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民族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声乐艺术指导又被称为声乐钢琴伴奏,是运用钢琴对合唱、独唱和重唱进行伴奏,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对伴奏者的称呼。伴奏指的是除了一个主要的演奏者之外的、对演奏起着辅助作用的演奏者们。民族声乐艺术指导是为演唱中国传统民歌或者那些吸取了民族风格进行创作的歌曲的演唱者进行的伴奏。现在我国很多音乐院校都有专门讲授民族唱法的讲师。

第一篇:民族艺术论文范文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艺术交流

什么是艺术?艺术的基本要素离不开民族、技艺和审美,合而为之即:艺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艺表现出本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艺术给文化插上了审美的翅膀,使之飞往其它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民族。艺术本身就是人类在劳动中为了交流情感而产生出来的,这就规定了艺术是一种沟通人类思想感情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人类都能够理解的共同语言,如音乐、美术、戏曲、舞蹈、建筑和园艺等等,她可以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一切空间。当然,由于艺术家和欣赏者在认识上的差距,会有一些具体的作品,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难以使一些人理解,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不能交流和无法理解的艺术门类。

一、艺术的民族性问题

艺术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艺术也和鸟儿一样是有窝的,这个窝就是民族归属。吉普赛的歌舞艺术几乎浪迹整个世界,在过去,她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性,否则,这个没有祖国的弱小民族早就被当地民族的艺术同化了。不妨说:艺术没有优劣之别,只有民族之异。和文化一样,艺术不可能被武力征服,当19世纪的洋枪洋炮征服了非洲大陆后,西方人却被非洲的原始艺术征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派绘画就是得益于非洲人的原始艺术。

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走向和谐的基本要素。和谐是在界面友好的前提下,诸多事物均衡发展的结果。文化和谐的基础是多元化,以艺术为例,由无数个支点支撑起来的世界艺术才能均衡地发展,每一个民族的艺术既是世界艺术的一个支点、又是世界艺术的一个部分,失去民族艺术特色的支点,世界艺术必然会出现失衡的现象。艺术的民族性关系到世界艺术的丰富性和存在的意义,也关系到该艺术的生命。

由于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某些艺术“死亡了”,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该艺术的社会功用和传承人没有了,如古代的岩画艺术基本上失传了,几乎没有岩画艺术创作了。这种情况在20世纪依旧存在,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兴起的月份牌年画在几十年后渐渐消失了,好在这些消亡的艺术在技艺上没有秘诀,比它复杂的技艺可以使其艺复苏,但产生这些艺术的文化背景已不同以往。其二是某个艺术被别的艺术同化了,其艺术原来的民族性已经没有了,如公元前一世纪至六七世纪的古代印度佛教的阿旃陀石窟绘画间接影响到了中国敦煌石窟的壁画艺术,敦煌壁画汲取外来艺术后在唐代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壁画艺术特色,一直传承并影响到今天的工笔人物画。可是,由于宗教的原因,现在的印度教已不是一千多年前的佛教了,阿旃陀的壁画艺术已与今天的印度绘画失去了内在联系。今天有一些民族文化的基因渐渐退化,如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毛利人等民族的艺术面临着被西方艺术同化的局面,美洲和澳洲国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民族的后裔是否还能像他们的祖先那样有着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意识。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经济发展将国际社会聚集成一个大村庄,艺术的民族性问题将更为艰巨地摆在弱小国家和民族的面前。

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无数个基因构成了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等,这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是众多民族艺术之间区别的基本标志。民族艺术可以汲取许多外来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一旦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个艺术就不再属于这个民族了。如中国传统式的建筑可以接受西方的建筑材料,甚至吸收建筑内部的功能设施,但中国建筑讲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不能丢失,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如四合院和后花园的布局、坡顶、廊柱、斗拱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正因为这些,才引得西方建筑学家的青睐,成为世界建筑艺术里一个独立的体系。没有民族文化基因的艺术是没有灵魂的艺术,而没有灵魂的艺术是缺少感染力的。

艺术元素传达出民族文化的基因,无数个艺术元素与文化基因的统一就是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存在的基础,民族性上升到最高层位就是民族责任感,一个对自己的民族没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不可能对世界拥有良知、抱有真情。如果托尔斯基没有一颗伟大的俄罗斯民族之心的话,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不可能一直震撼到今天的世界。鲁迅的《药》、《阿Q正传》等小说在大声唤醒关在铁屋子里的人们,这正是他逝世后覆盖其遗体上的三个字“民族魂”的体现。艺术的民族性是进行民族间艺术交流的前提,没有民族性的艺术也就失去了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就如同一只空杯无法与任何饮品进行比较和交流一样。

