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有关社会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各职业院校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具有意义。研究者对湖南省某幼专为例,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及学前用人单位园长进行了调研,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专层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岗位标准与培养标准脱节,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冲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偏差。基于现状问题,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養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并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重大民生问题之首。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并指出:“职业教育办学追求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在于职前师范教育的优劣,师范教育质量的优劣在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目前,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主力军,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国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改进和完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是新时代教师培养和学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了解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现状,本研究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某幼专学校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幼儿园园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0份(回收率为91.4%)。其中有效问卷301份(有效率为94.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指标体系的政策、论文和专著等方面的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大致了解了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

2.调查法

一是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编制问卷《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三方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全面调查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园长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真实和可信的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为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比较法

对幼儿园教师岗位标准和幼专学校的培养现状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情况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剖析了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是3个维度和14个领域。研究者提炼出《专业标准》的3个维度和14个领域为整个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指标,如表1所示。

一是是专业理念与师德,其中涵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4个领域的内容。二是专业知识,其中涵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3个领域的内容。三是专业能力,其中涵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以及反思与发展7个领域的内容。

在这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专层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有9.63%表示“非常满意”,有35.22%选择“满意”,有53.49%认为“一般”,有0.33%表示“不满意”。

(二)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本情况

1.岗位标准与培养标准脱节

目前各职业院校一般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目标来确定培养标准,忽视了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缺乏科学依据。从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来看,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对学生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对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和情景缺乏深入了解,一线专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参与度低,同时调查发现,学生的技能实践操作水平、职业道德修养与岗位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各职业院校如何制定科学的培养标准尤为重要。

2.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冲突

各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多数是由中专师范学校升格形成,仍然是保留着重知识传授、重理论、重共性,轻能力培养、轻实践、轻个性的“三重三轻”传统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观念。这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职业院校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中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而这些现代职业教育关于人才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是背道而驰。

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缺位

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应当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其中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的幼专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学校一方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把握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没有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现阶段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生学业成绩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水平和个人综合能力。由于用人单位或教育专家参与评价的缺位,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就业率。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偏差

(1)专业理念与师德情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通过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内涵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少职业责任心和兴趣,对幼儿缺乏关爱和耐心。对幼儿保育知识掌握不够理想,难以将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迁移,且学校对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和具体,像《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和《幼儿教师礼仪》这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个人礼仪修养的课程,基本上采用书面考试进行量化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不能从单调的考试分数上反映,分数高低不能客观地决定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实际上需要通过岗位工作中的个人道德行为来体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岗位需求有一定差距,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2)专业知识情况

以调查的幼专学校为例,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具体见表2),通过对接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调研发现,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如有的学生文化成绩较高,但是实践能力较差,用人单位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个人道德、职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作为一名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关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更懂得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见习、实习和工作岗位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建议与对策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6],结合调研学校实况,为解决当前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集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职业院校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本校实情,因校制宜,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较为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与育人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能胜任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树立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质量观

一是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省、校级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提高质量、监督质量和保障质量的合力;二是各职业院校全面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师范特色质量观,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首要问题、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15/content_5340776.htm.2018-11-15.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02-13.

[3]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2012-09-13.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2014-06-22.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業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611/t20061116_79649.html. 2006-11-16.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017-10-26.

作者简介

罗小梅(1989—),汉族,女,湖南永州人,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研究。

张华(1974—),汉族,男,湖南怀化人,博士,副教授,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李建华(1970—),汉族,男,湖南永兴人,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研究方向:化学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协会重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XJKX19A024)。

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师范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编号2019B05)。

作者:罗小梅 张华 李建华

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摘 要: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有关社会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方向。因此,对于技工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设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方向,注重专业学生在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全方位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展开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希望对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供应关系着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或者是其他生活领域应用型人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构建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国家政策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学前教育专业所受到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实施,关系到该行业领域人才供应以及行业自身的发展。

一、技工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前教育属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十九大会议中,更是高度强调有关学前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将其上升到影响着我国幼儿接受系统性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整体的教育水平对于我国广大儿童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考虑到社会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现状,学前教育专业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所导致的问题越发的明显,影响着我国千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基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探讨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是改善现状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改革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有益于促进幼儿的更好发展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因此,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学前教育形式都是以传输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幼儿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是有关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无形中被忽略。考虑到幼儿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征,并且对周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学前教育是无法进行满足,这也意味着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所表现出的各项需求。也就意味着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或者是教学模式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才能够更加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从而带动整个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建设找准目标定位

