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培训艺术民族文化论文

2022-04-16

杂技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杂技艺术人才匮乏,其培养遇到困境。本文主要分析了杂技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使人重视杂技艺术人才培养,促进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杂技培训艺术民族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杂技培训艺术民族文化论文 篇1:

艺术类中职学校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途径探究

【摘 要】本文分析全民艺术普及的必要性,阐述艺术类中职学校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出艺术类中职学校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途径:开展社会艺术培训考级、开展文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鉴定、开展“三区”人才培养、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基层文化馆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直接组织学生参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关键词】全民艺术普及 艺术类中职学校 艺术教育 艺术培训

2015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2017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艺术普及上升为法律规定。“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艺术类中职学校在此大环境下将大有可为。

一、全民艺术普及的必要性

全民艺术普及所指向的是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审美水平的提升、精神面貌的提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文化创造力的激发。它旨在让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生活审美化、艺术化,更有情趣,更有精神和审美内涵,更有价值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不少公益艺术培训和艺术普及,包括民间艺术的普及,并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艺术活动。

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前提下,精神文化成为人们的重要追求。全民艺术普及是一项公益事业,群众拥有学习的权利,也拥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通过现代型文化馆和艺术培训机构这些平台,引导人们学习艺术知识、参加艺术活动、接受艺术培训等,助推全民艺术普及,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群众真正成为艺术普及的受益者。

廣西将 5 月 23 日确立为全自治区“全民艺术普及日”,成为全国确立推广“全民艺术普及日”活动的先行省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

二、艺术类中职学校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亟须能指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等任务的社会团体,有能力传播艺术常识,普及艺术培训,优化整合资源,加强人才建设,同时开展群众活动,推动网络构建,还要加强数字服务,推进数字化建设。

艺术类中职学校是培养德艺双馨人才的艺术摇篮,既担负着对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工作,又承担着对社会人员的艺术培训工作,向社会全行业提供艺术人才的培养服务。在艺术类中职学校中有高水平的师资人才,有一整套系统的办学机制培养“厚德博艺,知行合一”的艺术人才,它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对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应发挥其专业优势,注重整合本校资源,立足于本校开办的专业,如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表演、美术设计、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播音与节目主持、魔术与杂技表演等,以点带面,扩大教学半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配合群众艺术馆工作,使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更有质有量地开展。

三、艺术类中职学校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途径

(一)开展社会艺术培训考级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逐步改善,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兴起了学艺术潮。社会艺术考级就是在艺术学习普及之下应运而生。

艺术类中职学校是经过教育部门严格审批下的办学单位,有适应艺术考级需要的场所和设施,有着各类艺术科目的资深专业教师甚至是专家,还有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担任考级评委,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社会考生的艺术水平提供规范性、权威性的鉴定,指出问题,给予指导,使考生在进一步学习中加以提高。因此,应在艺术类中职学校开办社会艺术培训考级,规范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推进社会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全民艺术普及。

(二)开展文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鉴定工作。文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是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证书,在艺术类中职学校建立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有利于规范文化市场,规范选人用人的风气,建立持证上岗的制度,提高文化组织从业人员的素质,保证节目质量。

艺术类中职学校有教学适用的场地,有充足的教学师资,有行业专家,完全可以对接社会需求,开设艺术化妆师、音响调音员、装裱工、剧作家、民族乐器演奏员等专业的鉴定考核工种,考试人群以从事文化行业的社会自由职业者(占大多数)和艺术类在校学生为主。艺术类中职学校承担文化行业职业资格的认证鉴定,可以“以考促学,以学促能,以能促精”。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艺术化妆师专业鉴定为例,首先要求学校和相关工作证明机构对该考生的平时业务成绩给出以往学习考核的一个评价分数,其次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和条件完成特定妆面的造型,在考核过程中先由考生自我阐述对妆面的理解和设计想法,最后由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点评,打出相应分数。在此,专家评委的点评和建议将使考生受益良多。艺术类中职学校具有的文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资格,把好了文化行业入门关,提高了行业服务水平,是又一项全民艺术普及的工作。