因而有一句话常被引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换言之,越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面貌的艺术就越能被异域所接受。有例为证,在2004年的“中法文化年”,我国在巴黎举办大型文物展览《神圣的山峰》,当中方策展人向法国总统希拉克问及最欣赏哪几幅山水画时,法国总统指出的十余件山水画竟然都是一级甲等文物。2007年是“中比文化之春”,在北京和布鲁塞尔举办的大型绘画展览《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欧洲著名的油画家、比利时策展人吕克·杜芒斯先生看到清初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时,惊异之极,他说,在三百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了非常成熟的现代艺术,他们是有理论的!

二、艺术的多样化问题

无数个民族产生出无数种民族艺术,艺术的民族性加强了,艺术才能出现多样性的局面,才能形成艺术交流的基本条件,这符合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艺术的多样性是建立在多种民族的基础之上,其多样性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艺术种类的多样性。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她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着,才能形成符合当时潮流的时代风格。没有一个民族只有一种艺术,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她们除了舞蹈之外,不可能没有其他艺术,因为与舞蹈相伴的是音乐,舞蹈要叙事,就必须有诗歌等文学,舞蹈的形象要被留存下来,就需要绘画,等等。

其二是各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艺术之间的交流的基本前提。

艺术的多样性不仅是艺术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当今世界格局所决定了的。国际政治的多极化是因为世界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决定的,也折射出国际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必定反映出艺术的多样性,这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定律。政治上单边主义的结果只能是文化上的大国沙文主义,单边主义将打破世界政治力量的均衡,一个失去均衡的世界是不可能和谐的。因此,艺术的多样化和民族性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已经是国际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环,通过文化艺术将全世界弱小国家和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使各个强国和大国听到她们艺术化了的心声,这就形成了在国际范围内的艺术交流。

三、艺术交流的形式

立足于东方看世界,主要有以下三大类艺术交流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还会出现更

多的交流形式。

一、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

民族间的艺术交流大致有四种类型:

1.东西方的艺术交流。由于东西方民族艺术的基因相差较大,这种交流的结果,大到产生新的艺术种类,小到形成新的艺术流派。长期以来,中国艺术不是在真空中封闭发展,她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与域外民族的交流密切相关。如清代康乾时期欧洲传教士在宫中传播了西洋绘画的透视、解剖等技艺,将宫廷绘画的写实技能推向了历史的峰巅。东方的园林艺术在18世纪传播到了欧洲宫廷,又从欧洲宫廷波及到贵族家庭,形成了一整套的设计和管理模式,西方才具有了完整意义的园林艺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大拉近了。直到今天,欧美中产阶级旧式住宅的后面都有一个优雅的小花园,他们会津津乐道地说起这种生活方式来自于明代中国江南的文人。又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当时出口到法国的日本瓷器是用废弃了的日本浮世绘作品作为包装纸。

2.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比起东西方之间的艺术交流,中华民族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艺术交流的历史条件要便利得多,其性质是东方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向西: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处在中国西部周边的国家和民族与西方民族有更多的联系,中国从她们那里间接地获得了西方艺术的基本样式。如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再如北齐时期,来自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曹仲达将佛像画“其体稠迭、衣服紧窄”(俗称“曹衣出水”)的造型风格传到中国北方,实际上这是受到古希腊雕刻影响的艺术语言。向东:中国明代的折扇绘画就是来自新罗的艺术样式。日本绘画的渊源也可以上溯到中国的隋唐宫廷绘画。

3.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古代中华民族之间主要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艺术交流。如胡旋舞在唐代宫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旧唐书》记载:“康国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领。舞二人,……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即“胡旋舞”,其特点是疾转如风,是古代哈萨克人的民族舞蹈,在唐代入宫,影响到宫廷舞蹈,许多民族的舞蹈家都学会了这种舞蹈语言,直到今天,它还是西北许多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

元代许多西域民族研习汉民族的书画艺术,并且成为当时书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如绘画有高克恭,他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占据鳌头。在书法方面,有来自新疆的康里巎巎(音nao),他在汉学方面的造诣使其在朝廷里做到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元史》评价他的书法是“得晋人笔意,草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

