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4

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全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篇1:

北京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

多年来,北京市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逻辑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获批发展规划(现状分析、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建设措施、效益分析等)并实施且取得阶段成果(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等)。这样,北京市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共性路径必然是理念→目标→措施→结果。

本文选取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农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20所北京市地方本科院校,按照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发展结果的逻辑路线,对其特色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发展目标都是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经过建设都成为了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

一 北京市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的个体分析

按照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发展结果的逻辑路线,我们对20所北京市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北京工商大学。办学的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融,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提高教学水平;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四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五是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建设的结果学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北京服装学院。办学的理念是求是创新,学以致用。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为首都服装业人才培养中心、服装科技研发中心、服饰文化传播中心。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二是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设的结果: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办学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实为要,民主办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传媒类教学研究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构建学科体系;二是培养印刷出版专门人才;三是注重工科与文科结合;四是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建设的结果: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办学结硕果;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

北京物资学院。办学的理念是面向人才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发展的目标是建设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首都物流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二是培养专业素质过硬专门人才;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四是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建设的结果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就业体系;双证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率高。

北京农学院。办学的理念是以农为本,唯实求新。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二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三是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中国戏曲学院。办学的理念是育人为本,特色立足,质量立校。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以“规范严谨、中正浑厚”为人才素质特征的学院风格。建设的结果:学校形成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人才素质特征为核心的学院风格。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办学的理念是立足北京,依托行业,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打造北京市属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坚持特色发展;四是科研兴校;五是秉承校企协同、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育人传统。建设的结果:学校已建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北京联合大学。办学的理念是办学为民,应用为本。发展的目标是为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应用性人才,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二是开展实践教学;三是开放式办学,国内外合作交流;四是产学研合作;五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建设的结果:学校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国家培养的毕业生达到90%以上在北京地区就业,学校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形成了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办学的理念是明德,勤学,求是,竞先。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外语优势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层次国际性应用型人才;建设以外语和旅游等学科为优势,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逐步形成“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育人模式;二是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课外实习、实践活动;三是加强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五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教学规模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培养国家外语外事、对外经贸、旅游管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首都医科大学。办学的理念是以学科实力为基础,培养精英型高端人才和各级各类应用人才。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促进科研发展;三是加强学科及特色专业建设;四是进行自主创新;五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医科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办学的理念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追求特色。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师范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促进科研发展;三是加强学科及特色专业建设;四是加强实践教学;五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学体系,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办学的理念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建筑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三是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加强学科及特色专业建设;五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六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已成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办学的理念是育人为本。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建成国内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学研究型院校。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促进科研建设;四是提高教学质量;五是加强学科及特色专业建设;六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已成为具备多形式、多专业、多规格办学能力,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办学的理念是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教学科研相结合;四是教书育人相结合;五是加强学科建设;六是理论实践相结合;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已为全国政法机关培养专门人才,成为公安系统学科专业最为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为完备的高等学府。

国际关系学院。办学的理念是知时、知势、至诚、至真。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人才,办成具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三是重视培养综合专业素质;四是加强学科建设;五是理论实践相结合;六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已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科性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办学的理念是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发展的目标是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建成以戏剧艺术教育为主体、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艺术院校。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管理机制创新;四是加强学科建设;五是提升办学实力及办学质量;六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是从事戏剧影视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

北京电影学院。办学的理念是正方向、厚基础、重电影、强技能。发展的目标是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建成世界一流的电影学院。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人才培养精英化;三是实践教学规范化;四是加强学科建设;五是开展协同创新;六是研创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国内优秀电影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办学的理念是兼容并蓄,广揽人才,崇尚学术。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修养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美术学院。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三是建构特色美术教育体系;四是加强学科建设;五是促进科研建设;六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

北京舞蹈学院。办学的理念是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发展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舞蹈高等学府。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四是促进科研建设;五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结果: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舞蹈教育体系,引领着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培养精英舞蹈人才的摇篮,是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舞蹈知名院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办学的理念是小规模招生、高层次培养、高质量输出。发展的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精英教育为特色的研究型医学院校。采取的措施: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高进优教严出,医学精英教育;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四是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五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七是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建设的结果: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医科专门人才,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二 二十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的整体分析

