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研讨式教学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融入式研讨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论述了研讨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设计,以及研讨式课程的考核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环节,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讨式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研讨式课程设计论文 篇1:

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现状述评

摘 要:通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查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06年中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所有文献,以文献为研究基础,分别从研讨式教学的理论研究、研讨式教学的实践、问题和建议对研讨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述评。这是有效发现问题的文献调研方法的尝试。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高等教育围绕着三个层面实施改革:宏观层面——教育观念,探索和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观层面——课程设置,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创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微观层面——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考试评价方法。研讨式教学模式属于微观层面,在教改中立竿见影,受到高等教学领域争先追捧。为见其庐山面目,笔者通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查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06年收录的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所有文献,研究了其中的282篇文章。现就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和建议三个侧面对研讨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

一、研讨式教学的理论认识现状

1﹒理论基础

在查询的文献中,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影响课程设计的同时渗透到教学领域,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等,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模式。

2﹒特点

各学者从各个侧面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归纳起来认为主要有如下七个特点:第一,以人本为理念。研讨式教学模式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把人本作为其基本理念。在研讨式教学中,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性原则,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渔”,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塑造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话和讨论是其主要实施方式;从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建立立体评价机制是其主要的教学评价方法。第二,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研讨式课堂教学主张为研究而学习,为教学而学习。通过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科研能力,获取科研创见。第三,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研讨式教学完全不同于单向传授知识的讲授式教学,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归宿。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强调学生能力训练,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学术性与技能培训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诸方面的有机结合。第四,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研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者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第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第六,以情景教学为方法。研究式教学主张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第七,以研究与讨论为追求。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⑴教、研互动,教、学相长;⑵和谐教育,协同学习;⑶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⑷严格督导,科学评估。

3﹒教学目的

对研讨式教学已形成的共识是,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或交流,教师最后作归纳小结,对达到教学目的很有效。

4﹒意义

推广研讨式教学的意义,综合众观点,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研讨式教学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研讨式教学法是探索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的成功范例。其创新性主要表现有三:变静态教学模式为动态教学模式,变记忆学习为发现学习,变外部与近景动机为内部与远景动机。研讨式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并使之能够得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且在研讨式教学中不断地寻找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创造一种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第二,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具有交往特色的教学形式,交往活动和认识活动在其中有机结合。研讨式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种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第三,研讨式教学法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践证明它是符合教改方向、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针对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的方式,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思路。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传授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它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其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教学法会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具体的操作上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将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置于全课程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研讨式课堂教学是突出学生“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便于全体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互相启发,又互相修正,自由地、自我地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获取、去巩固和深化知识。它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个性特征的发展,科学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的。第四,研讨式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二、研讨式教学实践的现状

1﹒由来

研讨式教学是郭汉民教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成功实施多年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其核心创意在于通过虚拟化的角色转换,将教师的“话语权力”让渡给学生,确立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样式,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自学为主与教师适时指导相互结合是研讨教学的突出特色。它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性与师范性的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讲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国内外当属首例,它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朵奇葩。

2﹒教学实践覆盖面

研讨式教学已经在各种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从研究生、工程硕士教学,到本科生、高职生、成人教育、党校、在职培训乃至高中教育都得到推广,充分应用于从文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到医学、国际贸易、数控技术、管理科学等应用学科乃至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教学领域。

3﹒教学实施程序

研讨式教学分为四阶段、五步法、七步法。四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评价与总结阶段这四个步骤。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原则主要由课题的设计原则和教学原则两部分组成。五步法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七步法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小组研讨;学生讲述,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其中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对于整个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以往的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就是准备不够,经验不足所致。

4﹒教学经验

研讨式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体设计有效的原则和程序,不同学科总结了各具特点的具体经验。如历史课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郭汉民教授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激活历史教学的探索,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将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将研究结果加以交流置于中心地位,并贯穿教学的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研讨学术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长达八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热烈欢迎。王若素的研讨式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采取的是:学员提出难点问题,在教员的指导下独立研究、集体讨论、自己解答,学员、教员点评和判分。其特点体现了主体性、研讨性、全体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员的多种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了教员的教学水平。

5﹒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素质是实施研讨式教学法的决定因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应该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由教书匠到科学家的转变。研讨式教学设定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从战略的高度有效地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保证,而制定相关原则、研讨前的充分准备、研讨过程的引导方法是达到目标的较佳途径。

