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内容研究论文

2022-04-17

要正确地认识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历史教学内容。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认为:历史教科书即是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内容即是历史教科书。较长的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就出现了上课老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这样一个缺乏活力和生气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内容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历史教学内容研究论文 篇1: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

摘 要: 高中历史内容具有内容多、跨度大、难度大等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理清历史整体脉络,帮助学生以世界眼光看待历史,作者提出要以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提出整合性教学的三大原则和两个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内容 内容整合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呈现出内容多、跨度大、难度大等特点[1]。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处理诸多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理清历史脉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就成了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一、“整合”的含义和原因

在科学领域,整合和分化的含义是相对的。分化是指将基础学科细分出一门或几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整合却是相反的过程,它指几门独立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

整合高中历史内容的含义其实与学科间的整合有相似之处,它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方法,将历史教材中的专题、模块联系起来教学,使之形成一个条理明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2]。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已模块化、专题化,不同的模块和专题往往出现内容的部分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教学,更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历史,教师必须跳出教科书设定的框架,对散乱于不同模块和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适当整合。

二、整合原则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既有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又有本国历史和外国历史,其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大,看似零碎、断裂,却一脉相承、息息相关[3]。也就是说,历史教科书不是对历史信息的胡乱拼凑,而是将历史信息按照一定原则做了整合。因此,教师在整合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完整性原则

完整,即全面,不遗漏。教师在整合分散于不同模块却有着同一历史主题或者有着相关性的历史内容时,应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如在整合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将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思想文化等信息有机组合,理清历史脉络,将历史的时空完整呈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链条,让学生逐渐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整体性原则

历史从来不是一家一姓的历史。教师在整合同一模块的不同专题的教学内容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避免把历史局限于“一家一姓”。高中历史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大模块,三个大模块中包含二十五个专题,但不是每个专题的关联都显而易见,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两个专题,表面上看并没有直接联系,实际上包含这样一个联系:中国之所以没有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没有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有关。教师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应注意其内在联系,避免将历史割裂。

3.衔接性原则

高中历史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部分是学生必学的内容,也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内容,而选修部分则是文理分科后有选择地学习的内容[4]。由于选修内容中专题间的衔接性不甚强,选修和必修之间的联系存在断裂情况,因此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做些补充和交代,帮助学生将选修和必修的内容有机联系,加深理解。

三、整合的方法

1.调整顺序

高中历史必修内容的编排方式总体按“政治——经济——文化”的顺序设置了三大模块,模块按先中国历史后世界历史的顺序展开[5]。这种编排顺序看起来是分明有序的,但实际上有内在冲突,容易误导学生。例如,近代中国的发展既有本国因素的推动,更有世界性因素的干预,模块内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编排方式对学生理解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可以先让学生对世界大局有整体性了解,再把中国近代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环境下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中国近代史的曲折进程。因此,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可适当调整模块专题的顺序,一切以有益于教学为主。

2.重构内容

模块和专题是相对独立的,相邻的模块间其内在逻辑并不是十分严密,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补充,重构模块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比如,高中历史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了解中国古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把握这些成就对世界文明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如果教学中能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顺带交代近代西方的科技成就,就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以及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四、结语

整合性教学是适应高中新课改要求的、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进行整合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完整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衔接性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衔接性,帮助学生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历史。

整合教学内容的方法还有许多,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再加上文章篇幅的限制,这里只提出了适当调整模块专题的顺序和重构模块内容这两种整合方法,其他整合方式有待同行总结和分享。

参考文献:

[1]李英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J].科技信息,2011,21(22):423.

[2]但菊芬.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内容整合研究——以人民版教科书孙中山及辛亥革命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傅邦宽.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以“中国近代反侵略史”教学内容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沈占地.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例谈[J].科技致富向导,2010,25:(05):67.

[5]王德民,周杰.高中历史必修模块的专题关联分析及教学建议[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6(2):118.

作者:顾小静

历史教学内容研究论文 篇2:

对历史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认识

要正确地认识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历史教学内容。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认为:历史教科书即是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内容即是历史教科书。较长的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就出现了上课老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这样一个缺乏活力和生气的教学模式。因而,谈论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就需要从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