有關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而在目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教育政策,不仅需要关注人才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关注其核心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注入。笔者认为,有关课程建设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步,确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于当前所设定的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包括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以及客观实际条件,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化课程体系,独立设计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以及其他技能课程板块,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第二步,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的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构建目标,要求教师在丰富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不断增加教学经验,保证人才日常教育水准,同时也需要加大在课题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第三步,注重有关课程资料库的建设和完善,课程资料库中应当包含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学校所搭建的网络平台,创立对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方式加强重点课程的教育;第四步,充分挖掘教材价值实现课程的开发建设。有关教材的选择需要遵循合适和优质的原则,除了考虑教育部所推荐的优秀教材之外,也需要发动教师的力量进行专业特色教材的编撰,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使用,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除此之外,需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具体措施是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教育网站或者是论文素材,通过这种形式来满足学生在自我提升过程中的各类需求,保证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深入了解以及自身素养的提升。最后是针对实践教学部分的建设,为了体现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例如通过技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进行合作的方式,允许幼儿园根据自身特色以及需求,以订单式的方式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解决幼儿园有关应用型人才紧缺的难题,同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拓新的渠道。

(二)积极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

通过教学科研的方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学研究以及改革工作。为了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水准,第一步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研究以及改革思路,该工作的关键在于把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律,能够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此才能够彰显出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价值。需要注重有关人才培养形式上的改革,除了针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构建之外,还需要关注有关教学内容的精选以及优化,并持续更新教学手段以及方法。当然,该过程中也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持,借助师资队伍的力量,推动教学研究以及改革工作的进行。其次是关注教学研究以及改革内容方面的转变。第一步是针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有必要摒弃落后教育观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具体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对于核心知识体系的融入,强调基础和实践并重的教育原则,关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二步,针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增加过程性评价形式,联合结果评价共同使用,保持比例均等。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应用型人才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行为,态度以及学习成果等。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元素,例如使用活动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实施大胆创新。

(三)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加快教材研发

加强教学研究力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有关人才培养形式的确定或者是教材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选择等。考虑到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会发生动态变化,因此注重教学研究十分必要。有关教学研究的开展需要明确具体的进行时间,要求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以及难点。善于发挥资历,丰富教师的主导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群体共同开展教学以及科研任务,包括各类教研课题的选题以及具体研究等,要求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按时参加。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的方式严格要求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其在教材研发、教学研究以及改革方面做出有效贡献。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来保证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而对于质量监控力度的增强,则需要校方进行全方面的努力。通过建立分层质量监控体系的方式实施有效监管,加强关于听评课工作机制的建立,并将其结果反馈给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通过建立监控体系的方式来强化关于教学质量的监管,其核心目的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可以通过听课制得的方式实施日常的教学质量监管,并且也便于对不同类型以及层面课程教学情况的获取,丰富实施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改革研究的材料依据。面向教师开展评价工作,形成对于教师日常教学的有效指导等。除此之外也需要关注学生方面的评教工作,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者是试卷质量也需要加强管理,通过抽查评价的方式保证对于学生评价的有效性。

(五)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具体指和幼儿园及一些教育机构合作,技工院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关系的方式为学前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丰富实践经验,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教育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教育技能。企业方面借助合作关系保证自身人才供应充足,校方则借助合作方式丰富学生实践,同时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与前瞻性

之所以强调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化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同时表现出更强的职业能力以及道德素养,更加符合现代学前教育工作的相關要求,无论是面对学前教育或者是学前培训工作都能够游刃有余。这也明确了有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要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将学前教育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其中,例如,面向0~3岁幼儿在选择教学方式以及内容时需要考虑对应的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在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涉及的。除此之外,有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现实性和前瞻性的体现,还包括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掌握,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视,保证自身的教育观念始终与时俱进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有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相关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创新,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管,体现有关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才能够确保该专业的学生更加贴合时代背景之下对应行业领域提出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兴林.关于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2):1112.

[2]郭海燕,杨聪粉.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9(18):8788.

[3]谭雪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8586.

作者:吴艳红

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简述

[摘           要]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单一性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才价值体现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日渐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首选。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校专业的重要分支,更加需要在应用型高校办学宗旨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更好模式,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体系化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    键   词]  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引发了人们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尤其是面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需要相关人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适合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输送专业人才

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的本质是为各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和输送适合的专业性人才。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应用型高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更为符合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真正起到输出专业人才的作用。尤其面对学前教育整个行业的扩大,诸多学前教育机构对专业人才都非常渴望,更加需要相关院校注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做好人才输出工作。

(二)符合时代需求

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推动大众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努力为实现学前教育的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面对未来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正确做法,为我国成为新时代的大国打下基础。

(三)推动教育进步

自古以来,教育的重要程度都受到了官方及大众的认可,教育进步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教育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育体系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进步离不开各方的努力,而师资力量的储备和培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软实力,可以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促进教育进步。

