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活动的全面性不断突显出来。教育事业,是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感。但是,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 篇1: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摘 要: 小学与初中数学有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很难适应,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太理想,让部分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衔接,有助于学生实现顺利过渡,可以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知识与学习管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教学要求和方式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跨度。这些问题会让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因此,小学升初中的阶段,做好衔接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 对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为了学生顺利地进行小升初,教师之间要开展教学上的交流和对口的教研活动,加强两者在感性上的认知,进而在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衔接。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衔接的把控:第一,对数学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教师要对彼此的课本内容予以熟悉和了解,对教材体系中的内在联系予以把握,衔接和铺垫学生的后续学习。第二,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衔接。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以及参与研讨,对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中各自的特点进行把握。第三,教师与学生在交流方式上进行衔接。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上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的,可能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不同的差异化。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升初的衔接,要求初中教师提前熟悉和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其自身的思想状况,采用统一集体教育和个别学生谈心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平稳过渡身心发展予以有效地保证。

(一)衔接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所以,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师出现了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和明确,他们都是以各自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像是一种任务型教学模式,予以简单地完成。现阶段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是,以德育教育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以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教育重点部分,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为重点特征,以应用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学课程体系。坚决执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建立以基础、拓展和探究的课程为主线的数学课程的整体结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深入和认真的研究,尤其是衔接了初中教学中的数学知识内容、能力等相关要求,为教学内容的后续衔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随着扩大学习数的范围,引入相关数的新的概念,在运算关系的学习上会有新的发展。例如,从数过渡到有理数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只是接触了非负数,对相关符号是不需要进行太多考虑的,加号和减号对他们只是进行加减计算才会用到的。引入负数以后,由于非负数思维定式对学生的影响,他们在适应有理数性质符号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特别是用字母表示数值时,字母是不带有任何符号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代表的是一个正数,类似这种的错误|a|=a,5a>3a,可能会经常出现。因此,学生对概念上容易混淆的部分和计算上常犯的错误,要反复进行强调,多加练习,尽可能地掌握且熟练运用。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还会对代数式进行接触。小学主要是对具体的数进行学习,到了初中则是对字母表示的代数式予以接触,且都是较为抽象的数。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字母表示的代数式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要掌握和用好,也要对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引起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要予以找出,在数学知识的过渡阶段为学生架构起有效衔接的桥梁。

(二)衔接教学方法

当下在教学衔接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脱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会将讲课的速度稍微放慢一些,給学生讲授的内容会更加细致一些,会增加学生做题和练习的机会。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后,由于教材内容的增加和考试的压力,教师会加快课堂讲课速度,对重点和难点的精华部分进行讲授,课堂上让学生练习的机会较少。小学教学的进度和坡度都是较为缓慢的,但是初中的教学进度快,坡度大。小学直观教学和练习形式会多一些,初中直观教学、练习形式甚至是教学辅导都相对较少。小学是重感性知识、口头回答问题多,中学是重理性知识,书面回答问题多。小学对直观演示予以强调,对形象思维偏重,中学对推理论证予以强调,对抽象思维偏重。学生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课程的增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特点予以充分地结合,以学生对认知上的结构和数学规律为起点,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和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应用题的列式计算过分强调,可能会费力费时但是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学生不再出现这类情况,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应用题进行计算时的常量关系予以复习,对学生加以启发,让他们找出等量关系。教师需要对学生讲授清楚,部分问题如果还是使用原有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会不够省力和便捷,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代数法,教师再利用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和例题来对学生加以帮助,通过代数法和算数法的解题,对二者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体会代数法在算法上的优越性,最终让他们从算数法过渡到代数法。

(三)衔接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学生在初中阶段,在生理年龄和心理层面上都在慢慢变得成熟一些,处在一个有时懂事有时叛逆的时期和状态下。在学习上他们会形成独立和依赖、主动和被动并存的时期。因此教师想要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教师不要对学生只是简单粗暴地运用权力,对他们进行命令式的要求去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以教师的热情对学生予以感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和戒备予以消除,让教和学一直都是出于较为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语言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或者考试中对题意没有理解,让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做题,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语言中一些关键字没有准确理解其意思。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着重注意对数学语言的字义和词义要向学生讲授清楚,在数学课堂中要正确且严谨地对数学语言进行使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具体和幽默的语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灵活地解题。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对深奥抽象的学术语言的使用。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无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需要在其学习的积极性上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对象或者活动的一种力求趋近或是对认识的倾向。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可以对学生求知欲予以唤起,推动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予以克服。部分小学教师采取灌输式和打压式的办法,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和乏味,让学生听到数学就头疼,对数学学习望而却步。在教师的严加管束下,学生虽然没有太多兴趣,但也只能被动地去应付。初中却是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稍微放松督促,他们的成绩就会下降,进而对数学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最终让动机和效果之间产生恶性循环。

