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重视,药学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契机。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讨论在培养中药学专业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创新。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与专业匹配的核心素养也成为重中之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 篇1: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现状研究

【摘 要】目的: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调查医学类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就业情况和培养质量,以根据结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从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对培养过程评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中医院校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该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对就业质量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较低。结论:学校应明确非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就业

在高校扩招、高校合并的态势下,我国各类专业型大学也逐步向综合类大学发展,同时卫生部在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动态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优化学科和专业,推动以提高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改革。如今,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我国近百所医学类院校中,均设有非医学类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因其投入少又热门,在各医学类院校布点数量位于前列。随着非医学专业的持续增设,问题随之暴露。由于医学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医学教育为主,使得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本专业认可度低、就业后稳定性差等现象。因此,对于医学类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的追踪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中医院校管理类专业为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其2017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据以提出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内容。对某中医药大学8个学院17个专业的2017届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的追踪调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某中医类院校的两大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数据从求职基本情况、求职过程、求职结果、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进行研究。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对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工作稳定性、职业特色、求职过程、教育教学评价等32项。问卷收回率为82.3%,有效率为8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总体情况

该校共设置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制药工程学院、医院管理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药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共8个学院,17个专业。据2017年12月31日前的问卷调查显示,管理学院的纯就业率(除去升学率)为58.00%,在8个学院中排名第三,升学率为14.00%,排名第七,灵活就业率为16.00%,排名第一,未就业率为12.00%,排名第七。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88.89%和86.96%。由此可知,市场营销专业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率较高。

2.2 求职过程分析

2.2.1 求职成功渠道与求职过程难点

对求职过程的分析首先从求职困难的原因和求职成功的渠道进行分析。对于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均有47.06%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实践经验的缺乏,其次是知识、技能达不到要求,再次是求职方法技巧缺乏,最后是社会关系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是学生这一角色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认为知识技能达不到要求占比也相对较高,反映出相应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所教授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有待改善。

从求职成功的渠道进行分析,28.33%学生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24.08%学生通过专业化的求职网站,14.31%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11.61%学生是通过父母及亲友推荐,9.21%学生通过校外现场招聘会,2.83%学生通过学校网站发布就业信息,1.70%学生通过校方(导师)直接推荐。反映出学校对于培养学生应聘技能和提供应聘渠道方面有待加强。

2.2.2 专业竞争力保障程度分析

专业竞争力保障度反映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找工作时所带来的竞争力的保障程度。市场营销专业竞争力保障度为50.00%,在17个专业中排名第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竞争力保障度为11.76%,在17个专业中排名15。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找工作中不具有专业的竞争力,专业为自己就业的保障程度较低;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信心不足。

2.3 就业结果质量分析

2.3.1 专业相关度分析

专业相关度反映学生实际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2.9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2.29,在全校17个专业中排名靠后,表明学生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较低。在从事低相关专业工作的原因中,有30.53%的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想从事专业相关工作,23.16%的学生想找相关工作但不符合要求,17.89%的学生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太少,17.89%的学生因收入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关系不想找相关工作。就管理类的两个专业来看,市场营销专业因其专业性质使得的就业面较广,市场包容性强,专业相关性较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而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较低,通过访谈发现,由于各类企业单位招聘中对于涉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一般招收工科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医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取得的是管理类学位,致使很多学生在应聘环节因不符合条件而不能报考相关岗位。

2.3.2 就业各方面满意度

对就业结果的满意度分别从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进行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5分制对结果进行评分,如市场营销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学生对于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和薪酬的满意度在全校17个专业中位于前列。说明学生对于就业所处行业的市场情况较为满意,也说明了市场对于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需求。

