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2022-04-29

摘要:通过构建和谐运转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将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建立了由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旨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将课堂内外、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药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1:

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训实践课程的调查反思

[摘 要]实训实践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科特点,指出实训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实训实践环节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物工程 工科专业 实训实践 课程体系

培养人才是新世纪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提高学生实训实践能力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除具备一般的基础、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生物发酵、加工方面的具体生产操作技能,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实训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工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训实践能力,发现学生实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需求,笔者以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为切入口,深入开展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探索与实践。在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训实践的重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我系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做了一项关于校内外实训实践的问卷调查(学生进行了为期2周的校内实训,在6个企业中进行了为期4周的校外实训实践)。调查采取无记名的形式,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5份。所得结果如实填入调查项目表。核对后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一、生物工程专业实训实践的重要性

生物工程专业学制4年,它不是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某一单学科的深入研究,而是要培养跨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门类、多学科交叉渗透、融会贯通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设计等专业课教学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学生的工程概念模糊,生产实践经验严重缺乏。比如,在课程开始讲到管件采用法兰连接时,学生对这个工程概念感觉很模糊。又如,讲解阀门的选型时,学生对其结构及应用表示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及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校内外实训,通过在生产企业的实习,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在理论课中讲述的有关工程概念与实践应用的知识。

实训实践是学生把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检验从而提高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做到活学活用。对于生物工程专业而言,实践更是一个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工程素质差、工程概念不清楚以及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的问题。

由此可见,校内外实训实践是学生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好坏。

二、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实训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工程素质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还停留在“各自为营”的阶段,不能将知识系统化、广泛地与实践结合。学生对所学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设计等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应加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基础课程、平台课程的改革,加强实训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构建符合研究目标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

首先,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要针对工科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工程制图、工厂设计、工业仪表及自动化等与现代化企业生产密不可分的课程。如开设生物工厂工艺设计概论、生物工程设备、企业管理、计算机绘图等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改革后的此类课程占40%左右。

其次,增加校内实训、综合大实验课程。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根据目前企业技术发展,开设生物工程方面的实训实验,如啤酒生产、葡萄酒生产、谷氨酸生产、发酵设备设计、生物企业工厂设计等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几类生物工程产品的整个工艺流程,掌握基本单元操作及其工艺参数的控制原理。在实验实训设计方面要突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

再次,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面临的最终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企业生产的案例带入课堂教学,通过实例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使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去相关的企业进修、锻炼,了解掌握当今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带学生进行实训实践之前,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学生情况,要明确实践的具体要求,提出实训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学生对实训实践环节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实训课程的问题,提高实训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的目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训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最重要的补充,是工科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这一共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99%的学生认为实训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实训实践环节在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工程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多数是持肯定态度的。因此,开展实训实践、加强实训实践教学的力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毕业、就业来说是必要的。

本次问卷调查还设置了九项开放式问题,从中反映出的问题有:69%的学生认为没有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时间偏短,不能深入企业的各个工序,没有真正的操作机会;4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应该进行改进,增加一些工程方面的课程,课堂上多讲一些与现代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加大实训时间和力度;40%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更好的实训实践条件,没有机会去外省更典型、更著名的先进企业实习,有些实习企业规模、技术落后;36%的学生认为实训指导教师有些没有实践经验,在实训过程中不能给予学生现场翔实的与理论相结合的讲解,应加强实训带队教师的工程素质;28%的学生认为实训组织得有些混乱,人数太多,影响现场讲解效果,也影响对生产设备的认识。

(二)影响实训实践教学的因素

全面的工程教育体系,要正确认识国家重视工程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多途径加强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合理地贯穿于学生4年大学学习的每个阶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交叉统一,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要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认知度;最终要通过深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实践创新能力。

1.加强实训实践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对整个实训实践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是否有所收获、收获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实训的效果,必须加大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配备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背景,丰富的深入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

