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法课程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由于生源不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同专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针对中职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教学要以人为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教学的加强、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上符合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法课程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音乐教法课程学前教育论文 篇1: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有效教法的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有效的教学举措,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会基本音乐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幼儿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能力。其次通过不断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引入案例,增加知识内容讲解形式,提高课堂知识讲解的宽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方法研究

在职业院校有效的开展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的传递给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后是直接面向幼儿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加强自身技能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优化现有的学习技巧,提高在音乐课程学习当中的良好体验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对待学前教育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个体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教师通过笼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合理的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首先对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便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效学习。最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完善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优化现有的学习方式以及行为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例如,在音乐课程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声情并茂的讲课形式,有的学生则喜欢以理论为主系统性的讲课方式。针对这一差别现象,教师首先通过运用丰富的教学形体语言结合美妙的音乐进行趣味性的讲解,接下来教师通过总结、归纳的形式再合理的进行系统讲授,满足两种学习類别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教师引导两种层次的学生正式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完善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综合掌握教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课堂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后是面对的幼儿教育,需要这些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开拓现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高效的课堂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法,能够有效的满足这一教学需求,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内容有机的跟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对教材内容加以扩展和延伸,可以将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开放和富有感染力,降低了教材内容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简单的学习和理解课堂知识,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感。

例如,在“鉴赏音乐”的教学环节,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以及具备音乐表达技巧,首先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戏曲”“抒情歌曲”等多种音乐曲目,让学生通过音频更加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音频中的相关动作以及歌曲的曲调,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学习系统,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本节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将多媒体引入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学习音乐课程的习惯。

三、合理结合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缺少参考和对照,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手段,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可以在更加开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致,有利于学生以更加开放的眼光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音乐动作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的课堂教学主题当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技巧传授以后。请从事幼儿教育的朋友,亲自过来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演示。最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总结和陈述在课堂案例学习中的感悟。在这节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的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加强了学生对自身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反思和扩充,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为全方位发展的教育人才。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针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悟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更加灵活、准确的使用。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增加音乐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内容当中,让学生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能够恰当的和自身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蒋敏.学前教育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J].作家天地,2019(21):184-185.

[2]张伶俐.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9(13):179.

作者:王若暄

音乐教法课程学前教育论文 篇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由于生源不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同专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针对中职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教学要以人为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教学的加强、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上符合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目前比较统一的共识是: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教育专长的学前幼儿教师。其中有一定专长就包括了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欣赏能力,这是学前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音乐类必修课程的开设就是实施目标的具体手段。针对培养目标,中职学校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必修课程教学的研讨和探索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绝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类理论、技能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内容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可见其在中职课程中的地位。

中职学生来源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年龄15~16岁,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来说,他们与高等院校生源生相比,在身体的柔韧性上有着年纪小的优势,但是其弱势也更明显,即文化底蕴浅,学习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中职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教学探索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音乐必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音乐教师应把握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清楚认识中职音乐必修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因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均是音乐专业院校或是综合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的,是经过严格而专业的职业培训才走到中职的音乐教师岗位,在教学上教师容易用音乐专业的目标来要求学生,如此就容易产生教学的误区。同时,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要强调“师范性”,重视“示范性”,突出“实用性”,即学生掌握音乐技能要在加强训练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难度。

1.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基础的基本功。乐理涉及内容广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科学地引导学生掌握乐理知识。视唱是音乐教学用得最多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不光是流动“do”的线谱视唱,关键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唱好视唱,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可以适当加些固定唱名曲。练耳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教学生时,不能仅凭标准音去死听硬记,而应该教一些科学的方法,如“音程对位”法、“顺藤摸瓜”法、“鱼咬尾”法等传统训练方式等,另外不可忽视节奏、旋律的听记练习。

