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关系论文

2022-04-30

摘要:网络和信息化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网络时代的环境现状、服务内容的变化、人员的素质现状、时代的新要求和加强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对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加强图书馆建设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将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关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关系论文 篇1: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运作方式略谈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图书馆丰富生活、图书馆欢迎每个人、图书馆管理与监督、绩效评估及公共关系活动5个方面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先进的服务理念及运作方式进行了介绍与论述,认为应该积极学习其先进的职业理念,优化图书馆行业环境。

[关键词]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公共关系

2010年4月,“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广东省图书馆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广州市举办。来自美方的7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做了专题讲座,并辅以现场互动、讨论交流等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经过此次学习,笔者对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服务理念、运行机制、公共关系活动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并对美国同行的敬业精神与职业理念心生敬佩。 现结合本人的感悟将美国公共图书馆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做个简要介绍,以求抛砖引玉。

1 图书馆丰富生活

美国公共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共有16 600所公共图书馆。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利用图书馆来获取技能培训、从事娱乐活动、进行学术研讨交流等。“图书馆丰富生活”已成为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

1.1教育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支持终身学习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美国,利用图书馆不是学者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普通居民都享有的权利,图书馆会根据不同居民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服务。以对求职者的援助为例,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与信息创新中心在马里兰所作的调查发现,约2/3的图书馆馆员曾帮助读者完成网上求职申请,并提供软件或其他资源为求职者服务,42%的城市图书馆开办过求职课程,为求职者提供培训。大多数美国人已习惯利用图书馆去获得技能培训并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1.2 资讯服务

在美国,63%的成年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美国人年平均借阅量为7.3册,美国公共图书馆每天流通的资料(790万份)几乎和FedEx(联邦快递船舶物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包裹(800万)一样多。[1]以企业资讯服务为例,每月公共图书馆为商业雇主和雇员提供的服务次数约为280万次。除了为小企业提供资讯,美国公共图书馆也是居民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来自任何地方的公众都可以在图书馆查阅到有关政府的资料。

1.3社区活动中心

美国公共图书馆兼具社区活动中心的功能,为居民举办各类免费讲座、提供会议室以及各类文件(如税表、候选人投票资料等)供大家免费索取。另外,每个公共图书馆都专门为儿童设立了图书专区,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学习特征的书籍,并定期为儿童举办各种活动,如讲故事、木偶戏、音乐欣赏、美术创作等。[2]根据美国图书馆学会的统计资料,儿童书籍约占公共图书馆全部藏书的31%。

2 图书馆欢迎每一个人

在最能体现获取自由的美国公共图书馆里,每个读者都可以免费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不管是长是幼、是贫是富,不管是美国公民还是他国移民,图书馆欢迎所有人。其开展的各项服务包括办理读者证、借还图书等均是建立在方便读者、倡导阅读的基础之上。任何人可以不受阻碍地走进图书馆,出示有效证件即可办理借书证,无需缴纳押金,借阅数量也不受限制。如果读者所需的图书暂缺,图书馆将通过网络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联系,通过馆际互借为读者提供服务。为方便读者下班时间还书,公共图书馆的门前一般会设立还书箱,开车还书的读者甚至不用下车直接将书投进还书箱即可。为更好实践图书馆“欢迎每一个人”的服务理念,这类方便读者的小细节在整个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随处可见:如为老年读者设置大字号的书籍,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为新移民准备外文书籍,为监狱和养老院定期送书上门等。因为卓越的服务,公共图书馆曾获得2006年最高“出色工作”评级 (见图1:下图依次为地方新闻、公共学校、地方警局和公共图书馆)。

3 图书馆管理与监督

美国公共图书馆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度,由董事会对图书馆运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其主要职责包括决策、评估图书馆业务与雇佣、解雇图书馆馆长。董事会成员没有特别的待遇和行政级别,基本上是一种荣誉职位。图书馆的服务成效经董事会考评确认之后,由图书馆馆长直接向市长汇报。胜任图书馆馆长的人除学历、经验等基本条件之外,需具备识别组织新项目、从州县政府争取更多经费和获得额外赞助以及获得本地居民支持的能力,同时需得到董[LL]事会的满意与信任。另外,“图书馆之友”等社会团体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低估的支持与监督作用。“图书馆之友”由热衷图书馆事业的人士组成,主要是经常利用图书馆的热心读者、离职的专业馆员、图书馆委员会的卸任人员等。其主要职责是帮助图书馆争取政府与民众的支持、争取基金会或社团赞助、充当志愿者为图书馆日常事务和各种活动出力、宣传推广图书馆等。