2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其特色发展路径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图示如下:

三 二十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形成特色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对2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的个体和整体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所学校发展的目标都是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经过建设后形成的结果都是成为了专门人才培养的基地;但是,由于学校类别不同、社会需求不同等,其建设措施也不同。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16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15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13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师资队伍建设;13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加强实践教学;1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促进科研发展;1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7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5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产学研合作;4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相同措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可见,2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在形成办学特色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建设师资队伍、重视实践教学、促进科研发展、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措施是其采取的主要措施。

四 二十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

由上,2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在形成特色发展路径过程中,每所学校发展的目标都是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经过建设后形成的结果都成为了专门人才培养的基地;但是,由于学校类别不同、社会需求不同等,其建设措施也不同,即“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建设师资队伍、重视实践教学、促进科研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是20所北京地方本科院校在形成办学特色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综上,我们把按照理念→目标→措施→结果的地方本科高校特色发展路线称之为北京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中国高等

教育启思录—百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研究

[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潘懋元等.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

[J].教育研究,2009(2).

[3]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追求特色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5(1).

[4]李志平,张阿樱,李雪.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研

究[J].教育探索,2013(5).

[5]李志平,张阿樱,李雪.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

研究[J].学术交流,2013(6).

[6]李志平,孙莹,李雪.基于P-R方法的大学特色发展范

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

[7]李志平,张阿樱,李雪.北京211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研

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8]果笑非,李志平.中国外国语大学特色发展范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9]张阿樱,李志平.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范

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

[10]张阿樱,李志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范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5).

作者:张阿樱 马洪丽 李桂霞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篇2:

为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全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会前,李培书记、高峰副省长分别听取了会议有关情况汇报,对全省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李培书记和高峰副省长的要求,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云南教育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教育系统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学前教育进一步增量提质。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取中央资金9.33亿元,省级投入1.12亿元。全省新增一级一等幼儿园7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59.2%。二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探索学区化试点。15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向国务院督导委申报5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招生和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2%。三是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步伐稳中有进。创建25所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3年的72.1%提高到2014年的75.3%。四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深化高职对口中职招生、在校中职学生直升高职两项招生改革试点,不断扩大五年制招生规模。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首批成立27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省8个区域性职教园区(中心)已投入使用,入驻职业院校54所,学生达25.69万人。五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新进展。省财政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及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成效明显,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型智库建设顺利推进。遴选6所高校推进应用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继续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推进国门大学建设。深入实施“2011计划”。认真实施省属高校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3年的25.8%提高到2014年的28.3%。六是民族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得到加强。建立云南省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集中培养预科生。七是民办教育发展日益规范。加大扶持力度,扎实开展民办教育歧视性政策清理工作。安排民办教育专项资金2 000万元,下达中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6 000万元,派驻公办教师的民办学校达300所。全省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比上年增加10.3万人,达109.3万人。八是特殊教育得到提升。印发《云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争取中央特殊教育补助资金2 500万元,省级安排5 000万元,支持16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20个资源教室和2个医教结合实验区建设,玉溪市、五华区被确立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二)立德树人各项工作得到有力落实。一是扎实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13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启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试点工作。“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报告会实现全省高校全覆盖。建立省级师德师风监督投诉机制。新命名省级文明学校147所,复查认定省级文明学校105所。二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推进学科德育,加强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是大力推进体卫艺工作。实施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广泛深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培训。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

(三)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不断巩固、拓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召开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出台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对教育乱收费乱摊派、高中涉外办学等11个问题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二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得到加强。召开全省高校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实施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宣讲团,在各高校共举办44场宣讲报告会。三是依法治教进程不断加快。积极稳妥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核准7所高校的大学章程。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精简5项行政审批事项。坚持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师生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四是教育督导工作得到提升。全省14 407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评估认定15所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对14个县进行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良好。一是年度综合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成立了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完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体制机制,细化改革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圆满完成省委部署的11个方面改革任务。二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六个统筹”经验在全国推广。编制《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试点学院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三是滇西人力资源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完善省部共同推进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合作,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启动实施“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大理学院更名、临沧师专升本已经专家投票通过,待教育部公示批准。