初次指导实训实践教学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提前备课,熟悉实训实践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对实训内容心中有数。此外,应尽量做到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这样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实训实践教学,而且有利于提高实训实践课程质量。还应鼓励教师去企业进修、培训,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设备,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要从企业邀请具有多年生产工作经验和较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学或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实训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对目前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企业管理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实训实践教学的质量,改善学校教师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

2.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如果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参观,学生很难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达不到好的实习效果。学生也希望多动手实践,从而加深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了稳定的实训基地,可以使实训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根据实训基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出周密翔实的实训计划,实训目的更加明确,内容安排更加合理。针对生物工程的具体工艺、设备进行更深入的理论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在实训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工程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灵活地安排学生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还使校企双方增加了沟通了解,有利于双方在科研、学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

3.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认真做好考核与实训成绩评定

针对学生对实训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态度不够积极认真等问题,应采取加强实训前期工作的动员和讲解,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让学生事先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内容等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实训指导书。制定指导大纲,让学生依据企业生产,写出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写出每个工艺的具体操作条件、所用设备的结构、类型以及理论依据等。最终毕业环节的实训实践,要具体的以车间或工段为单位,细化到每个工艺参数、每台设备、甚至每个泵的操作条件、设计依据。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例如啤酒实训实践,指导书内容应包括原料粉碎、输送的原理、糊化、糖化、过滤、煮沸等工艺流程及其相关设备结构;菌种制备原理、工艺条件;发酵原理;后处理工艺、原理、参数控制;杀菌罐装流程以及整个流程的质量控制、产品检验等。

考核与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实训实践成果的确定,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学生实训成绩考核应该采取全面考核的方式,不能只看报告,要提倡成绩考核与实训过程的有机统一,从准备、过程、报告、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考核。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表现。

4.实训实践教学全方位投入

高校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投入,学校各级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实训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包括资金的投入、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机制、院系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学校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包括校内实训教学设备投入、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投入、学生人均实训费用投入、带队教师经费投入、实训实践教学教材经费投入。这些能在硬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为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见图2)。

作为培养工科学生的地方院校,必须要适应产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学生,积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力度,完善以培养具有工程素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物工程教育体系,构建适应生物工程专业提高工程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工程素质的培养和建立科学的工程素质培养体制。实践教学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加强了学生与企业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实践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影响力,从而实现了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昌华,邹祥,王志坚.对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5,21(1):24-26.

[2] 余旭亚,李涛,纳海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62-64.

[3] 乔长晟,贾士儒,谭之磊等.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6,(3):65-66.

[4] 肖霄,段书德,张星辰等.生物技术与应用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3):55-57.

[5] 王建,刘胜吉.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0,25(5):142-143.

[6] 吕伟荣.地方院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7):159-160.

[7] 韩丽珠,林琨智.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9-21.

[8] 李春辉,张学眭,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222-224.

[9] 周鹏,赵青,王志勇等.工科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0,(5):8-10.

[10] 肖霄,吴镝.结构式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工程素质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2,(14).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吴镝 肖霄

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2:

生命科学类专业多维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摘要:通过构建和谐运转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将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建立了由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旨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将课堂内外、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生命科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 on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Life Sciences

PEI Guo-feng, YAN Chun-lan, HE Dong-lan

(Collage of Life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Key words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alents training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018);“十二五”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实验建设专项项目。

作者简介 裴国凤(1969- ),女,湖北随州人,教授,博士,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1-24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改革目前高校学生所学专业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明显脱节的现象,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一所学校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取得高质量创新成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现实专业需求与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严重脱节、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经费欠缺、有效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完善、不同专业及不同实践教学平台不能有机结合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具体体会和实践教学的现状,以生命科学类专业为例,探讨高校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施模式,即怎样构建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如何开展以及开展什么类型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组织管理,以确保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有序地开展。旨在对目前各高校推行的关于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及促进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首先,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近几年生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应用于新技术的领域不断涌现,而多年来受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目前可用于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滞后于时代的要求,不能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估缺乏统一性,学校的学科优势与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实验内容单一,课时紧张。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机械性,为了完成学时任务,安排的课时紧张,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例如,目前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微生物学实验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各个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不能充分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实现因才施教,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兴趣,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后,实践教学内容老化,与实际脱节。现代化的生命科学学院需要培养使用型、专业型、创业型人才,但是现实情况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脱节,使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因而对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考研。

