信用等信息的有效了解,会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贷款风险并提高其经营效率,并且与非关联企业相比,银行更容易掌握关联企业的盈利状况、还债能力等内部信息,通过对这些内部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否增加或减少关联企业的贷款额度,从而更好地对贷款实施监督控制。

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作为关联企业方,其由于与银行的“密切”关系,能够以更低的条件获得更多的贷款,然而大量的关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严重损害了银行绩效。总之,当银行股东持有借款企业的股权大于持有银行的股权时,就会有很强的动机通过关联贷款将银行资金转移到借款公司,此时,关联贷款就成了大股东“掏空”银行资产、剥夺小股东利益的手段,从而降低了银行绩效。

与前面两种观点都不同的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关联贷款本身是中性的,既不会提高银行绩效又不会损害银行绩效,由于其处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治理的作用下,关联贷款才会显现出提高或损害银行绩效的情况。例如,当一个社会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治理结构时,关联贷款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其对于银行而言就是利的。然而,存款保险制度会弱化存款人的监督职能,较高的存款保险比率会促使银行内部人利用关联贷款损害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此时的关联贷款就是有害的。因此,关联贷款本身与银行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其之所以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与银行当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有关。

本文认为关联贷款是中性的,其之所以会出现在那些市场制度比较健全、机构比较成熟和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欧美地区,关联贷款会提高银行绩效,而在那些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整个外部金融市场还不太成熟的亚洲地区,关联贷款则更容易损害银行绩效。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银行治理水平较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再加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更讲究人情关系,所以很可能导致银行在作出贷款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这种特殊的关联关系,而忽略对企业盈利状况、还债能力的权衡。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银行自身治理水平来看,关联贷款更多地损害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故提出如下假设:

H2:关联贷款占比越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越差。

(三)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银行绩效

徐诺金发现银行所处的外部金融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仍为国有,所以当处于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地区时,该地区受政府治理的影响严重,此时的城市商业银行就很可能受政府治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再加上该地区较差的制度管理规范和较低的诚信文化水平,同样也很可能因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大量关联贷款。相反,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政府治理、规范的制度管理以及较高水平的诚信文化,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能减少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管控,且能有效防止金融生态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依据市场机制独立作出资金运作决策,减少关联贷款占比,对银行关联贷款进行更好的管理。因此,我们不妨假设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负相关,故提出如下假设:

H3: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负相关。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时,该地区的政府治理水平越高、经济基础越发达、金融发展越完善、制度越健全、诚信水平越高,此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率较低,处于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有助于降低金融运作成本,提高金融运作效率,对该环境中的金融生态主体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关联贷款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因素,更好地规范银企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从而降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监督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反之,处于较差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插手银行的经营管理,利用其权力之便影响银行贷款的发放,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同时由于较差的经济基础和尚不成熟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较低的诚信文化水平,无法对关联贷款进行很好的管理,使得产生恶意拖欠、逃避债务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大量的关联贷款转为不良贷款,从而损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所以,我们不妨假设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关联贷款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影响,且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就越弱,故提出如下假设:

H4: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减弱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

根据以往的研究,参考Andres、Vallelado和Haw等人的做法,以及目前国内学界对银行业绩效的研究,本文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银行绩效。以关联贷款比例指标(RELOAN)来衡量关联贷款,即关联贷款比例=关联贷款余额/总贷款余额,关联贷款余额和总贷款余额均以各银行公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准。金融生态环境指标则采用李杨等编著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FEE)进行衡量,由于目前发布的只有2006-2010年和2013-2014年的金融生态环境指数数据,所以2011-2012年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取2009-2010年和2013-2014年数据的平均值并且按照前面所划分的七大区域(区域划分见表2),通过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平均值来衡量该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状态,并且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关联贷款比例的交互变量,以此来验证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的交互作用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通过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银行规模(SIZE)、第一大股东性质(TOP1XZ)、第一大股东控制力(TOP1KZ)和当地宏观经济(GDP)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上述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LnSIZE等于年末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TOP1XZ为虚拟变量,当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为国有时为1,反之为0;TOP1KZ等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减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差值;LnGDP等于各银行所在地当年GDP的对数,其根据各地方的金融统计年鉴或政府网站整理所得(具体变量定义见表3)。因此,为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特构建如下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1是为了检验假设H1,模型2是为了检验假设H2,模型3是为了检验假设H3,综合模型1、2、3可以验证假设H4):

