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群众文化音乐发展与推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分析了打造高水平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紧迫性,就科学打造高水平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策略作出初步探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1:

音乐欣赏对高职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摘要:高职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培养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这门课对高职生将会越来越重要,但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一味只重视专业技能,或是由于师资缺乏,不开音乐欣赏课,那高职究竟需不需要开设音乐欣赏课呢?

关键词:高职教育 音乐欣赏 人才培养 心理健康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音乐将伴随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音乐已成为人们娱乐、休闲、调节心理、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操无可替代的精神食粮。音乐将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从事社会音乐活动和社会音乐工作的人将会遍布社会的各个基层,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会越来越多;这样就给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在这个大的音乐教育的环境中,高职音乐教育如何办学、如何定位,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高职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作用

1.1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高职学生有活力、有热情、重感情,这些特点使得他们正处于培养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最佳时期。例如欣赏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教师可先对作品结构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身心放松地欣赏音乐。

1.2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体现,而一切创造力无不源于人的想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欣赏者的兴趣、经历、阅历等存在差异,因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文化将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厂矿企业还是乡镇、街道办和社区都需要音乐人才。城镇的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也需要具有音乐专长的人才。

1.3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学校教育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向高尚的人格发展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在这其中更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利用音乐欣赏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之成为文明高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例如让学生欣赏古典名曲《花好月圆》,会领略到音乐无穷的感染力,使身心放松,回忆着美好快乐的生活。而《命运》激昂的旋律则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更加发奋学习……总之,音乐欣赏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高尚情操、积极人生观、正确价值观的人。

1.4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德育的意义在于培育学生的思想修养。而音乐教育能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则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满江红》便是其中一首优秀作品。

2 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音乐欣赏课是在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具有普遍性和易操作性。但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与内容缺乏系统性 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只开设一个学期,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一般为30-32个学时,占1.5-2个学分。这对于大多来自农村,对音乐知识接触较少的高职生而言,只能说是杯水车薪。由于缺乏音乐学习的连续性,因而很难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2.2 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对高职生进行音乐教育,教师是关键。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音乐教师不足的现象。根据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发展要求,现阶段专职艺术教师的配备参考比例以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0.15-0.2%为宜。但是从笔者了解到的高职院校中有近2/3的高职院校,配备的教师数仅为1-2人。笔者所在的学校专任教师中教授音乐欣赏课的教师目前仅有1人。再者多数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但有的只是空架子。

2.3 教学方法与实际脱节 脱离了高职生的音乐知识的基本现状,易使高职生困惑地认为音乐难懂,而远离他们所热爱的音乐;二是偏离了高职生选修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他们以音乐为手段或载体,目的是通过音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拓展知识面,注重艺术的思维对人的影响;三是易使高职生陷入艺术的层面,而忽视音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内容,难以达到提高情操、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的目的。

3 如何上好高职音乐欣赏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 音乐欣赏作为艺术修养的途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高职生的实际,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规律、要求和实施途径的总结,不断地改革和修正不适应或偏离艺术素质要求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以保证音乐欣赏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2 教材内容、结构要独具特色 音乐欣赏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是一门补充课程,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材在选择上应注意深入浅出、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为学生们所熟悉和喜爱,又有一定水平和深度的曲目,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教材在选编时应将一些典型的、具有大众化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编入其中,传授给学生。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环境的创设能帮助高职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高职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高职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给学生欣赏管弦乐演奏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观看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演奏实况,演奏画面中穿插由奥地利皇家芭蕾舞团表演的精美的“圆舞”画面,整个欣赏过程学生显得专注而投入。

综上所述,高职音乐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感觉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培养,使其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的巨大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给予音乐欣赏足够的空间和地位,重视它并进行改革探讨,真正达到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培养高职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3.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作者:唐荣兴

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2:

新时期打造高水平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策略

摘  要:群众文化音乐发展与推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分析了打造高水平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紧迫性,就科学打造高水平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策略作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群众文化;音乐;平台;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就要求基层文化职能部门提升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地方群众文化氛围,构建高水准的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从而推动群众文化音乐工作开展。