2.琴法课程要突出伴奏能力的培养。课型以中型课和集体课为主。学前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具的运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音乐课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伴奏乐器,现在主要用键盘乐器。键盘伴奏能力的掌握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掌握一定的演奏能力技巧。因此,一、二年级主要是加强学生键盘乐器的基础教学训练,重点突出演奏基本技巧。三年级琴法课程应该与和声伴奏课程相结合,在练习演奏乐曲的同时教会学生对优秀幼儿歌曲的曲调、调式、风格、情绪的分类,对和声以及伴奏音型、织体进行分析,以此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编配歌曲伴奏的规律,并让学生多做编配伴奏的练习,通过在键盘上的实践,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那么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基本能为一般的儿童歌曲伴奏,在实习中就能比较规范地上好音乐课,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声乐课程要突出范唱能力的培养。声乐课程的教学以中、小组课形式为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歌曲,能够胜任幼儿音乐课唱歌教学。因此。一、二年级重视发声技能训练,讲解科学发声的方法和歌唱的基本理论,提出发声训练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歌唱理论概念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三年级则侧重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发声训练,进行齐唱、小组唱、合唱的训练,并按照统一要求浏览、分析、处理歌曲,引导学生逐渐独立会处理歌曲,培养学生的范唱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

4.舞蹈课程要突出幼儿音乐律动、舞蹈的创编。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多种技能学前音乐教师,在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具有辅导小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而不是培养专职的舞蹈教师或演员。因此,舞蹈课程教学的内容安排,就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二年级着重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堂内容必须集中、精练,以点带面,了解认识每一动作的训练意义和方法。三年级根据培养目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生理解音乐的情绪、运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内容以及幼儿律动、舞蹈的教学方法、实践等方面,经过三年的学习就能在实习中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活动指导。

二、音乐必修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对音乐的认识基本是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原来学校师资水平不足或者学校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就停留在几首流行歌曲的程度,这样的学生在中职学校占多数,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培养的是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学生的唱、弹、跳的技术能力,它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技能的习得在掌握的过程中也有其特性。因此,教师在研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式的教育,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整体观。音乐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要掌握幼儿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常常会因此而重技轻文,即重视技术性的唱弹跳的训练,而轻视音乐基本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必修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而相当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单项的训练、分析,各个课程之间没有彼此通气,形成整体。比如节奏、节拍、乐句、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学生在声乐课程关注发声的技术、在琴法课程关注指法的运用、在舞蹈课程关注肢体的运动等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生应该在音乐中学习技术,这才是掌握幼儿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根本的途径。

2.引导学生学会构建自由学习的途径。要想让学生自由地学习,为自己负责,他们就必须面对各种与学习生活休戚相关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学教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其他学科普遍使用,且较为实用有效的,音乐教师在音乐必修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可加以借鉴学习。

一是合作学习法。目标的达成方式通常有三种:竞争的、合作的和个人主义的。学习目标的达成也不例外。“在学习目标具有良好结构的条件下,强调合作的学习目标往往比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的目标能更好地提高成绩。”这对每门学科和每个年级来说都是这样的,在需要高级思维技能参与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在问题解决中,合作性努力的效果要好于竞争性努力。在所有的年级中,不管是言语问题还是非言语问题,也不管问题的操作和解决方案是否清晰、是否得到良好的界定,都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而且,对那些更强调合作的文化和社会中的小组而言,合作学习在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方面尤其显著。音乐学科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需要高级思维技能参与的音乐技能的训练更是如此。

二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就是支持学生“做中学”。就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深度投入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经验,激励学生在情境中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改变”情境、“问题”情境、“竞赛”情境、“帮助”情境等,学前音乐技能课程的知识运用在情境教学法中就能得到很好地巩固和发挥。如学生在琴法课程的学习中,指法的训练是最基本也是最枯燥的,学生在训练的同时最希望得到的答案是能运用这个指法弹奏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歌曲。因此,教会学生从最真实的问题开始,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中选择各种学习方法,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对自己有意义的问题,如此学生得到学习的快乐,也会在快乐学习中掌握具体的音乐技能。

三、音乐必修课实践能力的加强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利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需具备的那些心理和生理特征”。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存在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必修课实践能力的加强,是促成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利用经验,还要运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许多途径鼓励并促进学生不仅记忆知识,还要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教幼儿音乐的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幼儿音乐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原则,以及各种课外音乐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同时传授给学生,教学实践证明,中职技能应用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在与学习理论知识并重的位置上,是培养学生较快具备音乐教学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中职视唱课程中,视唱曲丹麦民歌《丰收之歌》之内容拓展练习时,教师可以请全班同学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乐器按照声响源可以分为竹制、木制、金属制、组合制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依照身边的条件可以制作出各种能发出声响的敲打乐器如汤匙碰击、钥匙串、双木头棍、易拉罐装沙子等,简单的还有用指关节敲打桌面、双手击掌,在课堂上以简单的一拍一响和一拍两响就可以为视唱曲《丰收之歌》伴唱。如此的课堂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实践活动开展的常识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中职音乐必修课程教师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把以“教”为主转变成为对学生“学”的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利用活动课和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小学学前班中去,辅导幼儿唱歌、跳舞、弹琴,加强对学前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就可以较快地获得较好的音乐教学能力。

