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在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规划以及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需求,以云计算为主要应用模式,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建立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设计。本文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着重对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的模型构成、实施与应用进行阐述,对云平台建设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1:

低碳的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安全

摘 要:文章从界定云计算概念入手,展望云计算的应用前景,并基于低碳的云计算环境视角,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安全策略的创新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张晋华(1967—),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山西省社科联规划项目“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SKLZDKT2014099。

1 云计算概念界定

云计算最早由IBM公司于2007年底的“云计算计划”报告中提出。由于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新兴名词,所以对该名词的定义尚未统一。IBM公司认为,云计算是计算模式虚拟化最高层次的表现,使互联网中聚合了不同应用程序、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进而构成庞大的信息资源池,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维基百科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将虚拟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Cloud Camp的创始人Dave Nielsen认为,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超媒体、超文本输出为主要形式,向不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方式。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认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P网络连接,利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提供多种服务的IT技术。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云计算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的基础上,集合运用虚拟化技术、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将分散的运算设备和信息整合到一起,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无限级的计算系统。

2 云计算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是继上世纪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跨越式转变的又一种巨变,具备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扩展性、通用性、成本低廉、按需服务等优势。随着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已经衍生出云物联、云安全、云存储、云游戏等相关产物。在虚拟化、通信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云计算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云计算应用于在线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人力资源管理(HR)、办公自动化(OA)等企业管理领域;应用于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等互联网领域;应用于电子邮件(E-mail)、即时通讯(IM)、智能家居(Smart Home)等个人生活领域;应用于电子政务云(E-government cloud)、云医疗(CMT)等公共应用领域;应用于地震监测、天文信息计算处理、海洋信息监控等科学研究领域;应用于病毒库存储、垃圾邮件屏蔽等网络安全管理领域;应用于高仿真动画制作、动画素材存储分析、海量图片检索等图形和图像处理领域等。2014年3月,我国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草案已经形成,工信部决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全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与云计算服务产品发展,推动云计算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这为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预示着云计算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创新

3.1 服务平台的创新

为了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不同需求,笔者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云平台的方案,将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到云服务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服务程序。个性化信息服务云平台由应用服务层、中间管理层和基础设施层构成,以确保该系统架构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见图1)。

图1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

3.1.1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需要封装应用程序或软件,以提供给用户各类可以直接访问的服务,包括检索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应用服务层提供定位清晰、操作易懂的服务访问接口,使用户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浏览器、PC等终端设备快速访问数学图书馆的资源。应用服务层还提供云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用户登录该网站即可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全文信息搜索、统一资源搜索、公共信息服务等。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云平台中,计算机设备不再是唯一可以与数字图书馆进行交互的工具,它可以将多种终端设备作为云服务的载体。

3.1.2 中间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基于云计算的PaaS进行部署,不仅可以为高层次服务提供软件服务和统一的数据库访问接口,而且还可以为应用程序提供开源的环境,并对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和处理。中间管理层利用虚拟化技术对底层基础设施进行虚拟化操作,及时采集和更新用户信息,通过提高各节点图书馆的数据访问速度,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用户只需向数字图书馆提出服务请求,中间管理层的数据处理模块和资源调度模块便可以根据需求动态,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资源。

3.1.3 基础设施服务层。基础设施服务层主要利用虚拟化集群技术和分布式存储功能实现对整个服务云平台结构的支撑。在虚拟化集群技术应用方面,基础设施服务层利用该技术整合分布在不同节点的物理设施设备和资源,包括服务器、主机、网络带宽、存储设备等,形成供上层调度和使用的统一整体。用户不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即可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透明访问。在分布式存储技术应用方面,基础设施服务层利用该技术形成具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按需扩展能力的资源池,以满足大规模并发用户对海量数据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云平台可以利用云计算服务进行构建。应用服务层利用SaaS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信息检索平台及其他应用服务软件;中间管理层利用PaaS构建系统平台服务及其应用环境;基础设施层利用IaaS构建资源池,并利用硬件即服务实现资源池利用效果的最大化。

