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讨式学习在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23-02-18

1 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在数量上升的同时,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也刻不容缓。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与本科教学不同, 要求考虑受众群体的特点, 根据培方案的具体要求, 依据不同课程的特点, 灵活选择适宜的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其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目前各院校在研究生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入手, 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方法的比较、创新和改革, 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 研讨式教学法比较适合研究生的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

2 研讨式教学法基本特点

研讨式教学或讨论式教学主要是借鉴国外Seminar教学方式, Seminar教学方式最早来自于早期的德国大学, 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Seminar用于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些专业的理论进行学习并开展研究, 与教师定期讨论他们的心得或者研究成果, 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群体是研究生。原因在于, 硕士研究生与本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经四年大学的学习和考研复习阶段的强化, 研究生已经对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于吸引学生, 无法达到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的预期效果。因此, 需要创新研究生教学理念, 从方法上改革硕士研究生的教学。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与讨论, 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同时, 在课程或专题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 从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 改变为主动应用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应该说, 这是在学习中创造并持续进行了探索研究, 不失为一种研究生培养的开放途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主导的学生有所不同, 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和渐进性原则, 从而营造新型的师生和谐。研讨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 通过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 发掘创造性和相关价值。当然, 研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有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启发性和探讨价值, 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并完成;渐进性原则又要求教师实行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和由基础到应用进行教学, 尽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 力求实现每个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同步共进。可以说, 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师当“导演”, 学生当“演员”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创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体现教学的民主化, 形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境界。

从课堂展开和组织来看, 研讨式教学法要求在教师指导下, 引导但由学生自主选择某项理论研究方向作为合适的切入点,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层次有条理的研究, 从多思路和多角度理论分析出发, 提高分析能力的层次性、逻辑性。因此, 研讨式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 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广阔、多维的视野, 预留更多的思考空间, 能够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研讨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3]。

3 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

研讨式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某一门专业课程的“研讨会”。比如笔者在为研究生开设公共关系管理课程时, 在第一次课时首先介绍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再根据课程与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两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若干问题。由学生进行无分组的初步讨论, 明确了基本的方向后, 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另一种研讨式教学是属于某研究方向的“研讨会”, 在课程开始之初, 由导师在课程范围内, 对相关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式的研讨会, 讨论结果形成若干个专题目和提纲, 由学生根据题目和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并展开研讨。

在两年的研究生教学实践后, 笔者通过比较和总结, 发现新型的“研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学会了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在公共关系管理课程中, 经过研讨式学习, 学生与教师一起把公共关系管理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宣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讨论中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整理, 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达到正式发表要求的论文。所以, 大部分学生提交论文后都已经清楚掌握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更有学生表示,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 使他提起了学习兴趣并找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研讨式教学同样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熟悉专题内容, 不再限于教科书范围, 而是把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最新成果、最新观点, 以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 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其次,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紧扣教学目标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指出的是, 研讨式教学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在教学实践中,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选择合适的课程。对于那些以公式推导和概述演绎的课程来说, 教师的课堂讲解才是最适合的教学, 需要学生参与、主动推动课程进行的研讨式教学法则不合适;第二, 选择合适的时机。研讨式教学的基础前提是学生对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 研讨式教学也不能始终贯穿整个课程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课程讲授的进度和安排, 合理选择并决定是否采取研讨式教学;第三, 选择合适的对象。合适的对象有两层含义, 一是决定采取研讨式教学的班级人数不能太多, 应以10~15人为宜。若人数较多时, 可以进行适当分组。原因是当人数过多时, 思维过于发散的后果就是讨论的主题不容易集中, 不能起到相互启发的目的。合适对象的第二层意思是学生是否关注学科和课程的热点问题, 是否需要寻求解决方案。因为研讨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否则达不到通过讨论来升华、扩展知识视野的目的。

同时, 在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需要注意研讨的效益问题。也就是说, 教师组织研讨教学, 应当重点关注研讨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关注学生科研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注意提炼研讨的主题, 而不是单纯追求研讨的次数。一方面, 要留出足够的研讨准备时间。研讨式教学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询和准备, 参加研讨前要有充分的时间, 不然就难以进行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准备, 无法达到研讨式教学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 研讨式教学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式。需要在研讨过程中保持对主题和相关知识的兴趣, 从而推动和引导学生学习, 研讨次数过多会淡化学生研讨的兴趣, 难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4 结语

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来看, 是为了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当从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入手, 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来提高基本科研能力;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讨论中营造学术探索氛围, 在自由讨论中开阔视野, 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开展理性和创新思维;从选题和展开的规范性开始,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和意识。通过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采取研讨式教学,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适应课程特点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特别是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另外, 为了配合教学改革, 为了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研讨教学的参与性, 可以在成绩评定方式上提高课堂研讨在成绩中的构成和比重, 促进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研讨的机会, 通过主动收集、整理相关知识和积极讨论等过程, 提高研讨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总体看来, 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重点把握好研讨主题引入、讨论范围、讨论方式等环节。在主题确定的前提下多方向研究,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范围, 从而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内容。但教师的总结和引导作用仍然是最关键的, 这对教师自身对相关专业问题的认识和组织课堂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做好引导工作, 以科研促教学, 这是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 从而真正提高研讨式教学的质量效益。

总之,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研究生教学中的一种积极尝试,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导师和学生的主从地位。通过讨论和积极扩展, 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实现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 从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完成中加强和提高了研究生自学能力, 也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法, 也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基本科研能力。这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尝试, 将会为今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带来积极作用。

摘要: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空间, 以提高科研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的预期效果, 研讨式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 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创新研究能力、发现研究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研讨法,研究生教学,主动学习,创新

参考文献

[1] 朱泓等.夯实培养基础,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5) .

[2] 李朝霞.讲授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为例[J].学园, 2013 (1) .

[3] 陈芳林等.在《计算机视觉》课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上一篇: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数字动漫创新转化与传播共享——以“壮族三月三”为例下一篇: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应转向执法与服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