二、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在衔接上的有效策略

小学和初中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处于各自独立,没有相互协调的状态。初中和小学相比较之下,课堂教学会较为封闭一些,让学生升入中学后难以适应这种状态的课堂学习。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压缩,将课本内容增加到初中数学中,学生小升初后在学习数学的难度上有所增加。因此对小学和初中在数学课程的基础内容上,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以及渗透数学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上都应进行相应的了解。

(一)参考学生的明显特征来灵活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在应用题的处理上需要借助画图,而初中数学在解题上是要突显出数学符号的意识和学生对题目的推理能力。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逐步实现题目难度和坡度的减小以及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等相关教学方法,让数学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到初中顺利过渡。小学生心理方面的明显特征是从不协调、不统一的情感和理智中体现出来的。中学生的心理方面明显特征则是通过其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的矛盾状态中体现出来的。

小学和初中在数学课本中关于数式和方程、平移与旋转都是基本相同的内容。和小学进行比较,初中数学将关注点放在了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数学运算的性质和法则,比如学生学习算数平方根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完全的理解,在解题的时候就容易得出错误答案,所以需要对学生运算能力上进行有计划的练习和训练。

(二)将数学教学的相关要求相结合,对数学教学的相关方法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相关特质予以参考,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以情境导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的不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要利用好学生思维跳跃和性格活泼好动的特质,在数学课堂上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新的知识内容,教师要运用趣味性强的语言以举例子的方式对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含义。数学教师可以将初一的学生当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初中新生。初中教师还需要借鉴部分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对数学课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优化和改进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要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的问题予以重视,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进行突出,教师还有责任对学生提供其总结和归纳的教学素材内容,鼓励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要敢于质疑,促进他们思维品质方面的不断提升。

(三)以数学课标为基准,优化和完善数学教学的评价

依据数学课标,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和了解学生整体数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最终取得的结果。新课标中所推崇的对学生进行主体对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评价重点放在了课中与课后,比如点评学生课后作业以及评价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还要对学生理解相关数学技能方面的评价方式做好衔接工作,可以对评价分成不同的等级,以此来记录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成长过程。

(四)对小学和初中数学课本的关联性予以挖掘

和小学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会更加的复杂和抽象。小学数学课本中所讲授的内容是对自然数进行运算,以及对几何图形计算和应用其面积和体积。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会更加复杂一些,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入负数的相关概念,而且在几何计算题中将数与形之间进行了结合。因此,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对于数学学科的衔接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小学和初中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点,挖掘两者中内在知识的关联性,有助于对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构建,避免小学升入初中后数学教学内容因其跨度较大,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和节奏。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数学教师可以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整数、分数以及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复习,通过小学中相关联的内容为初中数学中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奠定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中相关联的数学知识予以充分有效地挖掘,才能让学生对小学的数学进行复习和回顾,并以此为基准更好地学习初中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让他们在初中数学整体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数学知识网络予以有效地形成和建立。

(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予以强化指导

对于学习来说学生是其主体,因此数学教师对在数学学习的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是否采用科学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关系到能否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在教学上的有效衔接。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知识点都相对简单一些,没有对学生在数学的思维能力方面予以过高的要求。但是学生一旦进入初中数学阶段就会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予以重点关注,同样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对证明猜想环节以及以字母对数进行表达等思维无法很好地适应,对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方面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对于学生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和对数学产生厌恶的心理。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解决和处理这种情况,在小学升入初中后数学衔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加入更多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可以充分理解和认知数学的方法和概念,逐步将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予以形成,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数学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将更多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数学经典案例融入日常的课堂中,引导他们可以更好地对初中数学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其数学思维能力予以养成。

(六)有效衔接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和初中数学中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以机械性记忆的方式,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熟知和掌握。但是学生在这种单纯记忆的模式下无法有效深化数学理论知识,还有可能对相关知识点出现遗忘的情况。学生到了初中阶段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日常讲授中,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习惯,目的是在他们学习初中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衔接在教材中較为零散的知识点,并且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予以构建完成,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更好的消化和理解。与此同时,在小学升入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提前预习的习惯以及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习惯予以逐步养成,以此来对学生在数学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予以不断地提升,让他们可以在后续更加自如地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

三、 结语

想要衔接好小升初数学教学,就需要重视小学和初中数学课本内容的衔接,以及顺利过渡相关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对小学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缺漏部分进行弥补和新知识进行认真的巩固,要着重关注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为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献春.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59.

[2]杨加林.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谈与初中数学教学良好衔接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7(17):126-127.

[3]库丽克娜·木合塔力汗.浅谈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J].读与写,2017,14(23):141-147,148.

[4]潘新生.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甘肃教育,2017(5):56.

[5]余娜.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7(3):125.