(1)谈一谈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处于重要的位置,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构成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不应该仅仅只有历史教科书,即不仅只是书本知识的内容,还应该有书本以外的各种知识的内容。因此,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就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历史教科书的改革上,而应该注重完善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和落实历史教科书的位置。历史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呢?主要地说,应该包括书本知识的内容和书本以外知识的内容。书本知识的内容一般包括历史教科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历史书籍的内容;书本以外知识的内容一般包括生活当中遇到并与之密切相连的诸多内容,例如,各种形式和种类的历史遗址、历史遗迹、历史遗物等等。在完善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中,书本知识的内容和书本以外知识的内容应该构成一个比例合适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历史教科书占据主导位置,它需要其他部分知识内容的配合,离开了这些知识内容,历史教科书就会失去主导的位置,而教科书的这种主导位置一旦失去,把它变成唯一的历史教学内容,那么,其在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不会得到加强而是削弱,其应有的作用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当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改革不能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2)谈一谈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谈论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能不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发展。当前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建设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往往被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在了一个狭窄的范围里:就教科书论教科书。例如,教科书的科学性、教科书的具体内容组成(课文大小字、插图、习题等)、教科书的形式等等。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属于历史教科书的重要问题。但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能够就事论事,而应该从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这样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加以认识,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可能就会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思维方式,对诸如历史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历史教科书的科学性、历史教科书的具体编写形式等等诸多问题,有全新的认识。而只有到了这时候,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谈一谈如何构建历史教学内容体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系大体上是依照历史学通史内容的体系而建的。近年来虽然有所变化,但更多地表现为量上的增减损益。笔者在两三年前,一位在中外古史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并一直关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的历史学家形象地说:我们国家的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基本就是小学小故事,中学中故事,大学大故事,研究生老故事,不同阶段的历史教学至今没有形成各自应有的体系,从长远看,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历史教学的发展。他的这段话,我始终不能忘记,并经常引导我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内容过分“科学化”的具体表现为:没有建立起相对独立、适合教学全面需要的体系、结构;使本来活生生的历史成为缺乏生气、远离生活,使学生大都不感兴趣、不愿意接受的内容。

要改变这种状况,尽快建立起全面适合中学教学需要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要做到:以历史学为依托,改变长期以来“压缩史学”的历史教学内容模式,真正从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认知的特点和有利于学生全面、生动地了解和掌握人类历史的基本过程出发,通过对基础史实的选择、对其结构的适当处理,最大限度地“复原”和“再现”不同历史时代人类生活的场景。只有这样的历史教学内容,才是学生历史思维活动得以真正展开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作者:黄 燕

历史教学内容研究论文 篇3:

摭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摘要】 综合性地就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会发现其教学内容就是对过去社会历史的追溯、对现在社会现状的映射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显而易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是简单性的历史事件或者活动的陈述,而是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意蕴。因此,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站在现代教育视域,优化整合理论知识,革新教学模式以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这就有助于保持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生机性,进而潜在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内容 途径

前言

相对于其它学科课程,历史学科的功能重在借古喻今和以史明鉴,显然,这就揭露了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背后的深厚意蕴。因此,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不应囿于僵化地对以往历史事件或活动的陈述,而应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托,深入研究学习教材内容,拓展教学模式,延伸和拓展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空间和平台,以便于真正彰显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教育借鉴效能。

一、摭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的必要性

一方面,从高中历史学科本质功能来看,重在揭露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警惕世人只有不违背历史规律,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社会前景,可见,高中历史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引导作用。另一个方面,高中生经历阶段性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比较和评析能力,他们富有激情,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高中生渴望通过进一步把握历史教学内容隐藏的社会发展规律来针砭时弊。因此,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以便于生动化和具体化教学活动,调动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最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摭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的途径

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挖掘教学内容主旨

高中历史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以图片、视频、音频和文本的形式再现以往历史事件或活动原貌,生动化和具体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主线、因果关系和思索后果,从而挖掘教学内容主旨,这就无形之中拓展了教学内容的空间,最终有助于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去高效学习。

例如:在进行高中历史有关鸦片战争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以视频形式播放鸦片战争的影视片段,寻求教学内容拓展的切入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后,以文本形式把鸦片战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主线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以宏观维度审视鸦片战争事件;最后,以图片和文本融合形式把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侵华的真实面目,以及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史实,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来,这就直观地引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奋起和发展才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教学主旨。显然,通过这一途径,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2.故事化教学内容以再现历史事实

从本质上来,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就是对以往历史事件或活动的追溯,基于教学教化功能,就弱化了对历史事实的生动再现而过于系统化和理论化,这就不利于适应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故事化教学内容以再现历史事实的教学策略,来盘活课堂教学氛围,最终引发高中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进行有关辛亥革命这一教学内容时,高中教师以故事化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娓娓道来的历史讲述和详细的故事推进,一下子把高中生拉入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中真切感受到人们群众的历史主导力量,可见,这就直观化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3.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化教学内容

基于高中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化教学内容,以所在班级为单位进行开展。第二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加自身的学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比如“唱響历史,展望未来征文大赛、缅怀先人,不忘历史演讲比赛、历史经典再现故事会,历史评价探讨会”等教学活动,促使高中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一切学习渠道和平台去自主地挖掘历史,揭露和客观评价史事,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综合学习素养。

结束语

毋庸置疑,高中历史教师紧握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脉搏,革新教学模式以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是高中历史课程本质的必然性选择,也是提升高中生个体综合素养的教学要求,更是保持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性需求。只有高中历史教师升华教学内容,才能够营造浓厚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为教学活动发展增添动力因子。

[ 参 考 文 献 ]

[1]顾小静.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88):139-139.

[2]穆艳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初探[J].情感读本,2016,(17):91.

[3]雒治中.摭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J].甘肃教育, 2017(1):117-117.

[4]黄艳.注重延伸教学 优化高中历史课堂[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3(12):52-53.

作者:李华

上一篇:管理哲学模式探析论文下一篇:数学课程资源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