2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并完善新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类专业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学科,各个学科之间内容交叉,相互渗透又互为基础,集基础性与应用性于一体,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教师在从事相关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也在从事生命科学类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科研内容随时代表该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只有将生命科学类专业最新理论和应用引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中去,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对学生的考研和就业等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应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产业带动教学的原则,重新构建具有学院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在食品、医药、能源、环境和新型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针对实验教学的现实状况和特点,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以各个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规划小组,坚持以该院教师的科研工作为中心,以学校的实验室及校企联合的实践平台为依托,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该院近五年来主持100多项各类科研课题的突出优势,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各个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设计规划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各个分散的实验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实验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特点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育种、食品卫生、环境科学等相关课程互相渗透、互为基础。所以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有机结合各个学科,精选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内容,确保实践教学随时跟踪学科发展的新动态。结合以上原则和方法,组织学院全体教师参与编写完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教案及配套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事例生动地展示了生命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旨在引起学生对生命科学专业的理解和兴趣,了解其在食品、医药、能源、环境和新型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2 搭建“立体化”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

创新源于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软件和硬件环境,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创新实践平台的先决物质条件,是系统地开展大学生科研技能、方法培训、学科竞赛训练、创新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该院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2.2.1 以学院为依托,建立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平台。近几年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成立的创新实践基地有省级教学示范和校级教学示范中心,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遗传育种、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还建设了两个省部级科研重点实验室、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学生自主创新开放实验室及教师独立的科研实验室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完成不同来源的创新科学训练和创新科研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充足的实验设备。通过实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2.2 立足专业的现实应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组织学生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生产单位实践考察。依此构建起多个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命科学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与光明乳业、青岛啤酒、枝江酒业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一措施不仅有益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走入社会、锻炼实际能力,而且有益于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

2.2.3 以学校为依托,通过与相关学院的强强联合,建立了学校实践教学中心,形成辐射型创新实践硬件大平台。近年,学校将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化学与材料学学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在学科内容上彼此相关的学院通过强强联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国家级药学综合实验室,成立了学校创新实践中心,着力向全校推广普及创新教育内容,开设创新实践班,支持大学生科研项目以及学术研究活动等。通过搭建这一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理科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环境。

3 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管理与实施办法

3.1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理念和措施

为有效地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综合、交叉、多维性,在实践教学中坚持整合优质资源,将平台创新实践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从教学和管理两个维度上将主动实践观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增加了实验课的学时和学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基本达到1∶1,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在逐渐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同时,有效补充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的设计性和应用型强的实验;学生不仅在培养方案规定的范围内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而且在创新实践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和企业工程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增强“自主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 实现教学实践活动与科研工作有机融合

为了完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院推出“课外导师制”,建立一支乐于奉献,具有国际视野、更了解国际前沿方向、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由资深教授主导、技能精湛的副教授为骨干、青年教师参与的教学科研小组,保证了教学的持续性。同时学院也制定了完善的培育、运行和激励机制,如建立以教师科研实验室为基础单元,由教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的研究小组,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各类各级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和愿望的学生提供优良的指导环境,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愿望;学生在开展各类科研课题和创新项目时,有机会接触多维创新实践平台提供的先进仪器与设备,能够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院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中期考核和结题报告等制度,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创新氛围,近三年内生命科学学院由大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大学生创新课题100多项。

