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9

摘要: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开展良好的学前心理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今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教育工作具有复杂化,不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和人交往、性格良好、行为统一协调,形成一个能够协调内在需要和外部压力的良好心理。为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作出以下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篇1:

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从新生入园开始

摘 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主要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稳定、性格活泼开朗,无心理阻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从目前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是学前儿童建立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从学理上澄清、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 新生入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和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态,还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健康也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针对小班入园分离焦虑多发生在学龄前期,是新入园幼儿在入园时的普遍现象。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不理睬他人等等,它对每个幼儿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分离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关注,导致幼儿分离焦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幼儿更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到幼儿将来对社会的适应力、影响幼儿的发展。

1.学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性

首先,当今社会心理和谐不仅是个体的幸福指标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心理建康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和谐的前提和保证。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提高学前儿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心理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心理的健康”,例如: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幼儿阶段是自主性、自信等个性品质建立的重要时期,促使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建立足够的自信,则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幼儿初入园是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将引起重视。

2.促进学前儿童入园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从“前”准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要“欣赏”幼儿、“接纳”幼儿等,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营造温馨的环境,布置家庭照片墙让孩子感受到家人一直陪伴着他们,让孩子带自己熟悉的玩具陪伴他们入园,带给他们抚慰、快乐,减轻幼儿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还可以寓教于乐。做到提前熟悉;向新生及其家长开放活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入班级观摩活动,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做到提前培训;因为小班幼兒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因此这会是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会造成心理负担。因此提前培训家长,要求家长利用暑假的时间重点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从“心”做起

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关爱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产生心理的安全感。当小班幼儿刚入园闹情绪的时候,有些教师会警告,甚至恐吓孩子:“老师不再喜欢你了”“再哭的话就打电话让妈妈不要来接你了”等,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害怕上幼儿园,造成孩子心理紧张、焦虑的入园情绪。教师应该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用安抚、爱的呵护,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帮助幼儿化解分离焦虑的情绪。

(3)运用有趣丰富的活动,从“玩”开始。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识社会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可以增加幼儿交往的频率,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中、生活中更加快乐,以积极的情感充代分离焦虑情绪,必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开展预见性的教育活动,借助绘本引导《我爱幼儿园》、《汤姆上幼儿园》描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并让幼儿玩一玩。其次,开展预见性的教育活动可以改善孩子入园的心理素质,例如:点名游戏、拉拉手游戏等。游戏情节简单、有趣、宝宝的参与度高,转移想家的注意,宝宝乐在其中。

3.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的养成不是一个活动、一个游戏、一个故事就可以解决的,要把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做的更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工作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研究和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活动,持之以恒,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魏勇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王小英.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沈丽华.缓解小班家长“分离焦虑”的策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9)

作者:吴景红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开展良好的学前心理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今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教育工作具有复杂化,不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和人交往、性格良好、行为统一协调,形成一个能够协调内在需要和外部压力的良好心理。为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作出以下分析。

关键词:学前儿童;师资力量;发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视程度被不断的提高,与之对应的心理教育也在不断的被提高重视。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学前儿童的身心还在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为保证学前儿童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需要着重对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教育观念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知识教育为主,针对学生的学习制定了多种教学方式。然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学生的心理教育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点环节,也是整体教育工程基础环节。

(二)心理教育体系问题

良好的心理教育体系,能够有效的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但是,部分地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良好心理教育体系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制定教育方案,然后对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对学前儿童开展教育活动,至关重要。

(三)心理教育师资问题

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保证学校具有专业化的教师对学生心理教育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各地区的学校不断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专业化的心理教书数量不足是开展学前心理教育的重要阻碍,另外,现有的心理教师队伍,对具有现代化的心理教育方式不够了解,这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促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合作

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保证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和在家期间,同时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家长要和学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共同,老师要及时、全面的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向家长转达,同时,还要将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告知,家长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家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保证学生可以不间断的得到教育。

(二)提升师资力量

1.增加教师数量

增加心理教师的数量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在师范类院校增设心理教育课程,并且增加招生数量,以此保证专业教师的数量。学校方面要积极引进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不断增加学校内心理教师的数量。