三、问题和建议

目前国内教学领域虽然对于研讨式教学模式反应雀跃,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表面化。对搜集到的282篇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高教领域若干年来已有群体仿效此教学模式的趋向,并且经验文章都表明效果很好,但有相当部分教师对其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理论研究现状基本停留在引进和解释上,缺乏进一步的系统探讨。这方面应该与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欠缺有关。建构主义是一个经过近百年探索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现代认知理论的典型代表,对现代教育理论影响很大,其内涵非常丰富。应该组织专门课程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过程,应该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第二,研讨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应用方案,应该组织专题予以系统研究,并将之有组织地推广,以纠正目前教师自发式零星应用的现状,这将有利于高素质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绝对化导致的片面化。所有文献对研讨式教学模式都是一片赞歌,这很不正常。大家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绝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完全包括的。最少不存在某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实施于某一领域的所有过程,或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完全适宜的可能。虽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研讨式教学也许有效果,但是对某一类型的学生就不一定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如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性强的某一学科,有时教师为主体的所谓传统式教学可能更有效果。这些方面我们看不到有文章予以阐述。可见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建议举行一些公开课深入的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讨论,避免千篇一律。第四,关于有利于研讨式教学模式推广的基础研究如学生知识基础评价等前提性课题缺失,大部分文章或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或是经验总结,似乎都很熟悉研讨式教学模式,都能对其应用游刃有余,缺少务实的研讨文风。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研讨式教学模式很突出的要求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后,针对性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其中,了解学生是基础的工作,是有根本意义的,但是却没有文章述及这一点。这表明相当部分探索者还未进入实在性层面,需要专题研究和恰当引导,以纠正盲目跟风现象。

参考文献:

[1]魏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实施研讨式教学的研究[硕士].四川师范大学,2004-06-01﹒

[2]姜涛.研讨式数学教学.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3):101-102﹒

[3]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6):146-148﹒

[4]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昆明大学学报2006,17(4):67-68﹒

[5]王燕华.研讨式教学与高职生能力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5):72-73﹒

[6]丁芳林,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7-19﹒

[7]解建国.我尝试“研讨式教学法”的体会.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1):29-30﹒

[8]王翠琴.研讨式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6(28):145-146﹒

[9]何丽君.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10]贺鉴.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23﹒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作者:黄 梅

研讨式课程设计论文 篇2:

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研讨式教学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融入式研讨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论述了研讨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设计,以及研讨式课程的考核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环节,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文献标志码]A

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研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研讨式课程教学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研讨式教学法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以“导”为主,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后解决问题。研讨法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和谐性原则。创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教学的民主化,形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境界。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長。

二、研讨式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

首先,应注重研讨式教学课程的适应性。一般而言,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适合采取研讨式教学方式。因为学生通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具备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问题研讨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如果学生对研讨的内容缺少基础理论的认知,研讨式教学必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要注重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教育内涵。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反映课程的全部知识要素、要点,特别是专业课程还要注重展现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使学生了解本领域最新进展。

三、研讨式教学方式的设计

教学教案是教学课程设计的脚本。教学方法设计及教学内容安排应该在教案中得到具体体现。

1.研讨式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的结合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重用。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师生的互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参与性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把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即在讲授式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逐步渗透研讨式教学方式,即“融入式”研讨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各自优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研讨式教学方式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始终,根据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的适应性,决定采取合适的研讨式教学方式,避免课程内容全部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研讨式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首先要明确采用研讨式教学的目的。研讨式教学是通过教学研讨过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的课题要有针对性,也就是针对某些课程知识点而设计、要有探讨的价值,学生通过研讨的方式,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研讨掌握相关的专业应用知识。教师设计的课题还要有适应性,也就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为研讨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必须收集足够的资料,为研讨式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撰写研讨式教学教案,明确每次教学研讨课的研讨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掌控研讨式教学过程,使研讨式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确保研讨式教学效果。

3.研讨式教学过程的组织

研讨式教学方式既可以采用研讨式课堂,也可以在讲授式教学中融入研讨式教学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选择研讨式教学方式。“融入式”研讨教学更加灵活,是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每堂课增加1/4-1/3左右学时的研讨式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又结合了研讨式教学的优势,学生与教师更加容易接受。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听课的参与性、积极性,不一定采用完整的研讨式整堂课程。

研讨式教学方式体现以“导”为主,改变传统以“讲”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表达自己看法。使学生在教学研讨中明确和认知相关专业技术问题,从而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例如,对于一些专业设计、施工等技术细节问题,如果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显得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师讲课比较矛盾:讲解不到位,唯恐学生不能掌握;讲解过于细致,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运用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等研讨式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中涉及到专业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建议教师还是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

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徒劳无益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参与度考核。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回答问题、参与研讨、汇报交流等方面,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表现为要求学生课前动起来——做好课程预习,提前了解教学内容;课堂进行中积极参与教学——气人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研讨;课后做好复习总结——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温故知新。