美国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之友”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需要这样一种社会支持团体,一方面为我们图书馆争取经济方面的支持和赞助,另一方面又可宣传推广图书馆品牌,监督我们的工作和服务。

4 图书馆评估

出于扩展服务、改善经营、了解服务和计划的影响力及对资助单位及时反馈的目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会定期开展评估活动。美国的大型图书馆往往会设置评估馆员的职位,帮助全馆设计评估计划,并做绩效分析。图书馆评估通常是从投入、过程、产出及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见图2)。

关于图书馆的评估标准,美国各州暂未统一。从2008年起,美国《图书馆杂志》开始每年发布美国星级图书馆排名,各图书馆可依据星级标准来衡量本馆工作(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629180.html)。有关《图书馆杂志》的指数评分主要是基于4项人均服务产出指标:读者来馆访问情况、流通情况、规划实施情况与网络用户利用情况。这4项指标密切关联,简洁有力,易于操作。除此之外,美国公共图书馆常用的评估方法还包括用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及“美国公共图书馆等级评价系统”(http://www.haplr-index.com)等。

对图书馆进行整体的绩效评价可以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进行审视。美国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对我国各级图书馆开展有关绩效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公共关系计划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与公众确立并维持多渠道的沟通、了解、接纳和合作,树立并维护良好信誉,进而提高该组织的社会地位,获得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美国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公共关系活动,并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之前制定周密的计划。

图书馆公共关系计划所传达的信息,包括图书馆的特点(作业辅导、技术培训、终身学习、信息支援、娱乐休闲)、信息(图书馆助人成功、全天候服务、阅读学习探索、阅读的小孩会成功)及个性信息(财政预算、诚信、媒体、社区合作伙伴)等。而良好公共关系的实现离不开沟通策略与技巧,用贴近公众语言习惯的方式传送简单而难忘的信息,才能保持热心和坦诚。公共关系的主要沟通渠道包括媒体宣传、材料宣传(如书签、展览、直接邮件等)、网站、社交网络、Blog等。在实施公共关系计划时,倡导与相关机构(如政府部门、社区领袖、学校、民间团体、图书馆之友、基金会等)开展广泛合作,并通过演讲、游行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

目前,美国公共图书馆正流行口头宣传,鼓励员工主动向他们的朋友传递信息,印制宣传图书馆信息的T恤和徽章等。图书馆将最新消息及时传达给员工、为员工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聆听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对员工的工作给予认同和鼓励、庆祝成功等。

从拓展外部关系到获取内部支持,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计划对我们有诸多启发。图书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可以争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为自身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与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与做法,相信会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OCLC.美国公共图书馆积聚起来的力量[R/OL].[2010-05-10].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10/5/2010512164552987690.pdf.

[2] 尹鸿博.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 2010,54 (3): 138—137.

[收稿日期]2010-06-23

[作者简介]王 艳(1980—),女,硕士,馆员,深圳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服务部副主任。

作者:王 艳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关系论文 篇2:

网络时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

摘要:网络和信息化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网络时代的环境现状、服务内容的变化、人员的素质现状、时代的新要求和加强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对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加强图书馆建设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 图书馆工作者 素质

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信息网络环境。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图书馆正向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在服务的内涵、质量、形式和作用上,在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功能作用上,都将发生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转换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馆网络可分为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又可分为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两部分。在通信网络方面,我国在“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期间,先后建成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和综合业务数据网,这是我国较早的信息数据网,为我国网络资源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资源网络方面,有非盈利和具有公益性的中国科技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我国的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门、政府部门、高科技服务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有国家电信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经政府批准可以开展商业经营业务的公用互联网之一;之外还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全国范围内为教育科研领域服务的计算机学术网络。在内部网络建设上,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网络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普通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①

所谓网络化是指将不同地域的图书馆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地域内的资源共享。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接入因特网之后,图书馆掀起了上网热潮,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拓宽了服务领域,迎来了图书馆发展的网络时代。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内容的转变

