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课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需求,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逐步消除学生在作文表达上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本文从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层递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提供了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作文指导课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育改革论文 篇1:

浅谈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作文教学结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化教学转变成为生活化的教学,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感悟生活。本文在介绍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含义、指导思想及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以使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贯彻到初中教学阶段。

【关键词】初中作文    生活化教学    实践

教育源于生活,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因此生活是一切教育的本源。作文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在生活的海洋中不断吸取和感悟,才能获得新知并充实自己,而这些营养都是写作过程中最好的原料。只有将写作回归到自然、回归到生活,才有可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初中生正是处于对大自然、对社会充满好奇的阶段,将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正是可以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

一、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概况

(一)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及指导思想

与传统的作文刻板教学模式相反,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它主要是将学生的写作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写作。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是将学生个体置于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它使作文源于生活,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和感悟。在作文教学课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重新塑造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第一,真实性教学

作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物质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真实性是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本质特点。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他们很难感悟到写作的要领。而初中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是将写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倡导学生将生活的真情实感的流露通过字里行间展现出来。这种发散式的写作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熟悉的话题进行谈论,使他们在选材上别具一格,又有利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并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去思考和感悟生活。

第二,开放式教学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学校、生活、家庭等体验和感受,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极大地依赖于教师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四季之美、山川河流之美、花草树木之美等。同时,教师还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体会家庭的温馨和快乐、生活的苦和乐、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等方面。

第三,快乐式教学

快乐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面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快乐的源泉,并且在写作中让他们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不断成长。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分享生活中的快乐。

二、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一)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主要是通过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而这一创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平时对生活体验和感悟的情感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因此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就是要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体验和感悟,即教师在课上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正面引导,让他们不断感悟生活之美,然后运用发散式的思维独立自主地完成写作。此外,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开放式的教学不断让学生在作文命题、立意及选材方面赋予个性化特征。

(二)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训练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由于更加注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素材,因此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课内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训练。

在课内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正是通过列举了几个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即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之情,也流露了儿子对父亲真挚而永恒的爱,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才使得这篇文章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共鸣和震撼。因此,通过这种实例更能让学生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写的文章更有感情和说服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做摘录。通过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做摘录是培养学生多看书,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在课外活动训练中,课外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亲身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乐趣,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例如:通过朗诵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切身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在朗读中仔细把握全文的脉络,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表演活动,更是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例如,在《皇帝的新衣》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表演活动中,通过表演的形式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展现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强调将写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写出来的作文更加具有真情实感。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当前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而且又满足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必然会成为我国初中作文教学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聂文霞.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贺爱君.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作者:郑恩进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育改革论文 篇2:

层递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需求,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逐步消除学生在作文表达上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本文从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层递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提供了思路。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填鸭式”教学法的弊端

尽管我国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但“填鸭式”教学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为什么这种教学法仍然被使用呢?这是因为它能有效解决我国学生人数与教师人数不平衡的问题,极大地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但它也阻碍了教师的创新以及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必须摒弃。

2.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配合,但目前的教材版本不能有效匹配层递式教学法,没有相关的版块设置,严重影响了层递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教师的水平不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向导,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水平不高,就可能影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我国教师人数短缺,整体水平有限,这影响了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4.学生自身水平有限

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生活经验还是不足,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他们很难将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积累,仅依靠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是不能准确表达情感,提高作文质量的。

二、层递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层递式教学法的分段

(1)第一阶段——基本阶段。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日记或跟帖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悟和情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为写出更好的作文打基础。而且它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二阶段——巩固阶段。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写作技巧。在这个阶段,学生仍需以日记和跟踪笔记的形式积累素材。不仅如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积累好词佳句,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更流畅,避免出现语言不连贯的问题。同时,还要收集成语、歇后语、俗语、古今例句等,以使语言更有文采。

(3)第三阶段——强化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在此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提高写作能力,需要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写作训练。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运用和实践之前积累的写作素材,因为只有实践和应用,才能发现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高写作能力。

(4)第四阶段——改进阶段。改进阶段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中考、高考试卷中,还是在日常的写作中,都需要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叙事、抒情或议论。因此,如何在文章开头快速进入主题,如何收尾,如何保证不跑题等,这些写作训练都在这一阶段进行。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真实的社会事件和新闻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而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见义勇为,该不该得到奖励”“对待熊孩子,该怎么办”等,让学生探讨,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加以整理,写成作文。