四、研讨式教学的考核环节

研讨式课程考核必须突出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促进学生在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课程最后考核成绩一般可由“平时成绩、实践(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例如,可以采用以下考核比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60%;实验(实践)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30%。

通过大幅提高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无法通过期末突击复习方式而通过课程考核,从而改变目前高校大学生为了期末考试通过而学习的“应试”教育的窘境。

研讨式教学方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必将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全程教学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研讨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并且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平时考核力度,实现教学全过程考核,全面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宫克勤 武传燕 卢丽冰

研讨式课程设计论文 篇3:

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研讨式教学的探索

摘 要:研讨式教学是法学实践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也是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研讨式教学的形式、特点的介绍,明确了研讨式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要求,对于法学研讨课开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的办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

法学教育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法学知识的传承最终将转化为学生在实践中的法律操作技能,因此法学教育历来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以社会实践案例为基础进行案例教学的传统。研讨课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研究讨论方式展开教学,这与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方法不谋而合,它们均是主动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将研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解决法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一、研讨式教学应用于法学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许多大学纷纷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研讨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高年级学生在研讨中通过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研讨式教学的形式与特点

研讨式教学即研究讨论式的教学,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研究和讨论的方式贯穿始终(郭汉民,1999)。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曾宪皆,1999)。因此,研讨式教学具有以下涵义:将研究与讨论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和讨论,以及其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研讨式教学被总结为“五步教学法”(郭汉民,1999),笔者的实践也是以此为参考。首先,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为学生创设选题。教师做完示范性教学后,通常选取本学科前沿性的、重要的选题,或者典型的、舆论关注、社会影响大的案例作为学生需要准备的主题。其次,以学生为主导,查阅资料,准备课堂发言。学生在课前需大量阅读,教师在课前指定相关专题的教材和阅读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的,安排学生全文阅读或选读重点章节,形成报告模式,准备好课堂发言。第三,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设计如何向全班同学报告选题。第四,学生报告选题,大家进行讨论。第五,进行课程总结。期末时学生要总结自己所做的工作,提交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研讨式教学具有学生主体性、问题主导性和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首先,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寻者,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培育探究问题的能力出发,设计教学的重点和探讨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实现课堂由教师讲授向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转变。其次,研讨式教学的开展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传统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讲授方法虽然可以造就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但是其局限性明显,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对问题缺乏主动探究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而研讨模式的教學则是以问题为导向,基础性、思考性、前沿性的问题形成了不同的问题层次:基础性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思考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产生问题意识;前沿性问题则会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发掘新的观点和方法(刘伟,2008)。教师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和探讨,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最后,研讨式教学具有实际性特点。研讨式教学中采用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为问题的切入点,讨论的选题来源于现实的世界,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经验中获得,并且使案例与理论相联系,最终抽象、总结出比案例更宽泛的原理和理论。

(二)研讨式教学应用于法学实践课程体系的意义

学术性和实践技能被视为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如何满足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目标一直是法学教育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夏利民,2010)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而模拟法庭、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则专注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这类实践课程又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积累为前提。而研讨课则既有案例的探讨,也有理论总结和学术探索,既可以从职业角度进行职业分析和训练,也能从学术角度展开探索和讨论。因此,设置案例研讨课已经成为案例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将研讨式教学应用于法学教学中,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研讨式教学符合法学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研讨式教学则可以使法律职业所需的几种基本能力同时得到锻炼。研讨教学整个过程的完成,既有典型事例又有专业分析,典型案例来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素材,专业分析通过对案件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讨式教学的建设有助于培养法学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独立完成过程中蕴含着其对于案例整体的理解,法条运用的探索,收集资料、发现问题、逻辑分析、口头表达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的提升。

最后,研讨式教学的建设符合我国司法职业要求。法学教育一直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我国法治建设输送人才也是法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法律职业需求为法学教育指明了培养方向。研讨课的开展可以和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和机构所合作,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与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案例,交流法律技能。

(三)研讨式教学在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要求

将研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作为一种法学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研讨式教学应体现其实践教学课程的特点,着重体现研讨对于法律职业人才所需技能和素质培养的特色性。2.课程本身的设置应突出其研讨的功能特点,使之不会成为传统讲授式教学的附属品,并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案例的讲解。3.注意将抽象的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技巧相结合。4.在研讨过程中发现学生不同特点,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特质。

二、研讨式教学在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基本问题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设置

