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专业

2024-04-26

医药学专业(精选8篇)

篇1:医药学专业

1.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2.Risk analysis is a valuable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microbial food safety issues and can provide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he food industry

to control the risk posed by a pathogen in a particular

food commodity.Risk analysis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

risk assess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Risk assessment is the scientific part of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hazard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risk posed by that particular

hazard(i.e.pathogen)is calculated.The principles of

risk assessment including the four stages involved(hazard

identification, exposure assessment, hazard characterisation

and risk characterisation)are outlined by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odex, 1999).Each of the stages is summarised below.1.1.Hazard identification

A hazard is defined as an agent having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public health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may

pose a short term, chronic, or fatal risk to a person.The

ide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hazard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food is generally based on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routine microbial analysis of the commodity or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linkage of a particular pathogen with a

case of food borne infection.1.2.Exposure assessment

Exposure assessment is a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a contaminant in a serving of food at the time

of consumption, or as close to this stage as is scientifically

possible and practical.However, the final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s and prevalence of a pathogen in the food is of ten

based on an accumulation of data on the prevalence and

numbers of pathogen at key points in the food chain with

data included on how particular stages in the food chain

affect the numbers/prevalence of the pathogen.The final

step in the process estimates the amount of contaminant

in a single serving,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typical amount

of food consumed in a serving procured from nutritional

Databases.The exposure assessment model can be ‘deterministic’,i.e.derived using single data points along the food chain.However, this approach may result in outlier values being

ignored and thus under or overestimating the risk.A more

common approach is to use a probablistic or stochastic

analysis, in which a distribution curve representing all data

is used as opposed to a single point estimate.Typically a

Monte Carlo analysis is used to include data from all the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chain and is done using software

such as @Risk(Palisade, NY, USA).In these analyses, a

single data point is chosen at random from each distribution

curve and used to calculate an outcome.The process

is repeated several thousand times(multiple iterations)with

a different data point in each distribution chosen each time

and with the final output being based on all the iterations.The error in the predicted risk may be due to variability or

uncertainty, and there is increasing emphasis being placed

on quantifying and separating the impact of both uncertainty

and variability in risk assessments(Cohen, Lampson,& Bowers, 1996;Pouillot, Beaudeau, Denis, &

Derouin, 2004).1.3.Hazard characterisation

Hazard characterisation relates exposure to a hazard

with the probable public health outcome(illness/death).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amount(number)of pathogens which causes illness.The

data used in generating dose–response models are derived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including human clinical trials,epidemiological studies based on food poisoning outbreaks,animal clinical trials, in vitro studies using cell lines,biomarkers or expert opinion.In some cases, the dose–

responses will describe the 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i.e.general population and immunocompromised.1.4.Risk characterisation

The final stage in the process estimates the adverse

public health effect, or risk as a consequence of exposure

to the hazard.This may be a prediction of illness per typical

serving or calculated as an annual risk of illness.Depending on the hazard characterisation data available,the risk estimates may be broken down into age categories,based on differences in immune status in order to

identify groups which may be at higher risk following

exposure to the contaminant.The risk characterisation

model is generally developed using commercial software such as @Risk or Crystal Ball(Decisioneering Inc., Denver,USA).These programs can separate the distribution

for the overall risk prediction into uncertainty and variability

to allow more complex risk estima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data.The generated model can be used to assess

which parts of the chain significantly affect risk or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predicted illness by incorporation

of a new hypothetical risk mitigation strategy at a particular

point in the chain.This paper reviews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 the farm

to fork beef chain and examines how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odels have been applied to establish and manage

the risk posed.While other serovars of verocytotoxigenic

E.coli(including E.coli O26, O111, O103, O145)

are now emerging as a cause of similar illness to E.coli

O157:H7 they are not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as there is

still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ir transmission thorough

the beef chain and they have not been included in any published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odels.2.E.coli O157:H7: human clinical aspects

