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发展阻碍因素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参政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正确认识我国女性参政的制约性因素,并积极探寻提高我国女性参政能力的途径和对策,是全面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主政治发展阻碍因素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主政治发展阻碍因素分析论文 篇1:

我国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动、阻力分析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政治生活也在不断地向民主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有意愿参与到我国的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来。因此,我国公民的参与也成为了我国政治民主以及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对我国政府决策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也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最终可以促进我国政府顺利、科学地执行决策。本论文针对了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动力与现实阻力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了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动力;阻力;对策

近年来,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政府以及政治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并将其当做是实现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良好渠道之一,我国也是如此。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指在政府决策的制定、实施以及监督等环节当中,公民以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身的声音和意志,维护自身的权益,也同时为促进国家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定出谋献策[1]

一、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动力因素分析

在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促进了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有很多动力因素,促进了我国政府决策中充分考虑民主的意见,实现科学、民主化国家决策与管理。由于我国公民通过参与决策,可以表达出他们的直接看法以及利益诉求,可以使政府全面认识决策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很多公民的意见能够给政府决策以直接的帮助。因此,我国政府通过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能够取得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促进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对这些动力因素分析如下。

(一)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动力。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利益格局,公民之间的利益差距也在逐渐变化。由于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利益是多元化的,因此,在这样多元化的经济背景下,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个也同时导致我国公民形成了自身的利益意识与自主意识,也使得该因素成为了我国公民参与政府政策的最直接和可靠的动力[2]。与此同时,政府如果想制定正确的政策,使其可以最直接的体现公民的利益,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就需要充分参考公民的意见。

(二)民主政治的动力。

伴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公民的民主政治观念和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因而,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趋势,就是需要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我国公民实现其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民主政治正在深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公民有实现自身民主政治权利的动力,来参与政府决策。

(三)社会信息技术的动力。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政府信息的公开化,也同时可以满足我国公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空间和技术,这给我国公民参与政策提供了非常多现代化的动力与可能性。因此,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动力。

二、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阻力因素分析

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存在动力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在实现参与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阻力因素。这些因素阻碍了我国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也阻碍了我国很好地实现科学、民主化的决策与管理,现实阻力因素分析如下。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与相对滞后的制约。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公民参与政府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目前正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够完善,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因此,这些对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产生了根本的制约,是一种阻力[3]

(二)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的阻碍。

我国由于长期的传统政治文化束缚,如仍可能有几千年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官僚主义、认为公民理应绝对服从政府决策等不正确的观念,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即使在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也影响了很多公民们的行为和观念。这些使得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容易停留在表面,造成了一定阻力。

(三)参与渠道单一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的制约。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参与渠道比较单一,很多公民不知道以什么途径来参与,同时我国的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对于我国的普通公民来说,可以真正参与到政府决策的机会非常少,这也是制约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阻力因素。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政府与公民的积极互动。

促进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积极互动,这可以在整体上促进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水平。在这种积极互动过程中,我国政府需要充分意识到公民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要承担引导公民正确参与决策的责任。可以采取宣传、培训和带领实践等途径,逐步提升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也同时提升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技能。这样的对公民进行鼓励和指引,反过来就可以给予政府压力和动力,使得我国政府可以更多更好地鼓励开放性决策,接受并促进公民来参与政府决策。通过增强我国政府和公民的这种积极互动,一定可以提升公民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程度。

(二)大力培养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意识。

我国公民要想很好的的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先树立正确的公民参与意识。这种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基于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培养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意识。首先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提升公民意识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可以鼓励我国公民以正当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来参与政府决策,提升全体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敏感度。

(三)完善我国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完善的公民参与机制是促进公民行使参与政府决策的基础条件。所以,应该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保护公民参与决策的权利。我国可以通过建立保护公民参与决策的法律、法规来使公民的参与有章可循。同时,给予公民一定的监督权利,保证广大公民都可以积极、有序的按照规范机制参与政府决策。(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孙柏瑛.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

[2]约翰.C.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纳.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12).