首先,研讨式教学采用小课堂方式,一般是15人左右的小班。小课堂的设置更有助于所有学生的集中参与,保证了研讨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应明确研讨式教学的设置方式。现实中采用了专门的研讨课和正常讲授式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研讨课两种方式。传统讲授式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讲授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一般是老师介绍案例和提问,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案例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不高。穿插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的研讨课,要避免成为授课过程中普通案例的“介绍”。

(二)研讨式案例的选择

研讨式教学属于法律实践教学,因而其案例的选择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更应该切合实际。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人民法院案例选》、《人民司法·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等一些指导意义较强的读物中进行甄选。

(三)授课教师的选择

教师来源不能仅局限于纯理论或纯实务人才。对于研讨式课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特色课程,其教师必须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能够从理论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实践问题,也能够从实践问题出发抽象概括出理论(王利明,2013)。为提升教师能力,应鼓励高校教师到法院、检察院、律所挂职、任职等的方式丰富实践经验。

三、法学研讨课开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破解

纵观法学专业案例研讨课的开设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在新生中强行设定研讨课,其他年级开设研讨课则较少。研讨课开设和实施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开设和实施法学案例研讨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开设研讨课的意愿不高,教学变革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研讨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研究,教师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基本理论,还要针对课程设计进行创新,能够把握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步骤,乐于和学生沟通。因此,研讨式教学对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讲授的教师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导致许多老师不愿开设研讨课。

第二,学生课前投入不够,参与性不高。这其中有老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原因,也有学生之前惯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其结果是研讨课流于形式,讨论中仍然是教师主导。

第三,研讨课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流程的控制力度不够。如果教师对某些环节的控制薄弱,例如小组讨论的过程和学生的参与比较难以控制,就会影响研讨课的实施效果。目前高校法律专业招生比较多,一个班的人数大大超过研讨课要求的小班人数,希望做到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讨论有相当的难度。

第四,成绩评定方法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参与和付

出。多数高校均要求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依据,“一锤定音”的做法迫使学生更愿意花精力去应付考试,而不是投入到日常的主动学习。传统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确定成绩的做法无法适应这种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

第五,客观条件和环境增加了研讨式教学实施的难度。研讨时为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建议选择专门的研讨教室或者围成圆桌。虽然部分高校也建设有一些专门的研讨教室,但是如果要在大学本科中廣泛推行小班研讨式教学,硬件设施上难以满足。

(二)案例研讨课中相关难题的破解

对于上述难题如何破解,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第一,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鼓励教师开设更多的研讨课。学校应当对开设研讨课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例如,对研讨课给予更高的课时报酬,进行教学立项,发放课程建设经费;配备教学助手,帮助教师进行准备。同时必须认识到研讨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有其独特的方法,完全依靠教师自发探索教学方式“事倍功半”。研讨课教学蕴含着特有的教学理念,讲究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则。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帮助他们尽快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成功的实施研讨课。

第二,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延续,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必须通过引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课程模式。

第三,加强课程的组织与设计,吸引学生真正投入到课程的研究和讨论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对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和不适应性。此外,案例情景的设计要尽可能真实丰满,问题应当与知识点之间形成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引人入胜的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实质。

第四,探索学生成绩评定的新方式,重构评价体系。研讨式教学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应当不同于普通的讲授式教学,以研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完成的工作和能力体现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包括课前准备、出勤、课堂发言和课后总结等诸多方面。上述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一定方式进行评价。

因此,降低期末测试结果性评价权重,加大过程评价权重;在评价指标上更加多样化;采用更加灵活的评价方式,由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数评定有客观的地方,例如学生出勤、参与讨论的次数,也有主观的评定,例如讨论发言的质量、课程总结。因此,研讨课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有初评和终评,允许学生提出异议。在成绩评定中改变原有的仅教师独立评价的做法,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和多元性,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第五,学校加大投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放到研讨式教学中。加大软硬件投入,为研讨式教学开展提供必要的校外专家、图书资料、实验室、信息技术支撑。

第六,探索大小班结合的研讨教学方式。受制于目前大学本科班级规模大,一个班级的学生普遍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现状,研讨式教学在大班中实施效果明显不如小班。因此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使讲授和研讨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灌输式教学,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08-112.

[2]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122.

[3]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

[4]鲍银霞,孔企平.舒尔曼案例教学思想评析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2(7):16.

[5]夏利民.法学实践課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14.

[6]王利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55-56.

[7]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76-81.

[8]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69.

[9]蒋婷.反思研讨课教学法在我国研究生教学中的困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25.

[10]陈方泉,杨辉.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6):65.

[11]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12]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4.

[13]王伶俐.本科研讨式教学有效实施条件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34-135.

作者:杨珊 于子芮

上一篇:责任独立经济法论文下一篇:小学生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