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转变

2022-09-10

在21世纪, 人类社会正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急剧变革, 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与震撼。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一些特征, 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 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网络化浪潮的兴起, 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光纤技术、数字卫星技术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在我国形成。

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 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 社会需求发生较大变化, 知识总量的不断的增长, 知识领域不断扩展, 用户自身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整体上开始从劳动密集性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加, 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无论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

1 因特网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

在这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不乏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学、教育等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对象: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越来越多地被搬上互联网, 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期刊群是其集中发布形式。

数字图书馆使信息的传递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国界和语言的限制。读者可不受时间、空间和文献数量的限制, 自由索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

面对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应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策略以摆脱长期以来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

1.1 改变文献资源建设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幻想靠自己有限的馆藏文献资源来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能局限于建立一个有限实体的馆藏, 而要着眼于对全球信息资源的掌握和选择。除了选择入藏传统的纸质文献, 获取重要的联机信息资源的使用权也应成为藏书发展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不应局限于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 还要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 以及把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提供给广大用户。

1.2 实物馆藏在现阶段仍是不可取代的

虽然网络信息资源大大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 但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缺陷以及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决定印刷型书刊仍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对象。

1.3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 信息资源的获得费用等情况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基础学科以购买图书为主, 应用学科以购买报刊为主。以阅读为重要目的的文献, 如社科理论著作、文史资料等, 以购买印刷型文献为主, 以检索为目的的文献以购买电子版或以文献传递为主。

1.4 开发网络资源, 建设虚拟馆藏

互联网上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虽然丰富, 但却地址分散, 组织松散, 数据类型多, 随机变化大, 给查找和利用带来了困难, 虽然一些大型搜索引擎为信息检索提供了方便, 但这些网络检索工具并不适合于检索学术性信息。因此, 图书馆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方便研究人员的馆藏资源。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 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重冲击, 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 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

2.1 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 从简单的借借还还的服务, 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 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 面向网络环境, 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

2.2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 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

2.3 主动型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 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 了解需求, 采用新的服务方式, 主动为读者服务。

2.4 针对型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建立, 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 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 提供特色服务, 有针对性的服务, 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2.5 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 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 把服务推向市场。

3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 提供口头咨询为主。现代图书馆, 不受馆藏的限制,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

3.1 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 宏观协调, 分工合作

图书馆原有格局分布, 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 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 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 网上服务共享, 避免各自为政。例如: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 已经存在重复建库, 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 许多数据库的建设中不要走老路, 国家有关部门要宏观干预, 分工合作。

3.2 强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要提供信息本身的价值,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 提高服务质量,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图书馆要通过服务, 满足社会的需求, 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 扩大服务的效果和服务的能力, 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信息资源, 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的优势, 利用网络环境, 对电子资源进行浓度分析与重组, 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掌握信息源, 了解信息资源分布状况, 信息网络的分布, 熟悉网上信息机构, 更好地组织网上信息, 为读者服务。

3.3 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 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 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

3.4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才

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 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 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 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探索, 揭示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文献建设、管理模式、读者服务等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图书馆所作出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景海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J].图书馆现代化, 1998 (3) :18~21.

[2] 刘建国.网络出版:图书馆事业新生长点[J].图书馆, 1999 (2) :34~38.

[3] 赵威.关于当前信息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刊, 1999 (2) :46~47.

上一篇:辽宁大唐阜煤制天然气及其管道项目介绍下一篇:微血管生成在脑胶质瘤中央与外周分布关系的探讨