一、高水准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构建的紧迫性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开展更具组织性与多元化。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群众文化音乐发展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群众文化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仍然采用传统模式,没有针对新时期群众需求与文化发展特色展开创新。例如在群众音乐创作上,盲目照抄、缺乏创新的现象较为常见,由于无法创作出取自群众、融入群众的音乐,导致群众逐渐对音乐文化失去兴趣。同时,音乐活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也亟待升级,一些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参与度有限,难以有效调动群众,一些群众参与也只是简单地“凑热闹”,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群众难以长期保持活动参与积极性。其次,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公共硬件设施问题也日渐凸显。如文化活动中心容纳能力不足、场馆规模小、基层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文化音乐互动的开展与推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限于基础设施、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缺乏,音乐活动匮乏,群众文化音乐推广面临较大障碍。

二、构建高水准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对策

(一)加强音乐基地建设  首先,针对城市文化音乐平台的构建,应充分利用城市剧院、文化宫等设施空间,加强文化项目运营;构建完善音乐街区、音乐馆等文化设施,充分整合音乐公园、音乐广场等资源,以此为基础组织高水准音乐会等文化项目。针对基层音乐基地建设,应加强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基地建设,使广大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到更多音乐文化服务。如可在县、乡镇等基层构建文化站、文化礼堂、大舞台等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地域民俗特色,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与运营,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基层音乐文化展示传播平台。其次,构建基层音乐文化联盟,实现不同区域群众文化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建立城乡文化联动体系,创立地方音乐团、音乐馆等联盟,加强对基层尤其是农村音乐文化的支持力度;支持与引导群众创新音乐文化,鼓励基层自办音乐文化,培育群众文化音乐特色品牌;构建互联互通的群众音乐服务互联网管理平台,提升平台服务效率。

(二)搭建草根文化平台  首先,基于群众文化音乐基地,应进一步搭建草根文化平台,开展音乐艺术进基层等活动,将艺术精品送到基层。具体应按照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原则,积极搭建草根文化平台,如“大型群众文艺会演”“民歌大传唱”等接地气的文化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例如搭建“民歌大传唱”舞台,引导群众不分年龄大小与水平高低,只要愿意就能够登上舞台,展示自身音乐才艺,这无疑对群众音乐活动参与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其次,基于草根文化平台的完善,在音乐形式与内容上做到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形式上须积极通过设施升级、流动音乐文化服务、数字音乐服务等时代性、新颖性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提升音乐文化渗透力度;内容上须立足地方,寻找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使群众文化音乐贴近广大群众生活,满足不同群体的音乐需求与欣赏水平,汲取本土、民族、大众化的文化内容,合理挖掘地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实现对广大群众“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感染。

(三)开展音乐推广活动  基于平台构建,须进一步加强音乐文化活动推广。首先,以活动促推广。文化部门机构应深入群众,掌握群众音乐文化需求,有效挖掘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作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基于地方特色文化作品进行艺术提炼与创新,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以群众“口味”为依托创新音乐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时,常年举办音乐艺术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开展音乐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策划组织各类音乐文化活动,将群众文化音乐产品服务送到群众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多种形式的精神食粮。其次,有效依托互联网,征集与传播优秀群众音乐作品,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互动,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热情;搭建群众文化音乐互联网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推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音乐文化需求。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开发app等方式,加强群众文化音乐宣传与艺术普及。

(四)延伸音乐服务内容  首先,音乐艺术活动本身具有多样性特征,群众所喜爱的音乐活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为进一步发挥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引领作用,应有效延伸音乐服务内容,为群众带来更多接触音乐文化、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融入音乐剧、歌伴舞模式,使传统音乐类文化活动得到有效延伸,为群众创造更多表现机会。其次,加强与文化事业单位、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延伸服务内容。例如,针对群众文化音樂活动开展设施缺乏问题,可以与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其资源、场地等优势,开展“读者联欢会”等活动,引导更多人参与活动,提升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社会效益;扩大参与范围,将校园、文化机构等音乐活动转移到公众领域,提升音乐文化活动影响力。

作者: 刘宇

音乐欣赏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浅析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欣赏

摘要: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而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会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实现梦想的信心。笔者认为,普及音乐欣赏教育,广泛提高人民群众的音樂欣赏水平,使音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群众文化 音乐欣赏 职责