E.coli O157 is a member of the Enterhaemorrhagic

group of E.coli(EHEC)and was first implicated in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early 1980s(Riley et al., 1983).The

symptoms of infection include bloody diarrhoea and severe

abdominal pain.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 a

cause of acute renal failure, may be a complication of the

illness,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form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aenic purpura(TTP)may also occur.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including young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are at particular risk of developing HUS.The time from exposure to onset of symptoms ranges fromto 14 days(Coia, 1998).However, with complications the

illness may last many months and lead to permanent damage

or even death.Pathogenicity is related to the ability of

the organism to adhere to and colonise the human large

intestinal epithelial tissue, forming attachment and effacing

(AE)lesions and the production of verocytotoxins.The

E.coli verocytotoxi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higa toxin

of Shigella dysenteriae and are typically bacteriophage

encoded.There are two main classes of verotoxin: VT1, a

homogeneous group of toxins, virtually identical to the

Shiga toxin of Shigella and VT2,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toxins, more distantly related to the Shiga toxin.E.coli O157 with the eae gene and VT2 are most often

associated with HUS in patients(Werber et al., 2003).Outbreaks of VTEC infections involving serovar O157

have now been reported from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ell et al.(1994)(Lisbea), Asia(Michino et al., 1998), Australia

(Desmarchelier, 1996), Europe(Tozzi, Gorietti, &

Caprioli, 2001), and Africa(Germani, Soro, Vohito,Morel, & Morvan, 1997).However, the majority of cases

are sporadic and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overall cases

of infection.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In Europe, the

highest rates of infection are in Scotland with approximately 4 cases per 100,000(SCIEH, 2006).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the incidence per 100,000 has ranged from a peak of

2.2 in 2003 to 1.3 in 2004(HPSC, 2004).In Northern Europe

infection rates are very low ranging from 0.04 per

100,000 in Norway and Finland to 1.1 in Denmark in

2000 although Denmark has in 2006, reported its first general

outbreak of E.coli O157 attributed to contaminated

milk(Jensen et al., 2006).In 2004, the incidence rate for

E.coli O157:H7 in North America was 0.9, a drop from

1.1 cases in 2003.In Asia, Japan has experienced the most

problems related to E.coli O157:H7 with an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2.74 per 100,000 between 1999 and 2004

(Sakuma, Urashima, & Okabe, 2006).A number of sources

and reservoirs of E.coli O157 including beef and lamb,lettuce, sprouts, fruit juices, vegetables, raw milk, water

have been implicated as vehicles of transmission(Bell

et al., 1994;Cowden, Ahmed, Donaghy, & Riley, 2001;

Hilborn et al., 2000;Michino et al., 1999).Person-to-person

is also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mission, particularly

in day care centers(O’Donnell et al., 2002)and direct contact

with animals carrying the organism or with faecally

contaminated mud(Anon, 1999;Crampin et al., 1999)

are also recognised sources of infection

篇2:医药学专业

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35857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108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082元,0-2年工资4090元,3-5年工资4293元,8-工资6000元。

招聘要求

针对药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90%;0-2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34%;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47%。

就业方向

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药学专业就业方向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就业岗位

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代表、销售代表、医院代表、招商经理、产品经理、地区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学术专员、销售经理、地区经理、省区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药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厦门。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860个]、广州[2525个]、上海[2385个]、武汉[1355个]、杭州[1246个]、成都[1164个]、南京[1077个]、重庆[886个]、深圳[788个]、西安[72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厦门[6999元]、宁波[5249元]、重庆[4499元]、上海[4043元]、南昌[3999元]、乌鲁木齐[3749元]、郑州[3333元]、北京[3194元]、广州[3099元]、杭州[3000元]、百色[29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药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药学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位。

在药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应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海洋药学,蒙药学等。