作者:时浩强

民主政治发展阻碍因素分析论文 篇2:

新时期我国女性参政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参政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正确认识我国女性参政的制约性因素,并积极探寻提高我国女性参政能力的途径和对策,是全面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字:女性参政 制约因素 对策

改革开放给女性参政提供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女性参政开创了崭新局面,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女性参政的时代诉求。女性参政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因素。

一、新时期我国女性参政的制约性因素

(一)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是制约中国女性参政的文化因素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成为封建社会传统意识的核心观念,它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道德规范,并使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始终制约着女性的主体意识和价值选择,传统的角色分工制约了女性的参政热情,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参政女性的自信心和形象。

(二)女性参政的性别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调整与修正滞后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建立性别平等政策比发达国家早20余年。早在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就规定:“鼓励妇女参政,各级参议会应有25%的女议员”。[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性受教育程度日渐接近,女性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了与男性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保障女性参政特别是权力参与的性别比例政策却缺乏科学增长的动态指标,性别保障政策执行不力是“女性参政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立法、政策的缺失和人事制度的局限是制约中国女性参政的制度因素

女性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女性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问题。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女性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例如:国务院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男性60岁,女性55岁。[2]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女性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完善对女性参政有重要影响。

(四)大众传媒的不当宣传成为阻碍女性参政的制约因素

当前大众对从政女性的价值评判存在极大的误区,将妇女定格在“贤妻良母”、“温柔”等传统形象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行为。一方面造成男性群体对女性社会参与的排斥和对女性参政能力的怀疑,认为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是点缀化设置;虽然现今在政治高层也不乏女性精英,但是,媒体及大众对她们的评价多半是“不幸福的”、“付出的代价太大”等。

(五)双重角色的定位与女性心理的特点是制约中国女性参政的自身因素

女性承担着社会物质、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双重任务。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多重角色,使女性参政需要付出的精力要远远超过男性。并且,女性付出代价后,不但要接受男性社会的评价,还要受到传统道德标准的检验。女性从政的努力与成功往往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公正的对待,其参政价值被人为的淡化,其参政行为极易受到各种非议和挑剔。男女因性别而自然分工,女性承担着生育后代、抚育儿女的任务,女性的角色定位自然而然归入弱势群体一类。这一歧视性的社会角色制约着她们的参政角色和参政目标的实现。[3]

二、新时期提高我国女性参政的对策

(一)完善女性参政的法律法规,使女性参政有良好的法律环境

建立女性政治权益保障制度的法律及其实施细则,注意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对歧视和阻挠女性参政的行为,应给与相应的处罚,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在《宪法》和基本国策的引导、规范和监督下,修订现行法律、政策体系中存在性别歧视的条款,使之与男女平等的原则相符合,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二)强化女性参政的政策支持,完善女性参政的性别保障制度

1.实施积极的性别保护政策,政府继续承担推进女性参政的主角。女性参政要实施积极的性别保护政策,重要的举措是要继续实行性别比例保障制度。通过设立女性发展目标,使性别比例滚动性地调整,并与保留席位制度配套进行,恰当的保护政策即正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和深层的机会不平等,并通过有利于弱势群体增进机会和选举权的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

2.增强决策机构的性别意识,促进女性政策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將两性受教育平等、就业机会平等、政治参与平等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相协调的理论纳入各级决策部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及时消除和修正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方案。

(三)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形成女性参政的整体优势

1.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保证女性参政质量。教育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人的受教育程度与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成正比例关系。“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愈高,对民主的要求就愈强烈。”[4]在现代社会,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女性公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有着相当直接的影响作用。要大力发展教育,增加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

2.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女性参政的整体优势。女性意识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的意识。[5]只有实质性地增强她们的竞争意识、时代感及政治参与机会、政治责任感,同时努力拓展女性运动的深度和广度,增进女性间的团结与合作,女性参政的内涵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掘。

3.提高参政意识,加强参政实践。着重在于女性增权,即指女性群体通过自上而下的参与发展与决策,把自己的需求、利益表达出来,并且通过参与过程,增强自己的权利和能力,改变其从属地位的状况。[6]由于“增权”最核心的含义不是外在的给与或允许,而是内在能力的确认和自立自强的行动。增权不是个体的意识和行为,而是一个建立意识和能力,通过更加平等,更大决策力量和决定性影响,更多的改变行动的过程。因此我们须在增权的过程中加强参政实践,参政的实践中来“增权”,并且在这种实践中培养“四自”精神,“四有”女性。