4.复合性交流,即中外民族的艺术交流与中华民族内部的交流融合在一起。这种多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必须有一个主体民族,如盛行一千余年的唐卡艺术是我国藏族的藏传佛教特有的绘画。唐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尺尊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成婚,两位公主各自带去佛像、佛经。大昭寺和桑耶寺就是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而建造的。寺中的壁画、雕刻就是尼泊尔和汉地匠师参与制作。在大昭寺中心佛殿门楣的木雕和二楼回廊壁画具有鲜明的尼泊尔艺术风格。在壁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卡,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这可以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绘于8~11世纪的帛画得到印证:现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观音曼陀罗》、《如意轮观音绢索》和《观音菩萨像》是吐蕃时期壁画粉本,法国卢浮宫收藏的绘于8世纪中的《莲花部八尊曼陀罗》帛画,都与唐卡的画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还有斯坦因在藏经洞发现的几幅西藏风格的帛画,画中出现“救度母”等藏传佛教女神。在吐蕃时期,藏传佛教的画工们立足于本民族的绘画,将来自唐朝、印度和尼泊尔的绘画融为一体。

二、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艺术交流。

不同门类之间艺术交流的结果是融合成新的艺术门类,如文学与表演艺术相结合产生出戏剧等艺术,摄影与文学、表演艺术的结合,又产生了电影艺术,等等。再如绘画与文学的结合产生了连环画、插图等绘画类型。

跨艺术门类的交流古已有之,如唐代书法大师张旭草书的灵感来自于公孙大娘的舞蹈《舞剑器行》中的空间感,恰似杜甫所说,张旭“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又如20世纪最杰出的画家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绘画就是汲取了非洲的黑人木雕和诸多东方艺术的养分。台湾著名的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风光摄影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蕴,使其风光摄影宛如飘逸欲仙的山水画笔墨。

不同学科之间在学术层面的交流结果,会产生出新的艺术门类或新的边缘学科。特别是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这是当今艺术发展的趋向之一。对艺术来说,萌生出新的艺术门类,对自然科学来说,开拓了新的科学领域。如在古代,造型艺术与土木工程学的结合,形成了建筑艺术,艺术与植物学的联姻,孕育出园林艺术。在当代,艺术与电子技术的融合,造就了动漫艺术。可以说,没有一个自然科学领域是艺术借鉴的禁区,由此,将生发出无数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新面目。

三、地域、流派和个人之间的艺术交流。

这是同类艺术、不同风格之间的交流,都是产生新的艺术流派的重要条件。比起民族间、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这种地域、流派和个人之间交流的范围要小得多,可称之为艺术内部的“微循环”,没有这种循环,艺术肌体将会逐渐坏死。因而艺术内部的“微循环”体现了一个民族艺术的基本活力。

如徽班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京,是中国戏剧史发展的关键之年。徽班的兴起,使北京城的京腔、秦腔、昆腔的演员相继进入徽班,昆弋班、京腔班渐趋衰落,此后湖北汉剧进京,徽班又汲取了汉剧的一些唱腔,使徽班的剧目、腔调更为丰富、成熟,最终形成了以皮黄为主、“联络五方之音为一致”的京剧唱腔。

以人际之间的艺术交流而言,如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名士间的书画交往,形成了“吴门画派”的高峰。又如清初“四王”中“娄东派”、“虞山派”的山水画风在宫廷里与来自吴门的画风以及西洋传教士的写实技法融合成当时的正统画派。清初龚贤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教授出一批弟子,形成了金陵画派的基础。清代粤籍画家居巢、居廉兄弟的没骨“撞水”、“撞粉”法就是借鉴了早于他们二百年、远在千里之外常州派画家恽南田的写生笔意。

然而,有一些艺术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受到社会矛盾的刺激或不能接受当时的社会政治,反对将艺术作为人际交流的工具,以隐逸的生活方式日趋走向自闭。如元代的倪瓒、吴镇,清初的八大山人等,他们的艺术创作不是为了交流,而是出于排遣内心的郁愤。但这种类型的创作活动是暂时的,他们的后人,还是要将他们的艺术与后世进行交流。

四、艺术交流的意义

艺术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产生的,也是为交流而产生的。对个人来说,是人际之间的交流;对国家来说,是国际之间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国家和民族的和平空间。如果两个地理位置相近而不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就有可能出现猜疑,由猜疑发展到误识,由误识上升到戒备,由戒备激化到暴力,在暴力冲突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文化的对抗,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大多是从文化对立开始的,其结果是多个民族受到严重伤害。艺术交流是消除民族隔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她是和平的力量。近几年反复论及的文化软实力,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