2.4 对培养过程的分析

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分别从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教学水平、教学态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问卷数据采用5分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在8个学院中,管理类2个专业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排名第三,而对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六。表明学生对于管理类2个专业的教学培养满意度有待提高。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信心不足,但就某医学类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进一步分析数据显示,在就业质量方面,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满意度较高;从对培养过程的分析来看,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较低;从求职过程分析来看,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找工作时所带来的竞争力的保障程度较低。上述结果表明,非医学生在就业认知、就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亟需解决,它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明确专业特色,增强专业认同感

对于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来讲,有着天然的特色就是医学院校背景,如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为卫生医药行业培养营销人才,为我国健康卫生行业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从学生层面来讲,应做好自我定位,通过学校系统的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掌握一定医药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复合型综合人才。从学校层面来讲,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避免搞全校“一刀切”,以及时了解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与需求,以提高非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非医学专业属于医学院校的边缘专业,该类二级学院的教师一般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興趣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容忽视。

3.2 完善非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工作

学校应继续研究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按照专业不同的方向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本专业目的是培养既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又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市场上对于具备计算机能力的工作岗位大多招收的是工科类学生而非管理类学生,这就需要学校层面继续研究与优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学校应该明确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非医学类学生符合社会需求。

参 考 文 献

[1]陈沛军,李娟,梁嘉豪,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趋向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38-40.

[2]刘堃,杜清,何晓敏,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214-215.

[3]徐晓炜,任晋文.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6):221-223.

[责任编辑:高海明]

作者:梁蕊缨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 篇2:

高职中药学核心素养的创新与探索

[摘 要] 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重视,药学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契机。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讨论在培养中药学专业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创新。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与专业匹配的核心素养也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 中药学;核心素养;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 黄志端(1986—),女,贵州贵阳人,本科,讲师,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具备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能力与品格,这一提法在近年的基础教育中得到重视,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尤其是专业技能教育中却鲜有提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一味强调技能实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进行有效提升。与专业相匹配的核心素养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最终体现[1],不仅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职业品格如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等能力。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素养培养非常必要。

一、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审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教学现状,专业核心素养的建设包含专业实践技能,但不完全等于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核心素养的探究起点和终点都是职场教育,特点复杂多变,个体性、境遇性也极强,却能为学生的职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2],基于这一点,满足学生从入学之初到就业以后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是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本点。学院药学专业开设于2012年,在进行专业设计的时候,我们就定位将培养的学生输送到医院、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药品检验监督部门等。在“立足贵州,面向西南”的服务宗旨下,我们进行岗位调研时发现,中医药行业在贵州大健康产业中占比有很大优势。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了中西并重的原则。

二、学院中医药学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不喜欢理论教学,但专业特点要求必要的理论知识不可省略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在近代以前,民众对其接受程度很高,中医很多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并不需要特别的强调和解释便能接受与理解。但是自近代以来,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对中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民众生活里面中医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局面持续至今,造成中医药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中医药理论过于抽象和晦涩难懂,加之缺乏日常氛围的熏陶与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反映中医药学习起来很困难。

(二)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和职业定位以偏概全

从中医药专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药厂生产、质检,药店店员,县级医院药房,医药代表等岗位,我们在培养学生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希望面面俱到,实际培养时采取的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常规的“2+1”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企业实习一年的方式。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初衷非常好,但在校培养时间非常緊张,有的课时根本不够,知识结构的重复点也很多,即课程涉猎的知识虽然全,却没有做到深浅有度,衔接得当。比如医药营销课程和中药学课程我们都设置了四个学分的课时,但实际需求显然前者课时太多,后者不够;前者只考虑学生以后有一部分会走向营销岗位而开设,却并不考虑衔接课程,后者在中药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明明有大量衔接课程却无法合理跟上。

(三)中药学相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缺陷

目前,在中药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一定程度迎合了市场需求,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倡导“够用”即可,不必把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精于理论的人才,但在教材选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管理等方面却通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缺乏创新的自编教材。现行“十二五”“十三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虽然有完整的中医、中药学专业教材,但与本科教材比较,差别并不大,如果按照现行教材与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必然乏善可陈、效果不佳[3]。这一问题亦可表述为,如果我们不对中药学专业的核心素养进行创新与探索,将使教学受限于现行教材与教学大纲。