(四)加强女性参政理论研究,更好指导实践

首先,在研究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从两性差异的历史与现实出发,争取两性平等为目的,科学的、事实求是的考察和研究女性参政问题。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主观片面性和狭隘的经验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再次,在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因为女性参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女性参政理论研究应该循序渐进,确立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7]

(五)加大对女性参政工作的宣传力度,优化女性参政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涵,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纳入,从思想上提高对女性平等参与国家事务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面向社会加强宣传,不仅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还要大力宣传优秀女性事迹,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的浓厚氛围,借以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消除人们对女性参政议政的偏见和阻力。

(六)加大对女性干部培养的力度

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并把它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发现、培养、推荐、输送”优秀女性的作用,为参政提供适时而又必要的平台。

首先,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女性进入决策领域。一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促进民间女性参政的机制。国家和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和组织参政女性,制定相关的政策,为女性参政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另一方面,已经进入决策层的女性与女性组织群体密切联系。如:阿根廷妇女平等基金会每月一次的“妇女代表和代表妇女”早餐会系列活动跨越党派界限与民选妇女官员进行对话。

三、新时期女性参政的必要性

(一)女性参政是女性的基本政治权利

女性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参政权利,女性参与权力和决策是女性维护和争取应有权益的需要。政治体系承担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女性为了满足自己对社会资源的追求,就必须与政治体系发生联系。女性参政是女性与政治体系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形式,女性可以通过政治参与来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政治利益。女性参政是全体女性分享一国政治權利的基本前提或依据,女性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女性的基本权利的核心部分。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男女公民平等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利,这为女性在政治上的广泛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女性参政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首先,民主政治离不开女性的参与。民主政治可以使人们自由地表达意愿,从而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实现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政治体系的基础。女性参政是由民主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女性参政使女性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利益,没有女性参与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女性对政治的参与是否充分以及女性在政治领域中的权利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些现实直接显示了女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标志之一。[8]其次,民主制度是女性参政的前提和保障。历史证明,任何专制、集权的制度下都不可能有女性参政。即使有个别女性执掌政权,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中国的武则天等,但都不是民主意义上的女性参政,而是借助于家族势力执掌权力。[9]最后,民主政治的进步对于女性参政具有积极意义。

(三)女性参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的关键性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类社会进步并不必然带来女性地位的相应提高,牺牲女性权益的畸形发展正是过去人类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两性地位不平等、两性关系的不协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内生性与结构性障碍。

(四)女性参政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门知识和技能,能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较大成绩和贡献的人。女性人才资源是整个人才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推动女性参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女性参政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参与程度必然受到参政条件的制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及国家的保障条件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我国女性参政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推进女性参政进程不会一帆风顺。我国要通过提高法治水平,提升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增强非政府组织干预作用,增长人们的男女平等意识和借鉴国际上女性参政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妇女参政[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2):37.

2.张丽萍.论我国女性参政的现实困境[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54.

3.殷月园.孔德男.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女性参政制约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6):212.

4.[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32.

5.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0.

6.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3.

7.杨翠萍.妇女参政议政间题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83.

8.9.梁旭光.民主政治进程与妇女参政[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158,157.