2.提升教师质量

提升心理教师的质量,可以分两方面进行。首先,引进专业教师,直接提升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主要针对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以此保证从根本上提高心理教师的水平。

(三)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同样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完成。学校方面,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家长方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端正自己的品性,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

科学证明,能够接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性的爱的孩子,在生活中总会表现得充满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学生会的身心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进而提升对老师的认可程度,能够更加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因此,老师在平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一个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

(五)培养与预防的结合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培养和预防相结合,培养是指对学生的品性进行端正,保证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进而提高血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解,针对成长环境中不利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预防,避免学生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三、结语

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从外露的行为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完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师资力量,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等,可以有效提升学前儿童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中琼.论幼儿文学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与改进[J].语文建设,2016(7X):77-78.

[2]李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赢未来,2017,(02):145-146.

[3]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00(005):131-133

[4]李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赢未来,2017,000(002):P.145-146

作者:徐佳欣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篇3:

论幼儿文学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与改进

[摘要]幼儿文学对学前儿童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语言和知识,开阔儿童的视野;还能够不断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教会儿童学会关心自己和别人。

[关键词]幼儿文学;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好的文学作品更是人们的精神导师。幼儿文学是人们接触最早的文学形式,能让人在年幼时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幼儿文学给儿童留下的美妙印象会伴随其一生,对儿童个体的精神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文学不仅具备了文学的教育、认识、娱乐和审美功能,而且由于读者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功能的独特性。本文从幼儿文学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与改进进行探讨。

一、幼儿文学的概念和特征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重视儿童文学的作用,多开展与儿童文学有关的文化活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下面就将对幼儿文学的概念进行阐述。

1.幼儿文学的基本概念。幼儿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三到六岁的孩子,幼儿文学指的就是专门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创作的文学作品,通俗的说幼儿文学指的是适宜幼儿阅读的各种书籍。幼儿文学其实是儿童读物中的一个种类,它的故事性比较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加丰富,儿童非常喜爱,地位远远超过其它儿童读物。

2.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幼儿文学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念。幼儿文学的开头必须简洁,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篇幅不能太长,幼儿的接受能力不同于成年人,因此幼儿文学的创作必须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让幼儿能够接受。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最快速的时期,但是学习语言的水平有限。因此幼儿文学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要生动形象和口语化,但是也应该稍稍超出儿童的理解水平,以促进儿童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儿童的思维模式是以自我中心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处于模糊的状态,分不清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界限,主体和对象、所以幼儿文学一般要突出泛灵的观念、前因后果观念、人造观念和任意逻辑观念。同时儿童一般也都是通过听赏、图画和感受等方式来接受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是儿童的启蒙文学、口语文学、精神文学和快乐文学,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间万物,帮助儿童了解更多的日常生活。

二、幼儿文学的作用

幼儿文学对幼儿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文学不仅具有一般文学的功能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下面就将对幼儿文学的特征和作用进行阐述。

首先,幼儿文学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幼儿文学具有教育和认识的功能,它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幼儿文学可以向幼儿传达日常的基本生活知识。幼儿文学经常使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例如幼儿文学作品《小熊拔牙》就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告诉儿童要注意健康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再如《彼得·潘》、《小红帽》和《吹小号的天鹅》等作品都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让小朋友感兴趣的动物和魔法等来代替人的言语和行动。这些幼儿文学中的暗示和拟人能够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儿童文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几乎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囊括进去,是儿童学习的最好教师,能够帮助儿童尽快融入社会,让儿童更早地学会理解和认识社会。