3.2 信息资源的整合创新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要想连通网上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馆际的资源共享和云平台的交互操作,就必须在屏蔽信息资源异构性的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在此情况下,数字图书馆需要将数据库、系统、检索方式、技术、协议标准作为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进而形成一种跨数据库、跨平台、跨内容且具备集成检索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

3.2.1 数据仓库整合。数据仓库整合是指将信息资源统一存放在同一物理位置中,通过无缝链接分散异构的数据库,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在数据库无缝链接过程中,其剔除数据库之间重复的信息,构建新的数字资源有机整体。利用数据仓库整合模式,能够将图书馆存储在不同服务器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存储,建立以馆藏为核心,整合各种介质资源、网络资源、特色资源的OPAC资源系统,以确保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数据资源。

3.2.2 基于中介器和封装器的虚拟整合。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源数量多、自治度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可采取中介器和封装器的虚拟整合方式,确保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能够满足局部应用和全局应用的需求。这种整合方式的实现路径为:①利用信息源选择技术整合所需信息源。②利用信息抽取技术转化各种信息源的格式。③制定最优

的信息查询计划和调配方案。④利用中介器整合不同的信息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访问服务。⑤利用语义联系消除信息资源的异构性,并重新组织各类信息源中的有用资源,提高数字资源整合质量。

3.2.3 代理整合。代理整合主要包括资源Agent、用户Agent、代理方Agent,这种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有利于提高整合效率。资源Agent要按照整合系统的表示形式对处理后的分布式资源进行转换;用户Agent要提供与整合系统交互的接口,并做好用户信息维护工作;代理方Agent负责根据用户Agent发出的查询请求在资源Agent中找寻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同时,代理整合模式还可以在非连续运行的网络环境下提供资源服务,使用户可以利用多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PDA等,通过浏览器进入云端存储器自行选择所需资源。

3.3 信息安全策略

3.3.1 公钥基础设施策略。公钥基础设施(PKI)主要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公开密钥安全策略、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等部分构成,是确保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安全的核心策略。将PKI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管理中,能够为信息传输和存储提供加密认证和数字签名服务,避免信息资源被恶意篡改或窃取。

3.3.2 特权管理基础设施策略。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是一种权限管理与控制技术。该技术以PKI体系为基础,能够为用户和服务提供者构建安全通信平台。在数字图书馆中运用PMI进行操作权限管理,既可以使用户登陆云服务平台后按照事先授予的权限查询所需数据,也可以让数字图书馆运维人员按照事先授予的权限完成数据维护工作。

3.3.3 终端用户机的安全防范策略。由于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终端极容易成为黑客攻击云服务平台的工具,所以终端用户必须安装个人防火墙、病毒查杀、反恶意软件等安全防护软件,通过定期更新和打补丁确保终端浏览器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继东.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语义服务架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6):132-134.

[2] 霍韦鹏.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应用模型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3] 吴 波.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探析[J].兰台世界,2013(12):42-43.

[4] 梁 静.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融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5):49-50.

[5] 兰晓霞.云计算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策略[J].情报探索,2013(9):59-64.

[6] 陈 臣.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虚拟化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6):29-34.

[7] 邱洪华,郭 宇.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研究[J].图书馆,2014(1):120-122.

(编校:严 真)

作者:张晋华

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2:

论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构建

摘要:在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规划以及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需求,以云计算为主要应用模式,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建立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设计。本文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着重对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的模型构成、实施与应用进行阐述,对云平台建设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云计算;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SaaS

在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设计与实施,将为实现“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同时向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重要基础设施的数字图书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建设任务。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切合开放大学多区域、多层次的体系架构特点。建设面向全国范围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框架,整合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同时实现数字图书馆校内外第三方应用与服务系统的集成。面对这些新的任务,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需要扩展视野,站在新的高度,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现。