3.3 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完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广大校友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联系社会实践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依此构建更多、更优的创新实践基地。此外,学院教职工也在各层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给予协助,从而保证全员全程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例如,学院已经建立了20多个相关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20多个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在专业实习中真正将论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4 规范创新课题和创新基金的管理,确保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持续稳定有效的运作,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管理机制、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等。例如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激励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课外实践效果和教师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团队竞赛获奖、升学进行评估等。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的创新基金项目,探索“基地制”、“导师制”等个性化的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学生申请、择优资助、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有效运转的大学生创新基金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的作用,例如该院每年组织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项目成员由学生组合,每个项目组由一名教师指导。项目实施至中期,学院学术委员会要求项目组进行中期进展报告;在基金实施的最后阶段,由创新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验收,导师根据学生的结题报告和试验内容讲述给予评分,并推荐完成得好的项目参加学校评奖;最后,学校分学科召开表彰大会,进行项目评比和经验交流。发放创新基金金额的多少取决于研究项目的类别,同时还对有显著创新意义和成果的项目给予追加资金。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可承担全校性多门特色实践课程的实验教学,每年承办多起生命科学类专业赛事,确保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 多维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应用与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建立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不仅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的热情,学生自愿组成项目小组踊跃申报。近年来,该院每年能够立项的国家级、校级和专业建设经费等本科生科研项目30至40余项。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自主设计与实施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使学生真正地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熟悉了做学问、做研究的形式和方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实践的动力,锻炼其学习、实践、创新、沟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该院积极构建的多维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了师资队伍、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为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取得高质量创新成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生命科学类本科生创新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盛伟,刘志超,张安超,等.创新性实践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6):89-90.

[2] 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29-31.

[3] 刘超,洪法水.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06-108.

[4] 汤乐民,丁斐,杨宇民,等.生命科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4-6.

[5] 赵吉,侯鑫,刘明秋,等.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178-181.

[6] 杨瑞吉.农业生态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72-6274.

[7] 王忠华,李晓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9):12-13.

[8] 裴国凤,何冬兰.大学生创新基金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5):85-86.

作者:裴国凤 阎春兰 何冬兰

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3:

经管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运筹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各类优化问题,为决策者的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在阐明经管类专业开设运筹学课程必要性和教学中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从理论联系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大案例教学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运筹学 教学模式

一、运筹学简介

运筹学一词来源于英语名词“Operational Research”,简写为OR,最早是由1938年英国Bawdesy科学小组在与皇家空军合作进行的关于防空预警的战术研究时其负责人Rowe提出的,故可直译为“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1957年我国从“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摘取“运筹”二字,正式将OR翻译成运筹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运筹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广泛,成效显著,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在很多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由于其仍处在蓬勃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运筹学定义,《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定义其为:“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筹学核心的“定量与优化”思想。

运筹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既有理论体系也有应用体系,内涵丰富,根据所解决问题性质的差别,运筹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分支: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等。

二、经管类专业开设运筹学课程的必要性

运筹学起源于军事领域,而后逐渐应用于工业、农业、市场、政府部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管理向科学化方向推进,管理学科从经济学科中独立出来,全国各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运筹学课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筹学实践证明在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对运筹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第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定性分析能力强,但定量分析能力稍有欠缺,通过对运筹学的学习,能提高其定量分析能力,有助于其学习经济管理类其它课程的思路。

第三,运筹学各分支引出时都是以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为背景,建立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力求简便易懂,而且都给予了经济解释,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对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经管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目前运筹学已经成为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许多学校都安排充足的课时以重视之,但是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运筹学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相异性,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运筹学课程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 目的性原则: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运筹学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者的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这也说明了与其他学科运筹学教学的差异,要求讲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复杂数学定理、公式的推理,将重点放在讲清楚模型的建立、求解及经济解释。

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筹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定量分析,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兼顾经管专业学生定性强于定量,普遍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不要把运筹学讲授成运筹数学,让学生失去学习运筹学的乐趣。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筹学的很多分支起源很早,比如排队论,存储论等,但是成为一个理论体系还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的事,这段历史表明运筹学一直是通过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其发展的,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也必须把握这一原则,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