ROA=α12FEE+α3TOP1XZ+α44TOP1KZ+α5LnSIZE+α6LnGDP+ε1 (1)

ROA=γ12RELOAN+γ3FEE+γ4RELOAN*FEE+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2 (2)

RELOAN=β12FEE+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3 (3)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6-2014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所选取的城市商业银行均是成立满三年以上且其经营范围均在其所属区域内,共收集7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301份年度报告,剔除信息不完整样本,实际有效样本为266份,包括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这七个区域的46家城市商业银行(见表4和表5)。实证研究中所有样本数据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各银行官网上公布的各年度报告所得。

四、实证结果

(一)样本的描述陛统计分析

表6给出了所选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总资产收益率ROA的最大值为2.88%,最小值为0.01%,平均值为1.02%,说明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关联贷款比例RELOAN的最大值为31.52%,最小值几乎为0,平均值为2.45%,说明各银行之间的关联贷款比例相差较大。从标准差来看,关联贷款相比于总资产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最大值为0.831,最小值为0.248,说明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差较大。第一大股东性质TOP1XZ平均值为0.80,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第一大股东均为国有性质,其受地方政府的控制较大。从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TOP1KZ来看,其均值为10.14,最大值为90.18,最小值为0(即前两名股东持股比例相同,具有同等的控制力),标准差达到16.84,说明各银行间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程度相差较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可以说达到了绝对控制的程度。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见表7),通过表7我们可以看到,关联贷款比例RELOAN与总资产收益率ROA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关联贷款占比越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越低,该结果与本文的假设相符。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正相关,说明外部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也就越高,而FEE与RELOAN负相关,说明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占比越低。TOP1XZ、TOP1KZ均与ROA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业绩效的提高,并且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越大,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越低,这与王擎等人的研究结论相符。LnSIZE与RELOAN、TOP1XZ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规模越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其对关联贷款的管理更为规范,减少了关联贷款占比,并且这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的较少。LnGDP与RELOAN、TOP1XZ和TOP1KZ呈负相关关系,与LnSIZE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逐步增大,其公司治理水平、对关联贷款的管理水平等也随之增强,从而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综上,虽然各变量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系数均较低,均没有超过0.5,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可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8是为了验证本文假设H1所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的结果,从表8中可以看出,模型(1)的R2为0.210,模型拟合度较好,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在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内的银行绩效也就越好,这是因为在较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对银行治理的管控较少,同时较为发达的实体经济基础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完善的体制机制和高水平的诚信文化也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文化保障。所以,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也就越高,这与假设H1相符。

表8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的结果,通过表8我们可以看出,模型(2)的R2为0.217,模型拟合度较好,关联贷款所占比例RELOAN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ROA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关联贷款比例的增加会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整体市场经济环境较差,在不成熟的金融发展体系和不健全的法治环境下,再加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公司治理水平尚较差,所以此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就很可能利用关联贷款来实现自身利益,从而损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因此,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关联贷款越多,越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这与本文的研究假设H2相符。

表9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的结果,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关联贷款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健全的市场制度和高水平的诚信文化水平抑制了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减少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关联贷款的产生,说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则该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越少,这与假设H3相符。

综合上述三个回归模型结果分析,从表8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在表9中,当模型中加入关联贷款RELOAN这一变量时,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ROA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并且通过表10可以看出,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即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关联贷款来达到的。同时,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到,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的交互变量与银行绩效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金融生态环境变好会减弱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负相关关系,这就验证了假设H4。

五、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一)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具体因素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指导实践中对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利用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DFZF)、经济基础(JJJC)、金融发展(JRFZ)、制度与诚信文化(ZDYCX)这四个分项指标代替回归模型(2)中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做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金融生态环境中各个分变量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关联贷款的影响。故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RELOAN=β12DFZF+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Ⅰ)

RELOAN=β12JJJC+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Ⅱ)