一、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应用需求

1,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回顾

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数字图书馆云的建设是在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为解决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技术应用水平低、资源结构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健全等问题,2008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了“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实现数字图书馆与电大教学平台、远程访问系统以及CALIS服务应用的集成,初步构建起面向全国开放教育师生提供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建设项目”在构建分布式架构以及异构系统集成应用上的实践,为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集成应用和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的筹建起到了很好的先期试验作用。

2,云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定位与要求

云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服务对象将发生重要变化,从服务开放教育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逐步向社会开放,向农村、贫困、边远和民族地区延伸。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要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服务和平台支撑,提升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加快面向广大社区、乡村地区进而面向全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步伐。

云环境下新的用户环境和用户群体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实现资源和社会服务的共知、共建、共有、共享,消除数字鸿沟、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第二,以当前各级电大数字图书馆为实施单位,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集成。便利用户一站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第三,针对用户日益明显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特点。对具体的专业领域或跨专业、跨学科领域建设有针对性的专业信息门户,实现对相应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的选择、组织和整合,提供专业化服务和主动推送服务;第四,实现与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等系统的横向联合,综合体现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模式,成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

3,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及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由Google公司CEO EricSehmidt在2006年阐述Google商业模式中首次提出,很快获得广泛的认知。云计算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计算架构,具有避免前期投资、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系统扩展性、易于访问、降低商业风险和维护开销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图书馆建没中,云计算成为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股潮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巾,明确提出要在“深化融合、改革创新、支撑引领、惠及全民”方针指导下,建设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工程,并鼓励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将数字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技术构架转换到云计算平台上。例如包含俄亥俄州88个高校图书馆的俄亥俄州图书联合体(0hioLINK)开始尝试使用Amazon的云计算服务(Amazon AWS)托管其数字化资源。从2010年6月开始,OCLC开始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协作式图书馆管理服务(Web-Scale Management Services),到目前为止已有32个成员馆使用这项技术。国内的CALIS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Nebula平台),致力于建立分布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国书馆系统,并已经在数百所成员馆部署,形成国内高校的“云数字图书馆”。

云计算技术强调便捷性、泛在性、高性能、高扩展、低成本、松耦合的组织构架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正切合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多层级管理、分布式访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协同的建设需求。

二、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框架模型

1,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云的基本功能特征

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将从系统功能、资源建设、优化服务三方面进行设计,着重解决各办学单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独立分散、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1)强调应用的模块化设计与互操作性

基于数字图书馆各类应用,利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有效组织,实现数字图书馆各类应用的高度耦合,同时提供可扩展和开放服务。此外,为实现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动态扩展,数字图书馆平台将采用新的整合模式,与校内教学科研平台及校外其他文献服务系统或第三方应用系统实现互操作。

(2)强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数字图书馆云搭建学科特色数据库系统,对自建特色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整合各类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二是通过开放服务平台,实现与校外的公共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文献资源体系的整合与衔接,同时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服务于全民学习的平台优势。三是通过开放服务平台、远程访问系统等,加强对第三方资源系统的合作力度。加深对文献信息深度知识挖掘,促使数字图书馆服务由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

(3)实现扁平化与协同服务

采用Web站点的形式提供图书馆跨平台、跨地域、一站式集成服务。用户接入服务系统后,即受到访问控制机制的管理,在可以使用的资源范围内,充分使用该平台所提供的所有功能和服务。此外,通过开发移动图书馆等应用,实现服务平台的多终端支持。

2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计算框架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是云计算在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领域的迁移,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

馆的基础架构。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涉及总部数字图书馆平台、分部数字图书馆平台、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以及其他第三方资源和应用在内的信息

图1展示整个系统的应用模型,整个数字图书馆框架包含三个主要层次。自底向上分别是数字图书馆云基础设施层、开放平台服务层(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应用服务层(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多层次的结构形成一个可控的、自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其主要功能和特点是:

(1)数字图书馆云基础设施层是支撑数字图书馆运行的基础环境。其整体规模需要根据图书馆规模和承载用户数量来决定,还可根据数据资源规模和服务人群的发展进行拓展。综合考虑使用的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和硬件设备。硬件环境建设包括网络环境、通信与传输设备、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机房条件、系统软件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和相应人员。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可通过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HaaS(硬件即服务)等服务方式提供给分部数字图书馆平台及各应用系统的使用。

(2)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是应用不同类型的协议和OpenAPI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的应用模式。通过开放平台,将第三方应用接入到自身系统中,一方面丰富本身的应用内容与网站资源,另一方面将网站的用户关系、基础功能嵌入到第三方平台,达到有效的推广网站、提高网站平台粘性的目的。Goo~;le、腾讯、百度等互联网服务商通过开放平台将第三方资源与应用的服务纳入到自身系统之中,使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系统功能得到延伸。在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服务层中,开放平台所有的服务通过开放API实现向第三方用户服务和融合,将学习平台(或第三方应用系统)的资源与服务接人到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框架内,同时提供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开放获取。

(3)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该模式依据用户的动态需要,以Web服务的形式将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SaaS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云计算实现形式,已在互联网界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应用服务层,开放大学图书馆将通过部署多套相应的SaaS版软件,面向分部图书馆提供SaaS版软件的服务,在分部以SaaS版软件为支撑,使分部数字图书馆具备相应的资源加工和服务功能,形成各分部平台构成的按统一标准开展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协同的SaaS服务体系。

三、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的实施与应用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平台将依托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基础服务,通过开放平台提供的接口标准与规范在中心部署“租用”服务,使中心平台与省级平台形成一个分布式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枢纽。同时部署共享软件,通过各功能软件的租用,实现资源的共建与服务的协同,建立起支撑各级办学单位使用的数字图书馆云基础设施。

1,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的应用

由于各办学单位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差异性和技术实施上的不同,其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服务开展方式也不尽相同。异构系统中的检索或分析工具,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内部也未实现有机嵌接、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相互关联,用户需要掌握工具(系统)的组织规律与方法、逐一访问第三方平台才能获取所需信息,信息获取成本较高。针对异构资源与应用,开放平台提供PaaS服务,以用户认证、资源检索与导航为基础,实现异构信息资源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整合。如见图2所示。

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的功能包括提供应用开发支持和应用接人两个方面。应用开发支持主要解决开放平台向平台开发者提供完整的应用开发功能,即在开放平台上完成数据定义、编码、测试和发布等开发工作;应用接入主要是开放平台与第三方应用系统问达成认证关系,开放平台提供用户资源等基础信息的应用服务。第三方系统基于应用及本身系统的改造,将其资源或服务接人到开放平台,从而形成一种基于PaaS服务的资源共建、共享。

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将提供基础接口和功能接口两种相互结合的接口和标准。在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设计中,将以读者认证及其关系管理作为基础接口提供服务。提供用户基本信息的认证、调用和读取功能,接口应用者可以在本地系统中应用此规则与接口,实现对用户信息的调用和权限管理。功能接口提供异构系统资源的检索定位(索引)与导航功能,接口应用者可以在本地系统中为开放平台的检索与导航系统提供索引数据,对本地系统中存在的资源进行揭示。开发平台的OpenAPI接口通过与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相应的应用模块的连接,将接口应用方提供接入的资源与服务提供给读者。

开放平台的实施遵循“申请一审核授权一开发测试一应用发布”的流程,由分部图书馆平台或第三方资源与服务商作为开放平台的接口应用方,向总部图书馆提出应用申请,总部图书馆进行应用申请的审核授权,并协助其完成开发测试,在服务平台上发布接口应用方的信息资源与服务。