2.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层递式教学

层递式教學模式的根本是因材施教,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分层次地教学。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安排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学到更深层次的写作知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为了有效改善作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在作文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作文水平和个性层次,然后综合考虑,把各方面能力比较接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样,整个班级可以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针对不同的小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作文课上,教师先给出每个小组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和学习。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教师应多多关注,及时给予指导。对学习能力最强的小组则给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只做间接性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考虑学生的能力,注重对课后学习的评价

层递式教学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体现在对学生课后学习的评价上。教师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而应该有所区别。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应采用较高的标准,鼓励他们跳一跳,挑战难度更高的写作任务,写出质量更高的作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看到其细微的进步,并在评价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从而帮助其树立写作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写作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作者:孙慧敏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育改革论文 篇3:

文“海”无涯“巧”作舟

【摘  要】 初中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系统化革新措施的基础环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指导,深层次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初中作文教学新模式,兼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要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关键词】  学会观察;博览群书;自主创作;合作探究;以生为本

随着海门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模式蒸蒸日上,广大一线教师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格局,尤其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范围,引导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适度练笔、实际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夯实写作基本功,不断提升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创作出主旨鲜明、表述流畅和感情色彩浓郁的佳作。

一、巧创愉悦氛围,诱发自主创作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属于家喻户晓的俗语,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情绪亢奋之时,常常会全身心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行动中去。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创设轻松愉悦的习作探究氛围,才能诱发学生自主创作的灵感,具体而言主要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1.学会观察:为了让学生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围城,他们必须学会观察现实生活,善于捕捉习作素材。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工作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观察是否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鸟语花香的春天,大千世界的各种景象映入学生的眼帘时,就会荡起天真美丽的情感涟漪,获得欢悦愉快的体验,创作欲望同步提升。当然,学生的观察一定要有灵活性,不管在往返于上学途中,还是在公园里观赏美景,目睹的一棵小树、一株小草、一只小鸟、一弯新月、一朵彩云,往往能够震撼学生的心弦。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多学生通过观察,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素材,写出了《爷爷弯曲的背影》《爸爸眼角的皱纹》《老师夜晚宿舍里的灯光》《学校是我温暖的家》和《秋季的向日葵》等立意新、选材新、艺术新和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佳作。

2.博览群书:古代一些写作高手认为:“创作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可见,让学生多阅读书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门径,虽然目前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作品都是值得学生阅读与感悟的,但还必须鼓励、引导学生适当多阅读课外文学作品,以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宽知识视野。正如我国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在畅谈完成处女作——《我的“长生果”》一文的体会时说:“若没有阅读过几百部的中长篇小说,我绝对不可能写出八百字的文章。”她所强调的本质就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由于初中生在校学习非常紧张,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笔者在寒暑假不仅适当安排学生阅读重点阅读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而且还选择性阅读《少年作文指导》《中学生学习乐园》《中学生作文指导》《中学生阅读天地》等报纸杂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素材、新信息和新趋势,不断拓宽创作视野。

二、坚持以生为本,优化合作探究

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人的智力活动主要靠表象、知觉和概念方面转化获取成果。”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构建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在作文题意、编写提纲和安排情节等过程中自然形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并借助正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践行初中习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因材施“分”,综合发展:天下没有两棵一样的向日葵,也没有两个完全一致的人,即使孪生姐妹也不例外。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应结合全班学生的智力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身心特点等方面合理分组,并符合“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各个小组的领导机构健全,人员分工明确,但各种分工应该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为全面提升合作探究的质量奠定基础。

2.紧扣主旨,审题构思:在平时的习作训练时,教师不能一直以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应该放手发动学习小组,鼓励、引导轮值小组负责围绕习作教学目标征集题目选出当堂课的习作题目;同时,各小组迅速展开审题立意程序,教师来回巡视,适当予以指导,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督促学生圆满完成审题任务,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既要审题意,又要审生活,如果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那就会出现脑海里模糊不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发挥小组合作优势,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的目标。

3.开动脑筋,独立拟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各个成员必须立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独立创作,紧密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已经完成的审题、构思、立意的优质合作资源,并根据自身的观点与写作思路开始拟写独创性的文章。当全体学生基本完成拟稿后,还必须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自评和互评,从而实现了小组合作共赢的目标。

古人曰:“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十层之楼,始于垒土。”初中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系统化革新措施的基础环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指导,深层次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初中作文教学新模式,兼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要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者:吴添溢

上一篇:企业债转股思考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消费者安全权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