(三)开展“三区”人才培养工作。在艺术类中职学校开设“三区”(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培训工程,积极组织骨干专业教师送技能到“三区”,化“送”为“培”,根据基层文艺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地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广泛孵化村级阵地,培养“三区”文艺骨干,真正“授之以渔”,学用结合,助推基层群众成长为文化的“主角”,实现由“要我唱”到“我要唱”,为“三区”文化培训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艺术类中职学校的专业师资雄厚,教学有经验,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在基层的文化培训方面可谓大展拳脚。贫困村点的文化参与热情得到广泛激发,百姓参培训、演节目、享文化蔚然成风。由此可见,艺术类中职学校对于全民艺术普及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艺术类中职学校有着一批戏曲的艺术家,每年都有定向培养各种剧种人才的专业班。比如广西艺术学校就具有这方面的办学规模,有场地、技术、人力资源,有订单办学的壮、桂、京、粤等地方戏曲的学生,是国家认定的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学校曾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到校园演出,曾到南宁市越秀路小学表演 2 次、南宁市桂雅路小学表演 2 次、南宁市逸夫小学表演 5 次等。艺术类中职学校可以将“戏曲进校园”做成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把在全日制教学的课堂搬到中小学校园里,可以和中小学校结对子,从演出一台优秀的地方戏曲,到开展一堂戏曲知识课,再到组建一个戏剧社团,最后举办一台中小学生自己的戏曲展演,让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深入到中小学生之中,让他们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他们心生向往,萌发爱戏曲、学戏曲、传承戏曲之心,让他们在互动参与、多方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感知,有效播散文化种子,培育戏曲苗子,培养师生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激发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力地带动地方戏曲传承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型。

因此,艺术类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戏曲兴趣感知,充分强化地方戏曲的传承性和亲和力,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开展。

(五)为基层文化馆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基层文化馆承担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责和历史使命,是文化工作传播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基层文化馆的艺术人才缺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艺术类中职學校可以培养群众艺术馆的师资,为基层文化馆输送人才。因此,可以以专题班、定向合作、提升班的方式为基层文化馆培养文化人才,还可以挑选优秀毕业生直接输送人才。另外,可以发展在校学生成为文化志愿者,更好地保障文化的传播。

(六)直接组织学生参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艺术类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师资、资源,在进行全日制教学之外,面向社会开设各类艺术专业的公益课,向广大群众普及一些常见的基本知识,比如流行歌曲的发音唱法、播音主持的发音技巧、地方戏曲的唱念做打、舞蹈的拉伸对身体的好处等。通过这些公益课,更好地舒展触手,将艺术文化知识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让人们不再谈“艺术”而色变,不再觉得艺术高雅得遥不可及,让艺术成为老百姓的常态,并通过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和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使人们感受到在艺术升华中带来的乐趣。

艺术类中职学校应意识到参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不仅可以广泛地传播艺术,培养懂艺术、有教养、讲文明的合格公民,而且还能以此促进办学,达到良性循环,实现双赢。因此,艺术类中职学校必须认识到自身参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其为全行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Z].

[2]赵峰珂.关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浪潮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8)

[3]许燕滨.南宁市“戏曲进校园”传承创新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4]邵 文.艺术教育普及和全民艺术素质提高[J].青年时代,2016(23)

【作者简介】唐云霞(1979— ),广西桂林人,广西艺术学校公共文化课教研室主任,语文教师,讲师。

(责编 江月阳)

作者:唐云霞

杂技培训艺术民族文化论文 篇2:

杂技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杂技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杂技艺术人才匮乏,其培养遇到困境。本文主要分析了杂技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使人重视杂技艺术人才培养,促进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中国杂技表演的历史背景

杂技艺术在我国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它不仅是一门娱乐性很强的艺术,也是一门表演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变化,杂技表演人才需求问题逐渐暴露。中国的杂技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几个阶段。封建社会,杂技是艺人用来谋生的手段,杂技传承模式非常单一,即父亲传子女、师傅传给徒弟。这种私人教学模式是中国杂家传承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的表现模式发生变化,除了民间的杂技班,政府也成立了杂技团,让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登上了固定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杂技艺术学校成立,成为杂技艺术教育的主要场所。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杂技艺术学校,如上海马戏学校、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新的办学与教育模式为中国杂技培养了大量人才。

二、中国杂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杂技人才生源不足

杂技人才生源不足,这是杂技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造成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人口结构和择业观念发生改变。杂技人才培养周期长,花费时间多,过去杂技人才主要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得到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将孩子送去学杂技。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而家长认为杂技是一个高危险行业,舍不得送孩子去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同时,现在择业的方向更多,不去学杂技,还有很多其他的谋生手段。

(二)政府杂技艺术教育投入资金不足

杂技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代表,但政府部门对杂技表演投入的资金偏少。政府对杂技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杂技培训学校及培训机构不能提供更好的培训环境及资源,造成学员的培养达不到相关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杂技教育项目不在其中,造成很多家庭没有财力将孩子送入杂技培训学校。缺少政府的扶持,杂技行业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难。