2,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的实施

针对遵循统一标准、分工协同开展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将结合SaaS软件的部署,使资源建设和服务在SaaS版应用的基础上,达到统一标准、统一协作的目的。SaaS软件的部署可以实现分步、快速、方便的应用软件系统,通过共享软件服务,形成开放大学体系内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模式。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层将部署数字图书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联合参考咨询、论文库系统的SaaS版本。中心平台还将开发教学参考书系统、开放大学文库系统、学生学习参考书系统等。这些系统将内置支持分部提供授权使用的SaaS服务。

数字图书馆SaaS服务的授权使用主要包括SaaS软件授权和应用集成两个方面。SaaS软件授权与服务是将SaaS软件中心版托管在总部平台,分部平台通过“租用”方式使用,即总部提供软件的授权使用,通过分部数字图书馆的部署,实现服务向全国的延伸。SaaS应用的集成指在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存在多个SaaS服务,并租用给分部图书馆使用。各个SaaS服务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可采用以PaaS为基础建立SaaS应用系统,即SaaS软件建立在PaaS服务之上,实现对SaaS软件的集成服务,也可通过SOA封装或Mashup等方式实现各个SaaS服务的集成,使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体系化,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文献信息服务。图3对SaaS服务的整合机制进行了描述。

四、问题与思考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模型是结合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建设以及图书馆发展趋势提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计算的实践是将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理念相结合,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与服务更高配置的建设

进程。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以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为基础构建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国家开放大学环境下,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分工更为明确、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对各级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承担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定位,从其他系统的经验来看。目前对于广播电视大学各级办学单位图书馆的工作还缺乏从整体角度进行规范和指导。成立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联盟,将有利于推动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和普及。

第二,远程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高度整合需要标准规范体系的支撑,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充分,需要不断加以充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三,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提出的将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建成服务于全民学习的文献信息共享枢纽,要在大力探讨多方位建设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过程中,得到来自社会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支持。例如。将国家重点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果,接入到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中加以利用,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更为有效的社会支持。

第四,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及云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平稳性和可持续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云的运行机制,一方面决定于开放大学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也决定于其内容实现的各种因素。如资源采集、组织管理、用户服务以及相互作用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解决。

此外,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范围扩大带来的版权与用户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在建设中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管理机制进行研究。

针对上述不足和问题,在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已经提出了制定《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规程》、专项开展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等工作,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加以实施。同时,在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基础上开展与CALIS、CADAL等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的合作与集成应用,为国家开放大学利用社会各界数字图书馆资源。在发挥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作为文献信息枢纽作用方面,从合作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综上所述,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的实践。为实现国家开放大学在分布环境下资源与服务的有效组织与利用,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充实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功能,并为其他网络系统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云计算实践做出有益的探索。

(编辑:隗爽)

作者:张瑞麟 曹铜 赵璇 张红丽

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3:

云计算使图书馆知识服务更需团队协作

〔摘 要〕云计算的出现,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知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云计算与知识服务分析,明晰云计算对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的技术支持,确立团队协作机制在知识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知识服务提供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云计算;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团队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1.021

Cloud Computing——Make Library Services

with More Knowledge and TeamworkWu Xiuzhen

(Library,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onlogical College,Puyang 457000,China)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cloud computing to br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libraries,to the knowledge services with a huge imp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loud computing and knowledge services,clear knowledge of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on the librarys technical support tea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ed process in the knowledge services as well as knowledge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services.

〔Keywords〕cloud computing;knowledge services;knowledge services team

目前,根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我国网民用户规模已达3.84亿,手机网民增长1.2亿[1],同时,网上的各种海量信息正在以全新的形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面对如此规模的用户群和海量数据信息,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要想有所作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就必需依托云计算技术,依靠服务团队和众多团队的协作才能实现。因此,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中引入团队协作机制,为知识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很有必要。

1 云计算与知识服务

1.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是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集群,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方式[2],具有强大的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查找和处理资源。云计算的出现,为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这对图书馆的现行信息服务模式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谷歌、亚马逊等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化组织,云计算作为商业化组织的信息产品,其最大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现实中的图书馆,是担当着社会记忆的客观保存的公益性机构,宗旨是让社会成员都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但无偿、平等的指导理念在商业化组织中永远无法实现。