作者:丁晓艳

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 篇2: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活动的全面性不断突显出来。教育事业,是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感。但是,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多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足,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落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都影响了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加强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具体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 成因 转化对策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趣味性越来越强,这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不如从前,学习主动性逐渐下降,学习质量不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困生这个群体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困生在班级中的存在,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进度,也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氛围。教师积极地引导及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让学困生早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自身的原因,周边环境的原因,等等。下面就对初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基础不好。

学生的数学基础对于其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小学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基础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其初中数学的学习质量。小学数学知识是为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理论铺垫的,没有学好小学数学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一些概念与理论。一些学生在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无法熟练地利用简便算法进行运算,有的甚至不能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小学数学的基础不好,让学生一进入初中就跟不上教学进度,产生困难。

2.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与学法不尽相同。

无论是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法上,初中数学学习与小学数学学习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一些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仍然利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发现数学学习变得吃力,影响到其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够科学,特别是初一的数学教师,没有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让初一新生没有办法适应初中数学课堂,长久下来就成了数学学困生。

3.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不足。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的语言具有精确性与简练性,要学好数学知识,就要先培养基本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语言是枯燥无味的,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足,思维惰性较强,不乐于深入分析、理解数学语言。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增多,对于学生抽象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不足,让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局外人。

4.科学的数学教学方法明显不足。

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很少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也很少在课前自主进行预习活动。没有了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就很难快速高效地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也不会关注学习的过程。有的学生的学习惰性较强,在有了题目的答案之后,不愿意再思考另一种解题方法,成了班级中的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分析

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改变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下面我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

1.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要做好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关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工作。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应当组织数学教师到小学进行实践考察,听一听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通过考察与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小学五年级与六年级的数学教材内容,从中发现其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到最符合初中学生的过渡性的学习方法。教师有效地发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联系,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弥补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及课后复习工作,强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几次下来,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抗拒心理就会减轻,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之间的过渡。

另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多给学生一些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渐跟上教师教学与其他学生学习的步伐。初中数学学困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存在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积极进行改正。对于那些做事马虎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一边看题一边用手指着。对于那些不乐于思考的学生,教师要多组织他们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过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加强对学困生的个性化指导。

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可以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与心理上的问题。一些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教师不能在课上为了满足他的学习需求而放慢一个班的教学进度。要实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教师必须利用课下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询问哪里不懂,及时进行辅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在个别辅导中,学困生会感到教师的关心,也会促进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如在讲解有关于《整式乘法》的知识时,有的学困生对于整式的理解不足,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就要利用课间与学困生一起复习整式知识,通过有效提问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水平,针对性地加以提高。

3.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困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将诸多活动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活动与游戏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习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利于实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大赛或者剪纸大赛,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进行图形美观比拼,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三、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任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加强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困生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分子。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正视自己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才能让学困生早日成为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娴,赵精松.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82).

[2]温金叶.让学困生走出“被遗忘的角落”——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3]孙素慧,朱国.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对数学教师的因素分析与调查[J].考试周刊,2010(02).

[4]宗丽华.让数学学困生尽快脱“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5).

[5]陈日生.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5).

作者:赖美玲

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 篇3:

初中数学教师转化学生学习行为状态的方法指导

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以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应该客观承认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尽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表达,使其能够积累丰富的能动学习经验,使其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则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尽量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实现有效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本文将从创设直观情境,改进学习意识;实现先学后教,改善学习行为;坚持赏识激励,改变学习态度三个大方向去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转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状态,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行为;转化策略

数学学科本身就存在晦涩难懂、抽象度高、逻辑性强等现实问题,当学生陷入认知疑问时,便很容易打退堂鼓,缺乏必要的行为自觉性。在这时,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讲解进度,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那么将会加剧学生的负面学习心态,难以真正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尊重学生渴望发现、看重体验、追求发明等思维特性,由此改善数学教学形式,按照学生的诉求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做准备。

一、创设直观情境,改进学习意识

创设直观情境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基本条件,因为有许多学生都不适应数学学科思维特点,难以顺利进入数学思考状态。在这时,初中数学教师一味追求知识教学进度的现实行为无疑会让学生产生紧迫感、压力,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反而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懒散。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尝试创设游戏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境等,以此丰富学生感性材料,让学生快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1.创设游戏情境