作者:张晓娟

民主政治发展阻碍因素分析论文 篇3: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摘要: 在当前,不仅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党共识,而且我国已步入“十二五”时期,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新的课题。只有对阻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治理,才能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跃上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党组织;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只有党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才有整个执政党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解决困难,继往开来。当前,不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党共识,而且我国已步入“十二五” 时期,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新形势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党应对形势变化的自觉选择。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是“在连续的基础上保持或提高生活质量”,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密切相关的内容。自1986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划时代的报告以来,“可持续发展”被融入到国际社会的具体行动之中。随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纵深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已普遍成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努力的方向。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迫切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首先,可持续发展要求党化解面临的“四大危险”,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政党是在国家、社会所构成的政治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政党的发展也必然内在地遵循政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责任,对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党内不良因素要大力纠正。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1]。“四大危险”的存在,既严重影响到了党内和谐和党的战斗力与先进性的发挥,也影响到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面对的“四大危险”是长期存在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和科学发展的推进。因此,有必要通过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和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执政能力,克服“四大危险”存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持续不断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一方面,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是当前我们党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重视学习、不抓紧学习,不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就难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另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陷入腐败不能自拔;等等。这些现实问题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不断提高生命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持续地得到发挥,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再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组织的可持续战斗力是政党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建设的最高理念,是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是汲取国外关于学习型组织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如果说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西方的提出引起了管理学的革命,那么,学习型政党在中国的提出将对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思想理念、行为模式以及组织构造并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起到推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集中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坚持”的战略部署,即必须坚持抓理论基础——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抓选人用人——努力做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抓执政理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反腐倡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抓制度建设——牢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这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战略部署,它要求在党的建设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础,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价值取向的组织,具有整体的自我超越、自我革新的能力与机制,透过复杂的表象而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成为具备充满活力的团队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形成系统思维、实现自我超越、形成共同愿景的组织,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提升组织力、实现组织整体超越的方式、手段,与我们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探索党的建设规律的需求相一致。所以说,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党的整体素质、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遇到一些阻碍性因素,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制度建设的环境弱化,没有形成按制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氛围,形式主义表现较为普遍和严重。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各地都在抓紧学习制度的建设,但出现的问题是习惯抓制度的制定,不习惯抓制度执行和遵守,制度往往在检查评比时发挥较大作用,而在执行和遵守时成为摆设;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习惯于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作用,不习惯发挥制度的作用;制度设计的内容存在着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关注和重视不够,一些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普通党员的特点,对普通党员成长关注不够,使得普通党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应付检查、交差了事心理存在;没有切实解决“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问题,致使党内普通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不快。

二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仍在完善之中,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和引导力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提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任务,是我们党在政党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及特征、功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机制与评价体系等还在实践探索中,学界尚在热烈的讨论中,部分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的理解,还局限于“学习”仅是坐在教室听课、参加培训、读书看报的认识,对学习型党组织所大力倡导的创新等方向不明。在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还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处于摸索之中,执行能力相对较弱。

三是对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权力腐败问题的治理缺乏力度,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信心和积极性,凝聚力难以形成。以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三公消费”为例,据资料显示,日本的“三公消费”只占财政支出的3%,欧洲国家只占4%—5%,而我国的“三公消费”在财政支出中竟达到40%[2]。巨大的“三公消费”毫无疑问隐藏了一些官员享受的特权,“三公”消费中的奢侈浪费和腐败问题,沉疴已久,类似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行为已积习成癖,严重败坏了风气,甚至扭曲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群众感情对党疏远,社会矛盾积聚,给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也影响到广大党员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是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牢固树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以及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分歧与冲突、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混乱等,使部分党员干部在价值取向上和道德选择上产生矛盾与困惑,对其思想观念和道德品性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致使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失落、精神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他们当中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而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表现出兴趣,使学习型党组织共同愿景的建设难度增大。

五是榜样的力量在挖掘和宣传上还不够突出,深入人心不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持续发展缺乏示范作用的引导。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与吸纳了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华,同时又赋予其一种崭新的内涵和特定要求,因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如何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迫切需要榜样的力量予以带动。但目前在对学习型党组织或学习型个人的榜样挖掘与宣传上缺乏力度和亮点,使相当数量的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没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榜样,对“学习型”的深刻内涵和创新要求不甚了解,在建设过程中还是按老的套路进行,从而影响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

六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整体推进不够平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推进缓慢滞后。各地在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效大不相同,比如: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整体上相对于企业党组织要好一些,生产经营正常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相对于生产经营不太正常的企业党组织要好一些,城市(社区)机关党组织相对于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好一些;上级领导检查时期要好于不检查时期;领导重视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好于与领导不够重视的基层党组织;一些基层组织的党员个人的学习仍处于自发状态,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学用结合效果不够明显,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与本职工作、与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结合得不够好,存在着为应付学习而突击学习的现象,等等。