艺术是在交流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因彼此融合程度的不同,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这种差异或不同,使艺术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艺术是在交流中实现艺术价值的,这个价值无法以价格来衡量。如京剧在与西方歌剧的交流中体现了她自身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即东方独特的表演体系和意会手法。

艺术交流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只有这样才能在交流中不断强健。不能在交流中投到对方的怀抱而失去了自我、出现本民族文化“大部分转基因”的现象,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将联系得愈加紧密,如何在交流中保持各民族的艺术特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课题。

艺术交流将促进世界和谐。人类用艺术来交流感情时往往是在彼此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状态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是这样,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国与国之间的艺术交流,是和平时期最高尚的精神享受,这种享受的时间越长,离战争就越远。

责任编辑 方 宁

作者:郑欣淼

第二篇:民族声乐艺术指导的民族性思维分析

【摘要】声乐艺术指导又被称为声乐钢琴伴奏,是运用钢琴对合唱、独唱和重唱进行伴奏,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对伴奏者的称呼。伴奏指的是除了一个主要的演奏者之外的、对演奏起着辅助作用的演奏者们。民族声乐艺术指导是为演唱中国传统民歌或者那些吸取了民族风格进行创作的歌曲的演唱者进行的伴奏。现在我国很多音乐院校都有专门讲授民族唱法的讲师。民族声乐艺术指导与西方声乐艺术指导相似,其伴奏要与演唱者进行演唱的节奏保持一致。民族声乐艺术指导不仅仅要具有深厚的钢琴演奏功底,同时也要充分理解作品的风格,要把民族音乐的内涵了解透彻。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指导;民族性思维;声乐钢琴伴奏;钢琴演奏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的民歌特别多,而且也有很多在传统民歌的风格和节奏的基础上创作出的新的民歌。现在,有些较为流行的民歌已经出现了较为娴熟的钢琴伴奏,但是我国的传统民歌还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民歌的创作非常多,很多民歌作品还没有配置相应的钢琴伴奏。面对这种情况,民歌声乐艺术指导要开发自身的民族性思维,用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去编制民族音乐的伴奏,从而促进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一、民族声乐指导要对不同地域,不同语言风格的歌曲全面把握

(一)不同地域的语言风格

我国地域辽阔,形成了七个方言体系,民族声乐指导要想编制出好的民族声乐伴奏,就必须对每个方言体系的语音特征有所了解,当演员在演唱时,民族声乐指导可以分辨出演员发音的偏差,能够指出不准确的发音,并且能够纠正发音。

民歌在演唱时要求保持地域特色,尽量不要改变歌曲的风格,保留原汁原味的风格,因此,对方言发音的准确性的把握是民族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任务,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必须对每个方言体系的发音进行深入了解,对演唱者的不准确发音及时纠正。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在平时要与民间歌手多沟通,多积累方言的发音和特点,对各地的方言进行对比,从而掌握方言的发音特点。

(二)不同民族的演唱特色

我国的传统民歌因为地域的差异在节奏和风格上具有很大的差别,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在进行伴奏的创作时必须根据某个当地的音乐和舞蹈的特点进行创作,在伴奏创作时必须遵循民族性原则。我国的民族较多,各族的民歌在节奏特点、情绪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在进行伴奏创作时,必须先了解歌曲来自于哪个少数民族,此少数民族歌曲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在掌握民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伴奏的创作。

二、民族声乐指导要全面掌握不同类型的民歌和民族声乐作品的伴奏特点

我国的民歌是由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三类组成的,现在,很多新创作的民歌也是在这三类民歌的创作基础上完成的。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只有把握了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民歌伴奏的创作要领,才能对伴奏进行合理的创作和诠释。

(一)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山野劳动时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而创作的歌曲,这一类民歌在节奏上比较奔放、自由,演唱特点比较悠长、舒畅。因此,在进行伴奏时,一般以钢琴伴奏为主,用琵琶等乐器进行伴奏衬托。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还是青海的“花儿”,在节奏特点和演唱风格上都有相似性,由于这些歌曲的创作存在地域差异,歌曲在演唱时所表现的情绪不同,歌曲在对意境的表现上也有不同,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在进行伴奏创作时先对山歌的特点有具体的了解,然后与音乐本身结合,就能将民歌的特点表现出来。