(三)杂技表演人员职业生命相对短暂

杂技人才短暂的职业生命也是杂技人才缺乏的原因。杂技具有特定的表演要求,杂技表演人员在年纪很轻时就要登台表演,而这时因缺乏生活磨炼,表现力会存在不足之处,等到其感受到生活对其的磨炼时,却又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目前,杂技教育培养不完善,缺乏后续的培养机制。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杂技人才学习的是技术方面的训练,缺乏文化和艺术教育,导致其文化素养跟不上,限制了其离开舞台后的发展。

(四)培养人才类型相对单一

杂技人才培养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杂技发展的需求。目前,杂技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的培养,而在真实的表演舞台上,杂技表演不是单纯的技术表演,更離不开音乐、舞蹈和灯光的配合,这些方面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此外,杂技艺术还缺乏完善的理论。目前,杂技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杂技表演人才,缺乏对其他方面人才培养的重视。

(五)杂技演员经济收入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物价上涨较快,而杂技表演人才的表演费用增长幅度有限。国家对杂技的投入和认可不足,部分人不认可杂技表演,愿意去看杂技表演的人逐渐减少,导致杂技表演行业发展受阻,杂技表演人才的收入跟着下降。

三、中国杂技艺术人才培养对策

(一)提高杂技人才的待遇,完善保障制度

目前,杂技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杂技教育生源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杂技人才的收入、待遇跟不上,杂技行业吸引力不足。所以,为了促进杂技行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提高杂技表演人员的薪资待遇。杂技院校要为学员制定好培养方案,解除其在住宿、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针对杂技人才的培养,政府可以适当减免学员学费,还可以开通特殊渠道,降低杂技表演人员进入高等院校的门槛,让学员在接受杂教育的同时能享受高等教育。

(二)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

杂技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专业表演,还要注重文化及艺术理论。在观念上,杂技表演剧团和杂技培训学校要转变对杂技表演人才培养的态度,重视文化及艺术理论的培训工作,将培训作为杂技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杂技表演剧团和杂技表演学校在杂技人才的培养中要舍得投入,高投入才会有高回报。另外,要合理解决杂技表演学习与文化课程学习的冲突,保证技术训练和学习时间充足。开展培训工作时,要结合剧团或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对于杂技人才的培训,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制定的方案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形成长效、多元的教育理念

杂技人才职业生命短暂的原因是后期继续教育不足,文化素养没跟上,因此学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学校或剧团则需要为学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与相关的职业教育,增加杂技表演人才职业生命的长度。现如今,杂技人才的培养已不仅仅是杂技表演方面的培养,更多的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杂技表演学校或剧团的文化课程只是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目录,而没有考虑杂技表演学员实际的学习时间和各学员实际的学习能力,造成文化课程培训成为学员的负担,学员文化素养及能力也没有跟上去。因此,杂技学校或剧团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学院实际的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四)建立“委托培养”机制

考虑到各杂技院校及剧团的资金投入、技术等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建立“委托培养”机制,借鉴高校或者优秀剧团的资源来对杂技人才进行培养。在杂技专业表演这一块,相对落后的杂技表演剧团可以联合发展良好、资源丰富的杂技教育单位,成立联合培养班,共同培养杂技人才。而在杂技人才的文化课程培养方面,杂技表演剧团或院校可以与国内表演、戏曲、体育等院校联合起来,借助其在表演、戏曲、体育的资源优势来培养杂技表演人才。杂技表演学习周期比较长,可以在其最初的几年内将有资质、优秀的学员送到高校去接受专门的文化课程培养,后续再接受专门的表演训练。这样的“委托培养”机制可以弥补某些剧团或者学校教育资源和专门表演人才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

杂技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但目前国内缺乏杂技艺术人才。受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杂技表演人才职业生命短暂、杂技表演人才待遇不好等原因影响,杂技人才的培养目前很举步维艰。杂技艺术人才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重任,国家和社会必须加以重视。因此,人们要加强对现状的反思,加大对杂技项目的投入和对杂技人才的培养,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培养方案,同时注重文化及艺术理论的研究,促进中国杂技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南京杂技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徐健钊(1992-),男,江苏徐州人,本科,国家四级演员(初级),研究方向:演出。

作者:徐健钊

杂技培训艺术民族文化论文 篇3:

关于杂技的赏析与继承的发展

摘要:杂技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历经千年仍然在大众视野当中出现,充分体现出艺术的流传性,而且在不断改进过程当中,体现出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杂技的赏析角度来分析近些年来我国杂技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立足于实际分析制约我国杂技发展的原因,从而为更近一步的提升杂技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一定的思考和认识,旨在更好的保护我国的国粹艺术文化,同时更好的促进我国杂技的发展。

