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研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将会计电算化技能合理划分为四类,揭示各类会计电算化技能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德尔菲法和问卷调研,构建会计电算化技能层次分析模型,测算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综合评价总排序。研究表明:总账处理系统、前台误操作的实时处理、报表系统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最后,提出了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开设相应课程的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研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研讨论文 篇1:

基层广播电视大学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探讨

[摘 要]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多年在基层广播电视大学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基层广播电视大学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几点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22

[中圖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生具备较好会计基础情况下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课程。在信息化时代,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胜任未来工作需要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对象是在职从业人员,更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因而,各类学校全面在会计专业中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只有二十来年时间。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和课程教学都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慕课”浪潮的冲击,给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仅依据笔者多年在基层广播电视大学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感悟,分析目前基层电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几点基层电大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建议。

1 基层电大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电大教师对远程教育环境下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不够

电大开展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利用先进的远程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为辅的教育形式。同时,电大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到市县电大,乃至基层教学点,形成一个庞大的办学系统。按照系统的分工,市县电大的教师承担教学辅导的任务。

不少基层电大的教师或多或少地滞留在全日制教育的惯性思维中,接下教学任务后,较多考虑的是面授课怎样上,较少考虑怎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忽视了远程教育中师生在时空上处于准永久分离的状态,常常纠结于面授课到课率偏低的问题。多数网络教学仅是课堂教学的复制,黑板板书变成了PPT,教师讲解录制成了视频。学生后纷纷反映现在的网络教学活動比较枯燥、形式呆板单调,有点为网络而进行网络教学的味道。

1.2 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安排不合理

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地表明该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抑或是二者兼备。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而这一方面会严重挤压会计软件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同时,由于许多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中已不同程度的涉及,这无疑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许多教师承担该课程教学时,只好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来分配不同部分的教学时间。

1.3 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组织形式不能满足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

多数网络教学资源只是原有纸质资源的电子化,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所开展的网上教学活动,常见的有网上答疑和网上讨论活动,缺乏系统的组织设计。有些网上教学活动追求的仅仅是学生的发帖数量,因为它是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依据。

1.4 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热情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其他传统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审计学等相比,明显较低。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缺乏学习的热情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任务是会计账务处理,通过系统学习会计学专业的一些实务课程就可以实现,而电算化则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而已,没有必要费劲的去学习。他们没有意识到,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已成为财务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电算化技能已成为走上财务岗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 解决基层电大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措施

第一,由省级电大牵头,将全省电大系统基层电大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教学团队。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探索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各基层电大也应积极为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和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供机会。

通过研讨和培训,基层电大教师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首先,要摆脱全日制教育的惯性思维。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在时空上处于准永久分离的状态,其课程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很多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而网络教学活动占有较大的比重。基层电大教师必须据此认真组织好课程的网络教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学活动中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基层电大教师担任的是辅导教师的角色,承担的是课程的教学辅导任务,不是主讲任务。辅导任务的核心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切忌全面展示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应该突出重点、难点和考试点,针对学生的困惑点进行讲解。

再次,要顺应远程教育的规律组织各种课程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有8个方面的任务需要认真完成:①整合一批资源;②主讲一堂导学;③规划各次辅导;④组织几次讨论;⑤设计单元测验;⑥完成适时解疑;⑦安排章节复习;⑧引导期末备考。

第二,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胜任工作需要并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而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培训要求。

因此,基层电大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

第三,基层电大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具體情況自主建设特色资源。当前风靡的微课程,特别能够适应在职人员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进而满足他们“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

经验表明: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应当坚持针对性强、生动有趣、微课程化的原则,应当避免枯燥单调、复制照搬、面面俱到的现象。

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网络教学课件能否生活化、游戏化,能否像游戏软件那样让学生玩起来痴迷于其中的闯关升级。

第四,作为辅导教师,基层电大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因此,接受教学任务后,教师要研究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要做学生的朋友。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为此,教师要做好两件事。①指导学生制订本课程的自主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将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混合编组,让有经验的带没经验的。定期开展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解答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定期针对多数学生共有的疑问进行解答。

3 结 语

会计电算化近些年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项重要任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不是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

另外,电大系统即将转型为开放大学系统,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应该提上议事日程。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的整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模拟教学软件的开发都是需要研讨的重点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牛丽云.“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

[2]金玫.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经贸,2016(12).

[3]孙庭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4).

[4]柏宏伟.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5]曹俊.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探析[J].中国培训,2016(10).

[6]王玉亮.任务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6(21).