另外,传统教材在衔接课程上会有所交叉重复,技能培训部分缺乏从内涵上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对接,结合我们学生反感理论教学喜欢实践教学的学习特点,这就显得课程设置虽然紧张却空洞,这是教学上对人力资源和课时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虽有两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从企业生产实践提炼而来的模块化教学,但依旧缺少对企业所需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引导和实际需求背景下的相应调整,而且我们在进行制剂生产实训时采用大量优质药材和原辅料进行实训,耗资巨大,但是生产出的产品在现行法规下无法进行合理利用,这不失为一种财力的浪费。

(四)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培养过程缺乏创新

以药学服务岗位中近几年学生就业最为普遍的药店销售岗位为例:大部分连锁药店的实习模式都是先将实习生收编仓库进行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的实习,然后通过简单的企业培训将学生按照能力分岗,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沦为廉价劳动力,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结合学校所学和岗位实习自我成长为合格员工,这样的合作无疑不是我们的培养初衷,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举个更为具体的实例,我们了解到,在药店工作岗位中,企业往往不轻易调动的岗位是中药材饮片的销售岗位,因为这个岗位从验收→铺货→调剂的整个销售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识别临床常用的400多种中药饮片的能力和真伪鉴别能力,培养这样一个合格的员工需要耗费企业巨大的精力,如果我们能在核心课程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将这两门课程按照地区实际所需加以整合提炼,投入实训建设,进行实训教学和情景教学,相信这样的创新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更能在现行传统医药发展的大环境下提高我们的培养声誉。

三、解决措施与办法

综上所述,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与锻炼,基于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充分认识,我们认为对中医药相关课程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能力建设应该予以创新与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岗位实际删繁就简

即涉及药学服务的岗位需要哪些理论,课堂就教哪些理论,不再被现行教材牵着走,改变与本科理论教学无差别的现状,可对现行中医药体系中对相关课程基于岗位实际进行合理的提炼与整合。

(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授人以渔

即教学中注重中医药学习思维的培养,倡导使用逻辑思考来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尤其重视通过在校内的实训培养就能给予学生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以提高薪资水平,进而维护行业尊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满足“能力”“品格”这种核心素养倡导的本质需求。

(三)亟待建立药学服务的情景教学模式

即争取教学资源,申请资金扶持或建立校企合作,逐步建设我们的实训条件,设计基于实际工作场景提炼而来的情景教学模式,使中医药的理论学习和岗位应用同步实现,互相反证、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曹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138-140.

[2]陈丽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探析[J].职业与教育,2019,934(6):56-58.

[3]李恒.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研究初探[J].创新创业,2019(4):44-48.

作者:黄志端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 篇3:

我院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摘 要 为了解我校医药营销专业(包括药事管理、药店连锁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和完善我院医药营销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9级、2010级和2011级的200 名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示:(1)我院医药营销专业总体教学效果正面倾向,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医药类课程为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头课;(3)课程设置的软肋——实训课不足;(4)倾向于“在校学习:顶岗实习=5:1”。

关键词 医药营销 课程体系设置 调查报告

Survey Report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inquiry report

0 前言

世界医药市场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事业”。近年来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产值每年增长幅度达到18%,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①随着医药销售市场格局的变化、销售模式的进化,在医药营销岗位上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将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与我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使课程体系体现“懂医药、会管理、通营销”的培养要求,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为此,我院医药营销教研室在探索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工作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面向我院医药营销专业2009、2010及2011级学生展开调查,意在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去向或就业意向的基础上,从中为制定更适合市场人才需求的课程设置获取指导性数据基础,也为有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1 结果

1.1 总体特征

本次调查我院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共计187名,其中,2009级56名(占29.95%),2010级67名(占34.76%),2011级66名(占35.29%)。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