(二)小调

小调在风格上比较流畅,音乐的结构比较完整,形式多样且富于变化。小调涉及的题材比较全面,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时事政治。小调自古以来就有乐器伴奏,其节奏平稳,能将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小调是民歌中数量最多且流传最广的一种民歌,它的样式多,可以将人的各种情感一一表达。民歌声乐艺术指导在对小调进行伴奏创作时,一定要结合音乐中的人物的情感,在把握音乐主题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在进行伴奏创作时,还要考虑到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对音乐的结构全盘把握,对音乐的情绪和演唱特点进行把握。

在对伴奏进行演奏时,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要把歌曲的情绪、风格与合理的弹奏力度结合。在对江浙一带的歌曲进行伴奏时,伴奏的创作应该朝着轻柔、细腻、优美的方向进行创作。在对西北一带小调进行伴奏时,伴奏的创作应该朝着粗犷和雄浑的方向创作。

(三)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在人们进行劳作时伴随着呼号而形成的民歌,这种风格的民歌一般都是一人主唱,多人配合,在劳动中发挥着激发劳动热情的作用。劳动号子由搬运号子、打夯号子、船工号子等组成。劳动号子这种类型的民歌节奏感比较强,具有较强的力度,演唱者情绪激昂,富有表现力。

劳动号子类型的歌曲,一般都是采用伴唱与独唱结合的方式,民歌声乐艺术指导在对这一类型的歌曲进行伴奏时,一定要注意在主唱进行演唱时不要配置过多的伴奏,伴奏最好配在伴唱和合唱部分。主唱在演唱时一般只进行柱式和弦的基本伴奏,伴奏的节奏不能过于强烈。在歌曲的展开部分,钢琴的伴奏可以配合基本节奏伴奏,使歌曲有着鲜明的节奏特点。

三、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在民族歌曲的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必须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具有准确把握音乐风格的能力,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要充分了解,根据不同民族的风格进行伴奏的创作。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要对不同地域、不同语言风格的歌曲全面把握,对不同类型的民歌和民族声乐作品的伴奏特点全面掌握,使民族音乐的伴奏与演唱相协调,促进民族歌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宋艳

第三篇:民族艺术之门

摘要 瓦当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构件,瓦当的纹样图形及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设计对现代艺术的设计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云南瓦当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云南瓦当的形制,对瓦当的设计艺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对瓦当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瓦当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云南瓦当 工艺艺术 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

一 瓦当的概述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所用的一种陶制品,又俗称“瓦头”、“茅头”、“瓦挡”。瓦当上面一般具有装饰性的纹样和字体,在古代建筑中既有保护檐头、便于流水的实用性,又具有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特质。瓦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发展历程,瓦当不仅代表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思维方式和文化水平,还能够直接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因此,瓦当已经成为考察社会以及民族特色的一个特殊窗口,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 云南瓦当的艺术设计特色

据历史文献记载,云南出现瓦当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大约是公元8世纪南诏时期,瓦当的制作工艺由内地传入南诏。在云南地区,人们把瓦当也称作“沟头”。云南瓦当不仅将优秀的中原文化良好地传承下来,并且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还蕴含了云南当地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并且在材质选择、造型特征以及纹饰内容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使瓦当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1 云南瓦当的材质选择。根据对云南地区瓦当的考察研究,云南瓦当的材质主要有青瓦和琉璃瓦两种材质。其中青瓦主要用于大户人家或者普通人家,虽然材质相同,但是其规格不同,大户人家为彰显身份尊贵,一般所使用的瓦当的规格比较大,而一般的普通用户所使用的瓦当规格相对较小,只有大户人家所用瓦当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三分之二。另外,除去规格不同外,大户人家和普通人家所用瓦当的图案造型也有所不同,大户人家所使用的瓦当有动物、植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图案,而普通人家所使用的瓦当只有植物、花卉等图案,这也是身份地位差异的一种象征。而琉璃瓦当一般用在等级较高的建筑物上。琉璃瓦当的制作工艺是泥质瓦坯上施以黄金或者是翠绿、碧蓝的彩色铅釉进行加工。引起材质高贵做工精细,因此琉璃瓦当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用在庙宇的建筑和富贵的人家,在目前,云南琉璃瓦当的收藏价值也比较高。

