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公共行政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创建服务型机构是当下党政部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热点,“服务型医院”体系的建立也逐渐成为医院行政管理发展和变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医疗制度改革中,医院经营方式也随着市场经济浪潮走向市场化,经营目标由公益性服务逐渐转向营利性服务,由此带来许多医患关系的剧烈变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科大学公共行政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科大学公共行政学论文 篇1:

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就是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毕业后“对口就业”,这种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的原因就基于此。

在近年的本科招生中,不少院校已經开始尝试学科或专业交叉培养,本文将选取部分在我省招生的院校,为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两个院校联合培养专业和同一个院校两个专业联合培养这两种方式。
<两校联合培养>

汇聚两所院校的优势合办,考生可以分享两所顶级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感受两校浓郁的校园文化,获得完全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视野。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产业被公认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高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光电子技术科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两校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培养理工复合型人才的条件。本专业以光电子技术科学为主线,交叉物理科学、材料科学、光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其他学科。主要培养在光电子技术领域和光电信息技术及工程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宽厚专业知识以及娴熟实验能力的高科技创新人才,能从事光电子科学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光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管理工作。

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双A联合学位实验班)

《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提到,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间,可授予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联合学士学位。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利用一流学科强强联合开设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西南财经大学以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招生,电子科技大学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双A联合学位实验班)招生。专业设置面向国家在智能金融和区块链领域的重大战路需求,充分发挥两校在金融学科、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的科研优势,采用“新商科+新工科”的创新教育模式,体现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共同培养既通晓金融理论,又掌握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两个专业对学生采用“1+1+1+1”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实行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定制方案,采取三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及行业导师,突出培养学生采用金融科技手段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符合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条件的,获得保研资格;并提供机会推荐学生进入世界顶尖商学院、顶尖金融科技机构开展学习交流及企业实训。

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智能医学工程

医工结合已成为当今新时代、新学科、新潮流、新成就引领的风向标。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新医科专业、医工结合专业,山西医科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利用两校的学科优势,实行校际联合培养,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强调新兴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医学数据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其研究内容包括智能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主要应用于智慧医疗与远程医疗、智能医学影像和智能诊断、智能医学仪器及手术机器人,以及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方面。该专业旨在培养基于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诊疗、临床实践的医—工复合型高端创新人才。


<双学位>

本文所说的双学位,指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提出,培养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是国家进一步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和重大导向。双学位项目通过高考招收学生,毕业时所授两个学位在一本学位证书中注明。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高考招生推出多个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涵盖工理交叉、经理交叉、法经交叉、医管交叉等多种类型。在我省有招生计划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项目所涉及专业都是学校最强势或最具特色的专业。它们不是单纯的两个强势学科的叠加,是充分考虑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需求,有极强的专业交叉互补性,为学有余力、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空间。

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积极应对高端芯片、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领域,培养具有巨大潜在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全球视野新工科人才;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教育,培养信息技术原始创新研究能力的未来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主要是强化数学基础的交叉型经济学人才培养,为国家和世界培养未来的经济学家。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结合化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生命过程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高级人才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在我省招生专业有金融学(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和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双学位)。金融学+统计学以金融学专业课程为核心,以统计学专业课程为特色,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性、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培养能够胜任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开展新闻宣传、媒体沟通、公共事務传播、危机传播管理、品牌传播管理等工作需求,或成为融媒体行业发展的高水平政治新闻人才,以及具备过硬政治素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和高尚道德修养、坚定职业理想和高超专业能力的创新人才。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2020年在我省招生的双学士学位专业有生物科学(计算生物学双学士学位)和口腔医学技术(口腔数字化技术双学士学位)。其中,计算生物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是在2014年创办“计算生物交叉试验班”的基础上设立的,本专业瞄准生命科学领域大数据时代的智力资源缺口,培养系统掌握数理统计、计算机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解析超复杂性生命数据的技能,能从事现代社会急需的复杂数据计算、处理和研究的复合型、宽口径和高素质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包含物联网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金融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横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四大学科门类。依托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通过跨学院协同、跨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新工科+新商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为载体,以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着力培养既通晓“互联网+”核心技术和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学生毕业获得工学和理学双学士、或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或工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