RELOAN=β12JRFZ+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Ⅲ)

RELOAN=β12ZDYCX+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Ⅳ)

表11是分别对回归模型Ⅰ、Ⅱ、Ⅲ、Ⅳ的回归结果分析,从表11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显著负相关,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越小,即当地政府负债水平越低、债务风险越小、政府治理能力越强,该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受地方政府的管控就越小,从而就更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经济机制独立地作出资金运作决策,减少关联贷款甚至不良关联贷款的产生。其次,经济基础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说明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即经济基础越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比例也就越低。最后,关联贷款与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建设也是显著负相关的,说明地区金融发展越成熟、制度越规范、诚信文化建设水平越高,将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关联贷款的管理,合理规范关联贷款,控制关联贷款占比,减少关联贷款对资金的占用,从而提高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通过上面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金融生态环境的四个分项指标均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负相关,而前文中我们实证证明了关联贷款又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那么这四个分项指标是否也会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呢?如果会产生影响,又将会怎样影响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分项变量分别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影响,故将金融生态环境的这四个分项指标分别与关联贷款构建四个交互变量(即DFZF*RELOAN、JJJC*RELOAN、JRFZ*RELOAN、ZDYCX*RELOAN这四个交互变量),再根据模型(2)分别构建如下四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ROA=γ12RELOAN+γ3DFZF+γ4DFZF*RELOAN+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Ⅴ)

ROA=γ12RELOAN+γ3JJJC+γ4JJJC*RELOAN+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Ⅵ)

ROA=γ12RELOAN+γ3JRFZ+γ4JRFZ*RELOAN+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Ⅶ)

ROA=γ12RELOAN+γ3ZDYCX+γ4ZDYCX*RELOAN+γ5TOP1XZ+γ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Ⅷ)

从表12的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制度与诚信文化这两个分变量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起到抑制作用,这两个分变量会起到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减少政府的负债水平,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并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提升当地的诚信文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对关联贷款进行管理,增强外部环境对关联贷款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提升的抑制力,激发关联贷款的“信息效应”,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2006-2014年间266个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研究了我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显著负相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金融生态环境会减弱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分项指标均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占比负相关;同时,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制度与诚信文化这两个分项指标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影响最大,因此,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提升当地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将有助于减少关联贷款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损害的影响。

本文丰富了以往对金融生态环境以及关联贷款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中的金融业是依托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制度条件来运行的,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固然存在金融机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的天然缺陷,但更多地是受金融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良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金融业的问题实质上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体制性矛盾积累的集中表现,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仅仅靠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层面的改良,并不能保证金融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在日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应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水平,还应注重提升整个外部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只有在较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操纵才会更少,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才能更加市场化,从而更有利于规范和管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并提升其绩效水平。

本文责任编辑:邵海

作者:余宛燕 赵毅

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论文 篇2: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金融生态环境研究

摘要:本文从产业转移角度,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示范区内承接产业转移的1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揭示了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品质的差异分布状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作者简介:郑兰祥(1965—),男,安徽凤台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运行与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日益明显。消除这种差异,必须加快在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由于产业转移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金融支持,因而资金要素是实现产业转移目标和提升产业转移绩效的关键。由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呈正相关,所以金融生态环境是产业转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价值关系。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转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之间资金、信息的科学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产业转移风险。

近年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文献较多。郭伟(2007)分别从定量和定性两种角度,对武汉市和上海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作出量化评价并做对比;陈学华、张文政(2007)以井研县近10年来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为基础,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欧阳宗旨、常庆(2009)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9个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考察;胡滨(2009)以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为例,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评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这些研究只是对局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单纯考察,未能与产业转移相联系。尽管有些学者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如张荣刚、梁琦(2006);也有些学者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如吴成颂(2009);但这些研究只是定性的逻辑分析,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持。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转移联系起来,运用实证方法考察产业转移中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分析对象。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区域性规划。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作为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组成部分,既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它依托相对政策优势,集聚国内外发展要素,加速规模扩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辐射能力,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见,示范区在我国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合作为考察对象。

2、分析思路。为了对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各个渠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形成数据集,然后选取相关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因子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得到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思路可以用下图表示。