二、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培养更需清晰

许多高校都会直接或间接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为其培养目标,然而“高素质”是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具体内容的不清晰会导致课程设置、培养过程的具体指导作用变得模糊不清,最终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部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重点仍在关注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或科研人员上,并未划分更多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进行其他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具体培养目标的内容也缺乏相关表述,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另外,许多应用型高校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时间较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人才培养目标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往往会生搬硬套研究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因此与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够契合。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该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实践型课程占总学分比例远远低于20%,其中还包含一些艺术实践学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活动学分少之又少,造成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效果不好。二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设置不合理,必修课占课程的绝大部分,选修课占比极低,而且选修科目单一,没有涵盖复合型科目。选修课由学校设置,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需要的课程,选修课成了摆设、自主性缺失。总之,当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无法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此外,部分高校对教育部明确规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不明确,对于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做到整合,出现了重复设置应用型专业的现象,造成学生理论学习效果差,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培养过程实践薄弱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过程,实践是人才获得技能的有效途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的实践薄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能力不足,在运用新型教育方法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效果不好、讨论效果不明顯。实习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但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基地多样性不足,多是到幼儿园去实习锻炼,而且时间多集中在学生将要毕业的大三或大四时期,学生忙于自身找工作或考研,造成实习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培养过程实践薄弱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主要原因。

(四)评价功能不够全面

评价对于人才培养活动来说十分重要,评价功能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质量与效益的判断。但某些高校评价功能不够全面,在评价上,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并且直接将单一的评价结果与学校培优评优项目结合。这种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方式是十分片面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优秀的实践能力比单一的考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但在不少高校当中,实践项目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评价工具,很多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课程中的“平时成绩”,为了提交成绩单,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功能不够全面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不利于多元化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

三、應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指在有限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预估教育活动产生的效果,然后规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状态。培养目标需要明确并且科学。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清晰的定位,例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就比较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起不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人才培养活动的质量也不能提高。另外,有些高校设定目标是“复合型应用人才”,人才发展类型仍然是幼师或科研等相关岗位,许多高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时间短,还在起步摸索中,没有专业技能和职业培养这方面的经验,并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去提供更多未来的职业培养及发展可能性给学生,这些内容在培养目标里也相当欠缺,从而使人才培养活动效果不佳。因此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科学、准确地设置培养目标,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好的效果。

(二)合理课程设置

通过课程学习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关系到最后人才培养的成效。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专业复合型人才更能够满足需求,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在课程安排上,很多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践课非常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实践能力不足;其次,选修课与必修课课程设置不合理,选修课很少,且课程种类单一,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需求也没有开设课程去学习,甚至有些高校,院系安排学生上选修课,让学生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去进行选修,自主性不够;再次,地方高校并未根据地方和自己学校的特色去制定课程,套用其他高校的课程安排,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课程设置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才可以将教学作用发挥到更佳,也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践夯实培养

实践活动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方面,实践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多为硕博学术研究型人才,缺乏丰富的相关课程的实践经验,往往导致课程讨论没法用实践经验去验证总结,得不到预设的课程教学效果;二是高校中的实践多是课外社团活动,体育、音乐及其他通识或兴趣课,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课较为缺乏;三是课程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学生能通过实践来有效掌握课程专业技能,部分高校即使安排了一些实践课,但是却把时间安排在了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候学生或忙着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或面试,或其他毕业发展安排,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践实习中。高校可以按学期或年度,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相关实习,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课程的技能。通过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专业技能,并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全面评价提升

评价可以检验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如何。目前,从课程考核的评价来看,形式单一,很多高校仍然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不能全面地体现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评价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首先,课程学习中的考核评价形式应多元化,在课程学习方面,考试成绩占评价的一部分,另外,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出勤率也可以进行考核;其次,实践实习也应列入考核之内,辅导老师对实习成效的评价、实践学校或单位的评价、自我评价等,在实习学校或单位的评价中,比如去幼儿园实习,幼儿园里面的老师、校长等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不足和融入社会之中;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自主性的评价,比如在课程学习之外,自学考取了普通话、英语等级证书,职业教师资格证、育婴师等,这些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功能和内涵不断拓展深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用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培养,从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课程设置、实践夯实培养以及全面评价提升四个方面展开,促进教育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曾英,李艳,李玟真,等.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西华大学为例[J].农家参谋,2019,621(11):296.

[2]苏可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6):34-36.

[3]莫文敬.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调查研究[J].大科技,2019,7(12):36-37.

[4]高芳芳.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20,9(4):122-123.

◎编辑 马花萍

作者:谢谦宇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措施论文下一篇: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趋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