(五)各项教育惠民工程和政策有效实施。一是启动“全面改薄”项目。投入资金41.12亿元用于校舍建设和设备配置。二是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年投入资金20.9亿元,开工面积364.8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面积136.85万平方米。三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有力。从2014年11月起,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全年投入补助资金35.24亿元,17 116所学校、503.25万学生受益。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供餐比例达83.8%。四是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下达资金79.53亿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和学杂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全覆盖”。五是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各级财政共下达资助资金30.02亿元,资助学生128.49万人次。发放助学贷款8.19亿元,资助学生13.45万人。

(六)教育发展保障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教师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切实加强。招聘到岗特岗教师7 183名。评审认定首批87名“云岭教学名师”。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深入开展“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2万人。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长江学者1人;2名高校教师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入选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二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扎实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新增中小学实验室和功能室178.9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配备率达77.5%,中小学图书生均达16册。高水平承办第6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三是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第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2014年,来滇留学生达18 667人,出国留学生达3 462人。四是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项目。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7%,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人数同比增长5.6%,实现了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五是考试招生工作安全平稳。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各项考试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全力开展盈江地震灾区高考保障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六是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及时高效协调处置各类突发灾害和校园安全事故。推动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创建135所省级“平安校园”,切实抓好校园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认真做好敏感节点的维稳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同时,认真做好盈江、鲁甸、景谷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教育科研、语言文字、出国留学服务、教育宣传、教育基金会、离退休干部、机关后勤保障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发展面临增量和提质双重压力,城镇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源不足,幼儿教师缺口大;二是城镇化进程与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有的地区和学校还存在部分D级危房,城乡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形势严峻,办学质量亟待提高;三是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不够健全,办学活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四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人才、项目等要素支撑,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任重道远;五是教育改革面临诸多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一些群众关注的教育热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六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校园安全事故和师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影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研究解决。

二、理清思路、把准基调,科学谋划新形势下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冲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国家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立足省情教情,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放眼国内外形势,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教育部联系滇西边境地区扶贫开发机遇,更加注重以问题导向引领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以目标任务倒逼工作落实,更加注重促公平、调结构、提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要把握六个关键。

一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是推进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云南的科教资源比较丰富,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讲话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各校和广大干部师生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始终坚持以讲话精神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汇聚教育改革智慧、凝聚教育发展力量,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要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抓手。当前,云南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要始终坚持破立结合的理念,以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和壮士断腕、舍我其谁的勇气,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求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提升、滇西边境山区人力资源扶贫开发、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持续为云南教育发展注入动力、增添活力。

三是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为主线。法治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靠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办法贯穿于教育工作始终,坚定不移推进教育领域科学立法、学校普法、师生守法、严格执法。要加快完善教育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加大简政放权,强化政务公开。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四是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的聚焦点,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探索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坚定不移办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定不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定不移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发展,坚定不移构建支撑云南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定不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用情用力用心抓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升,不断夯实“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基础。

五是要以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保证。党的建设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我们要全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统筹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大学生思想政治等工作,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新模式。

六是要以提升教育基础能力为支撑。教育基础能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的理念,统筹抓好师资配置、结构优化、待遇改善、队伍稳定、师德师风、职业素养和校长队伍建设等工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教育基础设施、惠民工程、条件装备、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等工作,持续提升教育基础能力。

三、突出重点、敢于担当,切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突出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是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二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在处级以上干部(含非领导职务)中全面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坚定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坚守为官底线、个人干净,坚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不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三是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探索实行三级、四级管理岗位聘任制,加强高校管理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出台《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抓好高校统战工作。四是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责任”,推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高校党委和院系党组织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从严要求、实处着力,认真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六条红线”、师德“红七条”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继续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确保优质高效办案。