篇3: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实践教学探究

我校于1997年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方向, 并面向全国招生, 是徐州医学院最早创建的药学相关专业, 以培养临床应用型药学人才为目标, 既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也符合国际药学教育发展和药学学科发展的趋势。生药学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其理论虽不深奥但内容繁杂, 易学难记, 涉及面广。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教材中近200味生药的形态、性状及其代用品、伪品的四大鉴别方法以及功效使用等, 学生普遍反映难以达到。由于每味药材条目中的内容大致相似、千篇一律, 容易混淆, 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感到枯燥乏味。笔者根据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专业特点,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

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1.1 增加趣味性内容

针对生药学内容枯燥乏味问题, 平时注意收集相关药物的民间传说, 在讲述某一味生药时, 穿插与该药有关的民间故事、典故或与市场、临床等有关的新闻事件, 令学生耳目一新, 产生兴趣。

1.2 针对专业特点, 调整授课内容

根据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医院的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适当减少植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着重讲授中药的药理作用、功效、适应证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2.1 减少植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合并为一门课, 课时压缩至64学时。教学时以生药学内容为主线, 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内容穿插讲授。部分内容可安排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课堂上由学生来讲授, 教师只需强调重要内容即可。

1.2.2 重点介绍中药的临床使用

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肩负着在临床上指导医生合理用药的使命, 因此对于该专业来讲, 尤为重要的是生药的药理作用、适应证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而传统生药的四大鉴定特征就变得次要了。教学中我们把各味生药的性状特征, 重要、名贵药物的显微特征作为掌握内容, 其他药物的显微特征作为了解内容, 重点讲授各味生药的药理作用。

1.3 注重学科前沿问题的分析与讲解

教师课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动态, 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 讲述目前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注重学科前沿问题的分析与讲解, 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

2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教学内容, 寻找最有效、合理的教学形式。通过变换教学形式 (如课堂讨论、野外采药等) ,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标本, 播放录像等手段, 使一些不易表述清楚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3 注重实验教学

生药学内容繁多, 面对数百种生药, 如果没有实践, 学生不仅对该门课程毫无兴趣, 而且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很难达到教学要求。所以, 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了解中药的炒、蒸、煅等炮制方法, 认识药物经过不同的炮制会改变色、味特征及药性, 增效减毒等, 从而具备不同的临床功效。还可以带学生到药房见习, 对中药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等进行了解, 加深学生印象, 促进学生对中药功效、应用等内容的掌握。此外, 可以带学生去野外认药、采药, 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在认药采药过程中, 教师对采到的药物功效和应用进行讲解,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课堂所学知识。

4 采用案例结合访谈 (Interview-based learning, IBL) 教学模式

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充当主持人, 请一位专家作为嘉宾, 嘉宾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学科教师或药材市场上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5]。主持人对案例及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描述, 将课程重点、难点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嘉宾就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探讨, 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灵活,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通过实践, 学生认为通过IBL教学可以学到很多不同于课本的知识, 特别是嘉宾工作经验的传授, 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希望以后多开展此类教学。也有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偏慢, 教学设计应更合理一些。IBL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需要花更多时间集体备课, 增加了教学压力。此外,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交流, 对教师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的积累也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升。

5 小结

生药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 也离不开中药其他分支学科, 如药理、药化、制剂等的发展。因此, 在研究手段上要多学科协作, 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展望未来, 临床中药学这门蓬勃发展的学科, 必将以其悠久的历史, 完整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文献资料, 大量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的现代科学及临床研究, 达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周霆, 高宁.生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8) :143-144.

[3]郜玉钢, 包海鹰, 张连学.生药学研究生培养应注意的几个研究方向[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5) :2383-2385.

[4]田建平, 胡远艳, 杨卫丽, 等.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改革浅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 (9) :165-166.