关键词:杂技;赏析;制约;继承;发展

伴随着国家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弘扬民族文化,保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潮的开展,杂技这一项民间艺术也逐步得到重视。在文化艺术流传过程当中,杂技是劳动人民探索和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杂技近些年来不断登上国际舞台,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对于满足社会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振兴我国的杂技事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我国现代杂技的发展和赏析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现代杂技的发展和赏析是相互伴随着发展的。当下,我国的现代杂技赏析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控:

(一)借鉴西方舞台效果突出现代杂技

在现代的杂技发展当中,由于观众审美情趣的提升,对于杂技的欣赏也更加的多样化。我国现代的杂技吸取西方舞台艺术,借助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等各种因素,將杂技的舞台艺术打造得绚烂与夺目。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杂技的舞台效果在背景的承托下更加的精彩,也可以为观众提供一场盛大的视听体验。因此,对于当代我国杂技的鉴赏,在传统表演元素当中,可以积极吸取国外的成功案例,通过取其精华来进一步促进我国杂技的发展和进步。

(二)保留我国杂技技巧特色

在我国的杂技表演当中,动作巧妙、花样繁多,而且难度系数较高,因此吸引着较多的观众。在现代的杂技赏析和发展过程当中,仍然注重我国杂技特色的发扬。在舞台当中,虽然采取西方国家的舞台布景风格,但是在表演过程当中仍然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我国的杂技技巧特色被充分保留的同时,也在舞台之上不断的完善,通过同其他姊妹民间艺术、舞蹈等相互渗透,不断的创新着我国的杂技发展。在赏析我国的杂技表演当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杂技表演的与时俱进,同时他们在保留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借助时代发展的产物,将我国的特色杂技艺术发扬光大。从而使得我国的杂技这一项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在社会实践当中不断的继承发展着。

二、我国杂技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我国的杂技在继承和发展过程当中,要想使得我国的杂技表演能够源远流长,就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发展原则,在保留中国自身特点的同时,积极的面向社会,走向世界,在积极创新思想的引导之下,将它自身的文化渗透力的作用发挥出来。

(一)保留中国传统特色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当中,杂技由于它流传千年,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因此,要想保证它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树立自己的风格。在国际舞台之上,西方国家的杂技类表演虽然更加注重舞台效果的打造,但是过分华丽外景往往会使得内在的表演更加空洞。因此,我们国家的杂技艺术要想得到继承和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将其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的杂技在舞台之上可以独树一帜,从而更加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打造世界水准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走向世界。杂技表演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以世界水准来要求自己,通过资源整合,使得我国的传统艺术事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身的文化价值。对于我国的杂技单位,国家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从而使得他们在专业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同时,对于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法等拥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概念。这样可以保证中国杂技院团在国际舞台之上,除了拥有一流的表演技能之外,还要维护中国杂技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得杂技表演在国外的发展可以更加顺畅。

(三)树立创新理念

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起源于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在杂技艺术发展过程当中,并非只是单纯的注重传统文化的练习和渗透。同样要注重杂技表演艺术的创新,千篇一律的表演再精彩都无法长期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在杂技表演过程当中国,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须要树立创新理念,同时,也可以结合科技创新,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声光电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丰富艺术表现手段,增强艺术感染力,增强观众的传统欣赏手法。艺术之间就是相互融合和继承发展的过程,因此,也要鼓励不同艺术品种的相互借鉴,在借鉴中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做到创作构思精巧、艺术精湛、意蕴精深、制作精美,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杂技品牌节目、品牌剧目、品牌团体和企业。

(四)秉持健康发展

在杂技表演当中,需要秉持健康发展的理念,这里的健康发展拥有两个范畴,分别是 从表演内容的健康和从杂技市场的健康两者来分析的

1.表演内容健康向上

杂技作为文化艺术而影响公众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杂技表演当中,作品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这样才可以让观众在这场视觉盛宴当中,不断的陶冶自身的情操。我们要坚决抵制那些暴利、色情的内容,让每场演出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这样不仅是对于杂技艺术发展的尊重,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2.杂技市场健康守法

中国杂技艺术要加强演出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含有伤害性、低俗化、低龄化的表演以及缺乏安全保险措施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加强对杂技作品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积极鼓励原创,打击杂技领域的侵权行为,确保中国杂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月琴.亚非欧杂技艺术的大聚会[J].友声,2010(06):34-35

[2]冯双白,丁志强.难能可贵——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节观后[J].杂技与魔术,2011(06):61-62

[3]陈娜.杂技艺术各有千秋[J].艺海,2013(03):57-59

[4]苏兆云.浅谈杂技艺术中的“难”与“美”[J].华夏星火,2014(09):34-35

作者:彭海天

上一篇: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论文下一篇:地方旅游营销策略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