2 云南瓦当的造型特征。瓦当的造型一般为圆形、半圆形以及特有极少数的椭圆形。在云南地区的瓦当造型中,很少有椭圆形瓦当,半圆形或者是大半圆形的瓦当造型也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为圆形。云南地区的劳动人在瓦当的造型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力,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在现有的资料和文献中不难发现,云南瓦当还有扇形、蝴蝶型等多种造型。在建筑物上所使用的瓦当,一般是由圆形瓦当和其他造型的瓦当配合使用。例如,圆形瓦当和蝴蝶形瓦当的配合使用,将圆形端庄大气的特点和蝴蝶型动感形象的特点相结合,使整个画面相互呼应、动静结合,突出了瓦当造型的曲线美和整体美,使瓦当在建筑物使用中的装饰功能更加突出。

3 云南瓦当的纹饰内容。瓦当具有装饰作用,因此其纹饰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文字纹饰、动物纹饰、植物纹饰等,是对自然万物以及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其纹饰具有一定的寓意特征,能够展现出云南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智慧,能够反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其中,带有文字纹饰的瓦当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其中板瓦的数量较多。文字纹饰的瓦当内壁有清晰的粗布纹,其外壁一般经过打磨比较光滑。云南瓦当的字数没有太多的严格规范,字数没有太多限制,字数最多约七八个字,从文字的象征可分为六中类型,分别为吉祥文字、制瓦时间、官民用途、制作者姓名、姓氏瓦当以及流行语纹饰瓦当。例如:吉祥文字瓦当上有“福贵”、“长寿”、“平安”等文字;制瓦时间是指瓦当上刻有“大罗佳四年”、“元年官瓦”等;官民用途是指瓦当上刻有“官瓦”、“官买”等文字;而姓名、姓氏瓦当一般是刻有名字或者姓氏来表示族姓族别的特征。在云南瓦当中,动物纹饰瓦当的数量较多,其中主要有鸟形纹、昆虫文以及兽形纹,其中鸟形纹包括凤纹、鸽纹、雁纹等;昆虫纹有蜘蛛纹、蝎纹等;兽形纹包括龙纹、蝙蝠纹等。其中龙纹、凤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兽纹一般用来避邪驱魔;仙鹤、鸳鸯等纹样具有长寿、美满的寓意。云南瓦当的动物纹饰造型丰富,并且生动活泼,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具有植物纹饰的瓦当在云南地区有“大宗”之称,以花卉纹饰为主,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反应了云南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植物纹饰中常见的有牡丹,象征富贵;还有菊花,象征清洁;有梅花,象征坚贞;还有灵芝、芙蓉、荷花等。除此之外,云南地区还有其他纹饰类型的瓦当,如传统的代表吉祥纹样,其中寄予了劳动者的美好愿望;还有蕴含宗教文化内涵的图形纹样,如太极八卦图等;还有一些瓦当上的图形纹样是根据时代的潮流所绘制出来的,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地区最流行的瓦当图形纹样是两面香蕉的日本旗帜,真实地反映出在那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社会心理和实际需求;还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地区又出现了以五角星为主的图形纹样的瓦当,或者是国徽上齿轮的纹样等,这些都表明了瓦当具有时代特点,在特定时期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思想、心理以及愿望。

三 云南瓦当图形结构的设计形式

瓦当作为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在古代建筑物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筑艺术与结构艺术高度统一的载体。瓦当的图形纹饰的设计是瓦当装饰性的具体体现。云南瓦当在图形纹饰设计中,灵活的运用文字、动物、植物等元素,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绘制,创造出形式多样、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瓦当的纹饰结构设计也是丰富多样的。

1 中轴对称的图形结构。瓦当的中轴对称结构的设计形式,是中国传统造物美学的继承和延续,通过中轴对称图形结构的形式表现出节奏感较强的艺术形象,例如,麦穗图形的瓦当,整个图形结构的设计是以一颗麦穗作为中轴线,在麦穗的左右两边有天空、河流、以及劳动人民和耕作的土地依次对称排列,使整个构图看起来极为整洁大方,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并且是生命秩序的具体体现,瓦当图形结构中轴对称的设计形式能够准确地呈现出传统艺术古典优雅的特色。

2 辐射圆旋的图形结构。辐射圆旋图形结构的瓦当是以圆点为中心,呈辐射旋转状向周围散射开来,具有一定的曲线美和力量美,如牡丹花图形的瓦当,就是以花蕊为圆心,花瓣则成旋转放射状向四周散射,具有强烈的蓬勃感和朝气十足的力量美。辐射圆旋的图形结构极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不会给人刻板的印象,图形壮观而不失优美。