作者:林佩珊

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研讨论文 篇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研究

摘要:本文将会计电算化技能合理划分为四类,揭示各类会计电算化技能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德尔菲法和问卷调研,构建会计电算化技能层次分析模型,测算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综合评价总排序。研究表明:总账处理系统、前台误操作的实时处理、报表系统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最后,提出了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开设相应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会计电算化 技能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毕业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ERP时代的到来,很多会计毕业生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的研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会计电算化技能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从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张鸿等,2004)和教学目标(徐锡光,2009)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和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用来评价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合成,对于研究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哪些会计电算化技能和开设相应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评价指标

构建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可行的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地反映会计毕业生所需要的会计电算化技能。本文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再根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将70%以上专家都认可的指标,纳入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

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通过财务软件完成资金核算、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和报表处理等一般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会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财务软件中总账处理系统、UFO报表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

(二)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目前很少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完全自行处理电算化软件方面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是懂得简单的软件操作,面对软件故障的时候,都得求助软件公司。这样,一旦软件公司人手不足,不能及时维护,企业的会计工作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包括财务软件的安装、前台误操作的实时处理、后台数据库的维护。

(三)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能力

办公软件在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术研讨、电子教材DENG 都离不开办公软件的支持,所以熟练地应用办公软件是非常重要的。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包括Word文档的操作、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幻灯片的制作。

(四)一般计算机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上述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一般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常用应用软件的操作。

三、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对复杂问题的因素及其内在相关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一个层次分析模型,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单的决策方法。由于层次分析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灵活性等特点,适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和科学管理等领域中。

(一)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部分组成。其中,目标层由准则层予以反映,准则层由指标层予以反映。(1)目标层A。会计电算化技能为目标层,从总体上反映会计电算化技能状况。(2)准则层B。准则层由四部分组成,具体为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B1)、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B2)、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能力(B3)和一般计算机操作能力(B4)。这四项能力从不同方面反映会计电算化技能。(3)指标层C。指标层由14个指标组成,详细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之后,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对于各指标之间的比较尺度,T.L.Satty提出了1-9标度方法,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为保证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中不同层次的成对比较矩阵因素的科学性,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对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Xij进行评判,即从高等院校和企业中选取10名专家或者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中高等院校教师同一院校不超过2人,企业技术骨干由会计主管或者财务经理组成,每个企业不得超过1人,所在企业覆盖服务业、商业和工业。专家通过填写问卷调查表,对指标体系中两两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程度评判,从而得到10个Xij,再对这10个Xij进行加权平均,汇总得到最终的Xij,进而建立会计电算化技能层次模型的成对比较矩阵。准则层判断矩阵和指标层判断矩阵分别见表4到表8。

(三)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为了使判断矩阵不致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中引入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其中CI=(λmax-n)/(n-1),CI值越小(接近于0),表明判断的一致性越好。对于不同的矩阵位数n,其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见表3。

当阶数n≥3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当CR=CI/RI<0.10时,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本研究运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计算准则层判断矩阵和指标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4到表8中的附注。

(四)组合向量的计算和层次总排序

在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判断矩阵的权重后,可以计算各因素对会计电算化技能这一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指标层中各个因素在会计电算化技能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这一计算过程通过yaahp层次分析软件求得,结果见表9。

四、结论及建议

从准则层权重计算结果看,影响会计电算化技能四类能力中,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B1和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B2的权重值远远大于其他两类能力,这两类能力的权重值之和几乎占到81%的权重。这充分说明了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并能够对财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处理和纠正软件中的操作错误。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能力B3和一般计算机操作能力B4在会计电算化技能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因为会计人员要经常和电脑打交道,并需要运用办公软件,所以会计工作人员也需要掌握这两种技能。

从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综合评价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看,14个指标层排在前四的是总账处理系统C1、前台误操作的实时处理C8、UFO报表系统C2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C11,这四个指标占综合评价总权重的66%,这说明财务软件中的总账系统、报表系统是会计人员使用最多的两个系统,也是最基本的两个系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两个系统的使用,形成一种电算化思维,那么其他的工资、固定资产甚至供应链系统就能够很快掌握。同时,在提高实际工作效率方面,能够及时处理和纠正软件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也是尤其重要的。除此之外,由于会计人员经常要做各种内部管理报表、建立各种财务分析模型,所以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不至于出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局面,应该加强在校期间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培养。根据以上分析,学校可以设置三类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类是基本素质课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一般Office办公软件和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比如压缩工具软件、下载软件和图片处理软件;第二类是素质核心课程。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讲解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两大财务软件(用友和金蝶),使学生掌握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并具备软件错误操作的实时处理能力;第三类是素质拓展课程。开设计算机软硬件安装和维护课程,讲解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等内容。J

参考文献:

1.彭芸.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9).

2.何珊.基于信息化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研究——珠三角中小企业需求与现状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12).

