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9-11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家庭、企业、机关、学校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 知识不够丰富, 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学生时代, 正置血气方刚的年龄, 思维活跃、敏捷, 敢想敢做, 对许多事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 难以抽出专门用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时间, 因此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1 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

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能力, 它离不开创造性想象, 甚至需要丰富的幻想。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声情并茂、宽松愉快、充满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求异激情和创造性的想象力。[1]具体地说, 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提出新问题。无论讲授哪部分内容, 教师都要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例如讲授“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发展史”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以计算机、液晶投影仪为主的多媒体设备演示一些能代表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在不同时期应用情况的图片、照片等, 提出“我们已经知道了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了解了最能代表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想一想:将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样一来, 使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感性材料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变成了学生思维的诱因, 学生会从稳定、高效及适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主动构思并设计计算机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方案。学生还会提出新问题:“老师, 现在生产和销毁的计算机是否已考虑了环保问题”、如何设计出最环保的生产和销毁计算机的方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升华, 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进行反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思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得失:反思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在学习中是否全力以赴, 取得了哪些成绩, 还存在哪些不足等等。这样的反思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鼓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以及负责的态度参与活动。

无论是提出新问题还是进行反思, 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发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最终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

2 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

学习是终身的, 学生终身学习的路是漫长的, 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终身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比接受学习能力更优秀的学习能力, 为他们以后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学生进行计算机上机实际操作时, 是学生在进行有关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是在学习需求驱动下的自主的、协作的学习。这是一种在教师指下的学习模式,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建议者的角色, 学生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统一讲授的时间不宜过多, 而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必要时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这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要靠自己主动参与, 或通过与同伴协作、会话的方式探究和解决。这样, 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验, 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提炼经验, 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并让学生探究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能力也得以创新。

3 信息方面的创新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为了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 学生应在信息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即在获取和评价信息、组织和保持信息、解释和交流信息、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方面有独创的见解和能力, 寻找到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最佳捷径。

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方面的能力呢?获取信息时, 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 通过查书刊、网上检索、自我创作、调查研究等形式收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培养学生网上检索等方面的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判断信息的能力。除此以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寻找提高信息能力的方法, 例如, 上网查询信息资料, 有时已经查找到需要的信息, 需要将其下载, 但该页却没有显示“下载”按钮, 此时如何完成下载任务呢?教师将这一问题留给学生, 让学生去寻找下载信息资料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用复制的方法完成, 有的会说, “我来想办法为该页设计一个漂亮的下载按钮”。再如教师提出:“要浏览某一网站的内容, 需要知道网址再进入网站, 可是不知道网址的情况下怎么办呢”?把这一问题留给学生, 让学生去寻找查找网址的方法!这样在没有现成方法的情况下去寻找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就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同时培养学生在信息方面的创新能力。

4 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 它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 用它处理信息, 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和发送。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避免抽象的理论,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贯彻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选取实例, 再回过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画图”时, 学生可以利用画图中的一些工具, 随心所欲地绘制出奇妙的美术作品;学习字处理软件“Word”时, 可以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贴画等手段制作板报、贺卡和校报校刊;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 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学习资料, 进行网上学习。在诸如此类的信息技术运用实践过程中, 学生各显神通、自觉地寻找不同于教师向全班同学传授的同一信息技术运用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勇于探索、实践的教学环境, 并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多实践, 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知识、发现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为学生多设置一些问题, 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即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学习、信息及信息技术运用等多方面的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学习、信息和信息技术运用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梦思.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信息技术, 2009 (3) :46~47.

上一篇:徽州建筑视觉传播符号探究下一篇:GPRS技术在农村配电网抄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