3 任意形结构的瓦当。任意性结构的瓦当既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也不讲究对称,瓦当图像是根据任意图形自由描绘刻画的,不拘泥于形式,表达方式自由奔放。其图像一般为动物、文字以及景物场景,任意形结构的瓦当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既古朴又纯美,既奔放又婉约,创作者在设计上自由、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因此。任意形结构的瓦当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

四 瓦当的现实意义

1 瓦当的史学价值。瓦当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物在云南地区被广泛使用,能够反映出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作为一种装饰品被运用到建筑物的建设上,瓦当又是经过人们加工制造的艺术产物,是人们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社会心理、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再加上瓦当的发展历史悠久、过程丰富,自西周至清明,期间瓦当艺术发展延绵不绝,因此,瓦当能够成为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艺术审美的特殊窗口,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2 瓦当的收藏价值。瓦当的本质是用于建筑物中的一种陶制品,起到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由于瓦头的材质主要是灰陶、琉璃和金属等,比较简陋,再加上遗留下来的瓦当数量较多,因而其收藏价值略逊于金、银、玉器等。但是,由于瓦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过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其本身具有精美的图案、文字等艺术造型,并且是考察历史的艺术载体,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此,瓦当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3 瓦当设计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现代设计中,尤其是平面设计中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以及海报设计中,适当地运用瓦当的整体造型、纹饰图形等艺术特色,能够清晰明确地表现作品的中国风,使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服装设计中,瓦当的造型、纹样也为不少服装设计师带来了设计灵感,丰富了服装设计题材,利用瓦当纹样图形设计出来的服装同样具有强烈的中国风,不仅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也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在工艺品设计领域,通常会把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瓦当直接作为只做样本,套用瓦当的外观形象,利用现代的材质和工艺进行加工制造,所制造出来的工艺品能够作为室内摆设品或是收藏品,受到很多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4 瓦当的实用价值。瓦当虽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瓦当忍让在建筑物中被灵活使用,如在商业街、公园、公共建筑以及室内设计中,都有瓦当的出现,在这些建筑的建设中使用瓦当,不仅能够使建筑物美观大方,并且突出了建筑物浓厚的民族气息和艺术特性。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也充分地使用瓦当的构造形式。例如,北京大学的校徽,就是在瓦当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而来的。又如,北大医院的VI设计,其中标志设计以及办公室用品系列等物品图形设计,都是根据瓦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变而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及中国风。

五 结语

总体来说,云南瓦当不仅在造型上丰富多变,并且在图形纹饰上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古朴典雅的艺术形象,又具有生动活泼的瓦当纹样。云南瓦当的结构形式和图形纹样具有清新脱俗的艺术格调,不仅保持了云南地区民间工艺的朴实作风和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云南地区劳动人民的思想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

在中国建筑历史上,瓦当的发明与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在当时起到便于流水、保护檐头的实用性和美化建筑的装饰性,即使在当今,也能够为现在的艺术设计作出重要的参考贡献,瓦当的使用和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并且能够体现人民的社会心理、文化水平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瓦当成为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特殊窗口。并且,在目前,瓦当仍然被运用到商业街、公园等建筑物中,并且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瓦当的构造形式、图形纹样、制作工艺等元素也对现代生活、现代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盛伟:《中国瓦当扬抑结合造型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文艺研究》,2008年第5期。

[2] 张迪妮、郭海霞、苏英亮、张玉龙:《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共生——瓦当的优秀传统与现代运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 张江波:《新中式风格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瓦当元素的应用研究》,《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9期。

[4] 陈洁:《瓦当在现代构成设计中的应用之实例解析》,《华章》,2011年第11期。

[5] 左峻岭:《隋唐瓦当的设计特色和艺术价值》,《大众文艺》,2012年第14期。

[6] 赵志生:《从汉代瓦当“四神”图形解读秦汉的造型艺术》,《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7] 陈娟:《美在檐头古瓦间——浅析汉代瓦当艺术》,《文艺生活·文海艺苑》(下旬刊),2012年第4期。

[8] 陈江林:《屋顶上的文化精灵——浅谈中国瓦当艺术》,《东南传播》,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时洁,女,1977—,山东章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工作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作者:时洁

上一篇:大四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农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