在传统意义上,往往把图书馆工作局限在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借阅等范围之内,这既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又难以体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和有说服力的智力内涵的地位。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已由传统的文献收藏转变为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在服务的手段上,已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综合文献技术应用发展;在服务的功能上,已从单一文献的提供和传递向多元化、多价值、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扩展;在服务模式上,已从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变;在服务的对象上,不仅向本单位、本部门的内部人员服务,同时也向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员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不仅仅有借阅服务,还包括信息的收集和存取;在服务的观念上,已从无偿免费服务向有偿收费服务转变;在读者服务人员的角色上,已从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嬗变。②

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下,图书馆既要做好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图书预约、续借、文献传递服务、科技查新及因特网集成资源服务等,同时也要重视做好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诸如基于电子邮件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基于实时交换技术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基于网络化合作技术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等,还要做好现代化图书馆中的文献信息服务,要把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文献资料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方面需要。

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现状

现代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图书馆转变成了信息导航的服务器。网络环境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只能提供简单、被动和机械的服务,缺乏热情、积极和主动的现代服务意识和进取精神。二是缺乏专业人才。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及知识结构,专业人员缺乏,影响了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知识面窄,主要依靠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接受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面对网上信息资源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完成较复杂的检索任务,更谈不上进行知识性的研究、加工、开发与利用。

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低的原因,一是对图书馆在现代化网络化时代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总习惯性地把图书馆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附属机构,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供给上缺乏强有力的支援,导致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二是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低,也难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三是图书馆作为国家事业型单位,受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仍执行计划经济年代的用人制度,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体制

机制。

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图书馆在整理、收集、保存人类优秀文化,在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和应用,图书馆将成为社会信息交会的平台和枢纽。如何使图书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图书馆不断增加的需求,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价值,专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人才是关键。因此,明确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加强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图书馆价值发挥的主导因素,至少应具备以下基本的素质。

思想素质。图书馆是服务窗口,是面向社会的服务主体,面对的服务对象纷繁复杂,要求各异,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热情服务,任劳任怨,具有为图书事业献身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同时要树立和培养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意识,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文化素质。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语语言能力、马克思主义等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新兴学科知识,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咨询学、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专业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包括图书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像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学研究、目录学、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史等,还应包括图书馆工作的技术方法,像图书分类、编目、文献复制、咨询服务等。这些知识和技术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和主题,是从事图书馆业务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是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和行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标志。③没有这些知识素养,就难以正常地开展工作和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通过自学、进修、短期培训、业务训练等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自动化技术素质。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拥有一支有过硬的高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的人才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现代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自动化系统高新技能。④

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具有自我心理平衡能力,体现在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健康心态上。心理平衡是指不为一时的金钱、优越的条件所诱惑。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理顺自己的思想情绪,在健康的心态下愉快地工作。

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途径

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需要,培养、提高和造就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图书馆工作者,就要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品格、知识、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完善和统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强实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承担着较重的业务工作,完全脱岗学习的只能是一小部分人员,因此不脱岗的短期实务培训就成为提高其素质能力的有效形式。如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了解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开阔视野,补充必要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综合素养。多数图书馆承担着信息研究和信息开发等职能,只有辅以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和保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有的素养和水平。图书馆要把科研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营造科研的氛围,提供科研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保持对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的敏感性,善于捕捉新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和整合,加强对信息的鉴别和筛选,使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系统,以便读者查找和利用。

实行轮岗制。图书馆的采访、编目、阅览、咨询等工作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一专多能,既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同时又对相邻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了解图书馆的全貌并有全局意识。所以定期不定期地实行岗位轮换,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多方面素养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需要。

实行优胜劣汰制。图书馆应尽快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性人才,尤其是紧缺的网络信息方面的人才。在制度上,要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考核制度,公开岗位、公平竞岗、公正录用、定期考察、年终考核,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总之,面对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图书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拓展和完善自己的各项能力,把自己打造和锻炼成为有现代意识、修养和技术的工作者,为实现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功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 释:

①②何平平:《网络化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内容转变及对馆员的素质要求》,《实践探索》,2008(6)。

③阳图文:《试论对现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图书馆论坛》,1999(5)。

④谢一帆:《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西南联合大学学报》,2001(2)。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

编校:赵 亮

作者:张希琳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关系论文 篇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宣传工作;社会化媒体;手机媒体

摘要:图书馆在宣传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被弱化,宣传渠道单一,时效性不强,宣传话语与大学生文化脱节,很难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全掌握读者兴趣、与读者进行良性互动、重塑图书馆公共形象、推广文本阅读等工作目标。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以移动媒体为重点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以社会化媒体为抓手抢占宣传阵地,以网络文化为语境构建宣传话语系统。