此外,经济管理试验班(管理与电子工程双学位培养)专业按大类招生,包含工商管理、金融学(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个专业,具有鲜明的“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特色。该专业理工管复合,厚基础、宽口径,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前两年同时学习数学物理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核心基础课程,为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打下坚实的数理和专业基础。学生完成规定学业,依据专业方向选择,获得工商管理、金融学、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四个专业中一个专业的毕业证书;达到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将同时获得管理学和工学或经济学和工学两个学士学位。

(作者单位:《山西教育》招考编辑部)

作者:白瑞 戴瑞锋

医科大学公共行政学论文 篇2:

医院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创建服务型机构是当下党政部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热点,“服务型医院”体系的建立也逐渐成为医院行政管理发展和变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医疗制度改革中,医院经营方式也随着市场经济浪潮走向市场化,经营目标由公益性服务逐渐转向营利性服务,由此带来许多医患关系的剧烈变革。许多医院已不是单纯凭借临床技术、疗效进行工作人员服务评价和人事管理,而是将医院管理工作的战略重心转为以患者这个群体为导向。即使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其可以提供的服务仍难以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的超负荷运转与群众的“看病难”同时并存。然而医院毕竟是较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行政管理在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也对现代医院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对医院的“客户”管理水平以及人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 服务型医院 尊医重卫

代表着权威医疗卫生水准的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终端,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主要载体。作为行政机构,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几乎涵盖了医院管理体系中除临床医疗路径及相关管控以外的所有内容。因而一个健康、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至关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医院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利好举措,是医院实现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基石,医疗机构临床专业化、服务多元化、模式集团化亦为大势所趋。

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医院管理服务模式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现代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已经着眼于医院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尝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指导资源的配置整合和再分配。随着医院信息量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先进的管理系统已然被应用于行政管理体系中,被应用于患者挂号、缴费等便民服务中。健康中国战略引导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患者在选择医院时更加注重医院的服务质量。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各家医院在临床诊疗技术、优秀医疗队伍以及高科技检测设备等方面不断地共享、趋同。基于医患关系的新变化,在如此严峻残酷的医疗市场中,个性化服务战略自然而然的成为医院差异化竞争的起点和归宿,只有全方位的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型医院”,方可完成由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的竞争逐渐向“服务质量”竞争的转变。然而服务型医院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医院服务制度局限且片面

作为医学的载体及其发展的阵地、圣地,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直接关乎着人民的健康幸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至上”等典型的服务领域相关理念逐渐被强化,其初衷是引导并监督医院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始终秉持最初的那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然而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机构,并没有如其他模式成熟的服务机构,去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科学可行的管理规范,去梳理高效有序的服务流程。大部分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工作往往流于表面,服务型部门形同虚设,这让医院在优化服务时难以全面考虑和安排工作,容易把服务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服务既只面向了患者,又没能满足患者的整体感受与需求,还忽略了作为医院主体的医务人员。没有辩证地对医患关系做深入研究,因而难以从根本上确保服务型医院创建的效率与质量。

2.医患关系异化为消费关系

医疗服务直接作用于人体,是维护生命健康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要求最高的消费。患者在日益信息化、自动化、透明化的医疗过程中享受了更多的权利,对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要求的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模式与普通消费具有共性,医院提供临床诊疗服务,被认为是经营者;患者因健康需要接受服务,被认为是消费者,其成为一种普通消费模式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被放大。然而临床医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仍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在不同的生命个体和复杂的疾病演变面前,其结果是未知的。但不可否认在片面的社会思潮误导下,商业的市侩风气使得少数医务人员没有坚定地站在“医者父母心”的角度为患者着想,个别患者及家属也自视为一场普通交易中的“消费者”,与购买、使用商品消费只是存有形式上的区别,并无实质差异。医患双方被摆在了利益的对立面,本应互相信任、互相依托的医患关系异化为温度不够的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使得在现今的医患关系中极易出现因“利益”而引发的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医患双方“互防”的不信任状况,与其关系的持续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3.忽略“尊医重卫”意识的培养