3、分析方法。金融生态环境具有属性多样、结构复杂的特性,这需要建立多指标、多层次的考察系统。其中,几何移动平均法最为常用,优点是简单易行,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即选取权重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使结果有偏。在研究结构复杂的层次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但它在赋予各层次因子权重时也带有较大的非客观性。相比之下,属于降维方法的因子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因子分析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为同类,这样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从而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其最大优势是各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主观赋值而是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这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使结果唯一且较为客观。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聚类分析的原则是根据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相似性,不同类中个体差异很大。本文采取的是样本聚类(Q型),是对事件进行聚类或者是说对观测量进行聚类,是根据被观测对象的各种特征进行分类。

三、实证分析

1、生态环境考察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选取了示范区10市(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和六安)2009年区域经济的横截面数据。模型选取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5大类要素计18项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考察指标体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每10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和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占人口比例选取的是2008年数据。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2.因子分析。由于原始数据量纲不一致,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保持指标一致(除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外的指标均可以视为正向指标),需要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正向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取倒数的方法。因子分析要求指标数目远远超过样本数目,由于样本数目不足,本文分要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利用相关矩阵对各要素进行因子提取并计算因子得分。表2给出了因子分析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公共因子的选择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其中,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都只需要提取1个公共因子,而社会环境需要提取2个因子。可以看到,方差贡献率比较可观,能够反映大部分信息。另外,经过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已经发生变化,但累积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

在一个因子情况下,要素得分即为因子得分。在两个因子情况下,需要根据方差贡献率赋予权重,构建层次得分函数。

至此,得出示范区10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各要素得分,如表3所示。

最后,以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要素得分为主要对象,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取1个因子。由于方差贡献率达到85.952%,所以该因子得分即为最后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分,降序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3、聚类分析。根据以上因子得分,可以对示范区10市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取系统聚类中的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选取欧式距离平方,标准化方法为Z得分,聚类范围为2—4。聚类结果表明:合肥单独一类,芜湖、马鞍山、铜陵属于一类(铜陵较为特殊),安庆、巢湖、滁州、六安、宣城、池州属于一类。

4、实证结论。示范区各地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很大差距,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市与较差的地市之间差别很大,导致区域间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金融风险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较好,经济落后地市的金融生态较差。金融生态环境得分示意图直观反映了这一点。整体金融发展状况排名靠后的地市,基本上都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初级化、缺乏优势产业群的地区。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市在某些因子上得分却很高,这说明其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

除合肥外,金融生态环境总体水平都不高。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其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遥遥领先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其他地市。在第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合肥首次上榜,排名第10位,超过北部沿海区域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天津。在合肥滨湖金融城竣工后,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框架得以实现,并将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但由于地处内陆,而且金融基础较差,示范区内其他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不乐观。

四、政策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安徽近年来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金融业发展特别是信贷投放不尽理想,贷款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速偏低。经济金融发展不和谐的突出表现是银行“贷款难”和企业“难贷款”。研究表明,银行资金配置受经济环境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像安徽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对较低,金融业也处于初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对金融资源总量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加快经济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仍是当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佳切入点。这样,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信贷有效需求,带动银行配置资金总量的扩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真正解决经济金融发展不和谐问题。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质量。由于在处理相关金融问题时地方自由裁量度较大,金融纠纷案件诉讼和执行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给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带来了极大困扰,阻碍了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因此,地方政府在地方立法、执法的权限范围内,应尽可能解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平衡维护市场原则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首先,适当减少行政干预,增强金融部门独立性,实现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小金融”圈子,树立“大金融”意识,将主要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其次,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机制解决其供给问题,政府的推动是一种自然和必然的选择。地方政府要从社会整体资源长期配置的角度看待金融系统资金使用问题,强调对金融机构权益的保护和金融资源的涵养。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发挥地市相对优势,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城市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稳步改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细胞,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微观基础,企业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否,决定了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使企业能够紧跟市场形势。而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治理机制,明晰产权结构,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强化信用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理银企关系,提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信用形象,争取银行支持;此外,各企业应主动和银行对接,规范各类财务报表,塑造自身重诺守信的新形象,努力提高信用等级,依法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扩大银行贷款投放空间。企业负责人要注重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政策、信贷政策,掌握金融产品和资金市场运作规律,遵循信贷管理和其他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的运行规则,为自身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4、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必须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与评价体系,建立政府监管部门、金融、商业、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信用监督及失信惩戒机制。一是突出信用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核心地位,继续深入开展诚信宣传,积极培育企业资信评级市场;二是逐步建立独立、公正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注重增强信用担保基金实力,充分发挥信用扩张效力,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充实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增强信用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其在提高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水平、便利企业融资、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信用基础。倡导政府部门带头守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信企业的支持,加强政府和司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实现金融安全区和社会信用建设的良性互动,为金融机构的安全生存创造和谐的社会信用环境。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Bossone B, Mahajan S,Zahir 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Group Interest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M].IMFWorking Paper,2003.