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79%已经或意向从事医药营销相关领域,包括药店营业员、OTC代表、临床医药代表、医疗器械营销、QC、医药专员及药企行政职务等不同岗位;另有21%的学生已经或意向从事非医药营销相关领域。

1.2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匹配性

在本次调查中已经或意向从事医药营销相关领域的学生中,只有2.04%反映学校所学课程完全满足了岗位能力需求,有29.93%认为基本满足了岗位能力需求,而大部分(占51.02%)认为只满足了一部分岗位能力需求。

1.3 专业课重要性分析

1.3.1 总体评价情况

在从事或准备从事医药营销领域的学生中调查结果显示:位于前十的专业课中医药类专业课有6门,营销类专业课4门,管理类专业课1门;其中,23门专业课总体总要性得分为3.91,偏向于重要等级。

1.3.2 专业必修课评价比较

本调查通过排序比较专业必修课的重要性,结果显示:排在前7位的课程中有6门医药类专业课,1门营销类专业课,0门管理类专业课;其中前四名均为医药类专业课,由前到后依次为:药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常见病与药物,医药商品学。

1.3.3 专业选修课评价比较

本调查通过排序比较专业选修课的重要性,由前到后依次为:现代推销与技巧,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学,礼仪与人际沟通,商务谈判,客户管理实务。

1.4 目前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反馈

1.4.1 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年级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课程设置最突出的问题是:实训课程不够(占57.75%)。另外,10级(大二)数据单独统计可反映最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除了实训不足依然为突出问题外,“内容太多重复,占用课时”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在10级意见中占13.85%。

1.4.2 对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时间比例的意见

在被调查人群中,62.57%的学生认为:在6个学期的学制中,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分配应为5:1;37.43%的学生认为应为 4:2。在2009级人群中,本题比例差距更为明显。

2 讨论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我们发现了哪些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些课程需要整合避免重复,考证课程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教学。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训课时太少,学生实践能力偏弱,这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2.1 总体教学效果正面倾向,但美中不足

总体来说本专业毕业生与在读生从事本专业行业的比例比较大,可见,本专业学生对医药营销专业正面的认可度和倾向性比较明显,这表示:(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对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向性;(2)同时,学生对在读专业的认可和期望,有利于学生本人的职业发展和素质培养;(3)也有利于我院对医药营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但是,从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角度分析结果并不十分理想,这表示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后述。

2.2 医药类课程为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头课

医药市场对既具有医药知识背景,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营销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②医药营销专业人才是集合“医药+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进行恰当的课程设置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此次调查发现,医药类课程特别是药物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相关课程在总体专业课中的比重非常突出,而我们在与药企高管的交流中也获知,他们非常重视医药营销学生的医药知识基础,甚至直接指出:“医药、营销、管理的比例应该是5:3:2,因为企业和岗位工作都能培养和增长一个人的营销和管理能力,但是唯独医药基础,我们不可能做到。”种种反映了,在兼顾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医药类课程为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头课。

2.3 课程设置的软肋——实训课不足

上文提到,从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角度分析结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基本满足了岗位能力需求”有29.93%的比重,但调查结果集中在“只满足一部分的岗位能力需求”上。本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中,“实训课程不够”呼声最大,可见实训课是目前我们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软肋,是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中,2010级学生普遍反映营销类的课程内容上太多重复,占用课时。

2.4 倾向于“在校学习:顶岗实习=5:1”

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分配问题已经被讨论了一段时间了,借由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倾向于5个学期的在校学习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可供我们往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参考。

3 结语

本调查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的,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获得了对改善工作极有价值的信息。总之,高职高专医药营销专业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和药学知识,懂管理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这个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专业,课程设置还不太成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检验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 安春志.高职高专院校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51-53.

② 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总第561期):360-361.

作者:詹庆颖 安中原

上一篇:旅游专业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德育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