1.2 知识服务

传统意义上知识服务强调用户问题的解决,强调依靠服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通过知识应用,为用户提供知识产品或者在用户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提供服务;而现代意义上的知识服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晓龙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理念,即以互联网信息进行搜索查询为基础,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经过信息采集,信息过滤,信息分类,信息摘要,精华萃取等处理过程,运用交互式方法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正在以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来获取知识,现代意义上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不仅仅是对知识信息的整合和传递的服务,还可以将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诸如不同数据库中的论文资料,不同编目系统的书目信息等等),逐步通过云计算,形成内容高度融合的信息产品,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同时还可以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中,依据云计算,充分体现其面向用户、把握用户问题和用户环境的特点,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

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下,通过云计算来提升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水平,降低管理与服务成本,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可以凭借可观的数据基础和知识组织技巧(KnowHow),结合Web3.0(语义网技术),整合异构资源,构建一个共享平台,来进一步体现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世界争得一席生存之地。而这一切除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外还需要有知识服务团队协作做智力支持。

2 云计算给图书馆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众所周知,IT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的社会生存基础,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资源以海量的内容和较低的成本,通过计算机、手机和其他阅读设备,向用户直接提供服务,导致以纸质为主的传统图书馆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INTERNET厂商和国际软件巨头强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快速、全面周到的个性化服务,使实体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相形见绌。

但是,云计算也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依托云计算,通过建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标准,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构筑图书馆数字联盟,聚合资源,实现共同协作,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的目标;通过云计算服务方式,提供更加贴切的个性化服务。因此,今后图书馆员将主要依托云图书馆而非实体图书馆来提供服务,这些机遇都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事实证明,云计算提供商不可能解决图书馆应用层面的所有问题,即使在软件也高度发达、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中,图书馆因为需求的个性化也需要自己开发软件,建立自己的检索平台。

2010年11月第30卷第11期云计算使图书馆知识服务更需团队协作Nov.,2010Vol.30 No.113 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收集用户的兴趣、专业特长、信息需求等信息,根据此信息为用户传递所需信息和服务的过程[5]。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构建知识服务模式的重要内容,是个性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有机结合。在网络时代,个性化知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员以分析整合后形成的知识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有助于用户个人的、有效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借助云计算服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满足不同用户信息或知识的服务需求,来实现支持用户个人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4 知识服务中引入团队协作机制

随着网民使用互联网习惯的改变,对便捷性、个性化等需求逐步增加,已有互联网服务及信息获取渠道逐步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5],云计算虽然有强大的搜索引擎信息能力,有海量的资源,但大都缺乏精准化服务产品,而现实中的用户大都需要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产品。因此,图书馆的核心就是服务,整合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强项,但要满足面对众多的用户的需求,就需要知识服务团队的大力支持,需要信息机构及各行业的协作。

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引入团队协作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搜索引擎已经对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其信息组织和信息披露的能力远超于图书馆之上,甚至引发了“图书馆灭亡”的相关争论。面对新兴技术,在认识其优势的同时,也需要直面威胁,面对技术带来的威胁,依然要坚持以服务为本。因此,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在云环境下,如何提高知识服务成为当前图书馆应积极考虑的问题。图书馆具有独特的整合信息经验,信息整合质量高,尽管如此,面对纷繁的内容,图书馆知识服务需要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媒体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组织、排序整合和处理,从中找到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知识。同时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科学地将知识内容显示出来,并根据用户问题及问题环境的不断变化,自始至终参与解决问题的进程,通过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过程需要图书馆员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一定的外语水平、敏锐的思维与洞察力、良好的人际交流素质等素质和技能才能实现。当前虽然具有综合能力的图书馆员正在逐步增多,但仍满足不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需要。因此,在图书馆引入团队及团队协作就势在必行。