[2] Beck,Thorsten,Financial Economics D-kunt and Levine,Ross,“Law,endowments,and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70).

[3]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4]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02).

[6] 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7] 何立胜、汪桂霞.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2006,(06).

[8] 张荣刚、梁琦.催化·搭桥·根植·外部性——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生态经济,2006,(04).

[9] 蒋满元.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金融政策选择[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08).

[10]王佳、潘昊.低碳背景下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0,(06).

作者:郑兰祥 潘昊

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论文 篇3:

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1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金融生态环境既包括金融系统内部环境,也包括金融系统外部环境,还包括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物质基础,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分析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和作用方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1.1金融生态环境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行业处于核心地位,可以有效实现社会经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均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因此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既包括产业结构以及制度建设等内部环境,也包括政治以及法律等外部环境。基于生态学角度进行分析,金融行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促使环境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金融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存贷款业务的支持,还需要提供投资理财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由于金融生态环境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资金的聚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相反不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容易导致资金的流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1]。因此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均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可以拓展业务,政府可以实现就业的增加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于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当地的政治、经济、信用、市场以及法律等多个方面,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必须要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依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自身的发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二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不和谐因素,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只有在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优化。

2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策略

随着我们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金融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金融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去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高对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综合协调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等来进一步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区域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1变革管理体制,优化金融生态政治环境

金融生态政治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具体国情下,金融生态政治环境将会直接影响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金融生态政治环境的优化必须要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方案,并且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以及相关的施工步骤。为了有效避免政府各部门责任分散、相互推诿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建立积极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对财政、税务以及公检法等各个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共同服务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制定明确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障金融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发展,地方政府还应该继续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大力宣传,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奠定群众基础。

2.2健全法律制度,优化金融生态法制环境

良好的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得以优化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吸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为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出台的基础上,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以及金融行业发展特点出台地方性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主体的合法权益,对金融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取缔非法金融组织和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遏制非法集资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现象。在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健全的过程中,要尽量推广简易的诉讼程序,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诉讼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执法效率,为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提供保障。

2.3建立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生态市场环境

首先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金融机构应该对自身的组织体系进行健全完善,确保金融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同时通过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来提高金融机构的发展活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社区银行以及贷款公司业务的拓展,不断提高区域金融机构的数量,更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

其次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金融服务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是要积极推动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在总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二是对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完善,积极协调不同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良性和谐发展;三是加大对管理层期权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当地的优势产业项目,设计更加匹配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加匹配的金融服務,更好满足项目实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金融体系的优化完善还应该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一方面应该建立多元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新型融资模式,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4形成社会信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性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方面。但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地方企业能够联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构建系统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平台。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准确详细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并且开展分类管理和动态追踪,同时提供相關信用数据发布和查询的功能。其次要对现有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同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实现有效对接,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项目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并在授信额度以及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而对于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要采取一定的信用制裁,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可以采用媒体曝光的方式甚至是法律方式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2.5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促进金融生态经济环境的优化

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特别是产业优势,来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一方面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保障重点产业必须符合国家政策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产业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通过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同时促进区域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3结束语

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包括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穆献中, 吕雷. 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7, 256(3):26-30.

[2] 张辛雨. 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及其优化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29(24):71-72.

作者:王珂

上一篇:我国金融投资改革论文下一篇:汽车消费信贷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