篇4:医药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策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86-02

医药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医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对其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动手能力,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实习学生是一个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走上工作岗位的“准社会化”群体。实习过程中,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主要任务与在校期间大相径庭,相应地,他们的思想状况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会遇到新的实际问题,产生新的思想矛盾。高校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医药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一、转变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实习管理工作,首先要在主观认识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重视到位。实习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也是大学生社会化教育过程的重要关口,要转变那种学生交给实习单位了,学校管与不管一个样,管多管少一个样的错误观念,认识到实习管理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实习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实习学生在外代表着学校,其一言一行不仅反映学生自身的素养和品质,更重要的是反映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外界认识、了解学校的窗口。但当前,部分医药院校对学生实习重视不够,实习基本上处于“散养”状态,质量保证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缺乏硬性约束和完善的质量考核检测标准,特别是在药品流通领域实习的学生,整天穿梭于各医院或药店之间,忙于“公关”,与客户联络感情,根本无暇顾及专业发展。因此,必须站在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实习工作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实习效果。

二、强化实习动员,奠定思想基础

实习学生远离学校,且较分散,这就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抓住实习动员这个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判断是非得失、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实习动员应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纪律观念作为教育重点。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热爱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的忘我投入,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永恒动力和思想保证。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才能爱岗、乐业,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实习学生,只有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实习生活,才能克服实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认认真真为病人分忧,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所作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正当的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行为上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走上实习岗位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在校大学生变成了一名医药工作者,这就要求实习学生充分认识到一名医药工作者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用职业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成为德才兼备、对患者既有责任心又有同情心的合格人才。

另外,还要教育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章和制度,就没有遵守和自觉,行动也就不会统一,实习工作也就搞不好。所以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实习的重要保障。实习期间,许多实习单位会同单位职工一样要求实习学生,这更需要大学生事事、时时、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给实习单位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中特别要告诫学生不能乱开诊断书、开药等,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三、加强管理服务,优化实习过程

首先,应选好实习组长,延长工作手臂。实习组长是一个实习小组的核心,是辅导员老师的左膀右臂,也是其余同学仿效、学习的榜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起着较大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实习组长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作出表率,要求同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同学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实习期间,领导、老师不可能长期留在实习单位,许多具体问题和大量的日常工作要依靠实习组长独立协调、处理,这就对实习组长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辅导员老师要选派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敢于负责、善于工作、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团干部、学生党员担任实习组长。实践证明,凡是有一个优秀实习组长的实习基地,工作就开展得好,出问题就少,实习效果就好。

其次,应通过实习检查,及时化解矛盾。学生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处在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实习基地,开展调查研究与服务,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早日解决。检查实习要深入学生中去,深入科室病房,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满足学生的合理化要求,不能只走“上层路线”,更不能走过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到实习单位以后,应以一个在职职工的身份自觉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学校要配合实习单位给予那些遵守纪律、认真实习的学生表彰鼓励,对那些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个别情节严重的要作出纪律处分,决不能袒护。

最后,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学生实习除离不开带教老师的帮助指导外,还需要所在实习单位党(团)组织、医教科、带教老师及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共同教育和管理,使学校教育和实习单位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应加强同实习基地的沟通和联络,通过感情联系、技术联系、人才联系、责任联系、影响力联系等方式,发展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新型关系,建立稳定高效、适应高素质医药学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基地。

四、加强院校互动,总结合作经验

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实习医院应对每一届实习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客观的评定,并将信息反馈给学校。学校通过第一时间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由于各实习点相距较远,为沟通各实习小组和学生的情况,促进实习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可靠的院校合作关系。如本人所在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下共有三所附属医院,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实习生被分到自己的医院进行实习。其中第二附属医院与学校仅一墙之隔。该医院与学校通力合作,实习效果颇佳。院方与校方在积极沟通下,组织编写“实习简报”,互通各实习小组工作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通报经验教训。这一牢固的实习合作关系也向各个附属医院输送了大量紧缺人才,实现了互信互利。学生在实习工作结束后,可召开实习总结暨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学生;由优秀实习学生向下届实习学生介绍各方面的经验、体会、教训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下届学生搞好实习指明道路,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实习管理水平。