4.2 知识服务团队的构成

知识服务团队是以知识用户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互补的、愿意为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图书馆专业人员所组成的群体,或以该馆实体成员为主、馆外协作成员为补充的协作团队,或以网络为依托,借助网络建立的虚拟知识服务团队,这种由风格各异的个体和形式不拘组成的团队所作出的决策往往要比单一个体所作出的决策更有创意,更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4.2.1 构建虚拟团队

在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团队借助网络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以共同目标和任务为导向,跨越空间、时间而组成的以核心团队为中心的虚拟结合体。一般是由相当专业水平的专家组成,运用自身的知识相互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以满足组织需要。灵活的虚拟组织,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如虚拟参考咨询台,就是利用这种方式,以解决人力、物力、能力的不足的实例。

4.2.2 构建实体团队

实体团队是由专题处理人员、学科馆员、信息咨询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为了弥补该馆信息资源的不足和服务团队人员知识的有限,还需聘请馆外有关专业的资深权威专家作为团队协作成员,构成知识服务半协作团队,帮助实体团队排除知识障碍,提供解答方案,提高实体团队实力。专题处理人员负责各个专题的信息资源的知识化、数字化处理、挖掘、整合及馆员隐性知识的编码等,生成创新型的知识产品。学科馆员融入学科服务及科研全过程,了解业界最新动态,负责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咨询人员及时将生成的知识产品应用情况反馈给学科馆员,保证知识服务团队信息的畅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支持,创建知识交流平台,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制定知识服务的战略性计划与宏观指导,执行质量监督,挖掘内外部人力资源的知识资本。外聘专家必须是某方面具有权威性,其实体单位拥有雄厚的知识服务资源和经验的资深人士,构成图书馆知识服务团队的协作成员,达到资源和智慧的共建共享。

这种由技能不同、专长互补的人员组成的知识服务团队,通过知识交流平台与知识用户进行沟通,根据用户需求,采取灵活的方式,选定团队成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4.3 知识服务的团队协作形式

主要有内部协作型、外部协作型两种。内部协作型由馆内成员组成;外部协作型由馆内成员与部分协作成员或者网络虚拟成员组成。

4.3.1 内部协作型

在知识服务团队中,团队成员对显性知识容易共享,协调成员关系也容易,但其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就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竞争的关系,在没有激励机制保证的情况下,涉及拥有者就会出现自觉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隐性知识,这对提高团队服务质量是有影响的。为了消除知识服务团队成员的这种思想顾虑,促进成员之间协作关系的和谐,图书馆应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机制,让成员看到知识交流的好处。通过隐性知识共享,树立共同目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工作承担全部责任,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和共享最新资讯,相互切磋、协作、配合,建立和谐的团队文化,达到优势互补、共赢的目的。

4.3.2 馆外协作性

知识服务是知识密集型的智力性服务工作,它为用户提供的是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无法收留各方面的权威专家,因此,聘请馆外学科专家或网络资深人士成为补充团队实力重要选择。实体团队与协作团队是在网络环境下构成的,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智力支撑。由于外聘专家和虚拟成员具有异质特点,容易产生冲突,影响团队实力。因此,一方面制定具体的沟通规则,明确虚拟成员在知识服务团队中的责、权、利;另一方面采取柔性管理手段,形成内在的自我激励。通过成员间的沟通,使其高深的隐性知识可以顺理成章得以显化与共享,实现实时互动、异步交流、多员参与,提高知识服务的整体实力。

总之,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知识服务个性化的深化,团队协作应在知识服务中更具创新能力,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真正具有活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878908.htm?fr=ala01[EB].

[2]李开复.云中漫步[J].环球企业家,2008,(9):124-125.

[3]吴秀珍.对现代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2007,(5):23-25.

[4]洪拓夷.信息咨询与虚拟团队及其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105-108.

[5]徐璐,曹三省,毕雯婧,等.Web2.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08,(5):50-52.

作者:吴秀珍

上一篇: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下一篇: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