其次,幼儿文学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增长儿童的知识,丰富儿童的情感和语言。幼儿文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儿童认识大千世界的绝好教材,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儿童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亲自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经验,幼儿文学为儿童打开了认识现实生活的门窗,满足了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例如《编花篮》、《数鸭子》等流传已久的儿童数字歌、绕口令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儿歌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人性,把动物的生活习性形象化,展现在幼儿面前,无形之中,既让幼儿增长了知识,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求知欲。同时幼儿文学作品还极大地丰富儿童的语言和情感,一个人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就是幼儿期,语言浅显和生动优美的幼儿文学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学习词汇和语法规则以及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例如绕口令能够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语言发音,还能帮助儿童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和语言连贯能力。幼儿文学除了能够丰富儿童的语言以外还能够丰富儿童的情感,一些生动形象的幼儿文学作品就能够激发幼儿丰富的情感。例如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就能够让儿童对小天鹅的遭遇产生怜悯与同情,对小天鹅的努力会感到崇拜和赞美,进而让儿童学会勇敢、自信和关爱家人等。幼儿文学在丰富了儿童语言和情感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一些推理、分析和判断类的幼儿文学作品就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因为幼儿的好奇心非常重,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的思维非常奇妙,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很多专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童话和神话能够把儿童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个神奇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由此可见,幼儿文学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语言和情感,还能够提高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

再次,幼儿文学还能够提高儿童的審美能力。幼儿文学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为儿童营造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境界,留给了儿童感受美丽的想象空间,能够培养儿童的美感。同时幼)L文学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审美和价值标准,帮助儿童建立鉴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例如儿童童话中就为儿童树立了很多审美标准,美丽的嫦娥、丑陋的妖精、善良的小矮人等等。这些作品能够引导儿童思考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进而不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例如《白雪公主》这个童话中善良的白雪公主受尽了邪恶皇后的欺凌,这就能够让小朋友很容易分清楚童话中谁是善良的谁是邪恶的。

最后,幼儿文学还能够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文学具有娱乐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激动的情绪,丰富儿童的生活情趣,有助于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在目前发展飞快的社会里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文学就能够健全儿童的人格,让儿童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儿童还缺乏准确的判断力,所以儿童能够根据幼儿文学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而产生心理变化。

幼兒文学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增长儿童的知识,丰富儿童的情感和语言,同时还能够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幼儿文学改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挑选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幼儿文学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初级阶段,所以儿童还没有认知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地选择,再加上现阶段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暴力、恐怖类书籍,所以家长和学校就要替儿童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文学。我们所指的健康幼儿文学不仅要内容健康而且还要适应自己孩子的发展,这一点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学校和家长都要合理把握对学前儿童的期待尺度,不能对自己的孩子期待太高,否则会导致儿童心理畸形发展。

其次,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影响教会了我们培养儿童健康心理教育观念,即我们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不能一味的将所有知识都一股脑的灌输给儿童。长期以来我们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做得过于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的知识融入到幼儿文学作品之中,让儿童在阅读的时候与幼儿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进而潜移默化的让儿童接受作者的意图。启迪是让儿童接受幼儿文学作品作者的理性,感染则是接受作者的感性。因为将心理健康的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儿童,不仅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还会让心理教育显得生硬和牵强,但是运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就能够让儿童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出来,与孩子进行灵魂的交流,这样会使他们的内心深处自然萌生善良、关爱、自我约束等观念。

最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影响教会了我们改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可以采用引导的方法将幼儿文学中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引入到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的世界中。幼儿文学可以为儿童创建一个鲜活的世界,因此我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要选择恰当的文学人物、文学语言和文学情节,但是不必全部都列举出来,因为人物太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讨论、绘画等方法加深儿童的记忆力。

为儿童健康成长而创作和编写的幼儿文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既是儿童的启蒙文学,又是儿童的精神文学和快乐文学。幼儿文学的作用也非常广泛,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更快地融入到社会当中,还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间万物,帮助儿童了解更多的日常生活。同时幼儿文学对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情感和语言,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为儿童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儿童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所以鉴于幼儿文学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帮助儿童挑选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健康幼儿文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儿童。

[参考文献]

[1]许央儿.论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

[2]方卫平.超文本的文学——论幼儿文学的综合性特征[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

[3]刘渠星.论幼儿文学中显现的审美本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9).

[4]胡君婷.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03).

[5]林园.浅谈学前儿童文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6).

[6]张亚.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现状研究——以K市主城区幼儿园为例[D].西南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5-12-19)

[作者简介]刘中琼(1966-),女,重庆人,硕士,重庆云阳教师进修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品德行为教育等。

作者:刘中琼

上一篇:高校文科学报管理论文下一篇:园林材料运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