阻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存在的不足会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受到影响;党的先进性和先锋队特质的显现和发挥受到较大制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将会受到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受到削弱。

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进行。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正确理解“学习”概念,着力把握好“学习”概念的革命性变革。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创新理念,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概念的提出,是对“学习”这一概念的反思及革命性变革。学习型组织强调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案例学习,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组织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的活动过程,是组织内的个体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竞争能力,群体在相互竞争和协同中不断完善组织的规则和制度。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人的交往实践活动,远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读书学习活动。所以说,“学习型组织”所说的学习,实际上指的是实践,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统一。 其“学习”是对现实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深刻把握,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并不断地反思,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当按照中央要求,在性质定位上,更加强调学习的思想性政治性,要求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在意识理念上,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求党员干部树立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的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习与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内容范围上,更加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在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形式方法上,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多样性,突出个性特色。

二是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有效的领导,组织学习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有效的领导者在个人(微观)、网络(中观)和系统(宏观)层面实施干预战略。领导者通过建立学习的条件和结构来推动组织学习,与此同时,限制对实际的创造过程的直接干预。学习型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类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旨在通过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因此党员干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政策和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就此而言,领导干部除了带头学习外,还要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和学会创新的能力,成为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带领自己的团队成为有创新力、战斗力的组织。

三是要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建设,加大创新和执行力度的突破。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但若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所以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在制度建设中重要的是要抓好四个面工作:(1)要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制度建设的质量和制度体系化建设。在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党员主体地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民主权利,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要从每个党员自身发展(党员个人愿景)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能充分调动党员自我超越的学习制度;培养党员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心智模式,推动组织内部民主风气的形成,进而在工作创新中实现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实现党的各级组织的共同愿景,从而最终有效实现全党的组织目标。(2)要通过加强监督和问责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制度制定后必须要严格执行,对不能按制度执行的做法要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借鉴当前的问责制度对学习型组织建设进行管理。(3)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促使其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心智、行为模式发生转变。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树立制度权威,形成人人了解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4)制度设计要注重组织内成员成长。我国30年改革开放使传统的组织设置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之外,非公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生态全然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决定了党组织类型的多样化,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时,应当从基层组织的党员作为参与者共同受益和实现组织要求两方面相结合起来,并根据党组织的不同类型特点,通过分类指导,增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

四是要围绕“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构建共同愿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共同愿景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一。它是激发组织活力,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使组织成员分散的力量高度整合,集中起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对组织的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党组织的鲜明特征就是组织成员具有共同愿景。它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作用,使一个单位的目标、价值观、使命感成为一体,生发前进的动力。当前,理论武装的核心内容在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科学理论”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经验。学习型党组织要着重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上下功夫,形成与实际相结合的奋斗目标。要努力建设和培养一支活跃于基层党组织的忠于党的思想理论队伍,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奠定基础。这样的一支队伍的培养,要着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理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并能用通俗易懂、普通党员能够接受的理论的方式进行宣讲,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使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理论真正成为基层组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基础。

同时,理念信念的形成和树立应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要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为中心,特别是要解决阻碍学习型党组织发展的各类问题。要结合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和提升素质的需要,在实用性学习、问题性学习、兴趣性学习上下功夫。

五是充分运用媒体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模范学习型党组织和先进学习型个人。我们既要充分运用媒体、网络的作用,注意挖掘和发现身边人身边事的模范事迹,加大模范学习型组织和先进学习型个人的宣传,树立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象,使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成果具体化;又要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学习型”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些良好形象的树立,生动展示我们党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导向和政策理念;还要通过良好的“学习型”形象增强大众对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认同,体现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形成勇于解决困难,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从而赢得民心,形成共同解决发展道路上困难的综合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 惠铭生.被转稼的“三公消费”不容忽略[N].广州日报,2011-08-17:A8.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责任编辑何成学

作者:覃翠生

上一篇:糖尿病病患的健康护理指导论文下一篇:中小学教师有效性培训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