收稿日期:2014-04-17

作者简介:刘水清(1965-),河池学院图书馆馆员。1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1.1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演进,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即“全媒体”。传统报刊、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相继推出手机版、Pad版,电视、电台节目上网,各类媒体争相开设微博、博客等都是这种媒体融合发展的表现。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媒体发展发生变革,全媒体时代加速到来。

1.2在全媒体环境中,移动媒体强势崛起,独占鳌头。移动媒体指以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具备网络通讯功能的便携信息终端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根据我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共有11.46亿手机用户,手机用户占全国人口的84.9%,其中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全部手机用户的71.34%。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则显示,智能手机在中国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已达到66%,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拥有具备上网条件的智能手机的占61.2% ,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有51.7% ,均远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2年Q2-Q4,中国平板电脑销售量为814.1万台,环比增长迅速。以上一系列数据说明,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移动媒体正在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第一媒体。

1.3社交媒体是指微博、QQ、facebooks、推特、人人网、豆瓣等允许人们发表观点和评论、分享信息、交流沟通,支持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构建、维护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网站和技术。从腾讯QQ、QQ空间、MSN开始,中国的社交媒体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规模庞大,深入人心。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亿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麦肯锡在调查中还发现,一到三线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高达91%的受访者表示,最近6个月曾登录社交媒体,此比例远高于日本的30%、美国的67%、韩国的70%。相较于传统通讯渠道,社交媒体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社交媒体正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美国社交媒体专家布莱恩•索里斯指出,社交媒体的现状并不是说哪一种网络获胜,而是他影响到人们支配时间和与他人交流联系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2传播生态的巨变

2.1微博、QQ空间、博客等具有“自媒体”特征的传播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传统的 “传播——接收”的单向传播方式,被“一对多”、“多对多”等向互动传播方式所改变。权力机构、权威媒体、精英话语在传播中垄断权、权威性被消解。传播中的议题设置、价值取向、表达风格呈现出平等、多元、平民化的特点。

2.2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可选择的媒体和信息越来越多,对于信息传播的过程也有着越来越高的参与能力和要求。在不同媒介形态、传播状态之间的切换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受众对信息进行过滤选择、传递变得轻而易举。受众的兴趣爱好、采用何种途径,如何选择和过滤信息,很大程度决定了信息传播者的意图能否达成,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偏好让传播效果显得日益重要。

2.3在移动媒体、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实时性越来越强,传播效率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移动媒体传播的易用性、便捷性,使其传播所反映的不再只是“发生过”的事件,而变成“正在发生”的事件,借助社交网络所具有的分享、转发、评论、推荐等传播手段和“病毒式传播”方式,随着人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不断扩散,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巨大的传播范围。在这样的传播效率下,信息中所包含的正面或负面社会影响会明显被放大、倍增。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3.1传统的宣传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单向传播,图书馆通过自己掌握的媒介向读者传播信息,读者可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单一,再加上个人条件、精力、时间的限制,只能被动地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内容。图书馆是传播者,读者是受众群体,图书馆在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凭借这种优势,图书馆便可通过对传播渠道、内容的选择、限制来实现自己的导向需要和宣传意图。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移动、社交媒体不但整合了传统媒介的优势,更有跨时空、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的特点。读者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便利地选择通过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媒体建立属于自己的媒体空间,通过公众网络或个人的人际网络进行传播。相应的,图书馆对传播导向的控制力大大削弱,实现宣传意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例如有关图书馆的负面信息,过去依靠 “垄断者”的地位,可以采取屏蔽、限制的方法缩小其传播范围。图书馆在宣传中主导地位的弱化,使许多传统的宣传策略、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黯然失效,这就迫使我们对图书馆在读者宣传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据此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宣传理念与策略。

3.2宣传手段,也称传播媒介,他是信息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他的受众覆盖能力,以及时间、空间是否有利于受众接收,媒介的选择对宣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读者宣传手段主要有:以宣传品、馆讯、宣传栏为代表平面媒介,以电子显示屏为代表电子媒介,书展、各类仪式为代表综合媒介。这些宣传手段大多都有时间、空间的局限,内容更新慢。因此,读者的覆盖面有限,时效性也较差。特别在网络信息资源发达,读者到图书馆的时间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传统媒介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突出的表现为宣传手段落后,主动性、时效性差,覆盖面小,亟需开发读者覆盖面更广泛,传播更主动、更精准,互动交流更便利、充分的宣传手段。