(二)突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是加快推进依法治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带头推进依法行政,出台依法治教、校园安全和学生伤害事故责任问责等方面政策文件,完善教育督导规定,加快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建立教育重大决策程序与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案件评查制度和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各地各校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成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开展法治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各地各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快推动法治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建设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加大法学专业建设和法学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统筹抓好各类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工作,启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安全保密和考务管理水平,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三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运用清单管理制度,建立以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的复合性评估体系,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有序参与质量监督。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全面清理并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性政策,规范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多渠道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公共财政资助制度,推行向民办学校派驻公办教师的模式。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五是加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宏观指导。出台《关于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意见》《云南省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云南省高等学校退出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完善高校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宏观政策,加强一流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深化科技体制和成果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与服务社会能力,激发高校特色发展内生动力。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编制好《云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加大国门大学建设。启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探索建立总部、特色学院和应用研究院治理结构,做好首批特色学院本科招生工作,构建学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和教学数字化资源平台。六是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组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加强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突出质量根本,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着力学前教育提速发展。认真组织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源总量,推进办园体制改革,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县镇及以下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二是着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关爱、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等五大工程,建立州(市)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三是着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实验学校创建工作,抓好功能教室建设,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引导学校全面深化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开展一级高完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四是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制定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加快推进区域性职教园区(中心)建设,推动园区(中心)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教集团改革试点工作,打通企业与职业院校人才流动通道,探索建立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五是着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出台《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研究生教育治理评价监督体系。出台《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实施意见》。建立高校专业指标体系评价平台,调控专业办学规模、质量和布局。推进优势学科群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契合度。探索高校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六是着力民族教育和谐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推进双语教学。继续实施中央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预科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民族地区校长和教师培训。实施好省内外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实施“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七是着力特殊教育提升发展。认真实施特殊教育“五大工程”,建设一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推进医教结合实验区和教育资源中心、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八是着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制订《关于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云南开放大学资源平台和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学习型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探索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大学与企业联盟和资源开放联盟建设。

(四)突出促进公平,有序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是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推动教育资源重点向“三区一线”倾斜。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工作。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和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二是大力推进“全面改薄”。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三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成云南教育数据中心。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构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在接入宽带网络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和校点的全覆盖。加快推进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教师“县管校用”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发展计划,深入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探索“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实施好“国培”“省培”项目。鼓励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通过协同创新等形式,推动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是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创新滇西连片特困地区对口帮扶机制,扩大帮扶效应,建立省外高校和职业院校对口帮扶云南长效机制,增加对口招生计划,让更多的连片特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幼儿入园的资助力度。六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试行学区化管理,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调配教师、统一考试评价,促进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高校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跨校选课、学分互认。七是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探索建立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和资助额度,实施省级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继续推进迪庆、怒江中职学校农村学生资助全覆盖试点工作。

(五)突出立德树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一是统筹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科学编制学校德育“十三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和生态文明教育,推进德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主题活动。二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探索推进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积极做好足球运动进校园工作。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开展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培训、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三是继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今年要重点在制度建设上着力,不断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继续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守卫好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抓好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

(六)突出基础支撑,切实提升教育服务和保障能力。一是依法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督促州(市)、县两级政府组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各级政府督学和学校督导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依法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全面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工作,健全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探索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保障机制,推进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示范县建设。二是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能力。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深入开展“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行动,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产合作、工学结合,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强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三是提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重大课题和重大决策咨询研究,推进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对全省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积极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四是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落实“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法律规定,确保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降低,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降低,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化债工作。探索高校财务巡视制度。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内控制度建设。加强教育经费的内部监督审计工作。五是不断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目标,拓展与南亚、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抓好留学生教育质量与日常管理。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出台《云南省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办法》。设立地方公派留学子项目,实施好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出国留学项目。六是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完善安全法规制度,全面架好安全红线。坚持盯住问题抓整改,严抓严管校园安全工作。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经常性抓好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整治工作。以校园警务室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校园安全“三防建设”,完善立体化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完善学校应急管理机制,建立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全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依法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加强协调指导,按时、按质、按量、安全完成鲁甸、景谷地震灾区教育系统恢复重建任务。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认真做好新闻宣传、教育基金会等工作。

同志们,要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紧围绕各项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抓到底的劲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作者:何金平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篇3:

论盲人钢琴教学对象及教学的特殊性

摘要:相对于普通钢琴教学,盲人钢琴教学的特殊性比较强。盲人灵敏的触觉、视觉的障碍、心理特点以及听觉注意力都对这些特殊性有决定性的作用。盲人钢琴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将盲人学生听觉和触觉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还要重视盲人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既要培养盲人学生优秀的品格,又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盲人 钢琴教学 对象 特殊性

本文将盲人钢琴教学作为出发点,对其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普通钢琴教学方法,将一套既与盲人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相符合,又具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方法制定出来,从而使盲人钢琴教学全面的发展得以有效地促进[1]。

一、盲人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一)教学主体

盲人学生在信息感知上,主要通道有故障了,就要利用触觉和听觉来对信息进行感知,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也就是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影音资料教学和模仿教学等很多的普通钢琴教学手段,在盲人钢琴教学中被限制。在钢琴触键教学时,对于普通学生,教师可以先示范弹奏,再让学生模仿,也就是模仿的方法,但盲人钢琴教学中,模仿方法就会受到阻碍。盲人钢琴触键教学过程中,针对于盲人学生触觉和听觉对教学信息的感知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地使其发挥出来[2]。

(二)手指指尖断奏教学

手指指尖断奏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将手指第一关节的快速、灵敏、轻盈能够集中的触键方式进行练习,同时,还要练习跳音。若想使弹奏的声音既短促又轻巧,手指的收缩必须迅速且敏感有力。训练指尖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将指尖的断奏听觉表象建立起来,弹奏乐曲时,教师应该先用正常的速度。动作要领无改变的条件下,教师将弹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并且让盲人学生对教师手指指尖弹奏的状态触摸[3]。手指指尖断奏的动作幅度比手腕断奏动作幅度小很多,为了使盲人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触键感觉体会,教师可以在盲人学生手背上直接进行示范弹奏,致使盲人学生触觉感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盲人学生触摸教师手臂和手腕以后,触觉信息的获得就会更加全面。盲人学生练习钢琴初期,速度必须要慢,主要将动作要领掌握,再将速度逐渐地加快。

对强弱对比乐句进行演奏时,稍弱(mp)抬手指的触键感觉与强奏(f)的触键感觉具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教师示范演奏落手指速度和抬手指高度,普通学生进行观察后,模仿教师的动作。但是,针对教师的示范演奏,盲人学生应该先听,将乐曲中弱和强的听觉表象领略到时,教师再用语言讲解适当进行配合,手把手对盲人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盲人学生强奏(f)时,对快速落下和高抬手的感觉的体会进行引导和帮助。动作要领没有变化的条件下,教师将弹奏的速度放慢,同时,让盲人学生对教师手指进行触摸[4]。此过程进行中,其一,教师置在钢琴上的放松手型必须要正确,让盲人学生对教师手指进行触摸,对抬手指以前的状态进行了解;其二,教师将手指抬起,同时对盲目学生进行引导,手指静止抬起和抬指高度的过程中,指尖方向不是朝前,而是朝下的;其三,教师手指落下,指导盲人学生轻捏手指,以便掌握落指方向及速度;其四,教师落下和放松手指,手指为抬指以前的状态。盲人学生利用对教师手指的轻捏,将4个阶段手指的状态了解和掌握,即抬手指以前;抬手指之时;手指落下之时,手指落下以后。将手指4个阶段的状态了解和掌握以后,教师还要对盲人学生进行指导,连贯这4个分动作,这时盲人学生才能够将高抬手指的触键练习完成。对较强乐句进行弹奏时,盲人学生的手指和手腕以及手臂容易过度紧张,因此,针对于盲人学生弹奏时放松手指和手腕以及手臂,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醒。盲人学生将强奏触键感觉掌握以后,教师还要对盲人学生对稍弱(mp)乐句弹奏的高抬手指和放慢落下感觉的体会进行引导。弱奏练习的过程中,盲人学生为了将弱声音弹奏出来,不敢将手指抬起,而是輕度地对琴键按压,来将虚弱声音发出。教师这时应该在听觉概念上,先对盲人学生错误进行纠正。弱奏主要是利用对落手指速度和抬手指高度进行控制,来对琴键进行敲击,致使通透弱音发出,并不是虚弱声音[5]。