作者:巩鑫

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研讨论文 篇3:

“互联网+”思维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带来了更多的革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技术将课程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高职教育课程实现了改革。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状,重点探讨课程教学的改革意义,并从课程目标、教师与学生间角色的定位、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

[关    键   词]  “互联网+”;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而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发生巨变。因此,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业务也在被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冲击着,而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人才的岗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技术将逐渐替代传统形式的会计手工记账工作,并且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中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故而会计电算化的地位逐渐提高。为了能够迎合时代的变化,会计工作者必须适应“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诸多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从业资格与能力,而对应的高职院校也需要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将会计专业的内容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在学生学习的阶段中,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背景,又能够突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

一、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专业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阶段的教学方法上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基本都是依靠于教师的课程讲授,而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则是通过学生独立在课后完成,通过学生自己的复习、练习以及教师的答疑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学生不能在课后找到好的复习方法以及学习平台,那么学生的预习、复习效果也就不会很理想,而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来看,课后的复习环节还是比较薄弱的,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不会高。而且,现阶段教师仍将教学目标单纯定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在如何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思考的教学目标方面,教师群体还是有所欠缺。因此,在“互联网+”理论作用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在当代的会计行业中,互联网正在以其独特的技术迅速改造以及影响整个行业的动向。诸多的企业经营者开始逐渐对管理会计以及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应用加以重视,甚至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启用财务共享中心的核算模式,会计技术的专业职能已经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转而变成“信息的分析使用與辅助决断”。因此,为迎合会计行业的转变需要从高职会计教育工作入手,为社会以及企业培养出“互联网+”背景下的专业会计人才,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符合会计职业发展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而这也是我们研究“互联网+”背景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融合互联网技术的课程,可以支持学生扫码登陆学习平台并领取对应的学习任务,而且PC端与移动端的数据是实时同步的,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对场地、时间都是没有硬性要求,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转变

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对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或者教师可以强化对课程的有机组合,教师的工作将更加省时省力,课程效率有了更大的提升,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习惯也将是新的挑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热情。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初期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要目标就是让课程显得趣味性十足,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课程教学。为了让课程不再显得枯燥、无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并且要时刻提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三、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的课程设计

(一)利用二维码纸质教材来帮助学生进行定位学习目标

要教好学生,就需要先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想法,教师可以利用访谈形式、问卷形式来帮助学生输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需求,再结合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将二维码嵌入纸质版的教材中,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主要还是看教材是否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切合,在教材中必须融合新的互联网技术,让教材的形式得以创新。教材、课程以及教学资源是需要进行融合的,让教材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新模式,尤其是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定位,重点突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实操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对师生进行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往往对课程的进展以及教学有绝对的把控,而在革新后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教学逻辑上来说,将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了“以学为主”,从而让教学课程变成了学生的主场,学生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进行流程化,将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分配,让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但将学习内容进行了扩展,还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而且学生在独立学习的阶段中,如果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进行多次的扫码学习,利用互联网中的学习资料来对知识进行反复巩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教学工作得以细化与落实。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来革新教学模式

在信息流量横行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网络信息,因此众多学生成了“低头族”,学生群体也更喜欢借助移动端以及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惯,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梳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可以利用情景任务设计、仿真操作训练以及现场的研讨来对学习目标进行多样化重组。

PC端与移动端的数据都是可以同步的,故而学生的学习再也不受限制,教师也能够利用课程时间来对学生进行问题答疑,对传统的45分钟的课程教学时间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升华,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内容的精神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能都会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了快乐学习。而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形象地去了解社会公众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以及后续的经济成效,这一点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技术来进行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这种条件下的学习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方案,毕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是对所有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因此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性格,而基于大数据创建的新教学模式,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忽视学生,可以说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求学需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也可以利用同步的课程数据来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吸收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络练习题来进行自我检测,不断去查漏补缺。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世界中更有深度的专业知识来扩展自己知识面,也可以根据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出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与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注重培养自己的特长,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有帮助的。

(五)搭建出更加立体化的考核标准

借助“互联网+”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切合,在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定性与定量以及教学过程与结果、学生群体的自我评估等方面来实现更加饱满、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考核。甚至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互动情况、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接轨情况都能够被细致地反映出来,而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性、参与度以及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都可以作为考核工作的重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项目中,让学生群体更加重视学业。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与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将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进行更为深入的课程改革,而其改革的核心将围绕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互联网+”技术融合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以及教师团队必须深入对教学的研究设计工作,不仅要注重于教師的“教”,更要注重于学生的“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成为课程的主导者,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开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群体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新教学模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高效率、均衡、平等的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工程输送真材实料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兰,王立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8-30.

[2]杨小燕,廖清远.“互联网+”时代“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8):91-92.

[3]成茜.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8(39):3.

[4]孙丽冬.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67-68.

[5]欧阳琴.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线上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J].商业会计,2015(22):128-129.

编辑 陈鲜艳

作者:周瑶

上一篇:计划生育子宫穿孔临床医学论文下一篇:基于风险分析的档案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