4. 巩固与适当拓展原则:在学生中关于运筹学一直有个不好听的说法:“运筹运筹,越学越愁”,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运筹学学习的难度,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有难度而放弃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巩固与适当拓展原则,以经管类本科运筹学教学大纲为要求,巩固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也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相互探讨,讨论运筹学前沿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等等,真正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四、经管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前面对运筹学做了简要介绍,阐明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结合本人三年来对运筹学教学的一点实践,拟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做初步探索。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筹学课程强调“定量与优化”,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还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特点,其强烈的实践性对运筹学课程的讲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们的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特点的把握仍略显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教学以传统模式为主,过于注重对定义的解释、定理的推理、手工演算的培训,对运筹学的应用和分析问题本质、解决问题方法讲授方面做的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运筹学产生认识误区,认为其是一门数学,过繁的手工演算使其失去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对于运筹学十分重要,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多数老师在案例教学时照本宣科,不注重案例的时效性,有些案例甚至不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使得课堂气氛沉闷,适得其反。

3. 学生对运筹学各分支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及模型求解方法掌握较好,但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时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眼高手低”,形成恶性循环,甚至认为运筹学没有实用价值。

4. 运筹学各分支结构由于共有的优化特点才归结在一起,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忽略了这点,把各章节知识独立的去看待学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也常教育学生学不好整数规划没关系,图与网络分析大家都重新开始,考试抓住哪几快就可以及格了云云,这对培养学生系统的运筹学思想产生了很坏的偏差影响。

5. 考试手段的单一化。目前多数院校在运筹学考试评价时多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也多以主观题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运筹学的优劣。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上面分析出的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阶段我校学分制改革精神和我院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过去几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作初步探索,以期能解决上述问题,为提高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贡献。

1. 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内关于运筹学的教材很多,但大多侧重于数学推理和模型求解,案例教学更是少上加少,结合我院学生数学功底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韩大卫主编的《管理运筹学》,我们在教学中对相应的章节进行了适当取舍和补充,学生普遍反映很适用。

2. 理论联系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方式是老师单一讲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互动,但是学生能否在今后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得而知,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要求所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能大有帮助,这对运筹学课程讲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将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上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模型,对学生加以启迪,探索各模型求解间的规律和差异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到生产部门、管理部门或生活实际中去寻找运筹问题,然后建模、求解、决策,让学生感觉到运筹学的实用价值,而不是现在学生普遍认为的“学而不知其用”。

3. 加大案例教学力度,鼓励学生参与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以身边实际例子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理论知识分析,找出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和原因,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积累经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启发或经验,为科研找出新的突破口。案例教学在运筹学中与其他学科的应用并无太多差异,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案例尽量围绕运筹学模型分析求解为目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其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的能力,找准决策变量、约束条件,建立恰当的目标函数,对案例进行经济解释,从而使学生对所确定的决策方案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推断。

4. 适当引进多媒体教学,开设上机实验

目前教学多媒体化已经是一种趋势,在课程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运筹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中应适当引进多媒体教学,这是因为运筹学课程体系复杂、理论多、方法多、求解步骤繁琐,如LP问题的图解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诸如单纯形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法等讲授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保证学生理解的连贯性,其频繁切换还导致学生无法停顿思考、理解消化。

此外,在学生掌握模型求解方法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设上机实验,如借助求解软件(QSB、DSS、EXCEL、Matlab等),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培养其编译软件的能力和兴趣。

5. 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目前大多采用的是单一化的闭卷考试,运筹学计算出错的偶然性使得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实力,为此我们尝试建立了一套新的考核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考核全程化,多元化,保证合理性。我们将期末考试权重降低,平时通过章节作业、课堂演算、课堂发言等方式进行考核,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全程,另外通过案例分析、检索信息和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诸多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实力,确保评价的合理性。

五、结论

通过在我院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一些改善运筹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实践中仍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加快我校专业建设,建设运筹学精品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都有所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运筹学仍是一个处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课程教学模式也应随其发展不断完善,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庞南生.管理运筹学新型教学思路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7,(9):47-48.

[2]刘才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运筹学教学方法谈[J].成都大学学报,2007,(9):46-48.

[3]李诗珍.多媒体与提高运筹学课堂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188-189.

[4]褚淑贞.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药学教育,2003,(3):38-39.

[5]宋德昌.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4):77-79.

[6]韩大卫.管理运筹学[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潘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