在古代朴素的医德观念下,医者以普度众生为本,把“悬壶济世”当作人生终极目标来追求,其深怀的恻隐之心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职业高度中便可见一斑,医生也被尊为“再生父母”。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在身体康健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加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医患关系逐渐被推向温度渐却的客服关系。很多患者认为医务人员获取了薪资,与其他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服务于医疗行业的“服务员”。把必要的临床诊疗看成自己花钱购买的“服务”,更有甚者还会因为支付了诊疗费用却查无大病而恼怒。如同其他任何人际关系相处模式,在医患矛盾的激化过程中,无非是患者亦或医者未感受到尊重,传统的医学伦理道德多在探讨前者,缺乏对医患关系唯物辩证的认识。单方面强调医德的培养,在患者德行方面要求和规范相对不足;单方面强调医者的义务与患者的权利,忽略对医者权利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患者义务和道德教育。在忽略“尊医重卫”的社会影响下,政策、法规、教育、舆论等也都倾斜于看似弱势的患方。综上,创新探索医院服务角度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3.1全面深化医院服务制度

随着区块链、“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延伸应用,高效有序且全面流程化的医院服务制度,是医院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道路上的基石。创建服务型医院,在提升服务态度的同时,必须基于医院的实际情况,梳理出流畅的服务管理流程及具体细则,以切实制度为保证,建立和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服务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接受社会监督,反过来强化服务效果,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管理质量。

创建服务型医院必须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培养“公正、务实、高效”的高素质队伍为基础。抛开职业本身所赋予医者的责任与义务,医务人员与社会其他个体并无本质差异,医务人员作为医院真正的主人翁,既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政策及服务制度有责任帮助医务人员平衡好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医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型医院的创建需要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使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与个人自律达到统一。

3.2正视医患关系中的“利益”关系

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同其他任何行业的从业者一样,作为社会角色,拥有对高尚道德的追求;作为家庭角色,拥有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天降大任的是,他們的谋生技能与生身性命相关。因此医者不仅要掌握海量的医疗专业知识,而且在长期甚至毕生的实践中丰富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理论上其人力资源价值也应与用于培养医务多年的教育投入成正比,得到基本的社会尊重和合理的薪资待遇。现阶段我国医生的收入待遇与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及工作强度不甚相符,因此,当其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生活需求时,某些医生甚至不惜逾越雷池,小而言之损害患者利益,大而言之亵渎医患感情,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

马斯洛认为,我们对于大部分基本需求的东西通常都是无意识的。规制医生逐利倾向首要应正视医患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正视其作为自然人的各层次的需求。医院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中,医疗卫生服务政策作为调整社会医疗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工具和手段,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医疗管理变革,就必须在遵循社会公认的基本政策原则的同时,注入对合理人性的预设及角色属性的考虑,真正做到全方位的“以人为本”,达到公平正义的政策精神要求。

3.3强调医生医德,培养患者素养

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对于行政学中公共政策的研究逐渐丰富,其基本使命在于捍卫公民尊严和保障公民权利。在人本思潮的影响下,任何单方面地强调过度尊医或者过度尊患的说法都不合时宜,在党的“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创建服务型医院更要避免“形而上学”地去思考问题。医院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更要开展以医者为中心的诊疗活动。积极构建尊医伦理体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患者的素养,引导患者尊重医生,在保障患者医疗公平权利的基础上兼顾医者的公正利益。患者同样应该具备科学的医学意识,走出商业交易和技术崇拜的误区。

单纯地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夯实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并不是促成和谐医患关系的充要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要以改善医务人员发展空间和执业环境为依托,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为突破,以恢复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为导向。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以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出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这样医患关系才能逐渐回归本位。

参考文献:

[1]卢晓苇.浅谈中医医院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146-147..