总之,高校相关部门只有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研究新情况,开辟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才能开创实习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涛.实习作弊击中教育生态软肋[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2]罗向红,等.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药学教育,2006(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重点项目(2013-MZD-006)

篇5:广东药学院药学专业介绍

添加作者:admin 浏览总数:191

43005 药学(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药院校、医院药房、药品流通企业等单位,具备从事药物研究、生产、检验、流通、使用领域所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06 药学(药物分析)(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院药房、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药品检验和药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监控、管理和监督合理用药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体内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18 药学(医院药学)(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大、中型医院、药房、高等医药院校、医药科学机构、药品流通企业、药检所与医药监督管理等单位,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新药临床评价和医药事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

论、药物治疗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39 药学(医药事业管理(英语特色班))(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医药工商企业及药品监督管理等单位,具备从事管理及相关科研工作的高级医药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医药市场营销学、运筹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40 药学(国际医药贸易(英语特色班))(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医药工商企业、医药外资企业及医药监督管理等单位,具备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的高级医药国际贸易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运筹学、国际医药贸易。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56 药学(药物化学)(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制药公司、医药公司、医院药房等单位,具备从事药物研究、生产、检验、流通、使用领域所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化工原理、波谱解析、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天然药物药学、药剂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01 制药工程

本专业培养面向科研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制药及相关企业单位,具备从事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物及其制剂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工程学、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药事管理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02 药物制剂(本专业为广东高校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药院校及药品流通企业等单位,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营销的高级应用型药剂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药事管理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03 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本专业为广东高校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药院校及药品流通企业等单位,具备

从事天然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营销的高级应用型药剂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药事管理学。

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27 临床药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药学、医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药学、医学实践和人际交流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临床药理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研究与开发、临床药品管理与监督、医药营销、药品检验、药物生产与药事管理等方面工作,融药学与医学为一体的通用型医药学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诊断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药剂学、体内药物分析、内科学、外科学(含皮肤性病学)、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

本科,基本学制五年,实行弹性学制。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082 药学[专科,招中山市外广东省生源]

087 药学[专科,招中山市生源]

本专业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医药院校、医院药房、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药品检验和药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监控、管理、营销和监督合理用药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

篇6:医药学院校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我是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上学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在校期xx奖,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平日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连任xxxx,协助老师管理班中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

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期间的学业,希望实习也能够顺利完成。

篇7: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学

掌握: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熟悉:槐花、侧柏叶、仙鹤草、苎麻根、炮姜。

了解:棕榈炭、紫珠、藕节。

12.掌握活血祛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该类药配伍理气药的道理)、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

熟悉: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川牛膝、苏木、西红花、五灵脂、土鳖虫(ov虫)、血竭。

了解:穿山甲、王不留行、干漆、自然铜。

13.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竹茹、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

熟悉:白附子、竹沥、白前、前胡、昆布、海藻、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胖大海。

了解: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礞石。

14.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

熟悉:琥珀、柏子仁、远志、夜交藤。

了解:合欢皮。

15.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羚羊角、石决明、牡蛎、代赭石、钩藤、天麻、全蝎、蜈蚣、地龙。

熟悉:珍珠、珍珠母、刺蒺藜、决明子、白僵蚕。

了解:罗布麻。

16.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掌握:麝香、冰片、石菖蒲。

篇8:医药学专业

在药学服务背景下, 我院药学专业除了积极开展高职药学课程体系和实训等改革外, 也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1 药学服务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类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药学服务是为实现改善病人生命质量的最终目标而向其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 不仅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技术服务, 还应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服务。具体包括:药师在实施药学服务中的语言、行为和对病人的关心;在参与治疗方案制定时除考虑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外, 还要考虑病人的社会背景、文化和经济因素以进行个体化用药;除关心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外, 还要关爱和尊重病人;除关爱和尊重作为个体的人以外, 还要关爱和尊重人类本身, 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多种关系的协调[2]。