群众文化是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工作要根据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具体需求来开展,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社会上各种大、小型音乐会空前活跃,高雅的音乐盛会开始深入到群众中来。为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便成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欣赏音乐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多少年来,人们始终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音乐欣赏是小众的,它不属于群众,尤其是针对古典音乐、交响乐等。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艺是群众的文艺,既然是群众的文艺,那么我们的创作导向,就必须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只有扎根到群众中间进行创作,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一)音乐是社会文化,是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古人认为,音乐能使人温良、宽大;音乐能使人正直、向上;音乐能使人安乐、仁爱;音乐能使人恭俭而好礼。也就是说音乐可以影响到人的性格和行为。生活中有了音乐,人才会不紧张、不单调,才会感觉到放松和愉悦,灵魂才会得到净化。音乐可以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二)音乐的特殊性,不会影响音乐欣赏的大众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因此,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音乐由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组成,只要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就音乐听觉能力而言,一个听力正常的人,都能具备音乐听觉能力。当然,先天听力有问题的人也有,但毕竟还是少数。随着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音乐欣赏已经成为普通人必要的生活方式。

(三)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首先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就是审美。一般来说,人们对音乐的欣赏,首先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音响,并由此进入到一个幻想的境界。这就是具有美感特征的欣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说,审美活动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内容,而对音乐的欣赏,是人类众多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二、音乐欣赏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音乐本身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我们不难感觉到音乐在我们生命中的存在,更不难感觉到音乐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的就是音乐对人的身体健康、道德修养,以及社会风气等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的欣赏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尤其是集体音乐欣赏,比如参加各种音乐会,那种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氛围和行为规范,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崇尚,也会对人的文明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音乐欣赏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对音乐作品的主观分析和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的共鸣。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巫漪丽在台上演奏《梁祝》,台下80后、90后观众热泪盈眶,这说明音乐是可以激发人们的喜怒哀乐的。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享受。钢琴曲《黄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它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体旋律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协奏的表现力,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原作所表现出的精神气概,从而赋予了它更新的艺术特色。作品的民族性很强烈,作品的主题也很鲜明,创作手法十分独特,不仅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非常广泛,对我国民族交响乐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首音乐作品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歌颂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向人们传达一种信念,并形成了人们对生活、对艺术的一种态度。

很多音乐家的人生道路都是比较坎坷的,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都是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比如莫扎特、贝多芬等,他们在贫困潦倒,甚至是失去听力的困境下,创作出如《魔笛》《第九交响曲》等,这些伟大的音乐作品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无不激励着后人面对人生挑战而努力拼搏奋斗。

三、普及音乐欣赏教育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各类音乐都在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音乐作品空前丰富和多彩,这些都为喜欢音乐欣赏的人们提供了听觉盛宴。人们对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反过来,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也会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想参透音乐的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说,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但它不像梦境那么虚幻,那么不可控制,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被人们用以表现意念、情境,并跟随着它在情感世界里创造奇迹。

人的思想道德需要用音乐欣赏教育来培养,人的创造力也需要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甚至是人的创造力的前提条件。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自然是要通过音响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人的情商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得到提高。这是因为音乐可以使人们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情绪进行管理,实现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所以说,当前群众文化工作者对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音乐欣赏教育意义非凡。

音乐欣赏就是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音乐欣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今世界上流行情感教育,可以说情感教育是一个大趋势,而音乐教育其实是情感教育十分重要的方面,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成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首先,音乐欣赏要求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其次,音乐欣赏要紧密结合人们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诉求。比如琵琶协奏曲《琵琶行》,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任何表现形式所不及的。因此,对音乐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也可以说,音乐欣赏水平有高低之别。所以说,提高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是当前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音乐欣赏需要理解音乐形象,同时更加深刻地去认识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形式和风格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使人们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这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而这种欣赏水平是需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和学习才能获得的。

从理论上说,音乐欣赏教育是一门学问,还需要人们更进一步地研究。目前,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群众的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地为群众创造音乐欣赏的条件和环境,同时探索积极有效的措施,广泛提高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使音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简介:廉永浩,男,本科,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研究方向:音乐欣赏)

(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廉永浩

上一篇:施工管理中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驱动式培养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