[2]洪斐.医院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实践分析[J].管理观察,2018(18):189-190..

[3]孙俊狮..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探析[D].山西大学,2009..

[4]王永辰.医院创建服务型机构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12):88+131.

[5]胡梦珠..卫生政策制定中医生角色平衡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

作者:马楚璇

医科大学公共行政学论文 篇3:

系统论视角下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摘 要:通过研究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系统论的视角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来探索适合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问卷调查法、结构性访谈法,收集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相关数据,采用系统论视角进行相关研究。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缺乏专业特色、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制约专业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内蒙古;卫生事业管理; 人才培养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以管理学、卫生行政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为支撑的具有学科整合特点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注重培养既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与手段,又具有公共卫生事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内蒙古地区是西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2014年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落后,而内蒙古地区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提高,为此,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来分析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现状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文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各门课的代课老师进行结构性访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先进模式,同时,查阅国家学科设置的相关规范,来找出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并通过对比来找出存在的差距。

2.问卷调查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对本专业的认知、课时设置的满意度、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实习意向、就业意向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5份,有效问卷73份,回收有效率97.3%。

3. 统计学方法。将调查问卷的数据运用Epidada 3.0 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之后,运用State 10.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得到最终结果。结构性访谈收集上来的电子资料转录成文本资料后,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归纳和总结。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人群特征分布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73位同学中,全部为本科五年制学生,其中,文科生占45.2%,理科生占54.8%,文理科生分布较均匀,由此可以看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要同时兼顾文科生和理科生;第一志愿报考占11%,调剂生占89%,可以看出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为高考调剂的考生,自愿报考占比较低。详见表1。

(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分布

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详见表2。

(三)学生希望设置的实践课程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实践课时数较少,理论课占比较高,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衡。开设的专业课程种类较少,未凸显专业特色,需要增加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详见表3。

三、讨论及建议

系统论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元素、系统与外环境间的普遍联系,为解决各种社会、经济、自然等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武器。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对深入理解这个专业的实质与内容、认清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探讨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分析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由學生的生源、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授课方式、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比例、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针对以上各个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应用人才,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需要多元化。多元化包括课程设置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培养模式多元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间个体差异,显然这一模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一)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培养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合理搭配素质、能力、方法、知识培养的比率 。针对学生以后的就业目标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去各医疗机构了解就诊流程、学习医院质控管理、门诊管理等相关实践知识,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转化,并进行深入思考和改进。在卫生部发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强调“要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学校在培养卫生管理人才时要时刻把握政策的方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医疗卫生的各项政策,将卫生政策和所学知识相融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转化,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

(二)合理设置医学和管理类课程的比重,突出专业特色

在课程设置时,要突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以管理专业课程为核心,医学、公共人文课程、自然学科课程和有关课程为两翼,整体优化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努力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和政治素质课群、人文基础(管理学)课群、医学专业课程群、必要的理工课程群、语言文字能力课、计算机操作能力课、调查与统计分析能力课程群等 。可以适当减少医学类课程,增加专业特色类课程。并对专业类课程设置相应的实践课时数,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延伸和深化。

(三)积极走出课堂,利用假期提高实践能力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例如医院文化、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等课程,需要实地深入到医院去学习,所以学校可以利用“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项目带领学生深入医院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时,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实习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关键要素。

四、结束语

系统论是分析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从系统论的角度更深入地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来解决,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模式,也是各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此模式可以使专业课教学鲜活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以后更好地与工作岗位对接,从而提高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水平。

资助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YJXGG2018025)。

参考文献:

[1]薛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童亮,冀建平.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3]王梦瑶,刘莉,陈家应.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学生对培养认知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4]郑志博,黄蕾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

[5]马国芳,何桂香,买瑞,李豫凯.对比视角下的新疆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1).

作者:郭志慧 郭军

上一篇: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论文下一篇: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