2 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精神

有一名大师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笔者身为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 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 对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与药学服务相适应的人文精神也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2.1 强烈的责任感

药学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蹴而就, 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过程, 从药学生踏进学校大门开始, 我们就需要将责任观念和奉献精神纳入教育目标。如在新生入学教育和一些专业课程 (如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等) 授课中, 讲解药学历史人物心无旁骛、为新药研发呕心沥血的事迹, 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和情感, 也激发出其奉献精神和学习动力。药学生对药品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技术层面, 还应向社会意识层面深化。因此,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应是药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2.2 博大的仁爱精神

博大的仁爱精神是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若一心只钻研专业教材而对文学、历史、经济等人文学科缺乏了解和掌握, 若只追求知识技能而缺乏“尝百草、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则难以建构起自身的专业知识网络, 难以实现多学科知识衔接, 也无从谈论提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药学专业教学中, 我们可通过实例激发学生仁爱精神。如2003年春季“非典”爆发时, 很多药学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继日地研发“非典”疫苗, 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团队协作精神

如今我院学生都是“90后”, 其竞争力与信任感均显不足, 处世较消极, 责任意识淡薄, 交流与合作能力较差。基于这种现状, 如何培养药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敢于决断、相信团队的能力, 是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应思考的问题。在实训课分组实验时, 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自身情况合理分工, 将实训课作为一次团队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在解决复杂实验问题中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自己判断和处理。

3 药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

在药学服务背景下, 高职药学专业与其他医药相关专业 (如制药专业) 相比, 毕业后从事的是面对人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努力探索, 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3.1 以社团为载体开展社区药学服务活动

高职院校社团由学生以发展兴趣特长、提高综合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为目标自发组织形成, 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为宗旨。实践证明, 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

我院药学专业在团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善本来明药社”, 成立社团的初衷是建立一个载体, 能与专业社会服务、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相联系, 同时能对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意识渗透。社团药学服务内容包括: (1) 宣传药品小知识, 教会居民如何通过包装的标记正确识别药品与非药品、认识药品和保健品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贮存药品。 (2) 帮居民清理家庭小药箱, 回收过期药品。为了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员还特别准备了小礼品, 赠予送交过期药品的居民, 回收完成后社员统一将过期药品送到药监局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社团为载体开展药学服务活动, 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明显成效。一方面社团的运作方式能使活动常规性地开展, 另一方面使药学服务精神能更好地在学生中渗透。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有力凝聚学生、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 开展活动时需要各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不断探索。

3.2 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人文教育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进入课堂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必须与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目前, 我院药学专业已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并开设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如药学礼仪、沟通与交流、医药应用文写作、药物与美容等选修课程, 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另外, 每年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召开励志讲座,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 拓展了思路, 培养了责任意识。

3.3 营造积极的人文教育氛围

药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人文载体, 对高职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实训室建设中渗透了人文教育, 在实训室显眼地方张贴了药学职业誓言, 设立了学生励志专区, 主要介绍获“三十佳”奖励的毕业生、“新苗与挑战杯”负责人、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等;另外开辟专区介绍对人类药学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此外还成立模拟药房, 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引进医院文化。

3.4 开展药学服务情景剧表演比赛

为强化学生药学服务素养, 我院药学专业每年开展药学服务情景剧表演竞赛。以学生自行设计、展示的方式, 将在校期间多门主干课程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 让大一学生现场观摩大二学生表演, 促进大一学生学习, 从而进行有效的药学服务素养渗透和人文教育氛围营造。

在药学服务背景下, 药学生培养不仅需要保证专业技能的精益求精, 还必须树立职业使命感, 培养仁爱精神。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 真正使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养出符合新医改要求的高素质药学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志明, 吴小瑜.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药学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7) :21-22.

[2]苏琼华, 秦玉花.浅谈药学服务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药房, 2010, 21 (5) :470-472.

[3]柳倩华.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 :146-147.

上一篇:对育德作业的感悟下一篇:种大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