(三)手腕断奏教学

手腕断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弹奏乐曲先用正常速度,让盲人学生将手腕断奏听觉的表象建立起来。在不改变动作要领的条件下,教师将弹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同时,让盲人学生触摸教师弹奏的手指、手腕、手掌、肩膀以及手臂等部位。盲人学生通过主动摁和捏等相关触摸方式,快速小面积地进行往返移动,将触觉表象进行获取。盲人学生对教师手指进行触摸时,大拇指必须在教师手指的内侧,教师手指外侧是其余的手指,随着教师手指的关节,小面积地将指尖往返移动。此过程进行中,教师必须要对盲人学生触摸耐心地进行配合,将必要语言讲解适时做出,直到盲人学生将各个手指弹奏时的状态弄清楚为止[6]。对教师手腕进行触摸时,盲人学生需要伸直手指,大拇指放在教师手腕的下方,其他的手指在教师手腕的上方,运用摁和捏的方式,对教师弹奏时放松和灵活手腕的状态进行体会。对于手腕断奏的乐曲弹奏至关重要,教师既要让盲人学生能够认真的触摸,又要对学生的表情进行观察,若发现盲人学生面有疑色,必须主动问明情况,同时,将动作要领对盲人学生进行讲解。

二、盲人钢琴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一)盲人学生和普通学生心理发展上具有相同规律

相对于普通学生心理发展,盲人学生具有相同的规律,但是,这并不表示盲人学生与普通学生能够同样速度地进行发展,只是,盲人学生能够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发展,也就是从比较低的水平向比较高的水平发展。因为盲人学生视觉上的障碍,通常处在比较孤寂的环境中,行走和生活自理等相关行为普通人都容易学会,而盲人却要通过很大的努力才能够学会,所以,盲人学生情绪上的主要问题就是挫折感和焦虑。北京医科大学曾经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盲人学生自我意识上,自卑心理点27%,他们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意识特征上,盲人学生独立的意向比较差,盲人学生有独立意向的只占17%;情绪特征上,情绪不稳定是盲人学生突出的表现,在街上盲人学生独自行走时,心情很紧张,盲人学生47%都很敏感,在公共场所经常感到别人都在注意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盲人学生表现出孤僻倾向的占13%,盲人学生23%不愿意与健全人交往,只喜欢与盲人进行交往。

根据以上调查报告可以表明,因为盲人学生很少与外界交往,自卑心理和内向性格以及消极生活态度就容易形成。盲人学生孤僻、自卑、依赖以及敏感等相关的个性倾向的表现,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该注意,积极地在教育中进行引导,将负面倾向转化为正面,致使盲人学生能够对客观困难正视,使盲人学生更加成熟和理智。

(二)听觉注意方面盲目学生具有很好的表现

盲人学生只能根据听觉和触觉以及嗅觉等感官来对信息进行获取,所以,注意必须要强,这样,盲人学生就要将有意注意能力不断地加强发展。视觉通道对盲人学生干扰比较少,甚至没有。例如,相对于视觉正常的学生,盲人学生对于声音刺激具有很强的定向反映,很长时间都不会消退。盲人钢琴教学对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对于钢琴教学对盲人学生以手代目和以耳代目的逐渐训练至关重要。

三、结语

与普通学生进行比较,盲人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很多的差异,盲人钢琴教学与普通钢琴教学构成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差异。因此,若想使盲人钢琴教学对象和教学的特殊性具有创新和突破,盲人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必须重视,同时,在盲人钢琴教学方法上,还要将普通钢琴的教学方法进行借鉴和吸收。

参考文献:

[1]胡娅.盲人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8,(02):19-24.

[2]杨洋.高师钢琴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音乐创作,2017,(10):175-177.

[3]刘丽杉.论残健结合的高校盲人钢琴调律专业建设[J].艺术教育,2015,(04):176-177.

[4]金卉.钢琴演奏教学的特殊性及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J].品牌(下半月),2014,(12):261.

[5]郭洁.钢琴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6]刘淑贤.听之以心——盲琴童器乐学习模式及对正常琴童的启示[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孙韵

上一篇:陶瓷雕塑造型艺术创作论文下一篇:装饰艺术教育价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