即便初中生已经正式走出儿童成长阶段,他们却依然无法理性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尤其是当他们普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现实状态下,多数学生都会为了游戏舍弃数学学习机会。对于这一点,初中数学教师则可尝试将游戏活动与数学学科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游戏资源来创设直观情境,以便及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与自在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就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本文就设计了一个“镜子屋”游戏,由此创设了趣味情境,具体的游戏规则为:首先设计一个交际话题,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与创造,在这一话题背景下积极思考、表达,还可做出一系列的行为动作,而对面的学生则需无条件模仿这个学生的行为、语言,且不管面对任何道具都要努力克服困难,由此完成行为探究任务。在游戏中,本班学生经常为出其不意的道具、动作哄堂大笑,而這就促使学生产生了愉悦、轻松的情绪感受。接着,针对“镜子屋”游戏活动中的行为活动介绍了“轴对称”概念,告诉学生在图形世界中也存在“镜子屋”问题,切实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始认真思考具体问题。如此,则可顺利引导学生全面探究数学知识,让他们全面归纳轴对称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即便数学知识看起来十分抽象,逻辑性很强,但是最初生成数学道理的起因也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问题,所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让他们能够自主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探究,那么初中数学教师便可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迁移生活认知经验,让他们自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如此,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欣赏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就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教学中,本文就要求本班学生抓阄,抽中哪个同学位置便要与其互换座位。这个实践活动让本班学生感到好奇,但是他们十分乖巧,按照一定的指示照做。接着,让学生自主描述个人位置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积极进行数学表达,也希望学生可以由此形成数学思维。根据学生表述,就可以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坐标系中展现个人位置的变化情况。如此,则可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数学概念,让学生及时建构数学概念。

3.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会经常参与问题解决活动,需在特定的问题条件下全面整合、归纳并迁移数学知识,探寻多种解题方法,在顺利解题的同时还要自主对比各个解题策略的优劣势,由此形成最佳解法、最简计算等学科意识。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

就如在“图形的旋转”一课教学中,本文就利用心理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测压问题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观察特定的测试图片,及时检测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顺利引导学生观察了图画中主人公的旋转行为,借此提问:图形发生旋转运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此,则可顺利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客观分析图形发生旋转运动的基本条件。

二、实现先学后教,改善学习行为

自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出现之后,各位教育教学工作者便开始研发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切实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全面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其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便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它以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顺序切实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而这就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为了改善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先学后教教学活动,切实改善师生互动效果。

1.完善预习指导

预习是以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为主的,教师除了监督、引导之外,不应该干涉学生的预习行为,所以可以很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使其能够切实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预习指导活动,设计明确的预习任务,监督学生及时完成预习目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馈预习成效,以便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消除师生交流不对称问题。

就如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课教学中,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参与课前预习活动,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由此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导学案,简单阐述了预习任务,即搜集勾股定理的起源知识、分析勾股定理的应用规律、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几何证明与数学计算。据此,本班学生则可明确预习任务,及时迁移已有认知经验,初步内化数学新知,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2.丰富课堂探究

探究,是指探索追究、研究,需要围绕某个研究主题促使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分析信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验证明、实践探索、质疑创新活动去证明或者反驳某个数学道理,确保学生可以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如此,就可改善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他们形成主体学习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的课堂探究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作战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就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教学中,为了全面突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在数学课上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客观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规律,让他们能够通过图像观察去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为此,各小组便要认真分析数学问题,及时构建一次函数方程式,使用描点法与表格法列举关键的x值、y值,由此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曲线变动规律。通过集体讨论,多数学生都可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而这就需要学生全面积累有效的数学探究经验。

3.组织课外实践

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并不会组织课外实践,因为不好监管、耗时耗力。但是,初中生学数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以最佳状态应试,而是应该在特定情境下自主迁移、应用数学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让他们能够从数学角度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此,则可让学生一生受益,可促使学生长期坚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就如在“平均数”一课教学中,本文就设计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即统计本班学生在最近一次考试中的学科成绩,自主计算平均数,且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去展现本班学生的成绩分布图,分析本班学生的周期性学习成果。这个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现实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而这就可促使学生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让他们切实内化数学知识,很好地改善自身的数学学习行为。

三、坚持赏识激励,改变学习态度

赏识激励教学活动是通过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学生的智能优势与突出表现,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自信的教学活动,同样也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的要点。这是因为初中生十分在意他人评价,而一旦他们受到鼓舞与激励,则可切实实现有效学习,全面展现自己的数学智能优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让学生由此变得自信、乐观与坚强,让他们能够全面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尽全力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优化学生的学习情感。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高,不仅可以紧跟教学进度实现数学学习,还会额外参与一些数学兴趣班培训活动,不断在提高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对此,教师就及时赏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还会全力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数学兴趣与智能特长,希望学生能够变得越来越自信,有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全面实现健康成长,切实优化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通过不斷创设直观情景,改进学生学习的意识;依照学情全面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先学后教,从而改善学生学习行为;通过观察学生闪光点,不断改善学生学习态度,从而真正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惠琴.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J].学周刊,2019(02):80-81.

[2]刘未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86.

[3]王蓓.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82.

[4]林青.例谈初中起始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89.

作者:姜芳芳

上一篇:动物学实验专业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高职院理实一体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