刘水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刘水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3.3网络话语是由网民所创造的一种表达、交流方式和语汇,以其虚拟性、拼贴性、参与性、通俗化、时事化等特征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网络话语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沟通方式,他不仅仅是网民在网上交流的特殊语言,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 在网络化生存过程中逐渐构建出一种有别于传统话语的网络表达方式和语汇,如“淘宝体”、“咆哮体”、“学霸”、“宅男”。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带有强烈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话语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 形成一种属于大学生的鲜明文化特征。

3.4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读者思想活跃、对各类新媒体技术接受快,相关的设备、技能的普及程度比其他社会群体高。与之相比,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者新媒体的知识、技能都大大落后。这种知识与技能上的落差,使我们不能很好利用最先进、最流行的传播手段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能与读者在同一文化、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对话,大大削弱了读者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图书馆宣传的声音在新媒体环境下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4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宣传工作的对策

4.1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应主动调整角色定位,摒弃过去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心态,以一切服务读者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宣传理念,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

读者对宣传内容的态度与其心理需求有很大关联,虽然图书馆宣传工作的外部社会、技术环境在不断变化,读者中虽然还有各种群体、个体差异,但对被尊重、被关注的心理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宣传策略上是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关注。

4.2目前,大学生读者已习惯在纸媒、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间的快速转换,重视图像、文本、声音、视频、流媒体等信息元素的融合传播、分享。因此,图书馆的宣传平台必须是建立在全媒体基础之上,即除了传统的平面媒体、读书活动、网站主页外,还应大力加强微博、社交媒体、手机媒体、网络视频等传播渠道的建设。构建一个立体和泛在的读者宣传空间,使读者无论通过何种媒介都能感知到图书馆的存在与影响。在诸多新媒体中,图书馆应推陈出新,重点打造移动媒体。以最大程度的覆盖宣传对象,与他们建立直接且紧密的关系。

4.3新媒体环境形成后,微博等社交媒体在大学生中普及面越来越宽泛,渗透大学生生活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高频率地关注他人的动态,参与公众话题讨论,记录生活,抒发情绪,表达思想,分享信息,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面对一块新的宣传阵地,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布局。具体表现在:①尽快加入到主流社交媒体,以读者为中心构建、扩大图书馆的社交网络,尽可能的覆盖师生群体。②建立一支常态化,专门负责社交媒体宣传的技术队伍。③重视与学校官方、学生社团、院系部门、班级、在社交媒体上有较大影响的老师或学生的合作,努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相互关注、转发等机制,通过协作方已有的人际网络扩大图书馆的信息传播范围,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扩大图书馆的影响。

4.4针对大学生“网络化生存”,以及网络文化深入人心的实际特点。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要让大学生乐于接受和认同。一方面,在宣传内容的表达策略、形式上要敢于突破创新,适当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富有现实感、通俗化的新兴网络话语而不是政治宣传话语、官方规范话语来表达图书馆的思想。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网络文化热点事件、兄弟高校图书馆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善于利用这些热点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设置议题,引导讨论,推荐相关资源,隐性地实现宣传导向和资源推广。

4.5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工作要求我们要在具备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宣传理论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交媒体营销、流媒体制作,手机应用开发、网络信息采编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学习。宣传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新媒体传播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熟悉各种网络软件的使用操作。

新媒体的发展给读者宣传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将宣传带入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技术平台,更新知识与观念,开拓进取,打开宣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国全媒体时代加速到来 网络问政持续推进[EB/O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6662275.html,2011-12-20.

[2]通信世界网.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1.46亿[EB/OL]. http://www.cww.net.cn/mobile/html/2013/4/25/201342574255912.htm,2013-04-25.

[3]新浪网.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越英美[EB/OL]. http://tech.sina.com.cn/t/2013-02-26/10358090611.shtml, 2013-02-26.

[4]199IT 2012年Q4中国平板电脑销量达319.7万台 环比增长率达到22.8% [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7197.html,2013-04-23.

[5]腾讯科技.麦肯锡:中国拥有3亿社交媒体用户为全球之最 [EB/OL]. http://tech.qq.com/a/20120426/000023.htm,2012-4-26.

[6]199IT. Netpop Research:中美网络社交媒体用户对比研究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9233.html,2011-4-29.

(编校:马怀云)

作者:刘水清

上一篇: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交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