四、音乐必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学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学评价理念与方法革新更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一系列时代所需求的高阶能力的发展。传统教学评价以分数定性的方式难以满足现时代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为此,许多教学设计专家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实评价。这种评价是基于真实任务的、复杂的、能挑战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评价标准充分反映学生多元化的观点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主张多元化、多样化、质性的评价方法,实现以评价促发展。如在多学科使用的量规评价、绩效评估、自我评价等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方法。学前音乐必修课程要求达到的一定专业能力之技能的形成、掌握过程,是学生技能训练由生疏到熟练、“巧”的过程,良好的、适合的、阶段性的、过程性的评价和肯定,是学生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

【参考文献】

[1]L A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5

[2]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

【作者简介】胡 宁(1961- ),男,广西平南人,本科,广西华侨学校高级讲师;顾慧雯(1989- ),女,广西容县人,本科,广西华侨学校教师。

(责编 江月阳)

作者:胡宁 顾慧雯

音乐教法课程学前教育论文 篇3:

关于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改革研究

摘 要:为促进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从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改革策略,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音乐技能课程;改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08

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从而使得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吃香”。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在学前师资培养工作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力推动了我国学前专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有很多院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模糊,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专业化倾向严重

部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照搬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导致教学过程存在过于强调音乐技能专业性的倾向。我们知道,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跟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的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是为了培养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之所以开设音乐教学,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对教师音乐方面的能力要求较低,能够了解基本的乐理,会用乐器弹几首儿歌就可以。但是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则明显不同,它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所以对教师音乐能力的要求要高很多。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化倾向严重

很长时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都是从高师分科设置学科课程体系演变过来的,同时也受到专业音乐院校所设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师资力量的影响,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从而导致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习内容存在重复性,有条状分割的倾向等。这些都给该专业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有些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存在专一化的现象,教学生唱功的教师不负责弹奏,而负责弹奏的教师又不负责教学生唱功,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音乐中的唱与弹,很多学生只会唱或者只会弹,不能把两者有效地综合起来,从而无法在求职中获得良好的表现。

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改革策略

在新形势下,要保证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一致,并且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机统一。对于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集中体现在儿童音乐教法课程,也就是教导学生善于鼓励幼儿多看、多学、多玩,让他们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合理安排音乐课程教学内容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该专业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该为该专业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要提高学生唱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弹的能力,弹、唱两手抓,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服务主体是幼儿,而他们的思想、能力以及行为习惯或多或少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想让这些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首先应该培养出音乐素养高的教师,这就要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模式

在设置音乐技能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也要考虑到这些学生未来的服务主体特点,从而使得教学模式更为合理、更为科学。学生一般都喜欢听音乐,并且对于舞蹈也很有兴趣,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舞蹈教学添加其中,完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会弹、唱之后,还能够自主编舞,以方便日后对幼儿进行教学。

(三)完善教学实践

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非常重要。为此,可以将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以及教学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校内实训方面,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还应该善于为学生创造展示他们音乐技能水平的平台,多多举办比赛。比如音乐课程教学大赛、教学经验交流会等,让他们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在教学实习方面,可以借助于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入职前的综合实践,进入当地幼儿园进行学习交流,熟悉日后的工作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从当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还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广峰.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王卅.如何搞好独具特色的中等职業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专业教学——声乐、钢琴教学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

[3]朱虹辉.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出路——从培养歌唱家到培养幼儿园音乐教师[J].新课程学习(中),2014(3).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张文娟(1983.7— ),女,汉族,陕西宝鸡人,中级职称,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张文娟

上一篇:音乐表演中创造性分析论文下一篇:学生男装课程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